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隐秘之源
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 以弗洛伊旅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纽 啥姗番特》 欧
[摘要] 西 德 弗 伊德(Freud Sigm (1856--1939)是 世纪西 最著名的二 格蒙 洛 un ! 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 自杀的法律! 上帝啊! 上帝啊! 人世间的
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 陈腐、 乏味而无 聊! 哼! 哼! 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 长 满了恶毒的芳草。 喊 ” 哈姆雷特M 一幕第二 场)“ …可是我虽然从小就熟悉这种风俗, 我 却以为把他破坏了倒比遵守它还体面些。 … 在个人方面常常是这样, 有些人因为身体上 长了丑陋的黑痣— 这本来是天生的缺陷,
质, 使人声名狼藉。 K 哈姆雷特》 ”( 第一幕第 四场) 哈姆雷特厌恶他周围的一切, 他认为 他生活在一所牢狱里〔 〕 1923年, 弗洛伊德发表了 自 《 我与本我》 一书, 他又将潜意识理论的“ 意识” “ 、前意 识”“ 、潜意识” 心理结构表述为“ 本我” , (id) “ 我” 自 (ego), “ 超我” (superego)所组成的人 格结构。 本我是个体原始的意识状态, 它遵 循简单快乐原则。 也就是说它需要满足时就 马上希望得到满足。 自我是指个体为了调和 周围世界和内部驱力通过暂停或停止快乐 原则, 追随客观环境的现实原则而发展出来 的意识状态。 它需要满足时会愿意有一个等 待的过程。 它遵循现实主义原则。 自我一般 是延迟本我的即时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意识 水平。 认为自我的范式与本我同时存在, 然 后发展强大。 或认为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间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天才的汗水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是二十世纪西方万方数据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担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留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这种理智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现代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关于潜意识、性欲、梦境和个人发展的观点。
他的理论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研究,特别是对于美的欲望和创造性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美的欲望是人类内心本能的一部分,它源于个人潜意识中的本我(id)。
他认为人类经历了早期的欲望满足与冲突,这些经历会影响个体的欲望和情感,进而影响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美的欲望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满足内心冲动的方式,美的体验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个人的潜意识对于创造性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他将创造过程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联系在一起。
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并将其转化为创造性的作品。
艺术家可以借助潜意识的力量来创造出真实而富有个性的作品。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次生原创性”(secondary elaboration)的概念,认为创造性的过程不仅仅是将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转化为意识形态,更涉及到对于原始冲突的加工和再创造。
在创造性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意识的加工和整合来将潜意识中的材料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也对于美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体验,它可以帮助个体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冲突,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审美体验追求的不仅是艺术品的表面美,更是通过艺术作品来触发个体内部潜在欲望的一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对于美的欲望、创造性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个体内部潜意识的力量,并理解美的体验与内心欲望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真实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梦是‘皇家路德斯’的门,我们通过这扇门移民到人类精神的土地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当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
他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他对梦、情感、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和方法,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包括他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性格分析理论等内容。
一、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其中,意识层是人们可以自觉和理性体验到的部分,包括个体的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潜意识层是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中不易控制、没有意识的一部分,黑暗的心理区域,包含着经验、欲望等力量,不断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无意识层则是在潜意识之下的最深层次,包括思想、冲动、欲望等,是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潜在原因,通常出现于睡眠、意外等特殊情况下。
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结构理论的探讨,深入挖掘了个体内深层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肛门、生殖器”三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人们的人格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每个阶段有自己的重点和问题,如口腔阶段注重嘴唇、舌头和口腔等部位,表现为口红、口香糖等;肛门阶段注重大便和肛门控制,表现为报复和控制等;而生殖器阶段则是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其中爱和性是优势。
三、性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格是由三个要素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部分能量,它是个体特有的,同时它也包括了个体存在的本能需求、冲动等;自我是一个判断、规划和指导的部分,是本我与外界互动时,提供制约和调整的功能;超我则主要由个体内部的道德、规范等构成,它是个体的道德监管者,对于个体的言行行为具有约束力。
最后,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很多有关性格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爱和死亡,人的性格和行为是通过这两个本能的相互作用来塑造的,即求生残留和性的冲动。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之一。
他对于潜意识的探究以及性欲是人类行为背后的根源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学说可谓是争议不断,但是他的智慧和洞见在整个精神医学领域中至今仍然被认为是宝贵的贡献。
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他在成年之后曾在维也纳医科大学接受了严格的医学和生理学训练。
他最早的研究方向是神经病学,从而引发了他对于潜意识的兴趣。
潜意识是人的生物心理机制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相信人的行为和态度不是仅仅来自于意识而是同时也受到潜意识的支配。
他的理论是人的潜意识对于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思想在他的母国奥地利受到压制,但很快他的学说在欧洲其他地区以及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广。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在于病人的潜意识和内心冲突的研究。
他相信,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如强迫症和失眠,都是深层心灵内部显现出来的一种冲突。
弗洛伊德从未试图让他的学说适用于每一个人或每一种情况,但是他的新观点对他的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弗洛伊德也是性欲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他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重要动机。
他认为,人的性欲是从婴儿期就开始发展的,而这种发展也构成了个人个性和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的性理论成为了心理学和现代文学中的一个基础主题,特别是在学术和艺术界。
弗洛伊德的学说遭受了许多批评,其中一些批评已经被广泛接受,同时也有人认为它的一些部分仍然有待证明。
他的观点被鲍博•戈德曼(Bob Goodman)、约翰•卡普韦尔(John Capewell)等人批判,这些批评者认为弗洛伊德过于专注于性欲,同时也忽略了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的影响。
然而,就他的整个思想系统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被认为是彻底进入精神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弗洛伊德的思想和理论是他的工作和生命的一部分,但是,他个人的生活也被视为一个复杂而优秀的故事。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摘要:弗洛伊德,许多人对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
作为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心理学家、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恐怕是现代西方最有争议的一位思想家了。
他那匠心独具的创造性学说在西方乃至世界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人把他与达尔文,爱因斯坦,马克思相提并论。
他开创了心理学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新领域。
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价值,而且在于他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他认为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产生的经验造成的心理印记或创伤,这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从深层次探讨原因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人的内涵,推动了学术界对人自身的探讨和认识。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任何一阶段没有处理好,将会影响成人后的人格发展。
他论及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肯定他的精神分析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的同时,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并不是每个人对他的学说都表示赞同,所遇批判和非议也在所难免。
本文将从潜意识论、本能论、人格论、泛性论、梦的解析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潜意识论;本能论;泛性论凡是了解心理学史的人都不会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感到陌生,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由产生到发展,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出发,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在精神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对人的个性、动机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影响之大,以至有人将他和马克思、爱因斯坦并称为改变人类现代思想的三个犹太人。
而1896年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论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内容极其复杂,现就潜意识论、本能论、人格论、泛性论、梦的解析几个方面作些简单分析:一、潜意识论在弗洛伊德以前,对于人的精神存在及其本质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意识是精神的现实,而理性是精神的本质。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潜意识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意识不到的思想、欲望和记忆。
这些潜意识内容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往往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潜意识,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是“性欲”,他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包括对性的渴望和对权力的追求。
他提出了“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分别代表个体的本能力量、自我意识和道德约束。
这三个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发展和行为。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心理策略。
这些机制包括压抑、否认、转移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困难,但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个体的潜意识,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通过对话和探索,帮助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然而,精神分析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强调性欲和潜意识,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精神分析治疗过程较长,需要个体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精神分析理论仍然对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美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论
精神分析学美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论摘要:本文先简述述弗洛伊德生平及著作、主要贡献,进一步探讨精神分析法,主要有无意识本能说,恋母情结及梦的释义三方面,最后对其作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价一、弗洛伊德1.生平及著作。
西格雷蒙?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他出身于莫拉维亚的弗莱堡,父亲是善良乐观的呢绒商,4岁全家迁居维也纳,弗洛伊德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学习,工作,做医生,从事精神病研究和写作。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劳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记录了他在精神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其后,分别出版了《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1904),《作家与白日梦》(1908)等著作。
这些著作拥有极大的启发性,为许多学科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2.主要贡献。
弗洛伊德主要贡献是对无意识的深层阐释。
在朱立元看来,“就是对个体无意识心理结构的揭示,把人的行为活动的出发点、力量源泉归结为个人内心深处隐秘的无意识本能,从个体“单子”这个微观的角度对人作了深刻的研究,触及到了人内心的隐秘世界,揭示了个体行为在个体自身身上的某些深层原因,使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二、精神分析法1.无意识本能说。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三层: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无意识永远在骚动,试图进入意识层,但受到前意识层的检查;前意识是调节无意识与意识的检查机制,可以使无意识进入意识,更多的是阻止、控制无意识,使之被压抑在意识与前意识之下;意识则是人可以察觉、感知自我与外界的心理活动,处在心理结构表层。
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性本能(力比多),是人行为的力量源泉。
相应地,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层。
本我存储本能,是各种本能的驱动之源,遵循快乐原则;超我是人的良心和社会律令,阻止本能的直接发泄,遵循道德原则;自我居中,起协调平衡二者作用,遵循现实原则。
莎士比亚《驯悍记》解读
莎士比亚《驯悍记》解读内容提要:《驯悍记》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早期喜剧,本文以《驯悍记》的文本作为审思、解读对象,探讨女主人公凯瑟琳娜从“悍女”到“贤妻”,从“肆语”到“失语”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失语”成因。
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受环境影响而出现极端行径的变态心理“患者典型”,并以女主人公的妥协闭幕,反映了作者以“男性视角”、“男性话语权意识”俯视、规范女性的局限性;以“戏中戏”的框架,诙谐的笔法解构“驯悍”过程,避免同一时期相似主题血淋淋的场面,却又说明了莎翁正视并肯定女性的反抗,倡导和谐共处、各司所职的夫妻关系的开放性。
《驯悍记》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早期喜剧,近年来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不断地尝试用新时代的观点来进行解读。
莎翁是代表善良的弱势群体还是代表男权社会嘲弄女性的孱弱、失语?众说纷纭,各有所据。
一、从悍女到贤妻《驯悍记》的故事背景约为16世纪的英国。
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低下,女性的重要使命就是嫁个好丈夫,因此,父母们不惜花费高昂的学费送女儿去学习舞蹈、交际礼节、精美的针线活,以及厨艺和家务等技能。
女人为了突出细长的腰身,将木片、鲸骨或者金属制成的撑架紧紧地绑缚在自己的身上。
由于撑架的束缚,许多女人在交际场合呼吸急促,脸部发红,这些“娇嗔嫩喘”的状态,正是刺激男人的因素。
丈夫是妻子要绝对服从的主人,女性作为“第二性”或“他者”,被排斥在男性中心社会之外。
男人们在外喝酒狂欢,追逐名利和女人,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社交时尚,彼特鲁乔的驯妻行为在现代人看来是残忍的,在当时则是成功男人的壮举。
女人却只能“嫁鸡随鸡,夫唱妇随”,不允许有一点“出格”、“出轨”。
从社会期待的标准来看,凯瑟琳娜是个超标“悍女”,她大大咧咧的出场,无理取闹式地狂骂妹妹的追求者,粗鲁地顶撞父亲,毫无淑女风范。
与彼特鲁乔初见,她就说:“我是大黄蜂,刺可是在舌头上。
”“驴子是给人骑坐的,你也就是一头驴子。
”“我看见了丑东西,总是这样的”(莎士比亚240―241)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4.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会采取各种心理防御机 制来保护自己。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升华等
1. 精神分析治疗: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通过让患者自由联想和解释 梦境等方式,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20XX
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学思想
XXXX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目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以下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1.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 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 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 个层面。潜意识是指那些 被压抑、被遗忘或无法意 识到的心理内容,它对人 类的行为和情感有着深远 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 行为和情感的真正动机和根源。 他认为,人类的本能和欲望是 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 本能和欲望在人类的成长和发 展过程中被压抑和遗忘,但它 们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并对 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通过 各种方式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情 感的,例如梦境、幻想、口误、 笔误等。他认为,这些现象是 潜意识的表现,是潜意识试图 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现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 争议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意识是指人类能够意识 到的心理内容,包括思想、情感、记忆等。而潜意识则是指那些被压抑、被遗忘或无法意 识到的心理内容,它包括人类的本能、欲望、冲突等
西方经典著作书单
西方经典著作书单一、介绍经典著作是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它们通过文字传递着历史、思想和智慧。
西方经典著作书单是一份汇集了许多在西方文学、哲学、政治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书籍。
二、文学经典1. 威廉·莎士比亚 - 《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被公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探讨了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以及对道德、疯狂和复仇的深入思考。
2. 弗朗茨·卡夫卡 - 《变形记》弗朗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重要的捷克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通常被称为卡夫卡式,充满着荒诞、绝望和合理性的缺失。
《变形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一个人突然变成昆虫的故事,表达了对现代生活中个人身份、家庭关系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
3.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吉诃德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这部小说探讨了追求梦想、人性的矛盾和社会的荒谬性。
三、哲学经典1. 亚里士多德 -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形而上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涵盖了从存在、本质到伦理学的广泛议题,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弗里德里希·尼采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弗里德里希·尼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被视为他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这本书探讨了权力、道德、宗教和自我超越的主题,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托马斯·霍布斯 - 《利维坦》托马斯·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他的《利维坦》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讨论了政府权威、社会契约和权力分配等问题,对后世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
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2007-12-12 08:40:29)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生平作者:[英] 欧内斯特·琼斯转贴自:顾闻点击数:1690顾闻译自《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1982年)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
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
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
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
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在人类行为学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颇有争议的观点。
他还为治疗行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体系。
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
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再加上一个犹太字所罗门(Solomon),但是十七岁那年,他把第一个之改为西格蒙德(Sigmund)。
弗洛伊德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
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
西格蒙德是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
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
准备的年代青年时代,弗洛伊德对一般的哲学和人道主义问题很感兴趣,但是,他觉得必须有一种严格的科学训练来约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
在一个犹太慈善机构的资助下,他于一八七三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弗洛伊德从事大部分研究工作的生理实验室主任是恩斯特·冯·布吕客,他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训练者,一个在科学研究方面无懈可击的人物。
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隐秘之源——以布鲁姆《西方正典》为中心
” … rj 仃 这 些 特 征 ,“莎 卜比 业仍 将 继 续 重 新
‘
的 ” ‘ 竹 殳【J此 ,布鲁 姆仍 继续
深 入 地 迎 :“1卜么 址 莎 j:比 、l 的 特 异之 处 ,使 得 只 ¨ ‘、求 提 斯 、托 尔斯 :;《毒以 及 少数 儿 个 人成 为 他
的 火 、 :川侪 ?提 ff;这 个 题 就 是 探 甘 文学 研 究 的
最终 lI的 ,即探 /-f ie够超越 一 .f社 会需求 及特 定成
的 种价 值观 ”他 认为 :“莎十 比 作 品 r1卜 一个 遍 (F,j Ji ̄小 特 质 怂 多 兀 义 化 性 , 匕住 所 仃 语 中 能
被 普 遍 地 感 觉 到 ,所 以 也 就 在 球 实 际 f 构 建 rl一 种文化多元主 义,这 比以政治 化的笨 拙 锷 J上实现 这一 理想 要高叫得多 .”行 f{_“莎 氏独特 的仆大 于 对 人物 干¨个 性 及 其 变 化 多 端 的 表 现 能 力 ”,所 这
“颠覆了弗 氏所宣称 的 :‘我 发 明了精神 分析 ,因 为 莱特》吧 ,这 部剧 作 至今 已有 三百年 的历 史 了。我
此前并无文献记 载。”’①布鲁姆循 着弗 洛伊德 理论 一 直密切地关注着精神 分析文学 ,并 接受 了它 的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后,我们能很明显的知道,《精神分析引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为基础与简单易懂的部分—过失心理学;第二部分是释梦;而我认为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才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前两部分都是为后者服务的,本书通过“过失心理学”将读者引入精神分析的理论范畴,通过释梦来解释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而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分析发现各种神经症的根源起因进而找到解决之道。
所以,我将主要通过对论述它的由来来粗浅的认识本文。
那么,神经症是怎样产生的呢?精神分析学的核心观点也是最引后人争议的观点就是“力比多理论”。
“力比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性欲,但是更为确切的名称应该是“性冲动力”。
它是一种能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能量,这种能量的发展与变化不仅仅影响着某个人性格的成长而且也在无形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力比多”的成长可以分为前生殖期与生殖期两个阶段,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力比多”的退化,也就是生殖期需求通过不正常的途径退化回前生殖期需求。
生殖期需求相对容易理解。
一个正常的人类都会有性需求,需要通过性行为来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那么这种需求就可以称作生殖期需求。
但是人不可能从出生开始就知道并且有能力来满足这种需求,正如你不可能让一个婴儿去做爱或者手淫,但这种对性的需求却是始终存在的,所以,那个时期的需求就被定义为前生殖期需求。
另外,既然对性行为的需求一直存在,一个暂时没有性伴侣不敢违法嫖娼又羞于手淫的人该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此时的生殖期需求会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变为前生殖期需求,也就是说“力比多”能量会从性行为上转移到另外一件能使当事人获得愉悦感的事物上,这种事物可以是美食,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许许多多其他的事情。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这样一种“力比多”能量的转变中不停的前进着。
所以,前生殖期需求不仅仅出现在婴儿身上。
弗洛伊德的语录心灵的深处隐藏着秘密
弗洛伊德的语录心灵的深处隐藏着秘密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语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探索了人类心灵的深处,并认为在人的意识之下,隐藏着许多秘密。
本文将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一些著名语录,试图揭示心灵深处的秘密。
1. "梦是满足欲望的皇家道路。
"(Dreams are the royal roads to desire satisfaction.)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人类欲望的宝库,是人们能够满足无法在清醒状态下实现的欲望的地方。
他相信梦中的符号和意象可以解读,可以揭示个体的潜意识欲望和冲动。
通过对梦境的分析,可以洞察人们心灵深处隐藏的秘密。
2. "潜意识是决定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动力。
"(The unconscious is the primary motivation for both our thoughts and our behavior.)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潜意识是决定人们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动力。
潜意识储存了个体的欲望、冲动和未解决的童年经历等,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对潜意识的探索和解读,可以了解个体内在的欲望和动机,揭示心灵深处的秘密。
3. "人的性欲望是最重要的冲动力。
"(The sexual instin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望是最重要的冲动力,它驱使着人的行为和思维。
他相信人类的欲望和冲动是根植于个体的无意识中,对人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人的性欲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心灵深处隐藏的秘密。
4. "童年经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Childhood experiences have a decisive impact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浅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浅读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最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和他们的理性的成见相反;其二则是和他们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
——弗洛伊德我们的心灵恐怕是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却不知道这思想来自何处,是怎样进行的。
由于心灵的这种神秘性,在西方就形成了心灵实体的概念,把心灵看作是独立于身体而存在的东西。
到了近代,随着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人们确信人的本质是理性,人能够按照理性行事,从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因而人是自由的。
但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引论》却揭示出了截然相反的现象:人不是自己心灵的主人,相反他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潜意识才是人的本质。
这是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条原理。
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过程,而意识仅仅是心理过程的微小部分,潜意识是比意识更本质的部分。
这否定了传统心理学关于“心理的即是意识的”观点。
所谓潜意识,是指隐藏在意识后面的东西,其所表达的意义往往与表面的意识相反。
这类似于过失、口误等背后的意向。
如一个仆人到门口给主人开门,本来想说:“仆人来了,我的大人”,可是却说成了“大人来了,我的仆人”。
表面上看,这是口误,并不是仆人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但实际上恰好表明了在仆人的潜意识里,是瞧不起他的主人的。
可见人的意识活动可以区分为显意和隐意,隐意属于潜意识的领域,这是精神分析学竭力挖掘的对象。
心理活动中的潜意识当然要比口误复杂得多,显意与隐意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一个显意有时表达数个隐意,一个隐意有时借助于几个显意曲折地表达出来。
潜意识并不直接地表达自身,而是趁意识或理性放松的时候显现出来,所以常常借助于梦境来表达,因为人在梦中的时候意识和理性是最放松的。
那么潜意识为什么要曲折地表达自身呢?这是因为,潜意识的要求是与意识相反的,它所表达的是本能的欲求,而这些欲求是违反日常的伦理和人们的理性的。
因此,如果被人们意识到了,便会受到严厉的压抑,使之重新回到潜意识的状态。
爱德华大夫意乱情迷】(1945)
爱德华大夫意乱情迷】(1945)剧情简介:“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
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故事,心理分析是现代科学处理健康人的情感问题的一种方法,分析者只求引导病人谈出他潜藏的问题,使其敞开心扉。
一旦围绕病人的情结被揭示出来并加以解释,病人的痛症和混乱就会消失,非理性的恶魔就会被逐出人类的灵魂”。
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斯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康斯坦丝坚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
本片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等),使观众无不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故事情节离奇、悬念徒生,是一部经典的心理分析片。
曾荣获奥斯卡最佳戏剧片和音乐金像奖,及最佳故事片提名奖。
简评:“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己”──莎士比亚。
这是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的心理悬念片《爱德华大夫》片头引用的一句话,它为我们展开了一段通过释梦取得破案线索的有关心理分析的故事。
《爱德华大夫》是希区柯克在二战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虽然占据了同类影片鼻祖地位,但影片的粗糙简陋也是有目共睹的。
影片《爱德华大夫》中所涉及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最根本的观点就是:依据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推论: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个比较幸福的童年和随之形成的健康人格的话,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他将是“幸运的”,他的生活将会在健康人格的决定下,在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的合理性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的合理性作者:陈秋劲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16期摘要: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的悲剧合理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论文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分析人物的心理缺陷,指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患有爱情成瘾症;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共同构成一个人物身上的双重人格。
他们的自我毁灭都是自身缺陷的必然结果,从而论证了莎士比亚悲剧的合理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合理性;精神分析;爱情成瘾症;双重人格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始创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的性格和动机,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行为背后隐藏的最根本的原因。
精神分析关注的是人生中的变化:损失、悲伤、哀痛、负疚,以及修复与创造,死亡与重生,这些也正是莎士比亚所关注的问题(唯斯和米尔,2006)。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从来就不缺少“疯狂”的人物,准确地说,是心理上饱受困扰的人物。
现代生活中各种心理疾病,都可以从莎士比亚的“疯狂”人物身上找到具体的表现,比如精神分裂、人格分裂、俄狄浦斯情节、幻想症、爱情成瘾症,等等。
精神分析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特殊的联系,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Sokol,1993:3)。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研读莎士比亚,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对人物心理特征和气质具有极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他不仅为人们展示人物的种种伟大的或者可怕的行为,也通过内心独白和人物内外世界的互动关系来揭示深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由于他的人物具有高度的心理真实性,不少学者把他们当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布鲁姆(1994)指出,莎士比亚之所以具有独特的伟大性,是因为他有挖掘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的能力。
对莎士比亚的研读启发了弗洛伊德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弗洛伊德从莎士比亚人物身上获得了重大的启发和灵感。
布鲁姆(1994)甚至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莎剧人物的分析性描述,其著作是莎士比亚的散文化版本。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的合理性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的合理性摘要: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的悲剧合理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分析人物的心理缺陷,指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患有爱情成瘾症;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共同构成一个人物身上的双重人格.他们的自我毁灭都是自身缺陷的必然结果,从而论证了莎士比亚悲剧的合理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精神分析;合理性;爱情成瘾症;双重人格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始创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的性格和动机,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行为背后隐藏的最根本的原因。
精神分析关注的是人生中的变化:损失、悲伤、哀痛、负疚,以及修复与创造,死亡与重生,这些也正是莎士比亚所关注的问题(唯斯和米尔,2021).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从来就不缺少疯狂的人物,准确地说,是心理上饱受困扰的人物。
现代生活中**种心理疾病,都可以从莎士比亚的疯狂人物身上找到具体的表现,比如精神、人格、俄狄浦斯情节、幻想症、爱情成瘾症,等等。
XX精神分析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特殊的联系,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经得到认同(Sokol,1993: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研读莎士比亚,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对人物心理特征和气质具有极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他不仅为人们展示人物的种种伟大的或者可怕的行为,也通过内心独白和人物内外世界的互动关系来揭示深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由于他的人物具有高度的心理真实性,不少学者把他们当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布鲁姆(2021)指出,莎士比亚之所以具有独特的伟大性,是因为他有挖掘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的能力。
对莎士比亚的研读启发了弗洛伊德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弗洛伊德从莎士比亚人物身上获得了重大的启发和灵感。
布鲁姆(2021)甚至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莎剧人物的分析性描述,其著作是莎士比亚的散文化版本。
他进而声称,莎士比亚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发明者,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弗洛伊德.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的悲剧合理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值得细细品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值得细细品读#真知新坐标#研究过或了解心理心理学的人士,无论是专业的大咖,或者是民间的小辈,都会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这本书,这本书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影响深远,值得细细品读。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说就是他创立的,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精神分析,没有他就没有精神分析的成功。
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17年,全书共28讲,对精神分析理论具有全面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篇“过失心理学”,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义。
第二篇“梦”,则试图由解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并推演出梦的作用,第三篇“神经病通论”,结合前两篇对失误动作与梦的分析,以确证支配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与其经历相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整个这本书,运用了他大量的治疗案例,而且使用了大量的插图,文字结合插图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才能够便于理解这本书的内涵。
这本书的语言有点晦涩难懂,一开始有点非常不适应,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自己会逐渐明白一些内容和理论,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逐渐爱上这本心理学书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从这本书发行至今,其影响力无可替代,不仅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而且在其它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是精神分析领域无可替代,无人能够超越的。
无论你是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或者是心理学的业余人士,都应该好好看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从中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从中可以学习心理学的思路,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即使你不打算从事心理学,这本书也非常值得你读一读的。
读这本书不能够快,不能够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要细嚼慢咽,要在学习中体会,体会中学习,才能真正把这本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学深悟透,才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把精神分析的相关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才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隐秘之源作者:李伟昉来源:《人文杂志》2018年第07期内容提要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其专著《西方正典》中对莎士比亚有极高的评价,认为莎士比亚不仅是西方经典的中心,而且将持续占据西方经典的中心。
具有异常强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作为西方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曾骄傲地宣称自己发明了精神分析。
布鲁姆循着弗洛伊德理论的蛛丝马迹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文学史上已有的以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见长的文学经典,无疑是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的影响就是20世纪跨学科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莎士比亚是善于挖掘人的灵魂,细腻展示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最杰出的天才,而弗洛伊德的学术研究与莎士比亚戲剧的这一创作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
布鲁姆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弗洛伊德接受莎士比亚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揭开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重温布鲁姆关于莎士比亚与弗洛伊德之间影响关系的见解,不仅极具学术价值,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莎士比亚弗洛伊德影响意义〔中图分类号〕I04;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8)07-0067-07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其专著《西方正典》中对莎士比亚有极高的评价。
他认为“在认知的敏锐、语言的活力和创造的才情上”,莎士比亚“都超过所有其他西方作家”而成为“经典的中心”;①“莎士比亚位居经典核心的秘密部分地在于其非功利性”,在于其“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约束”。
②由于具有这些特征,“莎士比亚仍将继续重新占据西方经典的中心”。
③尽管如此,布鲁姆仍继续深入地追问:“什么是莎士比亚的特异之处,使得只有但丁、塞万提斯、托尔斯泰以及少数几个人成为他的美学同侪?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在探寻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即探寻能够超越一时社会需求及特定成见的某种价值观。
”他认为:“莎士比亚作品中一个普遍的基本特质是多元文化性,它在所有语言中能被普遍地感觉到,所以也就在全球实际上构建了一种文化多元主义,这比以政治化的笨拙努力去实现这一理想要高明得多。
”并且“莎氏独特的伟大在于对人物和个性及其变化多端的表现能力”,所有这些都让莎士比亚凝结为“一种世界经典雏形的中心,而不是仅仅属于西方或东方。
”④在布鲁姆看来,作为经典中心的莎士比亚,不仅意味着西方文学史上高不可攀的巅峰,而且还在于他所具有的异常强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1856-1939年)的影响,就是20世纪跨学科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在《西方正典》中,主要有两篇文章涉及弗洛伊德与莎士比亚的关系,一篇是《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另一篇是《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解读》。
前者提出了莎士比亚影响弗洛伊德的观点,后者则集中探讨了弗洛伊德对莎士比亚的接受。
布鲁姆指出,对西方许多大家而言,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文化的世俗中心,寄托着人类理性荣光到来的希望,但是对作为西方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来说却不仅如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莎士比亚“颠覆了弗氏所宣称的:‘我发明了精神分析,因为此前并无文献记载。
’”⑤⑥[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44、302、291页。
布鲁姆循着弗洛伊德理论的蛛丝马迹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弗洛伊德自己所言。
因为,虽然此前没有被称为“精神分析”的理论,但不等于没有以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见长的文学作品,换言之,文学史上已有的以心理分析见长的文学经典,无疑也是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莎士比亚就是善于挖掘人的灵魂,细腻展示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最杰出的天才,在这方面很少有人能超越他。
布鲁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看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子,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弗洛伊德接受莎士比亚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揭开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那么,布鲁姆是如何发现弗洛伊德与莎士比亚之间的这一隐秘关系呢?一、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弗洛伊德在著述中曾多次谈论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例如《梦的解析》(1900年)、《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1905-1906年)、《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年)、《心理分析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性格类型》(1916年)、《三个匣子的主题》(191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年)、《精神分析纲要》(1940年)等。
其中,《梦的解析》《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精神分析纲要》等,都直接论及悲剧《哈姆莱特》。
他在《戏剧中的精神变态角色》一文中说:“第一个这样的现代戏剧是《哈姆雷特》。
这部戏剧是以这样的方法作为主题:一个人长期地处在不正常状态中,最后变成了神经症患者,这应归因于他所面对的任务的特殊性质,这个人,就是一个在他身上的一种迄今为止被成功地压抑的冲动的努力开拓使他自己变成行动的人。
”[美]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常宏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第95页。
在《精神分析纲要》中他评价道:“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即另一个戏剧性英雄之谜,按照俄狄浦斯情结多么容易就能够得到解答。
因为王子遭遇的不幸超出了对别人的处罚,这与他自己的俄狄浦斯愿望相吻合。
”[美]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五),长春出版社,2004年,第233页。
在《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一文中,弗洛伊德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来研究一下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莱特》吧,这部剧作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我一直密切地关注着精神分析文学,并接受了它的观点,即只有当悲剧素材被追溯到恋母情结这一主题思想时,莎剧的感染力之谜才能最终得以解开。
”[美]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七),长春出版社,2004年,第124~125页。
上述所引都说明,弗洛伊德是把《哈姆莱特》作为精神分析性质的文学作品来看待的,是其构建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学素材,并且“接受了它的观点”。
显然,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存在。
布鲁姆坚持认为,弗洛伊德后来“论述《哈姆莱特》的文章都不过是在无谓地重复俄狄浦斯情结一说”。
⑤所以他得出结论:“弗洛伊德实质上就是散文化了的莎士比亚,因为弗洛伊德对于人类心理的洞察是源于他对莎剧并非完全无意识的研读。
这位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毕生在研读英文的莎士比亚著作,并承认莎士比亚是伟大的文豪。
莎士比亚一直萦绕着弗洛伊德,如同他仍萦绕着我们一样;弗洛伊德发现自己在交谈、写信和创作心理分析文学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引用(或误引)莎士比亚。
”布鲁姆由此强调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的影响远比《圣经》要大得多,莎士比亚“是他的隐密权威,是他不愿承认的父亲”。
⑥“精神分析学在许多方面都是对莎士比亚简约化的戏拟,莎士比亚的魂灵至今萦绕不去,可以认定,莎士比亚就是某种超验的精神分析学。
当他笔下的人物因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发生变化,或希望自己发生变化时,他们总是预示着心理分析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中,患者不得不在向心理分析医师倾诉的同时倾听自己的声音。
弗洛伊德之前,莎士比亚是关于爱欲及其变迁的主要权威,或者说深谙本能冲动变化之道;不言而喻,他至今仍是引导我们的权威,也从未停止过指导弗洛伊德。
”②③⑤⑥⑦⑧⑨[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307、44、295、298、301、296、298、295页。
弗洛伊德酷爱并研究莎士比亚,并钦佩莎士比亚是伟大作家,这是接受影响的最可靠的基础。
然而,莎士比亚究竟何以让弗洛伊德情有独钟呢?这种影响又是如何具体展开的呢?布鲁姆认为,正是莎士比亚对人物心理富有深度与张力的艺术描写和探索深深地吸引了弗洛伊德,并且极大地启发了他的思维与灵感。
“莎士比亚通过发现心理活动而发明了精神分析”后,“弗洛伊德才能认知和描述它”。
②布鲁姆主要从“情感与认知矛盾”或“情感矛盾”描写的角度,细致地揭示了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的启发与影响。
在研究中,布鲁姆把弗洛伊德作为一个作家,把精神分析学视为文学,认为弗洛伊德揭示人性的精妙之处,“就是他的心灵内部存在战争的见解。
”③而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的影响,起于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的解读。
作为20世纪最早关注莎士比亚的杰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900年在《梦的解析》中,首次用“俄狄浦斯情结”阐释了莎士比亚笔下悲剧人物哈姆莱特延宕的原因。
他分析指出,《哈姆雷特》主要在于刻画主人公为父复仇时的重重顾虑和内在痛楚,却“并未提到这犹豫的原因或动机,而各种不同的解释也均无法令人满意。
”他尤其不同意歌德所提出的颇为流行的一个观点,即哈姆莱特生性就是一个偏重智力活动的优柔寡断的性格。
哈姆莱特能杀死波洛涅斯及谋害他的两个朝臣的两次果断行动,可以证明他并不天生犹豫。
弗洛伊德认为,哈姆莱特之所以迟迟不能除掉他的叔叔克劳狄斯,“唯一的解释便是这件工作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准确地说,是因为克劳狄斯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他自己潜意识中长年压抑着的幼年欲望的实现。
哈姆莱特心中这一杀父娶母的隐秘,使他带有了一种沉重的负罪感,因此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对谋杀其父、篡其王位、娶其母亲的人却无能为力,“于是对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谴所取代,因为良心告诉他,自己其实比这弑父娶母的凶手并好不了多少”。
以上引文见[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赖其万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91页。
布鲁姆认为,弗洛伊德虽然是在详细阐释《俄狄浦斯王》之后才论及《哈姆莱特》,而且指出只有追溯到俄狄浦斯主题,才能最终解开《哈姆莱特》的感染力之谜,不过,“我所怀疑的是,弗洛伊德真正关注和感兴趣的是《哈姆莱特》而非《俄狄浦斯王》,而他选用的术语却不是‘哈姆莱特情结’”,“但事实上这是哈姆莱特情结”。
⑤“我坚信问题不是俄狄浦斯情结,而是哈姆莱特情结”。
⑥因为俄狄浦斯完全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父亲而后又娶了母亲的,他根本没有恋母妒父,甚至杀父的冲动。
那么,弗洛伊德为什么要刻意回避“哈姆雷特情结”呢?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哈姆莱特情结会把令人畏惧的莎士比亚过近地拉进精神分析学这个母体”,“将俄狄浦斯嫁接到哈姆莱特身上,主要是为了掩盖自己受益于莎士比亚的事实。
”“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可能带着稍许哈姆莱特情结(我将这种情结界定为思考不太多,但异常深刻),但那个斯特拉福小子创作的哈姆莱特绝对没有俄狄浦斯情结。
”⑦不是《俄狄浦斯王》影响了弗洛伊德,而是《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才是“弗洛伊德的专爱”。
⑧“哈姆莱特未曾有过俄狄浦斯情结,而弗洛伊德显然具有哈姆莱特情结,或许他的精神分析学就是某种莎士比亚情结!”⑨因此,布魯姆分析道,弗洛伊德认为自创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是他所谓“矛盾情感”的杰作,但是,他所首创的仅仅是“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本身,而这一概念的内涵却实实在在地来自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