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来操纵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更好的显示,以便吸引投资者和股东,或者达到某些财务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综述盈余管理文献,分析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动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估计方法和假设等手段,来控制盈余的大小和时机,以使公司的财务报告更加吸引投资者和股东。
盈余管理行为通常涉及正盈余管理和隐藏盈余管理两种类型。
正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会计政策和假设,来提高盈余,以此来提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东回报率。
而隐藏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保守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延缓或减少盈余,以此来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或者规避潜在的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管理层激励三个方面。
市场动机是指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股东的关注,从而提高股价,推动股价上涨的目的。
契约动机是指公司为了达成某些财务契约或者避免违约,而进行盈余管理。
而管理层激励是指公司为了达成激励机制中设定的目标或者获得激励报酬,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及研究方法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报告质量,以及投资者和股东的决策行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盈余管理不当会导致财务报告失真,从而影响投资者和股东的评估,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者关系和股价表现。
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盈余管理通常采用了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模型、案例分析等。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考察盈余管理的行为和影响。
理论模型则通常以假设和数学推导的方式来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而案例分析则是采用具体公司或者特定行业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影响及成因。
三、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作为财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文献。
浅析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和 会计估计 。此外 ,时问特 别是 时点 的选 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 。在研究盈余 管 理 时 ,必 须 同 时 具 有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观 念 。盈 余 管 理 的 目标 是误 导 那 些 以公 司 的 经 济 业 绩 为 基 础 的 利 益 关 系 人 的 决策 ,在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如果管理 当局认为 利益 关系人无法 发现 其盈余管理行 为时 , 则 可 能就 要 发生 盈余 管理 。
浅析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李迎盈 渤海 大学文理学院 辽宁锦 州 1 0 1 1 2 3
有很重要的地位 ,银行 在公 司监控方面有 着 实 质 性 的 参 与 。 为 了 满 足 债 权 人 的 要 求 ,避免违反一系列与 债权人签定的苛刻 条 件,并因此陷入 财务 困境 ,企业管理者 往 往会运用 盈余 管理 操纵企 业 的经 营业
1
、
二 、盈 余管 理基 本概 述
1 盈余管理的概 念 盈 余 管 理 ,是 指 公 司 管 理层 为 了 “ 误 导”相关利益者对企业 业绩 的理解或影响 那 些 基 于 会计 数 据 安 排 的 契 约 的结 果 ,在 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在编 制财务报告选择其 自身效用 最大化或使其 企业价值 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方式。 2 、盈余 管理 的特征 从一个足够 长的时段来看 ,盈余管理 并 不增 加或 减 少 公 司 实 际 的 盈 利 ,但 会 改 变公司实际盈 利在不同的会计期 间的反映 和分布 ;盈 余管理 的主 体是 公 司管理 当 局 ,客 体 主 要 是 公认 会计 原 则 、会 计 方 法
公 司治 理 对 盈 余 管理 行 为 的影 响 可 以 委托 人 与 代 理 人 利益 的有 限 性 ,监督 制度 分 别 从 外 部 治 理结 构和 内部 治 理 结 构 两 个 的 存在 成 为 必 然 ,监 事 会监 督 经 理 人 行为 角度来分析 。 并负责检查公司财务。由于监事会不可能 1 外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 的影 响分析 做 到对经理行为的完全监督 ,评价经理 人 外 部 治 理 结 构 即 外 部法 律 和 制 度 环境 经营业绩的标准最 终以企业盈余等财务指 的约束 , 主要 是 通 过 产 品 市 场 、资 本市 场 、 标 为主,外部审计 成为完善 内部 治理结构 债权 人 市 场 对 代理 人进 行 间接 的约 束 。 以 的一 种 选 择 。尽 管 如此 ,经 理 人 在 会计 信 下分别从产品市场、资本市 场、债权 人治 息生成过程 中仍拥 有相 当的控制权 。为美 理 市 场 三 个 方 面 分 析 外部 治 理 对 盈 余 管 理 化 自己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 ,他必然有动 是如何产生 影响的。 力 通 过 选 择 适 当 的 会计 政 策 使 盈余 数 字 变 ( )产 品市 场 1 得有利于 自己,这种情 况下 , 自利型盈余 企 业 对 外 披 露 的 会 计盈 余 信 息 在 某 些 管 理 完 全 体 现 了 经理 人 的机 会 主 义行 为动 情况下 ,会较为受到 明显 的政治关注。尤 机 。为 了减少经理 人 自利型盈余 管理对股 其 是 垄 断 或 寡 头 垄 断行 业 能 够 获 得 超 额 利 东 利 益 的 损 害 ,必 须通 过 建 立 以 监事 会 为 润 ,因为较高的会计盈余披露 ,一方面会 中心 的 公 司 治 理结 构 ,加 强 对 经 理 人 的监 吸引其他潜在的生产者进入该行业或生产 督 ,同时 ,完善对 经理 人的激励机制。监 领域 ,增加行 业内竞争 ,最终导致较高盈 督制度和激励制度 的有效建立 ,可以使经 利的丧失 ;另一方面 ,会引起政府的特别 理 人的 盈 东 管 理行 为企 业 的 组 织 目标 为 导 关注 ,促 使政府通过加强管制或其他方法 向, 实现经理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均衡。 团 来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 ( )资 本市 场 2 【 考 文 献】 参 资本市场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定期和 1 林 钟 高 , 正 刚 . 司治 理 结 构 下 徐 公 公开披露企 业的财 务状况 ,这就使得盈余 的盈余管理[】 J。财经科 学,2 0 ,O) 0 6 (4 管理成为经理层 “ 改善”经营业绩的有效 2林芝 , 、 温佐 望 , 基 于 公 司 治理 结 构 . 的盈余管理效率 分析[ .法制与社会 J 】 手段。为了增 强投资者的信心 ,改善公司 2 0 o ) 0 7(2 的形象 ,使广大股东满意 ,企业管理层 总 5 、李维安主编 , .公司治理理论 与实 是想方设法提高公司股价 ,他们往往 利用 务前 沿【 . 中国财政 经济 出版社 , M】 自愿披露 等信息传递方式 ,提供并加工对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对于公司的财务稳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的综述,探讨盈余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为深入理解盈余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违法的,它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做出调整,也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纵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盈余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制作和披露,来达到操纵公司的盈余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造假、积极盈余管理和消极盈余管理。
盈余造假是指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或扭曲事实,并且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虚假披露,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积极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调整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消极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为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通过掩盖或延迟损失和负债的确认,来操纵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操纵盈余和财务报表,还包括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和分配决策。
盈余管理不仅仅产生于会计核算过程,还涉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它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股东权益和投资者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公司特征、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在公司特征方面,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盈余稳定性和内部治理结构等都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不同规模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存在差异,同时盈余稳定性对于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对盈余数字做出调整以影响企业利润和经营绩效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金融领域中备受争议,因为它可能误导投资者、影响企业治理、并带来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对投资者和企业治理的影响,探讨了其常见手段及监管法律规范,并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透明度和诚信度,构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需谨慎行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定义、意义、研究背景、投资者、企业治理、常见手段、监管、法律规范、风险、挑战、必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应对策略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定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数据进行操纵和调整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档案来实现,旨在使企业的盈余数据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呈现。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通常包括正常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两种形式。
正常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基于合理的商业考虑对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盈余操纵则是指企业出于追求短期利益或误导投资者等目的对盈余数据进行人为调整,以达到虚假或夸大企业盈余的目的。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但过度的盈余操纵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社会形象,甚至引发财务丑闻和法律诉讼。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应该谨慎合理,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1.2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合理地管理其盈余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投资者和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便利性。
盈余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负,合法避税,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和税收回报率。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和实务界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在会计估计和假设上的一种自利性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公司股东、管理层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私人目标,而不是为了提高公司长期财务绩效。
盈余管理的出现会对投资者、债权人、分析师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它会扭曲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在那个时期,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公司管理层在报告财务信息时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他们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证研究来揭示公司在盈余管理上的潜在动机和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盈余管理研究逐渐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就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影响进行概述和分析,以期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盈余管理的动机是指推动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内在因素和动机。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管理层获取私人利益的动机上,如提高自身薪酬、激励股价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受到更广泛的影响,比如公司的市场地位、行业竞争、政府监管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也逐渐从单一的私人利益扩展到更多元化的动机来源。
一些学者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等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为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盈余管理的手段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什么途径和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在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盈余操纵模型,通过盈余质量、盈余平滑、盈余多样性等指标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
一些学者还从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估计和假设等方面探讨了盈余管理的手段。
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政策来实现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对估计和假设进行操纵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引言: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组织中不同层级之间的权力和决策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其中,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会计手段来影响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以满足特定的目标或需求。
本文将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一、1. 董事会成员的角色和权力分配: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的背景和经验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董事会成员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并且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经验,很可能导致盈余管理的滥用和失控。
2. 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漏洞或不完善,就容易导致管理层滥用权力,隐瞒财务信息或进行虚假报告,进而影响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对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如果薪酬机制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和盈余水平,忽视了长期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就容易导致盈余管理的预测偏差和不合理行为。
4. 大股东的影响力:大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较大的权力,其行为和意愿对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大股东追求短期利益或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控制公司财务报告,进而损害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二、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1. 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信任缺失:盈余管理的滥用和失控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不真实,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缺失。
投资者可能由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减少对公司的投资,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成长潜力。
2. 法律风险和违规处罚: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往往违反了相关法律和规定,会面临法律风险和违规处罚。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和监管力度不够,就可能导致盈余管理行为长期存在而不被发现,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3. 经营决策偏差和长期价值缺失:盈余管理往往会导致公司经营决策偏向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价值的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财经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4期106㊀㊀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8A 030310676);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资助(2018WT S C X 032).作者简介:曾三云(1980-),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李娟(1995-),女,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方向: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曾三云㊀李㊀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㊀要:一直以来,盈余管理都是会计研究的重点.盈余管理损害公司内㊁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能否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本文分别从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献归纳其相应的途径,总结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现状并提出展望.关键词:盈余管理;内部公司治理;外部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 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1.04.0490㊀引言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盈余管理的概念是由H e a l y 等(1999)提出的,即企业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或者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进而改变交易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获利的理解,此时盈余管理就产生了.由此可见,盈余管理的存在会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根据F r e e m a n (2010)的定义,利益相关者通常包括能够影响实现公司的组织目标或者能被此目标影响的任何群体或者个人.这些利益相关者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内部人,例如股东等;另一类是公司外部人,例如债权人㊁政府机关等.对于损害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根据代理理论,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同时又由于经理人与股东存在利益冲突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经理人就有可能侵犯股东的利益,为了阻止这种侵犯,公司治理应运而生.对于外部投资者㊁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审计师㊁分析师等外部公司治理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㊀盈余管理与内部公司治理研究关于盈余管理与内部公司治理的研究,本文将拟从股权特征㊁董事会特征以及管理层特征三方面进行梳理.1.1㊀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㊁股权集中度越高时,股东能更好的监督经营者,可以有效的减弱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权益.例如,D e 等(2006)通过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会正向影响股票盈余回报率,其主要原因是如果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就能更好的监督和管理公司的业绩.同时,也有学者发现股权越分散意见分歧越大,监督和管理越弱,企业的盈余质量会相较更低(F r a n c i s 等,2005;杜光强等,2007).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㊁股权集中度越高时,其更有可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王化成等,2006;洪剑鞘等,2009;简玉峰,2013).还有学者研究股权性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企业中含有国家持股时,盈余质量较高,国有控股是有效的治理方式.但关于产权性质对盈余管理的结论存在差异,例如K a t o 等(2006)㊁余怒涛等(2008)认为国有控股企业的盈余动机较弱,因此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然而杨金磊等(2018)㊁张敦力等(2016)发现国有上市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动机更强.D j a n k o v 等(2002)也认为国有企业本身的某些特征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绩效处于劣势,因此国有企业盈余质量较低.因此,股权特征是否发挥治理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1.2㊀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有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开会次数越多,越能有效的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监督,姚宏等(2018)㊁张敦力等(2016)认为董事会治理是否有效㊁董事会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的有序性,都对提高公司的盈余报告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A n g l i n 等(2019)同样提出公司治理特征,尤其是董事会规模㊁独立性㊁董事会会议次数和审计委员会的财务专长,对限制盈余管理活动至关重要.同样在监督的角度下,独立董事比例越大,越能有效进行监督,抑制盈余管理行为,H o p e 等(2011)发现外部董事在全部董事中比例越高,财务舞弊得逞得越少.黄海杰等(2016)也发现声誉高的会计专业独立董事能积极发挥治理的作用从而提高盈余质量.史春玲等(2018)还发现财务独立董事的薪酬和本地任职均对真实盈余管理起着抑制作用.由此可见,董事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1.3㊀管理层特征与盈余管理通过对管理者增加薪酬与持股比例,增加管理者的归属感,进而抑制管理者为自己私利而损害所有者利益进行盈余管理.付晓彤等(2016)认为高管的货币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均显著负相关,即高管货币薪酬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H a n l o n等(2003)研究也发现高管持股可以让管理者忽视短期利己行为,从而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最终会提高公司的长期价值.但S h u t o (2007)发现利用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可以增加管理者的薪酬,盈余质量与管理者薪酬存在负相关关系.除了让管理层持股,C E O 的某些特征也会促进盈余管理,例如,公司负责人在离任前一年存在真实盈余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4期107㊀管理行为粉饰报表操纵业绩(路军伟等,2017)㊁ 超级明星 C E O 在获得相关荣誉之后,公司的盈余管理显著增加(杨俊杰等,2016)㊁自恋的C E O 参与权责发生制管理,会更积极进行盈余管理(C a pa lb o 等,2018).但是C E O 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女性高管㊁被组织认同的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及海外经历等特征均会抑制企业盈余管理(H a r a k e h等,2019;周美华等,2017;杜勇等,2018).2㊀盈余管理与外部公司治理研究关于盈余管理与外部公司治理的研究,本文将拟从分析师㊁审计师㊁机构投资者及媒体监督四方面进行梳理.2.1㊀分析师与盈余管理分析师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性,充当外部监管者的角色,所以当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分析师偏差越小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发挥外部公司治理的作用.陈红(2018)发现在分析师跟踪的调节作用下,外部盈利压力越大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该研究说明分析师可以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吴东辉(2005)发现我国的分析师能够提供准确及时并且有价值的预测数据,专业能力强,因此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李春涛(2016)实证检验发现分析师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其能够有效减少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会进一步促进真实盈余活动,并且研究发现跟踪分析师人数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谢震等(2014)研究还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与分析师关注度正相关,其中间机制是配合机制即企业会配合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进行盈余管理.B r o w n (2013)研究也发现企业超过分析师现金流的预测的能力包含了关于企业盈余质量的信息即分析师预测反而促进盈余管理行为.C a l l a o 等(2018)也发现分析师预测的收益构成了向上管理收益数字的动机,而且这种动机随着收益发布的临近而增强.2.2㊀审计师与盈余管理除了分析师外,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报告同样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可以发挥外部公司治理的作用.曹琼等(2013)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马壮等(2018)发现媒体负面报道数量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正相关关系,此时审计越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李延喜等(2019)也认为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数目越多的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但是C h i 等(2011)发现当企业管理应计项目的能力受到高质量审计人员的约束时,市级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和审计费用与更高水平的实际盈余管理相关.2.3㊀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类似于分析师与审计师,由于他们相对于其他投资者具有专业的投资管理㊁规范的投资行为,可以更有效的监管高管,起到公司治理的作用.卢宁文等(2019)通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对自由现金流引发的盈余管理具有越强的抑制作用.赵蓓等(2019)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L e l (2019)还发现当独立的外国投资机构成为股东时,企业对其收益的管理就会减少.葛雅洁(2019)通过研究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对也越强;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有效的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但会增加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L i u 等(2006)也考虑了不同类别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暂持股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时,企业的盈余管理越严重;长久持股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时,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表明长期持股的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的作用发挥了公司治理的作用.2.4㊀媒体监督与盈余管理媒体监督也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D y c k 等(2004)的研究表明媒体能够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监督高管的行为,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李静(2019)认为有效的媒体监督会增加盈余管理成本,从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媒体监督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吴高波等(2018)通过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在国有上市企业中媒体关注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会更强.张婷婷等(2018)也发现媒体关注度的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㊀结论与展望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公司治理作为盈余管理的治理方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通过上述归纳分析发现几点:(1)目前关于内外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的文献十分丰富,其中内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源较早,对其各方面分析也比较全,但是在有的方面关于公司治理是否真的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分歧,这些分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公司治理是否真实有效以及分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外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2)虽然目前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方面的文献很丰富,但是关于外部公司治理的文献不够细化,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研究关于分析师,审计师以及机构投资者影响盈余管理的其他具体路径.(3)由于操纵性盈余管理相对较容易发现,有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更隐蔽的盈余管理方法即真实盈余管理.由此,引发思考,不管是内部公司治理还是外部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抑制盈余管理真实有效还是公司治理迫使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从而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4)随着时间的演变,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应该结合时代的产物进行研究.以上问题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杜勇,张欢,陈建英,等.C E O 海外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J ].会计研究,2018,(2):27G33.[2]黄海杰,吕长江,丁慧,等.独立董事声誉与盈余质量 会计专业独董的视角[J ].管理世界,2016,(3):128G143.[3]洪剑峭,薛皓.股权制衡如何影响经营性应计的可靠性 关联交易视角[J ].管理世界,2009,(1):153G161.[4]A n g l i n ,P a u l .,E d e l s t e i n ,R o b e r t .,G a o ,Y a n m i n .,a n d T s a n g,D e s m o n d .W h a t i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R E I T G o v e r n a n c e a n dE a r n i n g sM a n a ge m e n t [J ].J o u r n a l of R e a l E s t a t e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2019,(37):538G563.。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现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国内外观点梳理如下:(1) 盈余管理是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管理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 K.Scott)所持的最狭义的一种观点:盈余管理是指“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那种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因此,盈余管理也被称为“会计政策管理”,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
(2) 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雪普(Katherine Schipper)在其著名的《盈利管理的评论》一文中指出,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在允许范围内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是一种“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的概念。
(3) 盈余管理是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管理Paul M.Healy 和 James M.wahlen 对盈余管理作如下解释:“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成果”。
这种定义较之上述概念包括了交易的规划和构造,使得那些对公司没有产生实际现金流的业务也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一部分。
(4)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欺诈性行为这种定义方式是从报表上盈余信息的质量出发,它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的业绩表现,从而损害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旨在欺骗报表使用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有的盈余管理活动都是欺诈性行为。
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
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03-02摘要本文从关公司治理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比较了文献的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实证研究一、引言所谓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股东通过构建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两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而形成的、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会计信息会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其代表)对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干预。
公司治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
如果公司内部和外部存在有效的治理机制,就会对管理当局的信息披露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相反.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则会使管理者有机可乘,可以根据需要作出选择性披露,即发生盈余管理行为。
目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盈余管理动机、计量方法和盈余管理手段上,而对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审计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将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做回顾。
二、国内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基本上都是以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计量指标,但公司治理指标的选择各异,但主要有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以及监事会等几个主要方面。
王生年等人(2009)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沪深两市2001—2006年间的3749个公司年样本,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与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检验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股权制衡未能制约大股东的盈余操控行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失效并且监事会形式重于实质。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在现代商业世界中,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为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特定需要而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的行为,而公司治理则是指组织和管理公司的各种机制和实践,以确保公司合法经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
作为对外界展示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财务报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某些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操控,以达到一些非法目的,如诱导投资者,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等。
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公司声誉,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盈余管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
公司治理是一种管理机制,旨在确保公司合法运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建立透明度、责任和问责制等制度,以避免盈余管理的发生。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其信誉和股东利益。
因此,强化公司治理机制是确保企业良好经营的基础。
其次,盈余管理对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财务操纵,那么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难以判断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税务问题和法律风险。
一旦企业被揭露使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因此,企业应该坚持诚信经营,避免采取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
此外,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还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公司内部各个层面的管理和流程。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和审计等都是保证企业合规和治理的重要手段。
只有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浅谈我国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关键 词 】公 司治理
盈 余管 理
国上 市公司治理机 制的不足 。
所谓盈 余管理又 叫盈余操纵 . 它是指管 理者利 用自己的信息优 势 . 运用判 断以改变财务报告从而使 自己获利的行 为 在市场缺 乏有效 性的 情况 下 , 余管理 行为会 严重 扰乱证 券市场 的运 行秩序 导投资者 的 盈 误
尚未形成 . 经理的职位 大多数 由政 府实行 任命 , 经理人根 本感觉不 到来 自市场 的压 力 , 只要他 们与任命部 门的领导 关系 密切 , 即使造假被发 现
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 因此他们 中的很多人并不热衷于如何经 营好企 业 而 是通过造假 来欺骗 报表使 用者 。 2 I部 治理机制 为 ( ¨股权 结构与盈余管 理 股 权结构 有两层含 义:一是 股权集 中度 。 第一大股 东的持股 比 如 团分 别持有 多少股份 。
种, 如会 计准 则不完善 、 券监 管不力等 等 . 不可否认 的是 有公 们免 费获得资金 脱贫 困的场所 。 证 但 现 摆 他们通 过盈余操 纵的手段 向外 传递
本 文主 要就这两者之 间的关系作~讨 论 . 并就完善公司治理 以制约管理 对于 公司从 I 、 P 配股资格 到保牌都 作 了严格 的规定 . 使我 国上市 公 0 这
维普资讯
经 营 管 理
公司治 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谈我 国
-汪晓林 上海 立信会计学院
【 摘 要 】盈 余 管理 会误 导 投 资者 的 决 策 , 害 资 本市 场 资 源 配置 的 效 率 。 余 管理 的 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 公 司治理 不 损 盈 但 完善 是 一 个 重 要 方 面。就我 国 而 言 ,上 市 公 司治 理 存 在 的 缺 陷 ,为管 理 当局操 纵 盈 余提 供 了机会 。因此 , 有 效 治理 盈 余 要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报告中对盈余进行人为操纵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到收入的操纵、费用的操纵以及资产负债表的操纵。
盈余管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产生负面影响,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独立董事的数量和质量、监事会的角色和职能、股权激励政策等都可以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市场竞争程度、行业特性等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2.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另一个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在经济周期波动较大的时期,公司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经济周期稳定的时期,公司对盈余管理的需求相对较小。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等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3. 股东结构股东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存在股权集中的公司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股权分散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少。
外部股东的监督程度、股东权益保护程度等也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4. 公司特性公司特性也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公司规模、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结构、行业属性等都会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稳健的公司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高风险行业、高杠杆行业,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多。
5. 管理层激励机制管理层激励机制是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股票期权激励、绩效奖金、促成股票回购等都会影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研究表明,激励机制越强,管理层越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缺乏激励机制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少。
盈余管理 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研究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的。
现阶段,盈余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盈余管理有更深的理解,为从事盈余管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概念动机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虚假信息问题连续暴露出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虚假报告或者会计信息造假遭到证监会的处罚和停牌。
这可能只是会计造假的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说明盈余管理的普遍性。
正确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方法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清晰地去搭配一种动机和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shoudu是困难的。
因此,本文回顾现阶段已经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盈余管理概述(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西方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主要呈现以下三种:1.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2.美国会计学者Katherine Schipper 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3.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职业的判断改编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因此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中期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本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以评估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经营效率。
本报告将涵盖收入、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分析,并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1. 收入分析(1)收入总额分析本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XX产品销量增长,销售额达到XX万元,同比增长XX%;- XX市场拓展顺利,新客户数量增加,销售额达到XX万元,同比增长XX%;- XX项目顺利实施,合同额达到XX万元,同比增长XX%。
(2)收入结构分析本期公司收入结构如下:- XX产品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 XX产品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 其他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
2. 成本分析(1)成本总额分析本期公司实现营业成本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成本增长主要原因是:- XX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XX人工成本增加,主要由于人员数量增加和工资调整;- XX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工程量增加,导致工程成本上升。
(2)成本结构分析本期公司成本结构如下:- XX原材料成本XX万元,占成本总额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 XX人工成本XX万元,占成本总额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 XX制造费用XX万元,占成本总额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
3. 利润分析(1)利润总额分析本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
(2)净利润分析本期公司实现净利润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加;- 成本控制取得成效,成本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
4. 资产负债分析(1)资产分析本期公司总资产达到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资产增长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流动资产增长,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 长期资产增长,主要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为了满足某些需求,采取各种手段对盈余进行操纵或管理的行为。
盈余管理文献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旨在揭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方面,学者多从利益冲突和约束不足的角度进行分析。
Stockman (1988)研究发现,CEO的激励机制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CEO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
而Holmstrom(1982)则指出,高度授权的管理层可能会利用这一授权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学者还从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管理和费用管理两个方面。
收入管理主要包括销售价格调整、产品成本分配、资产负债调整等方式。
Dechow et al.(1995)的研究发现,化解风险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收入管理,以避免利润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费用管理主要包括费用减少、支出延后、资本化开支等方式。
Graham et al.(2005)的研究发现,企业在盈余质量较低、盈余不稳定的情况下,倾向于进行费用管理。
盈余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盈余管理文献的研究重点之一。
先前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投资决策和财务报表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的研究发现,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在后续期间的市场价值表现较差。
Watts 和Zimmerman(1986)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信息,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CEO的激励机制、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来自利益冲突和约束不足,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管理和费用管理两个方面。
关于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关于盈余管理理论综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财务管理行为,它包括财务报告的信息资料的改变和利用,以达到调整企业财务状况、影响股价、提高董事会报酬等目的。
盈余管理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证券市场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理论进行综述。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为了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让财务报表更符合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需要。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让投资者产生更多的预期收益,同时增加企业的股民财富和总市值。
盈余管理主要还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降低收入,即削减某些营业收入,减轻企业财务压力;另一种则是“收窄利润范围”,通过计划分配成本、提高税前利润率等方式造成财务数据的假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待盈余管理这个问题,首先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层面,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项目或筹资所需要的,它是一种风险。
其次,从企业股东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其实并不在乎盈余管理的实践或实际发生的情况。
他们所关心的是企业能够为自己带来较高的收益。
最后,对于监管机构,他们应该专注于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包括其真实盈利状况。
这三个层面上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盈余管理这个问题。
对于盈余管理,在股市中有一种成功的因素——“通达性”。
这意味着股市中具有平均的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观察市场上某种特征,识别出过去较后的股价变动。
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泛的通达性因素,可以从中获利。
因此,盈余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股东的信任和鼓励。
这是成功的驱动力,也是无休止的。
如果企业的股东或投资者发现公司依赖于盈余管理来保证其盈利和收益,那么投资者们可能会对企业的管理团队失去信心,股价和市值也随之降低。
为了避免盈余管理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增加股东治理,降低经济激励。
这种解决方案要求企业要更多地注重股东的利益,增加股东权益并放弃过多的股东利益。
当企业有了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更加公正的财务报表,股东们就不会轻易相信盈余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刻意调整盈余水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出现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盈余管理已成为金融研究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并不少见。
一方面,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税负、提高股东回报率或者达到市场预期,常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财务报表,使其呈现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盈余水平。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分析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才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000字】1.2 研究意义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希望通过财务报表准确地了解公司的盈利情况,而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暴露和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学者和监管机构需要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来提高对市场的监管效果,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学者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持,监管机构也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加强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和规范。
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投资者、管理者、学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字数:311】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针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盈余管理相关文献,深入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的合理性,为企业盈余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盈余管理与财务报表可靠性
盈余管理与财务报表可靠性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盈余管理成为了公司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盈余管理行为往往会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与财务报表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常见手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人员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数字,以达到某种预期盈余或市场预期的行为。
其目的常常是为了影响资本市场的评估、融资成本及公司信誉等。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确认时间调整、费用扩张与压缩、资产重估和盈余平滑等。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延迟确认收入,以在高盈余期间提高盈余。
此外,有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减少费用或折旧来减少利润损失。
这些手段都会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盈余管理对财务报表可靠性的影响1. 信任度下降:盈余管理会削弱投资者和分析师对财务报表数据的信任,使其难以评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犹豫和不确定性。
2. 信息失真: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能夸大其收入或减少其支出,从而造成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
这种失真会扭曲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对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 风险增加:盈余管理可能掩盖了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
当公司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时,这种隐藏的风险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三、提高财务报表可靠性的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与审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确保公平、准确的财务信息披露。
同时,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独立审计,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独立的董事会监督。
这将减少公司管理层滥用权力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公司应主动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关键财务指标和业务运营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综述
作者:席维娟龚凤兰
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22期
【摘要】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从现有的文献出发,总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通过某方面的改进,促进其余两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盈余管理
一、导言
盈余管理出现在19世纪,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研究兴起至今,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市场反应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近年来盈余管理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课题,预期这个研究热点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延续下去。
现有的盈余管理研究大多只注重分析盈余管理的动因,并证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常常忽视了对盈余管理机会的分析。
本文从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机会,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理论。
中期财务报告的地位虽没有年报那么重要,但是中报信息质量的好坏同样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外关于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经济后果及信息含量等方面。
Haw,Qi和Wu(2008)研究了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及对市场的影响。
Haw et al.(2003)曾以1996年至1999年进行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进行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公司特征及其市场反映。
国内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文献分为三类:一是研究选择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需求动机),二是研究中报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三是研究中报审计的经济后果。
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研究了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报自愿审计的动因,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会显著影响公司的中报审计决定。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早期研究主要是针对因过度盈余管理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告的公司,但由于其研究是以极端盈余管理公司为研究样本,因而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普遍适用于没有明显违规的一般盈余管理公司。
后来的研究对象扩展为一般上市公司,研究方法则主要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表征盈余管理,通过回归分析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中期财务报表审计与盈余管理
从中期财务报表审计考察盈余管理的文献并不多。
Mendenhall and Nichols(1988)指出当中期盈余报告未接受审计时管理层有更大的机会操纵中期盈余。
Charles J.Chen et al(2003)研究了中期审计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发现没有进行中期审计的公司,中期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高于审计过的公司,即中期审计抑制了盈余管理。
喻少华、张立民(2005),陈玉清、郭传慧(2006)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问题,但是二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喻少华、张立民(2005)的研究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不仅没有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反而使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高出未经审计公司的2%。
而陈玉清、郭传慧(2006)的研究则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低于不进行审计的公司。
王静(2008)认为自愿中报审计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报审计的决定会导致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
徐焱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重点考察了我国特有的中报审计制度对中期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的半年报审计对中期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于竹丽(2008)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只有再融资类公司的自愿审计对盈余管理才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ST公司的自愿审计并没有发挥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
三、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研究主流。
现有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监督机制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制约作用,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研究得到的结论比较一致,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这可能说明国外公司较完善的治理结构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
Peasnell et al (2000)研究了英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与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Cadbury报告发布前后是否有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Cadbury报告发布前,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关系;在Cadbury报告发布后,随着非执行董事比例的提高,盈余管理水平下降。
在我国,杨兴全和石芳(2007)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表明: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往往更不容易被股东或经营者控制,盈余管理程度较轻;频繁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无效率或出现危机的表现,此时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会更高;独立董事的非同意意见是具有价值的,能够起到控制盈余管理的作用;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制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董事会中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数能够显著地控制盈余管理行为。
而蔡吉甫(2007)以2004年12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在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并不是很有效的结论。
曹廷求,钱先航(2008)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体制水平,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谢继蕴(2009)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公司治理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四、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和公司治理
Simunic和Stein (1987)发现,在IPO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负相关。
但Palmrose(1984)、Eichenseher和Shield(1989)、Francis和Wilson(1988)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审计需求并无明显关系。
此后,Eichenseher和Shield (1989)与Chow(1982)相似,发现负债比例较高的大公司更有可能聘请外部审计。
而Palmrose (1984)则没有发现负债率与外部审计需求显著相关。
孙铮、曹宇(2004)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择注册会计师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境内个人股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动力较小,境外法人股和境外个人股对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有积极影响。
曾颖、叶康涛(2005)通过研究发现代理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以降低代理成本。
杜兴强,周泽将(2007)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影响是否接受中期审计,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控股如否、管理层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股权制衡因素影响均不显著。
五、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的研究结论来看,我们认为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样本的选择问题,一些研究者的样本选择,尤其是对照样本的选择,是否存在选择偏差值得怀疑;二是,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差异,2003年以前由于缺乏季度数据,因此一些学者就采用半年度数据,而国外盈余管理的研究中近年来提出并使用了一些较好的计量季度盈余管理程度的模型,在国内的一些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用;三是很多研究没有区分中期财务报告的强制审计和自愿审计,从理论上来说强制审计的公司(特别是申请配股、增发或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公司,以及恢复上市的公司)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自愿审计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小,在此情况下将二者混和起来将无法得到一致的结果。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全面统一,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
中西方会计学者已经采用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关于盈余管理机会的分析并不能完全沿用西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仍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
具体来说,随着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如何的相互影响应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Haw,I.,D.Qi and W.Wu,2008,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oluntary Audi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3(l):63.
[2]喻少华,张立民.基于中报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5(16) .
[3]陈玉清,郭传慧.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效果实证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0) .
[4]王静.审计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中报审计自选择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于竹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
[6]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 .
[7]杜兴强,周泽将.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公司治理动因)——基于深圳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
[8]孙铮,曹宇.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J].审计研究,2004(3).
[9]张逸杰,王艳,唐元虎,蔡来兴.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03) .
[10]蔡吉甫.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当代财经,2007(06).
作者简介:席维娟(1986-),女,新疆财经大学10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