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XXX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XXX,从XXX 诞生地XXX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XXX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XXX年长82岁,比XXX年长124岁,XXX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XXX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XXX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XXX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________,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________,XXX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XXX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XXX、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XXX”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XXX叩教。
XXX是人类的XXX。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初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XXX、XXX、汉唐经学、XXX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XXX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XXX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XXX、XXX的碰撞中自创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汉文明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
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
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
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
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
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
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
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
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
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
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
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
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
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
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
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
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
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
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
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
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
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
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中考语文阅读散文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散文练习(附答案)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
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
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
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
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
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
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
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
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
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
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
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
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受不住,最终笑成了花面,形象生动。
在文章第②节中,作者描写春天的娇媚和敏感,一声雷可以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俗话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们总是对日出充满了浪漫和向往。
此次去养马岛,也是为了看这里的日出而来的。
2)第一天早晨,我和朋友早早地起床,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到海滩上等待日出。
刚开始时,天还是黑漆漆的,只有远处的灯光闪烁着。
我们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慢慢地等待着。
3)渐渐地,天边开始泛起了一丝红色,像是一把火在燃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把火越来越旺盛,红色也越来越明亮,像是一朵盛开的大红花。
在这个时候,海面上的水波也开始变得光滑起来,像是被温暖的阳光抚摸过一般。
4)终于,太阳缓缓地从海面上升起来了,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整个海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适。
此时,我们不禁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
5)在养马岛看日出,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种宁静、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到无限的惊奇和感动。
我相信,这次经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1.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日出充满了浪漫和向往?(2分)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分)3.第一天早晨,作者和朋友来到海滩上等待日出,他们穿上了什么衣服?(2分)4.在等待日出的过程中,天边开始泛起了什么颜色?(2分)5.海面上的水波在什么时候变得光滑起来?(2分)6.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来的时候,太阳的光芒照耀着什么?(2分)7.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看日出的经历?(3分)2.最初几日天气阴雨,天空被云雾笼罩,海天一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
看不到太阳,也无法分辨方向。
3.有一天清晨,我来到阳台上,突然发现天空和海面的一侧闪耀着红光,云层后面出现了一个大红球,那是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新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一篇:《草地上的旋律》题目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小明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草丛,里面藏着许多生物。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发现了哪些生物?2. 这些生物是怎样的?3. 小明对这些生物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1. 小明发现了青蛙、蝴蝶和蜜蜂。
2. 这些生物都充满生机活力,各有不同的特点。
青蛙在草地上不停跳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采集花蜜。
3. 小明对这些生物感到惊叹和欣喜,觉得它们在草地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她心情愉快。
第二篇:《童年的小乐趣》题目这篇文章描述了童年时代小明的一些乐趣。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提到了哪些乐趣?2. 这些乐趣给小明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3.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乐趣?答案1. 文章提到了放风筝、骑自行车和玩泥巴的乐趣。
2. 这些乐趣让小明感到自由、快乐和无忧无虑。
3. 是的,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乐趣,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捉迷藏,追逐彩色气球。
第三篇:《春天的美景》题目这篇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里提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色?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3. 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景色?答案1. 文章提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绿树成荫和小溪流水的景色。
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让人心情愉快。
3. 我最喜欢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色,花海绚烂多彩,令人陶醉其中。
第四篇:《友谊的宝藏》题目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明和小刚之间的友谊。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和小刚是如何成为朋友的?2. 他们之间是如何支持和帮助对方的?3. 友谊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答案1. 小明和小刚是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相识的,彼此产生了兴趣和好感,从而成为了朋友。
2. 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和难忘的时光,互相帮助解决困难和烦恼。
3. 友谊为他们带来了真挚的情感和无尽的快乐,在彼此的陪伴中成长和进步。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思源中小学资源库的店关注最新中考散文阅读真题及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4分)春之怀古张晓风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 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初三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三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散文阅读材料:
《秋天的怀念》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我总会想起
那些远去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话语,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奶奶总是喜欢带我去田野里捡拾那些金黄的
稻穗。
她总是说:“孩子,你看这稻穗,它们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夏
天的灌溉,终于在秋天成熟了。
人生也是一样,要经历风雨,才能收获。
”那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奶奶的话,只是觉得那些稻穗好美,
好香。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话,还有那些秋天的稻穗,却永
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每当秋风起,稻穗黄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
想起那些温暖的时光。
阅读题: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秋天的活动?
2. 奶奶对稻穗的看法是什么?她是如何将稻穗与人生联系起来的?
3. 作者为什么会在秋天想起奶奶?
参考答案: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和奶奶一起去田野里捡拾金黄的稻穗这一秋天的
活动。
2. 奶奶认为稻穗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灌溉,终于在秋天成熟,这与人生经历风雨后才能收获的过程相似。
她通过稻穗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人生的奋斗和成长。
3. 作者在秋天想起奶奶,是因为秋天是稻穗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这让他联想到了奶奶的教诲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
结束语:
秋天,是一个充满回忆和怀念的季节。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也体会到了亲情的深厚。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记住他们的教诲,让爱和温暖永远留在心间。
新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2篇)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它的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命的暗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生命的暗示》阅读原文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是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6)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微博]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有答案)(最新整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
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
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
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
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
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
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
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
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
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
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
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
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
XXX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
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
清净,随便在市场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在星期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在巨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
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
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③我的朋友XXX先生XXX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
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新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的灯火张炜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北平(节选)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摇篮”在文中具体指北平,作者为什么把北平比作“摇篮”?试作分析。
(2)文段中,作者是怎么写出北平的特征的?请分析主要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案】(1)把“北平”比作“摇篮”,有两个相似点: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使人快乐安适。
这样比喻,形象写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依恋。
(2)对比(比较)手法,将北平与巴黎对比,以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的特点,居住其中有快乐安适的感觉。
采用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解析】【分析】(1)从内容方面:把“北平”比作“摇篮”是因为“北平”和“摇篮”有相似点: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使人快乐安适。
从情感主旨方面:这样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就像小儿喜爱和依恋摇篮一样,作者也喜爱和依恋着北平。
(2)依据原文“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和“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可知,文段中,作者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北平的特征,用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令人安适的特点,从而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最新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练习仰望母亲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亲。
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太阳很好。
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
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
要不,树葬也行。
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
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
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
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
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
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
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
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
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
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
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
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每次读到这里,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羸弱而又坚强。
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我不得不提笔写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1)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2)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2、“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仔细阅读2-8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文章后半部分写对母爱的感触,材料丰富,耐人寻味。
请摘录其中的一条,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示例:材料: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的话。
分析:运用这一材料,写出了作者与史铁生作品的情感共鸣,表现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5、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仰望母亲”作为标题?我怕你们急于求成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的时候,我想与你们分享这个真实的故事。
小时候,我家有一棵杏树,农历三月,杏花开了,我就会跑去看,有时会睡在杏树底下,仰望蓝蓝的天空,等待着洁白的杏花结成绿绿的杏果,因为杏是我重要的口粮。
杏花凋谢了,变成小小的果实,我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吃。
你们知道,刚成果的杏,一咬就咬到嫩嫩的杏仁,非常非常苦,是没有办法吃的。
但我还是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
等待杏的成熟真是漫长的煎熬。
慢慢地,杏核变硬了,果实也变大了,我就开始大规模地吃,当然杏还是很酸的,酸得让人龇牙咧嘴。
到农历五月底、六月初,杏开始发黄了,但我们家杏树的杏已差不多被我吃光了。
我拿着最后剩下的自家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尽管我家的杏个头较大,但别人家的杏都比我们家的香甜可口。
为此,我曾几次向父亲建议,把这棵杏树刨了,栽一棵新的杏树。
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直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所以,在我记忆里,我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1978年我上大学了,就再没有可能与我们家的杏树朝夕相对。
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从西安回到家乡。
我一到家,妈妈就给我端上来一大盘杏,她知道我爱吃杏,又听说城里没有杏树。
这杏又大又甜,真是好吃,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杏。
我问妈妈:“这是哪家的杏,这么好吃?”妈妈说:“就是咱自家的杏啊!”这怎么可能呢?原来,我们家的杏比别人家的熟得晚,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发黄,还得等上十天半月才能真正熟透。
熟透了,就是最香最甜的杏。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吃过熟透了的杏,难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杏总是酸的。
同学们,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们: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如小孩,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杏如万物,长在向阳地的开花早,长在背阴地的结果迟;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
作为上进的学生,我不担心你们没有远大抱负,但很担心你们急于求成!生活是需要耐心的,耐心意味着要经得起眼前的诱惑,意味着要道法自然。
不要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实,否则,你的生活一定是苦涩的!成熟是自觉自悟。
只要你顺其自然,不急于求成,你吃到的杏一定是甜的。
1、同样是吃自家的杏,“我”小时候与长大后尝到的味道为什么不同?2、作者讲述吃杏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划线句。
4、依据选文从语言、内容、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给出恰当的答案。
海市张抗抗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地很平,一马平川。
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
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
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
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令戈壁越发地一览无余。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
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
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
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
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是海市。
司机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
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
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
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好风景去。
可你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
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和理解,会如奇迹般出现……再看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
然而海市没有罪过。
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
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
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
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
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
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
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
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戈壁是单纯的。
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
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
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2、文章前几段写的“天”“地”“旋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这句话的意思?4、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作者为什么还说“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楚”?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裘山山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
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
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爵,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
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
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路边。
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