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典诗词鉴赏(一)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最后一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最后一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高考最后一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石柔①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

②飞球:杨树籽(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长安秋望杜牧①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诗人。

②南山:终南山。

③外:上(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答: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

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一)——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依据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一)——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依据

象, 品味语 言 , 领悟作 品的丰富内涵 , 体会其艺术表
现力 , 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 品中 有 蕴涵 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 了解人类丰 富的社会 生活和情感世界 。 在 阅读鉴赏 中 , 了解 诗歌 、 散文 、 小说 、 剧等 戏 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 了解作 品所
言文则明确规定为 “ 浅易 ” ;也未规定古典诗歌 在
“ 言 ” 面 的要 求 。 导 致 在 教 学 中 师生 对 该 达 到 文 方 这
( )普通 高 中语文课 程标准 ( 二 《 实验 )对文学 》
作 品阅读教学 的规定 1 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课 的课程 目标 . 学 习鉴赏 中外文学作 品 ,具有 积极 的鉴赏态 度, 注重审美体验 , 陶冶性情 , 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 一)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 的命题依据
华 东师范大 学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国统一考试是 由合格 的 高中毕业生和具有 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 的选拔性
考试。 【 ”J ・ 从考试大纲对高考的性质规定 中可以看出
陈佩娴
指导作用 ,是语文教学活动前教材编写的依据 , 是
的 和教 学 要 求来 看 : 管 初 高 中教 学 大 纲 合 编 在 一 不
起, 还是各 自独立 编写 , 关古典诗歌 的阅读 除了 有 在《 日制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 ( 全 实验稿 ) 的“ 》 阶 段课程 目标 ” 中单独做了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 , 有意识地在积 累 、 感悟和运用 中 , 提高 自己的欣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一)[1]-2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一)[1]-2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
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
思的见证。
.
20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 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 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 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 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 女韵吟味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 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23穷的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
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
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
18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
“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
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
.
14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 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讲解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讲解

第39卷第3期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 d.39 No.3 2021 年 5 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Information Science Edition)May2021文章编号:1671 -5896 (2021) 03 -0260>07基于V M D的广义二次互相关时延估计方法李宏3,田雷%路敬祎b’%刘庆强a(东北石油大学a.电气信息工程学院;b.人工智能能源研究院;c.黑龙江省网络化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针对广义互相关(GCC:Generalized Cross-Correlalion)时延估计方法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结合广义二次互相关(GSCC: Generalized Second Cross-Correlation)进行时延估计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对两路信号分别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分离有效模态和噪声模态,使用豪斯多夫距离(HD:HaiisdorffDislance)优选模态并重构信号,然后运用广义二次互相关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时延估计。

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广义二次互相关方法、小波去噪结合广义二次互相关(WT-GSCC:Wavelet-GSCC)方法比较,该方法能有效提升估计精度,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

关键词:变分模态分解;广义二次互相关;豪斯多夫距离;时延估计中图分类号:TN911.72 文献标识码:ATime Delay Estimation Method of Generalized SecondCross Correlation Based on VMDL I Hong a,TIAN L e i a,LU J i n g y i b c,UU Q i n g q i a n g8(a.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b.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c.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 China)A b s t r a c t:A i m i n g a t t h e p r o b l e m t h a t t h e GCC(G e n e r a l i z e d C r o s s-C o r r e l a t i o n)t i m e d e l a y e s t i m a t i o n m e t h o d w i l l p r o d u c e l a r g e e r r o r s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l o w s i g n a l-t o-n o i s e r a t i o,a m e t h o d o f t i m e d e l a y e s t i m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V M D(V a r i a t i o n a l Mo de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c o m b i n e d w i t h GSCC(G e n e r a l i z e d S e c o n d C r o s s-C o r r e l a t i o n)i s p r o p o s e d.T h i s m e t h o d f i r s t p e r f o r m s v a r i a t i o n a l m o d a l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t w o s i g n a l s s e p a r a t e l y,s e p a r a t e s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m o d e a n d t h e n o i s e mode,u s e s t h e HD (H a u s d o r f f D i s t a n c e)t o o p t i m i z e t h e m o d e a n d r e 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s i g n a l.T h e n u s e s t h e g e n e r a l i z e d s e c o n d c r o s s-c o r r e l a t i o n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p r o c e s s e d s i g n a l a n d p e r f o r m d e l a y e s t i m a t i o n.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g e n e r a l i z e d s e c o n d c r o s s-c o r r e l a t i o n m e t h o d,w a v e l e t d e n o i s i n g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 g e n e r a l i z e d s e c o n d c r o s s-c o r r e l a t i o n (WT-GSCC:W a v e l e t-G S C C)m e t h o d,t h i s m e t h o d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e s t i m a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a n d h a s g o o d a n t i-n o i s e p e r f o r m a n c e.Key words:v a r i a t i o n a l m o d a l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g e n e r a l i z e d s e c o n d c r o s s-c o r r e l a t i o n;h a u s d o r f f d i s t a n c e;t i m ed e l a y e s t i m a t i o n0引言时间延迟作为信号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时延估计算法逐渐成为众 多学者的研究热点m。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1
古诗鉴赏原文:
商调黄莺儿赠燕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古诗鉴赏题目:
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2
古诗鉴赏原文:
咏素蝶诗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古诗鉴赏题目: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1)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1)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宋·赵佶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3】。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4】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4】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

【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2)下列诗句与第一首词中的“淡著胭脂匀注”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多情只有春庭月。

(唐·张泌《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

(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骆宾王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

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

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③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

④兰山:兰皋山。

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用典和对比;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里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故选B。

(2)“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意思是“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这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意思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这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分类训练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分类训练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教学博苑2011-04-21 14415d56b7b401017ejz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一、分析意境型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2、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怎样的理想?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答二、分析技巧型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1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1 Word版含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须结合第一联分析。第一联写的是秦始皇墓,其次联“一种”(意为“同样”)一转,写出同是掩埋在“青山秋草”中的汉文帝墓,却赢得了了路人的参拜。这明显是用了对比的方法,以汉文帝的仁爱谦和与秦始皇的残暴刚愎形成猛烈对比,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讽刺。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1(解析版)
1.(15届安徽省六校训练争辩会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
【小题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安静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小题2】“畏”是说可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伴侣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颈联很明显是写景,从“惊暗鹊”“泣寒虫”可见景之孤独与凄凉。然后结合全诗中“江乡故人”“梦里逢”“羁旅”“相留”可得出悲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1)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①(元)张可久②梅花浑似真真③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④,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

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寻找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

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

③真真:唐代美女。

④打: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雪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

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1)比喻;拟人(2)全曲可分三层。

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触景)。

描绘出一幅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

②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怀古)。

无情的历史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了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

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伤己)。

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与“老僧同醉”,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与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2)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

“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来写。

“松腰”与“泉眼”可谓巧对。

泉眼为俗用的现成的词语,而松腰则显然是作者精心选择和锤炼的语言,虽有斧斫痕迹,但并不生硬晦涩。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解析(1)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教学博苑2011-01-04 08035d56b7b40100nig9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①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

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典诗词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猛虎行曹叡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蓩蓩:盛貌。

(1)这首诗中的“双桐”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2)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答案:(1)生长于空井;接受泉水、雨水的浸润;枝叶茂盛、交错,枝条屈曲。

(2)没料到有个行路的人,拿着弹弓打这个鸟巢。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和谐的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和对行路人破坏这种和谐之景的不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临行与故游夜别何逊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①历稔:历年。

稔,年。

②群匹:众友。

(1)请简要分析“一旦”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

答:答案:(1)“一旦”意为一天之间,突出时间短。

“一旦”与“历稔”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情感落差,表达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沉痛心情。

(2)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通过描写夜雨和晓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氛围,表现友人们不忍离去,彻夜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董判官高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董判官和陈七的形象有哪些共同处?请简要分析。

答:(2)孟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才能卓越。

董判官在将军帐下做事,是一员才子;陈七文武双全,才能非凡。

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为国捐躯的决心。

董判官追随将军奔赴边关保家卫国;陈七身负鸿鹄之志,一听说边关有战事,便不远万里前往。

(2)①首联写诗人看到很多才能非凡之人现在碌碌无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状的不满和遗憾。

②中间两联通过塑造陈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

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夜泊寄所思权德舆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摇摇即遥遥。

(1)颈联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2)诗人为什么“觉夜长”?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答案:(1)颈联营造出空寂、清寒的意境。

夜晚寂静,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和隐隐约约的捣衣声相互应和。

拂晓时分,月光照着地上的白霜,令人感到清寒。

(2)①因羁旅之愁。

诗人漂泊在外,旅程遥远,内心愁苦。

②因相思之苦。

诗人望月思乡,难以入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如何理解“光彩露沾湿”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答:(2)颈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月光映上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好像月光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或“露水受到明月照耀,显得晶莹剔透”)(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庭槐寒影疏”从视觉角度写庭院里槐树的影子疏疏落落,是写静景;“邻杵夜声急”从听觉的角度写急促的杵声,以动衬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乐游原①杜牧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②无树起秋风。

①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五陵:西汉高、惠、景、武、昭五位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是汉时繁华之地。

(1)诗人登临乐游原,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结合诗歌说明。

答:(2)这首诗咏史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1)辽阔的天空,一只孤鸟越飞越远,渐渐消失;五陵已变为荒野,没有随风摇摆的树木。

(2)诗歌登临乐游原,见到五陵的衰败景象,感叹汉朝的兴衰,表达了盛衰无常、废兴有时的感慨和对国运的担忧。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舍早梅张谓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

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

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

(1)诗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梅树。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歌的语言别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1)欲扬先抑。

先写梅树“画不成”,只剩残花,叶子还未长出,梅子尚小,然后表明梅树最先占得春光,这样一抑一扬,突出了诗人对梅树高洁品格的赞叹与对桃李轻视梅树的委婉批判。

(2)语言平实如话,幽默诙谐。

“春来画不成”“桃李莫相轻”等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轻松明快。

颈联描写欲摘梅子、攀梅树者的心理活动,使诗歌显出幽默风趣的特点。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歌许浑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

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1)前两句表现了歌曲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2)后两句是怎样表现歌曲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弦管清”写乐器声音清越动听。

②“时转遏云声”写歌曲抑扬变化,高亢处响遏行云。

(2)诗人陶醉在歌曲中,曲终时,诗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时间已是夜间。

通过写诗人听歌曲的情况,侧面衬托出歌曲之优美动听。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客感雍陶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

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

(1)诗歌前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2)诗歌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答案:(1)诗人旅程漫长,每天经过很多人家,但没有一户人家可以依靠。

诗句塑造了诗人行色匆匆、劳碌奔波、孤独无依的旅人形象。

(2)诗人自感尚不如途中扬起的尘埃,尘埃还能随着马蹄“回家”,而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

表达了诗人对家深深的思念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①杜甫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②,杯干可自添。

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

①本诗作于诗人隐居成都草堂时。

②帙:整理。

(1)颔联中的“薰”“映”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薰”字准确地描画出夕阳照射细草湿气升腾的景象,“映”字突出了雨后的江景清新明丽的特点。

以这两字写景,突出了晚晴景色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晚晴美景的喜爱。

(2)①书乱了没有人帮助整理,杯中酒喝完了只能靠自己斟。

颈联表现了诗人孤独、闲散的生活状况。

②诗人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他庆幸人们没有责怪自己这一老潜夫。

尾联表面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释然,实则寄寓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杜甫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①。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②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③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①上牢下牢:上牢指巫峡,下牢指夷陵。

古有“上牢下牢,楚蜀分珍”之说。

修水关:修堤防。

②神都:指东都洛阳。

③中巴:指巴州。

(1)这首诗层次清晰,转承自然。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诗歌托秋风起兴,自然引出“修水关”之事;又由“修水关”联想到走水路去东都的吴楚商船还未回还;紧接着交代商船未回的原因。

整首诗歌层次清晰,转承自然。

(2)①诗人牵挂去东都却未按时返回的商船,表达了对战争影响百姓生活的担忧。

②诗人感叹“要路何日罢长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③诗人写巴州战事不利,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方翥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夜宿浙江亭曹既明夜半潮声撼客床,卧听柔橹闹空江。

惊回倦枕乡关梦,海日烘山上晓窗。

无因:没有机会。

(1)曹诗的前两句有两字用得极妙,请指出并分析表达效果。

答:(2)两首诗的结尾一句都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并分别分析表达效果。

答:答案:(1)“撼”和“闹”。

“撼”为“摇撼”之意,“撼”字形象地表现出潮水气势之盛,力量之大。

“闹”为“搅扰”之意,本是江水晃动船橹,这里偏说船橹搅扰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以乐景衬哀情(衬托)。

方诗结尾句写除夕夜儿童燃放爆竹的热闹景象,衬托出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

曹诗结尾句写窗外暖暖的太阳已升到了山上这一温暖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内心的凄寒。

1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责》二首朱淑真其一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其二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1)从第二首诗看,“看诗”对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答:(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答:答案:(1)丰富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烦闷时看诗,能充实她的生活;在诗中,她感受到诸多离愁别恨,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变得丰富。

(2)第一问:表达了诗人对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追求,对现实社会限制女性自由,扼杀女子才学的不满。

第二问:诗人在诗中多用反语,正话反说,表面是“自责”,实则是讽刺封建理学的不合理性,表明自己的追求。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乡张氏园亭①石延年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②,地接东陵隐士瓜③。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①石延年33岁那年任金乡令,游张氏园,给园主人题赠了这首七律。

②西渭封侯竹:《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③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并简要赏析。

答:(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答:答案:(1)“敌”“斗”。

“敌”意为“比得上”。

用一“敌”字,将张氏园亭与谢家园亭作比,突出了张氏园亭规模之盛。

“斗”意为“争芳斗艳”。

用一“斗”字,将花草拟人化,突出了园中花草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2)颈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通过描写禽鸟款款对语,互诉心曲,枝头花儿竞放,香气弥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金乡张氏园亭美景的喜爱以及游乐其中的愉悦心情。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思故山朱熹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泫:晶莹的样子。

(1)颈联中的“稀”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2)尾联中的“情”包括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