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锋分析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
《2024年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范文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媒体传播的迅猛发展,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而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媒体传播与医患关系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形式日趋多样化,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在医患关系方面,媒体扮演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医疗行为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媒体报道的片面性、误导性,以及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负面影响。
三、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1. 加剧医患矛盾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时,往往注重冲突、矛盾的展现,忽视了医疗行业的复杂性、专业性。
这种片面的报道容易导致公众对医生的误解、偏见,加剧医患矛盾。
2. 扩大负面影响媒体传播具有快速、广泛的特点,一旦出现负面报道,其影响范围往往较广。
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当事人,还可能波及到整个医疗行业,导致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
3. 塑造公众认知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公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
正面报道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负面报道则可能引发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不信任。
四、问题分析1. 媒体报道的片面性部分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时,过于追求新闻效应,忽视了事实的全面性、客观性,导致报道片面、失实。
2. 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医患双方在信息获取、理解上存在差异,使得医患沟通难度加大。
3. 监管不到位相关监管部门对媒体传播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时缺乏自律,出现了误导公众的现象。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媒体自律媒体应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避免片面、夸大其词的报道。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规范,提高报道质量。
2. 强化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
新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有效利用-医患关系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新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有效利用-医患关系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近几年,恶性伤医频频发生,仅2015 年5~6 月份的短短20 多天内,全国共发生12 起伤医案,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反映出如今医患关系的尴尬状况。
在媒介环境理论中,媒介与社会有着共生互动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1].因此,正确处理当今所处的新媒体环境,对于变革医患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1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据调查,2013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约为73 亿人次,比2012 年增长6%,出院人数约为1.91 亿,比上年增长了7.3%[2].全年可统计的医疗纠纷约7 万件。
数据显示,2013 年前8 个月,全国伤医达2 240 件,比2012 年全年的1 865 件多20%. 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十年间,医患冲突已呈井喷式爆发[3].此外,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资料表明,三级医院是伤医的重灾区,73.33%的三甲医院有伤医发生,59.63%的医院院长受到围攻或者威胁,61.48%的医院发生过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恶性现象[4-6].2013 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252 283 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7.0%的受访者直言现在的医患关系较差,66.8%的受访者表示对医生做出的专业诊疗并不信任。
如果看病效果不理想,86.5%的被访者坦言会怀疑或埋怨医生,公众对医生多持有怀疑的态度[7].某纸媒搜索系统显示,2010 年4 月至2015 年4 月全国报纸共有35 511 篇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网站新闻报道量达16 万多条次。
医患冲突次数大体呈上升态势,且近三年报道次数明显增多。
有报道称,当前医患关系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以药养医凸显公益性不足;二是医患双方信任缺失,患者往往期待值过高;三是信息不对称,患者了解度不够;四是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引导[8].2 新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后果随着4G 时代来临,移动互联成为推动信息交流的巨大引擎。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总体呈紧张态势,医患纠纷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逐步升级,把医患关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本文根据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得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道德风险;医疗保险制度一、医患关系现状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的徐文大夫因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被砍成重伤;就在此事发生前四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颈部受伤,胫骨骨折。
2011年8月,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因医患纠纷发生大型械斗。
2010年8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 同时,也有广东南海红十字会医院把活婴误当死婴的事情发生……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
二、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其特点为普遍性、公开性、激烈性、社会性。
其成因复杂,既有医方的问题,也有患方的原因,更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医方道德风险因素1.医生道德风险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因素。
部分医生职业道德缺失,以至于面对病患时的态度冷漠、漫不经心、语言生硬、缺乏耐心。
这给患者的直观印象就是不够积极的;加之部分医生以金钱利益为追求,过度检查、滥开大处方、不合理收费等以病患牟利的行为极大地刺激了患者对医生的抵触情绪。
最后因为医学本身的不确定性,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没有意外发生,使患者积累已久的怒气全都倾泻到医生身上。
2.医院经营、管理不善,医疗服务不到位。
由于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某些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疏于经营管理,忽视服务质量,规章制度缺失,或有规章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脱岗、溜岗,在病人生活、就医条件、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马虎,甚至差误百出,使病人失去对医师的信任。
[1](二)患方的道德风险因素一个巴掌拍不响,患者自身也不是没有可责之处的。
《2024年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范文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媒体传播的迅猛发展,医患关系在媒体影响下发生了诸多变化。
本篇研究报告将通过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分析内容涵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影响方式及其后果,为优化医患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与医患关系1. 传统媒体与医患关系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在医患关系中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媒体能够传播医疗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另一方面,当出现医疗纠纷时,传统媒体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桥梁,影响公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
2. 新媒体与医患关系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医疗信息,表达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或寻求帮助。
同时,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医患关系的舆论影响较大。
三、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1. 正面影响(1)普及医疗知识:媒体传播有助于普及医疗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促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舆论监督:媒体传播能够对医疗服务进行舆论监督,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服务质量,维护患者权益。
2. 负面影响(1)信息失真:部分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事件时可能存在信息失真、夸大事实的情况,导致公众对医生产生误解和偏见。
(2)医患矛盾激化:不实报道可能加剧医患矛盾,引发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通过对近年来的医患关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产生了以下具体影响:1. 加剧医患信任危机在部分医患关系事件中,由于媒体的过度解读和夸大,导致公众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加剧了医患信任危机。
2. 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服务质量,但同时也存在对医生的负面评价,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改变公众认知媒体传播有助于普及医疗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然而,部分不实报道也导致公众对疾病、治疗等产生误解和偏见。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医患关系是医疗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然而,当前的医患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1.沟通不畅:由于医疗工作的繁忙和压力,医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这导致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方案的理解不足,容易产生误解和疑虑。
2.信任危机: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一些医生的不当行为被曝光,使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
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也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3.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使得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二、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1.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应该尽可能地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疑虑。
同时,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窗口,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2.建立信任机制: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
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医生,应该严肃处理,以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形象。
同时,医院可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3.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医院可以开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方便患者就医。
4.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于出现的医疗纠纷,医院应该积极处理,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矛盾。
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5.提高医生素质:医生是医患关系中的关键因素,提高医生的素质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同时,医生也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6.强化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督,促进医院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化。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也随之面临诸多问题。
尽管新媒体环境为医患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然而由于信息传播的不透明性和主观性,医患报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不透明。
在医患报道中,一些主流媒体往往只报道医生的观点,忽视了患者的诉求和声音,导致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
部分医患报道中的信息来源不够严谨,缺乏充分的调查和求证,容易造成偏见和误解。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信息主观性。
在医患报道中,媒体可能存在与医患关系本身无关的利益关系,导致报道的偏颇性。
一些医生和患者的个人利益可能会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新媒体的发展也使得一些不够专业的人士也可以参与医患报道,导致报道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之三是信息失实性。
在医患报道中,有时候主流媒体可能因为吸引眼球和炒作话题而夸大事实,以至于患者产生过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对于一些医疗事件的报道,主流媒体也有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信息的失实性,影响公众对医疗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提高主流媒体的报道质量,加强调查和求证的环节,确保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主流媒体应该注重医患两方的平衡报道,充分体现患者的诉求和声音,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主流媒体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避免因为利益关系而导致报道的主观性和偏颇性。
主流媒体也应该提高报道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报道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主流媒体应该强化公共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医患关系的正面引导和疏导,避免因为不实报道而导致公众过度信任或不信任医疗行业。
通过增加对公众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增加公众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对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建立。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的报道成为了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在新媒体时代,这一话题的报道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问题之一是报道的片面性。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追求热点和点击量,往往容易出现以片面的报道来吸引读者的情况。
在医患关系的报道中,媒体往往只强调医生的责任和过失,而忽略了患者的一些不当行为和态度。
这样的片面报道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会对公众产生负面影响。
医患报道的情感化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一些主流媒体可能会对医患关系的报道进行情感化处理,夸大医患矛盾,渲染医患冲突,使得医患关系的本质被淡化。
这种情感化的报道不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还会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增加医患之间的隔阂。
医患报道的不准确性。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和媒体竞争的激烈,一些媒体为了争夺头条和点击量,可能会忽略事实的核实,甚至是以偏概全的方式进行报道,误导公众对医患关系的理解。
这种不准确的报道容易引起舆论的偏见和误解,对医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医患报道的不专业性。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媒体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医患报道缺乏专业性,容易将医患关系的问题简单化和片面化,无法客观理性地对医患矛盾进行解析和分析。
这种不专业的报道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主流媒体应当加强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不以煽情和情感化的手法来报道医患关系,而应该立足事实,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媒体应当加强对医患关系的专业性报道,通过邀请专业医生和专家学者参与报道,加强对医患矛盾的解析和分析,让公众能够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和复杂性。
媒体应当加强对医患报道的核实,杜绝不实和夸大的报道,保障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024年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范文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媒体传播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研究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对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二、媒体传播与医患关系的关联性媒体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其报道的内容、角度和方式都会对公众的认知产生影响。
在医患关系方面,媒体的报道往往能够迅速地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影响公众对医疗事件、医疗行为和医患关系的看法。
因此,媒体传播与医患关系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三、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1. 正面影响媒体传播能够传播正面的医疗信息和医患和谐案例,提高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此外,媒体还能传递正确的医疗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为医患沟通提供更好的基础。
2. 负面影响然而,媒体传播也可能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媒体的片面报道或夸大其词的报道可能导致公众对医疗行业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媒体的负面报道可能加剧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为了深入研究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 媒体报道的医疗事件中,负面报道占比较高,且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
2. 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负面报道。
3. 医患关系紧张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较多的负面媒体报道。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五、对策与建议1. 媒体应加强自律,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夸大其词或片面报道,以减少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
2. 医疗行业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医疗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
如何看待当前医患关系[1]
在当今社会,医串关系如兄弟及同志关系,在政治上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部分人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不同。
在工作中,医患双方存在不少的矛盾和新问题。
一、医患关系现状医患关系是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在诊治或缓解疾病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医方与患方在共同的治病与防病过程中所结成的医学伦理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是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的一个话题。
2012年7月到8月,课题组对长沙市湘雅附一等五家省级医院、长沙市人民医院等八家市级医院及长沙市黄金乡乡镇卫生院等二十家乡镇社区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进进行了调查走访,发放问卷300余份,访谈医生、护士和患者共30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访谈资料整理,总结出当前长沙市医患关系有如下特点:1.患方不满情绪增加。
首先表现在看病难。
由于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相当多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条件比较好的大医院,而社区医院、中小医院,卫生所条件都比较差,大部分患者都愿意直接到大医院去看病,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的工作负荷越大。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调查的几家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中、小医院医生工作量的2~3倍。
三甲医院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冶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
这些医院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尤其是到这些医院找专家看病,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医生在这样繁重的工作情况下,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方提出的疑问及其作必要的解释。
其次表现在看病贵。
调查发现,62%的家庭平均每年用于医疗方面开支在3 000元以上,有10%的家庭超过5 000元,而且近八年来,人均门珍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明显高于人均增长幅度(城市8.9%,农村2.4%)。
而且大部分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2024年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范文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传播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往往能够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影响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知和信任度。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媒体传播与医患关系的关系1. 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现状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这些报道往往关注医疗事故、医患矛盾等负面事件,导致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下降。
2.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报道医疗事故等负面事件,引发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质疑和不满;二是通过夸大事实、歪曲真相等手段,加剧医患矛盾;三是通过传播不科学的医疗信息,误导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知。
三、媒体传播影响医患关系的机制1. 媒体报道的倾向性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例如,对医疗事故的报道往往强调医院的责任,而对医患矛盾的报道则可能侧重于患者的角度。
这种倾向性报道容易导致公众对医疗行业的片面认知。
2. 公众的认知偏差由于公众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往往容易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
当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事件具有煽动性时,公众的认知容易产生偏差,对医疗行业产生不信任感。
3. 医院形象的塑造医院形象的塑造往往需要长期积累和传播。
而媒体的报道往往只关注个案,忽视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因此,个别负面的媒体报道就可能导致医院形象受损,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应对策略1. 加强媒体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规范媒体的报道行为。
对于夸大事实、歪曲真相的报道应予以处罚,确保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医学知识等途径,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
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医患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3. 加强医患沟通与信任建设医院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信任建设,积极向患者传递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医患报道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主流媒体的报道对象,医患关系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失真和夸大。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这使得一些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着信息失真和夸大的现象。
一些报道可能会夸大医生的医术水平或者患者的就医经历,从而导致不实信息在社会上扩散和传播,给医患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片面和偏颇。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吸引眼球和产生话题,一些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容易表现出片面和偏颇的倾向。
他们可能会只报道医生的态度和看法,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和诉求,或者只报道患者的痛苦和不满,而忽略医生的辛苦和努力。
这种片面和偏颇的报道容易导致社会对医患关系产生误解和偏见,加剧医患矛盾和隔阂。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道德和伦理考量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一些主流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可能会在医患报道中忽视道德和伦理的考量。
他们可能会随意披露患者的隐私信息,或者炒作医患纠纷和诉讼案件,从而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困扰。
这种缺乏道德和伦理考量的报道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伤害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
在新媒体时代,一些主流媒体缺乏医学和健康知识的专业背景,难以客观公正地报道医患关系。
他们可能会根据个人偏见和立场进行报道,从而忽略了医学事实和专业常识。
这种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的报道容易导致社会对医患关系产生误解和误导,影响公众的理性判断和决策。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着信息失真和夸大、片面和偏颇、道德和伦理考量不足、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流媒体应当加强对医患报道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医学和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对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的教育和培训,完善医患报道的内部机制和规范,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对待医患关系,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媒体环境对医疗活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环境对医疗活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医疗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给医疗活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对医疗活动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医疗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可信度增加。
在传统媒体时代,医疗信息一般由专业医学机构和媒体发布,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发布医疗信息,导致信息的可信度缺乏保障,容易出现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医患互动关系的改变。
传统模式下,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主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医患之间的互动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给医患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患者可能会在网络上反馈自己的医疗经历和情况,医生需要更加及时地回应和处理这些信息。
最后,新媒体环境下医疗活动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个人健康数据的数字化和在线存储,医疗数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黑客可能会入侵医疗机构的服务器,获取患者的个人和健康信息,从而造成严重的隐私问题。
针对新媒体环境对医疗活动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进行应对。
首先,加强医疗信息的规范和管理。
相关机构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医疗信息的监管和审核,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医疗信息发布者的认证和审核,限制未经认证发布医疗信息的行为。
最后,加强医疗数据的保护和信息安全。
医院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多层次的加密和验证手段,确保患者的个人和健康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加强对医疗数据使用和共享的监管,确保数据的正确使用和保密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对医疗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只有充分认识和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改善对策建议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改善对策建议医患关系是医疗健康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也对医生的职业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对此我们需要思考并提出一些改善对策。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医患关系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期望与需求、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医疗体制等。
目前,医患关系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沟通不畅:医生和患者在交流和沟通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患者对医生的解释和建议不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影响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默契程度。
2. 互动不足:医生往往在忙碌的工作中没有充分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了解,导致患者的个性和需求被忽视,医生无法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 知情权不尊重:在医疗决策过程中,医生常常未能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没有将重要的医学信息清楚地传达给患者,患者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4. 医疗纠纷频发: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患者的权益。
二、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我们需要思考并采取一些对策,以促进医患双方的和谐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医生应提供明确的医学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2. 增加互动:医生应花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背景。
通过提问和倾听,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其个性化需求进行医疗服务。
3. 尊重知情权: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向他们提供全面、准确的医学信息和治疗选择。
通过与患者充分的沟通和共同决策,建立起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任。
4. 完善医疗服务:医院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提升医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法律知识教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分析我国医患关系报道舆论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变化-5页word资料
分析我国医患关系报道舆论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变化、解决对策前些时候南方网站有一系列关于“大学生钱少难治胃病”的报道。
一个大学生嫌做个胃镜要300元太贵而不愿意做,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人说医生已经不再是求死扶伤了而是趁火打劫了,导致社会上的一片谴责。
目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一方面,可以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营造良好的医疗人文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了解,改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看法从而消除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成见。
这么一来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让问题从医患内部之间得到解决。
表面上看确实是可以,但有些敏感问题是常年累月形成的已经无法从内部入手了。
这就需要一种正准舆论的导向,一种外在的因素去干扰,去打破这种局面。
既然舆论的导向作用已变得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舆论。
应该怎样去制造这么一种容易让大家相信的舆论了。
这就要从分析我国医患关系报道舆论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变化入手,正确开展医患关系的舆论引导,最后制定出解决的对策,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1、我国医患关系报道舆论导向中存在的问题。
(1)媒体报道偏激狭隘,立场不够客观。
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去进行报道和评论医患关系。
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理论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部门。
然而有的记者已经产生了“患者就是弱势群体”的定势思维,一旦出现医患纠纷往往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进行评论和报道。
对患者的投诉或报料不加以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把过错和责任全部归罪于医院。
这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2)部分新闻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不高尚。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开展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闻记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记者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必须出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诚意、出于善意。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医患关系方面,媒体的报道也成为了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夸大病情和医生的责任。
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媒体为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率,常常夸大病情的严重程度,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产生过度恐慌,同时也可能夸大医生的过失和责任。
这种报道会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主流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问题时,应当客观公正,不夸大病情和医生责任,避免煽动情绪。
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
许多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问题时,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和专业分析,导致报道内容缺乏可信度和客观性。
一些媒体在报道医疗事故时,过于倾向于患者一方,忽视了医生的辛苦和医疗环境的困难。
主流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问题时,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全面呈现医患双方的情况。
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缺乏细节和深度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往往以快速、简洁为特点,缺少对医患事件详细的分析和深度的报道。
这种报道方式容易忽视医患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深层次问题,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引发更大的争议。
主流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问题时,应当加强对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细致呈现医患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处理过程。
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缺乏倡导和引导。
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媒体只是简单地报道医患事件的发生,而缺乏对医患关系问题的倡导和引导。
这种报道方式容易让医患事件变成热点新闻,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而缺乏对医患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主流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问题时,应当倡导和引导公众对医患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新媒体环境下医患报道的现状与反思
新媒体环境下医患报道的现状与反思作者:王洋来源:《新媒体研究》2019年第08期摘要从新媒体环境中新闻报道的变化趋势和价值取向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对于医患报道的影响。
同时,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对医患报道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各自的报道立场和优缺点,最后针对新媒体环境中医患报道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医患报道的健康发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医患报道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91-03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变化趋势与价值取向1.1 媒体下行,过于迎合受众与市场新媒体带来的社会改革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最为直观的方面就在于对价值观念的重建上,媒体开始下行迎合受众和市场。
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要更强化一些,对于经济更加敏感,对于公益等其他事项的关注有减弱的趋势,个人的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相反的对于集体的观念则开始淡化,另外开放观念也开始加强,守旧则成为一种传统。
总体上来说,就是人们对于自我的认知有所上升,期待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地位。
受众的心理转换也是相应的,希望能够在社会文化的接触与创作中,能够拥有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于是,在媒体的报道中,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受众,而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更加倾向于碎片化、刺激性的传播内容,不利于媒体报道的客观公正发展。
1.2 社交平台中受众创造力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在各种信息海洋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意见,受众的重要性开始体现。
现如今的受众已经完全不是传统媒体繁荣发展时期的受众了,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以及各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使用和借助各种媒介工具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新闻发布、新闻交流等工作,这在传统媒体大行其道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受众的创造性开始体现的更加明显。
譬如说很多受众在互联网中自发报导的新闻,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中获得极大的关注,并且能够引发强烈的社会讨论。
《2024年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范文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对医患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媒体传播与医患关系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体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媒体传播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媒体传播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渠道,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不实或片面的媒体报道也可能加剧医患矛盾,破坏医患信任。
三、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机制1. 信息传递: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将医患双方的声音传递给彼此。
正面的媒体报道有助于增强医患信任,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而负面的媒体报道则可能引发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质疑,加剧医患矛盾。
2. 舆论引导: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
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角度和立场,会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医患关系的走向。
3. 信任危机:不实或片面的媒体报道可能引发信任危机,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一旦信任破裂,医患双方在沟通和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四、原因分析1. 媒体报道的客观性不足:部分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时,可能存在主观偏见或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事实的情况,导致报道失实。
2. 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知偏差: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众往往对医疗行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公众对医患关系的误解和偏见。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医疗资源紧张时,医患双方可能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媒体职业素养培训: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使其在报道医患关系时更加客观公正。
2. 提升公众医疗知识水平: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医疗知识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解和偏见。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而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医患报道中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主流媒体的医患报道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医患报道的偏向性、信息真实性、倾向性报道以及缺乏专业性等角度对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偏向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和留存,一些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偏向某一方的倾向。
有些媒体倾向于报道医生的工作差错或医疗事故,而忽略了医生的良好行医经验和医疗成就,这种偏向性报道会给医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误解,甚至会对医生的职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真实性。
在医患事件中,主流媒体可能会追求独家报道和爆料效果,而忽略了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一些医患报道可能存在不准确或失实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新媒体环境下尤为突出,因为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样化,一旦出现偏差信息,可能会对医患双方产生不良影响。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的问题还表现为倾向性报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倾向性报道的现象。
他们可能会选择报道某一特定的医患事件,而忽略其他同类医患事件的报道,造成了医患事件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一些主流媒体在报道医患事件时,可能会对医生进行过度批评或者对患者进行过度吹捧,这样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医患关系的客观认知,甚至加剧医患矛盾。
主流媒体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专业性。
在医患报道中,一些主流媒体的记者可能缺乏医学背景知识和医患关系的了解,对医疗事件的评价也可能不客观和准确。
这种缺乏专业性的报道可能会引发公众对医患事件的错误认知,甚至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和改善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的作用。
媒体应当加强记者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医学背景知识和医患关系的了解,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新媒体对医患沟通模式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医患沟通模式的影响分析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传统以医生为主导的沟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无法满足医患之间新的需求,患者不仅对疾病有着较为准确的概念和认识,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治疗预期,同时渴望参与诊疗过程。
当前的医患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新形势下,需要一个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崭新医患模式,而新媒体为医生开展更有效的沟通提供了便利。
该文将主要以新媒体的特点、影响以及如何构建适应当前环境的医患关系展开论述。
标签:新媒体;医患关系;医患沟通近几年,医患纠纷频繁的见诸媒体,几乎涵盖全国各个大医院,以大中型公立医疗机构及经济发达地区为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有不可扼止之势。
2012年底至2013年中旬,中国医院协会与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一同进行了关于暴力伤医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平均每所医院1年经历的暴力事件可达27次[1],1年内医患纠纷发生百次以上的医院比例,在5年内翻番了1倍,达到12.5%[2]。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尝试从各种角度探究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而如今蓬勃涌现的新媒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
1 医患关系的发展医患关系的发展,与科技、人文、哲学等领域的历史沿革是分不开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日趋稳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认为健康应不仅是摆脱疾病,而应该是良好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属性的良好状态,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取代了过去的传染病,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因素[3]。
时至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患者拥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手段,不仅对疾病有着较为准确的概念和认识,也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治疗预期,随着整体寿命的提高,“治愈”疾病不再是就诊的唯一期望,对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甚至心理健康的调护,共同形成了当前背景下,对健康的定义和对诊疗工作提出的要求,也对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医患沟通模式以医生为主导,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亟待产生新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锋分析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院系: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材料工程学号:SZ1606002姓名:张杰摘要:医患关系作为一种包括全社会的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不容乐观,医患矛盾激化,恶性伤医事件频发。
本文从媒体角度出发,试图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锋寻找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医患关系,新媒体医患关系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普遍而又特殊的关系。
之所以说普遍,因为它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关系,即使是医生,也可能要扮演患者的角色;而之所以说它特殊,则因为它来的快,去的也快,病人在踏入医院的时候自发成立,离开医院的时候则自动结束,往往也没有一个正式和明确的契约。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曾指出:每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患者,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1。
医患关系是指一个个体或群体与另一个个体或群体,在诊疗或缓解患者疾病中所建立的各种关系。
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即广义的医患关系及狭义的医患关系。
所谓广义的医患关系是以医生为主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主的群体在诊疗或缓解患者疾病中所建立的关系。
这里的“医”不仅指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医疗群体;“患”也不仅指“患者”还包括与患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亲属、监护人,甚至患者所在的工作部门和单位等,如婴儿、昏迷的病人,此时患者的有关人群便成为他的利益的代表者。
显然,这里的医患双方不是一医一患,而是比较广泛的两个群体,它不仅表现为人际关系,还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它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上,受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水平支配,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准、文明程度、环境状况等。
而狭义的医患关系就是指一对医生和患者的关系2。
很显然,医患关系的好坏与否,关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利益。
1.医患关系现状毋庸置疑,从本质上讲,医患双方的社会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如果医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患者利益,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丢失患者的信任;更可怕的,如果患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不正当利益,而去损害医护群体的利益,导致医护职业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从业者不考虑医护领域,最终只可能是整个社会买单。
然而事实是,医患关系的现状非常不容乐观。
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并且不止局限在医患纠纷,而是演变成越来越频繁的恶性医闹、伤医事件。
2012 年3 月23 日下午,28 岁的哈医大风湿科实习医生王浩死在17 岁的少年李少南刀下,另外三名医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而这件血案的原因竟然是肇事者认为“医生故意麻烦他”。
这件事情在一开始就引起了媒体的大范围关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报道。
但是网络上的舆论却让人害怕,有许多网民竟然在新闻之后跟帖表示“杀得好”。
网络民调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161 位网友中,有4018 人,即六成以上选择对此事感到高兴。
当然,网调有一定的不全面性,然而从这起事件就可以看出,我国医患关系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变得剑拔弩张。
而近年来,这种恶性伤医事件更是频发。
就在今年5月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仲伟医生被凶手连砍30余刀,而令人诧异的是,行凶者竟然是陈医生在20年前治疗过的一个病人,而他行凶的理由更是荒唐至极:二十年前换的烤瓷牙变黄,认为医生弄坏了他的牙齿。
2016年10月3日上午,山东省莱钢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医事件,儿科医师李宝华被患者家属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去世。
凶手女儿今年一月在莱钢医院出生,由于先天性败血症、肺炎等疾病死亡,作为儿科医生的李宝华对家属做过病情交代和建议,反而被家属认为“害死了孩子”,持续对其进行纠缠,并最终在10月行凶杀人。
莱钢医护人员自发举行哀悼活动,发出了无声抗议。
就在上周,2016年11月22日,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申雯医生在院内会诊途中突然遭到一名男子持刀袭击,被刺中9刀,其中一刀刺中心脏部位造成心脏破裂和心包积血,经过全力抢救,目前生命体征尚平稳,但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行凶男子彭某的4岁女儿日前因手足口病在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彭某由于申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与其发生争执,之后三天申医生外出开会,彭某认为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蓄意行凶。
以上几起恶性伤医事件,是如今医患关系严重恶化的一个缩影,更广泛地,是平常随处可以听到的患者甚至是正常人对医护群体的恶意揣测和预设立场,以及医护群体对待遇差、潜在威胁的不安与抱怨。
医护,似乎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
借用央视某知名主持人的一句台词——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如今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更要问问,是什么,让医闹如此猖獗。
2.造成医患现状的原因医患关系作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定会涉及到的一个领域,其现状不容忽视,改善医患现状成为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然而造成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错综复杂,很多因素之间互相有影响,单纯地从一个角度入手必然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使问题恶化,因而理清原因及互相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2.1主观原因内在原因是狭义上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每一起医患纠纷,或者伤医事件,其背后都是内在个人因素在推动。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每个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随之提高,但是由于个体之间必然的受教育水平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其知识水平和义务意识并不能对称提高,一方面,造成了过度维权、错误维权,维权的方式反而违法,维权的同时伤害了别人的权利,甚至是生命权。
另一方面,对医疗期待过高,认为患者死亡等情况一定是医院的责任,如果治愈又认为医院进行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检查或治疗。
此外,患者由于疾病的焦虑情绪,对医护群体的态度有合理的期待,当这种期待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可能就会转变成为对立情绪。
医生作为医疗关系中“施”的一方,其表现直接影响作为“受体”的患者一方,从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对医生个人甚至对医护群体的态度。
医护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压力过大,可能会造成“冷漠”、“不耐烦”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有不好的影响。
而部分医生,为了个人利益,“收礼”等情况确实存在,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必然是负面的。
以上因素,从医疗领域诞生之初到现在一直存在,然而近年来,医患矛盾却尤其突出,患者对医护群体的情绪有集体激化的倾向,因此,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就成为了必要。
2.2客观原因外在客观原因是内在主观原因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患关系是一种基于主观立场的人际关系,解决这个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只能从源头处的客观原因出发。
客观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客观原因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推动作用有区别,需要综合考虑。
2.2.1 人口和经济因素我国仍是人口第一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
建国以来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生活水平发展迅速。
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同时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在我国经济水平还未达成全面小康的情况下,大量的人口导致社会资源相对紧缺,医疗资源就是其中一项。
而医疗资源的稀缺,必然会使医疗这个全民领域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然而,由于我国实行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体系,使得这一相对稀缺的资源分配相对平衡,资源稀缺引起的矛盾维持在一个可控的程度。
2.2.2 制度和法律因素我国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医疗体系,使得医疗资源分配较为平衡,但与此同时却加重了底层医护群体的负担,医护群体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低,这样的职业压力进一步影响前面所说的主观情绪。
另一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上不完善,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疗相比,我国医疗费用相对更低廉,但是对于患者群体来讲仍然会造成“看病贵”的心理,激发医患矛盾。
而除公立医院外,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却屡屡发生过度医疗、医疗事故等损害患者群体的事件,对于医患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而政府虽然放开医疗体系的市场,但与此同时没有充分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导致民营医院资本逐利,而没有担负医院应有的责任。
同时,对医患双方的利益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
造成一定程度上,患者自己采用偏激的行为解决“矛盾”。
而医护群体作为医闹和伤医事件中的受害方,并不能合理合法保障自己的权利,甚至很多情况下有苦难言,只能忍气吞声,接受医院“处罚”。
2.2.3媒体传播因素媒体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基本告别了过去信息闭塞的时代,然而人们自身并没有改变信息的接受方式——视觉和听觉,而是只能通过媒体这一渠道来获得信息。
媒体作为话语权持有方,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界定和导向作用。
因而,媒体是有规范社会行为的责任和义务的。
但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媒体本身也是需要盈利的。
因此,媒体在报道的同时,对选材内容、如何报道,必然是要追求受众的眼球。
如何把营利目的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是媒体职业道德的一门必修课;此外,媒体人对于各专业领域,尤其是医学在内的科学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也是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准确度的一个重要条件。
然而,近年来,媒体在医患关系中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角色。
这里我们需要对媒体进行一个划分。
随着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出现了一批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比如微博。
同时,传统的纸媒和电台等仍然在传媒领域占据很大的市场。
大部分传统媒体会衍生到新媒体领域,例如微博官方号。
同时,新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自媒体”,自媒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信息,并且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在新媒体形成影响力之前,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得一直处于传统媒体的把控中,因此,传统媒体的观点对社会舆论和观念的导向几乎是不受任何挑战的。
在这个情况下,传统媒体这个对政府有监管作用的集团,本身却缺乏监管。
对于早期的医患矛盾,也许是出于“正义”,也许是出于“眼球”,传统媒体几乎一面倒地把患者作为弱势群体,而把医护群体描述为恶势力,帮助患者“声讨权利”。
而传统媒体这一种“支持”,无疑助涨了患者群体对自身权利的过度维护,而忽视了别人的权利,甚至站到了医护群体的对立面去看待问题,导致医患矛盾迅速加剧。
在传统媒体的这些报道中,有一些是真实的,而有一些,或是出于盈利目的而“伪造”的,或是由于知识水平不够高而造成的“乌龙”。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是把某一事件挖掘到的信息经过逻辑整理后完整呈现给受众,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媒体使用剪裁、更改等方式对信息造成污染,那么受众得到信息之后就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与此同时,由于媒体人对于某一专业领域不了解,又没有经过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错误地报道一个事件,也会使受众得到错误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