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王扫六合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版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王扫六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3.掌握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点1.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2.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讲述秦代的历史背景。
2.问:你知道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是什么?3.让学生打开教材,自读有关内容并且思考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怎样统一六国;2.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三、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2.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3.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2.分享讨论的结果。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2.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三课时一、导入(10分钟)1.回忆和总结秦始皇的统一政策;2.自由发言,分享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的看法和体验。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2.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和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朝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李白《古风秦王洗六合》中六合的表述,带出公孙衍与连雅堂的概念并总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展现从“七雄”至“一雄”的统一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图示模拟并使学生增进认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制、文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并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国家,秦的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备重大意义。
长城和灵渠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一)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自学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现在我们去直观的回答一下。
表明:可聊韩非子放到最后回答,带出秦朝。
教师:韩非他的主张获得了谁的器重?学生:秦国。
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及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教师:屏幕上这画像正是秦国的一位国君,同学们能够猜出他的名字吗?学生:秦王嬴政教师:对,就是他结束了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纷争,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使用了韩非的主张。
李白这位小诗人就是怎么描绘他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1教师:看这两句把秦始皇描写的多么威风!可有同学知道“六合”的意思吗?学生:天地四方。
教师:除了课本上的这个表述外,我们也可以认知为另外一个意思的――同学们还回忆起我们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了什么吗?学生: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教师:很对!正是因此,其他六国使用了“公孙衍”的计谋去一起抵抗秦国,于是李白表示东方六国为“六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秦统一的作用?
6阅读课文书58页
7回答:
a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背景是怎样的?目的是什么?
b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答:其手段野蛮残暴,破坏了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损失。
巩固拓展:
6完成目标,自我测评。
课后记
能配合老师查阅资料,上课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行探究
重点、难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焚书坑儒
策略和方法
讨论提问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板书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王扫六合
1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城咸阳、
定皇帝称号,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2秦统一的条件;
a商鞅变法.
b秦王赢政发现人才并重用
3秦统一的作用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差别很大,制约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3思想:焚书坑儒
4军事:修长城,打击匈奴
修灵渠,开发南疆
三秦朝的疆域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秦朝疆域不断扩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世界上的大国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课题名称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长城,灵渠)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王扫六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和相关政治制度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逐步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认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史料: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略、灭掉六国的过程等,让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执教人:塘边中学刘仲毅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及为巩固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试评秦始皇措施所起作用,学会初步分析问题。
(2)通过对秦始皇本人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培养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通过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展示图表等方法,达到调动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1)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具有进步意义。
(2)秦的统一及采取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3)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暴君。
教学重准点:秦的统一及所采取的巩固措施,正确简评秦始皇历史功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诱导温故知新1、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其中秦国通过什么变法为实现统一进一步创造条件?2、预习课文:(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2)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影响?(3)秦的疆域分别到达哪些地方?二、新知学习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 经过商鞅变法更加强大,秦赵长平之战是重要转折,秦王赢政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皇帝。
2. 为加强封建统治,皇帝总揽军玫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 组织讨论“动脑筋”。
(○1知人善任勇于担责○2为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起推动作用)4. 为显示皇帝高贵自称“朕”,命令为“诏”,臣民称之为“皇上、陛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采取措施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不利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红林学校刘剑锋一、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秦王嬴政顺应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民意,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随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创建或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或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介绍了秦王嬴政其人及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创建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目:巩固统一的措施。
介绍了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还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第三目: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介绍了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和秦朝的疆域。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又刚刚真正地接触历史学科,学习历史的方法无从谈起。
因此,在讲课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1、实现知识迁移,探究一个国家完成统一应具备的条件。
2、掌握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及其疆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意义及秦朝的巩固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迁移探究能力。
3、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关心时事等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釆用情境------- 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对秦灭六国及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等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
设“历史沙龙”、“畅想天地”等开放式、参与式教学环节,突破重、难二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秦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学习、研讨和探究,使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1)课题名称《秦王扫六合》科目高中历史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景。
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体验探究乐趣,交流探究结论,形成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的价值观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发展勇于献身的人生态度。
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考察、研究、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质疑和解疑获取历史信息。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树立课程意识,深入挖掘学生这一人力课程资源三、知识与技能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焚书坑儒”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师参考书、教材《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师生齐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教学活动2(二)探究合作实现统一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秦兼并六国的时间及过程,再现兼并战争场面。
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王扫六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的中央统治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南疆,修灵渠
三、秦的疆域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复习提问
1、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2、长平之战的年代?两国?结果?
导、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1、统一六国的过程
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
2、统一六国的原因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小表演:秦始皇出游。算一算
3、文化上:统一文字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4、思想上:焚书坑儒
课件显示郭沫若语,启发思考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南疆,修灵渠
课件展示
三、秦朝疆域:课件展示
小结
课件展示
练习
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课题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课时
一课时
教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观看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课标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高洲中学谢小虎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能力方面: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重点: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三、教学方法: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利用课件和幻灯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歌?(《神话》)那大家看过这个电影没有?电影里所将的故事是发生在哪个朝代?在电影里你认为最壮观的场面是什么?(提示秦始皇陵)关于秦朝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朝的建立的相关知识。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提问:你们谁能够告诉我秦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吗?学生发言后小结,展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略)展示秦统一的意义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3.[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第12课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3.10 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3.10 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讲解法、巧用史料法、激情导学法、提问引导法、故事穿插法、联想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播放《荆轲刺秦王》视频),提问:刚才这个短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学生很容易就会答出是荆轲刺秦王。
继续提问:荆轲刺秦王成功了吗?当然没有,愤怒的秦王却加速了统一的步伐,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呢?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呢?真实的秦王又是怎么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走进千古一帝,看看他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那些不懈的努力,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说出秦统一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2. 说出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定都、意义。
3. 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的关系如何?4.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5.“焚书坑儒”的目的、过程及影响如何?6. 说出秦朝疆域四至。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秦的统一:(1)统一原因:①变法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②秦王素质:秦王嬴政自身雄才大略,善于重用人才,所制定的统一策略正确。
③民心大势:人民盼望统一,秦国的事业顺应了民心所向和历史潮流。
(2)关键战役:长平之战。
(3)统一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秦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法
讲解法、古诗词运用法、联系分析法、图片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
综合分析法、归纳整理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复习提问
1、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2、长平之战的年代?两国?结果?
导入
展示课件导入
新
授
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1、统一六国的过程
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
2、统一六国的原因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课题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课时
一课时
教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观看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小表演:秦始皇出游。算一算
3、文化上:统一文字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4、思想上:焚书坑儒
课件显示郭沫若语,启发思考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江阴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江阴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江阴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课题:第十课:秦王扫六合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如郡县制的推广,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总结归纳的能力较低,但是求知欲望强烈,适合用合作探究等较活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次是知识基础,通过对前面“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战乱纷争的危害性,有利于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最后是目标达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和阅读的一些课外读物,对秦始皇、汉武帝等的形象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表演历史人物的能力,是本课能够进行两组历史剧表演的依据。
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精选
(2)经济:统一和度量衡。
四、拓展
思考: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郭沫若在评价“焚书坑儒”时说:“书籍烧残, 其实还在其次,春 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你认为秦始皇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动?春秋以来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2.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 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 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3.秦的疆域长 城一带
陇西东海
南海
总结归纳:(3~5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 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A.刀形币B.蚁鼻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
4.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教学方法:1、分组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四小组,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讨论法:学生自行讨论,该如何评价秦始皇3、角色置换法:请学生重现历史的精彩场面,使学生从历史人物角度考虑问题●教具:战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我们课文导言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话说,战国末年,曾经也是战国七雄的燕国面临着被秦国灭亡的危险。
为了挽救燕国,一名叫荆轲的壮士答应了燕国太子丹的请求,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
(我们知道)秦王乃是一国之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见到的,更别说刺杀他了。
那怎么办呢?荆轲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还有秦国的将军樊于期,背叛了秦国,逃到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荆轲就想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的。
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于是他就劝樊于期自杀,然后带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
在秦国的宫殿里,荆轲先向秦王献上樊于期的头,秦王见叛徒被杀高兴极了。
荆轲趁机将藏有匕首的地图在秦王面前打开。
当地图差不多全部打开的时候,匕首就露了出来,就在这一瞬间,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但可惜没刺中,反而被秦王拿起他背在背上的剑砍断了左腿,然后被残忍的杀害了。
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秦王,看看他是否该杀。
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讲授新课一、秦统一六国1、统一六国的原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挂出战国形势图)[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引导学生)西边是秦国,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引导]:到了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就灭掉了其它六国,统一全国。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学生]:看书、思考、回答[讲解]: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首先,民心所向。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
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善于用人。
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
[提问] 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动脑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学生]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讲解] 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都城定在咸阳。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
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提问] 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四小组,每组同学都花1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组选择那方面的措施,及这方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 回答(恩,这位同学回答的就是秦王从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引导] 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
而他嬴政也洋洋自得,豪不谦虚。
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就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
结果他怎么办呢?[学生] 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
[补充] 后来,秦朝没有象秦始皇希望的那样前世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
[讲解] 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就称皇帝,可见秦始皇的霸气。
但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就靠他秦始皇一个人能搞得掂吗?不行?那怎么办呢??我们这位聪明的皇帝呀,又立刻寻思着为自己找来了三位得力的干将。
他们分别就是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这三人我们合称为三公。
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职务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而这三人又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这样一来,秦始皇既分担了压力,又把中央的大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可谓一举两得。
控制中央之后,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了。
针对这个问题,群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建议他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有的则建议他把全国分为郡县,然后由皇帝派官吏直接管理。
那这位皇帝最后是选择了什么制度?为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
[归纳] 在分封制下,诸侯王都是世袭,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权力非常大,到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再听中央的命令了;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总结] 好了,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的特点吗?我们来看这个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
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过渡] 第一组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先来?[学生] 我们回答经济文化上的措施。
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归纳]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讲解] 秦统一六国后,就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
(拿出自制文字图片进行讲解)[提问] 好了讲了那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学生] 促进了个地区个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过渡]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之后,秦始皇又做了些什么事呢?轮到哪组同学发挥了?[学生]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又进行了焚书坑儒。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讲解]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后,为了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布了焚书令。
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除了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外,其它的都要烧掉。
)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提问] 同学们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的呢?请结合课文引言思考这个问题[学生] 秦始皇的主观目的是想通过这样做来反对效法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巩固统一,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应该给予批判。
[过渡] 我们先不评价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否过激,总之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秦始皇就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控制了全国。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将目光瞄上了边境。
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巩固边防的[学生] 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添戍边,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引导] 这是在北方的措施,那在南方又做了什么呢?[学生] 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归纳] 很好,我们在黑板上归纳一下: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引导] 说起长城,相信每位同学都不会陌生,这里有没有同学爬过长城呢?“不到长城非好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同学们知道万里长城是从什么时候修筑的?修筑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 防止匈奴入侵骚扰[补充] 匈奴族与汉族本来同出一源。
都是大禹的后代。
在夏王朝之后,夏桀的一支后代逃亡到北方,成为匈奴族。
在不断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匈奴迅速壮大,在秦汉之际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部族,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的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说完长城,我们就看说灵渠了。
同学去过桂林吗?知道桂林兴安县的灵渠吗?主观目的是解决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但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秦朝的疆域[引导] 现在同学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秦朝的疆域囊括了哪些地方,然后我从每组找出一位代表到讲台上补充地图上空缺的地名。
[学生] 填图[讲解] 秦朝不仅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那时侯,世界各地还处在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阶段,而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则一般比中国晚得多。
英吉利王国在829年统一的,俄国则到十五世纪晚期才形成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