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11《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冀教版.doc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引导语:关于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的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应体现学、议、评、练四个环节。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2、作者作品简介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然后师进行议和评。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生字箪()蹴()羹()死亦我所恶()(2)、重点词解释1、本心:2、患:3、辟:通,4、箪:。

5、蹴:6、得:通7、乡:通8、何加:9、恶:10、辩:通11、义:12、勿丧:13、万钟:14、贤者:15、苟得:(3)、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0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0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教案篇1【设计思路】《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逻辑严密、气势饱满的议论文。

关于课文的论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有人认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不管学生赞同哪种观点,都应该让学生了解本文围绕观点行文严密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排比增强感染力的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全文的论证逻辑。

2、体会排比所形成的论证气势。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如果说孔子的仁是指一种内在修养,那么孟子的义就是指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孔子对仁学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当义与生命在人生的天平上等待裁决时,孟子也会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

为什么孟子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当生与义不可同时拥有时,怎样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呢?现在让我们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寻找答案。

2、整体把握:课文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这一中心观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呢?在第一段中,孟子通过列举一组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人们总会选择那些更加重要更有价值的事物。

这可以看做全文的大前提。

由此推演出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人们如果能够把义看得高于生,就一定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二、三两段中,孟子从事例和道理上说明了保持本心是舍生取义的前提条件。

3、重点难点突破: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内在逻辑:⑴有的人舍生取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灾祸也不躲避。

这是从正面讲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假如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那么就会相反,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哪一样都可以采用,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一桩都可以干。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而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

其论证办法,学生不易控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诵,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概,从而体现孟子擅长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堆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大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见,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诵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详细事例、正反驳比或比方说理的办法,理解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挑选,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和善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控制本文的论证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预备:录音机、示范朗诵磁带教学办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有用的教法,可实行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触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鼓舞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进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冀教版[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概括本文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探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培养其情绪智慧与社交技能。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探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培养其情绪智慧与社交技能。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探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培养其情绪智慧与社交技能。

一、教育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情绪智慧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结果。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优秀的情绪智慧和高效的社交技能,让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责任、博爱、团结、合作等品质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注意到如下几点:1.激发兴趣,加强互动教师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例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学习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知识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探讨“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时,可以利用互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并理解“情感承受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的内容。

3.积极引导,关注个体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帮助和指导。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

只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通过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绪智慧。

三、教学步骤1.分组讨论认识情感体验对于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提问激活用互动的问答方式概括出情感体验的本质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情感体验对于心理素质和情绪智慧发展的关系。

3.体验式学习利用情境化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情感的承受和控制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于情感体验的认识和理解。

4.小组合作活动教师规划多元化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合作完成任务。

第11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冀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1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冀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1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冀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备课时刻]:[授课时刻]:[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一辈子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动身,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假如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颂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警告人们要辨不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概恢宏。

表达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专门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明白得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成效。

本文明白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爱好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成的欢乐,成功的欢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存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讲理的方法,明白得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明白得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教具预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把握论证方法,明白得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讲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观赏其人格魅力。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精选8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精选8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精选8篇)导语: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大意。

2.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兴趣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方法二: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

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西的时候可能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1.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其逻辑严密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

2、难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2)如何将“舍生取义”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2、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四、字词积累1、字音苟得(gǒu)辟患(bì huàn)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蹴尔(cù)不屑(xiè)2、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2)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3)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4、古今异义(1)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5、词类活用(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同“德”,感激)(2)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作动词,益处)五、朗读指导1、字音准确,停顿恰当。

2、注意句子的语气和节奏,如反问句、排比句等。

六、课文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舍生取义”的内涵。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其逻辑严密的特点。

4、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生活中践行“舍生取义”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欲”“得”“恶”“患”等。

(2)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论证来阐述这一观点。

2、难点(1)体会文章的论证思路和逻辑,理解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2)将“舍生取义”的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当代价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作品背景《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两人进行过多次辩论,《告子》记录的就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四、课文预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得()辟患()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所欲:(2)得兼:(3)有甚于:(5)恶:(6)患:(7)辟:(8)如使:(9)何不用也:(10)由是:(11)是故:(12)非独:(13)勿丧:(14)箪:(15)豆:(16)羹:(17)呼尔而与之:(18)蹴尔而与之:(19)万钟:(20)何加:(2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3)乡为身死而不受:(24)已:(25)本心:3、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

五、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鱼我所欲也-《孟子》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孟子》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孟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这个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2. 理解“鱼我所欲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启迪和引导。

3. 分析并讨论《孟子》中“鱼我所欲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迪。

导学内容:1. 《孟子》中“鱼我所欲也”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2. “鱼我所欲也”对人生的启迪和引导。

3. “鱼我所欲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迪。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鱼我所欲也”是什么意思,这个典故在《孟子》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二、进修《孟子》中“鱼我所欲也”典故(20分钟)1. 请学生阅读与《孟子》中“鱼我所欲也”相关的段落,理解这个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2. 分组讨论,总结“鱼我所欲也”对于人生的启迪和引导,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三、探讨“鱼我所欲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0分钟)1. 分析“鱼我所欲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如何理解“以人之欲养鱼,以鱼之欲食之”。

2. 小组讨论,探讨“鱼我所欲也”对于摩登社会的启迪和价值。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鱼我所欲也”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和启迪。

2. 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谨记“鱼我所欲也”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作业安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结合自身经历或者观察,谈谈自己对于“鱼我所欲也”这个典故的理解和感悟。

2. 要求学生阅读《孟子》相关章节,深入了解“鱼我所欲也”在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让学生深入进修《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典故,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典故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自身的人生修养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认识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文笔精华]美文中漫步,品咂心灵的鸡汤……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课下导学[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_。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___家大师,被后世称为_______。

2.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苟( )得不辟( ) 一箪( )食一豆羹( ) 蹴( )尔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故:苟得: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3)人皆有之。

皆: (4)弗得则死。

弗:(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 (6)妻妾之奉。

奉: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藉……三、小组合作学习: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_____6.课文哪句话可以概括本文大意?7.在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试举一个典型事例并作简要评论。

8.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课外拓展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日:“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9.下列各句中加黑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10.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孟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鱼我所欲也-《孟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鱼我所欲也-《孟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理解孟子对人性的看法。

2. 分析《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人生追求的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1. 《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2. 孟子对人性的看法3. “鱼我所欲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4. 人生追求的意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人们在追求各种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些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和满足感?第二步:导读引导学生阅读《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让学生理解孟子对人性的看法,探讨人类的本性和追求的根源。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或评论,了解“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迪,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步: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教室辩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真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增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第五步: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进修的收获和体会,思考如何将“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和进修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鼓励学生勇于追求心里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不盲目追求表面的物质享受和虚荣。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孟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特点。

2.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写作或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践行“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哲学思想,深刻理解孟子对人性的看法,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真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1孟子二章》word教案 (4)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1孟子二章》word教案 (4)

鱼我所欲也[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二、知识准备1.了解孟子。

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2、初读课文,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

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

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

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3.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4. 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三、新课导学再读释疑1. 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2.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3.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3.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你是怎么样理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拓展探究1.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2.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八年级语文之《鱼我所欲也》学案(两课时)

八年级语文之《鱼我所欲也》学案(两课时)

八年级语文之《鱼我所欲也》学案(两课时)主备人:唐朋飞审批人: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本文论述了孟子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同时也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三、文章的思路及论证方法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中心论点并用道理论据来进行分析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2节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3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批评见利忘义)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

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2、举例论证——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11《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冀教版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乡为身死而不受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⑥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解释带下滑线的词语。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贤者能勿丧耳(5)二者不可得兼
(6)死亦我所恶(7)由是则生
(8)是故所欲(9)此之谓失其本心
(10)乡为身死而不受(1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3)是亦不可以已乎
五、翻译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再读课文,分析讨论文章思路
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来回答。

2、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从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4、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
出不同的选择?
5、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6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个道理论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