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人理论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1 2 章.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1 2 章.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产生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经济增长。

2.经济学的定义与经济学的划分(1)经济学的定义;(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经济人假定;(2)经济模型;(3)均衡及其种类;(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6)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4.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一、单项选择1.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b.获取它们时,是否要付出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高低;d.它们的效用高低。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d.资源的价格很高。

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收入的短期波动;c.收入的长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

5.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

a.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b.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c.自然经济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

6.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命题是()。

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增长;c.石油价格影响汽车需求;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

7.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为()。

a.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0%;b.高失业率在短期没有下降的趋势;c.我国的高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d.失业率应该降低到8%。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能提高社会福利;b.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c.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收入分配应该公平。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人性假设。

识记:(1)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2)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第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3)Y理论。

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第二,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第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第五,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第六,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领会: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1“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

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管理学-习题-第10章

管理学-习题-第10章

第十章激励(一)判断题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2.麦格雷戈在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3.明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保健因素能消除不满意,并且激励因素是调动人们极性的关键。

()4.成就需要理论过于强调个体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5.非动机性行为则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无目的活动,但是属于激励理论研究就范畴。

()6.信任激励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激励方式。

()7.期望理论的涵盖面太广,内涵比较笼统,且忽略了对个体行为意志的考虑,故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8.成就理论既满足了个体高层次需要的意义,也满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 )(二)填空题1.依据人的行为规律,人的行为过程包含了三类基本变量,即、、。

2.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 、、、、。

3.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比较和比较。

4.期望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

5.依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

6.依据强化的方式,强化可分为: 和。

7.期望理论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论证了人们会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的选择。

8.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三)选择题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3.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4.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该理论过于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和控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状态5.中国企业引人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理想化状态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并不总是利己的,也不能做到总是理性的2、效用的定义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Theory of Cardinal Utility]----效用的大小可以计量,因而可以用基数表示;序数效用论[Theory of Ordinal Utility]----效用的大小不能计量,因而只能用序数表示。

4、边际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TU=f(Q)TU-总效用[Total Utiliyi] Q-消费量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yi]----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或拥有量所得到的追加的满足。

边际分析方法即增量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

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

因为最重要用途的边际效用大,其后次要用途的边际效用小,以此顺序,随用途越来越不重要,其边际效用就递减。

微观经济学(袁正)习题及答案汇总

微观经济学(袁正)习题及答案汇总

微观经济学课后袁正课件习题汇总第一讲1.“经济人”假设2.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 4Y 3,则他在Y 商品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对Y 的需求与X 的价格有什么关系?(北大2000研)解:假设总支出为M 。

总支出的分配为:P x X +P y Y =M 。

根据消费均衡的条件:=x x y yP MU P MU ,可以得出 ∂∂===∂∂x y //P U X X Y Y P U Y X Y X33424433,所以=x y P X P Y 43,代入P x X +P y Y =M 中,得y 37P Y M =,所以此消费者在Y 商品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37。

并且,对Y 的需求与X 的价格无关。

3.给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x 1,x 2)=X 1a X 2b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和P 2,消费者的收入为m ,求解下列问题:(1)消费者将把收入的多大比例分别用于消费X 1和X 2?(2)求出消费者对X 1和X 2的需求函数解: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是:12max x x αβ使得p 1x 1+p 2x 2=m可算出1m x p ααβ=+,22m x p ααβ=+ 这是两商品各自的需求函数。

收入用于商品x 1的比例为:11x p m ααβ=+收入用于商品x 2的比例为:22x p m ααβ=+ 商品x 1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11111p x e x p ∂==-∂商品x 2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22221p x e x p ∂==-∂ 第二讲1. 2 第三讲1.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x 和y 是他所消费的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P x =1和P y =2,他的收入为100,试问他对x 和y 的需求量各为多少?(重庆大学1999研)由题意得可得:5025x y =⎧⎨=⎩2.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 4,他面临的商品X 和Y 的价格分别为P X 和P Y 。

如果消费者现有的收入为M ,该消费者会把其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 的消费?(人大2000研,复旦大学1999研)求边际替代率,),(2121b a x x x x U =MRS dx dx U x U x ax x bx x ax bx a b a b ==-=-=---211211212121∂∂∂∂//.边际替代率求边际效用,,),(2121b a x x x x U =假设商品X 的价格为P x ,商品Y 的价格为P y ,收入为M 。

1组织行为学导论-人性假设

1组织行为学导论-人性假设
只限于检验产品等监督职能上,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 联络人的作用。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情况。
管理是讲究艺术的--管人
• 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适用。 • 霍桑访谈试验中,梅奥已注意到亲善的沟通方式,不仅可
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更可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 员工更加自愿地努力工作。 •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 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 适时地赞誉别人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 • 采用“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 作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继续坚持不 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作用: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
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 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 正式组织中,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 非正式组织中,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
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 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 提高和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现。
鲜明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 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5) 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即吸收有关人员共同讨论、协商,集思广益,最 后由领导者作决策并承担责任。 (6) 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 个人对事物均可做出判断, 并能独立工作,以自 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社会人”的管理办法
•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 点放在关心人,满足的人的需要上;
•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 职能,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 感和整体感。

[整理版]人的心理属性包括四方面

[整理版]人的心理属性包括四方面

人的心理属性包括四方面:1.心理过程(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2.心理状态(情绪是心理状态的主要成分)3.个性心理特征4.个性意识倾向人性特征:1.能动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社会性3.整体性4.两面性5.可变性6.个体差异性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即为管理中的人性观。

它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求、工作目标、工作态度的基本估计或基本看法。

1.人性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人性假设则是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看法与判断;2.人性假设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被管理者,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人性的认识、看法和判断;3.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基础或前提。

对被管理者人性的认识和看法,决定了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态度、管理原则、方法与手段,管理者建立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均与他对人性的看法有关。

4.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人性看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性假设的变化,管理手段在变,以至于呈现出不同的管理阶段。

在西方管理中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代表人:泰罗此假设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由此经济诱因才引发了人的工作动机,即人们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麦格雷在《企业人性面》中对“经济人”称之为X理论。

管理方式:①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完成任务提高劳动效率,对人的感情和愿望漠不关心;②以金钱来刺激员工劳动的积极性、效率和服从;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工人的控制程度;④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广大员工与之无关。

2.“社会人”假设代表人:埃尔顿·梅奥(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他的“人群关系理论”)此假设建立在人性是善良的基础之上,人工作动机不仅在于物质利益,更在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

管理方式:①管理人员在关心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但重点放在关心员工的需求上;②培养和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整体感;③提倡集体奖励制度;④管理职能不断地完善和变化;⑤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让员工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材课后题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材课后题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后参考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1、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与作用?答:对于人力资源的解释,虽说众说纷纭,但是概括起来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把人力看做是劳动力,劳动力等同于劳动者,认为人力资源即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确切的说,是16岁以上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成年人口观)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是现在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在岗人员观)第三种观点,把人力看做事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生产力,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总和。

(人员素质观)2、人力资源在21世纪中的作用:一、人力资源的独特性成为组织重要的核心能力,人才质量成为衡量组织整体竞争力的标志。

二、人力资源的贡献改变了资本所有者与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人力资源的价值所在:一、政治功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组织的政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配置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组织的政治前途及命运。

二、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是通过选拔、培训、考评与报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形式,满足最终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本身对组织的经济贡献。

三、社会稳定功能:主要表现在薪酬福利的管理和劳资关系的协调两个方面。

四、其他功能,人力资源还有资源配置与效能促进功能.3、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人性的假设一,经济人假设:(rational-economicman)由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麦格雷戈进行总结认为:人是一种合乎情理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出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这是对人性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

二、社会人假设: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驱使人工作的最大动机不仅是来源于物质需要,也来自于社会的,心理的各方面的需求。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一、导论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

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

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1)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1)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 (2)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 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

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

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 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篇概论一、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

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3)“经济人”假说是实证结论,不是道德规范。

合肥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概论

合肥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概论
企业管理学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一章 管理概论
❖ 亚当斯密说过:“有大财富的所在,就有大 不平等的所在,有一个巨富的人,同时至少 必有五百个穷人。少数人的富裕,同时是以 多数人的贫乏为前提的。”如此精辟的论述, 简直就像看到了今天的中国房价。
❖ 1.1 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
❖ 1.1.1 管理
❖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 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是计划、组 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这五 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所谓 职能是指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每个管 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进,主张实行有 益的建议制度,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他认为 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
按照工作性质和工种确定的固定工资; 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 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从现代企业管理所采用的分配办法看,巴贝奇的理 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1.3.2 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2) 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3) 查尔斯·巴贝奇利润分配管理思想 ❖ 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经济学家,他的最
大成就是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
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
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 有成效,必须使组织当中的各个部门、各个 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化与和谐化, 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 步、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组织目标(过程)。

D-《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论》题库(孙咏梅)加答案版20190611(1)(1)

D-《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论》题库(孙咏梅)加答案版20190611(1)(1)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什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矛盾分析中介分析分析和综合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阐明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揭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进行意识形态的批判,揭露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和拜物教性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一般的方法论或基本原理是什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

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

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目的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特殊的方法或特殊的原理是什么?剩余价值理论利润平均化、生产价格的形成、利润率下降资本再生产、国民收入、经济危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关键性问题的重要意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性和内在阶级冲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平衡发展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要不要研究生产方式要不要研究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不要区分抽象的生产一般的资源配置和具体的特定的生产方式的资源配置,以及要不要研究具体的特定生产方式的资源配置6、请列举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流派。

激进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三个维度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SSA(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调节学派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7、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个层次的理论框架是什么?三个层次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1747《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

11747《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 - 百度文库管理过程一、名词解释管理:五个基本管理职能的运作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安排、指挥和领导、控制。

责任:是一个人确保恰当地完成任务或工作的职责。

授权:是向组织中较低层次的人传递权威和职权的过程。

记住:权威能够授予而责任不能授予是非常重要的。

职能关系:与专家咨询或支持服务有关,他们对外是正式的直线管理结构。

直线经理:是被授权管理一个特定活动领域的人。

扁平结构组织:只有很少的管理层次但控制幅度宽的组织。

纵深结构组织:有很多管理层次且控制幅度窄的组织。

二、简答题知识1 、权威:是执行任务的法定权利和能力。

有 3 种类型:( 1 )、法定权威:来自于组织制定的内部规则。

( 2 )个人权威:来自于人的个性。

( 3 )名誉权威:来自于知识。

( 4 )、经济权威:来自于从经济环境中获取的权利。

2 、职权与权威区别:权威涉及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权利;职权涉及一个人为了确保完成被授予了权威的工作,而指导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

职权是一个职位概念,因为它来源于个人角色。

影响管理过程的 2 个概念: 1 、直线经理 2 、职能关系3 、直线组织结构显示特定的任务权威和责任层次,这样具有4 个优点:( 1 )容易理解和操作。

( 2 )具有能够迅速决策的清晰而直接的命令链。

( 3 )具有清晰的责任划分和权威分配。

( 4 )可以产生稳定的、易于控制的组织。

直线经理与职能关系的差别:具有直线管理权威的经理能够直接影响工作成果,因为它包括指示下属的职权;职能关系在许多公司中非常重要,并且要经常征求专家建议,以及把这些建议融入组织的工作实践。

垂直命令链:从组织层级结构顶部向低部传递的权力序列。

4 、如果控制幅度过宽,可能降低经理与下属人员的接触,从而导致:( 1 )直接监督困难,可能导致控制。

( 2 )非正式的小组产生非正式的领导角色。

( 3 )激励、士气和产量可能受到影响。

5 、控制幅度过窄,管理可能应得昂贵和浪费,会导致:( 1 )增加管理和行政成本。

经济人类学文献综述

经济人类学文献综述

经济人类学文献综述作者:张铭轩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3期摘要:经济人类学秉承通过研究“他者”世界来反观自身社会的批判主义精神,对西方经济学做出整体反思,以求还原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通过关注个体的、集体的、社会的生活,研究信仰、消费、生产活动等如何彼此连接成整体;通过交换、消费、工作、性别分工等个体视角研究经济生活,即在社会文化脉络里理解各种经济行为;从历史的视角探求文化的、实践的与经济生活如何相互塑造并发生改变。

这也说明了经济人类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和人类学的结合,而是有着独特关怀的学科,不斷带着独特的关怀出发,为经济学与人类学带回经验与参考资料。

在经济人类学的视野下,经济不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与文化、政治、宗教、信仰等交织组成的生活。

关键词:库拉圈;夸富宴;实质主义;形式主义;道德性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3.052经济人类学顾名思义是从人类学的视角理解经济生活,与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经济学截然不同。

经济人类学通过关注个体的、集体的、社会的生活,研究信仰、消费、生产活动等如何彼此连接成整体;通过交换、消费、工作、性别分工等个体视角研究经济生活,即在社会文化脉络里理解各种经济行为;从历史的视角探求文化的、实践的与经济生活如何相互塑造并发生改变。

通过系统的视角理解与思考这些转变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的改变,展现出独特的关怀。

1 马林诺斯基发现的Kula马林诺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中不仅提出了田野工作的相关概念,以及民族志的方法原则,更是通过描述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人交换礼物形式——库拉,开启了经济人类学的话题,对经济学的假设提出质疑,体现了人类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库拉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

高频考点-经济基础-第1-5章

高频考点-经济基础-第1-5章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高频考点】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因素老师这么说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不是固定的)①我爱喝小米粥,你爱喝八宝粥,这是消费者的偏好;②没有小米粥,可以选择八宝粥,这两者就是替代品;③不可能一辈子都喜欢喝粥,过段时间我喜欢吃面条,消费者偏好不是固定的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同向变动。

我有钱了,多买点,钱不够少买点产品的价格:某种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在相同的产品情况下,我愿意买3块钱而不愿意买7块钱的,倾向于便宜的替代品价格:使用价值相近的,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求的商品。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在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如小米粥和八宝粥、米饭和馒头、煤气和电力。

互补品的价格: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在互补商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自身需求量会降低,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降低。

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预期:人们对于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中秋节月饼会涨价,我现在就可以多买一点囤着,未来涨,现在买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高频考点】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①需求与价格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化;②横轴代表需求量(Q),纵轴代表价格(P)③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高频考点】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名称影响因素结果需求数量变动商品自身价格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增加为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移动需求变动商品价格外等其他因素(收入、偏好等)需求曲线的位移(线动)——增加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1)需求数量变动:(点移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我国有一位年青的经济学人写了一本名为《人人都爱经济学》的书。

我觉得书名取得很好,符合经济学的目的。

因为经济学追求的就是经世济民,国强民富,使人幸福、快乐,社会福利得到不断的提高。

这样的一门学科有谁不喜欢不热爱的呢?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学习经济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什么?第一节经济学研究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不久长,从其产生至今也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美国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1776年英国有位名叫亚当斯密的人出版了一本书:《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俗称《国富论》。

这部不朽的名著,开创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经济学,同时也确立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因此,在经济学的开篇我们有必要首先就《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思想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就亚当斯密看来,国民财富指的是“社会劳动每年再生产出来的可供消费的商品”,这种财富的增长依赖于两个方面: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

这既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国财富增长源于商品交换或贸易,也不同于重农主义所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图示法说明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

()其次,史密斯认为,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包括制造商,都是自利的,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商人追求利润:“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的自利计划”。

当商品数量固定时,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工人们试图找到最高的工资——我们称之为经济人。

或者理性的人。

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建构的基石。

在我们未来的研究中,请记住这个假设。

第三,人人都是自利的,呈现出的经济活动岂不一片混乱?但亚当斯密却指出,隐藏在经济活动表面的混乱之中的是一种自然秩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着个人的自利行为,在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或公众的利益,达到一种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和谐,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

第十章 激励 ——管理学(马工程)

第十章 激励 ——管理学(马工程)

3. 行为强化理论——斯金纳
强化的分类: • 依据强化的目的
行为 令人愉快或希 令人不快或不希望
对象 望的事件
的事件
时机
事件的 出现
正强化
惩罚
(行为变得更 (行为变得更不可
加可能发生)
能发生)
事件的 取消
自然消退
负强化
(行为变得不 (行为变得更加可
可能发生)
能发生)
• 依据强化的方式 连续强化
对每个行为都给予强化。
间断强化
并非对所有行为都进行强化:固定 比率的强化、可变比率的强化、固 定时间间隔的强化、可变时间间隔 的强化等。
3. 行为强化理论——斯金纳

用 ·要按照强化对象的不
强 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 措施。
化 ·对所期望取得的工作业
的 绩应予以明确的规定和
原 则
表述。
·对工作业绩予以及时的
反馈,即通过某种形式
局限性
1. 行为基础理论
1. 2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 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外界因素方面 的,被称为保健因素。
• 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 被称为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激励因素才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关键。
1. 行为基础理论
一定的内在联系; • 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是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1. 人的行为过程及特点
1. 2 动机性行为的过程
1. 3 动机性行为的特点
1 2 3 自发性
目的性
持续性
4 5 可塑性
因果性
2. 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经济人假 设
• X理论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差别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差别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差别
1、“经济人”假设:(又称:X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最大利益,工作主要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

2、“社会人”假设。

认为人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次要方面,人们重视与周围的人和平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又称:Y理论)。

主张为员工创造有利环境,能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潜能、特长、创造力。

4、“复杂人”假设:(又称:超Y理论)。

基于“人是复杂的”事实,期待更加合理的说明人的需要与工作的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霍布斯( 托马斯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霍布斯 , ~ )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人性自私论 目的:推论出一些必要的社会和政治原则, 目的:推论出一些必要的社会和政治原则,以便能从混 乱中建立起某种理想的社会经济秩序。 乱中建立起某种理想的社会经济秩序。 • 分析逻辑: 分析逻辑: • 人天然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快乐是欲望的满足,能 人天然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快乐是欲望的满足, 促进生命的运动,因而是善。 促进生命的运动,因而是善。因为人的能力基本上是 相等的,且都想获得快乐,但世界上财富有限, 相等的,且都想获得快乐,但世界上财富有限,人们 必然会相互争斗(原因是利已的冲动)。 )。可能产生出 必然会相互争斗(原因是利已的冲动)。可能产生出 一种悲惨的结果:孤独、贫因、讨厌、粗野和短命, 一种悲惨的结果:孤独、贫因、讨厌、粗野和短命, 即所谓“ 即所谓“霍布斯丛 林”。 • 国家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监控者,是为人类服务的权利 国家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监控者, 共同体,目的是增进利益,减少危害。 共同体,目的是增进利益,减少危害。
• 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马克思 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马克思
孟德维尔: 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
世纪初) (18世纪初) 世纪初 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完全是由于人 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激情( 的各种激情(Passions)相互作用,克服自然障 )相互作用, 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结果, 碍,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结果,而这些激情或各 种欲望都是人的利已本性的不同表现, 种欲望都是人的利已本性的不同表现,社会经济 必须巧妙地利用这种本性才能健康发展
休谟的人性论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肯定人的自私本性,认为人的世俗情欲, 肯定人的自私本性,认为人的世俗情欲,对幸福的渴 望和追求是合理的,同时人都有“仁爱”的一面, 望和追求是合理的,同时人都有“仁爱”的一面,被 称为“自然美德” 包括慷慨、怜悯、感恩、友谊、 称为“自然美德”,包括慷慨、怜悯、感恩、友谊、 忠贞、热忱;也包括机智敏捷、勤劳、坚忍不拨、 忠贞、热忱;也包括机智敏捷、勤劳、坚忍不拨、努 恒心、节俭等。但人性中“仁爱” 力、恒心、节俭等。但人性中“仁爱”因素是永远不 能胜于或克服自私本性的。肯定自私是人性中最强有 能胜于或克服自私本性的。 力的冲动,但又设法限制自私和超越自私的狭隘, 力的冲动,但又设法限制自私和超越自私的狭隘,通 过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的追求,这 是休谟的核心思想。 是休谟的核心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杨春学: 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 上海三联书店, 年版。 年版 2 .陶一桃,蔡增正主编:《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演进》,中央编译出版社, 陶一桃,蔡增正主编: 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演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年版。 年版。 年版 3.阿马蒂亚 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版。 伦理学与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阿马蒂亚·森 版 4.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年版。 .林毅夫: 论经济学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 5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教学 程恩富: 经济人” 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与研究》 与研究》2003年11期。 年 期 6 . 杨春学:《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经 杨春学: 经济人的“再生” 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 济研究》 济研究》2005年11期。 年 期 7.吴易风:《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吴易风: 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吴易风 中国经济出版社, 月版。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年 月版
一、经济人思想的形成过程
• 1.“经济人”的界定 . 经济人” • 作为经济人的含义或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命题: 作为经济人的含义或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命题: • 第一个命题是“自利”,亦即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 第一个命题是“自利” 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 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 • 第二个命题是“理性行为”,经济人是理性的,他能 第二个命题是“理性行为” 经济人是理性的, 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断, 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断, 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 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从 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这一点是核心) 。(这一点是核心 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这一点是核心) • 第三个命题是“他利”: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 第三个命题是“他利” 保证, 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 识地,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识地,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政府论
• 个人利益是行为的动力。 个人利益是行为的动力。 • 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而不是人性的弱点。 而不是人性的弱点。 • 国家权力的介入可以解决社会冲突。 国家权力的介入可以解决社会冲突。 • 国家权力要保护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的不可剥夺这 国家权力要保护生命、 三大“自然权利” 三大“自然权利”。 • 财产安全至上。 财产安全至上。 • 洛克思想实质上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时代精神(财产 洛克思想实质上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时代精神( 崇拜)的反映。 崇拜)的反映。
• • •

2.“经济人”假说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 . 经济人” 西欧中世纪晚期( ~ 世纪),产生了一种新型社 世纪), 西欧中世纪晚期(13~14世纪),产生了一种新型社 会经济形态——“商业社会”。主要特征: 商业社会” 主要特征: 会经济形态 商业社会 第一,整个社会经济走向货币化, 第一,整个社会经济走向货币化,因而是一种市场社 会或“商业社会” 会或“商业社会” 第二,社会生活货币化的同时,经济活动开始从其他 第二,社会生活货币化的同时, 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 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 第三,经济竞争不仅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第三,经济竞争不仅调节社会经济生活,而且也以 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的原则重新调整和安排着人们的社会地 位。 在欧洲近代史中, 地理大发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欧洲近代史中,“地理大发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它使得欧洲在短短100年时间里集聚的黄金白银等贵 它使得欧洲在短短 年时间里集聚的黄金白银等贵 金属等于中世纪欧洲所积累的贵金属的8倍 金属等于中世纪欧洲所积累的贵金属的 倍。大量的 黄金白银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 黄金白银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使得空前的财富 集聚成为可能。 集聚成为可能。市场和货币的力量有力地冲击着陈旧 的社会结构、旧的社会秩序以及传统的观念和见解。 的社会结构、旧的社会秩序以及传统的观念和见解。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 亚当 斯密的经济人思想
• 第一、经济人的行为可以促进新的社会秩序的 第一、 形成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利己的合理性) 。(利己的合理性 形成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利己的合理性) • 第二、经济人的行为具有化解利益冲突的社会 第二、 心理学基础。(主观利己,客观利他) 。(主观利己 心理学基础。(主观利己,客观利他) • 第三、经济人的行为在“无形之手”引导下, 第三、经济人的行为在“无形之手”引导下, 会促进社会利益(福利)的最大化。(理性的 理性的 会促进社会利益(福利)的最大化 客观功用) 客观功用)
1.第一次争论:利已与利他关系 .第一次争论:
时间:19世纪晚期 时间: 世纪晚期 争论者: 争论者:德国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 争论焦点: 争论焦点:利己行为假设是否符合实际
(1)德国历史学派观点:经济假设仅以利已主义为基础, )德国历史学派观点:经济假设仅以利已主义为基础, 仅以简单的生物学或心理学为依据, 仅以简单的生物学或心理学为依据,是非常狭隘和片面 因为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除了经济利益之外, 的,因为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 其他的多种利益和追求,现实更丰富和复杂。 其他的多种利益和追求,现实更丰富和复杂。即使在经 济生活中,个人利益也决不是唯一的动机。 济生活中,个人利益也决不是唯一的动机。现实的经济 生活最起码包括三种形式:在私人的经济中, 生活最起码包括三种形式:在私人的经济中,确实是一 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在强制的公有经济中, 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在强制的公有经济中,却是以社 会全体利益为行动准则; 会全体利益为行动准则;而在以慈善福利为目的的经济 主要以伦理道德为行动规范。 中,主要以伦理道德为行动规范。对经济生活中人的动 机进行分析,既要考虑到生物的、心理的影响, 机进行分析,既要考虑到生物的、心理的影响,更要考 虑个人行为受历史的、社会的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虑个人行为受历史的、社会的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只有 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各国自己需要的经济学原理, 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各国自己需要的经济学原理,古典 经济学提出的普遍适用的原理是不存在的, 经济学提出的普遍适用的原理是不存在的,没有实用价 值的。要以“历史观点开辟道路, 值的。要以“历史观点开辟道路,要把政治经济学转变 为一种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学说。 为一种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学说。”
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
• 主讲人:王辉 主讲人: • 单 位:吉林财经大学 经济学 院 • 授课对象:2011级研究生 授课对象: 级研究生
四、授课内容
• • • • 1.“经济人”理论 . 经济人” 2.供求理论 . 3.竞争与垄断理论 . 4.福利国家理论 .
第一讲 经济人理论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经济人” 一、“经济人”思想的形成过程 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 二、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 争 论及当前的反思 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人” 三、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争 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激励机制
• 二、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 • 及目前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