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异质性关键影响因子

合集下载

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问题阐述:黑河流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和农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变化日益突出。

同时,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可能会对黄河源区的草原生态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 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会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产生何种影响?3. 如何减缓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二、研究意义和目的: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认识,为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2. 探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可以加深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

3. 提出减缓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的建议,对进一步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为:1. 通过分析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变化,查明其主要原因。

2.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研究,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3. 从管理和政策上提出减缓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对黄河源区草原生态的影响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和整理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黄河源区草原生态和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资料。

2. 案例研究:选取黑河流域和黄河源区的典型案例,对其水资源变化和草原生态进行实地调查和样本分析。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和黄河源区草原生态进行分析,研究其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而提出减缓影响的建议。

四、预期结果:本文的预期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查明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黑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北方水资源集中地之一,是华北地区的“水库”,是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然而,随着该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愈发突出。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怎样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保护黑河流域的水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有很多治理和保护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出现,但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其效果和影响因素,特别是需要将整个流域视为一个系统去考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深入分析现有的水资源治理和保护方法,寻找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以期对黑河流域的水资源治理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着眼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选取代表性城市、农村和河流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和现状,包括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水文变化、水需求与供给等方面,从而找出引起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原因。

2.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治理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包括降低水资源开发强度、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等。

3.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治理和保护措施的现状和效果,分析其中的困难和障碍,从而预测水资源治理和保护工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

文献调研将用于获取相关的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以了解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现状。

案例分析将选取既有的水资源治理工程和保护措施,分析其效果和存在问题。

实地调查将主要用于收集和获取现有的实际情况,以拓展案例分析的内容。

统计分析将用于分析水资源数据和相关情况,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验证提出的假设。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并探讨一些针对性的治理和保护方法,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了解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现状。

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摘要分析探讨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该区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实现流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现状;意义;对策;黑河流域1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黑河流域作为甘肃省经济较发达、人口多、开发水资源早且其利用程度高、用水矛盾非常尖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但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因缺乏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与有效管理,其开发利用已接近最大承载量,导致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而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区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危及绿洲生存与安全。

当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总的发展趋势是沙漠区向农业区推进、风蚀区向耕作区推进、农业区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雪线向主峰推进,同时植被覆盖度和地下水位下降,灌木林面积、冰川积雪及生物种群减少等,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不仅威胁着流域内人们的生存,也对我国北方干旱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

上游森林带下限逐渐退缩,水源涵养林、草日渐退化,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减少。

流域祁连山地森林面积仅逾6.67万hm2,比建国初减少l6.5%,森林带下限退缩至2 300 m。

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整个生态系统由祁连山森林草原区、走廊中部绿洲农业区、北部荒漠区组成。

区内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为9.17%,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2%,其中风蚀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重点风蚀面积达92.89万hm2。

尽管人工林网有了较大发展,在局部地带有效阻止了沙漠入侵并使部分沙化土地转为人工绿洲,但土地沙化总体上仍呈发展趋势,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如高台县沙化速度是治理速度的2.2倍。

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灌排方式,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加重,仅甘州、临泽、高台3个县区就有盐碱化耕地面积约1.53万hm2,正义峡河段水质已达Ⅲ类。

论述中国特色经理地理学的特点,发展,研究新思路

论述中国特色经理地理学的特点,发展,研究新思路

论述中国特色经理地理学的特点,发展,研究新思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分异、时间演变及人-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地理学的独特之处是“目中有人、目中有理、目中有天、目中有地”。

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不但类型丰富而且区域差异较大,季风湿润区、青藏高寒区以及内陆干旱区构成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格局,也造就了温度与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显著空间异质性。

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格局决定了中国地理科学研究机构的布局,根据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色,在全国范围布局了地理学研究院所15家以上,开设地理学专业的高校院系有130余家,地理学从业者超过3万人。

得益于这样庞大的研究队伍,70年以来,中国地理科学研究在多个研究方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创建、观测研究与试验示范。

地理科学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从传统的定性描述发展到观测研究,进而建立观测体系。

孙鸿烈等地理学家倡导并领导建立了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把资源环境的研究推向纵深阶段。

该观测网络实际上更是对地表过程的研究,这项研究开创了中国系统观测地表变化的历史。

2001年,中国科学院创建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现已经发展成为由3大研究基地及10个专项研究网络构成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国际知名的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实现了国家尺度上的联网观测试验研究,引领中国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推动全球长期生态网络的组建和发展。

依托中国特有的地球第三极环境,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牵头推动了高寒环境网络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青藏高原隆升及中国自然环境格局演化。

青藏高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地貌形态单元,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仅改变了整个亚洲的地貌格局、大江大河发育,也改变了整个亚洲的地理和环境格局,并且对全球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老一辈地理学家利用青藏高原的地貌证据,提出了青藏高原三次隆升—两次夷平,且于上新世末—第四纪初才加速整体隆起的观点。

内蒙古某地区黑河流域水土保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蒙古某地区黑河流域水土保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蒙古某地区黑河流域水土保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黑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其水土资源保持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为了科学评价黑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黑河流域的水土保持背景、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构建以及指标的权重确定三个方面论述黑河流域水土保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黑河流域的水土保持背景黑河流域位于中国北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壤贫瘠,地表水资源稀缺。

由于地表覆盖薄,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发生风沙和水土流失现象。

此外,近年来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加剧了土地的开垦和资源的利用,给水土保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了解黑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状况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构建1.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是评价水土保持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选择研究区域内的植被类型,通过遥感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植被覆盖率数据。

2. 水土流失指数:水土流失指数是评价水土流失状况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水土保持模型和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得出。

3. 土地利用方式: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包括农田面积、林地面积、构筑物面积等。

4. 水资源利用率:评价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水资源供需关系、水量利用率等。

5. 生态环境指标:评价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质指标、空气质量指标等。

三、指标的权重确定为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等多种方法。

例如,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分和排序,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此外,也可以利用专家意见进行计算,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一致性检验等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时,应充分考虑黑河流域的特点和需求,并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划进行综合考量。

例如,如果黑河流域存在大量的农田面积和农业活动,可以适当提高农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等指标的权重,从而更好地评价黑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 )属灌溉农业经济 区; 区 , 下游地区 , 包 漠化严重 。黑河两岸 , 植被群落保持较
纳旗 , 既有农业 , 又有牧业。
括甘肃金 塔县部 分地 区和 内蒙 古额 济 好 , 而远 离黑河 则是茫茫 戈壁 , 只有 少 峻 。 鼠害 已成 为 草 原最 为严 重 的生 物 灾 数耐 旱植物生 存 。从植 物 的生长情 况 害之 一 , 常年危害着 草原 的 自然生态 。 化、 沙化 和水土流失 , 草原生态 环境 对 保护造成了巨大的损 害。 鼠害还导致优

基 本 情 况
黑 河 属 河 西 内 陆 河 流 域 , 处 河 西 退化 、 地 荒漠化 日益加重 ; 由于过度开采 , 受到威胁。 高山森林水 源涵养功能的退
走廊和祁连山中段 ,全长 9 8公里 , 2 流 造成草原 、 植被大面积破坏 。 域面积 l . 42 9万平 方公里 ,横跨青 海 、
定的基础 , 而且是生态环境 的有机组成 地萎缩 , 造成河 道径流逐 年减少 , 泊 湖 黑河上游祁连山腹地 居民 , 基本是 水位下降 , 众多湖泊 干枯。 源头 产水 量
部分和决定性 因素。 究黑河 流域水 资 以半农 、 研 半牧或 以农耕为核心 的生活方 减少不仅 制约 了当地社会 经济发展 和
较多 , 又有冰川融水补给 , 植被较好 , 是 生 态 环 境 不 断 恶 化
流 量 占全 流 域 天 然 水 量 的 8 %以 上 。 仅关 系到流域 内居 民的生存环 境和 经 流减小 , 0 众多的湖泊 、 地面积不 断缩 湿
中游河 西走廊 和下游 阿拉善 高平原 南 济发 展 , 也关系 到西北 、 华北 地 区的环 小 , 个别 地方湿地趋 于干涸 , 泽低湿 沼 部, 降水 少而蒸发 大 , 下垫 面是 深厚 的 境质 量和 民族 团结 、 社会 安定 、 国防稳 草甸植被逐渐 向中旱生高原植 被演变 , 第 四系沉积层 , 为较好 的地下贮水 场 固的大事 。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影响 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同时 , 成 但 随着雪 所, 上游 来水大量被 引用 , 川径流 沿 和黑河水资源 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 河 导致 线 上升 , 冰川在缩减 , 使冰雪 融水减 致 程减少 , 属于径流利用 区。最下游河流 黑 河 上 游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严 重 。 尾 闾附近 , 下径 流和余 留的河川径流 地 以土 壤潜水层 蒸发 和流人居 延海水 面 化 。草原退化 、 线上移使 祁连山腹地 林

黑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基本措施及对策

黑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基本措施及对策

黑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基本措施及对策黑河是中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着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部分区域的稳定与发展。

长期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从流域长期稳定发展出发,近年来,相继启动了多项生态治理工程,使流域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中游地区用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源头水源林实现了面积和蓄积双增长。

目前,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上游林牧矛盾突出、灌木林恢复进展缓慢、中游水资源短缺危机加剧、下游额济纳荒漠绿洲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等问题。

因此,要在区域水平上建立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协调林牧矛盾,建立生态农牧业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人口素质。

标签:黑河;生态治理;综合治理黑河属河西内陆河流域,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地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中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黑河源头流域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促进源头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祁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2009年10月10日至14日,青海省祁连县组成由县政府办公室、发改委、城建局、水务局、旅游局、县文联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参加的黑河流域考察组,在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带领下,从黑河上游沿河对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考察。

这次考察途经甘肃省张掖、临泽、高台、金塔等地,详细考察分析了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和生态治理保护现状,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综合信息,又专程前往酒泉卫生发射中心——东风基地,对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听取了基地相关负责同志及相关单位对黑河流域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的介绍,后又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察看了东居延海水域和居延三角洲生态恢复情况。

在返回途中进入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对黑河西部水系托勒河末端——鸳鸯池水库进行了考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生态足迹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生态足迹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生态足迹 草地 能量消费 生物资源消费 生态需求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供给足迹 水利工程 影响因子 工业化 山西省 天山北坡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兰州市 主成分分析
推荐指数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8 4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5 4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生态足迹 4 生态承载力 2 锡林郭勒盟 1 贸易生态足迹账户 1 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 1 贸易 1 草原 1 能源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 1 能源贸易 1 生态问题 1 生态账户 1 可持续发展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洪湖市 水足迹 水资源承载力 陕北地区 生态足迹法 生态承栽力 生态安全 浙江省常山县 敏感性 可持续利用
推荐指数 5 3 3 2 2 2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碳足迹 星子县 可持续发展 gdp生态足迹 重庆市合川区 资源枯竭城市 贾汪区 购物袋 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协调指数 生态压力指数 生态占用指数 生命周期评价 理论框架 淮南市 水足迹 水资源 新疆 承载能力 徐州市 山西省 土地管理 土地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指数 农田 京津冀区域 三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

黑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该区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原则和目标。

接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模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为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

然后,本文构建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了不同配置方案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本文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策略和建议。

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推进水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等措施,实现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基础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

在黑河流域这样一个具有独特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特征的区域内,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基础。

水资源合理配置遵循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水循环规律、水资源分布与变化规律、水资源可利用性评价等。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充分考虑流域内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等不同类型水资源的转化和补给关系。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驱动力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驱动力
摘 要 : 多 角 度 分 析 黑 河 流域 中游 地 区植 被 覆 盖 度 时 空 变 化 特 征, 并 建 立 基 于演 变 过程 的 生态 系 统 灰 色 关 联 度 模 型 , 分 析 生 态环 境 变 化 的驱 动 因 子 . 研 究表 明: 1 ) 1 9 9 9 ~ 2 0 0 8 年, 平 原旱 地 、低 覆 盖 草 地 、有 林 地 年 最 大 归 一 化 差异 植 被 指 数 ( ND VI ) 增 幅较 大 , 达 0 . 1 - 0 2 , 疏林地 2 0 0 4年后 保 持 高 速 增 长 , 年 最大 ND VI 增幅 O . 2 0 8 , 增长 了 7 7 . 6 %; 2 ) 张 临 高 盆 地 年最 大 植 被 覆 盖 度 线 性 拟合 年 均 增 幅 0 . 0 0 6 3 , 生长季节 平均植 被覆盖度 在小 幅波动 中呈现稳 定增长 趋势, 拟合优 度达 O . 7 4 ; 甘州 区生态 治理成 效最 显著, 年 增 长 幅 度 集 中 在 O . 0 3 ~ 0 . 3 ; 临 泽 县 和 高 台县 以增 长 为主 , 但 局 部 过 渡 带 地 区下 降幅 度 达 0 . 1 ~ O . 3 ;3 ) 植被 7 ~1 0月 覆盖 度 呈 现 明 显 增 长趋 势 , 峰值从 6 ~ 7
中国环境科学
2 0 1 4 , 3 4 ( 3 ) :7 6 6 - 7 7 3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1 S c i e n c e
黑 河流 域 中游 地 区生 态环 境 变 化 特 征 及 驱 动 力
周 沙 , 黄 跃 飞 , 王光 谦 (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8 4 )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危急区之一,也是我国水资源稀缺地区,水环境急剧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黑河流域地下水主要阴离子(Cl-,SO42-,HCO3-,F-和NO x-)和主要阳离子(Na+,Ca2+,Mg2+及K+)的含量,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离子比值法、Piper图法及氯碱性指数法等研究方法对黑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的离子交换效果分析,揭示黑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主要离子的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从而为黑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1.黑河上游地下水的pH值是7.4—8.3,上游的电导率(EC)的范围是5—3186µS/cm,TDS的范围是3—1752mg/L;;中游的pH值范围是6.2—9.4,EC的范围是256—12400µS/cm,TDS的范围是111—6160mg/L,;下游的pH 值范围为5.6—9.3µS/cm,EC的范围是344—7592µS/cm,TDS的范围为118—5833mg/L,平均值为1136mg/L。

可知中游和下游的pH、EC、TDS的含量变化范围大于上游,中游流域为平原,表明中游和下游受人类活动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

2. Piper图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 — Ca2+ ▪ Mg2+型、SO42-— Ca2+ ▪ Mg2+型为主,中游以SO42-▪ HCO3- ▪ Cl-— Mg2+型、SO42-▪ HCO3- ▪ Cl-— Mg2+型为主,下游以SO42-▪ Cl-— Na+ ▪ Mg2+型为主,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控制作用不同。

结合Gibbs图,黑河流域上游地下水的样品点落在水岩相互作用区域,中游和下游的样品点落在水岩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区域以及两个区域中间。

说明黑河流域地下水上游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中游和下游的水化学组分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的双重影响产生的。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
黑河流域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具有重要环境、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生态宝库。


了充分利用该流域资源,科学家们采用了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旨在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度和生态可持续性。

此类耦合模型结合了水文、微生物和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将水、生态和经济发
展的系统效应融为一体,便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定量优化分析。

模型融入了水资源面板数据、气象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湿地覆盖率数据,可以定量分析水资源、居民用水、农业生产保障、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等的复杂耦合作用,有助于提出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耦合模型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黑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决策
依据。

通过深入挖掘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的内在机理,科学家们提出了可行的水资源调配路线,改善了帕尔米拉灌区和朝阳湖湿地的水利状况,为黑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观的收益。

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在黑河流域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更重要
的是推动了政策制定,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未来,将有助于更好的发挥黑河流域的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重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黑河流域40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对策

黑河流域40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对策

第21卷 第10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1 No.10 2007年10月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 ment Oct.2007文章编号:1003-7578(2007)010-043-05黑河流域40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对策3王海青,张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提 要:结合黑河流域40多年来水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估算人为因素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通过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分析人类活动诸因子与流域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从上游至中下游的顺序,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差积曲线先上升,而后呈长时期连续下降的趋势,而且顺河流方向越往下,曲线的坡度越明显,即径流量减少的趋势越明显,但黑河干流上游地表径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减少,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说明各水文站径流的差积曲线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下游生态环境受损。

关键词:差积曲线;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径流量;黑河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环境问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主题,环境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越是改变,支配甚至是取代自然生态系统,就越会增加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脆弱性。

尤其对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而言,人类活动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和明显。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面积约14万k m2。

受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流域日益恶化,其中以下游地区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河流下泄水量日益减少,河道断流加剧,荒漠区终端湖泊的干涸,地下水位下降。

黑河下游狼心山断面断流日间愈来愈长。

黑河下游断流时间由50年代的约100天延长至现在的近200天。

西、东居延海水面面积50年代分别是267k m2和35km2,已先后于1961年和1962年干涸。

下游地区河流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根系较浅的荒漠植被大量枯死、退化。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

水资源概况
降雨 冰川 地表水 地下水 全流域干旱少雨,时空 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 量108mm 祁连山河源冰川428条, 覆盖面积110.3km2。储 量27.55亿m3 根据水文资料情将产流区划分成 有水测站观测资料的河流,无观 测资料河流,浅山区和走廊平原 区四种类型区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9.36亿m3,平 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2032亿m3地下 水资源的可开采量为6.72亿m3
(2)经济生活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
甘肃省提出/兴西济中0发展战略,并向中游地区移民灌溉面积发展很快. 随着人 口的增长和灌溉面积的增加,全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已由解放初期的约15亿m3 增长到目前的26.2亿m, 生态用水被挤占导致尾间湖泊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生态 系统退化.
(3)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有效利用效率低
合理配置优化模型的求解

目前的智能优化算法包括禁忌搜索法 模拟退火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遗传算法 免疫进化算法(采用该种算法,MATLAB编程)
免疫算法(IEA)的原理
人工免疫优化算法是基于现有进化算法理论,受生物免疫机制启 发,基于免疫系统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优化方法.最早由美 国新墨西哥大学的s.Forest等提出了免疫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思 免疫进化算法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最优个体的信息,以最优个体 的进化来代替群体的进化,通过标准差的调整把局部搜索和全局 搜索在进化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该算法的实现手段着重体现 在最优个体的保留,生殖以及标准差的动态调整上,和现有其他 进化算法相比,它具有搜索效率高 马富裕, 李江全, et al.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农田蒸散 量预报模型 [J]. 水利学报, 2008, 39(2): 230-4. [2] 马明国, 刘强, 阎广建, et al.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 试验: 森林水文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7): 681-96. [3] 周胜明. 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D]; 河海大学, 2006. [4] 袁伟.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 究 [D]; 浙江大学, 2009.

西安市黑河地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西安市黑河地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西安市黑河地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郑国璋【摘要】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sampling in the surface water surface field of Heihe river of Xi' an city, the pH, TP, COD, NH3-N, As,Cd, Pb, Cr6+ and CN were chosen and analyzed as the appraisal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surface field of Heihe river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 of Surface Water ( GB3838-2002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pollution indexes of main monitoring items were less than or equal to 1, the value of the composite pollution index P was 0.72,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source field of Heihe River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GB3838-2002 I on the whole, which met the demands of centralized living water supply source for Xi' a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serv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of surface water source field of Heihe River, som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Heihe surface water source field.%通过对西安市黑河地表水源地考察与采样,选取pH、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与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铅(Pb)、六价格(Cr6+)、氰化物(CN-)等9个项目作为黑河地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水质标准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黑河地表水源地水样主要监测项目污染指数Pi值均小于或等于1,综合污染指数P值为0.72,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国家I类水质标准,符合西安市集中式生活供水源地及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要求.针对黑河地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河地表水源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9【总页数】3页(P11671-11673)【关键词】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黑河;西安市【作者】郑国璋【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黑河地表水源地金盆水库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供水,大大缓解了西安市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的地面下沉、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对西安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张步翀
【期刊名称】《灌溉排水学报》
【年(卷),期】2007(0)S1
【摘要】1 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但因该区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经青海、甘肃、内蒙3省(区),全长800 km,流域面积13万km^2。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用水量不断增加,黑河流域部分地表径流逐步与干流失去联系,形成东、中、西3个独立的子水系,其东部水系即为黑河干流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及20多条沿山小支流。

其中干流全长821 km,总面积11.6万km^2。

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二岸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总页数】2页(P66-67)
【关键词】对策;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黑河流域
【作者】张步翀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益初探 [J], 李春喜;白占峰
2.西安市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策略研究 [J], 李苒
3.黑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J], 董红霞;黄海真;刘大庆;王雷;宁亚伟
4.淤泥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J], 闫晓兵
5.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研究 [J], 王秀珍;谢宝元;王礼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