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pdf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制造类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质量管理与相关国家标准,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并对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初级设计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三、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一)职业岗位群(二)人才培养规格1.专业能力(1)具有识读机械、电气工程图纸及计算机绘图能力;(2)具有机械零件测绘及简单设计能力;(3)具有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检修能力;(4)具有修改控制程序和针对常用工控设备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5)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及管理能力;(6)具有普通机床操作和数控机床基本编程与操作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辅具的能力;(7)熟悉劳动与安全保护规程,熟悉质量管理与相关国家标准等。

2.方法能力(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2)具有职业规划能力;(3)具有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能力;(4)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务实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3)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地处理公共关系;(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6)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助能力;(7)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四、毕业标准(一)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32.5学分,其中必修课107.5学分,限选课14学分,任选课3学分和综合素质教育课8学分(含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二)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职业资格(岗位技能)证书;(三)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分。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分析(一)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法律基础、体育、德育、生产劳动、军训等。

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及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增强社会文明意识,发展社会实践技能。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等,这些课程没有应用背景,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3)、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的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知识以及为了岗位需要所需的专业知识等。

2.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6)、具有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能力。

7)、具有实际工程需要的计划、总结、报告、说明书、论文、合同、公文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文字、表格、图形处理能力。

8)、具有辨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形成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思想和情感方面(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爱护同志和家人,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603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制造、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模具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化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编程工作;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设计工作。

就业岗位群见表1。

表1 就业岗位群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素质和创业创新精神,掌握机电设备及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及应用系统维护维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恳务实,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合作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数学、计算机和企业文化知识等。

(3)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在工作中有一定的社交与合作能力,能适应各种环境。

2.知识结构(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政治理论知识、英语基础应用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

(2)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电工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机电一体化基础理论、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数控编程、PLC和工业机器人程序设计、机械设备电路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能力(1)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能力。

(2)具有PLC编程、数控编程和工业机器人编程设计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580201)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向机电制造行业,根据该行业相关岗位(群)需求而设置, 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操作、机电产品安装、调试、维护及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的专业实践技能力,能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机电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和阜阳市“实施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中的建设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施“多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学生交替跟进学习模式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条例》、《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的框架下,形成健全的“多段递进式”管理机制,建立与企业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项目带动下的“多段递进式”模式的有效实施,逐步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拓展合作内容,促成合作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1.工程素养培训阶段及基础技能训练阶段这两个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第一阶段学习基础理论知识14周,第二阶段进行2周的基础实践能力和职业认识的训练。

主要安排军训、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如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大学英语等),同时安排1次校外实习基地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的认识实习,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建立工程理念和专业职业概念,培养良好的岗位安全生产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培养出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工程素养和基础实践能力。

2.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18周。

在本阶段主要安排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基础、机械基础、电路基础等)和工程基础实践训练(金工实习及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融入的实训等),从而掌握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8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备管理,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应获得和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道德素养与法律知识。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等一般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一般机械零件的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和工装设计方面的知识。

3.具有普通机床加工典型零件的方面知识。

4.具有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

5.具有PLC与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机械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修与管理,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专业理论知识。

6 .具有电气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和一定的电路设计、维修方面的知识。

三、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1.具有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保养能力。

2.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3.具有简单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4.具有普通机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制能力及数控编程能力。

5.具有组合夹具的选用及简单夹具的设计能力。

6.常用机电设备的销售能力。

7.具有网络和综合布线的应用范围及初步设计施工能力。

8.具有朔料加工设备与模具加工技术认知能力。

9.具备自动机械与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查障与检修能力。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

2.招生对象:具有高中毕业学历或中职升高职的学生。

五、主要课程设置及理论课时安排表1.本专业必修课程共开设29门课程,其中主干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以及用人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面向社会,熟练应用现代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1、培养目标本专业领域面向机电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故障分析和维修,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故障分析和维修;次要就业岗位:CAD/CAM软件应用;普通机床的操作与维修、机电控制系统操作及机电设备营销人员;其他就业岗位: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编程,安装调试及维修;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三、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知识结构1、通用知识具备公民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及数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等文化知识;2、专业知识⑴ 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⑵ 掌握制造工艺基础及造型的设计等知识,具有使用及维护各种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能力;⑶ 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⑷ 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编程技术等知识;(二)能力结构1、基础能力⑴ 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能力;⑵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⑶ 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⑷ 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⑸ 数据处理能力;⑹ 计算机操作能力;⑺一定的本专业外文资料阅读和翻译能力;2、专业能力⑴具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能力;⑵具有机械加工、测量和机床操作、拆装的能力;⑶具有电工、电子技术、数字接口技术的应用能力;⑷具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调试、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⑸具有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与设计能力;⑹具有机械加工工艺和造型设计能力;⑺具有机械设计、计算、开发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3、综合能力⑴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能力;⑵敬业与团队能力;⑶竞争与组织能力;⑷创新与创业能力;⑸自学与钻研能力;⑹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三)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懂法守法的公民。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能力 机电控制系统操作技能
机电系统工作分析能力
机电设备机械维修技能 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技能
机械制图与测绘
CAD/CAM软件及应用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机床机械部件装配及检测
手工零件制作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
液压系统组装及调试 电工与电子电路分析
与应用 机床电气控制 PLC技术及应用
生产线运行与控制
第9章 装配图
情境描述 情境1: 认识与绘制标准图样(平面图)
情境2:识读与绘制正投影图(三视图)
情境3:零件图样表达(绘图与识图) 情境4:绘制与识读装配图 情境5:装配体测绘
4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1
2
3
4
5
认 识 与 绘 制 图 样 ( 平 面 图 )


读 与 绘 制 正 投

图 (


图 样 表 达 ( 绘
兼职
一体化 教室
企业运作 双重身份
毕业综合实践
岗位 兼职 工作任务


弹性管理 员工化管理
五、实施保障
课程
师资 教学条件 机制与制度
人文素养课程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多媒体 教室

关支
专业技术课心
实际 工作任务
专键+任
兼职
一撑体化
教室
毕业综合实践
岗位 兼职 工作任务


过程管理
保 企业障运作
双重身份
1.3培养 规格
二、专业定位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机械技术 电气控制
方法能力 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pdf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pdf

机电⼀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才培养⽅案.pdf2.机电⼀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才培养⽅案(适⽤于上汽通⽤五菱双元制试点班)⼀、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机电⼀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培养对象和学制培养对象:通过普通⾼校招⽣考试录取的学⽣。

学制: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习年限2-8年,本专业⼈才培养⽅案按基本学制三年设计制订。

三、主要制定⼈员教学团队:韦林、陈冬玲、苏磊、陈胜裕、陈超⼭、邓其贵、贺晓华、覃⽇强、张映红、楼华⼭、罗洪波、⾼茂涛、李杨企业⼈员:上汽通⽤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满胜、区云锋、池⽂慧、李⼴、甄朝敬、陈翥、闫彬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谢列兵、张敏坚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廖⼩飞四、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向汽车、机械⼯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以数字驱动、智能控制、新⼀代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在装备、⽣产线的应⽤为⽅向,引⼊德国职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作态度及⾏为规范,能够在机电⼀体化设备维修、管理等⼀线岗位,胜任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以及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新、现场管理等⼯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的“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才。

五、培养规格表6-1:⼯作任务及职业能⼒分析表本专业学⽣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个,作为毕业条件,同时学⽣也可根据⾃⾝情况选考其他职业资格证书,详见表7-1。

表7-1:职业资格证书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职业⼈为出发点,采⽤“双元制”培养模式。

引⼊德国AHK职业标准,并根据企业⼯作岗位需求及对应的职业能⼒要求设计课程,并按照“新⼿——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发展四阶段理论序化课程,通过与德国AHK上海代表处、中德柳州采埃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五菱等多加企业和机构展开深⼊合作,形成学校、跨企业培训中⼼、企业协同实施课程教学的本⼟化“双元”课程体系,其模型⽰意图如图1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二〇一〇年一月目录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分析 (1)(一)人才需求分析 (1)(二)职业目标分析 (1)(三)职业资格要求 (2)(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2)(五)人才培养目标 (3)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 (3)(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二)课程体系构建 (5)(三)参考教学计划 (8)(四)主干课程描述 (10)(五)改革课程实施 (12)(六)教学条件保障 (14)(七)管理制度保障 (18)(八)生均成本与效益分析 (19)三、专业教学与改革的成效 (20)(一)校企合作基础平台实现全方位、多模式、科学化 (20)(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五化”课改,学生职业能力显着提升 (20)(三)内外结合,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 (21)(四)校企联动,创建“教、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条件 (22)(五)示范建设,专业改革成效显着 (22)(六)辐射带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22)四、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 (23)(一)特色与创新 (23)(二)经验与体会 (24)(三)设想与建议 (26)(四)应用与推广 (27)附件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0)附件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38)2-1《应用数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38)2-2《实用英语》学习领域(课程)标2-3《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53)2-4《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61)2-5《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70)2-6《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77)2-7《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86)2-8《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94)2-9《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04)2-10《手工与机械加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13)2-11《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33)2-12《数控加工》学习领域(课程)标2-13《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57)2-14《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66)2-15《机电产品生产管理与营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73)附件3 教学保障制度(见学院制度汇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为依据,结合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和维修等方面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订)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订)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580201专业代码)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负责人:欧仕荣系主任:蔡超强教务处长:曾立波主管院长:周霞中机电工程系二O一一年五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应、往届普高(职高)、普通(职业)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三年二、职业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制造行业,以益阳的机电制造产业背景为参照,将职业目标定位于机械加工与维护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每一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

1、机械零部件生产中、低职位职位:操作机加工设备进行零件的生产;零件的组装;2D/3D绘图员;车工、铣工、钳工等操作工职位。

2、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中、低职位职位:机加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维修电工等职位。

3、工艺编制中、低职位职位:零件工艺性审查;工艺流程方案的制定;设备的选用;现场生产指导;不合格产品的分析与控制、工艺设计员等职位。

4、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中、低职位职位:产品检验员;质量统计与分析;机电产品营销等职位。

图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目标定位三、职业能力(一)岗位描述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4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机电一体化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素质、能力要求(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机电制造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如表2所示。

表2机电一体化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续上表:(三)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到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集合,具体如表3所示。

表3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力与素质结构总体要求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制造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具备较强的机械零件的加工、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机床设备基本操作技能、PLC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售后技术支持等专业实践能力,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机械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机电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上汽通用五菱双元制试点班)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1
二、培养对象和学制
培养对象:通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

学制: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习年限2-8年,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基本学制三年设计制订。

三、主要制定人员
教学团队:
韦林、陈冬玲、苏磊、陈胜裕、陈超山、邓其贵、贺晓华、覃日强、张映红、楼华山、罗洪波、高茂涛、李杨
企业人员: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满胜、区云锋、池文慧、李广、甄朝敬、陈翥、闫彬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谢列兵、张敏坚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廖小飞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机械工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以数字驱动、智能控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在装备、生产线的应用为方向,引入德国职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行为规范,能够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管理等一线岗位,胜任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以及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现场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培养规格
表6-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本专业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个,作为毕业条件,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考其他职业资格证书,详见表7-1。

表7-1:职业资格证书
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职业人为出发点,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

引入德国AHK职业标准,并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并按照“新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四阶段理论序化课程,通过与德国AHK上海代表处、中德柳州采埃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等多加企业和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形成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协同实施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双元”课程体系,其模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图1 专业人才双元培养模式模型
九、“二维”课程体系
我们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初步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2)。

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

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图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二维”模型
(1)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的特点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内容一致,加入了统一的考试标准(职业能力测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结一课成一事。

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知识),再马上到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相应模块课程的培训(实践),最后到企业完成相应的生产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并且在培养中采用问题/行动引导的理论教学组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组织,高度重视素质与技术培养并重。

其课程结构详见表9-1。

表9-1:专业课程结构表
(2)
除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同时,本方案兼顾了学生思想素养及文化基础发展需求,创建了本专业旨在培养基本素质的各课程,详见表8-2。

表9-2:基本素质课程结构表
基本素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设计,以我院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爱国明理、崇德敬法、勤学敏行、强体健心”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使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有效衔接,使教学更贴近社会需要、贴紧企业需求、贴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让专业学生通过竞赛,使其重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养成。

同时,也为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人才。

为了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阶段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学好相关专业技能,将职业技能大赛设计为“基本技能比赛、专项技能比赛、综合技能比赛及创新设计制作比赛”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按照对应的专业技能学习进程来设计比赛项目。

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训练技能;另一方面,可
以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与职业能力的提高。

职业技能大赛设计见表9-4所示。

1)基本素质课程——《高职英语》
本着听说领先、职业导向、能力贯穿的宗旨,以“SPA”(S指Speaking,P指Profession,A指Ability)课程教学模式,在听、说、读、写、译模块中,结合专业素质与技能进行训练、结合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训练、结合职场通用英语进行训练。

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习领域课程-《手动加工零部件》
3)培训模块课程-《手动加工》
《专业及企业生产活动认知》
十、人才培养工作安排
1.课程安排进程表
表1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安排进程表
十一、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1)学校教师配置与要求
(2)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配置与要求
(3)企业培训师配置与要求
十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及要求(1)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2)实践教学课程配置与要求
要求按照领域课程、培训中心课程建立多个功能的工作岛,每个工作岛对应一到两门课程,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即从接收委托书到解决问题整个流程,工作岛周围需要设置现场讨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