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记承天寺夜游_教学设计_杨麟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出示投影: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把握文章内容。
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1、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感知文章内容,体悟微妙复杂情感。
2、想象体验法:想象体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月色之美。
3、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本着“长文短教,短文深教”的方法,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体验、知人论世的过程中深入领悟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作品1、由国庆旅游的话题导入。
2、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3、走近文题。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课文。
⑴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⑵聆听范读。
⑶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⑷全班齐读。
2、读懂课文。
⑴疏通文意。
①重点字词②重点句子⑵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
三、赏——同游承天寺,赏庭中月色1、文章叙事部分叙述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去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起赏月呢?2、苏轼与张怀民这对好友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看到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面对如此美景佳句,请同学们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或者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发出的人生感慨,逐渐形成豁达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品物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导入话题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可是否有过夜游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夜游一番,相信在赏景之余,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快速进入文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注意语音(正确、流畅),整体感知。
思考: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听读文本,进入情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初步感受夜游之美,学生自由交流听读体验。
思考:这次夜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交流感悟的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体味情感。
对关键词句则出示比较阅读的材料或用"去字法"比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屏幕展示:(1)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素食《记承天寺夜游》)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2)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通过比较发现,苏轼与怀民相知相怜相通的友情给这次夜游带来了信息,学生也由此感受到了夜游的情美。
(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体特点和字词积累。
通过听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不仅品味了"言"美,而且为下面探究"文"美奠定了基础。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三、课前准备:ppt、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师生交流歌词,小结:看来人生无奈啊。
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出示引号中文字)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在哪里?飘零江湖。
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
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
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3、理解作者的情感4、文言积累教学设计:一、导入: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
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谁了解苏轼的有关资料最多。
(请学生发言汇报了解的资料,然后展示课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二、朗读,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2、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3、借助手头的工具、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合作译读文章(请学生提出讨论过程中的疑问,课堂讨论,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4、出示课件,提供参考译文三、背诵1,展示课件中,图文结合,请学生配乐朗读(四个不同的图文)2,听录音朗读,自己试着背诵或者跟读3,背诵四、品味出示课件问题:1、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词、句回答)2、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3、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里哪些语句是作者感叹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教师总结:苏轼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人认同,出狱被贬后,还能以这种豁达的心胸写下如此优美的文章,试问我们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让我们借着音乐和美丽的景色,也来学学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欣赏月夜图,倾听古曲,可以学着古人,激发情思也写一个短文或者写一两句自己想对苏轼说的话。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的特殊心情。
3、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绕有余味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情景感染、阅读、讨论、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渲染气氛,出示一副月光如水的幻灯片。
2、导语: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对月光情有独钟,他常常把月光赋予人情味,寄托自己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
(出示作者和课题)二、整体感知1、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介绍写作背景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3、介绍承天寺出示有关承天寺的图片资料4、疏通文意A、补充注释:出示幻灯片(给加点字注音)B、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C、教师巡回适时点拨。
5、检查试译结果A、出示幻灯片。
(解释加点字意)B、翻译指定语句。
三、探究课文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庙里游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有何感受?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夜图: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3、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在书上找,然后与同桌交流。
举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寂寥苦楚见月排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些陷入宦海热衷于争夺功名利禄的人,何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更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四、总结课文1、总结语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 小学作文】【篇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彭泽县芙蓉农场中学李龙一、教学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在描写承天寺美丽夜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计理念:2011版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文是一篇古文教学,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此文,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可通过诵读,来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但要读懂作者(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
本课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
难点: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资料,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思路:古诗联想导入——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诵读与梳理,整体感知文意——研读赏析(难点突破)从“闲”字入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六、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情感地朗读、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导入: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希翼;也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明确:——多才多艺的苏东坡(苏轼)。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语言: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从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说说这篇文章的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1.一读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2.二读通顺流畅,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语句读通畅。
3.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发现其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答谢中书书》(1)句式特点: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多用对偶。
(2)用字用词: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
(3)韵律节奏:音韵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记承天寺夜游》(1)句式特点: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2)用字用词:语言朴素自然。
(3)韵律节奏:音韵和谐,节奏富于变化。
4.三读节奏分明,在把握《记承天寺夜游》,二者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节奏,读出文章的层次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
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杨晓丹
单位名称
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初级中学
填写时间
2020.08.20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巜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难点名称
揣摩作者心情,学习苏轼旷达乐观的情怀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杨银教学目标:1、落实字词,赏析佳句2、领悟作者的特殊心境3.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2、体会作者的复杂心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让学生诵读学过的描写月亮的古诗导入。
二、朗读课文1、明确文言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2、老师做示范朗读(配《春江花月夜》伴奏)。
3、学生齐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4、让学生尝试读出停顿,老师出三个例句检查。
5、梳理重点字词三、初探文章(从记叙的角度)1、让学生先自己理解课文2、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c起赏月3、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引出佳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动静结合,既有对月色的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营造了月色皎洁的空灵境界。
4、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
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这个环节理清文章的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四、再探文章(从抒情的角度)1、结合文章谈谈在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老师引导)(补充作者因“乌台诗案”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内心的几经波折)2、引出佳句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落实在对“闲人”的理解)理解作者遭贬谪的生涯中自我排遣的悲凉但又豁达的特殊复杂的心情。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个难点,所以,老师要根据需要,给出苏轼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贴近作者的内心,去感受他的情感)3、带着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落实朗读要求的第三点。
(这个环节更进一步,从情感的角度理解文章,靠近作者的内心)五、小结课文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谪的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复杂的心情。
全文仅84个字,却使记叙、抒情水乳交融。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1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作者因月而起行,观月而生幻,问月而释怀,抒发了“闲人”的幽情,表现了乐观豁达的胸襟。
教学中注重朗读,着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2.反复朗读之后能背诵全文。
3.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4.理解“闲”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闲人”的意蕴。
【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2.理解“闲”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闲人”的意蕴。
【教学难点】理解“闲”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闲人”的意蕴。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缕月光,更勾起了文人的伤感与寂寞。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颂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听课文录音,记下疑难字词的拼音并划分好节奏。
2.生自读课文两至三遍,争取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3.抽查一位学生朗读全文,纠正错误的字音与节奏。
4.学生边读边译,记下不懂的词句,以备讨论。
5.全班同学开始质疑问难。
明确: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怀《口技》)6.听课文录音,模仿读课文两遍。
7.经过刚才的练习,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句子。
三、研读赏析,体会作者心境1.试着概括作者夜游的过程。
可概括为:欲睡→起行→寻友→散步→赏景→抒怀。
2.作者在__结句将前文叙事写景的内容收拢到一个“闲”字上,同学们在作者夜游的过程中能随处感受到这个“闲”字吗?明确:①被贬而闲,闲而早眠——元丰六年正是作者贬居黄州四年之际,作者当时孤寂困苦。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中的第二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5个字,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的艺术世界,传达出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其情其景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写景抒情中的精品文章,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再加上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够自主疏通文意。
但要理解“闲人”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
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作者复杂的心情。
3、研读“闲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根据《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以下三点:1、熟读成诵。
2、通过读,读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3、领略文中月色之美并体会其意境。
由于学生与作者经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我把教学难点定位为:研读“闲人“的含义,学会乐观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五、教法、学法《课标》中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教法上主要采用:1、诵读法。
2、创设情境法。
3、多媒体展示法。
4、启发诱导法。
学法: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反馈展示为主。
目的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设计师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
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学
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
义,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
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导入。
的乐天派…… 他心智卓绝,身上元气淋漓,朗
然刚正,悠游坦荡自在。他身居要职 却从来激情飞扬,忧患来临,一笑置 之。他享受人间盛宴,一生载歌载 舞,深得人间快乐。 (林语堂 《苏东 坡传》)
(2) 贬官杭州 :我本无 家更安 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 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 辞长做岭南人。
生齐读后,师结:别人感受到的 大多是“寒、愁”。
2.为什么,苏轼能获得和别人不 一样的感受?
提示:作者的心情和别人不一 样。
3.知人论世,体悟作者心情。 屏显: (1) 苏轼 其人:苏 轼出 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 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 一生文采风流。苏轼在家庭气氛熏陶 下,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早 年即立下用世之志,以身许国。 (2) 写 作 背 景 : 元 丰 二 年 (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 见,被罗织罪名,投入监狱,险些丢 了性命。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 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 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记承天 寺夜游》 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 遇中写的。 苏轼此时的心情应该也会是苦 闷、孤独的,从前面行为中就能看出 他的无聊。那他怎么还能有这样的心 情? 屏 显 : 苏 轼 , 你 真 是 个 ________ 的人啊! 预测,明确:豁达乐观、闲适洒 脱,等等。 4.引用林语堂 《苏东坡传》 评价 语及苏轼贬官诗,补充说明苏轼豁达 乐观的心境。 屏显: (1) 他有远大 抱负,却 五次遭 贬。 他一生坎坷,却是一个不可救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 《记承天寺夜游》,请打开课本第
195页。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放松放松:
屏显:猜字
閒
这是一个繁体字,是个什么字?
学生自由竞猜
2.它就藏在课文中,并且文中有
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请大家
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示:描绘“閒”的构造方式的
句 子 是 : “月 色 入 户 ”; 这 个 字 是 :
52 教研天地 2010.10
课堂设计师
“闲”而寻友,“闲”而赏月。他行 事自由,无所拖累,他已经到达了 “闲”的第一个境界。 (画△将“身 -无事”框起)
C.但他在“闲”字里,心情却是 起伏变化的。哪位同学能把他心理活 动的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当时复杂 变化的心情:解衣欲睡 (无聊)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兴) — ——念 无与为乐者 (郁闷) — ——怀民亦未寝 (欣慰) — ——相与步于中庭(闲适)。
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和同学 交流,或询问老师。
4.这篇文章 虽然 只 有 短 短 84 字 , 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谁能 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提示:一个晚上,作者和张怀民 一起到承天寺散步、赏月。 (提示学 生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 要素来回答。)
三.品读,体悟“闲”字。 1.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 样的感叹? 提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屏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谁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提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清闲的人罢了。 3.作者把自己和张怀民自称为什 么? 预测,明确:闲人 4.此处,作 者 自 称 “闲 人 ”。他 的“闲”体现在何处?请从文中找出 依据。 屏显:此处,作者自称“闲人”。 他的“闲”体现在何处?请从文中找 出依据。 提示:1.行为 往往是 心境的 流 露,请关注描写作者行为的词句。 2.“一切景 语 皆 情 语 ”,请 关 注 作者笔下的景物。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1) 行为描写部分分析: 屏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A.抓住以下几个重要词语进行品 析: 解 衣 欲 睡— ——无 事 可 做 只 有 睡 觉,空闲。 欣然起行———看 见 美 丽 的 月 色 , 立刻打消睡意,起身看月,很有闲情 逸致。 遂 至 ——— 于 是 , 就 。 说 明 做 事 不 假思索,随心所欲,想走就走。 相 与 步— ——肩 并 肩 , 手 拉 手 散 步。说明两人是同病相怜、志同道合 的好友,悠闲。 B.小结:在这个美丽的月夜,苏 轼“闲”而早睡,“闲”而看月,
有味儿。现在,哪位同学,给我们展
示一下?
生朗读毕,引导学生评价,主要
从音准和停顿两个方面来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下面两句的停
︽ 杨记 麟承
天 寺 夜 游 ︾ 教 学 设 计
顿。 屏显: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遇
明”。其他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来看一些诗句。
屏显: (写月光诗句) 床前明月 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 白 《闻 王 昌 龄 左 迁 龙 标 遥 有 此 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晓镜但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 隐 《无题》)
“闲” (板书)。
3.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月亮照
进门了,晚上到了,不用工作了,空
闲— ——人身无事。月亮照进门里,这
番景色,看了很惬意,悠闲— ——情绪
安适。
板书:
闲
身
情
无事 安适
这是“闲”的两个境界。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
“闲”的最高境界。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
五.总结,提升感受。 1.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课 文,读出苏轼的豁达乐观。 2.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 让我 们感受到了“闲”的最高境界,感受 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让我们再 次走近苏轼,感受他的精神、他的心 境吧…… 屏显: (在 《平湖秋月》 乐曲声 中字幕徐徐升起) 苏轼从承天寺夜游中收获了许多 欢乐,这是他的悠闲赐予他的。 他恬淡闲适之心地并没有亏待 他,不但让他享受了山水之乐,自然 之情,也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灵感 和灵气。 于是,人生失意,身处困境时, 他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 于是,中秋之夜,骨肉分离时, 他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 怀一颗闲适恬淡悠远之心,一草 一木一花一泉一鸟,皆美之化身,自 得其乐。 去功名利禄远点,则利欲不熏我 心,清贫能守,则博爱及物。 清风明月在怀 功名利禄看透 六、巩固,布置作业: (略)
杨麟,语文教师,现居浙江苍 南。本文编校:洪鸣
53 教研天地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