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二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整数与有理数:学习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乘方及其性质,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分数与比例:熟悉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掌握分数的化简、比较大小、混合运算等。

3. 平方根和立方根: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学习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性质和运算技巧。

4. 代数式与方程:学习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 计算与估算:熟练掌握计算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掌握精确计算和估算结果的方法。

6. 图形的认识和应用:了解各种二维和三维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等,学习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 数据统计与概率:学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了解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8. 几何变换:学习平移、旋转、翻折和放缩等几何变换,了解变换的性质和规律,初步应用几何变换解决问题。

请注意:此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需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要求来学习。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1. 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 像3,4a 2++b 这样表示算术平方根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0a 2≥=a a()()⎩⎨⎧<-≥==00a 2a a a a a ()0,0a ab ≥≥⨯=b a b()0,0a >≥=b a ba b 像57,这样,在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0,0ab a ≥≥=⨯b a b()0,0a >≥=b a bb a2. 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像方程x 2+3x=4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ax 2+bx+c=0的形式。

ax 2+bx+c=0(a,b,c 为已知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2,bx ,c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把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形如x 2=a(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得x 1=a ,x 2=-a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开平方法。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为一个非负数,然后用开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情况由代数式b 2-4ac 的值来决定,因此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它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是: ()()()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004b 0004b 0004b 222222≠=++⇔<-≠=++⇔=-≠=++⇔>-a c bx ax ac a c bx ax ac a c bx ax ac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选学)一元两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有如下关系:(韦达定理)如果x 1,x 2是ax 2+bx+c=0(a,b,c 为已知数,a ≠0)的两个根,那ac x x a b x =⋅-=+2121;x 3. 数据分析初步3.1. 平均数有n 个数x 1、x 2、x 3 ...... x n ,我们把()n x x x x ++++.......n1321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x (读作“x 拔”) 像nn n a a a a x a x a x +++⋅++⋅+⋅=............x 212211这种形式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分母a 1、a 2......a n 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

数学课本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课本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课本第二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代数1.1 有理数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记作Q。

有理数的概念是我们研究数的一般化,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计量和计数问题。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乘方运算等性质是我们学习代数的基础,对于代数式、方程式的求解提供了基本的运算规则。

1.2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字或字母等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式子,例如:3x+2y、a^2+b^2-2ab等。

在代数式中常见的运算有化简、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

代数式的运算是代数学中的基本操作,也是我们学习更高阶代数问题的基础。

1.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式是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例如:2x+3=5、x^2-4=0等。

解方程就是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不等式是利用不等号描述的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关系,例如:2x+3>5、x^2-4≤0等。

解不等式就是找到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范围。

1.4 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代数式,描述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函数包括常见的多种形式,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我们研究函数的核心内容,它在不同的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几何2.1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代数式与平面图形进行了统一处理,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桥梁。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相关性质以及在方程、函数等内容中的具体应用是我们学习几何的基础。

2.2 图形的性质与面积图形的性质与面积是几何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掌握图形的性质、计算图形的面积等重要知识。

矩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面积公式是我们学习几何的重点内容。

2.3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与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三角形的相似性和全等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重要的结论,如角平分线定理、边中线定理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我们学习几何的关键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册:《初二上册》1.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2.平面图形的表示:点、线、线段、射线、角度、平行线、垂直线、相交线等基本概念。

3.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定义、运算法则。

4.初中平面几何基本定理:垂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

5.多边形:多边形的定义、正多边形、变位积分、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

6.梅涅劳斯定理:梅涅劳斯定理的概念、定理的应用。

第二册:《初二下册》1.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的定义、解线性方程的常用方法。

2.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初步认识: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3.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角对、相交线之间的角对等。

4.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应用。

5.海伦公式:海伦公式的概念、海伦公式的应用。

第三册:《初三上册》1.集合: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表示等。

2.图形的相似:图形相似的概念、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角与边的关系、角边关系等。

4.空间几何基本概念:欧几里得空间几何学的基本概念、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等。

5.高中数学预修知识:比例与相似、复数等。

第四册:《初三下册》1.数系的扩充: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实数的分类等。

2.几何体的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几何体的体积等。

3.空间几何基本定理:角的平分线、角的辅助线等。

4.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的反函数、三角函数的周期等。

第五册:《九年级上册》1.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线性规律等。

2.向量几何: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等。

3.数的四则运算: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四则运算等。

4.二次方程与不等式:二次方程的定义、解二次方程的方法等。

5.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名字、面积的计算公式等。

第六册:《九年级下册》1.指数与对数:指数、对数和底数的概念、指数与对数的性质等。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占据着每个学生学习道路中的重要一席之地。

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涵盖了关于代数式的知识点。

今天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所涉及的知识点。

一、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用数或者字母表示的一些带有运算符号的式子。

它可以用于表达数学关系、计算和证明等方面。

代数式一般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组成。

二、代数项的定义代数项指代理一组或多组变量的基本成分。

每个代数项由常数和变量乘积得到,而变量和常数都是代数项的系数。

个别情况下,常数也可以是一个代数项中的一部分。

三、代数式的加减运算代数式的加减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代数式进行相加或相减的操作。

当相加时,将同类项加在一起,不同类项则不能互相加减。

同样的道理,在相减时也要保证项数相同。

四、代数式的乘法代数式的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代数式相乘的运算。

每一项都要分别乘上另一个式子中的各一项,并将结果相加合并起来。

在乘法中,使用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更方便进行操作。

五、代数式的化简代数式的化简是指将一个代数式变形为它的简单形式,从而便于计算。

这里有一些代数式的化简规则,可以被广泛使用:先化简括号里面的运算,然后使用分配律,将同类项加在一起,并消去括号。

六、代数式的因式分解代数式的因式分解可以把一个代数式分解成一个或几个因式的积。

因式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求解方程、解决几何问题、简化计算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七、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变量,并且这个变量的次数为1的方程。

例如:ax + b = c,其中x为一元,a、b、c为常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使用加减消元、乘除消元和移项等方法。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的所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不但能在中考时游刃有余,更能对其它数学学科的学习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希望每个七年级的学生都扎实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的建立- 代入法解方程组- 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题的解决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间的角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的直径、弦、弧、切线-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切线长定理三、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五、函数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像、表格)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3.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六、实数与根式知识点1. 实数- 实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2. 根式-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 根式的运算- 无理数的估算七、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理解题意- 制定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过程- 检查验证结果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忽略题目条件- 计算失误- 逻辑推理错误3. 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练习典型题目- 分类记忆公式与定理- 定期复习巩固以上是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一、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定义•由多个单项式相加或相减而成的式子称为整式。

•整式的每个单项式是一个系数和若干个字母的乘积。

2. 整式的加减•同类项加减法原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

•常数项和不同类项的系数不能相加减。

二、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 eq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为 0、1、2 三种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求根公式计算。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配方法化为标准形式。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数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时,可通过因式分解得到解。

•公式法:当一元二次方程为标准形式时,可通过求根公式得到解。

•完全平方式: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有理数时,可以通过完全平方式求得解。

三、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 $\\sqrt{a}$ 的式子称为二次根式,其中 $a\\geq 0$。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包括消去根号下的因数、合并同类项、分解因数等。

•二次根式与有理数相加减的方法是先化简二次根式,再进行加减运算。

3. 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乘法可以使用分配律和根号下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次根式的除法可以通过有理化分母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几何变换1. 平移•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变换。

•平移的基本性质为保持图形内部的任意角度大小、方向和距离。

2. 旋转•旋转是指图形在平面上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的变换。

•旋转的基本性质为保持图形内部的任意角度大小、方向和距离不变。

3. 对称•对称是指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或点镜像对称的变换。

•对称的基本性质为保持图形内部任意角度大小和距离不变,但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五、统计1. 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是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数值统计是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包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位置图形:位置图形由点、线段和多边形组成,是表示人和物体位置的基本图形。

向量:向量是由矢量所表示的位置向量,用于表示物体在坐标系中的运动方向和大小。

坐标:坐标是由一定数量的坐标轴组成的位置系统,用于表示任意位置的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与零点的距离:在二维坐标系中,点的距离计算方式为求点到轴的距离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点的坐标:使用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坐标可以以分数、小数或负数形式表示。

线段的长度:线段由两个端点确定,其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平面图形的面积:利用已知的长度或半径等数据,结合面积公式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旋转:物体以某一点为轴心,以某一角度进行旋转,从而改变其位置。

此外,还涉及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公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长方形周长=2×(长+宽)等。

以上仅是简要概述,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学计划而有所不同。

建议参考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以获得更详细
和准确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1。

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

2有理数1.2。

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

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

3有理数的加减法1。

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1。

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实数1.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例如√2和π。

1.2 实数的性质(1)实数具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运算。

(2)实数具有相反数、倒数等概念。

(3)实数可以进行大小比较。

1.3 实数与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二、整式与函数2.1 整式的定义及分类整式是只有加、减、乘运算,且运算对象为整数的代数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2.2 整式的运算(1)单项式的运算:加、减、乘、除。

(2)多项式的运算:加、减、乘、除。

2.3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函数具有唯一性、连续性、单调性等性质。

2.4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

2.5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三、三角形3.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2 三角形的分类(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90∘。

(2)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90∘。

(3)钝角三角形:一个内角大于90∘。

3.3 三角形的判定(1)SSS 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三个三角形全等。

(2)SAS 判定: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ASA 判定: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AAS 判定: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四、平行四边形4.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归纳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好数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二数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对数学掌握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一、代数与方程1. 整式与分式:整式是由数字、字母和它们的乘积相加减而成,分式则是一种特殊的整式,可以表示除法计算。

2.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b=0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移项和分式运算求解。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图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对应于图象上的一条直线。

4. 整式的乘法:按照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将整式相乘并进行合并同类项。

5. 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2+bx+c=0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求解。

6. 线性方程组:由多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可以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求解。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同类图形与比例:同类图形之间的边长成比例,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求解未知边长。

3.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即a^2 + b^2 = c^2。

4. 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同位角相等等。

5. 圆的面积和周长:圆的面积公式为πr^2,周长公式为2πr。

三、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2. 平均数与中位数:根据数据的特点,求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3. 概率与事件: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求点数和、出现次数等。

四、函数关系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为y=f(x)。

2. 函数图像和性质: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绘制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3. 线性函数与一次函数:形如y=kx+b的函数,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二是个很关键的时期,尤其是数学的学习!!勾股定理、四边形、函数,可谓重点重重,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牢固!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一一、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根据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如下图)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

初二数学知识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初二数学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初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乘方和开方运算,要求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2. 代数式:学习代数式的基本定义,包括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 整式的加减: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包括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等。

4. 整式的乘法:学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5. 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因式分解的方法。

6. 分式:包括分式的定义、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7. 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8. 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9. 不等式: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非负数等。

1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包括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等原则。

11. 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轴、象限、坐标点等。

12. 函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图像等。

13. 几何图形: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14. 三角形: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

15. 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16. 圆:学习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弦、弧、扇形等,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7. 几何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几何变换。

18. 几何证明:学习基本的几何证明方法,包括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

19.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包括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一、代数基础1. 整式与多项式初二数学下册的代数部分主要围绕整式和多项式展开。

整式是由常数项和各种代数项经过有限次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得到的表达式。

多项式是一类特殊的整式,它由一系列以加法连接的代数项组成,其中每个代数项均为单项式。

初二数学下册会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和乘法运算。

2. 一元一次方程在代数部分的学习中,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例如:2x+3=7。

初二下册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几何图形1.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二数学下册几何图形部分的重中之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对表示,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点的横坐标,第二个数表示点的纵坐标。

初二下册会学习如何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线段、直线等几何图形,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长度和斜率。

2. 图形的相似与全等图形的相似与全等是初二下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图形指的是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的图形,而全等图形则是形状和尺寸都完全相同的图形。

初二下册将学习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并通过解决与它们相关的实际问题加深理解。

三、数据与图表1. 平均数与中位数数据与图表部分的重点是平均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初二下册会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并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它们。

2. 直方图与折线图初二下册还会学习直方图和折线图,这两种图表是常用于表示数据分布和趋势的工具。

直方图用矩形表示数据的频数或频率,而折线图则用折线连接一系列离散数据点。

初二下册将学习如何读取并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四、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概率与统计是初二数学下册的最后一个部分。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第二年数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以下是初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代数知识1. 代数表达式与算式:了解代数表达式和算式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代数表达式,进行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 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等式两边加减相等数、等式两边乘除相等数等。

3. 两步及多步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学习解两步及多步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分配律等。

4. 四则运算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学习代数运算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如应用代数式求解周长、面积、速度等实际问题。

二、数与式知识1. 整数:掌握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进行整数间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分数与百分数:学习分数与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转换关系,进行分数与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算器的使用: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但要注意运算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4. 二元一次方程: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联立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三、几何知识1. 基本图形:学习平面内的基本图形,如点、直线、线段、射线等。

2. 平面与空间几何关系:了解平面与空间几何图形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平行、垂直、相交、重合等。

3. 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基本概念,如顶角、对顶角、邻补角、互补角等。

4. 三角形与四边形: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5. 相似与全等:学习相似与全等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进行相似与全等判定和运算。

四、数据与统计知识1. 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调查问卷的编制,能够进行数据的描述和整理。

2. 统计数据的分析:学习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图形的绘制和数据的处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 概率知识: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概率进行问题的解答。

初中数学第二册知识点

初中数学第二册知识点

第二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5.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2平行线5.2.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七年级第二册数学知识总结

七年级第二册数学知识总结

七年级第二册数学知识总结自己整理的七年级第二册数学知识总结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们是互补的角度和互补的角度6.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角度关系线的平行度)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

(线条平行度8、能区分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列出关系表达式(因变量=自变量和常数的关系)9.图像法中的变量,注意:(1)物体在水平和垂直坐标上。

(2)起点和终点不同是什么意思?(3)图像交点的含义是什么?(4)将获得平均值。

10.三角形(1)三边关系:角度关系)(2)内角关系:(3)三角形的三个重要部分:(4)三角形同余的判别方法:(注:公共边和边的公共部分与顶角、公共角和角的公共部分相反)(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周长;(b)知道角度并找到角度;(c)一个:中的三行(7)等边三角形:11、将被判为轴对称图形,按画对称图形,(或在网格中画)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13.(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自然(2)线段:对称轴,性质(3)角度:对称轴,自然14.标尺图:(1)制作已知线段如线段(2)制作已知角度(3)制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4)角(5)的平分线是三角形15.事件分类:将计算各种事件的概率(1)触球:p(触某个球)=(2)触摸:P(触摸某张牌)=(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4)掷骰子:P(投一定点数)=(5)网格(面积):P(停留在某一区域)=16.不可避免的事件不可能的事件,不确定的事件17.方法归纳:(1)可以使用边相等(2)可以使用等角度。

(3)计算简单,可以使用。

18、注意复习:相似项合并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维线性方程,绝对值。

【第二章】七年级数学知识总结第二卷不平等和不平等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一维线性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是代数表达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度数为1。

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一、余角和补角:1、余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对顶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直线AB,CD与EF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

其中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AB,CD的上方,并且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与5这两个角都在AB,CD之间,并且在EF的异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3与6在直线AB,CD 之间,并侧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五、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六、尺规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这篇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

祝大家春节愉快!。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解析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解析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解析初中数学第二册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初中数学第二册的知识点。

1.实数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数集,可以用数轴表示。

其中无理数的特点是无限循环不重复,例如圆周率π,黄金分割比φ等。

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有理数一致,其中要特别注意除法的运算规则。

2.代数式与运算代数式是由数字、变量、运算符、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代数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归约、一般除法、因式分解等。

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解决代数乘除问题的有效方法。

3.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坐标轴和原点构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如几何图形的表示,方程的求解等。

4.图形的相似与全等相似和同余是初二数学中常见的概念。

相似是指两个几何图形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全等是指两个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在几何题目中经常被用到,是几何题目的重要考点。

5.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是高二数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这些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在初中数学中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6.代数方程与方程式的解法代数方程是由字母、数字、运算符、等号等符号组成的公式,其中含有未知数。

代数方程的解法包括一般方法、待定系数法、高次方程分解法等多种方法。

7.统计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统计分为分组统计和综合统计两种方式,涉及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概念。

8.概率概率是数学中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方法。

初中数学所教的概率知识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模型、随机事件等。

9.函数函数是一种数学映射关系,在初中数学中被广泛应用。

函数的特性、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运算法则等都是初二数学下册需要掌握的知识。

10.几何图形变换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对称等变换在数学学习中属于较高阶段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第二册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5.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2平行线 5.2.1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
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平移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⑵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1三角形的边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1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3.1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2)3
(-
n
n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4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消元
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1.2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

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

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

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实数
10.1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0.2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0.3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