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的理解与把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精选版心得体会(一)教学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面对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社会,教学需要改进,我们教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在改进的中,我们更需要思考改进什么、如何改进。

曹培英老师结合近年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组织形式,指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追随热点,而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关注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色,提高学习效能。

基于以上的分析,曹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六点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让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基于单元,着眼整体2023版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将体积与体积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对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第一,是感知物体占了多少空间的生活认知经验;第二,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后,知识迁移上的经验。

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先前的学习经验进行对比、类推、迁移,利用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经验:长度单位用什么表示?面积单位用什么表示?体积单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对比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楚地区分出长度、面积、体积间的区别与联系。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返璞归真,用活教材教材凝结了优秀专家、学者的智慧,教材是教学之本,而我们的课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实施校本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9月23日,在基地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在带教导师指导下我初次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专家老师们透彻的分析中了解到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

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因此,我想在新课标自我解读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一、致力于实现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认为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各体差异的关系。

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既能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

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会做人的态度。

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对待每一节数学课,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件完备,设置不同的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第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

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二、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新课标“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
新的基本思想:
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 数学模型的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 要有“动”——手动、口动和脑动。
新的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
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新的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
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新的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二、普及性 三、发展性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核心理念)
❖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
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 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 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 ) ❖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开学后,我重新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

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

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简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教学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我对该标准的理解和体会中,我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知识体系的调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它更加注重数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以往相比,新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掌握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的变革新标准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变革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知识的渗透与应用新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渗透性和应用性。

数学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需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体系的改变新标准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改变,强调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

传统的单纯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

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5. 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新标准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被更加重视,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结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案。

标准简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成果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共分为六个重点领域,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量和单位、数据与概率、函数与方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与文化。

每个领域都设定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的概念、计算能力和代数思维。

在该领域,学生需要学会进行数的比较、数的组合与分解以及简单的代数表达式的形成。

空间与形状空间与形状领域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几何观念。

学生在该领域需要研究认识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理解空间关系和图形变换。

量和单位量和单位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度量和单位的基本概念,提高测量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简单的换算。

数据与概率数据与概率领域关注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概率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研究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概率计算。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该领域需要研究函数的概念和运算,理解方程的意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与文化数学思想、方法与文化领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惯养成和数学文化的培养。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惯,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的发展历程。

实施建议1. 教师应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课程。

2. 教师可以借助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多样化的练,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研究效果。

3. 家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研究进展,并积极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精选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精选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精选6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1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好几个年头,从最初的学习《课程标准》到后来的课堂教学实践。

感受着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开心。

教研活动月期间,我专心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

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有2点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个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首先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个新的理念。

我认为教学活动是在学问,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现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

假如,老师能用爱心、急躁、宽容心、满腔热忱地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热情而乐观的期盼,那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学。

简洁来说,师生间的关系,需要有情感作为基础,而爱,是情感的基础与表现。

只有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才能让学生满怀热忱地去学习。

其次,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1、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一个给学生供应动手实践机会的课堂,上课由“听”转变为“做”。

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也由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伙伴。

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学学问产生深刻的体验,理解新学问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这样学生会喜爱学,并且主动去学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乐观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擅长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关于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设计思路---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

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
强化教材编写指导,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教研和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健全课程实 施机制,强化课程实施监测和督导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
02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 的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终极目标,如一个人在思维方面、做事等方面是否运用了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
03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 变化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四个 领域
四个 强调
(一)教学内容上总的修订方向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等内容移到了初中进 行教学。 图形与几何:强调几何直观意识的培养,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 统计与概率:强调统计量,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进行教学。 综合与实践: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传统文化的联系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具体落实上表现
小学11个关键词: 数学眼光:符号意识、数感、量感
空间意识、几何直观; 数学思维:推理意识、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模型意识、数据意识。 核心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7个关键词: 数学眼光:抽象意识、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学思维: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模型意识、数据意识。 核心概念:模型思想、数据观念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三)内容的设置体现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 数与运算领域的修订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不单纯介绍概念,新概念的引入要涉及概念的性质或者比较,这就是负数移到初中的 理由,在过去小学数学课程中只介绍负数,没有比较、没有计算,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篇一: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化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才能、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

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知道度量的意义,可以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适宜的度量单位进展度量等。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才能和应用意识的经历根底。

我理解了总目的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考虑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同时,为了表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开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

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如今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

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

2023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3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化浅出。

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根底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篇二: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版》的发布,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次教育理念与教学理论的革新。

非常荣幸参加了xx市X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线上新课标解读培训,有幸能观看各大专家对新课标改革的解读,专家老师们用理论说理,坐而论道。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我再一次参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的数学,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法,备学生的学习方法。

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事情发生,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

教师同时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把握就是这种动态的生成。

新课程标准2023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2023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2023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

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欢迎大家参考!《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最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详解)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理解

(详解)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理解

(详解)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理解简介本文旨在详细解释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理解。

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目标、数学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简单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目标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而进行的一次教育改革。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数学理解的重要性数学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关键。

它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背后的原理和思想。

数学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的数学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简单策略为了实施新课程标准并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简单策略:1. 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什么。

2. 强调实际应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5. 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技巧和应用能力。

结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理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关键。

通过实施简单的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征程一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颁布。

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比,新课标调整了结构,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的结构展开课程内容,并且增加了“学业质量”专门章节以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专门章节。

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真正实现“好用、管用”的目标。

下面,我从课标修订的背景、“五大”核心理念、“三大”核心素养的解读、课程内容“四大”领域设置以及课程实施建议这五个方面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做一个分享。

一、课标修订的背景1.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耍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2.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3.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

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五大”核心理念根本理念由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到2022版变成“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李晓梅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理解和实施策

李晓梅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理解和实施策

李晓梅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理解和实施策一、课程性质这部分内容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1)数学是什么?(2)数学有什么用?对于数学是什么,《课标》开始就给了概括性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二、课程理念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与“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是本次新课标所有课程都遵循的依据。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是我一直所提倡的。

我记得之前有人跟我提过现在市面上的一种论调,说提前学的孩子可以不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等到他学到更高阶的知识后自然就会加深之前那些基本知识的理解。

对此,我只想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在课程内容方面,《课标》强调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其中,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1)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这里面,许多中国古代的数学问题都已经出现在了各个阶段的试卷中,算是在数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和简单的一种方式。

我在《超级数学小玩家》一书里,专门有一章介绍了20个中国古代数学问题,覆盖了算术里的多个方面。

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不止存在于数学问题里,类似于太极八卦都饱含数学思想。

在教学活动方面,《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上面这短短的一段话,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有多少,我不得不打个问号。

我之前在《计划教育下的数学教育之怪状》一文中提到了下面两个案例。

我们现在的某些老师过度追求“标准答案”,要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转变,任重而道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条说明课程内容选择与呈现。 包含三层意思 , 第一层阐述内容的三个基点:课程内容要反映社 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与现实结合(统计内容等);反映数学本质(概念); 螺旋上升(整数、小数、分数等)
第二层意思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 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 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 第四条论述了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注意要点。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信心。 • 评价改革不仅关注高厉害的评价,如质量监测,期 末测验等。更要关注平时的测验,包括练习的设计 ,单元测验等。好的测验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有助 学生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 测验的例子(1)(2)
一、《标准》修订过程简介 • 《标准》修订的过程
–2005年6月,成立标准修订组,对全国12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到6个省进行实 地考察,了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和修改建议。 –在调研讨论的基础上,修订组分工合作起草标准修订 稿。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于2007 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标准(修订稿)》发放 给全国10个省教研室、1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以 及40多位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 –教育部于2010年下半年对修订稿做了大范围的征求意 见。针对有关修改意见,修订组又对一些内容进行了 部分调整。于2011年2月形成正式的《标准》送审稿。 –2011年5月通过教育部课程专家委员会审查。 –2011年12月正式公布。
对这几种关系认识是有所侧重,体现课程改革。
第三层强调了层次性与多样性。
不同版本教材;校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 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 理解与把握
马云鹏 (mayp@)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2012. 10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印发了义务教育阶 段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包括《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标准》。这个 《标准》是在2001年《标准(实验稿)》的基础 上修改的。下面重点介绍《标准》的理念、目标 与内容结构。 • • • • 一、《标准》修订过程简介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 三、《标准》中的若干案例解析 四、教学中如何体现《标准》的目标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
(二)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1. 数学课程的目标结构
2. 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
3. 理解和把握“四基”
1. 知识与技能的重点把握 2. 数学思想 的核心 3. 活动经验 的形成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
(三)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 课程内容的结构 • 课程内容的特征
• 第五条强调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 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 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 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 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 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去。 •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 化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 活动过程。 •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 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 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 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标准》:
• “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 见例14)”。 •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5)”。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移和旋转; –辩析简单图形平移后的情况。
谢谢大家
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 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理解)
•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 展的过程。 •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 5.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 合,注重实效。
一、《标准》修订过程简介 • 《标准》修订的原则 –坚持课程改革大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 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认真调查研究,注重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多年来课程改革的经 验;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在充分讨论的基础 上求同存异。
• 《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
• (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
三、《标准)中若干案例解析
• 案例展示
• 分析与讨论: –案例与目标关系
• 对应相关的目标 • 解释相关的目标 • 为实现目标的建议
–案例与教学的关系
• 作为教学的范例 • 创造性地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中如何体现《标准》的目标
•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吴正宪)( 8分钟
:片段1,片段2) • 分析:教学案例与《标准》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