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火药库”
世界史近代史
世界史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开始,1688年以“光荣革命”为标志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美国革命独立战争: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开始,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天也是美国的国庆日,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陷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确立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到现在仍然是法国宪法的指导原则。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称帝,颁布《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民法典,确立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契约自由民法原则。
欧美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80年代后,蒸汽机发明并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美国内战: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
又称美国内战。
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
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把奴隶制度扩大到全国,而北方资产阶级的目的在于打败南方,以便恢复全国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1、政治方面:(1)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作用:为日本近代化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军事改革(1)内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2)目的:①防止的抵御外国入侵(对外)②加强镇压和对外扩张③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对内)(3)评价:①积极作用——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常备军。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3)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
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幻灯片展示图片
问: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扩军备战的特点有哪些?
(1)俄、德主要增加预算、扩充兵员
(2)备战的主要内容是海军,以德英为主
(3)利用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科技
环节5:
四、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
它深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大陆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他们经过长期的斗争刚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而纷纷独立,可欧洲列强又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只要有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
阅读以上材料及教材“巴尔干火药桶”相关内容及地图,分析: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处欧亚非三洲要冲,沙俄、奥匈、土耳其帝国中间
2)民族关系复杂
3)帝国主义的插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P89,请几位同学解释“萨拉热窝事件”这个名词? 问题探究一: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环节5:
1、指导学生掌握名词解释的方法,如把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结果和地位等要素。
2、问题探究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作用,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思维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同时掌握做辨析题的一般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教师应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史料解析】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及历史风貌历史素材(人民版选修三)
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及历史风貌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
位于南欧东部,希腊所在半岛。
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东南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萨瓦河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
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
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以及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
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地形以山地为主。
半岛西部有迪纳拉-品都斯山脉,中东部有喀尔巴阡-老山(巴尔干)山脉。
老山山脉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的延伸,经南斯拉夫东部,横贯保加利亚中部,直临黑海。
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是古老的罗多彼山脉和马其顿山丛,最高峰穆萨拉峰,海拔2925米。
半岛上平原分布零散,仅萨瓦河、多瑙河、马里查河谷较宽广。
在土耳其语中,“巴尔干”即多山之意。
半岛上山脉主要属于阿尔卑斯山的支脉,仅北部和东部有平原、低地。
西岸南岸属地中海气候,内陆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有森林、煤、铜、石油等资源。
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南部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前2世纪以后,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奥曼等帝国所统治。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长达500余年,其间半岛人民曾进行了一系列反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
从19世纪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主要战争有:1828~1829年和1877~1878年两次俄土战争,1912~1913年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
战争使半岛各国的对立及列强间的矛盾加剧,于1914年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为导火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半岛各国都被卷入战争。
世界史考研真题川大
川大世界史考研真题1997 年考试科目:世界上古史一、名词解释军事民主制涅木虎乌鲁卡基那改革婆罗门教二、论述题1、简述汉莫拉比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简述瓦尔纳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论述题1、结合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史实,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作用2、试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1997 年考试科目:世界中古史一、名词解释科田法自由大宪章波洛特尼科夫起义伊斯兰教查理。
马特二、解答题1、阿克巴改革及其意义2、十字军东侵的原因、性质及其后果三、论述题1、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2、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社会意义1998 年考试科目:世界中古一、名词解释科田法徙志索贡巡行丕平献土诺曼征服(威廉)康帕内拉二、解答题1、阿克巴改革的内容和意义2、浅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和作用3、简评德国农民战争中的三个斗争纲领三、论述题1、日本大化革新述评2、试论述13 世纪初以来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及特点1998 年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一、名词解释农奴制第二版三权分立拿破仑奴隶制贸易十月革命国际联盟二、解答题1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三、论述题1、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其后果2、论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2000 年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一、名词解释英布战争神圣同盟西蒙。
玻利瓦尔吉龙滩事件卡普BD二、解答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概况及其原因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苏联的对外战略3、评美国的“双重分权制”三、论述题1、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2、1929―― 1933年世界资本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产生根源及其后果2000 年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一、名词解释孟德斯鸠倒幕运动亚非万隆会议西欧共同体二、解答题1、吉伦特派政权倒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鉴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3、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4、不结盟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如何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巴尔干地区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火药库”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是什么?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2000 年考试科目:世界中古史一、名词解释伊斯兰教“五功”普洛尼亚制度人文主义拉伯雷海尔布朗纲领南特敕令二、解答题1、马丁。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14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土耳其殖民统治和奴役之下。
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加上20世纪初,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重要目标。
所以这里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其中既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土耳其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
1912年3月至8月间,已经独立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4国先后结成反土同盟,即巴尔干同盟。
随后帝国主义各国出于自己的侵略目的,都插了进来。
俄、英、法站在巴尔干同盟一边,德、奥则支持土耳其。
这样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10月,同盟各国相继对上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战争结束,土耳其战败求和。
同年12月巴尔干同盟四国与土耳其在伦敦举行谈判,由于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插手,使交战双方的谈判断断续续地拖了好几个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签订了《伦敦和约》: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除保留伊斯坦布尔及附近的一小块地区外,其余部分分割给巴尔干同盟各国;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
对于巴尔干各国来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欧洲的首脑们企图压下巴尔干危机然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由于各帝国主义的挑拨,在分配战果时巴尔干同盟内部产生于严重分歧。
塞尔维亚和希腊对保加利亚获得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非常不满,于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于1913年6月1日签订了反保加利亚同盟条约,随后罗马尼亚也加入其中。
俄国想利用这个同盟对抗德、奥,便对其表示支持。
1618--1945国际关系史简答
1618--1945国际关系史简答1、如何评价拿破仑时期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法国外交政策?答:拿破仑的对外政策,是他国内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为法国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1)拿破仑的外交政策前期,主要是他同反法同盟的斗争。
虽然已经暴露明显的争霸性质,但反干涉主义仍然是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倾向;(2)后期的霸权主义已经暴露无遗:最重要表现是实际取消普鲁士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大陆封锁战争、和对西奥俄的侵略战争。
总之,拿破仑的外交政策始终贯穿着两个特征:一是外交政策的两重性和进步性;二是靠战争机器来进行。
拿破仑的外交政策是连贯的,又有发展的变化,反干涉主义和霸权主义两个方面相互消长。
2、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答:胜利的原因:(1)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潮对13个殖民地人民起了思想上发动的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的经验,是美国人民发动武装斗争的借鉴。
(2)《独立宣言》是13个殖民地以政治纲领宣布“主权在民”的原则,对组织和动员革命力量起了重大的作用,因此《独立宣言》的发表坚定了殖民地人民为独立和自由而战的斗志。
(3)欧洲各国人民和进步力量的支持,显示了独立战争的正义性,加强了独立战争的威力。
(4)在外交方面,美国大陆会议较好地利用了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挫败了英国殖民者的气焰,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重要影响:(1)由于美国的独立,英国失去了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对不列颠帝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2)法国支付了庞大的军费,国库濒于空虚,加速了法国君主专制的崩溃。
(3)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人民革命的力量,大大鼓舞了法国人民反封建的斗志,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有利的推动作用,对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4)美国独立战争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殖民地脱离宗主国的战争,不仅为美国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为其他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树立了榜样。
3、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答:第一,极力维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以确保欧洲政治制度的:意大利、奥地利、俄国;第二,权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如英国;第三,争夺法国海外殖民地和贸易,争夺法国的殖民势力:英、荷。
九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冀教版)
第一课走向战争的深渊1、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其表现:经济: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
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所拥有殖民地不成正比。
2、一战前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战争鼓噪。
3、“欧洲的火药库”是:巴尔干地区。
4、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5、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6、一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7、一战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8、交战双方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课残酷的世界大战1、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
分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的是西线。
2、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马恩河会战。
3、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4、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签署投降书。
5、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坦克、轰炸机、毒气、潜水艇等。
6、一战最主要的影响: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或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7、一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第三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一战后,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战胜国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巴黎和会:①时间: 1919年。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②操纵国:英、法、美。
③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与其它战败国签订的条约统称凡尔赛体系。
④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⑤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3、华盛顿会议:①时间: 1921-1922年间。
地点:华盛顿。
②操纵国:英、美、日。
主要协调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③签订了《九国公约》、《五国公约》等条约,统称华盛顿体系。
④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积极: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秩序。
国考行测常识40000题86
国考行测常识40000题86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在欧洲持续的时间是从( )->16世纪—18世纪下半期,下列人物中,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 )->哥伦布,在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中,最早入侵到中国的是( )->葡萄牙,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意大利,号称“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彼特拉克,意大利文艺复兴中被尊为“画圣”的画家是( )->拉斐尔,下列人物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莫尔,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是( )->波兰天文学家,西欧的宗教改革发端于( )->德意志,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 )->尼德兰革命,英国打败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是在( )->16世纪末,欧洲殖民者最早入侵的第一块大陆是( )->非洲,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多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下列农具器械不是以水力为动力的是->翻车,唐朝时学校体制完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是因为->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1917年拥戴宣统复辟的是:->张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是:->中国同盟会,清朝掌握外交事务的机构,依次序正确的一组为->礼部→总理衙门→外交部,关于中法战争与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两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均有割地赔款内容,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内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下列哪项与段祺瑞无关?->一·三惨案,从洋务派中分离而形成的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不包括->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保荐人才,与近代"诗界革命"、"史学革命"不符的是->提出原因:都因受西学传入的影响,下列各项,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是①军国民教育②平民教育③乡村教育④三民主义教育->①②③,黄埔军校同以往的军校不同,在于它->把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促成"宁汉合流"的主要因素是->蒋介石宣布下野以退为进策略的成功运用,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预见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主要依据是->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解放初期,我国政府在社会风尚方面的成功之举是->取缔了娼妓、吸毒、赌博等旧社会的丑恶现象,19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被视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是因为->新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下列与拿破仑一世无关的一项是->出兵援助美国独立战争,七月王朝"是哪个集团利益的代表->金融贵族,关于"一战"时参战国在战事演变中立场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士耳其由参战国变为中立国,美国在战争后期由中立国变为参战国美国在战争后期由中立国变为参战国->恢复商品价格,维持高额利润,关于"份地"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份地是农奴获得解放时无偿得到的一小块土地,“二战”时德军第一次遇到令人头痛的打击是->逐家逐户的巷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是因为->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些与《史记》相印证,对西周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作用于井田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中由集权制得以巩固,这体现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我国古人有一幅名画,它描写了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着他拜谒天神的情景,这幅名画是->《天王送子图》,导致1127年北宋徽宗、钦宗被掳,乃于北宋亡国的最主要原因是->北宋的政治腐败,从秦始皇设丞相起至明太祖废除丞相为止,我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演变特点是->君权与相权互为消长,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标志着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的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事件是->总理衙门设立,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其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运动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派部下鹿钟麟将废帝溥仪驱逐出故宫宫,这一事件表明->辛亥革命遗留下来的这一未竟大事至此得到解决,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1927-1936年,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特征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确立,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远古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是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商代青铜器的主要成份是->铜、锡、铅,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地主阶级,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变法运动,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在今->安徽北部,西汉初统治者实行宽舒政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极端贫困的状况,东汉时期在生产上使用“水排”的进步意义在于->提高了冶铁的质量,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东汉时期,下列手工业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铁器②丝织品③瓷器④纤维纸->①②③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鲜卑贵族,正确古代北方民族占有外蒙古的先后顺序是①突厥②回纥③契丹④匈奴->④①②③,隋唐时期,推崇佛教广建庙宇的统治者是->隋文帝与武则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战争是非正义性质的,必然失败,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印度的时间是->唐朝,755年,安禄山叛乱能够很快攻占洛阳、长安的主要原因是->唐朝内地兵力空虚,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史通》,契丹族起源的地区是->辽河上游,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原因是->藩镇割据的教训,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澶渊之盟”的议定地点澶州是今天的->河南濮阳,以下有关女真民族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契丹族称黑水末曷为女真,我国古代海运、陆路对外贸易最活跃的时期是->元朝,我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学校体制始于->唐朝,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错误的是->元杂剧中的一种歌词称为元曲,明朝北京城由里到外的顺序是->宫城、皇城、京城,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控制的南部地区最远到达->淮河以北,对宋应星及春所著《天工开物》的表述,错误的是->宋应星的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下有关我国原始社会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主要农作物是粟、稻、蔬菜,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实行, 春秋时期,最早的封建地主是哪些人转化而来的?->奴隶主贵族,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的手工行业是->制瓷业,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死因是->在流放中闻知楚都被秦军攻破,绝望自杀,最早为君主专制提出“君权神授”理论的是->董仲舒,73年,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恢复东汉政府一西域各国的交往,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基本条件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对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北魏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贫苦农民,在南朝更替的四个朝代中,最安定的朝代是->宋,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科最重要的原因是->主要选官科目,唐玄宗前期,藩镇权限增大的直接原因是->唐与周边民族失和、边境紧张, 8世纪中期,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民族是->回纥,契丹建国后,实力大为增强的重要原因是->得到幽云地区,宋辽战争的起因是->宋军夺取幽云地区,以下各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辽-----北宋----西夏-----金,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利益,元朝时,台湾岛隶属于->江浙省管辖,元朝开凿疏通大运河的直接目的是->南粮北调供应大都,东欧地区的商队直接来中国贸易的最活跃时期是->元朝,朱元璋建明朝时的都城叫->应天,白银在明代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清王朝政治腐败、走向衰落开始于->乾隆后期,清前期农业仍有发展,其主要表现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以下关于清前期新疆地区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首次统一新疆,下列现象没有因果关系的是->蒙古侵拢边境-------明成祖迁都北京,商鞅变法法令中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它最能反映出当时在作国意在->防止商贾高利贷者兼并土地,使秦国人民专力从耕织与战争中求富贵, 韩非子说:"听其言必责(检查)其作(实用),观其行必求其功(效果)"。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 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素材
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意”欲何往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斗争。
为了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列强纷纷拉帮结派,建立联盟。
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这个条约的有效期虽然只有5年,但后来三国4次续订。
这样,三国同盟最终形成.但是,意大利始终是暂时和动摇的同盟者,这幅漫画描绘的是1906年的国际形势:英法俄在左边,德奥在右边,意大利居中,打算选择一方,形象地表现了意大利“意”欲求大利的投机心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意大利就以中立和参战为手段,向交战双方讨价还价,后来由于协约国方面满足了它的要求,它便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205、如此“和平鸽”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宣布“中立”. 漫画描绘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在调教他的“和平鸽"——衔着橄榄枝(象征和平)的老鹰(象征野心),揭示了美国之所谓“中立”的虚伪。
战争前两年,美国在“中立”的幌子下,与交战双方各国作买卖,大发横财,工业总产值猛增,从一个债务国,一变而为债权国。
1917年美国又以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
此时战争双方都已筋疲力竭。
美国此时参战,实是坐收渔人之利: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
而这正是美国“中立”的居心所在。
(小结用)6、素丹的苦恼在13-16世纪,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以土耳其为中心的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鼎盛时期拥有前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从17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逐步衰落,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与此同时,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等西欧各国纷纷插手奥斯曼土耳其,展开疯狂争夺。
这是1908年10月18日《巴黎小报》上的一幅漫画.奥斯曼素丹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愤怒而又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帝国被人从脚下一块一块地撕扯下去。
(小结用)7、“COMPLICATION”(错综复杂)的巴尔干“漩涡”19世纪末至20世纪期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一个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成为一个“反复爆炸的火药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1张PPT)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萨拉热窝事件就是那点火星,丢进了“巴尔干火药桶”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
波斯尼亚
萨拉热窝
塞尔维亚
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战略位置重要 黑塞哥维那 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 自然资源丰富 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角度说说为什么一战开始于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出现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目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匈帝国向塞尔维亚 宣战,德、英、法、俄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 同盟国: 协约国:
请思考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B】
争夺殖民地
展开军备竞赛,极力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 国同盟,使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1898年美西战争 1899-1902年英布 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
6、德国在中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 影响? 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影响:西方列强竞相效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
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2、中国也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一战的结果: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福 煦 车 厢
一战结 福煦是第一 束时,协 次世界大战后期 约国和德 的协约国联军总 国在巴黎 司令。 1918年11 近郊贡比 月 11日,福煦代 表协约国与德国 涅附近的 代表在法国东北 一列火车 部贡比涅森林雷 上签署了 道车站的福煦车 停战条约, 厢里签订了停战 此为车厢 协定,宣告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 内部。
日本之“谜”与“谜底”
夏衍先生在去世前些年,曾在一次日本问题研究会上说过:“日本是个谜。
”这位熟悉日本情况的文化名人作如是说,引起了人们猜日本之“谜”的兴趣。
对于崇尚个人自由、嗜好标榜“人道”并“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美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战后痛恨纳粹并拆了柏林墙的德国,曾号称“国旗不夜”、而今害了“英国病”的大不列颠,文明烂熟、矢志走向“欧洲一体化”的法兰西,经历沙俄帝制、十月革命、卫国战争和计划经济的前苏联,信奉“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拿剑”的伊斯兰教国家,古老的印度,穷困的黑非洲,摆脱殖民地历史走向高速发展经济的东南亚,硝烟暂息的巴尔干“火药库”等等,人们似乎比较容易用通常的形式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文化社会特点,然而对日本和日本人,不少人却感到是个“谜”,为什么?50年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女士在其名著《菊与刀》写道:“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骄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
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菊与刀》这一部在太平洋战争关键性时刻写成的研究报告,可谓情文并茂,学术性深,政策性强,目的性极其明确。
它分析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探讨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和社会特色,为美国占领日本的大政方针提供了出色的见解,最后果然成为现实。
“现代日本学”尊此书为其“鼻祖”,良有以也。
一般猜灯谜,谜底只有一个,而日本之谜底,却有好几个,像个走马灯。
《菊与刀》的作者曾认为,她看到的矛盾,来自日本儿童与成人的“教育不连续性”,日本是一种等级制社会,其文化特征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社会源于原罪意识的“罪感文化”,而是源于外部社会强制力的“耻感文化”。
此说一出,又引出一些“谜底”来,有纵式社会说,杂交文化说,壶状文化说,感情文化说,集团性说,等等,颇有“不识日本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谜中”之观。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何以成为火药桶素材 新人教版
巴尔干何以成为火药桶
“巴尔干”一词来自土耳其语中的“山”字,是多山的意思。
巴尔干半岛位居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十四至十九世纪,以土耳其人为主体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半岛达五百年。
土耳其人被迫退出后,半岛变成了沙皇俄国、英国和德国等强国争夺的目标,被称为“欧洲的火药库”。
终于在1914年爆发了以奥地利皇太子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暗杀为导火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又成为德意法西斯与英法之间的争夺场所。
战后,巴尔干各国获得了独立和解放。
但是,超级大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并没有停止。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这一地区的冲突并未停止,原有的社会、宗教、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西方大国的干预使得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波黑、南联盟的科索沃、马其顿、南联盟黑山共和国独立问题等新老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读史阅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
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
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
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
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
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
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
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
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
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
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
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
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
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
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
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
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
2023届初三秋第三次月考历史考题同步训练(四川省通川区第八中学)
选择题14—16世纪,西欧出现了新的动力技术是A. 电力、水力B. 风力、水力C. 风力、电力D. 电力、蒸汽机【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14至16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电力的使用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蒸汽机是18世纪中期出现,因此14—16世纪,西欧出现了新的动力技术是风力、水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选择题在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中,率领船队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哥伦布B. 麦哲伦达•伽马C. 哥伦布麦哲伦D. 迪亚士达•伽马【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率船队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
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它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平静、自信,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思想?A. 蒙昧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着力表现了人的感情和愿望。
这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突出了人的价值,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不符。
故选D。
选择题有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A. 君主专制制度B. 封建身份制度C. 君主立宪制度D. 民主共和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和宗教事务中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定,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柏林会议的历史事件介绍
柏林会议的历史事件介绍柏林会议是指1878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会议,那么你了解柏林会议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柏林会议的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柏林会议的简介对于大西洋沿岸的各个国家而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又把魔爪伸向了非洲那块肥沃的土地,柏林会议实质上就是各个国家心怀鬼胎为了自身的利益召开的一个会议,最终这场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使得非洲灾难连连。
柏林会议之后的近三十年里,非洲被列强侵占,殖民体系在那里建立,紧接着的掠夺、压榨数不胜数,就像当初被侵略的中国,在外人是无法想象的痛苦与绝望,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力,这个国家与民族早就灭亡了。
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究竟是如何进行与开始的呢,本来柏林会议是为了修改俄国在非洲的利益范围,本来就只是走走过场尔后扩大势力的简单事情,但是因为与会各国对于俄国继续扩张势力这件事情无法认同,于是会议方向最终走偏,最终会议只能重新议定,于是混乱的秩序使得最终非洲的局势也更加混乱。
虽然在会上俄国因为自身的问题最终被迫放弃了众多利益,这在俄国人的眼里是可惜的,但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点上,非洲人民的悲惨遭遇才是最值得同情的。
这场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臭名昭著,它得巴尔干半岛局势日益紧张,使得世界局势也日益动荡,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库,接二连三的战事接踵而来,以上便是对这场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的简单介绍。
柏林会议的内容一八七八年三月的时候,俄国去了音乐之都,不是为了听音乐而是为了谈判,俄国要求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最终两个国家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后来俄国又和英国就自身的利益问题达成了一些约定。
在战争不断,各国关系扑朔迷离的时代,英国又和土耳其达成了一些利益共同认同,以上这些就直接触及到柏林会议的内容的制定与后期的发展。
柏林会议主要是为了修改以前的条约,土耳其能够保住自己的领土,以防俄国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胜利之后继续扩张,因为在当时看来,包括现在客观分析,俄国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人口迁移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人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导学案(原卷+答案)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________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2)社会因素:________、军事、________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方向从欧洲到________、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________、北美、西亚、北非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__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___、严重的________、战乱等。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巴尔干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殴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地址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
巴尔干一词是由土耳其语'山脉'派生出来的!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岛。
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较早发祥地之一。
南部也是古希腊文化发祥地!公元前2世纪,该岛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历史记载以来,战争不断,争夺控制权也变换频繁!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阿瓦尔、奥特曼土耳其等帝国统治,公元4到7世纪: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对半岛反复战争拉锯争夺统治权激烈交战。
但奥特曼帝国控制统治時间长达500多余年,其间半岛的主要战争就是当地人民挣脱奥特曼帝国的统治。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沦为火药桶?由于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是控制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又能控制通往印度洋的航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且半岛风光秀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人民富庶!谁控制巴尔干半岛,谁就拥有坐享天時地利人和的优越先机!谁就拥有经济支配地位和战略主动权,谁就掌握亚、非、欧交通贸易往来命脉。
数百年来,各国争夺不断,该地成为各列强帝国矛盾的焦点,(火药库)的形容名副其实!发生的反复争夺就不多叙了。
随后的战争演义中,世界清楚明白!只要巴尔干半岛响起枪声,波及的国家地域将炮声不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小小手枪三响\炮火迅速轰遍全球。
当代的冲突和波黑战争也让世界烦躁不安……巴尔干半岛的矛盾是列强之间和当地人民之间并一系例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的关系!巴尔干半岛是让世界最关注的地方,也是人们祈祷和平祝愿平安的地方……让巴尔干半岛在世界和平的努力祈福中远离(火药库)的称呼吧!人类和平万岁!。
谈谈巴尔干的民族问题
作者: 王茂中
出版物刊名: 国际论坛
页码: 21-23页
主题词: 民族问题;分裂势力;波黑战争;前南斯拉夫;欧洲列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局势;社会矛盾;穆斯林族;波黑内战
摘要:<正> 近几年来,巴尔干半岛上几个国家发生剧变。
动荡的政治局势和深刻的社会矛盾为民族主义和分裂势力的复活提供了土壤。
尤其是前南斯拉夫地区,波黑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灾难。
巴尔干半岛的特点是,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近5000万人口。
他们民族多、语言不同、风俗各异。
历史上,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长期统治,在其衰败之后,欧洲列强相继瓜分它们的'遗产',加上巴尔干国家新兴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致使该地区成了欧洲的'火药库',多次发生战争。
这一地区之所以成为经常性。
73-巴尔干地区
中学综合学科资源库——巴尔干胡波(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张映辉(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一.巴尔干地区的六个紧张局势策源地马其顿由于其种族构成(约30%的居民是阿族人)的问题,1991年独立的马其顿至今仍很不稳定。
阿族的“民族解放军”在北部同政府军进行对抗。
它声称是为争取阿族人的权利和消除种族歧视而战斗。
如果这种局势再发展下去,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场内战。
塞尔维亚南部一年多来,普雷舍沃、梅德韦贾和布亚诺瓦茨的阿族解放军极端分子在一些阿族占多数的村镇进行活动。
他们还渗透到了北约规定的同科索沃相邻的安全区内,向政府军发动进攻。
以前,只有塞尔维亚警察部队才有权在这个缓冲地带进行巡逻。
而最近,北约已允许南联盟在安全地带的最南端部署军队。
科索沃这个阿族人占多数的省份自1999年6月以来一直处于联合国的临时管辖之下,在那里部署了和平实施部队。
现在,尽管暴力活动已有所下降,但两个种族之间仍然相互仇视,针对塞族人的报复行动经常发生。
黑山1992年,黑山共和国同塞尔维亚一起组成了南联盟。
从1997年10月开始,受西方支持的久卡诺维奇当选黑山共和国总统。
由于对在南联盟中的地位不满,要举行一次关于独立问题的全民公决。
久卡诺维奇建议建立一个由两个独立国家组成的联盟,每个国家都在联合国享有席位,有自己的军队。
但这一建议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西方国家对它也抱怀疑态度。
阿尔巴尼亚国内腐败盛行,武力成了一种表达政治愿望的方式。
波黑这个联邦国家在1995年底战争结束时产生的一些政治愿望至今没有实现。
尽管有国际社会的援助,这个国家仍没能建立起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难民安置问题仍然很棘手。
根据代顿协议,波黑共和国由两个实体(克罗地亚穆斯林联邦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由于民族主义作怪,这个联邦国家一直很不稳定。
根据材料回答:1.近代巴尔于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其根本原因是A 巴尔干的民族、宗教矛盾激化B 巴尔干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大肆扩张D 帝国主义列强插手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2.近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冲突和战争?导致巴尔干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是什么?3.科索沃问题属于南斯拉夫内政,塞尔维亚族与阿尔巴尼亚族之间长期民族矛盾是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外部势力为争夺巴尔干乃至欧洲主导权而采取的制裁、军事干预又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的迅速强大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使得英国不得不抛弃“辉煌孤立”的外交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借日本之手,削弱了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的势力,加强了在远东的地位。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寻求途径同与其争夺殖民地的宿敌法国接近。1903年4月,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亲善”活动开始;6月,法国总统卢贝回访,两国外长就非洲殖民地问题进行谈判。到1904年4月8日,签订了英法协定。英法协约的成立,使德国深感不安。它在外交上采取措施破坏英法协议,企图使俄国脱离法国但未获成效。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巴尔干“火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拉拢和导演下,1873年,德、俄、奥三国拼凑了一个“三皇同盟”。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至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就没有再续订,代替它的是1879年10月7日德奥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攻击,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在受到其他列强攻击时,双方保持“善意”中立。意大利由于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失去了地中海的均势,经不住俾斯麦拉拢,投靠到德奥一方,并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签订了盟约,形成“三国同盟”,矛头指向沙俄与法国。为摆脱孤立的境地,1887年法国向俄国提出了结盟呼吁,并向俄国提供了19亿法郎的两笔借款。到1892年时,法俄两国缔结了军事条约草案,规定一方在受到德奥意攻击时,双方应以所有兵力相互支援;一旦与法国作战,法国应提供130万兵力,俄国应提供70-80万兵力。1893年12月27日,沙皇批准了“法俄协定”,这样欧洲就分裂为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
在欧洲,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各盟国一面利用外交伎俩进行和平欺诈,一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德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法案,积极主张推行“冒险海军”政策,并于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在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主持下制定了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对法俄作战的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德国外交部秘密资助“泛德意志同盟”,宣扬“必须建立一个日尔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一个置于德国霸权之下的日尔曼民族的世界帝国”。针对德国实施的海军法案问题,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经供认:“真正决定我们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为此加速扩充海军。在海军作战方面,海军大臣邱吉尔竭力主张英法海军联合,英、法、俄分别进行协调动作。1912年7月,英法达成两国舰队合作的默契,同时法俄也签署了一项秘密海军条约,规定英国海军应在北海占优势,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占优势,俄国海军则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占优势。在协约国内部,除拼命增加军事实力外,也广泛进行协调作战的各项准备。同盟国与协约国剑拔弩张,怒目对峙,战争叫嚷甚嚣尘上,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在地中海沿岸和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制造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和冲突,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引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