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九上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选4篇)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选4篇)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选4篇)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九年级音乐上册《西洋乐话》教案设计单元课题名称西洋乐话单元教学内容1.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哈利路亚》《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欢快的农民集会》《音乐瞬间》《进行曲》《斯拉夫舞曲》《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俄罗斯舞曲》。

2.唱歌:《摇篮曲》。

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主要作品。

2.听赏、学唱欧洲古典音乐,熟悉欧洲专业音乐的风格,培养审美情感。

3.初步了解咏叹调、小夜曲、音乐瞬间这三种体裁形式。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欣赏欧洲300年间(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音乐,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作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印象音乐的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唱、背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1.听辨音乐主题旋律。

2.感受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

3.解决《摇篮曲》中的音准、呼吸和咬字问题。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本单元以欣赏教学为主,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安排要详略得当。

通过不同代表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初步感受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直至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作品的典型风格特点,从而初步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

1.《哈利路亚》由于平时学生接触宗教作品不多,需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风格。

所以借助相关小故事感受巴洛克时期宗教作品神圣、壮观的音乐特点,及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

2.《惊愕交响曲》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学生应体会古典交响乐作品的'调性转换和严谨的曲式结构。

3.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及作品的赏析,以浏览聆听音乐为主,并借用表格问答方式,可使学生从纷杂的作品中,较清晰地掌握这一时期作品的特点和相关音乐知识。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朱月红一、教学背景说明:(一)、教材说明:《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古典乐派”,本课为第一课时。

古典乐派是欧洲音乐发展中继巴洛克音乐之后、浪漫主义音乐之前的一个音乐流派,主要以“交响乐”的形式出现。

作者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是古典乐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因此,本课在初一、初二年级学习内容的衔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阶段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及相关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学生情况1、初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外国作品和音乐家了解极少,对欧洲音乐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但他们对作品背后的故事较感兴趣,可借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3、初一阶段的学生比较活跃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2、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说明:(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欣赏逐渐喜欢欧洲音乐,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通过创编活动,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片段,感受音乐变化,探究音乐表现要素和变奏手法;模仿变奏手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简单的音乐创编;3、知识与技能:了解海顿生平;会唱并记住主题旋律,能够听辩出主题的不同变奏;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力度的作用等相关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感受作品风格,体验音乐情绪;分析作品变奏手法,理解什么是“变奏曲”2、难点:分析变奏手法(交响乐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庞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三)、教学方式:聆听、感受为主,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变奏手法,并进行模仿创编(四)、技术准备: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等音响资料)三、教学过程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一)情境创设:聆听教师弹奏《小步舞曲》,回答相关问题:作品的名称、作者及所属流派。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实验学校吴迪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作品《惊愕交响曲》是一首古典音乐交响曲,歌曲的旋律轻松幽默,运用力度变换和情绪对比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

让学生感受别样的交响音乐。

2.教学重、难点:A.哼唱主题音乐。

B.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C.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体验歌曲节奏、力度、变奏方式、有无惊愕等,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

我的教学目标如下:(1)会唱并记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结合图形记谱听辨出主题变奏的次数,并对学习简易的变奏方法感兴趣。

(2)初步认知交响曲,对交响音乐感兴趣。

三、学情分析:交响曲,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和枯燥的。

设计上要增加趣味性、幽默性和故事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孩子,音乐基础较差,音乐素养较薄弱,能听懂听明白,并对西方的交响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四、说教法:本课应用音乐聆听、故事讲述、创设情境。

采取体验感受、教师示范、石琴演奏、口风琴齐奏、积分比赛、图示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听觉体验中提高修养,促进发展,让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学会探索、发现、创造。

五、说教学过程:(一)、教具准备:石琴、口风琴、娃娃、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我是从四个方面来设计)第一环节激情导入1、课前曲:根据本课内容,用音乐主题编创问候语。

(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产生美丽的遐想和学习的兴趣。

)2、(语言导入)老师刚刚用一段音乐编创的问候语,其实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一首作品。

在没有进行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几个力度几号。

3、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第二环节主题铭记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图示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记住主题旋律。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教案主题:惊愕交响曲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曲家及创作初衷。

2. 能够辨识并分析音乐中的“惊愕”元素。

3. 能够欣赏和评价惊愕交响曲的演奏版本。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惊愕”音乐片段。

二、教学重点:1. 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曲家及创作初衷。

2. 分析音乐中的“惊愕”元素。

三、教学准备:1. 惊愕交响曲的演奏版本音频或视频。

2. 惊愕交响曲的乐谱。

3. 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惊愕交响曲的演奏版本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发问,“大家听到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有些地方让你感到惊讶或者害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步骤二:背景介绍与作曲家的生平(20分钟)讲解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包括其受到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以及在失聪的困扰下所作的作品。

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

步骤三:分析“惊愕”元素(3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惊愕”元素,如高亢激昂的乐旋、急速变化的节奏、大幅度的音域跳跃等。

并通过演奏、对比,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辨识这些元素。

步骤四:欣赏和评价演奏版本(20分钟)听取学生对惊愕交响曲演奏版本的感受和评价,让学生分别就不同版本的演奏风格、指挥家与乐团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

步骤五:创作自己的“惊愕”音乐片段(30分钟)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惊愕”音乐片段。

可以使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来演奏,也可以利用音乐软件或手机APP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分组或个人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经典交响乐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奏会,提升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研究和了解其他作曲家和交响曲,扩展音乐知识广度。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
背景介绍:
海顿1791年至1794年曾两次旅居伦敦,在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12部交响曲一般被称为“伦敦”交响曲。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791年,首演便获极大成功。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无论如何,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作曲家海顿介绍
复听作品感受特点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虽然他并非这种体裁首创者,但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乐队的基础。

海顿是位多产的作家,除交响乐之外,他还创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感到鼓舞。

也因为他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再次听作品,学生深刻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特点。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
大岚中学许秀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并哼唱第二乐章
的主题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片段,学生能感受音乐的变化,听辨
主题的不同变奏,探究音乐的表现要素。

3、情感价值:通过了解海顿生平、欣赏作品《第九十四(惊愕)
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音
乐特有的美,进而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能准确感受主题及其不同变奏的基本情绪,学会哼唱主题。

三、教学难点:
对比主题与其不同变奏,探究变奏手法
四、教学道具:多媒体、钢琴、黑板。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聆听为主,重点在于学生是否感受到了《惊愕交响曲》中最具特色的变奏手段,能否准确的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积极参与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等。

在整个课堂教学我,我积极的引导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聆听、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音乐记号、节奏、音色等,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有效的知识。

在最后的创编中采用讨论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但在一活动中,不少后进生不愿参与进来,无法达到人人参与到课堂中来。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案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案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案标题:《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学生能够理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习演奏乐曲中的乐器技巧和音乐术语。

3.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乐曲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习乐曲中的乐器技巧和音乐术语。

教学准备:1.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3. 音乐术语和乐器技巧的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

探究:1. 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子、主题、发展和再现等部分。

2. 学习乐曲中的音乐术语和乐器技巧,如动态标记、速度标记、弓法等。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一个乐器部分,通过合作演奏来理解乐曲的整体效果。

实践:1. 指导学生根据乐谱和教材,练习乐曲中的乐器技巧和音乐术语。

2. 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负责的乐器部分,并结合其他乐器的演奏,进行整体合奏。

总结:1. 回顾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表达方式,让学生总结所学的音乐术语和乐器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效果。

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交响乐曲,扩展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乐器技巧。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音乐术语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视野和经验。

人教版音乐九上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word教案

人教版音乐九上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word教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平桥镇中学陆丽君【作品概述】《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人音版第14册第三单元《乐海泛舟》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整体聆听——分段赏析——整体复听。

从开始导入中去调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作品和海顿的兴趣,并主动去了解和探索。

在初步整体聆听时,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听辩交响乐中乐器的音色。

分段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最后整体复听,师生共同融入到作品中,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染他的人格魅力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力度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初听):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就是“惊奇、错愕”的意思。

为什么这首曲子叫“惊愕交响曲”呢?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一番吧!(初听全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a、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引出海顿“惊愕”的设计)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

17、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7、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7、《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创编或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

2、通过聆听音乐,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作出相对应的体态反应。

3、能够使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音乐,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作出相对应的体态反应【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创编或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

【教具准备】钢琴、音像资料、多媒体
【教法学法】听唱法,游戏法。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案标题: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背景和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达。

3. 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和情绪传达。

3. 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录音或视频。

2. 准备相关的音乐分析和背景介绍资料。

3. 准备学生听音乐后进行讨论和写作的活动。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介绍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背景和作曲家海顿的生平,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欣赏: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和情绪表达。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动态等要素,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结构和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用音乐语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对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评论或感想,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达,鼓励他们多多欣赏古典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表演或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时的表现,包括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和对情感的表达。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对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庄婧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课型】欣赏课rn【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总页数】1页(P121-121)
【作者】庄婧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六十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儿童古典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断 [J], 闫秋菊
2.论古典音乐赏析需要接受的方式——以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为例 [J], 韩萍
3.中小学音乐作品中的美学渗透——以海顿《惊愕》第二乐章为例分析 [J], 刘晓娟
4.浅析柴可夫斯基交响曲音乐主题发展--以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为例 [J],
5.欣赏交响乐之父——海顿《惊愕交响曲》 [J], 林玉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平桥镇中学陆丽君
【作品概述】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人音版第14册第三单元《乐海泛舟》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整体聆听——分段赏析——整体复听。

从开始导入中去调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作品和海顿的兴趣,并主动去了解和探索。

在初步整体聆听时,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听辩交响乐中乐器的音色。

分段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最后整体复听,师生共同融入到作品中,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染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力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初听):
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就是“惊奇、错愕”的意思。

为什么
这首曲子叫“惊愕交响曲”呢?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一番吧!(初听全曲)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b、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引出海顿“惊愕”的设计)
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
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
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

但是在音乐会开
始之后,很多人都闭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有的还忍不住开始打盹。

这位幽默的
音乐家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决定和观众开一个小玩笑。

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静谧
安详的曲调中,突然想起几次强有力的震撼声,让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贵族们,都被这突如其
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哦,原来是音乐家在跟她们开玩笑呢!后来,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
曲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幽默的音乐家到底是谁呢?那就请大家跟随我“走近海顿”吧!
3.走近海顿
海顿出生在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他的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

他的家境贫苦,为
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

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
当一所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

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
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

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
救助,才勉强活了下来。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

虽然生活困窘,
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
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

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

他的绝大
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善良、质朴、诚恳,因此他的作品
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a生平: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音乐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b地位: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进行摸索、试验、成熟、定型,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

c贡献:海顿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

他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海顿的创作手法,更是使后人受益非浅,
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著名的音乐家,还被莫扎特、贝多芬称为“海顿老爹”。

在把交响曲从贵族客厅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海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他是18世纪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d音乐风格:具有热烈洒脱的主旋律和充满活力的节奏,并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

音乐明快、乐观、幽默,充满了生气,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海顿是德国国歌的曲作者
海顿更是“倍受尊敬的音乐大师”、“慈祥的音乐家”,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海顿的这首闻名世界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三、学习新课(分段欣赏、分析):
(一)分段欣赏(听——唱——说)
1、主题:首先,我们来聆听主题,并思考:“音乐的力度、情绪如何?产生了什么效果?”)
(1)分析主题
第一段,平静、天真、单纯、典雅的主题,由第一、第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反复时改用了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后一小节弱拍处,突然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产生了第一次“惊愕”的效果。

第二段,先用弦乐器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果略微丰满一些。

(2)唱唱主题
2.变奏I
(1)这段小提琴的演奏,你感受到什么变化?
(2)保持了主题结构,主旋律改用了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衬托,与主题相比略显活跃,好像在翩翩起舞。

3、变奏II
(1)这段变奏改变了什么?音乐的力度如何?(变调性)ff
(2)转到c小调,在第二乐段的第三句,乐队的强奏加之定音鼓的衬托,显现出惊人的力量,再次
出现了“惊愕”的效果。

4.变奏III
(1)这段旋律的情绪如何?改变了什么?(幽美、舒展变节奏 p )
(2)返回到C大调,旋律分别由双簧管和小提琴、长笛奏出,音乐优美而舒展。

形成了天使般的二重奏。

5、变奏IV
(1)这段的音乐气氛怎么样?(热烈)
(2)第一乐段是管乐队的强奏;第二乐段有弦乐和大管轻轻奏出如歌似的柔弱;第三乐段中,乐队再次使用了有定音鼓参加的乐队全奏,气氛更加的热烈,第三次出现“惊愕”的效果。

6、尾声
尾声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一句,一个温柔而略显歉意的尾奏降下了这一乐章的帷幕,显现了海顿风度和幽默。

板书:
(二)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海顿《惊愕交响曲》的欣赏,我们可以看出:
(1)这个乐章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呢?是节奏?旋律?还是力度?
力度
(2) 通过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从结构上可分为几部分?
A(主题) + A1 + A2 + A3 + A4 + 结束段
(3)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曲式结构呢?
变奏曲式结构
(4) 什么是变奏?变奏曲式?
音乐主题的变化重复称为“变奏”;主题多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5) 请说出主要的四种变奏类型:
有的改变了节奏,有的改变了音区,有的改变了音色,有的改变了调式
(三)整体复听
让我们完整的欣赏由交响乐团演奏的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吧!
五、总结,下课:
《惊愕交响曲》好像峡谷漂流,小舟载着人心,在急流中挺进。

音乐时而朴素、平静,时而欢快、热情。

就像人生,“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有高潮,有低谷。

希望同学们能从海顿及其作品的身上得到感悟,乐观、平和、愉悦、热情的面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迎接我们未来的人生。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在听赏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并能简单评析。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强调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让学生听、唱、创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海顿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惊愕交响曲》的音乐风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做到教学相长,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