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2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文本的纵向层次论
中国古代 “言”“象”“意”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语而忘筌也。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横向结构要素论:认为文学文本是由内容和 形式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戏剧六成分” 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 近代文学表现说、 再现说 俄国及前苏联的主流文论都遵循内容和 形式二分的要素结构论传统。
中国 文质彬彬 表里相符 事辞相配
言与志 文与道 情与采都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 关系的问题。
2、题材与素材
素材是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还为经过 加工提炼的、处于原始形态的生活材料,是杂乱 的、分散的,缺乏明确的主题。题材是在素材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后,写进文 学作品中的东西,它打上了作家情感的烙印,是 作家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客观材料的统一。
3、题材的形成
题材的形成既要受到作家的生活实践、见 闻阅历的制约,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兴趣爱 好、艺术修养、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永恒主题与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生活属于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阶 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 活问题,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 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就不能不具有时代性特征, 所以文学文的主题也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些生活内容在 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地域、阶级的差异,在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中反复出现,有人称之 为“永恒主题”,也有人称之为文学的“母题”。 如生命、死亡、爱情、怀乡、伤别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2》复习
第七章戏剧文学一、知识①1、戏剧文学和戏剧的区别·“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文学因素(剧本)、音乐因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绘画因素(布景)、舞蹈因素(演员的动作、姿态)等的结合。
其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完成。
戏剧表现为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其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文学”,通常称为“剧本”或“脚本”,是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
作为文学文本,剧本具有可以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以发表,可以出版,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
剧本通常都是为了戏剧演出而写的,它供演员在戏剧舞台上表演而存在。
因此,戏剧文学的创作就必须考虑舞台表演的时空限制、适应戏剧艺术舞台性、直观性及综合性的要求。
这就决定了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属性。
·【概念在比较中进行限定、凸显特质】戏剧文学与戏剧的区别;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戏剧文学的特点①带*的,为帮助理解的引申材料。
(1)分场分幕,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戏剧表演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戏剧文学的创作就不能像其他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那样自由地进行时空转换,它必须高度集中地浓缩生活,使作品内容能够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中展现出来。
为此它只能减少人物活动的场所、缩短人物活动的时间、加快矛盾冲突的进程,力争在有限的篇幅、较少的场景和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尽可能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这种特殊的分幕的结构方式制约着作家必须把不同时间、不同场景里发生的事集中在同一时间和场景。
这是戏剧文学的一大鲜明特色。
(2)台词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示剧情进展、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作家情感倾向的基本载体。
戏剧文学语言由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台词两部分构成。
但是“舞台提示”主要是为舞台演出所作的说明,靠舞台设计、演员表演体现出来,而不直接传达给观众,观众观看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信息只剩下了台词。
文学概论-2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0.6分)A.消费B.读者C.媒体D.交流☆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2.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3.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0.6分)A. 母语B.书面语C. 口语D.标准语☆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4.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
(0.6分)A.主观时间B.叙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5.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0.6分)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分评语:6.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7.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8.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0.6分)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9.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0.6分)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10.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福建自考文学概论二真题带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二〕试卷(课程代码005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及?周易?中“观物取象〞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再现说B.表现说 C. 劳动说D.游戏说2.“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一诗论的作者是【】A.皎然B.刘禹锡C.王昌龄D.司空图3.1711年发表了?批评论?,从而加速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为社会广泛承受进度的英国诗人是【】A.蒲伯B.华兹华斯C.拜伦D.普希金4.美国文学批评家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概念? 【】A.表达者B.隐含作者C.隐含读者D.故事人物5. “愁之为物,惟惚惟恍。
不招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整体看这里所运用的抒情话语方式是【JA.比喻B.象征C.比照D.反讽6.以下各项对诗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B. 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D.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7.?沧浪诗话?的作者是【】A.严羽B.李峤C.司空图 D. 苏东坡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四季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A.简约B.刚健 C. 平淡 D. 疏放9. 以下不属于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中的类型的是【】A.史诗B.小说C.抒情诗D.戏剧10.以下关于通俗文学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通俗文学的创作常常是源自整体精神上的失衡而自发的行为,借助艺术创作寻求精神出路。
文学概论·第2讲·文学媒介(一)
• 声音(voice)是语言文字出现前人类 进行沟通的重要媒质,例如笑声、哭声、 呼喊声等。声音至今仍与各种身姿、手 势、面部表情或动作一起承担沟通任务。
• 图像(graphic)是语言文字发明前人类传 达信息的另一重要媒质,例如史前壁画。 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用来表达意思的图画, 如随处可见的交通标志使规则和指示一目 了然,报纸杂志中的图片可使记者的报道 动人醒豁并给人以真实感。
• 文字(text)是用以表达和沟通思想的篇章 符号。对现代人来说,文字已成为十分重 要的媒质。有的语言学家甚至认为,我们 对世界的认知实际上是由语言文字建构而 成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浸淫在“文字海” 中,以致往往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它的 影响。
• 音乐(music)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音乐来自于大自然和人的声音,但它经过 人类的精心制作,蕴含着人类情感。音乐 可以成为人类沟通的媒质和工具,传情动 人,并且往往易于记忆和传诵,达于久远。
• 什么是媒介?
– 所谓媒介(单数medium,复数media), 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介人 或中介物,即二人之间的中介。介即把 一 方 介 绍 给 另 一 方 。 《 旧 唐 书 ·张 行成 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用 的就是“中间人”的意思。在西方, media甚至指招魂者、通灵之人等。显然, 媒介这个词的古典用法往往指向起中介 作用的人。
“当你接触文学作品 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 言”。
1、从媒介优先到媒介界定
• 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 实不确切。因为,它忽略了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语 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 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 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 Cf. Roman Jakobson
contact
(media)
文学概论二期末重点
文学概论(二)期末重点一、选择、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P200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文学以逼真叙事写实为主,理想型文学以抒情和表现理想为主,象征型文学常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重在寄寓某种意蕴。
它不像现实型文学重用逼真描写,也不像理想型文学用抒情方法.象征型文学常对对象进行变形化、拟人化处理,常常淡化时间与空间,以追求广泛的象征性.如《刻舟求剑》,暗示人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2.散文(自己补充)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填空题]散文就其表现形式,可分抒情、议论(论说)、叙述(叙事)三类.3.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二节 课件
2.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在情感支配之下,由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 音节的停顿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 节奏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本身就是情感、 情绪的构成部分。 诗的韵律讲究和谐。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语言高度凝练、精确,极具表现力。
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爱惜费 诗眼 忧 求长生 难等期 后世嗤 人生苦短 秉烛夜游 及时行乐
◆ 西方:“诗”源于poesis,本义为“制造”。在最普通的意义 上指 用韵文形式写出的作品。1747年,法国人巴托提出“美的艺术” (beaux-arts)(fine arts),文学才与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 从一般技艺中摆脱出来,获得独立的地位。 (2)抒情性 ① 诗展现的是人的情感。 [英]赫兹利特: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 忌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
◆ 诗是“辈分”最老的文学体裁。 ◆ “诗”成为“文学”、“艺术”的代名词 ◆ “诗学”成为文学理论的代名词 ◆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最基本的特点 是它的抒情性
文学概论2
文学概论复习题(加油啊)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
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传统文艺学,将其表述为“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我们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之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情感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我们再三回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这种情况,就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延留。
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创作论
2. ① A.
B.
C.
文学生产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目的不同:科学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文 学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手段不同:科学用概念、术语来描述结论; 文学用形象来传达感受。 主体特性不同:科学避免主观成见的介入; 文学则往往带有作家的主观成见。
②
A.
B.
③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相同之处:都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善 于用形象来传达感受;都富于想象。 不同之处:宗教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自身价 值,导向虚无的彼岸世界;文学则在文学世 界中充分肯定人的一些美好价值,导向一种 更人性的生活方式。 文学与其他艺术生产的区别:符号工具不一 样,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用的是语言符号。
②
A.
B. C.
旁观者和移情者 旁观者: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以审美眼 光看待社会生活的生产主体。 移情者:将情感投射到对象当中去,使对 象拥有主体的情感的生产主体。 评价:旁观者指出了文学生产主体创作时 的非功利心态,但忽视了生产主体作为具 体的社会人必备的情感价值立场;移情者 注意到了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时的情感投 入,但片面夸大了这种情感投入的功能, 如巴尔扎克的客观环境描写,就没有情感 投射。
2.
①
②
A.
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的统一体。(109页2句) 特殊性表现: 具有审美价值和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蕴 含一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B.
c.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打上了作家的思 想感情烙印。 例证:《阿Q正传》和《红旗谱》由于作家 体验不同,内容就不一样。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从横向看是多方面 交融渗透,从纵向看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文学]文学概论第2章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第一节文学文本•第二节文学文本语言的性质及地位•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文本首先是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我们需要考察文学文本及其语言组织。
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文本、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读者性质文本:未阅读文字产品、原创性文学文本:未阅读文学产品、原创性文学作品:已阅读文学产品、再创性1、文本:来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
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3、文学作品(work):则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也就是说,文学文本是未经读者阅读而有待于阅读的“作品”,而文学作品是已经读者阅读的“文本”。
把文学文本等同于文学作品,同时又将文本的存在状态理所当然地理解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其源概出于“新批评”。
“新批评”一向排除作家、读者与文本的联系,把文本存在当作作品本体分析对象,进而断定文本只能是一个自足独立的体系。
新批评的著名代表兰色姆认为,如果批评只是解释作品的意义,那就不如集中注意力于作品的存在(being)。
但他所谓的本体存在不过是文本自身。
这一看法只是一种文本存在论,与作品存在论相去甚远。
从文学的信息交流过程看,文学活动有两极。
我们可以称作家一极与审美一极。
作家一极涉及作家、作家创造的文本,审美一极则关涉到读者。
根据这两极,文学作品不可能与文学文本完全一致,而往往大于文本。
姚斯说过:“文学作品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客体,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象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界定文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合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从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和语言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学的基本性质,阐明了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
(论述题可结合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具体阐述)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第一,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第三,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第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文学概论笔记二(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概念解释1、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形式,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如衣、食、住等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
就是说,物质生产是人凭借工具通过物质行为对物质世界进行实际改造并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活动。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为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在精神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
就是说,精神生产是人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思索或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凭借符号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活动.3、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严和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皋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4、文学创造的对象文学创造的对象即文学的反映对象,也称文学客体。
文学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
自然界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也是文学的反映对象。
文学创造无论直接描写和反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反映对象,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之后具有审美价值的、为作家体验过的生活.5.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
但在这种活动中,作家、诗人只有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或者说具有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时,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
文学概论2-2022
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A.反映论B.信息论C.意志论D.语言论参考答案:D2、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新批评B.解构主义C.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参考答案:C3、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参考答案:B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A.象征型B.表现型C.再现型D.再现型参考答案:A5、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参考答案:D6、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什可洛夫斯基B.高尔基C.车尔尼雪夫斯基D.巴赫金参考答案:D7、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D.结构主义参考答案:A8、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参考答案:B9、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情节B.语言C.人物D.细节参考答案:D10、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A.表意B.表象C.表情D.表志参考答案:A11、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A.突出B.综合C.简化D.变形参考答案:B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参考答案:B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13、A.文采B.情感C.观众D.文化参考答案:C14、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参考答案:A15、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文学概论 第二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②
大众文化:指当前流行的以大众传媒为承 载工具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电视剧、广 告、时尚杂志等,它具有商业性、通俗性、 流行性、娱乐性等特点。 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 道德理想主义批评 现代化理论批评 新左派批评
七.
1.
文学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具体的形态中,不存 在抽象的意识形态。 (苏联)阿· 布罗夫:“‘纯’意识形态原则 上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 的表现中——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 意识形态、法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才会显示地存在。” (转引自童庆炳,《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 徊》,85页。)
B.
C.
文学作为一种更高的悬浮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 意识形态,它还同时受政治、宗教、道德、哲学 等的影响,这也会造成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如19 世纪末期的俄国与其尖锐阶级矛盾和东正教影响。 从总体的文学历史上看,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的 变革,其最终决定力量还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 础的变革,如中国诗歌语言的变化与社会生活内 容的复杂;西方文学思潮的更迭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变迁。
2.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含义
①
②
含义: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 单相加,而是审美与意识形态互相浸染、 彼此渗透的状况。 例证:《阿Q正传》 审美的:形象展示人类精神胜利法的性格 特点 意识形态的:反封建等级制度
3.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①
②
③
审美无功利性与意识形态功利性的结合。 例证: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审美形象性与意识形态理性的结合。 例证:老舍《骆驼祥子》 审美情感性与意识形态认识性的结合。 例证:鲁迅《阿Q正传》
文学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 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 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系统。
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 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 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 一种交往对话。 文学活动的性质:生产审美意识形态的活动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 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世界 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即外部世 界——引者)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 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P19)
讨论:如何看待‚文学反映论‛?
三、艺术生产论
(1)艺术作为生产,不再以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指艺术形式—— 引者)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 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8)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 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 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 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 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 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 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 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 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 它们就被解释明白了。”
文学概论 第二讲 文学的本质和特征(一)
语言表意的确定性与不定性
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论证中语言严格遵循语言的所指原 则,必须准确无误,一是一,二是二,是非、善恶、真假、 利害、得失等等,总是持之有据、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事实不得歪曲,是非不容颠倒,观点不能混乱。 文学与表现生活的语言则充分运用语言的能指和意旨功能, 往往是多维无定的,可以借东说西,可以意在言外,可以 比之、兴之、赋之,在读者的‚误读‛中甚至可以把作者 也没有意识到的生活真谛反映和表现出来。 ‚诗无达诂,文无定解‛
二是形象所体现的某种思想情感带有普遍性, 并不仅限于具体形象情景本身。
(3)、情感感染性 所谓情感感染性,是指艺术形象既表现情感,释 放情感,也作用于人的情感并唤起情感,使人感 动。 ‚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 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4)、审美愉悦性
(3)影响生活的方式不同:通过说理而引起思考 通过形象而引发情感变化
‚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我本蔼然和也,乃读林冲雪天三限, 武松飞云浦厄,何以忽然发指?我本 愉然乐也,乃读晴雯出大观园,黛玉 死潇湘馆,何以忽然泪流?我本肃然庄也,乃读实甫之 《琴心》、《酬简》,东塘之《眠香》、《访翠》,何以 忽然情动?若是者皆所谓刺激也。‛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二文学的特征理性说明与感性显现语言表意的确定性与不定性文学形象思维哲学社会科学抽象思维罗密欧与朱丽叶文本分析
第二讲
文学的本质和特征(一)
主讲:林洁伟
一、什么是文学?
广义的文学含义(文化含义):
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 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 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中国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占据主导地位。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 式,谓之文学。‛——章炳麟 ‚诗以言志‛
文学概论 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
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无产阶级立场、世界观,应当把自己的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来。
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理解,熟悉各种人和各种事情。
文艺工作者应当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水平和精神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文学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无产阶级立场世界观,应当把自己的立足点和思想情感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来。
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理解,熟悉各种人和各种事情。
文艺工作者应当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水平和精神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文学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二)全面阐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深刻揭示了文艺和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四)深入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一,新时期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
第二,新时期文艺思想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新石器文艺思想是对新的文艺经验和中外优秀文艺理论成果的科学总结。
第三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认识性(一)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二)文学作品蕴含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二、倾向性(一)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阶级性)(二)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三、实践性(一)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批评
(1)侧重于从作者角度,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文学现象。它弥 补了传统的摹仿——再现说所忽略的主体性,重视创作主体 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对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不少新的 发现和阐明,对文学探索人类自身的历史演变起了指导性的 作用。 (2)把人的情感和表现这种情感的艺术看作与外界无关,纯 粹主观,把艺术从客观环境和总体关系中剥离出来作抽象的、 孤立的理解。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特质
一、文学的审美性质
1、文学的特殊对象——人 (1)定义 (2)理论
2、文学的特殊方式 (1)文学反映方式:艺术的反映方式 (2)包涵两层意义: ①文学艺术不是以科学的抽象性形式,而是以 现实的感性形式反映对象。 ②文学艺术对现实的反映,不同于科学的客观 反映,而是渗透着主观色彩的审美反映。
3、批评 (1)再现说侧重于从客体方面,从文学的外部
关系和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艺术的性质,强调文
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和反映关系。 (2)忽视文艺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否认艺 术源于生活却可以高于生活,反映生活却又可以 改造、创造生活。
(二)间接反映论——表现说
1、中国的相关学说
(1)诗言志 (《尚书•尧典》) (2)诗缘情 (陆机《文赋》)
2、意义
作品的独一无二性
重对作家的研究
三、艺术真实
1、定义
艺术真实:文学的真实性(真实是一切艺术 的生命)。
2、艺术真实的特性
(1)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可能与现实的统一 (3)个别与普遍的统一 “我们正是应该从某人那里取来他的主要的、 有代表性的特点,并且用观察到的另一些人 的有代表性的特点来补充。那时才会是典型 的,必须观察同样的许多人,才能塑造出一 个特定的典型。”(托尔斯泰)
2、西方的相关学说
(1)柏拉图 迷狂说(灵感说) (2)斐罗斯屈拉塔斯(罗马时期的古希腊作家、批评家)
(3)康德 (4)十九世纪以后(表现说开始形成)认为艺术是天才的产物。 ①华兹华斯 ②雪莱:《为诗辩护》 ③欧盖尼•弗尔龙 ④克罗齐:把艺术归结为非理性的直觉 ⑤科林伍德(英文艺理论家)
(5)二十世纪以后 西方现代派作家大多主张表现说
2、拓宽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 生上成为最自由、最普遍的艺术种类。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文学的两种学说
(一)直接反映论——再现说(文学源于生活)
1、中国的相关学说:感物说 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 2、西方的相关学说:摹仿说 A、赫拉克利特 B、德谟克利特 C、亚里斯多德 D、柏拉图 E、文艺复兴时期:模仿被形象地表述为“镜子” F、十九世纪之后
(三)比较两种学说
△结论: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注意:中国古代没有系统明确的再现说和 表现说。
二、文学的主体性
1、定义
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 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这种社会 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作文学的主体性。(第25) 决定艺术家对待生活的双重态度: “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
1、艺术分类: (1)表演艺术 (2)造型艺术 (3)综合艺术 (4)语言艺术 2、语言艺术的作用 (1)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 ——语言作为工具存在(传统文学理论的语 言研究) a、文字 b、语音——音乐美 c、词汇——材料的材料 d、语法 e、修辞 f、篇章 (2)在更内在的层次上施加更深刻的影响 ——语言作为自身存在(现代文学理论的语 言研究)
二、言意矛盾
1、定义 2、表现形态:
(1)“文不逮意”(陆机)
(2)“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
(3)“才涉唇舌,便落意思,尽是死门, 终非活路”(禅宗)
三、语言艺术的特点
1、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 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既可表现声音、色彩、社会事件、情感、思 想、心理等自然社会人类中存在的一切,也可 表现不存在的,人类头脑中想象的一切,如天 堂、地狱。
3、文学的审美特质
(1)使文学的内容具有美的性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使文学的形式具有美的价值
二、文学的审美特征
1、形象性 2、情感性
(1)思维规律 (2)内容
3、想象性,虚拟性
虚拟、想象 生活原型 生活真实 日常情感 艺术典型 艺术真实 审美情感
(1)想象
(2)虚拟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①强调艺术源于人的内心世界,是艺术家通过想象创造客体,表现主体 的产物。 ②与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家传统的心灵表现说有所不同,更注重 艺术是心灵的潜意识、无意识层面,如梦、幻觉、生命本能等的表现, 而不是心灵的意识层面,如思想、情感的表现。 ③此种不同与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学及其对艺术发生的解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