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4章)测试题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A. 呼出二氧化碳B. 排出汗液C. 排出粪便D. 排出尿液【答案】C【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所以C 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题】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的成分特点是()。
A. 尿素减少了B. 氧气增加了C. 二氧化碳减少了D. 蛋白质减少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代谢的特点。
【解答】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
3.【答题】流出肾脏的血液比流入肾脏的血液哪种成分明显减少()。
A. 葡萄糖B. 尿素C. 二氧化碳D. 蛋白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当血液流经肾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因此,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后,血液中尿素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答题】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有葡萄糖,而排出的尿液中没有,是因为肾小管具有()。
A. 过滤作用B. 分解作用C. 重吸收作用D. 贮存作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
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4章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下列关于导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导管属于输导组织B.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C.根和叶脉中有导管,但是这些导管是不相通的D.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也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3.水分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正确的是()A.根毛细胞→成熟区导管→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B.伸长区细胞→成熟区导管→茎导管→叶导管C.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D.成熟区导管→成熟区细胞→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知识点2植物的蒸腾作用图14.如图1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徒手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要把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用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切割叶片。
选取最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2)图中的[1]和[3]合称,它们的细胞排列紧密,这样的特点使它们有作用,属于组织。
(3)图中的[2]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里面含有大量的,而使叶片呈现绿色,多数植物体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深,其主要原因是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数量多。
(4)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是通过一对半月形的[4]形成的[6]来完成的。
5.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取新鲜的植物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紧捏并排的两片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6.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浸在盛有70 ℃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A.叶片背面的组织细胞排列疏松B.叶片正面有角质层,背面没有C.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D.叶片背面的叶脉多于正面7.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通过叶上下表皮的气孔进行B.散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C.可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D.气孔缩小或闭合时,蒸腾作用减弱知识点3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8.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主要是通过()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D.运输9.[2020·鸡西]“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阻碍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绿色植物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C.绿色植物对水循环只是参与作用D.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减少了地下水10.[2020·赤峰]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A.气孔、导管、根毛B.根毛、筛管、气孔C.筛管、根毛、气孔D.根毛、导管、气孔11.[2020·荆门]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4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复习题(含答案)
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复习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消耗有机物C.光合作用贮存能量在有机物中D.光合作用发生在液泡内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将淀粉运走或耗尽B.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促进叶绿素的生成D.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3.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有阳光玻璃罩内,小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A.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B.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C.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D.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二氧化碳4.下列为光合作用反应式,其中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
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b+氧气A.a物质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绿色植物没有光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b物质中5.如图所示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C.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D.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放入前要进行暗处理B.甲放黑暗处,乙放阳光下C.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7.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目。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气泡是金鱼藻进行蒸腾作用产生的B.金鱼藻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C.将试管放在黑暗处,试管中有少量气泡冒出D.增加试管中金鱼藻的数量对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不正确的是()A.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D.能量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来9.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依次是()A.叶绿体和水、有机物和氧气B.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C.氧气和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D.叶绿素和光照、氧气和有机物10.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B.②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C.③步骤大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D.④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1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若图中数字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或产物,则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下列哪种物质()A.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C.氧气、水、有机物、二氧化碳D.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12.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01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酒精,因为裤子上的绿色是叶绿素,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因此,小明做实验时,他的白衬衫不小心沾上了菠菜汁液,要除去衬衫上的绿色污渍,采用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用酒精脱色。
2.【答案】A【解析】解:A、无色素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符合题意;而保卫细胞、栅栏组织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B、C、D均不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能把无机物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养气,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能量和其他生活、生产资料,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可见C符合题意。
4.【答案】B【解析】A、暗处理的目的是运走或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A不符合题意;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B符合题意;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需要用到稀碘液,C不符合题意;D、叶绿素可以使叶片呈绿色,可以直接观察到,不需要用酒精溶解后进行观察,故说法错误。
5.【答案】B【解析】解:A、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A不符合题意;B、步骤②设计是形成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变量是光,B符合题意;C、步骤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完成后,烧杯中的酒精会变为绿色,C 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D不符合题意。
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图示可知,图中用黑纸片遮挡部分叶片,因为黑纸片不透光,所以,图中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可见,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没有光照,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也不变蓝色;未被遮光的部分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因此,该实验可以说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故B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Unit3单元练习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Unit3单元练习试
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Unit3单元练试题选择题
1. 在下列哪种方法中,蚕把组成自己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为胺基酸?
A.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
B. 蚯蚓消化绿植的根
C. 吞噬细菌体的白细胞
D. 破坏树叶中的蛋白质
2.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的内源性周期变化?
A. 蚂蚁在地上上下行走
B. 鸽子在大白天飞翔
C. 奶牛的产奶量彼此之间的差异
D. 各种鸟类在秋冬季进行迁徙
3.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 吸收营养物质
B. 运输氧气
C. 排出代谢废物
D. 分解食物
4. 下列哪项是人类的运动系统在运动中起作用的基本单位?
A. 骨骼
B. 肌肉
C. 关节
D. 神经
5. 为什么鱼能在水中呼吸?
A. 鱼的皮肤可以吸收氧气
B. 鱼儿没有呼吸系统
C. 让鱼在水中排泄
D. 鳃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
判断题
1.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通过迁徙来适应季节变化。
()
2.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需要其他细胞的帮助才能
生存和繁殖。
()
3. 动物只有通过呼吸作用才能获得能量。
()
4. 每一个细胞在生活活动中,需用能量。
但产生有害废物的活
动也需要能量。
( )
5. 我们每天要喝一定量的水,是为了补充体内消耗的水分。
()
答案
选择题:1. B 2. D 3. D 4. B 5. D
判断题:1. √ 2. × 3. × 4. √ 5. √
---。
初一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测试试题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A. 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B. 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C. 其他生物生活的能量来源D. 促进生物圈中水的循环【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
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考点】光合作用的意义。
2.王同学了解生物知识后,在自己家的鱼缸里投放了一些新鲜的水草。
他的主要目的是()A. 清洁鱼缸里的水B. 使鱼缸更富有情趣C. 供给鱼新鲜食物D. 增加水中的氧含量【答案】D【解析】鱼缸中的金鱼进行呼吸作用要吸收水中的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而鱼缸中的水草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正好供金鱼的呼吸作用利用,可见鱼缸中放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水中氧的含量,有利于金鱼的呼吸。
【点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提供了()①食物来源②空气来源③氧气来源④能量来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
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
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3、4章测试题
高一生物第三、四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沟通的功能B.图中乙表示靶细胞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2.下列有关视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楚可见B.视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3.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包括动物、植物和病毒等B.原核生物细胞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C.蓝藻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上4.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D.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物质不能全部进入溶酶体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6.关于下列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1)上述全部的细胞器都含蛋白质(2)能复制的细胞器只有①②(3)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③⑤(4)含RNA的细胞器只有①②A.(1)、(3) B.(1)、(4)C.(2)、(3) D.(2)、(4)7.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8.将下列活细胞放入浓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别现象的是( )A.分生区细胞B.人的红细胞C.种子的胚细胞D.根毛细胞9、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视察甲乙两细胞的改变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后,不发生质壁分别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别,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别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别,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别,后又均发生质壁分别复原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肯定的流淌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汲取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变形虫能伸出伪足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11.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视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别现象的是 ( )12、某科学家在探讨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觉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探讨详细的物质X时,发觉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内吞和外排 D.无法推断13.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肯定的流淌性14.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15.将紫色洋葱在完全养分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后,马上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四章质量检测 (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第三单元第三、四章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血液是人体内的液体组织,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①运输养料和废物②促进止血、加速凝血③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④运载血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与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 )A.二氧化碳的多少B.氧的多少C.血红蛋白的多少D.红细胞的多少3.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为了将针头顺利扎入静脉血管,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膨大鼓起,这说明( )A.静脉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B.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很浅C.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D.静脉血管内无瓣膜4.在震区会有很多人受伤。
若发现伤员流出的血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可判断这是__________血管出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遵循的输血原则是__________。
( )A.动脉、输同型血B.动脉、输同型异型血皆可C.静脉、输同型血D.静脉、输同型异型血皆可5.在构成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中,将血液送入主动脉的是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6.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在血液循环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7.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 )A.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B.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C.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D.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8.某人患脑部疾病,医生建议口服药物治疗,在药物经吸收后到达脑部的途径中,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9.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
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A.下腔静脉B.右心房C.肺静脉D.肾静脉10.如图是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情况,Ⅰ、Ⅱ、Ⅲ、Ⅳ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Ⅲ表示组织细胞B.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Ⅰ表示肺C.若该物质为尿素,则Ⅲ表示肾单位D.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Ⅰ表示小肠11.如图为人体局部血液流动示意图,a、b表示动脉,c表示毛细血管,a、b、c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c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气体交换B.物质交换C.滤过D.重吸收12.皮肤中与调节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A.角质层和生发层B.血管和汗腺C.皮脂腺和毛发D.表皮和真皮13.人吃馒头经过消化、吸收、供能后,其主要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它们可经过下列哪些器官或组织排出体外( )A.肺、皮肤、肾B.毛细血管、肺、肾C.鼻腔、尿素、皮肤D.皮脂腺、口腔、胃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1分)14.(11分)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血涂片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10×”目镜、“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视野中,血细胞被放大了___________倍,若想在同一处的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血细胞,应换用_________(填“20×”或“60×”)的物镜。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 关注心血管健康-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成年人的血压值被认为高血压的是()A.16/7kPaB.13/10kPaC.20/13kPaD.11/7kPa【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血压相关知识点。
【解答】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引起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因血液充盈而产生的压力。
高血压,只要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就是高血压,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8.7kPa(160mmHg)和舒张压也持续超过12kPa(95mmHg)者是典型的高血压。
通常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分子表示收缩压,正常的范围是12~7kpa;分母表示舒张压,其正常值范围是8~12kpa。
2.【答题】(2015•绍兴)研究发现,直系血亲间输血会使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机率大大增加,该病是由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而发生的一种反应,死亡率极高,因此医学上不建议直系血亲间输血.(1)直系血亲之间具有相似的性状,这种现象称______(2)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输血时,原则上应输______(3)下列人体的各种免疫与人体对GVHD的免疫方式不同的是(选填序号)______A.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B.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C.酸性的胃液杀死入侵胃里的病菌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抵抗流感病毒【答案】遗传同型血 AC【分析】本题考查输血的原则;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等题,属于理解层次。
【解答】(1)生物的性状在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因此直系血亲之间具有相似的性状,这种现象称遗传。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 型血。
(3)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而发生的一种反应,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AC、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和胃液杀死入侵胃里的病菌都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AC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D、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抵抗流感病毒,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BD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A.I>II>III B.II>I>IIIC.I<II<III D.I<III<II2.下列细胞结构中,可以允许任何溶剂和溶质通过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液泡膜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4.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5.下面关于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B.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梳水的C.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外侧,“尾部”在内侧D.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内侧,“尾部”在外侧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是()7.右图表示的是细胞膜具有()A.分泌作用 B.吞噬作用C.一定的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8.维生素D进入细胞不需载体,也不需消耗能量,主要原因是()A.维生素D 本身就是载体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维生素D是小分子9.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培养的水稻吸收硅离子多,而蕃茄几乎不吸收,这个例子说明()A.物质的跨膜运输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是有选择的B.物质的跨膜运输总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C.物质的跨膜运输总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D.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相对含量无关10.右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11.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四个选择项中,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A.选择性B.主动运输C.保护作用D.胞吞和胞吐12.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多肽)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测试题
必修3第4章测试题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
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草履虫进行培养。
以下哪项预期结果合理?(下图中:----表示甲中种群 -----表示乙中种群)5、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6、右图为1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BD段D.CB段7、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8、右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替原不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3 4章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3 4章练习(新版)新人教版一知识再现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2、水分和无机盐是在植物茎内通过自下向上运输,运输的动力是。
3、叶片由、、构成,其中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它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构成。
4、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5、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①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光照→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冲洗→观察②把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即“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③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④用酒精脱色的原因是。
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等叶片变成说明脱色完成。
⑤观察的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色⑥结论:1、 2、6、光合作用的意义:(1)。
(2)能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二当堂考试(一)选择题1.导管、筛管贯穿植物体,都起运输作用。
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A.在筛管中,沿“叶一茎一根”运输 B. 在筛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C.在导管中,沿“叶一茎一根”运输 D. 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2.“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动的。
这主要是靠什么来拉动的()A.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3.“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这种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4.下图为某地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总量的统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小麦在灌浆期需水量最多B.小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需水量基本相同C.从图中可看出,小麦每天的需水量不相同D.返青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5、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6、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组别甲乙丙丁涂凡士林的部不涂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位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7.绿色植物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A.叶肉细胞B.上表皮C.气孔D.下表皮8、刚刚移栽的树术常常被去掉了很多枝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A.蒸腾作用B.分泌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9.在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中,切片的正确方法是()A.用一片刀片沿叶的纵向迅速切割两次B.用并排的两个刀片沿叶片的纵向迅速切割一次C.用一片刀片沿叶的横向迅速切割两次D.用并排的两个刀片沿叶片的横向迅速切割一次10.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11.某菜农为提高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向大棚内施加气肥,你认为气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甲烷12.在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B.脱色过程中应把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C.遮光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D.滴加碘液后未漂洗便直接观察13.“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 )A.整个叶片B.见光的部分C.叶片的边缘D.被遮光的部分14.养殖金鱼时,常常在金鱼缸内放一些新鲜水草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金鱼缸内的氧气B.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C.增加金鱼缸内的养料D.增加金鱼缸内的二氧化碳15.若把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过光照后,脱去叶绿素再滴上碘酒,发现整个叶片( ) A.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 B.变蓝C.边缘变蓝,其他部位不变蓝D.不变蓝16.大葱埋在土里的部分为白色,而露出地面的部分通常会变成绿色,这说明( )A.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B.叶绿体在光下可以合成有机物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D.叶呈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二)非选择题1、根据图示及相关知识回答:(1)植物的各种器官都含有水分,干燥的种子也含有水分,说明水是________,缺水的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说明水能使植物体________,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________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2)图中a表示根对水的________,其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该区特点是生有大量的________,大大增加了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生物第4章_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单元测试卷(1)
2021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B.科学家应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转基因生物C.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D.社会公众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享有知情权2. 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①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致病菌②无针对性药物③只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A.②B.①C.②③D.①②3.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4.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威胁社会C.生物武器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应严格禁止D.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5. 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叙述不必担心的是()A.转基因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危害B.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C.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的杂交,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D.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6.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D.基因污染难以清除7. 目前一部分人对“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有激烈的争论,如果正方认为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是有潜在风险的。
初二生物第三单元练习题
初二生物第三单元练习题
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类身体的构造与功能。
下面是初二生物第三单元的练习题,希望你能够认真完成,加深你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请简要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什么是遗传物质?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简要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
4.什么是基因突变?它对个体和物种有什么影响?
5.简要阐述DNA复制的过程,并说明其重要性。
6.请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7.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原理,并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什么是基因工程?请列举一个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9.请解释什么是基因编辑技术,并阐述其在治疗遗传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10.简要描述人类的染色体构成,并解释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差异。
以上是初二生物第三单元的练习题,希望你能够认真思考并完整回答。
通过练习和思考,相信你会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奥妙,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高二生物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试卷
岑巩县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第七次单元测试试卷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姓名:班级:学号:分数: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会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3.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的K值为a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理想状态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5.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与图乙中的哪个坐标曲线相符()6.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
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
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 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8.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测试题:种群的特征(有答案)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测试题:种群的特征(有答案)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始终陪伴您。
基础训练(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3.一只0.3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9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4.在一般状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纳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纳调查华南兔的密度相宜采纳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纳法。
5.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记环的为15只。
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约有麻雀__________只。
(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实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7.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纳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确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1)现有某调查小组准备调查校内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这块草坪长100m,宽30m,调查时抽取10个样方,那么应当每距离设一样方,样方大小应。
(2)调查小组确定了如右图所示的一个样方,图中圆圈表示蒲公英个体分布。
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4章同步考点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一、选择题1.陆生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A.叶B.导管C.茎D.根2. 取一枝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 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
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运输水分的是导管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C.运输水分的是筛管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3.下列关于植物体内导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它属于输导组织B.由管状细胞组成C.茎、根、叶内均有导管D.导管细胞包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4.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5.如图3是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相关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3A.步骤②的培养皿中需放少量生理盐水B.步骤④中要用一片刀片切下叶片薄片C.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D.步骤①中用镊子挑选最薄的叶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6.下列关于叶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B.叶脉属于输导组织C.上、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D.叶肉属于营养组织7.某同学在参加实验技能测试中,观察到了如图4所示的叶片横切面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4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C.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②和③三部分D.多数植物的⑤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上8.如图5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5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散失B.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9. 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6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6注:凡士林是一种黏稠的液体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10.移栽树木时,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措施是()A.进行遮阳B.阴天移栽C.合理施肥D.减少叶片11.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12. 下列关于蒸腾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B.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C.能够提高叶片表面温度D.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二、非选择题13. 图7中图甲是根尖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4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血液循环系统包括:()
A、心脏和血管 B.血管和血液
B、 C.心脏和血液 D.心脏.血管.血液和淋巴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3.保证人体内的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因素是:()
A.房室瓣
B.动脉瓣
C.静脉瓣
D.以上三项都是
4.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室à动脉à毛细血管à静脉à心房
B、心室à静脉à毛细血管.动脉à心房
C.心房à动脉à毛细血管à静脉à心室
D.心房à静脉à毛细血管,动脉à心房
5.动脉血是指:()
A.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B.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血
C.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
D.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6.红细胞的功能是:()
A.运输氧气
B.运输氧料
C.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D.运输养料和部分废物
7.下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动脉血的血管
B.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C.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
D.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
8.在下列血液的成份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浆
9.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
A.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B.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C.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D.体循环的静脉皿压
10.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
A.扁桃体
B.脾
C.淋巴结
D.胰腺
11.组成淋巴系统的是:()
A.淋巴管.淋巴结.淋巴
B.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
C.淋巴管.淋巴器官
D.淋巴结.淋巴.淋巴器官
12.下面哪一项不是淋巴循环的功能?()
A.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
B.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C.运输体内大部分代谢终产物
D.清除体内病菌,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13.人受轻伤流血时,能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哪种成分的作用:()
A.血浆
B.血小板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
14.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和氧结合,但不易分离
B.氧浓度高时和氧结合,氧浓度低时和氧分离
C.易和一氧化碳结合,也易分离
D.不易和一氧化碳结合,但易分离
15.贫血是指:()
A .血浆过少 B.白细胞过少
C.血小板过少
D.红细胞或其所含血红蛋白过少
16.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
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17.淋巴循环起始于:()
A.毛细淋巴管
B.毛细血管
C.淋巴管
D.淋巴结
18.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的特征:()
A.管壁厚弹性大
B.运血出心脏
C.血流速度快
D.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1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作跟踪检查,则最先应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
A.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大
B.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小
C.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大
D.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小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l.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6所指的是(),7所指的是()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经叫();
血液由4射出流经7.8至l的途径叫()。
(3)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血变成
了()血。
22.右图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从箭头A和B的方向可以看出[ ] ()和
[ ]()之间是可以相互渗透的。
(2)从箭头C的方向又可以看出,淋巴是由一些
[ ]()渗透进[ ]()里而形成的。
23.在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实验中,通常用手捏心室的两侧壁,其中心壁较厚的一侧为()心室,心壁较薄的一侧为()心室。
24.某人的左心室每次射向主动脉的血量为70m1,此人的脉搏为70次/分,求:(1)他的心输出量为()m l;(2)心率为()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