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一: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
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
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一)农村税费体制的改革农业税费改革从2000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山东等16个省份。
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
农业税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
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
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20__年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三篇
20__年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三篇20__年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1)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减少编制、分流人员、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200X年的机构改革中,我们特别重视乡镇机构改革问题,并在改革实践中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这方面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200X年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山东省乡镇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山东省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意见》,20XX年3月,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复精神,组织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
这一次机构改革全面落实了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思想,改革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机构编制精简情况乡镇党政机构由原来的99个精简为36个,精简64%;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14个精简为34个,精简70%。
乡镇党政群机关编制由原来的625人精简为389人,精简236名,精简比例为38%;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编制由667人精简为319人,精简348名,精简比例为52%。
乡镇党政领导职数由110人精简为94人,精简16名,精简比例为15%。
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精简分流351人(其中整建制转为自收自支的139人),精简53%。
(二)机构改革的成效通过此次改革,解决了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推动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改革,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许多乡镇干部对乡镇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初步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
撤销乡镇企管委后,政府直接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或干预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政府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则由事业单位承担,过去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改观。
深化镇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
深化镇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深化镇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镇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的基层单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镇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镇的服务能力和质量,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镇管理体制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为深化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参观了多个镇的党政机关和相关部门,与镇领导、镇干部和基层群众进行座谈,了解其对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期望和问题。
2. 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问卷调查表,向居民和企业进行调查,获取他们对镇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3.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收集整理有关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研究的基础和参考。
四、调研结果1. 问题分析:调研发现,目前镇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职能不明确:一些镇在改革过程中职能变化不明确,导致职责边界模糊,工作效率低下。
(2)人才短缺:一些基层镇干部素质较低,应对复杂的管理任务有困难。
(3)投入不足:一些镇的财政压力较大,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够强。
2.改革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改革措施:(1)明确职能:加强镇政府的组织架构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人才培养: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3)增加投入:加大财政对基层的支持力度,提高镇的发展和服务能力。
(4)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五、调研结论镇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镇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乡管理体制建设调研报告
乡管理体制建设调研报告乡管理体制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乡管理体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乡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包括乡镇领导、村级干部和农民群众。
调研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调研计划:确定调研目标、调研内容和调研方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发放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乡镇领导层、村级干部和农民群众三个部分。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乡管理体制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3. 实地走访:选择不同类型的乡镇和村庄,进行实地走访,通过与实际工作人员和农民的交流,了解当前乡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数据分析与撰写报告: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整理成调研报告。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数据,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1. 乡镇领导层管理能力亟待提升: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部分乡镇领导在管理能力和农村工作经验方面存在不足。
建议通过提高培训投入,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
2. 村级干部缺乏培训机会:大部分村级干部反映,由于培训机会有限,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建议建立健全村级干部培训体系,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农民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数据显示,乡镇农民会议的参与度较低,农民在决策和管理中的话语权有待提升。
建议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协商机制,为农民创造更多参与乡村治理的机会。
4. 乡政府与村委会职责界定不清:实地走访部分乡镇和村庄发现,乡政府与村委会在职责分工和权责界定方面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建议明确乡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责与权限,减少决策的重复和理顺工作流程。
四、调研总结与建议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乡管理体制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乡镇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其综合素质。
乡镇管理体制运行情况汇报
乡镇管理体制运行情况汇报一、乡镇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
乡镇作为基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基层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我乡镇管理体制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治理效能,推动乡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乡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我乡镇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乡镇实际的管理体制模式。
在乡镇机构设置上,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职责,优化机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
在人员管理上,我们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不断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在工作机制上,我们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了健全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三、乡镇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
在管理体制运行方面,我乡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基层治理上,我们加强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服务群众方面,我们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
四、乡镇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乡镇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晰、工作效率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推动乡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运行。
五、乡镇管理体制的展望与期待。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乡镇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们期待着乡镇管理体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
六、结语。
乡镇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汇报至此结束。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推动乡镇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乡镇力量!。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乡镇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焦点,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乡镇治理的关键要素之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了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探讨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和方向。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针对乡镇政府、乡村居民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调查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1.现状分析:目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权责不清:乡镇政府的职责范围模糊不清,有时重复,有时又存在重要事项无法独立决策的问题。
(2)管理机制不完善:乡村居民自治组织发展不够成熟,以及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3)公共服务不均衡:乡镇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地区迫切需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问题分析: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难度大:作为地方政府的基层部门,乡镇必须承担大量的政府职能和责任,改革难度相对较大。
(2)利益诱导问题:乡镇政府的权力较大,容易出现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约束。
(3)机制创新不足: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创新机制,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示范和引领,导致改革难以推进。
3.需求分析: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下放:乡镇政府需要有更多的自主权、自治权和监督权,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2)减少冗员: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减少一些冗余的行政机构和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3)提升公共服务:乡镇需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水平。
四、改革建议1.明确权责:建立健全乡镇政府的权责清单,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避免相互重叠和缺失的问题。
2.强化自治:推动乡村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赋予其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材料_调研报告_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材料梨林镇机构改革调研材料根据省、市编制委员会的要求,我单位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职能转变、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梨林镇位于济源市东部,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辖区内45个行政村,43045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工农业总产值40532万元。
1、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经过1999年和XX年两次机构改革后,我镇机关内设3个办公室,即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经济工作办公室,下设4个事业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市派出机构包括镇派出所、司法所、工商行政管理所、财税所,派出机构实行派出部门与镇双重管理的体制,以派出单位管理为主,派驻我镇机构的领导干部任免由派出部门提名,征求镇党委意见,按干部管理规定任免。
2、人员编制情况镇政府核定行政编制28名,机关工勤编制3名,事业编制29名。
领导职数12名:镇党委设委员7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3名(1名兼镇长,1名兼纪检委书记),专职党委委员的行政级别为副镇长级。
人大主席1名,政府设镇长1名(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3名,镇人民武装部配部长1名,行政级别为副镇长级。
梨林镇现有领导职数11名:镇党委委员6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4名(1名兼镇长,1名兼纪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4名,在编人员42人,聘用人员54人。
3、财政及供养人员情况XX年全镇财政收入443万元,支出491.4万元,其中工资支出112.5万元,建设支出97万元。
正式人员目前工资水平维持在1000元左右,临时人员工资水平维持在600元左右,工资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和自筹资金。
随着农业税的减免,我镇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将半,乡镇负担一步加重,仅仅维持机关人员的工资,无法保证正常的办公经费。
但是,经过粮食直补和农业税的减免,农民负担进一步的减轻,基本上没有其他负担。
乡镇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及目的乡镇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乡镇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乡镇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探讨乡镇管理的改善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广泛了解不同乡镇的管理状况和不同意见和建议。
调研的范围涵盖了我国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1.人力资源:乡镇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和工作思想不足的问题,乡镇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才流失严重。
2.财政支出:乡镇的财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级财政的支持,财政支出短缺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3.公共服务: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民缺乏便捷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农村经济发展:乡镇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只注重传统农业生产,缺乏多元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四、问题分析1.人力资源问题:乡镇管理中的人才流失问题一方面与收入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与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有关。
2.财政支出短缺问题:乡镇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上级财政的支持,财政支出短缺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3.公共服务不足问题: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稀缺,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品质都有待提高。
4.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多元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五、改善措施和建议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乡镇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收入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参与乡镇管理工作。
2.多元化财政支出来源:乡镇应该发展多种财政支出来源,如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减轻对上级财政的依赖,提高财政自给能力。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乡镇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2)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2)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够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
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乡镇的职能体制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
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
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经济因素限制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
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
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
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
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一)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安置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并非源自乡镇本身,而是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镇的弱化和取消都意味着矛盾向核心地带的靠拢。
乡镇的困难决不是乡镇制度本身的困难,而是整个中国体制改革困难的集中体现。
因此,乡镇改革不是取消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如政府职能单一、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等。
为了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取了北京市某区作为调研对象,对其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
三、调研方法1.访谈法:我们采取访谈法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了他们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看法和经验。
2.文件法:我们研究了相关文件,了解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
3.实地调研法:我们深入街道、社区、村庄等一线工作单位,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基层的实施情况。
四、调研结果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北京市某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1.政府职能单一问题。
目前,北京市某区部门职能过于单一,没有实现政府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行政权力过于集中问题。
行政管理的权力集中到某些领导手中,容易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3.行政管理效率低下问题。
在行政管理中,执法不够严格,执行力度不够大,管理效率不高。
4.缺乏市场化机制问题。
在行政管理中,缺乏市场化机制,企业发展的成果不能完全得到落实。
五、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多部门协调配合。
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协调机制,达成共识,并将任务按照各自职能合理分配,形成协同作战的效应。
2.授权下放,权力下沉。
政府应该授权下放,权力下沉,将部门职能分散到基层,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高效。
3.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实施惩戒制裁,用严格的执法打击各种违规行为。
4.市场化机制加强。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化机制建设,让企业的发展成果得以更好地得到输出和回报。
六、总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调研结果也反映出改革仍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乡管理体制建设调研报告
乡管理体制建设调研报告乡镇管理体制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乡镇管理体制建设是我国农村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乡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推动乡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对某地乡村管理体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 乡镇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2) 乡镇干部队伍的构成和素质状况;(3) 村级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运作情况;(4) 直接责任制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2. 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调研:走访了几个乡镇,与乡镇领导和村级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乡镇管理体制的认识和看法;(2)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了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以补充实地调研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乡镇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乡镇管理体制在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乡镇政府部门设置过多,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协调性差。
同时,一些重要职能部门的人员编制不足,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 乡镇干部队伍的构成和素质状况在与乡镇领导和村级干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乡镇干部队伍的构成和素质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乡镇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工作;另一方面,干部选拔过程缺乏公正性和透明性,导致人员素质不高、能力薄弱。
3. 村级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运作情况通过与村级干部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村级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运作情况较为薄弱。
一些村级自治组织缺乏自主权,决策和管理权依然被上级政府掌握。
此外,村级干部对村民需求和意见的反馈不及时,导致群众满意度低。
4. 直接责任制对村级治理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直接责任制在提高乡镇管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直接责任制能够加强乡镇干部的责任感和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直接责任制也有助于提升乡镇干部的服务质量,增强村民的满意度。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对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总结了调查结果。
•旨在提供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了解,以推动改革进程的顺利进行。
调查范围和方法•调查范围涵盖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
调查结果1. 改革目标和动机•调查显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满足民众需求。
•动机包括推动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提升政府形象。
2. 改革内容和措施•调查发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和完善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优化人事管理、改进内部流程和推进电子政务等。
3. 改革进展和成效•调查显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平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效包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减少行政成本等。
4. 存在问题和挑战•调查发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改革速度不均衡、改革措施不够有力和改革触及利益关系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改革向更高水平迈进。
结论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优化政府服务、提升效能和满足民众需求有重要意义。
•建议在改革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协调,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改革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和改革效果的持续提升。
以上为本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参考和讨论。
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调查细节,请联系相关部门。
5. 推进措施和计划•调查显示,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制定具体的推进措施和计划。
•推进措施包括加强法治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培养专业化队伍和推动信息化建设等。
•计划包括明确时间节点、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建立评估机制等。
6. 经验和借鉴•调查还发现,国内外一些地区和国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借鉴的做法。
城乡行政管理改制调研报告
城乡行政管理改制调研报告城乡行政管理改制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了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城乡行政管理水平,我进行了对城乡行政管理改制的有关调研,特撰写本报告。
一、调研背景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城市与农村之间长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城市地区的发展优势常常体现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与农村地区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因此,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调研内容(一)城乡行政管理划分在传统的行政体制下,城市与乡村通常是分别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管理的,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地区探索了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例如,在某些地区,市区和郊区建立了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乡村委员会,将城乡划分设施、财政等方面逐步进行整合,避免了行政重叠和浪费。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城乡划分有时会受到历史、文化、人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遇到其他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城乡行政管理服务在城乡行政管理改制中,服务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即让城乡之间的服务更加平等、公正。
在服务上,需要进一步强化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加强服务的公共性和全民性,解决服务资源不均等问题。
(三)行政管理机构设置针对城乡行政机构的设置,当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之一。
在城市层面,需要实行职能转移,增加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和自负权,并且要推动城市政府与经济发展进行整合;在农村层面,应该完善农村组织,优化乡级政府机构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公共财政体系和财税改革在城乡行政管理改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财税改革。
在实践中,行政管理改制与财税制度的配套改革不可分割。
在财税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协作,逐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现公共资源的配置合理化,进一步效率化运行。
三、调研结论城乡行政管理改制从珂苴发展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必要且迫切的问题。
我国乡镇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乡镇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乡镇机关的作用和重要性在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镇基层治理工作,我国不断推进乡镇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以乡镇为基层政权组织形式的国家,乡镇机关是农村基层政权机关。
在新时代,乡镇机关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土地管理、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更需要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乡镇机关在推进现代化治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绩效评价不够明确,行政监管悬而未决等。
因此,乡镇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必要的。
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完善乡镇机关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治理水平。
(一)创新容错机制为了鼓励乡镇干部,为民服务更好,改革动态化的考核模式,创新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法,建立容错机制,适当放宽干部的工作压力。
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必定存在失误的可能,容错机制不仅能够缓和干部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组织系统的发展进程。
当然,在推行容错机制的过程中也需要防止滥用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属地化的治理机制在推动乡镇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属地化的治理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使得治理工作更加接地气、更贴近乡村。
同时,它也可以激励干部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注重实效,避免沿用一般性的行政命令。
(三)推行分类指导制度分类指导制度指的是针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指导、管理措施。
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推进运作,使政府治理工作做到精准。
例如,处理乡镇行政案件可以采取特定标准规范,以避免人为敷衍,减少不必要的耗费。
三、总体来看从以上主要措施看,乡镇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从工作流程、考核机制、治理理念等方面入手,以提升干部工作效率和推动乡村发展为主要目的。
在改革中需要创新机制,适当放宽工作压力,注重实效,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当然,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指引和保障措施,保证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某县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某县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某县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乡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某县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县级行政区域,我们对其乡镇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了解该县乡镇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通过编制一份乡镇管理体制的问卷,向某县各乡镇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乡镇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权力运行、决策机制、人员队伍建设以及党建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我们选择了某县的三个乡镇进行实地访谈,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从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结果来看,某县乡镇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1. 乡镇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分乡镇的管理机构设置相对臃肿,职能交叉,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职责分工不明确。
部分乡镇对于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模糊,决策不统一,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3. 决策机制不完善。
一些乡镇在重大决策上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导致决策结果不尽如人意。
4. 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乡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乡镇存在干部流动频繁、干部待遇不合理等问题。
5. 党建工作有待加强。
党组织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不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
四、改革建议和对策针对某县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和对策:1. 简化乡镇管理机构设置。
优化部门设置,减少重复和冗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权限。
2. 完善职责分工和决策机制。
明确乡镇各级部门职责,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加大对乡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改善干部待遇,提高干部流动的可预见性和合理性。
乡镇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体制调研报告乡镇体制调研报告一、引言乡镇体制是中国基层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乡镇体制的运行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就是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
二、乡镇体制的概述乡镇体制是中国基层行政管理的最底层,通常由一个乡或镇的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组成。
乡镇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乡镇政府在基层政务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各项政策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参与。
三、调研结果在对多个乡镇进行调研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乡镇政府在基层服务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乡镇政府的工作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
他们与民众之间的联系紧密,可以快速解决民众的疑问和问题。
2. 乡镇机关的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乡镇人员数量庞大,协调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难度。
乡镇机构需要进一步改进其管理流程,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更好地保障政策的实施。
3. 乡镇的办事效率亟待提升。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民众普遍反映基层的办事效率较低,一些文件和手续办理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乡镇政府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4. 乡镇党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
乡镇党组织在乡镇体制中担负着重要的领导作用,为政府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乡镇政府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乡镇机关的管理效率。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机制,确保政策的高效实施。
2.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水平。
加大对乡镇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办事效率。
3. 加强乡镇党组织建设。
加强对乡镇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培养更多的优秀干部,提高乡镇政府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
4. 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互动。
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三篇
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三篇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2020年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一些地区开展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预期成效,为探索和创新新型城镇化行政管理体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仍存在人口集聚多、经济规模大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精神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加强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核心,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为重点,以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和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为保障,构建符合基层政权定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经济发达镇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其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和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改革任务(一)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根据经济发达镇工作实际,重点强化发展产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和城镇规划建设等职能,完善基层政府功能。
理顺县(市、区、旗)和经济发达镇的关系,做到权责相称。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一些县级管理权限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强制和监督检查权等赋予经济发达镇,制定目录向社会公布,明确镇政府为权力实施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乡镇政府在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
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农村税费体制的改革农业税费改革从XX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于XX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
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力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贫乏。
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加强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民主政治、法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现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状况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人民法庭、司法所、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文化服务中心、村建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林业站、卫生院、中心小校、邮电所、兽防站、交管办等;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村建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派出所、兽防站等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及原因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1.政府职能错位、庞杂一是乡镇职能泛化。
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
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
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发展经济。
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
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
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
2.权力与责任不等,行政运作方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
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
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
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
对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
二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3.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让腐败更加恶化。
一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
个别缺编单位进人时,不是从超编单位选调,而是从下级选调或公开招考,造成缺编单位逐步满编,而超编单位继续超编的现象,财政供养人员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二是财政供养人员与财力不相匹配。
三是财政体制不顺。
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分税制,上级政府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等纯公共产品。
4、党政、政事不分。
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
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
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
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5.政绩考核不完善,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体系未成形。
对于乡镇干部在内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还没有找到一种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的办法,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
这种考核办法的不完善,还会加剧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而且会促使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大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推荐,这本是扩大民主,落实干部、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部分乡镇干部对此却异常敏感。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够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
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乡镇的职能体制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
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
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经济因素限制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
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
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
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
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安置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并非源自乡镇本身,而是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镇的弱化和取消都意味着矛盾向核心地带的靠拢。
乡镇的困难决不是乡镇制度本身的困难,而是整个中国体制改革困难的集中体现。
因此,乡镇改革不是取消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加强职能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办的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财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大量的乡镇“负累”,有的甚至变成了乡镇财政的包袱。
一是各乡镇自身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交叉。
乡镇政府依然承担着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等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众多职能。
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加大力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各级人事部门在确定编制时,不仅要根据县、乡规模大小,也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的指导思想,对经济发展滞后,财政供给能力差的县、乡,可在省定编制的基础上,从低、从紧核定编制额,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
深化教育改革,乡镇中小学要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杜绝超编现象。
属于提供非公共产品和非公共服务的单位,可以取得经营性或服务性收入的单位财政要停止供给。
探索乡镇未来深化改革的目标就长期目标而言,乡镇自治、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公利化,应当是乡镇改革的方向。
但就近期目标而言,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乡镇辖区内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权威管理组织。
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与事权范围,打造法治、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