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旅游发展背景下社区边缘化问题探析
三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3年02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三亚具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亚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为其大力发展城市度假休闲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执行,又为三亚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及政策的支持。
虽然三亚城市旅游发展前景看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一.三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城市规划布局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987年底,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并于1988年12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三亚市完成总体规划,确定三亚市性质为:重点发展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人口规模远景控制在50万(2005年城市人口30万),城市建设总用地规模控制在50—6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7. 97平方公里)[1]。
从全国现行的总体规划内容和深度范围看,单纯依靠总体规划的三亚市本身难以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旅游城市是个多变的载体,必须不断创新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布局,才能使城市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但三亚的城市规划仍然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投建和改造,只有一套城市发展总纲,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旅游市场需求,难以满足游客对城市差异化的追求,因此说城市规划改扩建速度滞后,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的竞争力。
另外,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基础差,技术力量薄弱,也对三亚城市旅游发展造成了限制。
(二)城市建设不合理1.三亚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存在许多不足。
三亚城市的主体骨架——市区路桥建设,市政道路50多条,总长110多公里,在贯穿市区的东西河河面上,架设桥梁8座,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市区交通网,市区面积因此达到27平方公里。
但在多年的建设改造中,却因城市规划的限制,市区面积的限制,造成城市内交通网络的拥堵[2]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恶评如潮,乱、堵、霸是三亚城市交通的真实写照。
2.三亚城市整体形象不突出,缺乏明确的城市定位。
三亚城市定位未能在其城市整体形象设计中得到恰当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三亚将自身定位为国际城市,其中,外国游客的可进入性和进入率是国际定位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三亚国际游客进入率与其游客比例为6:100,远未达到国际化定位条件;三亚将自身定位为滨海城市,但就目前来看,三亚旅游产业呈多元发展,政府与旅游部门未对三亚滨海旅游的发展引起高度重视,滨海旅游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相应设施的开发建设滞后无法满足三亚滨海城市定位的要求;三亚将自身定位为风景城市,但三亚城市的无序扩建,使得其自然景观未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三亚城市的自然形态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三亚城市建设中与自然融合的景观设计过少,三亚城市的自然亲和力理所当然大打折扣。
三亚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利益矛盾分析及对策探析
三亚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利益矛盾分析及对策探析作者:吴刚张丹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5期吴刚张丹丹三亚市在海南省旅游发展中占据龙头位置,由于对旅游业的过高期望,产生了很多问题使得居民和社区利益常常遭到忽视。
例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区参与,使得旅游发展与社区(地方民众)相脱离;以发展旅游名义进行的征地搬迁居民现象,以及随之产生的矛盾冲突屡屡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三亚市旅游社区矛盾的核心所在,并从中找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中的政府引导作用和机制建立,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复兴策略、动力机制和合作途径,从而探寻出生态和谐的旅游发展道路。
旅游业作为三亚支柱产业,不仅提升了三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当地人的经济收入。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三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三亚也被称为候鸟城市。
大批量的外来人员涌入三亚求职与度假,三亚本地人在享受三亚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与外来居民的矛盾也不断升级。
一、概念分析社区是由人口、地域、制度、政策和机构组成,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占有一定地域的人口集中体。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过程中,将社区居民作为主体,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意见,保证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利益相关者根据弗里曼的定义是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
二、三亚社区居民利益矛盾三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致使三亚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旅游度假人口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以及三亚作为旅游城市的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需求也不断提高。
三亚本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和外来就业人口相比本地居民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导致本地物价上涨,公共资源的均摊与使用也给本地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亚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拉大,以及公共资源的共用,导致三亚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矛盾不断升级。
旅游开发背景下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例
学的角度,由于性别、民族、宗教、职业、语言等导致的社会群体间权力关系不平等和社会空间分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边缘化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逐渐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用来描述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旅游依附关系Ⅲ。
22】。
不发达国家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旅游发展模式大多表现出飞地旅游(enclavetourism)心列特征。
布里顿(Britton)描绘了加勒比、东南亚等不发达国家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旧¨。
发达国家的团队游客到达度假区附近的国际机场后,直接被安排送往特定的度假区飞地。
度假区往往由发达国家企业投资并控制,外国资本以很低的代价占有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却摄取了绝大部分旅游开发收益,旅游漏损很高。
除了参与低报酬和琐碎繁杂的服务性工作外,大量的本地人仅获得很少或几乎不能获得收益旧引。
基于泰国芭塔亚‘241、博兹瓦纳‘冽、肯尼亚‘261、加勒比[加1以及印度尼西亚旧列的案例研究均表明,不加控制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不但不能使当地社区获得合理利益,反而加剧了目的地社会经济不平等和空间不平衡,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社会分化和异化的根源。
这种“客源地一目的地”关系类似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为新殖民主义口“。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大多停留在初级层次的象征式、被动式参与阶段,社区参与的程度和层次较低[29。
引,但相关研究偏重于理论和宏观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
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普遍存在产业均衡、矛盾转移和供求平衡等限制性因素ⅢJ,少数民族社区还面临资金匮乏、本地人与外地人旅游收入悬殊、参与能力弱等问题旧引。
“孤岛效应”的概念被学者引入旅游度假区影响的研究领域,用以刻画度假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存在的隔离关系”“。
这可看成是飞地旅游的本土化研究尝试,但仅停留在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阶段H“,缺乏翔实深入的本土化案例研究。
研究也证实,海南三亚本地居民在日益国际化的海滨旅游经济中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过程H“,但尚未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内部,进一步探究海滨旅游开发对于少数民族社区的影响。
浅析三亚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目前,三亚市旅游业已经获得较大的发展,三亚国际化大都市出露端倪,但其中还存在旅游产品品种不多、旅游市场秩序较乱、旅游环境不甚理想、国际上的知名度低等诸多问题。
因此,只有健全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规划,加大促销和通过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才能使三亚市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三亚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拥有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等十大风景旅游资源,因此,三亚确定了“旅游立市、旅游富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
20年来,三亚市从一个边陲小镇脱变为国际旅游城,举世瞩目。
(一)三亚旅游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三亚旅游业年收入80亿元,三亚升格为地级市以来,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饭店接待量年均增长20.0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8.63%。
目前三亚旅游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旅游接待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齐头并进;国内境外两个市场同步高速增长,旅游需求保持旺盛;入境游提速,境外游客增幅高于国内游客的增幅,客源结构继续呈优化态势;旅游总收入增幅高于游客接待量的增幅,产业“转型增效”进一步凸现。
(二)三亚形成中外品牌酒店集居地目前,三亚市已建成旅游景区(点)23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3处;建成旅游饭店171家,其中,五星级和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度假酒店17家,成为全国高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三亚初步形成中外品牌酒店集群,按每万常住居民平均拥有的高标准客房量,三亚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建成高尔夫球场3个、潜水基地7处、大型演艺场所2处,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比较配套、功能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三)三亚国际化大都市初露端倪2007年,三亚市旅游饭店接待国际游客超过52万人次,游客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接待入境游客的主要城市之一;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三亚购房置业,三亚作为国际化都市初露端倪。
随着三亚旅游软硬环境的改善,不少国际企业在三亚“安家落户”并发展壮大。
三亚度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遵循“保护第一”原则的基础上,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 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提升 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做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精品景区和线路建 设、运行机制和发展理念创新等工作,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导游 员、讲解员的讲解内容。同时,杜绝迷信色彩,保持红色旅游讲 解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
三、结语
促进闽东红色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弘扬闽东红色文 化,向外地的游客展示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可以让闽东本地 游客在游览红色旅游景点的过程中激发出对闽东故乡的热爱、对 闽东地域文化的热爱,从而有所传承,有所发展。笔者希望能够 推动闽东红色旅游景点的发展,弘扬“闽东之光”,促进闽东地 区经济发展和提高文化软实力,让闽东红色旅游璀璨生辉!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9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年4月下半月刊
三亚度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 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出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热捧。三亚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热带海滨城 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且环境优美是东方的夏威夷,是适合度假旅游的岛屿。笔者主要分析三 亚的度假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三亚在发展度假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三亚 度假旅游的分析能促进三亚度假旅游发展的不断完善,使其增强在国际中的竞争力,拥有自身独特的吸 引力,使三亚成为国人和国际中不可替代的热带旅游海滨城市。
(四)公众 红色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位公民的参与。公民应 提高爱国意识及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学习红军革命历史,通过 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还需 要提高公民道德心,自觉维护景区的卫生和环境,为红色旅游文 化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作为时代的接班人,要传承红色基因, 自觉传播红色文化,将“闽东之光”一代接一代弘扬下去!
浅析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三亚景区作为中国知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而良好的旅游服务管理是保障游客体验的重要基础。
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和景区形象的提升。
一个优质的旅游服务管理能够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声誉。
有效的服务管理也可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他们对景区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让游客更加满意,让景区更具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本文探讨的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探讨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通过剖析问题所在,深入挖掘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三亚景区旅游服务质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我们将重点关注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全天候服务等方面。
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加强人员培训、建立服务评价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供全天候服务等方面入手,为改善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提供有效建议和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促进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三亚景区旅游体验的质量,为广大游客营造更加舒适、便利、愉快的旅行环境。
2. 正文2.1 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三亚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全天候服务这几个方面。
人员素质不高是一个主要问题,部分员工对待游客态度冷漠、服务不周到,缺乏专业素养和礼貌,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大难题,有些景点的服务质量不稳定,有时热情周到,有时冷漠懈怠,导致游客体验不一致。
缺乏全天候服务也是一个问题,部分景点在夜间或特定时段没有提供服务,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三亚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三亚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作者:亓敏学陈强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02期摘要三亚市社区居民自治已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明确了社区居民自治的职能和内容,构建了新的社区组织体系,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三亚市社区居民自治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行政干预和社区自治产生矛盾;社区自治的体制不够健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比较薄弱。
对策如下:政府要学会放权,让居委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健全社区自治的体制;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培育社区公共文化。
关键词三亚社区居民自治基金项目:海南省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三亚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项目编号:20160225)、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黎族自治传统对海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课题编号15XZZ004)。
作者简介:亓敏学,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级社会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陈强,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副教授,政治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1.195我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实施城市社区建设,社区居民自治也由此开展。
城市社区日常管理,应当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和约束。
三亚是我国著名的度假旅游胜地,不仅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还要培养良好的城市软实力,而城市软实力离不开社区居民自治体系。
一、三亚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现状到2010年12月底,三亚市设有河东、河西两个管理区,崖城、天涯、海棠湾、吉阳、凤凰、育才等六个镇;此外还管辖南滨、南新、南田和立才等四个国营农场。
全市有92个建制村、43个社区、501个自然村、867个村民小组、409个居民小组。
河东、河西两个区管委会负责市政建设、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等内容,并管理所属社区居民委员会。
从三亚危机事件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地危机管理
从三亚危机事件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地危机管理论文导读: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如何协调好与公众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景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前很多学者提出过将社区参与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旅游中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受益。
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亚景区的恶劣经营环境和管理现状上。
关键词:三亚景区,危机管理,社区参与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组织的决策是否透明、公开,科学合理,会直接受到公众舆论的监督。
前不久,发生在三亚天涯海角景区的游客被打事件,就引来了社会各界公众的广泛关注,而景区也由此陷入了严重的公关危机,景区的形象和声誉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可见,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如何协调好与公众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景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前很多学者提出过将社区参与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旅游中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受益。
但是作为景区的一部分,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面对面接触会造成很多的不协调,甚至是斗殴等恶性事件,所以当危机事件发生以后我们该如何化解,这同样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
一、社区参与的含义及必要性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在这份官方文件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必须保证社区成员,包括妇女和当地人,都能享受旅游所带来的益处,并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1] 。
社区居民是社区利益发展中的最关键的群体,是社区旅游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周其仁教授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可能因为产权残缺而立即自动贬值的特别资产”,人力资本天然归属于自然的个人 [2] ,巴泽尔教授称之为“主动资产”,它的所有者———个人,完全控制着资产的开发利用。
作为一种“主动资产”,社区居民的价值会因为是否得到其期望的激励而变化。
即如果他们的期望没有得到相应激励,那么他们会采取自身价值贬值的办法,来降低社区活态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反对旅游。
三亚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亚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三亚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业态,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会展旅游缺乏规划,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确,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会展设施滞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影响游客体验。
市场推广和宣传不足,限制了三亚会展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会展旅游对当地环境和文化带来挑战,需要更好的管理和保护。
会展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发展受限制。
三亚会展旅游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以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亚、会展旅游、问题分析、规划、设施、服务质量、市场推广、宣传、环境、文化、产业链条、发展、重视、解决。
1. 引言1.1 三亚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三亚会展旅游作为三亚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三亚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在三亚会展旅游发展过程中,首要问题在于缺乏规划。
虽然会展业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行业,但目前三亚会展旅游发展却缺乏全面的规划和战略,导致行业的发展不够有序和稳定。
会展设施滞后也是一个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三亚会展旅游业的迅速增长,现有的会展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影响了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会展旅游对当地环境和文化带来挑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展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也导致了发展受限制。
会展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不仅影响了产业的协调运作,还阻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和扩张。
三亚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三亚会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会展旅游发展缺乏规划会展旅游发展缺乏规划是三亚会展旅游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三亚会展旅游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划和引导,导致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出现。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精英劳动力迁入与本地社区边缘化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精英劳动力迁入与本地社区边缘化作者:饶勇来源:《旅游学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投资拉动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外来精英劳动者的就业替代竞争往往会同时出现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初期,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可能导致经济不断发展而本地社区却被不断边缘化的现代化困境。
文章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海南三亚为例,从“外来者一本地人”关系结构视角考察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对精英劳动力迁入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发现造成本地社区边缘化趋势的根源是粗放型经济政策、市场化公共政策及其交互作用所引发的复杂效果,而不是直观印象中单纯由精英劳动力迁入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精英劳动力迁入;本地社区边缘化;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海南三亚[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1—0046—081 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本地社区边缘化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在许多欠发达地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或本国政府与财团主导的垄断开发模式有可能使本地原住民在旅游发展决策中逐渐失去话语权。
在以往的研究中,本地社区的这种“非中心化”、“非主流化”趋势通常被认为是由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和权利配置不均等原因所导致,根源是原住民在旅游就业和资本投入能力上的双重弱势。
但本文在案例地的调查却发现,外来精英的不断迁入及其对原住民的就业替代效应同样也有可能引发和加剧本地社区的边缘化发展趋势,而这种现象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重视。
海南三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旅游城市。
自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以来,全市GDP总量已由最初的3.6亿元剧增至2010年的230.8亿元,其中,旅游业总收入相当GDP比重高达60.5%。
在三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世世代代以农业和渔业为生的本地原住民普遍缺乏从事旅游开发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职业技能转换难度很大,因此接受过系统学历教育和职业训练的外来精英劳动者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亚城市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
三亚城市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三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海岸线,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三亚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三亚城市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交通拥堵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三亚市区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道路拥堵、停车难成为普遍现象,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公共卫生部分景点和公共设施的卫生状况较差,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3.安全隐患一些景区和旅游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缺乏有效的安保措施、游客过度拥挤等问题,容易引发各种意外事件。
4.服务水平不高一些旅游景点和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存在着服务态度欠佳、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提出1. 加强交通管理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可加大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城市道路网络的承载能力。
通过合理管控游客车辆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改善游客的出行体验。
应加强对景区和公共设施的卫生管理,加大清洁力度,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水平。
加强景区和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提高安全设施的使用率和安全标准。
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的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倡导文明礼仪,提高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
三、总结三亚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应当重视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和提升。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和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举措,改善三亚城市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的状况,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三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三亚先住民的边缘化生活反思当代城市发展
从三亚先住民的边缘化生活反思当代城市发展三亚城市的急速发展触发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淘汰,三亚河入海口的先住渔民努力据守着最后一块生存领地,然而老巷环境污染、非法营运又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不得不面临拆迁。
与此同时,高昂的房价和物价又使他们无法逃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而这只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许许多多的本土居民被迫搬离他们的家园,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生活节奏被打乱,从此过着离家背井、惶恐不安的生活。
城市的发展是否注定与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水火不相容?在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先住民该何去何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力求集全民之力共建和谐家园。
因此以牺牲当地居民的利益为代价来大力发展城市,从理论上就行不通。
这种忽视人民利益的行为,或许能换来城市建设的短暂辉煌,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的。
其次,从城市本身发展来看,这种牺牲少数群体的利益,只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行为本质上也是不利于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的。
城市的发展不仅得追求速度,还要注重质的提高。
那么,质的提高从何而来?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地位,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
先住民的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实力,只要加以改造和利用,必将为城市的发展增光添彩。
城市的发展与先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矛盾。
经过合理改造和调整,先住民的传统文化不仅不会延缓城市的发展,相反,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能够转化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与城市的和谐共存。
那么,这一共存从何而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在当下的经济化大形势下,党和政府的职责和任务更加艰巨,更应该发挥其巨大的领导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点亮前行的路,为城市的未来画好一张蓝图。
建造文化名城、底蕴城市这一口号正逐渐打响,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城市最好的选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亚旅游市场的分析
三亚旅游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三亚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体面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从三亚旅游市场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发展现状、市场特点、竞争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发展现状1.1 旅游资源丰富: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体面,包括漂亮的海滩、热带雨林、温泉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1.2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三亚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环境。
1.3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三亚市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扶持措施。
二、市场特点2.1 国内外游客比例:三亚旅游市场以国内游客为主,但近年来国外游客的比例逐渐增加,呈现多元化的市场特点。
2.2 旅游消费结构:三亚旅游市场以休闲度假为主导,游客在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消费较为稳定。
2.3 旅游季节分布:三亚的旅游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特别是春节和清明节期间,游客数量剧增。
三、竞争优势3.1 自然景观优势:三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亚龙湾、天涯海角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3.2 文化底蕴优势:三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南山文化、李显龙文化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3.3 旅游产品创新:三亚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旅游产品,如海上婚礼、热气球体验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四、面临的挑战4.1 旅游压力增大:随着三亚旅游市场的发展,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给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2 服务质量提升:三亚旅游市场在服务质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
4.3 旅游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其他旅游城市的崛起,三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五、未来的发展前景5.1 旅游业多元化发展:三亚将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出更多丰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2 旅游与文化融合:三亚将进一步挖掘和推广自身的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
旅游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机理及过程分析——以海南三亚为例
җ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ꎮ作者简介:费三华ꎬ男ꎬ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学ꎮ李正升ꎬ男ꎬ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ꎬ研究方向: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ꎮ李庆雷ꎬ男ꎬ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ꎬ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ꎮ旅游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机理及过程分析җ以海南三亚为例费三华㊀李正升㊀李庆雷(云南师范大学ꎬ云南昆明650500)摘㊀要:边缘区域是相对于中心区域在经济㊁文化㊁政治㊁社会心理等方面存在边缘化现象的区域ꎬ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有利条件ꎮ旅游活动的运行ꎬ往往伴随着旅游去边缘化作用机制的发生:经济要素流动机制㊁文化整合机制㊁文化认同机制㊁通道机制㊁心理距离机制是旅游活动作用于边缘区域的5个方面ꎮ边缘区域去边缘化是一个长期㊁复杂的过程ꎬ旅游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是随着旅游活动各个环节的开展而逐渐发生的ꎬ它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始终ꎬ是一个不断深入㊁强化的过程ꎮ文章进行理论阗述后以海南三亚为重点ꎬ进行了案例分析ꎮ关键词:边缘区域ꎻ去边缘化ꎻ文化认同ꎻ心理距离ꎻ三亚中图分类号:F592 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0)01-0072-05㊀㊀依据中心 边缘理论ꎬ边缘区域是指相对于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ꎮ以往研究中指的中心区域ꎬ多指经济增长中心或者增长极ꎬ因此边缘区域也多指那些经济上远离增长极或者与增长极在经济联系上不紧密的区域ꎮ莫上心将边缘区域定义为: 在一个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ꎬ偏离经济增长中心并且缺乏采用经典发展模式转入快速增长轨道的条件的区域ꎮ [1]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将边缘区域定义在经济层面上的落后区域ꎬ这种观点在研究边缘地区的问题上很有代表性ꎬ罗义云将中心区域之外的广大城镇发展水平极低的地区称之为 城市化边缘区域 ꎬ亦称 边缘区域 [2]ꎮ而本文研究的边缘区域ꎬ则指那些远离经济中心㊁政治中心㊁文化中心的区域地带ꎬ并包含空间距离㊁民族心理认同上的边缘化ꎮ它们远离一国或一个地区之内的经济㊁政治㊁文化中心ꎬ因而具有地理空间上的遥远性㊁地形的闭塞性㊁经济上的欠发达性以及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与神秘性等特点ꎮ这些区域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往往表现为边疆地区㊁地势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区㊁少数民族地区㊁行政交界区ꎮ1㊀边缘区域的边缘化与反边缘化边缘化 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 E park)于提出ꎬ他认为ꎬ 由于通婚或移民ꎬ那些处于两种文化边缘上的人常经受着一种心理上的失落感ꎬ他们在种族或文化团体中的成员关系模糊不清ꎬ因为他们既不能被这个种族或文化团体接受ꎬ也得不到另一个种族或文化团体的欢迎ꎮ [3]后来ꎬ 边缘化 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ꎬ指代一种游离于主流事物之外的过程㊁状态或现象ꎮ本文研究的边缘区域的边缘化ꎬ即指那些由于距离㊁屏障㊁差异等因素导致的某一区域在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等方面落后于中心区域㊁与中心区域交流联系较少以及被忽视㊁被遗忘的过程和现象ꎮ区域空间边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ꎬ使得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形成恶性循环[4]ꎮ本文在探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问题时ꎬ不仅仅只关注其经济层面ꎬ而且也关注政治㊁文化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去边缘化ꎮ就如学者研究表明ꎬ去边缘化就包括在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回归中心㊁融入中心以及心理认同上的去边缘化[5]ꎮ边缘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环境ꎬ往往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ꎮ一方面ꎬ边缘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而使其成为远离中心地带的区域ꎬ但这恰恰孕育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ꎮ另一方面ꎬ边缘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ꎬ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ꎬ它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ꎬ已经成为吸引现代都市人的优秀旅游资源ꎮ另外ꎬ位于边疆地区的边缘区域ꎬ则因其与异国的交界而发挥着独特的交界旅游资源的魅力ꎮ除此之外ꎬ边缘地区的遥远性㊁神秘性等特征也为边缘地区的旅游资源增添了别样的色彩ꎮ272㊀旅游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作用机制㊀㊀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ꎬ同时又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ꎬ其对边缘区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ꎮ其在去边缘化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有:经济要素流动机制㊁文化整合机制㊁文化认同机制㊁通道机制㊁心理距离机制ꎮ2 1㊀经济要素流动机制边缘区域由于距离㊁障碍㊁历史等因素ꎬ使其与中心区域的联系薄弱ꎬ经济要素来往不紧密ꎬ要素流动弱ꎬ经济发展滞后ꎮ杨云彦认为要素的流出以及全球化是导致边缘化区域产生的重要原因ꎬ而边缘化区域要走出原有的经济发展路径依赖ꎬ就需要强外力的介入[6]ꎮ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ꎬ其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经济要素流入ꎮ现代化旅游投资企业的入驻㊁大量游客的涌入以及为旅游建起的交通㊁餐饮㊁购物等一系列服务设施ꎬ为边缘区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㊁资金流㊁物资流ꎬ还为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ꎬ这些为边缘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要素基础ꎬ为边缘区域在经济层面上的去边缘化起到了助推作用ꎮ2 2㊀文化整合机制边缘区域在文化层面同样表现为远离文化中心的特征ꎬ其文化特征往往具有独立性㊁封闭性的特点ꎬ因此在文化领域常常被边缘化和被中心地区所遗忘ꎮ文化整合 是指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㊁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ꎬ文化整合分为内整合与外整合ꎬ外整合指当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时ꎬ原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相整合ꎬ促进地域文化系统的发展ꎮ这里讲的文化外整合ꎬ就是指新的外来文化进入本土文化时ꎬ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发生的交互作用ꎬ这种交互作用ꎬ往往会使这一文化传入地的原文化体系发生改变ꎬ进而产生一种新兴文化ꎮ通过旅游活动ꎬ现代旅游企业和游客进入旅游地ꎬ带去了不同于本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㊁思维方式ꎬ这时ꎬ两种甚至多种不同文化的碰撞ꎬ必然给旅游地的文化造成影响和改变ꎮ当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整合时ꎬ一种新的文化正在产生ꎬ而这种新的文化本身在保留自身原本特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就带有外来文化的某些基因ꎬ因此ꎬ新产生的文化就更加接近中心地区的文化ꎬ具有中心地区文化的特征ꎬ在这个过程中边缘地区通过旅游带来的文化整合机制助推其文化层面上的去边缘化步伐ꎮ2 3㊀通道机制边缘区域通常具有遥远㊁连通性差的特征ꎬ它们通常位于距离中心地区距离遥远的地方ꎬ或是地形崎岖㊁大山阻隔ꎮ空间上的距离因素和自然的障碍使它们成了边缘区ꎮ但是ꎬ随着现代科技和交通的发展ꎬ距离不单单指空间距离ꎬ它有时还指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ꎮ时间距离指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用时间的长短ꎮ它不是固定不变的ꎬ而是动态发展的ꎬ比如ꎬ随着高铁的修建ꎬ地区间时间距离大大缩短ꎮ人们对距离的判断有时更多考虑的是它的时间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ꎬ比如我们常常问到 坐车几个小时能到 就是指的时间距离ꎮ边缘区域与中心地区时间距离的缩短就是去边缘化的一种形式ꎮ而时间距离的缩短需要交通㊁技术等来实现ꎮ旅游在这里就是连接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通道ꎮ边缘区域现代旅游的发展推动了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交通线路㊁设施的发展和完善ꎬ公路㊁铁路㊁机场的修建ꎬ大大提高了边缘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ꎬ缩短了中心地区与边缘区域的时间距离ꎮ旅游的通道作用不仅表现在交通连接性方面ꎬ还表现在社会㊁文化㊁习俗的连接性上ꎮ通过旅游ꎬ边缘区域与其他区域建立了来往交流的通道ꎬ打开原来闭塞的文化单元ꎬ开始面向外界ꎬ打破社会文化与习俗的隔阂ꎬ建立了社会文化上的对外通道ꎮ旅游的通道作用缩短了来往边缘区域的时间距离ꎬ打破社会障碍建立了与外界交往的文化通道ꎬ助推了边缘区域的去边缘化ꎮ2 4㊀心理距离机制心理距离也是与实际空间距离不同的一个词语ꎬ它描述的是人们心理上感觉的距离ꎬ通常人们在心理上觉得熟悉的地方比它实际距离近ꎬ而陌生的地方比它实际距离要远ꎮ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ꎬ比如我们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ꎬ会觉得这个城市很大ꎬ去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觉得遥远ꎬ当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很久对这个城市熟悉了之后我们会觉得这个城市没有刚来时候那么大了ꎮ对一个地方的熟悉度决定了人们的心理距离ꎮ旅游就是一个增加地方熟悉度的过程ꎮ边缘地区发展旅游业ꎬ带来大量游客ꎬ有的游客可能是第一次到达这个地方ꎬ通过来此地旅游ꎬ对这个地方的自然风貌㊁文化特征进行了多方面地了解ꎬ熟悉度迅速增加ꎬ因此这一边缘区域在游客心中的心理距离大大缩小ꎮ在旅游真正发生之前的旅游地形象宣传也会起到增加熟悉度的作用ꎮ边缘区域政府为了吸引游客㊁扩大宣传ꎬ会在广播㊁电视㊁网络等各种媒介中宣传本区域的特色ꎬ在宣传的同时ꎬ关于本地区的一些信息就会印在中心区域人们的心中ꎬ通过这样的曝光和宣传ꎬ边缘区域的熟悉度也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大增加ꎬ进而使对边缘区域的心理距离大大缩小ꎮ这样心理距离的缩37小也是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重要方面ꎮ2 5㊀文化认同机制文化认同机制促进了边缘地区去边缘化ꎮ文化感知区即民众心理认同的区域范围ꎮ文化感知区的核心就是文化认同ꎮ文化认同包括了文化的内部认同和外部认同ꎮ内部认同促使内部文化更加自信㊁坚定ꎬ有利于内部文化自身的发展ꎮ外部认同直接促进边缘区域去边缘化ꎮ旅游活动的发展既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内部认同ꎬ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导致的外部认同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ꎬ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文化逐渐吞噬和侵占边缘地区的传统文化ꎬ导致了边缘地区文化的不自信ꎮ旅游活动的发展特别是文化㊁民族旅游活动的发展ꎬ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ꎬ尊重少数民族地区㊁边疆地区发展特色文化ꎬ以此来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ꎬ同时促进了边缘区域的文化认同ꎮ边缘地区的文化受到了肯定和喜爱ꎬ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反过来又推动边缘区域文化的独特性ꎮ旅游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喜爱本地区文化的游客ꎬ在游客们一次次的赞赏和肯定之后ꎬ边缘地区的文化越来越自信ꎬ对本地区的文化也更加认同ꎮ这种内部认同感使当地居民能够更加自信地发展本地区的文化ꎬ这对边缘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7]ꎮ文化的外部认同是和内部认同共生共存的ꎮ边缘地区旅游活动的发生和旅游业的发展使中心地区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来认识边缘地区的文化ꎮ一方面ꎬ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交通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ꎬ使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破除了沟通交流的自然障碍ꎻ另一方面ꎬ边缘区域发展旅游吸引游客时而呈现出来的开放的㊁欢迎外来游人的姿态ꎬ也打破了许多两地之间交流的社会障碍ꎮ这使得中心地区的人有了更多机会进入边缘区域ꎬ并通过在边缘区域切身的旅游活动而了解㊁认识到边缘区域的文化ꎮ与此同时ꎬ文化的内部认同与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ꎬ这种进步与发展会逐渐改变边缘地区文化落后㊁愚昧的一面ꎬ进而生发出一种更加进步的文化形式ꎬ这是边缘地区文化去边缘化的根本所在ꎮ3㊀旅游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作用过程㊀㊀旅游在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时不是一蹴而就的ꎬ它是一个缓慢㊁逐渐的过程ꎬ是随着旅游活动各个环节的开展而逐渐发生的ꎬ每个过程又是相互交织㊁互相影响的ꎮ因此将从以下几个过程来分别介绍旅游在助推边缘区域去边缘化方面的主要过程ꎮ3 1㊀宣传 曝光过程旅游活动的早期ꎬ或者称为边缘区旅游活动的准备阶段ꎬ一般以宣传推广活动为主ꎮ此时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㊁旅游推介会㊁旅游口号的推广等活动将对外界释放出有关本区域的相关信息和文化ꎬ此时旅游地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宣传㊁增加曝光ꎬ以加深外界对本区域的印象ꎬ使外界人士加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兴趣ꎬ为后期的旅游活动做铺垫ꎬ以期达到先导作用ꎮ在这个过程中ꎬ边缘区域通过旅游推广活动逐渐将自己拉入了大众的视野之中ꎬ外界人士对原本遥远而陌生的边缘区域多了一丝熟悉和了解ꎮ3 2㊀突破障碍过程在游客进入到旅游目的地之前ꎬ还有一个过程ꎬ就是突破障碍的过程ꎮ一般ꎬ进入边缘区域有两种障碍ꎬ一种是自然障碍ꎬ如大山大河㊁长途距离等ꎬ另一种是社会文化障碍ꎬ如文化差异㊁社会居民对外来者的态度等ꎮ为旅游服务的交通㊁信息通信的连接ꎬ是旅游前期对自然障碍的突破过程ꎬ它使得游客的进入变得不再那么困难和遥远ꎬ同时也使得其他经济要素的进入变得更加便捷和通畅ꎮ对社会文化障碍的突破则表现在旅游地当地政府和居民对外界态度的转变ꎬ以及因此导致的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ꎮ边缘区域由于地理区域闭塞ꎬ通常与外界的交流较少ꎬ也较少有外来人士的进入ꎬ社会风气通常呈现一种封闭㊁独立㊁隔绝的状态ꎬ而这种社会状态并不适合旅游业的发展ꎮ边缘区域为了发展旅游业ꎬ必定会改变这种状态ꎬ对旅游者持一种欢迎的态势ꎬ当地政府和居民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㊁使游客通行便利ꎬ也会做出一些适应旅游者的举措ꎬ以减小外来游客进入的社会文化障碍ꎮ这些障碍的破除ꎬ有利于各种经济因素的进入ꎬ也为与外地的交流提供了条件ꎮ3 3㊀交流 重建过程游客进入到旅游地后ꎬ是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交流的过程ꎮ外来游客带来的是中心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文化ꎬ它与本地的文化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差异ꎮ外来游客看到了旅游地不一样的语言文字㊁衣着打扮㊁建筑风格㊁宗教信仰甚至不一样的生活方式ꎬ当地居民同样也看到了外来游客身上带来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ꎬ当两种文化相遇㊁碰撞时ꎬ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ꎮ文化的交流与碰撞ꎬ使当地人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文化形态ꎬ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上的反思和改变ꎮ有的是主动地学习其他文化ꎬ有的是被动地或者说潜移默化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ꎬ这个过程是吸纳㊁融合最终重建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ꎬ新的文化体系中不仅包含原来文化的元素ꎬ还容纳了外来文化的元素ꎮ这个过程使边缘区域的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有了更多的相似点ꎬ使边缘区域的47文化融入了其他区域包括中心地区文化的部分特点ꎮ旅游所带来的边疆与内地主体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实现边疆地区的 去边缘化 [8]ꎮ3 4㊀接受 认同过程游客进入到边缘区域ꎬ切实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特征ꎬ旅游的魅力使游客对边缘区域的文化产生向往和敬佩ꎬ这是对边缘区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的过程ꎬ它改变了游客心中原来对边缘区域陌生的印象ꎮ外来人士对本区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还促使了本地区人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ꎮ当地人民看到游客对本地文化给予的巨大热情和肯定ꎬ激发了当地人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ꎮ文化的内部认同反过来又会促进本地文化的进一步发展ꎮ此外ꎬ与外来文化的交流ꎬ还可能产生文化的创新ꎬ促使当地文化在更大范围上得到认同和肯定ꎮ文化层面上的发展和认同ꎬ是边缘区域去边缘化的重要过程ꎮ4㊀海南三亚的旅游去边缘化分析海南三亚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边陲ꎬ其边缘化属性尤为浓厚ꎬ近些年由于其旅游业的发展ꎬ已跃升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ꎬ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度假旅游ꎬ其边缘化属性正在逐渐褪去ꎬ去边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ꎬ旅游发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ꎮ选择海南三亚作为案例分析具有很好的典型性ꎮ4 1㊀三亚的边缘属性与旅游资源条件三亚位于我国南部海南岛最南端㊁面向南海的一个边陲城市ꎬ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南海小渔村ꎬ1987年才成为地级市ꎮ由于长期以来受琼州海峡的阻隔ꎬ交通不便ꎬ远离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ꎬ三亚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边缘区域ꎬ其边缘化的属性尤为浓厚ꎮ但也是由于这些原因ꎬ使三亚的旅游资源保存完好ꎮ改革开放以后ꎬ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ꎬ都在经历着浩浩荡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ꎬ而海南三亚由于其位置偏远ꎬ没有受到工业化投资的青睐ꎬ这恰恰使得三亚免受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ꎮ当沿海的海洋旅游资源已经被工业化㊁城市化发展消蚀时ꎬ三亚洁净的蓝天㊁白云㊁海水㊁沙滩㊁空气ꎬ成了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ꎮ另外ꎬ由于三亚地处偏远ꎬ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沿海边陲小镇特有的悠闲生活方式也完整保留下来ꎬ这也成为三亚吸引众多青年的原因ꎬ许多人来三亚就是为了体验三亚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沿海小镇悠闲的生活方式ꎮ此外ꎬ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ꎬ这里成了古代人心目中难以到达的地方ꎬ位于三亚市境内的 天涯海角 就是最好的印证ꎬ而这又为三亚旅游形象增添了浪漫美好的空间想象ꎮ以上内容都成为三亚作为度假天堂的丰富旅游资源ꎮ4 2㊀三亚的旅游去边缘化作用机制分析第一ꎬ旅游带动经济要素流动机制ꎮ20世纪八九十年代ꎬ三亚制定了 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的发展定位和城市规划ꎬ并在1996年举办了 中国度假休闲年 ꎬ期间一大批国际高端度假酒店进驻三亚ꎬ伴随而来的是国内外大量游客的涌入ꎬ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ꎮ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资金和人流的涌入ꎬ由此带动了三亚交通运输㊁饮食㊁会展业㊁房地产㊁节庆赛事等产业的快速发展ꎮ第二ꎬ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三亚的文化整合ꎮ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外来游客涌入三亚ꎬ促进了三亚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ꎮ同时ꎬ外来企业和旅游从事者的进入ꎬ为三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ꎬ推动着三亚本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ꎮ如今ꎬ三亚文化在自身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已经增添了许多外来文化的气息ꎬ旅游文化早已深入三亚的城市文化形象之中ꎮ第三ꎬ旅游为三亚的去边缘化提供了通道ꎮ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ꎬ三亚建了凤凰国际机场ꎬ随后粤海铁路㊁环岛高速公路㊁环岛高铁相继开通ꎬ大大地提高了三亚旅游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ꎮ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强了内陆与海南三亚之间的人员㊁物资㊁文化的交流ꎮ同时内陆与三亚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大大缩短ꎮ第四ꎬ旅游缩短了人们对三亚的心理距离ꎮ随着三亚旅游知名度越来越高ꎬ来三亚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ꎬ大众对三亚也越来越了解熟悉ꎬ即使没来过三亚旅行的人ꎬ也会听到媒体广告或者亲朋好友的宣传ꎬ对三亚也不会太陌生ꎮ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人们对三亚熟悉度的增加ꎬ使得人们对三亚的心理距离正在逐渐减小ꎬ三亚已不再是以前那个陌生的南海边陲之地ꎮ第五ꎬ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三亚文化的内外认同ꎮ一方面ꎬ旅游使得外来游客有机会接触到三亚的当地文化ꎬ三亚开放的面对外来游客的姿态也使得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容易ꎬ现代旅游强调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也使得文化认同更加容易ꎮ外来游客对三亚当地文化的尊重㊁理解㊁喜爱就是外部认同ꎬ旅游的发展为三亚文化得到外部认同提供了便利条件ꎮ另一方面ꎬ旅游业的发展使三亚意识到了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ꎬ并促使其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传承ꎮ三亚是汉族㊁黎族㊁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ꎬ少数民族文化颇具特色ꎬ5A级旅游景区 槟榔谷文化旅游区 正是依托于黎族苗族文化而建立ꎮ内部文化的认同促进了三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ꎮ4 3㊀三亚的旅游去边缘化作用过程随着三亚旅游业的发展㊁旅游宣传的推广和57熟人的介绍ꎬ三亚通过宣传 曝光过程完成了其在人们心目中熟悉度的建立ꎻ旅游业的进入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ꎬ使三亚突破了大海的阻隔ꎬ同时当地居民和民俗风情对外日益开放ꎬ逐渐打破了文化交流的阻隔ꎬ通过突破障碍过程ꎬ三亚与内陆在经济㊁文化㊁人员交流上日益频繁ꎻ随着交流的愈加频繁ꎬ三亚自身的文化㊁经济体系得以重建和发展ꎬ通过交流 重建过程ꎬ推动自身经济㊁文化快速发展ꎻ文化的交流和三亚自身文化的发展又促使外部对三亚的认同和接纳ꎮ三亚旅游的去边缘化伴随在旅游的每一个过程之中ꎬ通过宣传推广 交流 发展 认同接纳等一系列过程ꎬ三亚正在完成它的去边缘化过程ꎬ成为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中心ꎮ5㊀结语边缘区域由于空间距离遥远㊁高山大川阻隔㊁文化地域差异等原因造成了边缘区域在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社会心理各方面的边缘化ꎮ边缘区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ꎬ通过开展旅游活动ꎬ促进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ꎻ同时ꎬ旅游活动也带动了地区内外交通的发展从而打破了自然环境的闭塞ꎬ并且打破了原来封闭的文化形态从而转至面向外界的开放格局ꎬ缩短了与外界交流的时间距离与心理距离ꎻ旅游活动打破了与外界交往的自然障碍和文化障碍ꎬ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当地文化的发展ꎬ同时还加强了外界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ꎮ于作用过程方面来看ꎬ从旅游活动前期的宣传ꎬ到旅游活动的进入ꎬ再到旅游活动的发生ꎬ最后到旅游活动的游客感知ꎬ整个过程都伴随着旅游在推动着边缘区域的去边缘化ꎮ最终ꎬ通过旅游活动多方面㊁全方位的作用过程ꎬ旅游推动着边缘区域在经济㊁文化㊁社会心理等多方面走向去边缘化的道路ꎮ三亚从一个南海边陲小城变为如今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城市ꎬ其去边缘化的过程中ꎬ旅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ꎮ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要素的流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ꎬ并为其提供了对外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通道ꎬ促使其文化的整合与发展ꎬ使其被外界所了解和认同㊁接受ꎬ削减了文化的隔阂与外界对其陌生㊁边缘的社会心理认知ꎮ旅游的发展使得三亚在经济㊁文化㊁社会心理等层面发生着去边缘化的效应机制ꎬ三亚的去边缘化正伴随着旅游发展的每一个过程而悄然进行着ꎮ参考文献:[1]莫一心.边缘区域经济发展分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ꎬ2001:73-74.[2]罗义云.西南地区城市化边缘区域发展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ꎬ2006(9):103-105.[3]江时学.边缘化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ꎬ1992(9):29-32.[4]陈晓华ꎬ张小林.边缘化地区特征㊁形成机制与影响: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04(5):413-418. [5]唐贵伍ꎬ康正晓ꎬ蔡翔.反边缘化理论研究的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ꎬ2008(6):8-10.[6]杨云彦ꎬ石智雷ꎬ凌日平.边缘化区域及其发展研究[J].学习与实践ꎬ2011(12):10-17.[7]李思睿.中间群体:去边缘化抑或自我边缘化:以贵州屯堡人㊁穿青人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ꎬ2016(12):98-102. [8]孙九霞.旅游发展与边疆的去边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11ꎬ31(2):6-11.AnalysisoftheMechanismandProcessoftheDemarginalizationofMarginalRegionsbyPromotingTourismACaseStudyofSanyainHainanFEISanhua㊀LIZhengsheng㊀LIQinglei(YunnanNormalUniversityꎬKunming650500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Unlikecentralregionsꎬmarginalregionsꎬareregionsthataremarginalizedineconomyꎬpoliticsꎬcultureꎬsocialpsychology.Richintourismresourcesꎬtheseregionsarelikelytobethedemarginalized.Asisnoticedinothercasesconcerningtheoperationoftourismactivities:theflowmechanismofeconomicfactorsꎬthemechanismofculturalintegrationꎬthemechanismofculturalidentityꎬthemechanismofchannelandthemechanismofpsychologicaldistancearethefiveaspectsinwhichtourismactivitiesactonthemarginalre ̄gions.Thedemarginalisationofmarginalareasisalongandcomplexprocess.Thedemarginalizationofmargin ̄alregionsbypromotingtourismisgoingongraduallywiththedevelopmentofeachlinkoftourismactivities.Itisaprocessofdeepeningandstrengthening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tourismactivities.FinallyꎬtakingSanyaasanexampleꎬacasestudyiscarriedout.KeyWords:marginalregionꎻdemarginalisationꎻtourismꎻculturalidentityꎻpsychologicaldistanceꎻSanya 67。
旅游发展中的主体边缘化研究
Consumption Economy消费经济0662018年2月 旅游发展中的主体边缘化研究①——以三亚藤海社区为例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 贺乐摘 要:藤海社区作为一个滨海小渔村,拥有优越的旅游地理资源。
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社区,各类权力、资本与地方居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社区居民作为参与旅游的主体,从投资企业到个体参与,疍家人一直在积极的探索应对旅游发展生存之道。
然而,在各个利益主体相互争夺、协商和妥协的过程中,在旅游发展优先于社区建设思想指导下,社区居民的权力不断地被蚕食,导致其主体地位边缘化,这也进一步导致村民家园认同感的丧失和文化的断裂。
事实上,这个过程不仅不利于社区建设,也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从制度、经济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通过社区内部内发式的力量,推进社区建设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主体边缘化 社区参与 内发式增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066-021 问题的提出通常来说,社区由生活在一定区域、相互间紧密联系、分享基础设施的人群组成,它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类型的组织[1]。
社区参与(Community Participation)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人面对履行公民权利的机遇和职责时的一种自愿行动。
它通过调动自有资源、确定自身需要、作出自我决策的形式,鼓励了预期的受益人参与到有关自己利益的发展中[2]。
社区参与这个概念真正被用到旅游业中始自Murphy。
他将社区旅游定义为:“一种将社区作为资源加以利用的产业,它将社区作为产品销售,并从这一过程中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3]。
生态旅游协会对社区旅游则作了如下定义:“本地社区介入并从中获利的旅游”[4]。
这一定义将本地人的介入和旅游对他们的影响放到核心位置,而没有仅仅把他们当作对旅游业经济成分的一种补充,或者在事后才来考虑他们。
旅游影响下海南三亚“孤岛现象”内涵及成因
2015年12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旅游影响下海南三亚“孤岛现象”内涵及成因赵 丹近年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促进三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新的问题。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过分的依赖招商引资的粗放式经济驱动与世世代代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较为明显的界限——“孤岛效应”。
一、旅游孤岛效应的概念旅游孤岛现象被用于刻画度假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存在的隔离关系,指旅游活动发生地与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界限可能是有形的实体界限,也可是无形的意识形态的界限,这种界限来源于旅游设施的建立、经营、管理、所有权均非本土投资,且设施的区位选择与使用没有考虑社区的需求和愿望。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新一轮的国际化开发大潮中,三亚本地社区受到外来强势资本和商业文化的巨大冲击,经济、文化、政治地位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劣势使得其呈现出明显的实体与意识形态上的界限,它们就像漂浮于大海中的孤岛一样。
二、孤岛特征(一)封闭的高端度假区与本地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海南岛海岸线开发建设的准则,明确规定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
而在国际化旅游岛规划的另一面,是依靠渔业为生的海南本地人。
一边是为了适应游客群体的消费需求以及开发商的经济利益的高标准、高档次、高定位的精品化酒店与房地产,占据了几乎所有黄金海岸,以海棠湾为例——亚洲最大的免税店、全球最顶级的滨海酒店带滨海一线的最佳地段划定为“酒店带”,顶级游艇码头、不夜城、集传统民俗与现代风格于一体的风情小镇、现代化运营模式的总部经济与金融产业园区等等。
而另一边原始的村落、正在建边缘地带、普通的学校、复杂的环境、以及待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原住居民。
(二)本地居民边缘化开发商鼓动本地居民出售旅游用地后,失地的农民将被迫进行职业技能和谋生方式的转化,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旅游目的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旅游目的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余秋梅柳会先本文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三亚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现状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规划,开发特色产品,加强宣传、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提升策略。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将旅游目的地的各行各业融入其中,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产业链、全过程、全面的服务需求,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共建和共同发展模式。
三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建设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全方位提升三亚的旅游供给模式,打造具有三亚旅游特色的产品,营造友善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对三亚旅游的满意度,扩大三亚旅游业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三亚旅游业的品牌升级。
二、三亚旅游目的地开发现状(一)三亚旅游目的地建设优势1.优越的政策支撑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现在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三亚作为海南岛最南端的城市,享受着国际旅游岛带来的系列优惠政策,也享受着作为经济特区的所有“特区”政策。
三亚有海南最大的免税店,国人不用出国门就能买到各类国际免税产品,这些优越的政策,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购物和旅游。
2.优越的自然环境三亚位于北纬18°的热带滨海地区,空气质量良好,地质稳定,典型的热带季风性气候,长夏无冬,四季气候宜人,岛内的原始环境保存良好,特有的环境和气候极具吸引力。
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其间分布着许多风光旖旎的海湾,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3.旅游交通体系健全三亚交通横跨海陆空,飞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近300条,依陆地交通已全线开通环岛高速、环岛高铁;码头包括凤凰岛、渔人码头、崖州中心渔港、红沙码头等,发达的涉外交通网,为进出三亚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有利的交通保障。
4.三亚住宿业发展良好三亚住宿业发展良好,既有规模宏大和数量较多的高端酒店,万豪、希尔顿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都有入驻三亚及周边,也拥有很多特色鲜明,价格亲民的主题酒店及民宿,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和规模的境内外游客需求。
三亚旅游景区发展的社区参与研究
三亚旅游景区发展的社区参与研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主体――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仍较为单一,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景区吸引力的发掘上,旅游业与所在社区关系常常被割裂,社区居民利益的需求和从旅游景区经营中应得的收益被普遍忽视和限制。
致使旅游服务水平下降,社区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产生抵触情绪,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阻碍,旅游经济效益降低。
本文主要通过国内游客对社区参与的认知调查,了解游客对社区参与的看法;分析槟榔谷景区的社区参与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实现旅游景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一、国内游客对社区参与景区发展的认知调查为了解国内游客对社区参与景区开发与经营的看法,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网上及三亚槟榔谷文化旅游区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6份,有效问卷377份,有效率94.2%。
根据得到的有效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游客认为社区参与的景区建设更具吸引力在关于选择旅游景区时,是否会优先考虑拥有原住民参与景区建设并且有原住民文化展示的景区这个问题上,88.3%的游客表示对原住民文化感兴趣,会优先考虑;只有11.7%的游客表示选择时不会受这方面内容的影响。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社区旅游可满足旅游者情感交流的需要,当地居民的饮食、服饰、生产生活等本身就是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更能吸引游客,是游客了解异乡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差异是社区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关键。
因此,绝大部分游客认为社区参与的景区建设更具吸引力,更加值得游览。
(二)游客认为社区参与景区发展利大于弊在关于社区参与景区发展是否利大于弊的问题上,91%的游客选择“会利大于弊”,9%的游客选择“弊大于利”。
绝大部分游客认为社区参与景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主要包括社区参与有助于景区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真实了解当地特色文化;拓宽就业渠道;缓解资源压力,促进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海南省将旅游业定位支柱产业,海南的旅游业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作为本省旅游业的龙头―三亚市的旅游业的更是一骑绝尘,大量的外来人员,旅游企业入驻三亚社区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作为资源拥有者的原住民却因为主体利益不协调、对旅游发展的整体意识不高、传统思想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旅游业的建设中,逐渐走向“边缘化”,本文运用参与式观察法、相关资料和分析数据对三亚社区“边缘化”问题进行界定并结合三亚原住民在旅游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边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旅游业/社区文化/边缘化
一、引言
“边缘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park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主要是指由于通婚或移民而处于两种文化边缘上的人不被两种社会文化所接受,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1]。
murphy(1985)最早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概念引入到旅游研究中并且系统地探讨了社区居民参与性的问题。
他的研究指出社区旅游是将社区资源当作产品进行销售,整个销售过程会影响到社区每个人的生活[2]。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据统计,三亚市2013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228.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3.33亿元[4]。
然而,伴随着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作为资源拥有者的本地社区原住民却因为主体利益不协调、对旅游发展的整体意识不高、传统思想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越来越被排挤在旅游发展之外,根本或较少的从旅游业发展中受益,逐步陷入了“边缘化”处境。
二、三亚原住民社区边缘化现状
三亚原住民经济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分配的边缘化。
首先,在旅游发展中,政府为了解决资金投入方面,由于本地社区无法完全提供旅游发展中所需要的资本,为解决发展问题,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也导致了三亚旅游发展受旅游公司和政府控制,形成垄断开发格局。
目前三亚著名的南山寺风景区由北京首旅集团掌控了73.8%的股份,三亚免税店也由中国国旅集团控股。
周边原住民并没能积极参与到核心旅游发展中来,只从事一些边缘行业。
(一)政策对社区边缘化影响
刘昌雪等(2003)认为与开发商,旅游企业或外来务工者相比,政府的政策设计以及实施的效果才是造成社区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虽然政府制定一些政策的初衷只是针对一些行业和特定群体,但最终却会带动其他外部或内部影响[9]。
在以投资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下,三亚市政府的一些政策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本地社区边缘化。
首先,在三亚市政府的公共政策方面,三亚市政府为所有超过65岁的老年人都办理了老年公交优惠卡,但据统计,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外地老人。
特别是冬天,由于大批量外地候鸟老人的进驻,本来公共资源严重不足的三亚市,更加变得不堪重负[7]。
其次,因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导致了房价居高不下,但是本地人的工资水平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据统计,2013年三亚旅游收入233亿元,gdp为373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62%。
而同为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青岛和杭州这项指数仅有19%和11%。
相比之下,三亚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5460元,而青岛和杭州分别为35227元和43868元。
面对如此高的物价,本地人的工资水平却令人担忧。
虽然针对本地居民“住房难”的情况,三亚市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2008年开始在三亚市迎宾路建经济适用房。
虽然经济适用房解决了小部分民众的住房难问题,但因为地址偏离主城区,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其他公共配套措施也没有跟上,导致该地区居民逐渐“边缘化”。
而与外迁原住民相比,大量外来精英却在一小、九小以及实验中学附近购房[8]。
近年来,随着三亚城市建设的需要,政府大量征收原住民的土地。
在执法的同时,难免与原住民产生争
执而没有适当的解决办法。
例如,2011年春节前夕,三亚市政府强拆位于凤凰镇芒果村和西瓜村的棚户区,而这些原住民却大多都是养猪户。
虽然他们大多数没有本地户口,但却在三亚务工多年,并源源不断的向三亚市场提供猪肉。
而政府强拆时却没有给出任何安置计划以及赔偿。
面对被强拆的猪棚,这群已在三亚养猪多年的群体只能面临失去生计,对政府强拆猪棚但是没有给出任何安置计划表示失望[9]。
(二)多文化融合导致的边缘化
三亚作为一个多移民城市,据统计2013年,三亚市流动人口数已达到23.69万人。
2014年11月,三亚市副市长李柏清在接受澎湃新闻网采访时说“如果外来人口撤出,三亚一夜之间会变成空城”。
大批的外来人口,本地人与外地人在融合过程中,在观念、习惯、能力所带来的差异是难免的。
此外,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特别是一些精英群体的迁入也使本地原住民造成心理落差[10]。
首先在文化融合方面,三亚世居原住民由于长期偏居一隅养成了“有事坐下来好好说的”习惯。
相比之下,东北移民由于其自身直白、昂扬的性格,说话时经常伴随着大嗓门。
而西北人则代表了典型的憨厚和诚恳特点,说话比较直接。
不同的生活习惯加大了文化融合的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外来务工者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结交同类,逐步形成团结互助的“社交网络”。
例如东北人在三亚多从事大排档以及家庭旅馆行业,由于社交网络的帮助,他们会相互介绍生意,逐步形成一个行业垄断的格局,其他群体无法进入。
而本地原住民则主要依靠邻居,同学等之间的自然感情而维持感情。
这类感情与团结互助的社交网络相比,竞争能力较弱。
原住民从业水平素质低下也是导致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地人对子女教育的不重视,很多人对下一代的教育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多半表现为“考不上学就去读技校或去学一门技术活,反正有饭吃就可以的状态”,三亚是一所各方面都向旅游业挂钩的城市,其他行业包括教育业的发展长时期受到忽视。
本地原住民多数从事服务员,公交车售票员等工资较低的职业。
一些有能力的本地人会将孩子送到其他教育业发达的地方上学,但却出现了一批外出读书的高级知识分子不愿意回乡就业的问题。
一方面三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却不愿意回乡就业,由此造成旅游产业缺乏本土高素质管理人才。
三、结论和建议
研究发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原住民由于没有及时转换社会角色,实现新的社会分工;竞争意识薄弱、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好吃懒做的恶习导致的就业水平低下;原有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在旅游发展中受到巨大冲击;原住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决策参与程度较低;政府相关政策制定的偏颇等原因导致日益边缘化。
如何克服社区原住民日益边缘化的问题,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几个环节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社区原住民政策参与度。
政府必须明确社区原住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原住民纳入旅游发展的合作伙伴中,与其他利益攸关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对等关系中。
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督机制,尤其是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多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召开听证会。
令社区居民拥有全程监督的权利,全身心的投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
(二)加强社区教育,针对一部分三亚市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和一些理财知识,应该加强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居民成熟度。
政府可以提取一部分旅游收益放在社区教育上,整合有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建立一条完善的社区教育队伍。
尤其是加强被征地群体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疏导,积极让他们投入到新的生产以及分工中。
(三)加强和建设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
三亚撤镇设区之后,居委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作为社区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居委会具有了解群众真实意图,协调群众和社会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帮助困难群众等职能。
加强居委会的工作,有利于协调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同社区居民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组织群众进行技能培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2]zebardast e. marginalizetion of the urban poor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pontaneous settlements on the tehran metropolitan fringe [j].cities,2006,23(6)
[3]park r e. human migration and marginal man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28,33(6):881-893.
[5]刘昌雪,汪德根.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j].旅游学刊,2003,18(6):101-102.
[6]余丹.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社区居民“边缘化”[j].社会科学家,2008(8):90.
[7]饶勇.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精英劳动力迁入与本地社区边缘化-以海南三亚为例[j].旅游学刊,2013(1).
[8]刘俊,楼枫烨.旅游开发背景下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j].旅游学刊,2009,25(9):44-50.
[9]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17(12):145-149
作者简介:陈晓昕(1990.7-)女,硕士,海南乐东人,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现供职于三亚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
该课题为海南省社科联社科规划项目“海南次区域经济发展区位结构研究(项目编号:hnsk14-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