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说课稿)-word版优质课专用-2019人教部编语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诗人陆游在临终前给儿子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理解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理解诗人在临终前对儿子的期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示儿》,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爱国情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6.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说教材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2说学生六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学生都不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2、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以故事引入:公元1210年的除夕之夜,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
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卧病在床,生命垂危,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面对死神,我一点儿也不恐惧,唯一使我痛心的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铁蹄下的遗民欲哭无泪??唉,我们南宋的军队何时才能挥师北上,收复中原呢?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千叮万嘱,颤颤巍巍地写下了我的临终遗言——出示《示儿》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先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指名答)二、读通古诗,疏通诗意1、运用过渡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主要包括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美,理解古诗的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距离现代较远,学生对于一些词语、句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对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插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分析和解读。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古诗的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2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古诗中意境和情感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古诗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领悟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与思念,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对古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原因:古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色和家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与思念,导入新课。
2.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3.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讲解与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理解,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古诗的魅力。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相关的古诗拓展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古诗的题目、作者、意境和情感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对古诗进行梳理和记忆。
12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示儿》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示儿》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子女的期望。
全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示儿》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黑板、粉笔、诗文卡片、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和文字引入陆游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示儿》,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诗意: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让学生解释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感悟诗情: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
5. 诗文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示儿》。
6.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陆游的其他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作业设计:1. 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示儿》。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诗人陆游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这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12-古诗三首-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
12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乃、熏”等五个生字,会写“祭、乃”等八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发现点拔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三、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3.收集作者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和韦应物的《秋夜寄邱员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分别描绘了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牧童的悠闲生活以及作者在秋夜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节课的三首古诗,他们可能对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适当拓展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古诗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战争、牧童和秋夜的图片为线索,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中的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互相交流心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讲解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12.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12.古诗三首(说课稿)古诗三首(说课稿)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短诗,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结构分析和意境表达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背景介绍:本诗描绘了诗人一个人在安静的夜晚里,寂寞思乡的心情。
据史书记载,李白曾游历过许多地方,而这首诗则是在他游历途中,寄望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结构分析:诗歌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共四句共十六个字,每句字数分别为五、七、五、五。
通过准确的字数分配,诗人有效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情感。
意境表达:诗中清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氛围,通过以寂静的夜晚为背景,突出了诗人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同时,诗人利用“过江千尺浪”和“人在天涯”这两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登上鹳雀楼的远眺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背景介绍:宋代时期,杭州的鹳雀楼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西湖旁,因其高而著名。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所作,表达了他的抱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诗歌内容:诗歌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共四句,每句都含有丰富的意象和隐喻。
首先,通过将登楼比作登临高处,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壮观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对周围风景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当中。
最后,诗人通过以雄鸟为比喻,来反衬自己的壮志和对未来的向往。
意境表达:诗人通过具体描绘鹳雀楼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营造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氛围。
同时,通过以雄鸟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壮志和追求。
三、《望军城》《望军城》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望军城的壮丽景色,呼唤着兵马们的勇猛之情。
下面我们来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杜甫在写这首诗之时,正值战乱岁月,战事频繁。
他在这首诗中以望军城的景色为基础,表达对边防军队的敬佩和对壮丽景色的赞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宿建德江》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祖国大自然的壮美,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真挚,以及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品味诗境方面仍有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深入领悟诗文内涵。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和创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基本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基本意境。
2.教学难点:领悟诗文内涵,体会诗人情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庐山瀑布、赠汪伦、建德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字音、停顿、韵律的准确性。
3.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点评并补充。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鉴赏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教师指导并总结。
5.拓展训练: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或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新人教版
5. 探究诗文主旨:请学生思考诗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互动环节: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情感等,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后,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分享自己从拓展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和对《题临安邸》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互相介绍自己拓展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八、板书设计
① 知识结构:
- 以曲线和波浪形状的线条表现诗文的韵律美,使板书更具艺术感。
-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图案或符号,如小船、人物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 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书写板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回顾诗文的主旨思想。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知识点梳理
《题临安邸》是一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诗人林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1. 诗文背景:了解诗人林升的生活年代以及诗文创作的背景,理解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心情和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题临安邸》,学生能够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和情感;在分析诗文结构、品味诗文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朗读、背诵和讨论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三首古诗《山行》、《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学习。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中对于每首诗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同时,每首诗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以及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对于不懂的生僻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询问教师进行解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发现点拔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3.收集作者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古诗三首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12.古诗三首-示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
教
材
《古诗三首-示儿)》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中的第一首诗。《示儿》这首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全诗的真情自然流畅,让人感到了诗句背后的深沉的爱国之情。
1、会写“乃、祭”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会借助注释和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诗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会借助注释和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走近诗句读通,读顺
在本环节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齐读,因为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就理解了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三)品词析句,读懂诗句
1.读一读前两句诗,说一说诗意,想一想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诗中体会到的?(学法指导:自己先思考后同桌讨论交流)
六、说
板
书
设
计
板书中,一个“悲”“盼”“爱国”,浓缩展示了诗的核心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四、说
教
法
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题临安邸》、《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题西林壁》。
《题临安邸》是北宋文学家林升所作,诗中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诗文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临安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对临安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
3.研读诗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文,理解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6.补充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7.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增强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四单元 12.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说教材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2说学生六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学生都不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2、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以故事引入:公元1210年的除夕之夜,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
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卧病在床,生命垂危,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面对死神,我一点儿也不恐惧,唯一使我痛心的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铁蹄下的遗民欲哭无泪??唉,我们南宋的军队何时才能挥师北上,收复中原呢?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千叮万嘱,颤颤巍巍地写下了我的临终遗言——出示《示儿》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先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指名答)二、读通古诗,疏通诗意1、运用过渡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古人的智慧。
在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2课中,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通过这些古诗了解古人对儿童教育的看法,感受他们对纯真和美好的追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首古诗《古诗三首示儿》,这首诗由宋代文人陆游创作。
他通过三首短小的诗句展示了对儿童成长的期许和教育的重要性。
开头两句“吾爱孩儿嗔,嗔吾甚好看。
”表达了作诗人对孩子的怀玉之情,又表达了他担心孩子犯错的心情。
接着,“斧劈金石声,声振云霄晓,夜徂昼复始,不暇更生朝。
”描绘了孩子的勤奋和毅力,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
最后的两句“解落三秋叶,能开百花花。
”意味着孩子将来的成就和开创性。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和他们对于孩子的期许。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茶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人陆游。
这首诗以茶为载体,表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作者对美的追求。
从第一句的“好风吹”的表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谐美的渴望。
而第二句“白鸟飞”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描绘了茶叶丰富多样的香气和口感,以及饮茶的乐趣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和古人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
最后,让我们来学习第三首古诗《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行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独自一人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在清幽的山间凝望白云和人家的美景。
接下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的喜爱和对于美好事物的享受。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钱塘湖春行》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古诗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的内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习古诗的阅读和鉴赏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3.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2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
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题临安邸》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第二首诗内容。
本文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
学法:激发与古诗内容相同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 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诗人相告诉儿子什么?为什么告诉儿子?2.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懂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理解古诗内容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通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三)、把握重点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山行》、《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材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品味等方法,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创设情境:播放山行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题目引入:介绍《山行》、《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三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a.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b.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解决生字词问题。
c.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
3.品味古诗a.想象体验: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b.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4.朗读练习a.学生示范朗读:挑选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评价其朗读效果。
b.全体学生齐读:加强语气,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1、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重点)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难点)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重点)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难点)教具准备:教材、教案、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具体内容,具体方法,设计意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
今天,让我们将继续欣赏这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二、新课或复习的每个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具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结果有多种情况的要有预设。
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要有具体组织措施,注意事项,有活动评价的方法。
)1.简介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
浙江仁和人。
道光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
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
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
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集》。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2.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
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学生都不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2、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七、出示《清明上河图》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2、想到这里,我们着不着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3、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
2、进行互评。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好在哪里? 哪里不好?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3、最后进行齐读。
4、回忆平时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读诗意的?
[(1)借助书下注释(2)查阅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理解]
然后进行自学,争取读懂诗意,如有不懂之处,请作好记号。
5、合作学习: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2)诗人在临终之际,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心里是什么感受(悲伤)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用低沉、缓慢、悲伤的语调来读。
3、分男女来比赛看谁读得好。(如有时间,也可分组读)
4、齐读
5、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诗中描绘的情形,边读边体会。
五、引入《题临安邸》
1、学完了这首诗,我们都知道了这是陆游在临终时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
活动5
【活动】落实背诵
1.背诵全诗。
九、结束语:
1 、同学们,今天距离那个时期已经过去了整整八百年,老人家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对!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旺。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如腾飞的巨龙跨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昂头挺胸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倘若陆游在天有灵,他也该含笑九泉了。
活动2
【导入】解释题目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活动3
【活动】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泛读
3.划分节奏
活动4【讲授】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以小组为单位,既可以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6、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元知、但、九州同、中原、家祭、乃翁,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三、深入理解,领悟情感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学教育】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说课稿)-word版优质课专用-2019人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三首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2.汇报交流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自主学习: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领会诗歌的深层意蕴,便于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什么意思?
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4、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把眼泪都要流干了,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师:如果我们的祖国被占去了一半,你们愿意吗?会怎样?
5、学到这里,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边起来说一说吗?
师述:然而陆游在《示儿》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
六、学习《题临安邸》
再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1、师读书中介绍诗人及背景。
八、《己亥杂诗》
1、导入新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 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2、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金国)
师述: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
3出示地图
师述:这就是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同学们,你们说这大片的被占领的土地,该不该收回来?
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以故事引入:
公元1210年的除夕之夜,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卧病在床,生命垂危,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面对死神,我一点儿也不恐惧,唯一使我痛心的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铁蹄下的遗民欲哭无泪??唉,我们南宋的军队何时才能挥师北上,收复中原呢?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千叮万嘱,颤颤巍巍地写下了我的临终遗言——出示《示儿》
10、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11、小结: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看两幅图画。
12、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
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悲:痛心,为什么悲? 无忘:不要忘记,为什么无忘?]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情)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四、吟诵品味,再现画面:
1、小结:作者这浓浓的爱国情就是通过这一悲一盼表现出来的。指名读
2、注意指导:
(1)这是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他的速度有那么快吗?声调有那么高吗?(缓慢,低沉)
十、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十一、作业设计: 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3、自读(或听课件朗读。)
4、男生读,女生读。
5、教师范读
6、全班齐读。
7、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
8、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9、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说话)
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
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先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指名答)
二、读通古诗,疏通诗意
1、运用过渡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作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尤其是以这首篇幅短小、份量沉重的压卷之作《示儿》来结束他漫长的创作生涯,在历代诗人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么好的诗,让我们来读一读,读以前,想想你们平时怎样朗读古诗呢?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正确、流利、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