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信息系统的设计2
信息系统第5章
第 5 章专业文献信息的网络采集一、判断题1. 倒排文档也称索引文档,是将全部记录的某一特征标识抽出,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特征标识文档。
()正确答案:22. 特种文献是指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科技文献资料。
()正确答案:23. 按照文献产生次序与被加工整理的深度来划分,可以将文献划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正确答案:24. 一次文献也称为第一手资料,如书目和索引。
()正确答案:X5. 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
()正确答案:26. 专利说明书属于二次文献的范畴。
()正确答案:X7. 图书一般不能反映最新的信息,时效性差,相比之下,期刊出版发行速度快,内容新颖。
()正确答案:28. 学位论文一般不对外公开发行。
()正确答案:29. 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工具。
()正确答案:210. 学位论文根据所申请的学位不同,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四种。
正确答案:X11. 会议文献一般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三种形式。
()正确答案:212. 标准文献是指对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它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不具有法律效力。
()正确答案:X13. 按照数据库反映文献类型的不同可将网络数据库分为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事实数据库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X14. 特种文献是指记录在特殊材料上的出版物,一般单独成册。
()正确答案:X15. 引证文献是指本文引用的文献,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正确答案:X16. 共引文献是指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正确答案:217. CNKI 是指中国基础知识设施工程,它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218. CNKI和万方数据资源都可以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了跨库检索。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心得,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达到本章节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播放网络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严重性。
2.设计模拟情境,如网络攻击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安全风险的实际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导入环节,我会通过一个真实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企业信息系统被黑客攻击,导致重大损失的新闻报道。接着,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有哪些?这些风险为什么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损失?”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产生浓厚的兴趣。
1.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信息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依法使用信息系统的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活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第5章:人机信息界面(操纵装置设计)
三.操纵装置的特征编码与识别
形 状 编 码
在(a)、(b)、(c) 三 类旋纽之间不易混 淆,而同一类之间 容易混淆;(a)和 (b) 类旋纽适合作360 度以上旋转操作; (c) 类旋纽适合360 度以内旋转操作; (d)类适合作定位指 示调节。
旋纽的形状编码
操纵装置的类型及特征分析
三.操纵装置的特征编码与识别
在控制器上标以不同的文字或图形符号以区别不同的控制器。这种编 码的优点是,可以用示意性符号对每个控制器的作用给以直观性指示,不 需要事先去记忆每个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减少了大脑译码的过程,因此 效率和准确度都较高。在设计符号时,这些符号应力求简单、达意、明显、
符 颜 号 色 编 码
按压式操纵器
按钮的设计 1.外形:常为圆形和矩形,有的还带 有信号灯。作用:系统的启动和关停。 分类:单工位和双工位。
按 钮 的 形 体 设 计
单工位按纽是手按后,它处于工作状 态,手指一离开按纽就自动脱离工作 状态,回复原位; 双工位的按纽 是一经手指按下就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当手指在按一下时,它才回复原位2. 按纽的尺寸主要按成人手指端的尺寸 和操作要求而定。圆弧形按纽直径: 8—18mm ,矩形按纽10*10、10*15或 15*20,按纽应高出盘面5—12mm,行 程为3—6mm,按纽间距一般为12.5— 25mm,最小不得小于6mm。
旋转式操纵器
手轮—汽车方向盘—设计 ③高级轿车在方向盘中设置了一个空气袋,平时折合在立柱 顶端的一个圆盆中,一旦汽车发生碰撞使汽车骤然停止时气 袋就会自动充气,以保护司机的面部和胸部。同时还应保证 快速排气,及时排气,以免造成司机窒息。
旋转式操纵器
手柄的设计
手 柄 的 形 体 设 计
信息系统设计实验
信息系统设计实验引言:信息系统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信息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和改进组织机构的运行和管理的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如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来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和设计原则。
实验内容:系统需求分析:首先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在本系统中,要分析用户对待办事项的操作和查询需求,确定功能模块和接口的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
这一步还需要确定系统所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
包括界面设计、业务逻辑设计和数据存储设计等。
在设计界面时,需要考虑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系统实现和调试: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实现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调试等步骤,掌握了设计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界面设计的优化和性能提升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让我通过实际设计和实现一个信息系统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设计和开发出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第5章 系统分析(2)--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
1
0.agenda
1、概述 2、数据流程分析 3、数据字典
2
1.概述
1.1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 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 过程。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或制定新系统应该 “做什么”的问题。
3
1.概述
32
3.数据字典
3.2 数据字典内容
数据流:
数据项名称:开本 数据项别名:BookFormat 说明:图书的开本 类型:字符串 长度:6 取值范围及含义:
8开:368 x 260 16开:260 x 184 32开:184 x 130 大8开:285 x 420 大16开:210 x 285 大32开:203 x 140
15
2.数据流程分析
2.2 画DFD步骤
新书上架
图书编码 方案
新书登记 图书信息
图书编码
新书
图书充磁
图书上架摆放
16
2.数据流程分析
2.2 画DFD步骤
新书登记 图书编码 方案 图书信息
新书上架
图书编码
新书
图书充磁
图书上架摆放
管理员
新书资料
新书 登记
图书
17
2.数据流程分析
2.2 画DFD步骤
数据处理名:图书输入 编号:P1.1 激发条件:管理员需要输入新书 优先级:普通 输入:管理员填写的新书资料 输出:图书资料 加工逻辑:管理员选择输入的新书类型 IF 纸质图书 THEN 显示纸质图书输入界面 ELSE 显示其他类型图书输入界面 ENDIF
35
3.数据字典
信息系统的设计教案
信息系统的设计教案
首先,教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信息系统设计课程时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信息
系统设计课程通常包括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方法与工具、系统实施与维护等内容。
教案应该合理安排
这些内容的教学顺序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也是教案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信息系统设计课程,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此外,教案还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包括教材选用、实验室设备、教学软件等方面的安排,以及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如实习基地、企业合作等。
最后,教案应该明确评估方式和标准。
信息系统设计课程的评
估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实践、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教案需
要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设计信息系统的教案需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包 括两个部分,也 即信息系统的逻 辑设计和物理设 计。
3.系统实施
包括编写和调试 程序、编写技术 文件、系统转换、 系统运行和系统 评价等。
系统分析
系统实施
系统设计
2022/1/28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对于大系统或系统 缺点:生命周期法的不足
3.管理业务 流程调查
1.组织结构 调查
2.管理功能 调查
2022/1/28
管理业务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 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调查的方法可 以采用:(1) 召开调查会;(2) 访谈;(3) 发调查表;(4) 参加业务实践; (5)收集资料。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解决系统 “怎么做”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 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与评估等环节。这一阶 段的成果,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如程序说明书、使用 说明书等)。
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采 之处是系统的开发周期太
用生命周期法可以立足全 长。有时,系统开发尚在
局,步步为营,减少返工,开发过程之中,而内外环
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加 境已有所变化,对系统的
快工程进度。
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说: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调查工作可以做得很深入,系统性较好; 缺点是开发周期太长。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习题答案.docx
参考答案思考题1.什么叫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是什么?答:系统分析就是依据系统的思想,把复杂的对象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并找出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系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组织内部的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在系统分析完成之后,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其主要任务是:详细调查、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简述系统分析包含的主要过程及每一过程的主要内容。
答: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步骤主要有:(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系统分析阶段,则应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收集组织有关信息,分析用户需求,明确系统分析的目标。
(2)组织结构、管理功能与业务流程分析: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用图表和文字对现行系统进行描述;(3)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产生、流动、处理与存储的分析; (4)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在进一步明确新系统开发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确定出新系统的逻辑功能结构;(5)编制系统分析报告:对详细调查结果和以上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进行描述,辅Z以适当的文字说明,就构成了系统分析报告。
3.详细调查有什么特点?它与初步调查的区别是什么?答:详细调查是要了解现行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系统的外部情况,是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及信息流程,其重点在于调查分析系统内部功能结构,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存储及其组成等。
详细调查的细致程度比初步调查要高得多, 工作量也大,参加的人也多,而且要有一些熟悉现行系统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
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的对比初步调查详细调查目的为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为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供依据内容(1)原系统的概况(2)原系统的总体功能(3)原系统存在的问题(4)新系统的开发条件与约束条件(1)原系统的详细情况和具体结构(2)原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3)原系统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改进途径(4)原系统的信息流程、数据结构以及业务处理方法详细程度粗略详细工作量小大4.简述系统调查的内容及其方法。
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
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1.1 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 (4)1.2 建设目标与需求 (4)第2章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理念与原则 (5)2.1 设计理念 (5)2.2 设计原则 (6)2.3 技术选型 (6)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 (7)3.1 总体架构 (7)3.1.1 用户界面层 (7)3.1.2 业务逻辑层 (7)3.1.3 数据访问层 (7)3.1.4 基础设施层 (7)3.2 技术架构 (7)3.2.1 前端技术 (7)3.2.2 后端技术 (7)3.2.3 数据库技术 (7)3.2.4 中间件技术 (7)3.2.5 安全技术 (8)3.3 数据架构 (8)3.3.1 数据模型 (8)3.3.2 数据库设计 (8)3.3.3 数据接口 (8)3.3.4 数据安全 (8)3.3.5 数据分析与挖掘 (8)第4章关键技术与应用 (8)4.1 云计算技术 (8)4.1.1 资源虚拟化 (8)4.1.2 弹性伸缩 (9)4.1.3 数据存储与备份 (9)4.1.4 应用部署与运维 (9)4.2 大数据技术 (9)4.2.1 数据采集与整合 (9)4.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9)4.2.3 数据分析与挖掘 (9)4.2.4 数据可视化 (9)4.3 人工智能技术 (9)4.3.1 智能语音识别 (9)4.3.2 智能图像识别 (10)4.3.3 智能文本分析 (10)4.3.4 智能决策支持 (10)第5章政务服务模块设计 (10)5.1 电子政务 (10)5.1.1 电子政务概述 (10)5.1.2 建设目标 (10)5.1.3 功能架构 (10)5.1.4 关键技术 (10)5.2 政务公开 (11)5.2.1 政务公开概述 (11)5.2.2 内容设计 (11)5.2.3 渠道设计 (11)5.2.4 保障措施 (11)5.3 在线办事 (11)5.3.1 在线办事概述 (11)5.3.2 服务事项设计 (11)5.3.3 办理流程设计 (11)5.3.4 技术支持 (12)第6章内部管理模块设计 (12)6.1 人事管理 (12)6.1.1 设计目标 (12)6.1.2 功能设计 (12)6.2 财务管理 (12)6.2.1 设计目标 (12)6.2.2 功能设计 (12)6.3 资产管理 (13)6.3.1 设计目标 (13)6.3.2 功能设计 (13)第7章决策支持模块设计 (13)7.1 数据分析 (13)7.1.1 数据采集与整合 (13)7.1.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3)7.2 预警预测 (13)7.2.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3)7.2.2 预警模型设计 (14)7.3 决策模拟 (14)7.3.1 模拟模型构建 (14)7.3.2 模拟结果分析 (14)7.3.3 模拟系统开发 (14)第8章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 (14)8.1 系统安全策略 (14)8.1.1 物理安全 (14)8.1.2 网络安全 (14)8.1.3 数据安全 (15)8.1.4 应用安全 (15)8.1.5 人员管理 (15)8.2.1 数据备份 (15)8.2.2 数据恢复 (15)8.3 系统运维与管理 (16)8.3.1 系统运维 (16)8.3.2 系统管理 (16)8.3.3 系统服务 (16)第9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6)9.1 项目实施策略 (16)9.1.1 分阶段推进:将整个项目分为多个阶段,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区别?信息的本质是什么?答:信息,一般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或情报。
信息与数据具有内在的联系。
数据是记录在一定介质上并可鉴别的符号,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则是蕴含意义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加工的原材料,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行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叫系统?可以从哪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分类?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简单的、中等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系统.从抽象程度划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也叫客观系统)。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划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述管理的概念答: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4.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答:是技术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二、填空题1.(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是蕴涵意义的符号.2.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3.信息的特征有:承载性、(层次性)、传输性、(共享性)、加工性和时效性。
4.从逻辑层次看,可以把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种类型。
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6.系统的特性是指具有目的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几种。
7.管理的职能有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等六个方面。
三、选择题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数据就是数字 B.数据就是信息C.数据是加工之前的信息 D.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2.下面哪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D)A.承载性B.传输性C.层次性D.独享性3.下面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B)A.目的性B.功能性C.层次性D.适应性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管理职能方面考题(决策是管理的核心)A.决策是企业的核心 B.从时间性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C.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组织机构 D.激励有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两种方法5.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D)A.技术管理模式 B.经济管理模式 C.人文管理模式 D.社会管理模式6.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A)A.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B.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C.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D.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四、论述题1.谈谈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答: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按照某种方法和规律,经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局管理,这种管理独立于信息技术,重视人和社会因素,追求一种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独立的管理领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系统的设计质量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因此,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具
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用
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收集,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需求。
通过和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用户的需求,并确定信息
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性。
接下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对已
有的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找出现有系统的问题和不足,并确定改进的方向。
这包括对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为后续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的实施和测试。
系统的实施
是指将设计好的系统代码和数据库部署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并进行调试
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系统的测试则是指对系统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
到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系统分析,可以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
因此,对信
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视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5章_并行处理技术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3.累加和并行算法
对于累加和这样的递归操作,为了加快并行计算,常采用递归折叠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在P个处理单元上实现P个元素累加求和,需要折叠 log2 P 次,并行相加 log2 P 次,并行传送数据的次数根据各PE间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 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设加法1次所需的时间为t加,并行相加的总次数为n,数据 在两个相邻处理单元之间传送一次所需的时间为t传,并行传送数据的总次数为 x,则并行处理所需的总的时间为:nt加+ xt传 。
在设计互连网络时应考虑以下的四个特征: 1.通信工作方式 通信工作方式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 2.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 3.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分为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4.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5.3.2 互连函数的表示 互连函数----互连函数描述的是各处理单元之间或处理单元与共享主存
(1)若处理单元的个数P<n2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下面分析这种并行算法的计算时间和通信时间。 ①计算时间 用Pij计算Cij时,需要对(n/m×n/m)阶子矩阵中的每个元素cij进行n次乘法 和n次加法 ,故Pij的运行时间为: n/m×n/m×n×(t乘+t加)=n3/m2×(t乘+t加)
(3)∵ t乘、t加和tw 均为一个指令周期,ts忽略不计,n=64,m=8 ∴ 整个矩阵乘算法所需的总的运行时间为: TP =n3/m2×(t乘+t加)+ 2(mts + n2/m×tw) =643/82×(1+1)+2(0+642/8×1) =9216(指令周期)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第5章
第5章企业日常合同信息管理系统5.1 系统开发的功能分析5.2 设计好自己的数据库5.3 系统开发过程的实现5.4 应用程序的打包和发布5.5 相关开发技术介绍5.6 最终运行结果的查看5.1 系统开发的功能分析5.1.1 设计目标本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对销售和购货两种不同合同的管理上。
对这两种不同合同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销售合同的管理本系统所要处理的内容有:合同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和打印,销售合同的收款审定和合同查询统计表等。
其中包括合同约定的起止时间、销售合同编号、项目负责人、所在地区、项目性质以及合同的执行情况等。
其中,合同设备清单的查询主要由销售合同查询统计表和统计销售合同表两部分组成。
2.购货合同的管理本系统所要处理的内容有:合同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查询和打印,购货合同修改凭证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和打印,以及购货合同的查询统计等。
其中包括合同起止时间、设备分类及合同编号。
供应商的表格形式与销货合同相同。
5.1.2 需要实现的系统功能为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实现现代化,在确定了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之后,特开发本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需要的统一管理和自动数据传递;同时保证总经理系统能够对公司的整体工作进行管理、查询和监督等操作,这也是我们在本系统中要重点实现的系统功能。
5.1.3 开发和运行环境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后台所用数据库是Access 2000,同时建立ODBC数据库接口,完成多人共享操作的C/S结构。
运行环境:服务器为Windows NT Server 4.0以上版本;客户机为装有Windows 98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7.0或Access。
5.1.4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根据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管理情况的模块分析,本系统在设计时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1) 确立以公司总经理和财务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与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的业务关系。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单元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5.课后拓展:布置相关资料阅读和实际操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信息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树立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观念。
-关注国家安全,积极参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5.情感教育,价值引领: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通过讨论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
6.反馈评价,持续改进: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改进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针对讨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安全工具,如安装防病毒软件、配置防火墙等。
2.情景模拟:设置信息安全事件情景,让学生模拟应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时事新闻,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
-关注我国信息安全政策,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信息系统有初步的了解,但在信息安全方面,多数学生仍处于较为陌生的状态。他们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媒体报道,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此外,学生在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2.1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4.创设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用,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信息社会中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生应达到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学习风格: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人和规则。
-掌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展示等。
2.学习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展示等,了解各个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掌握常见的信息系统类型,如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并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设计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从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进行配置,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案例分析,拓展视野:
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认识到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测试的设计
基于实现的测试设计: 根据对系统内部结构或源代码的分
析设计测试需求和测试用例,即白盒 测试设计。
信息系统测试
第5章 信息系统测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
测试设计类型
混合类型的测试设计: 将基于功能的和基于实现的测试设
计方法结合在一起,设计测试需求和 测试用例,称为灰盒测试。
信息系统测试
• 基于功能的测试设计; • 基于实现的测试设计; • 混合类型的测试设计; • 基于故障的测试设计。
信息系统测试
第5章 信息系统测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
测试设计类型
基于功能的测试设计: 根据一个求和测 试用例,即黑盒测试设计。
信息系统测试
第5章 信息系统测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
2.测试用例的类型
代码测试用例:
• 目的是测试代码的逻辑结构和使用的数据。 • 代码测试用例是基于运行软件和数据结构设
计的,它要保证可以覆盖所有的程序分支、最 小的语句和输出。
信息系统测试
第5章 信息系统测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
3.测试用例设计的原则
设计测试用例基本的原则是: (1)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够发现至
信息系统测试
第5章 信息系统测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
1.测试用例的概念
• 测试用例设计应该体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原则。 • 测试用例的选择既要有一般情况,也应有极限情
况以及最大和最小的边界值情况。
• 在设计选取测试用例和数据时要考虑那些易于发
现缺陷的测试用例和数据,结合复杂的运行环境, 在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 据,来检查应用软件是否都能产生正确的输出。
信息系统测试
第5章 信息系统测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
第5章-信息系统安全教程(第3版)-张基温-清华大学出版社
• ·安全管理和应急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 ·发布安全信息(如系统漏洞与补丁,病毒警告
等);
• ·安全事件紧急处理。
张基温 编著
信息系统安全教程(第2版) 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应急响应组织包括
▪ 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主要 职责是领导与协调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应 急处理。
▪ ·主机系统类安全事件,如计算机病毒、口令丢失 等;
▪ ·应用系统类安全事件,如客户信息丢失等。
张基温 编著
信息系统安全教程(第2版) 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 应急事件处理的基本流程
▪ (1)安全事件报警 ▪ 值班人员发现紧急情况,要及时报告。 ▪ 安全事件呈报条例应依次报告:一、值班人
员,二、应急工作组长,三、应急领导小组。 ▪ (2)安全事件确认 ▪ 确定安全事件的类型,以便启动相应的预案。
张基温 编著
信息系统安全教程(第2版) 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 信息系统安全报告制度
▪ 要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报告制度,按照有关规 定,向有关部门报告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 以及有关事件。
张基温 编著
信息系统安全教程(第2版) 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4.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 ·制作、复制、查阅、传播有害信息;
信息系统安全教程(第2版) 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 紧急预案及基本内容
▪ 应急预案是指根据不同的突发紧急事件类型 和以外情形,预先制定的处理方案。应急预 案一般要包括如下内容:
• ·执行紧急预案的人员(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方法);
• ·系统紧急事件类型及处理措施的详细说明;
张基温 编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编号,系名,所属院)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编号)
19/87
多对多联系的转换
学号 姓名 性别 m 年龄 课程号 n 课程名
学生
选课 成绩
课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学生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20/87
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一般遵循原则:
一对一(1:1)联系: 将联系与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在 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实体的主关键字和联系实体 本身的属性。 一对多(1:n)联系: 将该联系与n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合并时 需要在n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的主关键字和联 系本身的属性。 多对多(n:n)联系: 将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 体的主关键字和联系本身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该关 系模式的主关键字为个实体主关键字的组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2.关系数据库结构的建立 数据库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即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 计。下面我们介绍各个步骤的主要任务。 (1)概念设计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通常采用实体(Entity)—联系(Relationship )方法来表示。这种方法简称为E-R方法或E-R图,有时也称为E-R模型。 E-R模型不依赖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与数据库的层次模型、网状模 型和关系模型不同,只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实现的方 法。因此,不管系统最终采用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步工作都是相同 的。
E-R图表示
实体名 属性名
联系
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明联系 名称,并用无向边将其与有关 实体相连。线旁表明联系类型。
联系名
13/87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借书证号…
学生
1
拥有 成绩
借书证
m
选课 n 课程 课程号 n 编号 系名
归属
1
系别
所属院 …..
课程名…
E-R实例图
14/87
逻辑结构设计—关系模型
学生 一对多联系(1:n)
11/87
班级
2、实体间联系的类型(续)
多对多联系:对于实体A中的某一个实例,在实体B
中可以有若干个实例与之相对应,反过来对于实体B中 的实例,在实体A中也可以有多个实例与之对应。记为n: n。
学生 课程
学生 多对多联系(m:n)
12/87
课程
对象 表示方法 类型 实体 用矩形框表示,框内标明实体 名称。 属性 用椭圆表示,椭圆内标明属性 名称,并用无向边将其与实体 相连。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五章 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 信息系统的设计
5.1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5.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5.3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5.4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5输入/输出设计 5.6人机对话设计 5.7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 5.8系统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8/87
概念结构设计
—实体联系(Entity Relationship)模型
1、 E-R图的三个基本成分:
实体: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用于描述事物特征与性质。实体通过其 属性表示称为实例。 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间的关联关系。联 系也可以有自己的属性。
9/87
2、实体间联系的类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2)关系模型的优化
应用关系规范化理论对概念结构转换产生的关系模式进行优化,具 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每个关系模式内部各个属性之间的数据依赖以及不同关系模式属 性之间的数据依赖。 ②对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最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③确定各关系模式的范式等级。 ④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处理要求,确定要对哪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 解。 ⑤为了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对上述产生的关系模 式进行适当地修改、调整和重构。
关系模式
?
17/87
一对一联系的转换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 拥有
借书证号
学生
1
借书证
方案一: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借书证号) 借书证(借书证号) 方案二: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 借书证(借书证号,学号)
18/87
一对多联系的转换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 n 编号
系名
1
所属院
归属
系别
学号 990602 990603 990602 990603 …… 日期 99/10/23 99/10/23 99/10/01 99/11/01 …… 出席情况 迟到 出席 出席 迟到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关系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保证数据库的数据 完整性。所谓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为 了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对关系数据库执行插入、删除 和修改操作时必须遵循三类完整性规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主关键字不能为空值,否则主关键字起不到 惟一标识表中对象的作用。 (2)引用完整性规则: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对象。例如,如果在表5-2 中的数据表中插入一条记录,其学号在表5-1中不存在,则破坏了引用完 整性规则。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这是针对某一具体数据的约束条件,由应 用环境决定。
把数据看成是二维表(关系)中的元素 用关系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主关键 字 学号
1001 1024 2048 4006
字 段
姓 名 王 明 田 丽 张 升 胡中华 性别 男 女 男 女
记录
…
班级 信管1班 信管3班 信管3班 信管4班
15/87
宿舍 503 908 504 909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在设计关系数据库时,每一个关系数据表必须有一个(而且仅有一 个)数据元素为主关键字(Primary Key),该关键字惟一标识该行,例 如表5-1中的关系数据表中的学号即为该表的关键字。有时我们在设计数 据库时会遇到表中任何一列数据都不惟一的情况。例如,一个表格记录学 生的出席情况,如表5-2所示,表中三列数据元素均可能重复出现。对于 这种情况,一些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支持增加一个特殊 的字段,该字段在增加记录时由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给出,用以惟一 标识该行。
认识抽象
如E-R模型
信息世界 概念模型 概念结构
如关系模型、层次 模型、网状模型等
转换 机器世界 数据模型 逻辑结构
7/87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数据库 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交流的语言。 常用E-R模型表示。
数据模型:从计算机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抽象。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
一对一联系:对于实体A中的某一实例,在实
体B中至多有一个实例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记 为1:1。
座位 乘客
座位 一对一联系(1:1)
10/87
乘客
2、实体间联系的类型(续)
一对多联系:对于实体A中的某一个实例,在实体B中
可以有若干个实例与之相对应,而对于实体B中的某一个 实例,在实体A中只能有一个实例与之对应。记为1:n。 班级 学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2)逻辑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一般分为三部分:概念转换成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模型优化以及设计用户子模式。 1)概念结构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在概念结构向关系模型转换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一般而言原 则如下: ①每个实体都有表与之对应,实体的属性转换成表的属性,实体的主键 转换成表的主键。 ②联系转换的具体做法如下: 两实体间的一对一联系两实体间一对多联系两实体间的多对多联 系同一实体间的一对多联系同一实体间的多对多联系两个以上实体 间多对多联系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3)物理设计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指对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指定的DBMS上建立起 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步: 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确定数据的存储 位置和存储结构,包括确定关系、索引、日志、备份等数据的存储分配和 存储结构,并确定系统配置等工作。 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开销和 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评价数 据库物理结构主要是定量估算各种方案的存储空间、存取时间和维护代价 ,对估算的结果进行权衡,如果有必要,还需要修改数据库的设计。
21/87
5.4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1.关系数据库设计原则 信息系统通常采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所谓数据库,是 指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外存储器中的逻辑相关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系 统不仅描述数据本身,还采用结构化的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联系。常用的 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目前大部分信息系统多采用 关系数据库模型。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种二维表格结 构。一个二维表由行和列构成,称为关系数据表。表5-1是一个关系数据 表的例子。关系数据表的每一行描述一个实体的属性,每一列描述不同实 体的同一属性。实体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