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东省劳动力现状分析
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分析 (2016—2030年)
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分析(2016—2030年)作者:黄玲来源:《新丝路(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状况将会对经济长远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通过预测发现,2016-2030年广东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较大,而且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增长,但是劳动力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低龄劳动人口的规模呈现先降后升的曲线。
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有利影响,也会造成一定的挑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应对。
关键词: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老化;劳动力劳动力变化趋势将会对经济长远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分析广东省劳动力供给趋势,不仅可以为广东的经济社会规划提供数据基础,而且可以为未来的人口及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劳动力供给以及需求的研究比较多,包括广东的研究也有不少[1-4]。
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对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预测主要是以2000年或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所得出的预测结果与2000年以后实际情况相比有一定偏差,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预测结果也与实际可能的变化有较大差异。
二是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对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趋势分析,然后就关注劳动参与率,而不注重对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的分析。
其实,劳动参与率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而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却是对经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重要数据。
为此,本文以广东省2015年数据为基础,通过预测 2016-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分析广东省劳动力规模和结构的趋势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同期群(队列)分要素人口预测法,预测2016-2030年的分年龄劳动人口数。
以2015年为基础年份,将该年劳动适龄人口数(15-64岁)的分年龄数据,按照队列推移原理,将下一年度分年龄的组死亡人数以及净迁移规模分别计入各相应年龄组,预测下一年的分年龄组人口数,直到得到预测末年。
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现状与制度安排
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现状与制度安排黄彦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新常态下构建以市场为主的现代化具备制度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是促进劳动力合理高效配置,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有力保障。
我国现阶段发展与转型并存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必须兼顾多重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灵活与安全三对关系是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制度体系,目前普遍意义上对劳动力制度的构成可以分为规范就业关系的制度、规范产业关系的法律以及社会保障法三类。
此外,部分临时性的政策制度也对该市场产生影响,构成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制度。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建设目标;发展现状;制度安排[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8-0134-03第2018年第8期(总第504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18Total No.504劳动力市场良好运行对于提高我国就业质量,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模式转型的新常态,进一步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提升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整体素质,需要构建兼顾多方因素,具备制度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一、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相较于经济发展初期,我国现阶段发展与转型并存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必须兼顾多重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灵活与安全三对关系是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
(一)市场为主,政府参与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与发展需要政府重视并维护劳动力市场机制以促进其效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实现市场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设应当与经济体制改革保持一致和同步。
2023广东就业质量报告
2023广东就业质量报告引言2023年广东省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
就业质量是评估一个地区就业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对2023年广东省的就业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政府部门和广大劳动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1. 就业人数1.1 总体就业情况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广东省的总就业人数达到X万人,比去年增长了X%。
这说明广东省的就业市场整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1.2 行业分布对广东省各行业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信息技术业是广东省就业的主要领域。
具体数据如下:•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建筑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信息技术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
2. 就业质量2.1 工资水平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工资水平。
根据调查显示,2023年广东省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X元/月,较去年增长了X%。
工资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活跃程度。
2.2 职业结构了解就业市场的职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广东省的职业结构如下:•高科技行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金融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文化娱乐业就业人数占比为X%,增长了X%。
从职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就业市场正逐渐转向更加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
2.3 就业稳定性就业的稳定性是评估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2023年广东省的就业市场稳定性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大多数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时间超过了X年。
这说明广东省的企业对员工有较高的留任率,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较高。
3. 就业政策2023年广东省为促进就业质量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创业创新,鼓励大学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减少税负,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劳动力现状的调研报告
劳动力现状的调研报告劳动力现状调研报告:挑战与机遇一、引言劳动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当前全球劳动力现状的调研,以及分析劳动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旨在为政府决策者、企业家和学者提供有关劳动力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参考。
二、劳动力现状概述1. 全球劳动力总量根据联合国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劳动力总量约为32亿人,其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
亚太地区的劳动力总量最多,达到18亿人。
2. 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多集中在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业和制造业。
此外,女性劳动力的比例也有显著差异,发达国家女性劳动力的比例相对较高。
3. 失业率和就业质量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球失业率在过去几年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的冲击下。
此外,就业质量也是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低薪、无保障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
三、劳动力现状的挑战1. 技术变革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许多传统行业将受到冲击,部分工作岗位可能会被取代。
这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能。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许多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龄人口增加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挑战。
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引发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等问题。
3. 贫困和不平等贫困和不平等是全球劳动力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些劳动力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方面面临困难,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四、劳动力现状的机遇1. 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是解决劳动力现状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劳动力可以适应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2. 创新和创业创新和创业是劳动力现状下的一种机遇。
新的科技和商业模式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中国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诸多特点。
本文将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1. 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渐减少。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压力。
2.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逐渐提高,大量高学历人才不断涌现,劳动力结构更加多元化。
3. 区域劳动力市场差异: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相对较高的失业率。
4. 行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不同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了变化,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多。
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3)城乡劳动力失衡。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平衡,城市高峰期出现拥堵和饱和。
2. 机遇(1)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才素质,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需求。
(2)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减少城市压力。
(3)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
引导劳动力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转移,以满足经济转型的需求。
四、未来发展趋势1. 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加强人才交流和招聘机构的监管,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2. 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
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增长点,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
企业将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
五、结论
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在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也面临着诸多 问题。他们的收入水平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收入稳定性不足,而且面临 一定的就业压力。此外,针对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因此,
需要继续加大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 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活和权益。
(2)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工人的法律意识,使他 们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更完善的劳动法监督机制,包括工人举报渠道、 劳动部门巡查制度等,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五、结论
尽管在劳动法的执行上还存在“次标准”问题,但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措施, 加强法律实施、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监督机制,相信我们可以保障每一位工人的 合法权益,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
01 一、前言
目录
02 二、调查方法
03 三、调查结果
04 四、结论和建议
05 参考内容
一、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成 为了农民工的重要聚集地。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现状和问题,本调查 报告通过对该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社会融 江三角洲的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1000名工人和200家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企业都表示严格遵守劳动法,但在工人的实际工作时 间、工资待遇以及劳动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次标准”情况。
三、次标准问题
(1)工作时间:部分企业存在超时工作的情况,甚至有些工人的工作时间 超过了法定上限。这不仅违反了劳动法,也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二、农民工的就业结构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近14亿的人口数量。
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创新化升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正在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的现状1.就业形势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但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2%。
就业形势总体较好,但是仍然存在结构性失业、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难度仍然较大。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面临较大的困难。
2.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中国的劳动力素质越来越高,但还有提升空间。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由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变迁的加快,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缺乏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不少企业的难题。
3.收入差距中国的收入差距在过去10年间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一方面,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民生水平差距较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与内陆、西南、西北地区相比收入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还存在于不同的收入层次内。
高收入人群正在享受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较低的收入群体却在低收入的压力下苦苦挣扎。
二、劳动力市场的未来趋势1.失业率稳定未来几年,中国的失业率将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尽管新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努力,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能够保持稳定。
2.外部压力未来几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
2023年劳动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劳动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当前,劳动力行业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概念、劳动力市场规模的现状、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概念劳动力市场规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销售劳动力产品的总数量,它是衡量劳动力市场扩大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大小是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资源的总量和潜力的反映。
劳动力市场规模可以分为实际规模和潜在规模。
实际规模是指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总数,而潜在规模则是指那些具备劳动力资格但还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量。
二、劳动力市场规模的现状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增加,劳动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中国为例,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其中就有就业年龄人口超过9亿人。
而在这些就业年龄人口中,劳动力适龄人口占据较大比例,加之各地区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除此之外,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频繁,全球劳动力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
例如,欧盟的扩大和西方企业在低成本地区建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新的劳动力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抵消因劳动者离开导致的生产力丧失,更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更多的人口进入到经济生产中,更多的劳动力将保证更多的生产力,从而更为有利于经济发展。
2.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
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拓展,就业机会也将相应地增多,降低失业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3.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将使人口结构得到改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中,一些劳动力老化的问题也将得到缓解,但同时也要关注青少年失业问题。
总之,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现状与制度安排
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现状与制度安排作者:黄彦智来源:《商业经济》2018年第08期[摘要] 新常态下构建以市场为主的现代化具备制度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是促进劳动力合理高效配置,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有力保障。
我国现阶段发展与转型并存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必须兼顾多重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灵活与安全三对关系是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制度体系,目前普遍意义上对劳动力制度的构成可以分为规范就业关系的制度、规范产业关系的法律以及社会保障法三类。
此外,部分临时性的政策制度也对该市场产生影响,构成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制度。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建设目标;发展现状;制度安排[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134-03劳动力市场良好运行对于提高我国就业质量,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模式转型的新常态,进一步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提升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整体素质,需要构建兼顾多方因素,具备制度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一、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相较于经济发展初期,我国现阶段发展与转型并存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必须兼顾多重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灵活与安全三对关系是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
(一)市场为主,政府参与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与发展需要政府重视并维护劳动力市场机制以促进其效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实现市场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设应当与经济体制改革保持一致和同步。
政府对于市场的影响应当遵循有限原则,立足于宏观层面的支持与调控,充分鼓励劳动力市场体系下竞争机制的产生和良好氛围的营造,利用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与来满足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实际需求。
新时期劳动就业问题分析论文
新时期劳动就业问题分析【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体制改革,中国劳动力面临着严峻的失业形式。
针对各种失业,国家和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解决。
其主要政策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关键词】失业;公共政策失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失业现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所谓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然而,伴随着新旧体制转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而临着失业问题的严峻挑战,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职工的下岗数量增大,使我们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其带来的附产品—失业。
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应对劳动就业的挑战。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综合素质较低,一般劳动力严重过剩,但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差。
因此,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并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而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
国外经验也表明,第三产业既是增加值比重上升最快最大的产业,又是吸纳劳动人数最多的产业。
中国第三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而且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弹性较大,多数要求不高,比较适合中国下岗失业人员的素质现状。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愈发明显。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现状、问题分析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1.就业人口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人口也随之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已达14.9亿,其中就业人口超过7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2.劳动力结构调整随着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职位逐渐减少,高技能人才和知识经济人才需求急剧上升。
这也意味着未来劳动力竞争将更加激烈。
3.用工方式多样化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方式已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全职就业,还包括兼职、临时工和自由职业等多种形式。
用工方式的变革对于用工环节的管理和普及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问题分析1.供需不平衡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口增加,但是就业结构、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却不尽相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供求结构不平衡。
一方面逐渐减少的传统产业就业结构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创新性崛起的新职业领域招聘条件较高,一些优势人才形成一定程度的稀缺资源。
2.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
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仍存在不足,培养人才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
工种标准带来的更大问题是,新技术和产业的要求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一些人才不得不面对以往时代所需的职业能力的积累与现实市场需求的形成悬殊的问题。
3.用工环节的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形式多样化,但用工环节的管理草率。
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法规,但一些企业对于劳动诉求反应滞后,甚至形同想象,并未真正实现给予劳动者尊重和保障其权益方面所说的目的。
浅谈我国劳动力现状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及对策
浅谈我国劳动力现状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及对策我国的劳动力现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前,我国面临着老龄化、女性就业率低、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微观经济学层面有着深刻的解释。
本文将通过微观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劳动力现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新生代劳动力数量不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
在微观经济学中,这一现象可以用人口学派理论中的“人均产出”概念来解释。
即在总体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数量减少会使人均产出降低,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老龄人口的福利保障,鼓励延迟退休或者兼顾养老和就业。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对人口出生率的政策支持,如提供生育津贴,优化生育环境,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等。
二、女性就业率低,劳动力资源浪费虽然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女性妇女在就业方面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和限制,其就业率之低甚至比发展中国家还低。
这种现象在微观经济学层面可以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的“劳动力浪费”概念来解释。
充分利用女性劳动力是提高我国劳动力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女性参与到全国各个领域的工作中。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加大公共服务项目改善妇女生产生活环境,消除歧视等。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指导缺乏与就业需求相比,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实习经验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不足。
这种现象在微观经济学层面可以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理论来解释。
因此,应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包括提供相关培训技能,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实习制度等,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四、结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我国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创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都是缓解我国劳动力现状的有效途径。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强化对失业者的帮扶和扶持,保证全社会实现更为平等、公正、有序的就业环境。
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
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作者:胡明燕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第11期胡明燕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全面面向新农村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
为全面开发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首先思考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强化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此才能够更好地让农村的人力资源得到开展,服务于新农村的发展。
下面,本文中将围绕这两点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优化对策引言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作为有效指导,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这是契合了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人口结构变化新战略的,它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配套保障措施完善方面也非常到位,以此作为大背景,本篇展开关于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情况的探析,希望能够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农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一)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吸纳和留住人才困难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存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等各类问题。
总体而言各种因素影响严重,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到位,流失严重,人才吸纳和保留困难,这当然也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机制发展不全面、不均衡有一定关系。
必须承认,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存在两极分化的,其中劳动力严重剩余与人才资源流失问题同样严重,两者均是当下不可忽略的部分。
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被闲置。
反观某些优秀农村人才却因为农村地区偏远、经济条件不佳而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大城市,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人才会逐渐的流失,在没有后续劳动力的支持下,农村地区的整体人力资源发展及农村的经济发展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我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有2.6亿人口,这一数据相比于2000年净增长3.89%,可见其整体增长幅度是较大的。
佛山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佛山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佛山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佛山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吸引大量劳动力的城市。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佛山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篇报告将对佛山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劳动力市场概况1. 就业人口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佛山市就业人口规模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1年底,佛山市总就业人口达到500万人,其中近一半为外来务工人员。
这一数据表明佛山市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潜力。
2. 行业分布佛山市的劳动力市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
制造业是佛山市的支柱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需求有所下降,给部分劳动力带来了就业压力。
3. 薪资水平佛山市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领域。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劳动力供需不平衡,一些低技能岗位的薪资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求。
三、问题与挑战1. 技能结构不匹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佛山市的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目前佛山市的劳动力技能结构相对滞后,大部分劳动力仍然处于低技能水平,缺乏应对新经济形势的能力。
2. 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尽管佛山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但劳动力流动性依然相对不足。
一方面,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限制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佛山市的定居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一些本地劳动者对于跨行业、跨地区的就业机会缺乏积极性,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3. 职业培训不足佛山市的职业培训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职业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对于职业培训的意识和需求不足,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佛山市应加大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劳动者。
广州劳动力市场分析
广州劳动力市场分析1. 背景介绍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广州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就业人口结构、行业分布、薪资水平等方面展开探讨。
2. 就业人口结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的就业人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劳动力占据了绝大多数,这部分人群具有较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受到企业的广泛青睐。
而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60岁以上的劳动力也逐渐增加,对养老产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形成推动作用。
3. 行业分布广州的劳动力市场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其中,制造业一直是广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工人和丰富的生产资源。
服务业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教育等领域,为广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4. 薪资水平广州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名列前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广州的平均工资水平超过了国内大部分城市,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前来就业。
不过,由于消费水平的不断上涨和人口密集度较高,广州的居民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5. 就业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的劳动力市场前景仍然较为广阔。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广州将更多地吸引高端人才和创业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 结论综上所述,广州的劳动力市场在多个方面都呈现出活力和潜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同时,企业也要注重提升员工技能和福利待遇,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为广州劳动力市场分析,谢谢!。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引言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产业发达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广东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产业转移的必要性1.1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广东省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强烈竞争。
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上升、环保要求加大等。
因此,产业转移是必要的,以促进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产业升级的需求广东省需要实施产业升级,推动创新、智能制造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通过将有限的资源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转移,广东省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1.3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相对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其他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
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2.1 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供需失衡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减少,部分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技能要求较高,现有劳动力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劳动力转移是必要的,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新产业的需求。
2.2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高成本和生活压力,一些人才选择离开广东省,给广东的产业发展带来困扰。
通过劳动力转移政策,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促进广东省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2.3 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广东省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不够有效。
通过劳动力转移,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
可行性探讨3.1 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在推动产业转移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可行性:• 3.1.1 市场需求:目标产业在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是否足够大,能否满足企业的规模要求。
新时期广东省劳动力现状分析
1 . 0 0 0 0 1 . 0 0 0 0 1 . 0 0 0 0
1 . 0 0 0 0
1 样本 数 据 、 研 究方法 与 因素选取
1 . 1 样 本 数 据
最 小值
O 0 O
0
标 准 差
0 . 2 1 4 9 6 9 0 . 2 5 9 21 1 0 . 3 7 4 7 6 3
运用 数量统 计与计量 经济模 型进行 解析 , 参 照《 报告》 , 着 重 分析 性别 、 年龄 、 受教 育水平对 目前 广东 省 劳动力 流动 的影
响, 并提 出相应 的对策 。
为 回归 系数 , U是 随机干扰 项 。显著性水 平为 0 . 0 5 。
表 2 变量 的描 述 性 统计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O 1 3 ) O 4 — 0 0 9 3 - 0 2
广东省 地理位置 优越 , 地 处我 国改 革开 放 的经 济特 区 。 1 . 3 因 素 选 取 经济 发达 , 交通便 利 , 城镇 医疗 、 教 育水 平高 , 再 加 上城 镇有
国很 多学 者都对农 村劳动力流 动 的影 响因素 进行 了深 入 研 2 劳 动力流 动模 型 的构造 究 与探讨 。总结起来 主要包 括 : 性别 、 年龄、 受教 育 程度 、 户
籍制 度 、 工业 化水平 、 城 乡 差 距 等 等 因 素 。 劳 动 力 的 流 动 不 仅影 响城 市经济 的发 展 , 而 且 对 于 促 进 城 镇 化 起 着 不 可 忽 略的作用 。本文调查 得到 2 0 1 1年 广 东 省 劳 动 力 流 动 状 况 ,
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报告
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显。
广东省以其经济活力和产业优势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迁徙到城市地区就业。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转型,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严重积累。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了解其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共计在广东省10个农村地区抽取了1000份问卷,以获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了解。
另外,我们还通过实地访谈与广东省的农民工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三、调查结果1. 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
约80%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广东省外地区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选择前往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
这些劳动力脱离了农村农业生产,并投身于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2. 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高等教育背景。
大部分劳动力只具备基本的劳动力技能,如农业劳动、装配和包装等,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求。
3. 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虽然农民工通过务工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生活条件依然相对艰苦。
由于在城市地区租房价格高昂,大部分农民工选择与其他工友合租,住房条件拥挤,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高,加班时常存在、劳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他们的收入来源不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1. 缺乏培训和提升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高主要源于缺乏专业培训和提升机会。
由于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资金和时间去参加培训课程,导致他们的技能无法得到提升。
2. 职业转型存在难题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许多传统职业岗位逐渐消失。
农村剩余劳动力想要转型到新兴行业,但由于缺乏适应新职业的能力和机会,转型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3. 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加班时常存在,劳动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收入来源和工作环境。
落实劳动力情况汇报
落实劳动力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不断调整,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劳动力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劳动力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庞大,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足。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结构调整,劳动力总量增速放缓,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亟待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二、城乡劳动力分布情况。
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然而,城市就业机会相对集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一定困难,城乡劳动力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对劳动力需求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
同时,传统产业和传统业态的优化升级也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劳动力培训和技能提升情况。
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劳动力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加大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培训力度。
但是,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培训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劳动力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情况。
为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动态,政府建立了劳动力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就业形势、用工需求、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监测和研究。
但是,监测手段和方法亟待创新,预警机制仍有待完善。
六、劳动力保障和权益保护情况。
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我国不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劳动力的保障和权益保护。
但是,一些用工单位存在违法用工、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现象,劳动者权益保护仍存在一定难题。
综上所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广东省劳动力现状分析
作者:陈江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04期
摘要:采用2011年对广东省农民非农工作时间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的方式,从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三方面着重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的流动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民工非农工作时间比例较大的仍然是男性,但与女性的差距并不大;新时代30岁以下的年轻农民工占据了主要市场;多半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也不乏一些更高学历的农民工。
最后针对《报告》提出的东部地区农民工数量的进一步下降提出对策。
关键词:广东省;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93.02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医疗、教育水平高,再加上城镇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企业进驻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下文统称为《报告》),2011年广东省输入全国农民工的20%,输出不到总量的10%。
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2010年前增加1055万人,增长4.4%。
而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增加323万人,增长3.1%,慢于全国农民工增长速度。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进一步下降。
该报告分析了性别、年龄以及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
报告指出:农民工当中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逐年增加;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农民工当中以初中文化为主,青年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
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制度、工业化水平、城乡差距等等因素。
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城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本文调查得到2011年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状况,运用数量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进行解析,参照《报告》,着重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对目前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样本数据、研究方法与因素选取
1.1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抽样方式,为了保证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广东省内,随机抽取4个县,在每个县内,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
每个县内随机抽取41个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
这样调查样本共包括164个农户。
其中的比例数据是经过统计整理后得到的。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多元线性回归为主要研究方法。
1.3因素选取
本文选取非农工作时间比例为被解释变量,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的非农工作时间比例作为解释变量。
其中非农工作时间比例=非农工作时间/总劳动时间。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医疗、教育水平高,再加上城镇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企业进驻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下文统称为《报告》),2011年广东省输入全国农民工的20%,输出不到总量的10%。
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2010年前增加1055万人,增长4.4%。
而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增加323万人,增长3.1%,慢于全国农民工增长速度。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进一步下降。
该报告分析了性别、年龄以及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
报告指出:农民工当中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逐年增加;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农民工当中以初中文化为主,青年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
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制度、工业化水平、城乡差距等等因素。
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城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本文调查得到2011年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状况,运用数量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进行解析,参照《报告》,着重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对目前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样本数据、研究方法与因素选取
1.1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抽样方式,为了保证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广东省内,随机抽取4个县,在每个县内,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
每个县内随机抽取41个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
这样调查样本共包括164个农户。
其中的比例数据是经过统计整理后得到的。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多元线性回归为主要研究方法。
1.3因素选取
R2=0.96 F=490.74,F对应的P值为0,表明方程总体线性显著,或者解释变量中至少有一个是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其中X4 X5 X6未通过t检验,表明这三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进一步来看X4表示31-60岁非农工作时间比例;X5表示60岁以上非农工
作时间比例;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30岁以上的农民非农工作时间比例并不大,这与《报告》给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这可能是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广东省,而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年轻的农民工更具有竞争力。
X6表示小学教育水平,随着全国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全国农民工水平已由之前的小学文化水平向初中转变。
X6的不显著性说明广东省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水平为初中以上,这与《报告》的研究结果是相吻合的。
广东省非农工作时间占绝大多数的也是男性,但是与女性的差距并不大。
3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广东省的劳动力流动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三个方面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了数量分析。
不难看出,广东省与全国劳动力流动的趋势大体一致,但也存在着地方特点。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逐步实现城镇化,缓解东部地区经济当中用工难的问题,针对广东省自身特色,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新时代年轻农民工的诉求不断增加,在网络信息时代,广东省应该提供更多的信息媒介平台,满足年轻农民工对信息的需求。
(2)加大教育力度,增强劳动力素质,提高转移的整体水平。
根据广东省对农民工的需求,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费应由政府出资,因为农民收入本来就低,政府对待农民要像下岗职工一样,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
(3)进一步加大女性农民工的流动,缩小男女非农工作时间比例的差距,提供更多能够适合女性工作的种类。
参考文献
[1]熊波,石人炳.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07,(2):52.57.
[2]蔡玲,徐楚桥.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6.
[3]姚俊.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调查—基于苏南三市的实证分析 [J].城市问题,2009,(9):96.101.
[4]攸频,张晓峒.Eviews6 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 93.95.
[5]范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J].新农村建设,2009,(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