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

合集下载

如何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如何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三是外部性内在化
我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是将外部性尽可 能地内在化。外部性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活动,不 经市场交易活动直接和附带地给本来与这些经济活动无关 的第三者带来好的(正的)或不好的(负的)影响。



四是边际分析方法
我们常说“多干雪中送碳的事,少干锦上 添花“的事”,就是指多用边际分析方法或均 衡分析方法。
(一)经济学的分析问题方法 1、经济学的三段式的分析框架: 假定条件――逻辑推理――结论

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理 论逻辑分析展开的逻辑起点或基本的理论前提。



2、经济学的“总体假设”: 一是资源是稀缺的。离开这一假定,整个经济学 大厦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为在这一个资源充足的 世界,价格、交易、资本等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将不复 存在,经济学研究将因此失去价值。 二是人是“经济人”。“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 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



不同视角形成的原因:
一是与思想的片面性有关; 二是与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有关; 三是与个人利益有关,即往往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立场, 这是最糟糕的。



2、基准点与参照系
基准点是指标准经济学原理、公式、图表或模型,它 导致了理想的结果,如资源有效配臵等。 理论基准点的主要作用在于发挥“参照系”的功能。



关于基准点方面的例子: (1)拉夫曲线 即随着税率由低到高的增长,政府收入也在增长,但是 到达一个转折点时,政府税收将随着税率的增高而降低, 如果政府实行100%的税率,政府收入将为零。 供给学派理论和政策对里根的执政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关于基准点方面的例子: (2)奥肯法则 指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是逆向关系,即经济增长率 越高,失业率越低。

”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经济人”亚当.斯密(2)赵峰原创 | 2008-02-01 22:46 | 投票编辑推荐标签:经济人金钱理性亚当.斯密“经济人”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应用“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家i[i]。

以“经济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斯密演绎出第一个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斯密那里,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人”具有两个特质:一是自利,二是理性。

所谓自利,指人们行为动机在于实现自身利益。

所谓理性,指人们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同时也内涵人具有对目的和手段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斯密强调,人的行为理性表现在对利益相互性的认识和认同,追求自身利益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

于是,个体利益追求的无意识的结果是社会利益的实现。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斯密,本身是一个典型的“经济人”。

斯密很少感情用事,在他看来,缺乏理性指导的行为至少是效率低下的;斯密一贯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强调个体是自身利益最好的评判者和维护者;斯密有勇气积极追求金钱利益,同时对金钱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斯密行为的理性色彩在与休谟的关系上有着深刻的体现。

1751年9月,斯密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他原来的逻辑学教授职务空缺。

休谟是斯密最亲密的朋友,而且,以休谟的能力和水平,也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

休谟对该职位提出申请。

休谟的反宗教和反道德观念在英国思想界有着不好的名声,对休谟表示支持可能会影响斯密的前途。

于是,具有评议资格的斯密对休谟的申请采取了一种暧昧的态度。

在给格拉斯哥大学评议会执事西森姆的信中,斯密说:“我最喜欢同大卫.休谟共事,但深恐公众跟我意见不同。

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不得不顾及公众的意见”。

ii[ii]个人是自身利益最好的照顾者,深信这一点的斯密一贯积极追求和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的13年间,斯密换了三次住房。

每当学校有条件更好的住宅腾出来,斯密就会积极申请搬进去。

斯密这样刻意追求改善住宿条件有着可以理解的原因。

当时,斯密和母亲及姨妈住在一起,“斯密非常孝顺,对于两位老人哪怕是最微小的愿望,也要尽力给以满足。

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定理性人,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些合乎理性的人。

根据西方经济学者指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一现象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行为的个体都是以付出最小代价为前提去获得最大利益。

理性人假定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理性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

“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理性人假定有两个特点行为:一个是自私。

即人们的行为最大目的是利己。

二是完全理性。

即每个人都趋利避害,对即将面临的方法与目标进行选择。

理性人的知识系统非常完备,他们具有非常强的计算能力,能在即将发生的时间和结果中选出最恰当的选择。

理性人选择的方案能够达到偏好的最高点,即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

根据霍桑实验得出1、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于提高生产职工的积极性与热情。

理性人假说是有具体含义的:这就是客观预期,风险回避和效用最大化。

客观预期是指,理性人是根据主观概率----贝叶斯原则(处理随机事,概率是基本的逻辑工具,主观概率被认为是贝叶斯提出来的: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我们的主观期待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哲学上称这种概率和先验概率,频率概率并列的主观概率,又称为置信度),通过不断的概率学习,越来越接近资本资产的基础价值并完成套利。

风险回避是说,理性人会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确定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大小。

效用最大是说理性人会利用一切机会套利,并且实现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因此,理性人就是客观,风险回避和效用最大的集合体。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依据的就是理性人假说----这被发展成为预期效用理论。

理性人假说对于我们投资的意义在于,如果假设是真的,我们基于这个假说有一系列的套利机会。

价值投资就是一个具体的应用。

如果是假的,我们过去所依据的很多投资理论都要改写,现在的很多金融心理学实验证明,这个假说是有严重缺陷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实践、价值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实践、价值逻辑

不过它 们 被 称 作 奴 隶、农 民、工 匠 抑 或 无 产 阶 级[2]。遵循这一逻辑,马克思意识到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主体,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 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 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 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3], 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财富的 需求者和享受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以马克思主义群众 观为重要依托,坚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保 障和改善民生,这是该思想的核心。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到了这一点,给予其切实 的关照和反馈,真正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有关人 民群众的观点,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 众观,并彰显了中国特色。 2借鉴和充实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合理内核
别委托项目(GD16TW03)。 作者简介:庞 敏(1993-),女,山东淄博人,博士生,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党建、海外中共学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 已 于 2019-05-1513∶22在 中 国 知 网 优 先 数 字 出 版。网 络 出 版 地 址: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 20190515.0723.006.html
心系民众,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孟子提出 “得 理论总结。
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 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
二、实践逻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勿施尔也。”[5]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注入了补给和营养,使其不断充实。

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

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

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观点是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的,他发现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但每个人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

由此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了社会利益。

经济人假设在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反对经验论者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概括出分工协作是用来反映人们对商品需求的复杂性的观点,并指出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亚当斯密还指出,交换的动机是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这种动机被假定为驱使人们行动的动机。

这种动机促使每个人通过劳动分工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并通过交换他生产的东西来获得他需要的东西。

最后,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和交换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实现。

然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他忽略了人的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此外,他的假设也忽略了社会和政治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因此,尽管他的理论在经济学中有其地位和作用,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

论_经济人_假设的渊源_发展及启示

论_经济人_假设的渊源_发展及启示

THE BUSINESS CIRCULATE商业流通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3上的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

构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构筑航空物流信息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作业进行统一合理的优化处理,对物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分析、管理和控制,利用网络将信息共享,以此来实现物流作业的公开、透明化,使得物流信息在物流业务链上的共用与无缝隙交换。

二是构筑物流商务信息平台。

物流商务信息平台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企业内部网等技术构建,以航空货物运输物流服务为主的网上虚拟交易市场。

其参与方涉及航空物流业务链上各类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这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电子交易平台。

(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网络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快速扩张,要求国际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全球网络从而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战略关系。

对于我国当今航空物流业的现状,更应该积极寻求与国际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

(四)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现代化国际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和运作。

国际航运企业本身拥有在全球范围的代理网络,利用自身优势,密切与港口、铁路和公路企业及物流企业的物流配合,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共同构建便捷的供应链系统,从而达到现代物流服务“高效、节能、迅捷”的目的。

(五)大力培养专业的航空物流人才航空物流与一般物流不同,航空物流是一个人才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拥有一批熟悉业务及专业知识的人才。

航空物流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式。

为解决物流人才不足,相关部门应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人才培训。

四、总结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针对航空物流业的研究也日趋成熟。

通过对国际航空物流进行分析与比较,我国根据总体趋势及时调整国内航空物流的发展方向:大力建设航空物流信息系统、促进国内外航空物流业的贸易往来、增加航空物流业与第四方物流系统的合作关系。

真实经济学的价值、事实与逻辑

真实经济学的价值、事实与逻辑

真实经济学的价值、事实与逻辑作者:毛寿龙来源:《民主与科学》2020年第03期现代所流行的教科书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

该经济学的初级版往往用文字和图表表达,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从经济人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物品和服务的稀缺性开始讲起,然后是消费者消费理论、供给者供给理论,接着是局部均衡和一般竞争均衡理论、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最终则是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高级版的经济学与初级版的经济学相比,其逻辑基本一致,数学表达更多一些,逻辑上的表述更精致,但靠文字和图表更能表达的价值和事实部分,却被大大简化了。

但我们看到还有一种经济学,它是一种真实的经济学,它基本上都是用浅显的文字表达的经济学。

它好像是专门为普罗大众准备的,而不是为熟知数学的高级经济学学生和经济学家准备的。

虽然这样的书被认为是经济学入门级的书,但其实其作者都是公认的经济学大家,而且其所揭示经济学的价值、事实与逻辑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是教科书经济学完全无法比拟的。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五本书,我想就是这样的一套书。

虽然每本书篇幅不大,也没有深奥的术语和大篇幅的数学推导,但其表述的价值更加丰满,事实更加完整,逻辑更加丰富。

《蜜蜂的寓言》:作为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自私的德性及其脆弱性在这里,第一本书《蜜蜂的寓言》,给我们展示了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即自私的德性。

同时,我们从这本书以及同类型书的理论的不彻底性和其他书籍中更为彻底的理论的争议性也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其实是十分脆弱的。

这本书至少让我们反思,为什么让我们的经济持续繁荣、文明持续进步的道德理论,却不为我们所重视,却被称为“恶”,而摧毁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道德理论,却被称为“善”?多年前,我初次阅读《蜜蜂的寓言》,那时的心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现在当我再次去阅读《蜜蜂的寓言》时,我的心情開始平静,我开始从逻辑上去思考其内含的价值,并思考它与其他著作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底层逻辑epub

经济学底层逻辑epub

经济学底层逻辑epub(实用版)目录1.经济学底层逻辑的概念和意义2.经济学底层逻辑的核心原则3.如何运用经济学底层逻辑分析经济现象4.经济学底层逻辑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1.经济学底层逻辑的概念和意义经济学底层逻辑,指的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在稀缺资源下做出选择的学科,其底层逻辑主要涉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关注市场中的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在有限收入下分配支出,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下决定生产和投资等。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探讨总量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 (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经济学底层逻辑通过分析这些经济现象,以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和实际经济活动。

2.经济学底层逻辑的核心原则经济学底层逻辑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原则:(1) 理性人假设:经济学底层逻辑认为,市场中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有限的信息和资源下,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2) 边际效用:经济学底层逻辑强调边际效用,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一种商品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关注边际成本,即生产多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3) 供求关系:经济学底层逻辑认为,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某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反之,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涨。

(4) 货币中性:经济学底层逻辑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会影响总体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实际产出、就业等。

3.如何运用经济学底层逻辑分析经济现象当我们运用经济学底层逻辑分析经济现象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如某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某种商品的价格波动等。

(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如历史价格、产量、政策法规等。

(3) 构建经济模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经济学底层逻辑的原则,构建一个合适的经济模型来描述研究对象。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称“实利人”假设,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学理论,是早期管理思想的体现。

这一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企业中,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资本家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才开设工厂,而工人则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才来工作,只要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大家都可得到好处。

“经济人”假设包括如下基本观点:1、职工基本上都是受经济物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去干;2、由于经济刺激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在组织中的地位是被动的,他们的行为是受组织控制的;3、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加以防犯,否则会干扰人们对自己利益的理性的权衡;4、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特别是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又称“社交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最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接受和喜爱等,远比对经济物的需要的动机更加强烈。

只有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才能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2、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更容易对同级同事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4、职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管理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施恩在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麦克雷戈等人的理论后,提出了以下自我实现人假设,并认为这种假设与麦克雷戈的“Y”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经济人社会人

经济人社会人

(一)“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二)“经济人”假设的依据“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

麦氏主张Y 理论,反对X理论。

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⑤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三)"经济人"假设内含的管理策略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

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

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

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后勤部拼命干活。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的理论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的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主要讲什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罗特利斯伯格的理论,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

所谓社会人假设,立足点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超越,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在这一点上,罗特利斯伯格的理论推理要比梅奥严密。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前提是对人类理性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梅奥在批评经济人假设时,主要针对李嘉图的“群氓假设”,从人类的团体性角度反驳“群氓”的个体理性观念,从而导致他虽然激烈地指斥李嘉图已经过时,却在逻辑上无法彻底否定经济人假设。

而罗氏主要是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非逻辑角度指出经济人假设的不足,给理性留下了恰当的领域,从而使社会人假设能够同经济人假设衔接起来。

罗特利斯伯格指出:“工作中的人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并不完全是一种逻辑的动物。

他们有感情。

他们希望能感到自己重要并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工作重要。

他们虽然也对自己的工资袋大小感兴趣,但这不是他们关心的首要之事。

他们有时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工资报酬能确切反映他们所做不同工作的社会相对重要性。

有时甚至比维持社会承认的工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上司对待他们的态度。

”由此出发,罗氏把“效率的逻辑”和“感情的逻辑”罗氏还特别指出了感情的非逻辑性统一到管理活动的整体之中,由二者的统一推导出了他的全部论点。

罗特利斯伯格明确指出,在大规模的经营组织中至少存在着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是来自于经营管理当局的体系,另一套是来自工作伙伴之间的体系。

两套体系中来自管理当局的就是正式组织的评价体系,而来自工作伙伴的就是非正式组织中对成员基于一致性要求的评价体系。

前者由正式组织的业绩与效率等标准所构成,可以在实践中去测量;后者是由某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性行为规则所构成,是“一些惯例、价值观、准则、信念和非官方的规则”,难以测量。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程恩富理论假设是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入到理论假设来确立基本思想并展开逻辑叙述,这也是从根本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的需要。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理论假设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辩证性,因而具有更大的理论认知功能和社会建设功能。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精神与批判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假设的基础上,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并坚持四大理论假设,即/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0、/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0、/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0、/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0。

关键词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假设作者程恩富,195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学部委员(北京100732)。

过去,人们为了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真理性和现实性,往往偏好使用/普遍原理0或/基本原理0来指谓马克思的某些经济思想,而不愿把这些思想同时也视为一种/理论假设0。

似乎理论假设都是脱离实际或无意义的空想和幻想,把马克思的某些经济思想视为理论假设就贬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

实际上,采用/理论假设0及其逻辑叙述方法更有利于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

严格说来,理论假设同原理或公理是有区别的,但也是可以转化的。

在某一经济学理论假设算不算作公理的问题上,渗透着研究主体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对实证资料的不同理解。

基于不同的方法和立场,即使马克思主义者依据坚实的实证史料和科学的逻辑证据,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正确的,但会确认其为理论假设,这将有益于论争的简化和深化。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某些被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经济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以及属于对向社会主义过渡或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均须在当代中外经济实践中继续进行检验和展开,并使其逻辑体系不断完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被认为是某种原理、公理或预见的思想,不妨也可称之为理论假设。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非理性思维的例子有哪些

非理性思维的例子有哪些

非理性思维的例子有哪些左脑又称“知性脑”,左脑它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关于非理性思维的例子有哪些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非理性思维的例子这里的理性人来源于经济学中“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什么是理性人呢?可以简单的描述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种假设后来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行为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所质疑,质疑的重点在于,人并不符合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

比如,对于饿了三天的乞丐来讲,给他吃的一定比给他一套名牌时装更开心。

再比如,当一个人被鳄鱼咬住了腿,我们知道鳄鱼咬住东西是不会松口的,作为理性人最佳方案是砍掉腿,保住其他部分。

用经济逻辑来判断,名牌时装比一顿饭更有价值,整个生命一定比一条腿更有价值,但当我们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多半不能理性处理。

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就通过三个方面,仔细聊聊理性人的非理性行为。

沉没成本损失厌恶心理账户沉没成本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球迷,花了不少钱买了一张自己非常喜欢的球赛门票,但在你准备去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路上能见度很低,而且路面积水严重,现在去看的话很容易发生危险。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假设,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球迷,也准备去看这场比赛,也同样被大雨堵在了家里,但不同的是,他的门票是公司送的,请问这个时候谁更可能去看这场比赛?调查发现,大部分自己买票的人会选择去看,而没有自己花钱买票的多半选择不去看。

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来看,那些几乎没有花任何成本就获得门票的人更应该去看比赛,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原因在于我们实现某种利益最大化时,如果遇到阻碍,人们衡量的点就会发生改变。

即从关注收益变成关注成本,这里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关于沉没成本的定义这里不多说,我们来说沉没成本的应用场景,比如国内人去澳门,很多人会抱着输赢不重要的心理去赌场赌一把,但我们想,赌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赢钱吗?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变的不重要?原因就在于心理衡量点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大部分人是以花了钱和时间来澳门旅游这个已付出的沉没成本来衡量赌博这件事情,心理活动就是:既然已经损失了,就没必要在意赌博上的那点输赢了,这实际上和冒雨去看球赛是一个道理。

“经济人”与“社会人”的逻辑关系及当代意义

“经济人”与“社会人”的逻辑关系及当代意义

“经济人”与“社会人”的逻辑关系及当代意义经济学研究的基是从人性假设开始的,因此人性假设被视为经学理论的基石,而对人假设的不同界定带来了济学的两种基本范——“经济人”设和“社会人”假设。

就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看,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经人”与“社会人”的逻辑关,寻求“经济人”与“社人”的最大可能的融合。

一、“经济人”“社会人”假设(一)经济人设先,经济人具有自利性亚当·斯密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无一例外地怀有“自利的打算。

他在《国富论》中描述道:“人几乎总是需要他的胞的帮助,单凭人们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种帮助的。

…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项交易的意义。

……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切。

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需要,而只是谈论对他们的好处”[1]在斯密笔,追求自身利益是动“经济人”经济行的原初动机,屠夫酿酒师等就是斯密笔下具利己心的“经济人”其次,经济人具有理性特征。

当·斯密认为,按自原则行事,不能保证人们不去做有于常理的事情。

在他看来理性体现在对得失和盈亏的精明、确的计算上,即人制着完全的信息并且足够的能力来识别相关成本,他无所不知或无所不能知地对各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本获益分析,并从选择一个能够给自带来最大利益的方案。

他能够洞察现在和预测未来,做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优决策,通过成本收益的较分析为自己谋求最的利益。

后,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个人追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无意识地和有效地进社会公共利益。

个人没有自觉地使个人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这种一致是以“看不见的手”为媒而取得的结果。

亚当·斯说:“每个人通常既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情况下更有效地促社会的利益。

西方行政学说名词解释经济人假定

西方行政学说名词解释经济人假定

西方行政学说名词解释经济人假定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行政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经济
领域中,人们被假定为理性、自私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者。

根据这个假设,经济人在做出决策时会权衡利益和成本,以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大化。

这个假设基于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
时会根据自己的信息和利益来进行权衡,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济人假定强调个体的自私性和理性,认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
做出决策,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或社会的整体效益。

经济人假定在西方行政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被用来解释
和预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这个假设也受到了
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经济人假定过于简化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忽视了其他非经济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公共利
益的关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济人假定常常需要与其他理论
和模型相结合,以更全面地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

经济学假设条件:意义及现实性

经济学假设条件:意义及现实性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F O 1 1
1 经 济 学 假 设 的 意义 1 . 1包含 了理论 演绎 的大前提 经济 学的大前提是经济理论假说或经济 学假设的核心 , 它 决 定 了理 论 的基 本 思 想 、主 要结 论 。它 的 形 成 是 人 的 认 识 中深入创造性 的结果 , 而 不需要什么严格的逻辑推理或者经 验事实依据 ;不 同的理论或者不 同的学派的主要思想分歧或 者创新 , 往往 正是表现在其演绎大前提的不同。因此 , 认识 西 方经济学 的具体过程中 ,首先要找 出并把握其假说的核心假 设( 演绎大前提) , 它是认识和理解经济理论的根本 前提 。 1 . 2是确立研 究对 象的必要条件 确立假设条件一个最基本 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地简化显示 复杂性, 从 而 确 立 现 象 间联 系 的核 心 结 构 。一般 来 说 , 不 同 条 件 下 所形 成 的分 析 思 路 、 分 析对 象和 分 析 方 法 往 往 是 不 同 的 。 不明确提 出假设条件, 理论本身将显得含糊不清, 无法形成理 论 讨 论 中 的共 同规 范 ,往 往会 造 成 对 同一 理 论 认 识 和 理 解 的
2 - 2修 正 假 设 条件 使 之接 近 现 实性 仅 仅 指 出和 批 评 经 济 学 假 定 条 件 的非 现 实 性 是 不 够 的 , 不 仅 它 的假 定 与 现实 更相 符 , 不同, 容 易引起理论基本概念的混乱 , 这将阻碍理论研究中广 关 键 的 是看 能否 提 出新 的 体 系 , 泛探讨统一基础 的形成 ,最终破坏 理论知识反之 以积累方式 而 且 还 能 解 释 更 多 的 现 象 。经 济 学 不 断 修 改 着 假 定 条 件 使 之 形成的过程。 与现实更接近, 修改后的理论不但能更好地解释 现实, 并且能 1 - 3 是进行逻辑演绎的必要条件 够包涵 已有理论。比如: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信息是对称 的, 把 理 论 中 的假 设 条 件 往 往 在 一 定 条件 下 ,确 立 了逻 辑 推 理 非对称信息引入对市场的研究,带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值 的大前提及其明确具体 的数量关系、演 绎方 向等 。西方经济 得注意的是, 虽然 引入非对称信 息改变 了不少 已有的结论 , 但 学中的基本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 提出假设条件( 大前提) 一~ 是阿克尔洛夫模 型是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下发展的, 逻辑推理( 数学推理) 一一结论( 并检验结论) 。根 据 假 设 演 绎 并将对称信息作为特例 。而且,它 的结论可 以用实证方法检 法的特点, ’ 如 果 理 论 的结 论 不 对 ( 或 不 能 通 过 经验 检 验 ) , 问题 验 。事 实 上 , 在 不 同 市场 , 非 对 称 信 息 的程 度 不 同 , 它 对 人 的 定 出在假设条件 部分 ,而与逻辑推理过程无关 。这是 因为 行 为 的影 响 也 不 同 。 在 对 称 信 息 假 设 下 的理 论 并 不 是 被 推 翻 , 在演绎法 中, 研 究结论往往是其假设条件 ( 大前提) 必然 的逻 而 是 被 扩 展 和 补 充 了 。再 比如 : 心理学的经验发现, 在 一 些 情 辑结果, 也就是逻辑推理 ( 特 别是数学推理) 一般 是不会 出现 况 下人 的决策与经济学 的理性假定有系统性偏差 。行为经济 问题 的 因此 ,假设条件 的明确提 出似乎表 明了科学研 究中 学结 合 经 济 学 和 心 理 学 , 吸 收 现 代 心 理学 中 的经 验 证 据 , 修 改 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 它似乎 明确告诉了读者和其他研究者 , 经济 学 中某 些 有 关 人 的理 性 的 基 本 假 定 ,由此 得 出很 多与 已 是理论提 出者的研究水平 ( 具体反映在假 设条件 的创新方 有 的理 论 不 同的 结 论 , 并 能 够 解 释 一 些令 人 困惑 的 经 济 现 象 。 面) , 二 哩论 存在 问题是肯定的也是十分 明确 的, 即问题肯 行 为 经 济 学 之 所 以被 主 流 经 济 学 接 受 ,也 正 是 因为 它 运 用 现 定存在于假设条件 中,理论的创新在于对原来假设条件 的调 代 经 济 学 的基 本分 析 方 法 ,并 且将 理性 假 设 的情 况 包 涵 在 其 整或者创新 。 中 。通 常 的理 性 假 设 在 某 些 是 合 适 的 ,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 修 1 . 4 是理论可检验性的必要 条件 改后 的 理 性假 设 下 的理 论 更 能 解 释 现 实 。 证伪主义判断理论科学性的唯一标准是看理论是否具有 如 果 要对 本 文 做 总 结 , 那么 , 用“ 一张 1 : 1 比 例尺 的地 图 , 最 能从 反 面 说 明经 济 学假 设条 件 的 意义 , 对 于 经 可证伪性或者可检验性。一般说来 ,假设条件的 明确提出将 毫 无 用途 ” 就 如 同“ 一张 1 : 1比例 尺 的 地 图 ” 。 使理论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 ,变量之 间的关系数量化 以及保 济 学 假 设 的完 全 的现 实 性 , 证 逻 辑 推 理 的 严 密 性 ,从而 保 证 了理 论 假 说 具 有 科 学 性 的 主 不容质疑的是 , 经济学肯定会继续使用和完善假设条件 , 发展 要特征 。 出更 加 具 有 现 实解 释 力 的理 论 。 1 . 5是理 论 继 承发 展 的 必要 条件

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

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

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
价值逻辑理论是概念化的社会科学理论,是研究如何发展有效的价值观的一种技术,用来识别并解决日常的价值问题。

以下是价值逻辑理论并实践的简介:
一、价值逻辑理论概述
1、价值识别:价值逻辑理论旨在通过识别和构建适当的价值观以及其背后的逻辑,提升团队、组织和社会的效应、协调以及互利性。

2、价值建构:旨在构建出一套有效并具有互利性的价值观,以保障每一方的利益。

3、价值促进:旨在通过有效的交流、对话和讨论,促进共同利益的实现。

二、价值逻辑理论实践
1、适应环境: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价值逻辑理论要求适应变化,持续调整价值观,以满足各方面的利益。

2、有效沟通:培养有效沟通氛围,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加强各方对价值观的理解。

3、具体化: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明确任务的内容、领域、责任和时间,以落实共同的价值观。

4、实施和评估:执行价值逻辑理论,积极收集反馈,以便于衡量行动成效,完善价值观。

总的来说,价值逻辑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将概念化的思想转化为更有效的实践,通过价值观的识别、构建和推动,努力落实有效管理,促进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摘要: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假设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内涵与历史背景、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等方面着手,重点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理论与功利利己主义哲学、宗教伦理相统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财富最大化、欲望过渡膨胀相统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价格分析、金钱理性相统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理性的形式主义倾向相统一等,指出理性经济人既是市场繁荣的前提, 也是市场混乱的根源。

并强调应辩证地看待和运用该理论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

关键词:理性经济人;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一、经济人假设的内涵与历史背景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抽象,经过长期的争论和演化,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1]。

其主要内涵是: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它来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即“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2]。

其指出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特点主要有: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亚当·斯密在吸收孟德维尔和爱尔维修关于利己心是人的本性和社会进步动力思想的基础上,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提出关于“经济人”假定的理论雏形。

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则把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经济分析思想发展完善为追求效用最大化,从而把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确立为经济分析的另一个出发点,为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主流经济学奠定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范式。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伦理学界和经济学界对经济人假设的持续批判和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经济人假设又逐步被理性人假设所取代, 为此做出杰出理论贡献的是萨缪尔森。

20世纪30~50 年代,萨缪尔森出于经济学数理化的需要,对许多传统经济学概念进行了重新表述,而效用的重新表述导致对理性和理性人的重新定义,并最终确立了它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

然而,从亚当·斯密到阿玛蒂亚·森近300年间,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道德的研究和该理论的争论。

现今对理性经济人的认知和争论也未停息,使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

二、经济人假设的理论逻辑(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功利利己主义哲学、宗教伦理相统一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就是脱胎于早期的功利主义哲学,而早期功利主义实际上又与基督教道德伦理密切相关,它强调的是公益。

正如《圣经》教导说:“谨防任何形式的贪欲,因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的多少并不能确保其生活的安宁,即使他拥有的远比他需要的多”[3]。

在西方文化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

虽然看来与宗教所强调的伦理观念相背而行,但事实上特定的历史环境,如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4]。

(二)经济人假设理论与财富最大化、欲望过渡膨胀相统一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开始将之都归结为物质一项,如后来的G.S.贝克尔所称,这些快乐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从市场获得的产品“生产”出来[5]。

因此,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学的财富最大化研究形成了相互强化的共生关系:正是为了确定性的财富分析,经济学舍弃了其他因素而集中关注节俭动机;同样,正是凭借经济人假设,古典经济学家才将追求财富的人类行为从人类的其他社会行为中分离出来,并确立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受孔德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社会科学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学。

而为了使这种科学化分析具有确定性结果,就必须舍弃其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正如凯恩斯指出的,除了自利的财富动机外,其他的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力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

正因如此,到了古典主义时期,经济学就逐渐排除伦理学等因素而开始专注于工程学方面的论述。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催生的不是人类的实际需要(needs),而是不断膨胀的欲求(wants),因此,随着功利内涵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以及人类将多样化的快乐越来越局限在物质利益上,就使得功利主义的膨胀逐渐到达了危险的边缘。

斯蒂格勒就指出,在20 世纪中期的美国,一份虽然可能是难以下咽但却足以满足身体营养需要的饮食的年支出大约是60美元;而包尔丁进一步指出,即使今天,这样水平的饮食年支出也就是200美元多一点[6]。

然而,正如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中指出的,由于生理上的需求早已获得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容易受到广告和推销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对华而不实的小玩意的需求,消费者主权已经被生产者主权所取代[7];而且,市场上的需求本身就是难以确定和量化的,因此,当人们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时,就已经陷入了欲求而不是需要的泥潭。

显然,当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就逐渐膨胀为是无限的要求,此时,人们所追求的已不再是满足实在需要的那些效用,而是社会攀比、争斗以及相互压榨等相对的效用。

与此相适应,社会也不再被看作是人的自然结合,有着共同目标,而成了单独的个人各自追寻自我满足的混杂场所[8]。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在强调物质积累的同时,逐渐将物质积累活动变成了自身的目的,结果,物质文明不断膨胀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日渐空虚。

(三)经济人假设理论与价格分析、金钱理性相统一物质文明的过渡膨胀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内在统一性不容忽视,同时,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的崛起也为该理论披上了逻辑合理的外衣。

正是由于货币的引入,人类劳动满足自身需求的动机转变成了对货币的追求,最大化效应的理性假设也就转变成了某种金钱理性。

结果,随着社会制度系统的发展,人类的交往理性以及日常生活逐渐被扭曲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金钱化和官僚体制化,越来越不以语言媒体而以金钱和权利为媒介进行交往,以致工具理性也成为经济学所理解的理性内涵。

钱理性的盛行也催生了人类行为的自我实现或者自我预期效应:如果我们认为大多数人是功利主义的,那么我们自己也就会功利主义地行事。

不但金钱理性强化了经济人的研究路径,而且经济人的这种理论假说又进一步推动了实践中金钱理性的膨胀。

(四)经济人假设理论与理性的形式主义倾向相统一理性的形式主义倾向为经济人假设进入理论分析提供了分析上的有用工具,从而进一步使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得以确立。

经济学中的形式化起源于对经济学研究的抽象化发展,这种抽象化路径从李嘉图开始,经过西尼尔、穆勒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主流。

为了更好地进行形式化的表达,效用论又作了发展:基数效用被序数效用所取代,从而避免了效用之间比较的困难。

同时,在序数效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帕雷托改进和优化的概念,这个概念进一步鼓噪了“拔一毫而利天下吾不为”的理念,因为这损害了自身而不符合帕雷托优化的原则。

正是在建立形式理性的基础上,经济学将人类的行为作了一系列的分界,并基于经济人来进行解释。

三、经济人假设的价值逻辑关于价值逻辑,可以这样把握它的特征,价值逻辑属于一种交叉学科,它是有关价值的,又是有关逻辑的,它是有关价值思维的逻辑学。

价值逻辑研究力图说明人们价值思维与非价值思维的异同,从逻辑的角度说明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差异与变化,揭示人类价值思维中最一般的规则和原理[9]。

它具有实践性,源自人们具体的历史的价值生活实践, 是生活实践中价值思维的格式、方法、规则、规律等的提炼与升华[10]。

还具有主体性,是一种主体自我相关、自我指涉的逻辑。

此外,还具有具体性与生成性,它将人类价值生活实践的全部内容和基本特征都纳入思考的范围, 探讨其中的逻辑结构、形式、规则和规律。

价值逻辑不仅考虑主客体之间静态的价值关系, 更要以时间、条件、环境为转移, 将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动态性、生成性、过程性, 作为理性思考的重心。

总体来说,理性经济人既是市场繁荣的前提, 也是市场混乱的根源[11]。

首先,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必备前提。

果缺少经济学的假设就很难进行经济分析,也很难得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

任何一门学科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都要进行某些理论上的假设和抽象。

经济学研究更是如此,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的经济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单纯地从实际经济现象得出正确的经济结论。

要得出正确的经济结论,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对人进行经济学的抽象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经济人假设对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人思想的提出,推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

同时,“理性经济人”思想为政治稳定和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

“经济人”思想提出过程中的主要初衷是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竞争不等于自由主义,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和经济自由已经无所不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能够从中吸收其理论精华,借鉴西方的经验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重要思想是认为人在经济活动中是有理性的,他们在参与某种经济活动的时候会经过理性思考,从而趋利避害。

四、结语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孕育了经济学的重要思想—“理性经济人”理论,它的内涵与发展历史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在古典经济学、利己主义哲学等基础上,理性经济人理论从人的行为动机上科学分析了经济行为,对经济理论的开拓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对经济人假设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进行探讨和研究后,能为我们更清晰地展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经济学理论埋下伏笔。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经济人理论也将面临更多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视角去理解和发展这个理论,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1] 龙游宇,李晓红.利己,利他与经济人假设[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2) :29-32.[2]张丽娟.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3]转自多蒂:《资本主义与贪婪》,载J.L.多蒂、D.R.李编:《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林季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朱富强.经济人假设如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J].改革与战略,2010,(04).[5]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页.[6]参见卢兹和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王立宇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7]布劳格:《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冯炳坤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4页.[8]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8页.[9]周农间,余跃进价值理论的演变与价值逻辑的提出[J].求索,1995,(5).[10]孙伟平.逻辑学的革命:从形式逻辑到价值逻辑[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1,(5).[11]黄晓东.试论理性经济人与制度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1( 3),1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