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

分析化学-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

(二) Graphite furnace atomizer 石墨炉原子化器
1. 构造:
2. 分析过程
T
Time drying ashing atomizing cleaning
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
paring with flame atomizer
原子化原理 原子化效率 试样体积 固体进样 灵敏度 重现性 背景干扰 分析速度
1. Hollow cathode lamp
2.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lamp
mg MX
400Pa Ar 3 ~ 8 cm
10mm
As, Cd, Pb, Se, Zn, Hg, P, Sn, Te, Tl…...
二、 原子化器 Atomizer
M(* 激发态原子)
MX(试样)
消除方法: 1. 稀释待测溶液 2. 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 3. 配制与试样溶液物理性质相似的
标准溶液
五、背景吸收 Background absorption
背景吸收包括: 分子吸收、光散射、火焰气体吸收。 背景吸收干扰主要存在于石墨炉原子化器。
减小背景吸收的方法:
减小进样量 增加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 增加石墨管内气流 采用基体改进剂 (增加共存物的挥发性或 降低待测元素的挥发性)
Characteristics: ☆Sensitivity ☆Selectivity ☆Analysis speed ☆Application:
determination of (metal) elements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1.原子能级跃迁 Atomic energy level transition

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的异同比较

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的异同比较

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的异同比较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段,用于测定物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尽管它们有着相似的应用领域,但在原理、仪器和操作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研究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通过测量物质中特定元素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可见光的量,来确定该元素的含量。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但过渡态或分解态的离子并不吸收该波长的光,从而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分析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法可以测定多种元素,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1. 仪器和工作原理:在原子吸收法中,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原子吸收光谱仪。

该仪器包括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元素化合物转化为原子态,通过中空阴极放电灯或石墨炉技术,产生特定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再通过光谱仪测量吸收光强度,最终计算出元素的浓度。

2. 优点和应用:原子吸收法具有高选择性、良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等优点。

它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食品安全等领域。

可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二、原子荧光法原子荧光法(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S)是一种利用原子或离子在受激发后发射荧光的现象来分析物质中元素含量的技术。

原子荧光法需要源于样品的非分解态的离子或原子进行测定。

它可以测定只能被激发成原子态的元素或离子。

1. 仪器和工作原理:在原子荧光法中,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原子荧光光谱仪。

该仪器包括光源、样品室、分光系统、荧光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元素通过光源激发成原子态并发射荧光,再将荧光信号由光谱仪检测并进行分析。

2. 优点和应用:原子荧光法具有高选择性、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范围等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区别

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区别

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区别
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是两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测量原理和应用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是通过激发原子内部能级,使得原子中的电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然后再回到基态时放出光子,从而形成光谱。

这种光谱具有独特的谱线,每个谱线对应着原子中某个特定的能级跃迁所释放出的能量。

原子荧光光谱常用于分析金属、非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化学结构。

原子吸收光谱则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推断该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要求样品经过化学处理,使得其中的元素以单质或者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且必须具有一定的浓度。

在测量过程中,光源会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这些光线会穿过样品,被吸收掉一部分,未被吸收的光线会被检测器测量。

吸收光线的强度与样品中元素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推断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常用于分析金属、非金属元素以及汞、铅等有毒元素的含量。

总之,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 1 -。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3)通带宽度(W):指光线通过单色器出射狭缝
的谱线宽度,它是由单色器的狭缝宽度(S) 和倒色 散率(D)决定。当倒色散率(D)一定时,可通过 选择狭缝宽度(S)来确定:
W=DS
第31页/共62页
五、检测系统
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显示记录 装置组成。
作用:将待测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检波放大、 数据处理后显示结果。
第35页/共62页
三、电离干扰
来源:
高温导致原子电离,从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 吸光度下降。
消除:
加入消电离剂(主要为碱金属元素),产生大
量电子,从而抑制待测原子的电离。如大量KCl 的
加入可抑制Ca的电离,
K Ca++ e
K+e Ca
第36页/共62页
四、光谱干扰
主要有谱线干扰和背景干扰两种 1、谱线干扰和抑制
第34页/共62页
二、化学干扰
来源: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所 引起的干扰,主要影响原子化效率,使待测元素的吸光度降低。
消除:
1. 加入释放剂:SO42-、PO43-对Ca2+的干扰----加入La(III)、
Sr(II) ----释放Ca2+; 2. 加入保护剂(配合剂):
• PO43-对Ca2+的干扰---加入EDTA----CaY(稳定但易破坏) • 含氧酸中Mg 和Al 形成MgAl2O4---使A急剧下降-----加8-羟
基喹啉作保护剂。
3. 加入缓冲剂或基体改进剂:主要对GFAAS。例如加入EDTA可 使Cd的原子化温度降低。 4. 化学分离: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沉淀分离等。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及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及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1.2 光学系统
➢ 单光束光学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 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和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Alan Walsh
(1916-1998) 和他的原子吸 收光谱仪在一 起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 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 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 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1 仪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1.1 空心阴极灯
➢ 空心阴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HCL) ➢ 由待测元素的金属或合金制成空心阴极圈和钨或其
各个量子化能级上的分布遵循Boltzmann分布 定律:
Ni
gi
ΔEi
e kT
N0 g0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 特定能量(E)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 态与某一激发态(i)之间的能量差(ΔEi)时,核 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 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 选择性好:谱线比原子发射少,谱线重叠概率小 。 ➢ 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的金属与类金属元素
定量分析。 ➢ 精密度(RSD%)高:一般都能控制在5%左右。 ➢ 操作方便和快速: 无需显色反应。 ➢ 应用范围广。 ➢ 局限性:不适用于多元素混合物的定性分析;对于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测量样品中特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这种技术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吸收能量的原理。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样品首先被转化为气态原子,然后通过将样品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下,测量吸收的光强度来确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该技术常用于环境、食品、生物、地质等领域的元素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AES):
原子发射光谱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测量样品中特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在原子发射光谱中,样品首先被转化为气态原子,然后通过将样品激发至高能级,测量由于电子跃迁而释放的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发射光谱可用于元素分析,其应用广泛,包括金属工业、环境监测、地质研究等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AFS):
原子荧光光谱是一种分析技术,也用于测量样品中的金属元素浓度。

在原子荧光光谱中,样品首先被转化为气态原子,然后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将原子激发至高能级,然后测量由于电子跃迁而释放的荧光来确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荧光光谱常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如汞、砷等,其敏感性高,适用于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分析。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光谱分析
1原子吸收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是一种分析原子组成和元素化学组成的实验技术,它能分析物质中的微量元素,具有分析范围广、灵敏度高、快速、精确度高等优点。

它基本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中的原子通过分子颗粒被无定向吸入离子束或电子束中,这些离子或电子在受激升能后衍射回中原子实现吸收,实现光离子吸收的效果,相应的原子便会吸收一段特定的能量而产生特异的光谱线,利用这些光谱线就可以提高分析元素的鉴定,以及测定元素含量。

2原子荧光分析
原子荧光分析被称为原子灯,是以激发原子空态的冷原子或激发原子稳态的热原子,使之从短寿命的会发态跃迁到某个稳态,并伴随着原子的电子释放出荧光来,再用装置探测这些荧光,分析所释放的荧光能量,从而确定元素类型及组成成分,是一种极具灵敏度及分辨能力的分析方法。

3火焰光谱分析
火焰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岩石或钻屑发出的火红色荧光来对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该法依赖于火焰中元素离子所发出的火苗红色荧光,而从荧光发射波长的不同来表示火焰中不同元素物质的比例大小。

由于一般橘红色荧光的波长范围内含有大量的元素,因此,通过特定的光谱仪和选择性离子化能放大技术,将可以量化测定火焰中各元素的比
例。

火焰光谱分析具有分析速度快、无须预处理样品以及大量元素可同时检出等优点。

原子荧光与原子吸收的区别

原子荧光与原子吸收的区别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共振光的吸收:而原子荧光光度是处于激发态原子向基态跃迁,并以光辐射形式失去能量而回到基态。

而且这个激发态是基态原子对共振光吸收而跃迁得来的。

因此,原子荧光包含了两个过程:吸收和发射。

色散系统:较之原子吸收荧光谱线更少,光谱干扰也少,所以可以用低分辨力的分光系统甚至于非色散系统。

光学排列:对于原子吸收,检测器必须观察初级光源(HCL),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原子对光源特征辐射的吸收;而原子荧光的光学排列与原子吸收不同,往往要避开初级光源的直接射入,而以一定角度去观察原子化器,测定其向2pi立体角辐射的荧光。

在有的资料上可以看到right angle view(直角观察)和front view(正面观察)这样的光学排列。

原子化器两者可以是相同的,我国生产的原子荧光原子化器主要是氢化物发生原子化。

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大多数AFS分析的元素,原子吸收都很难做,所以有人称其为原子吸收的好朋友,原子吸收的补充。

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都是光谱,原理稍微有些不同。

原子荧光的特长是测量As,Se,Hg等一些过度元素和特殊的金属元素,吉天出的AFS9230能达到ug/L级或者更低,原子荧光是我们国家的专利。

原子吸收分火焰和石墨炉两种,主要测量重金属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测量重金属元素也可以达到ug/L级别。

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在实验室里没有ICPMS的情况下作为互补,可以测量大部分金属元素和过度元素。

具体谁更有优越性,检测限更低要根据具体的元素来定。

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的区别!,1、光路不同:原子吸收光源、原子化器和检测器在一条光路上;原子荧光为垂直光路。

2、原理不同:原子吸收利用原子的特征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则利用原子的激发-跃迁光谱(荧光)。

3、灵敏度不同:对于原子吸收,增加光源强度同时会增加背景吸收,而原子荧光信号强度与激发光源强度成正比,故灵敏度可以极大提高。

原子荧光是原子蒸汽受具有特征波长的光源照射后,其中一些自由原子被激发跃迁到较高能态,然后去活化回到某一较低能态(常常是基态)而发射出特征光谱的物理现象。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

原子荧光光光谱(AF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是用于确定各种样品中的痕量金属离子的两种重要分析技术。

尽管两者在基于原子过渡原理和使用原子蒸汽作为样本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两种方法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AFS和AAS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检测原则。

在AFS中,分析原子通过一级辐射源被激发到更高的能量水平,然后在返回地面状态时释放出特性荧光辐射。

然后测量这种辐射,以确定分析仪的浓度。

另在AAS 中,analyte原子吸收了光的特征波长,然后通过量测来测定analyte 的浓度。

另一个关键区别在于这两种技术的敏感性。

AFS一般比AAS更敏感,因此它是在复杂矩阵中确定痕量金属离子的首选方法。

这是因为与AAS的吸收信号相比,AFS的排放量受到背景干扰的强度更大,影响较小。

当分析物的浓度非常低或当样品基质的干扰引起关注时,常使用AFS。

美国战地服务团和澳大利亚战地服务团的样本编制可能有所不同。

在AFS中,样本一般被原子化,并被引入到石英细胞中使用火焰,等离子体或其他原子化源的兴奋状态。

这一过程导致特异性荧光辐射的排放,然后加以测量。

相比之下,AAS往往涉及在加热的石墨炉或火焰内对样品进行原子化,然后测量光的吸收。

美国战地服务团和澳大利亚战地服务团所使用的仪器也可能有所不同。

美国战地服务团通常使用荧光光谱仪和单色仪进行波长选择和光倍数管检测。

相比之下,AAS使用火焰或石墨炉的原子分解系统加上光源、单色器和光检测器来测量吸收。

尽管有这些差异,美国战地服务团和澳大利亚战地服务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

AAS由于其简便和坚固性,在环境,临床和工业样品中广泛用于金属的常规分析。

另美国战地服务团在分析水和生物样品等高度敏感和选择性金属的痕量分析方面特别有用。

虽然美国战地服务团和AAS共同的原则是利用原子过渡来确定痕量金属离子,但它们在探测原则,灵敏度,样品制备和仪器化方面却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选择具体分析任务的最适当技术至关重要。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比较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比较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都是用于分析原子化学成分的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都基于原子的能级结构和电子跃迁现象,但它们之间有几个重要的区别。

原子发射光谱法 (AES) 是一种能够确定元素种类和测量元素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发原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来分析样品。

具体来说,AES使用能够将样品中的原子激发到高能级状态的能量源,例如电弧或激光。

一旦被激发,原子会发出能量差等于跃迁能量的光,这些光被收集并分析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和它们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 也是一种测量元素浓度的方法,但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分析元素。

具体来说,AAS使用一个光源,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样品,如果存在原子吸收了这些光,那么就会观察到减少的光强度。

这个减少的光强度与样品中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测量元素浓度。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 利用荧光现象来分析样品中的元素。

具体来说,AFS使用一个光源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当原子回到低能级时会发出荧光。

这个荧光可以被收集并分析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和它们的浓度。

这些方法各自有其优点和缺点。

AES具有高分辨率和广泛的元素应用范围。

AAS对低浓度的元素具有高灵敏度。

AFS对某些元素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因此,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与 原子荧光光谱法 区别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与 原子荧光光谱法 区别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区别在分析化学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它们在分析物质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时非常有用。

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原子能级的不同特性来进行分析,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分析物质中
的金属元素。

当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物质时,物质中的金属元素会吸收这些能量,并跃迁到高能级。

然后,仪器会测量金属元素从高能级返回到低能级时所放出的能量,从而确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多种金属元素,并且可以测量非常低的浓度。

相反,原子荧光光谱法则是利用原子在受到能量激发后,重新释放能量的特性来进行分析。

当物质中的金属元素受到能量激发时,它们会释放出能量,产生独特的荧光光谱。

仪器会测量这些光谱来确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荧光光谱法比原子吸收光谱法更加灵敏,可以检测到更低的金属元素浓度。

总之,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分析金属元素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原子能级的不同特性,分析原理和灵敏度也有所差异。

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可以选择使用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 1 -。

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吸收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分析化学领域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冶金工业。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特征辐射线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既可进行某些常量组分测定,又能进行ppm、ppb级微量测定,可进行钢铁中低含量的Cr、Ni、Cu、Mn、Mo、Ca、Mg、Als、Cd、Pb、Ad;原材料、铁合金中的K2O、Na2O、MgO、Pb、Zn、Cu、Ba、Ca等元素分析及一些纯金属(如Al、Cu)中残余元素的检测。

光谱仪器的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

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什(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V arian Techtron及Perkin-Elmer 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

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

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

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光谱法是依椐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建立的。

该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度吸收光程,进样方式等实验条件固定时,样品产生的待测元素相基态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该元素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其吸光度(A)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D题目: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001 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1) 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2) 最长的荧光波长与最长的激发光波长相对应(3)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波长无关(4) 荧光波长永远长于激发光波长1002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 )(1) 工作曲线法(2) 内标法(3) 标准加入法(4) 间接测定法1006 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1) 控制燃烧速度(2) 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3) 提高试样雾化效率(4) 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1008 采用调制的空心阴极灯主要是为了( )(1) 延长灯寿命(2) 克服火焰中的干扰谱线(3) 防止光源谱线变宽(4) 扣除背景吸收1012 用有机溶剂萃取一元素,并直接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时,操作中应注意( )(1) 回火现象(2) 熄火问题(3) 适当减少燃气量(4) 加大助燃比中燃气量1015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宜采用( )(1) 减小狭缝(2) 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3) 另选测定波长(4) 用化学方法分离1084 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干扰应采用下列哪种措施?( )(1) 直流放大(2) 交流放大(3) 扣除背景(4) 减小灯电流1092 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频率高于入射光为反斯托克斯线( )(1) 铬原子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 (2) 铅原子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3) 铅原子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 (4) 铊原子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1094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1) 红外光谱法(2) 荧光光度法(3) 分光光度法(4) 核磁共振波谱法1099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1) 自然变度(2) 斯塔克变宽(3) 劳伦茨变宽(4) 多普勒变宽1100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1)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2)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3)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4)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110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1) 火焰(2) 空心阴极灯(3) 氙灯(4) 交流电弧1175 质量浓度为0.1g/mL 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此条件下的1% 吸收灵敏度为0.00434*0.1/0.178( )(1) 0.0000783 (2) 0.562 (3) 0.00244 (4) 0.007831176 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 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 )(1) 每毫米 2.6nm (2) 每毫米0.38nm (3) 每毫米26nm (4) 每毫米 3.8nm1196 某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线色散率为每纳米 1.0 mm,用它测定某种金属离子,已知该离子的灵敏线为403.3nm,附近还有一条403.5nm 的谱线,为了不干扰该金属离子的测定,仪器的狭缝宽度达:( )(1) < 0.5mm (2) < 0.2mm(3) < 1mm (4) < 5mm119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愈小,温度愈高,则谱线的热变宽将是( )(1) 愈严重(2) 愈不严重(3) 基本不变(4) 不变1242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1) 灯电流(2) 灯电压(3) 阴极温度(4) 内充气体的压力1243 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 被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空心阴极灯(2) 火焰(3) 原子化系统(4) 分光系统1244 若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为标准加入法时, 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1) 分子吸收(2) 背景吸收(3) 光散射(4) 基体效应1310 与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荧光法使用的光源是( )(1)必须与原子吸收法的光源相同(2)一定需要锐线光源(3)一定需要连续光源(4)不一定需要锐线光源1311 在原子荧光法中, 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 )(1)阶跃荧光(2)直跃荧光(3)敏化荧光(4)共振荧光1312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一般来说, 电热原子化法与火焰原子化法的检测极限( )(1)两者相同(2)不一定哪种方法低或高(3)电热原子化法低(4)电热原子化法高1313 在原子吸收测量中, 遇到了光源发射线强度很高, 测量噪音很小,但吸收值很低,难以读数的情况下, 采取了下列一些措施, 指出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该种情况是不适当的( )(1)改变灯电流(2)调节燃烧器高度(3)扩展读数标尺(4)增加狭缝宽度1314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 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是不适当的( )(1)加入释放剂(2)加入保护剂(3)提高火焰温度(4)改变光谱通带1315 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 分析灵敏度低, 研究发现是在火焰中有氧化物粒子形成, 于是采取下面一些措施, 指出哪种措施是不适当的( )(1)提高火焰温度(2)加入保护剂(3)改变助燃比使成为富燃火焰(4)预先分离干扰物质1316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已知由于火焰发射背景信号很高, 因而采取了下面一些措施, 指出哪种措施是不适当的( )(1)减小光谱通带(2)改变燃烧器高度(3)加入有机试剂(4)使用高功率的光源1317 在原子荧光分析中, 如果在火焰中生成难熔氧化物, 则荧光信号( )(1)增强(2)降低(3)不变(4)可能增强也可能降低1318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下列哪种火焰组成的温度最高?( )(1)空气-乙炔(2)空气-煤气(3)笑气-乙炔(4)氧气-氢气1319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当溶液的提升速度较低时, 一般在溶液中混入表面张力小、密度小的有机溶剂, 其目的是( )(1)使火焰容易燃烧(2)提高雾化效率(3)增加溶液粘度(4)增加溶液提升量1320 在原子荧光分析中, 可以使用几种类型的激发光源,指出下列哪种光源可能使方法的检出限最低()?(1)氙灯(2)金属蒸气灯(3)空心阴极灯(4)激光光源1321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过大的灯电流除了产生光谱干扰外, 还使发射共振线的谱线轮廓变宽. 这种变宽属于( )(1)自然变宽(2)压力变宽(3)场致变宽(4)多普勒变宽(热变宽)1322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析的光谱干扰比火焰发射分析法的光谱干扰( )(1)多(2)相当(3)不能确定谁多谁少(4)少1323 原子吸收分析中, 有时浓度范围合适, 光源发射线强度也很高, 测量噪音也小,但测得的校正曲线却向浓度轴弯曲, 除了其它因素外, 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直接原因? ( )(1)使用的是贫燃火焰(2)溶液流速太大(3)共振线附近有非吸收线发射(4)试样中有干扰1325 在电热原子吸收分析中, 多利用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扣除, 扣除的背景主要是( )(1)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2)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3)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4)火焰发射干扰1326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由于某元素含量太高, 已进行了适当的稀释, 但由于浓度高,测量结果仍偏离校正曲线, 要改变这种情况, 下列哪种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 )(1)将分析线改用非共振线(2)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止(3)改变标准系列浓度(4)缩小读数标尺1328 原子荧光法与原子吸收法受温度的影响比火焰发射小得多, 因此原子荧光分析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1)光源的影响(2)检测器灵敏度低(3)发射光的影响(4)单色器的分辨率低1329 在原子吸收分析的理论中, 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1)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2)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3)吸收线的半宽度要比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得多(4)单色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 即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1330 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1)原子荧光法中, 共振荧光发射的波长与光源的激发波长相同(2)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共振荧光发射波长比光源的激发波长长(3)原子荧光法中, 荧光光谱较简单, 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分光计(4)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荧光强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1331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有两份含某元素M 的浓度相同的溶液 1 和溶液 2 ,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两份溶液的吸光度一样?( )(1)溶液2的粘度比溶液1大(2)除M外溶液2中还含表面活性剂(3)除M外溶液2中还含10mg/mL KCl (4)除M外溶液2中还含1mol/L NaCl溶液1332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通常分析线是共振线, 因为一般共振线灵敏度高, 如Hg的共振线185.0 nm比Hg的共振线253.7 nm的灵敏度大50倍, 但实际在测汞时总是使用253.7nm作分析线, 其原因是( )(1)汞蒸气有毒不能使用185.0nm (2)汞蒸气浓度太大不必使用灵敏度高的共振线(3)Hg185.0 nm线被大气和火焰气体强烈吸收(4)汞空心阴极灯发射的185.0 nm线的强度太弱1337 原子吸收光谱是( )(1)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的选择吸收产生的(2)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3)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4)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1347 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 应选用的光源为( )(1)钨灯(2)能斯特灯(3)空心阴极灯(4)氘灯1348 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1)透镜(2)单色器(3)光电倍增管(4)原子化器1350 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 )(1)谱线干扰小(2)试样用量少(3)背景干扰小(4)重现性好1351 原子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行调制, 主要是为了消除( )(1)光源透射光的干扰(2)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扰(3)背景干扰(4)物理干扰1353 荧光分析是基于测量( )(1)辐射的吸收(2)辐射的发射(3)辐射的散射(4)辐射的折射1354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 )(1)基体效应的影响(2)光谱背景的影响(3)其它谱线的干扰(4)电离效应1356 影响原子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1)自然宽度(2)赫鲁兹马克变宽(3)斯塔克变宽(4)多普勒变宽1358 在原子吸收法中, 原子化器的分子吸收属于( )(1)光谱线重叠的干扰(2)化学干扰(3)背景干扰(4)物理干扰1360 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光干扰, 应采取的措施是( )(1)直流放大(2)交流放大(3)扣除背景(4)数字显示1361 用于测量荧光辐射的检测器是( )(1)光电池(2)热导池(3)热电偶(4)光电倍增管1362 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 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 )(1)盐酸(2)磷酸(3)钠(4)镁1363 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1)加入释放剂(2)加入保护剂(3)扣除背景(4)采用标准加入法1364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1)阴极材料(2)阳极材料(3)内充气体(4)灯电流1366 下述情况下最好选用原子吸收法而不选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是( )(1)合金钢中的钒(2)矿石中的微量铌(3)血清中的钠(4)高纯氧化钇中的稀土元素1369 在原子吸收法中, 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生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1)热变宽(2)压力变宽(3)自吸变宽(4)场致变宽1370 原子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 需采用的火焰为( )(1)乙炔-空气(2)乙炔-笑气(3)氧气-空气(4)氧气-氩气1373 原子吸收线的劳伦茨变宽是基于( )(1)原子的热运动(2)原子与其它种类气体粒子的碰撞(3)原子与同类气体粒子的碰撞(4)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1375 可以说明原子荧光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在产生原理上具有共同点的是( )(1)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2)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3)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1376 可以概述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在产生原理上的共同点是( )(1)辐射能与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2)辐射能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辐射(3)辐射能与原子内层电子产生的跃迁(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1379 下列原子荧光中属于反斯托克斯荧光的是( )(1)铬原子吸收359.35nm, 发射357.87nm(2)铅原子吸收283.31nm, 发射283.31nm(3)铟原子吸收377.55nm, 发射535.05nm (4)钠原子吸收330.30nm, 发射589.00nm1380 原子荧光的量子效率是指( )(1)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2)入射总光强与吸收后的光强之比(3)单位时间发射的光子数与单位时间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4)原子化器中离子浓度与原子浓度之比174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钾元素含量,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 这里钠盐被称为( )(1) 释放剂(2) 缓冲剂(3) 消电离剂(4) 保护剂1741 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 )(1) 大量的空气(2) 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2) 少量的空气(4) 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1742 非色散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相同部件是( )(1) 光源(2) 单色器(3) 原子化器(4) 检测器1743 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1) 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2)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3) 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4) 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1744 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不能消除的不稳定影响因素是( )(1) 光源(2) 原子化器(3) 检测器(4) 放大器1745 在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1)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测量受激基态分子而产生原子荧光的方法(2) 原子荧光分析属于光激发(3) 原子荧光分析属于热激发(4) 原子荧光分析属于高能粒子互相碰撞而获得能量被激发1746 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 应采用下列哪种气体作为保护气?( )(1) 乙炔(2) 氧化亚氮(3) 氢(4) 氩1747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测定下述哪种元素需采用乙炔--氧化亚氮火焰( )(1) 钠(2) 钽(3) 钾(4) 镁1748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相比较,应该是( )(1) 灵敏度要高, 检出限却低(2) 灵敏度要高, 检出限也低(3) 灵敏度要低, 检出限却高(4) 灵敏度要低, 检出限也低1749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 能使吸光度值增加而产生正误差的干扰因素是( )(1) 物理干扰(2) 化学干扰(3) 电离干扰(4) 背景干扰175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1) 光电池(2) 光电管(3) 光电倍增管(4) 感光板2018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了定量的描述谱线的轮廓,习惯上引入了两个物理量,即________ 和________ 。

原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法一、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解释1.原子吸收管那个谱仪器的产生2.电热原于化技术的提出3.暗线●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的元素的原子对太阳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4.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灵敏度高●精密度高●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概念1)当通过基态原子的光辐射能量hv恰好等于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基态原子吸收光辐射产生原子吸收光谱线●共振线吸收线1)吸收的辐射能使基态原子跃迁到能量的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2)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分析中常用第一共振线作为分析线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Ni/No=gi/go(-Ei/kT)(次方)●T升高,Ni/No升高;T一定时,Ei下降,Ni/No升高3.原子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吸收定律1)强度为Io的单色入射光通过厚度为I的基态原子蒸汽时,入射光强度因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透过光强度Iv服从光吸收定律2)Iv=Io*e(-Kvl) A=lg(Io/Iv)=0.434Kvl●吸收线的轮廓1)吸收线光谱●谱线强度或吸收系数随频率变化的曲线2)原子吸收线轮廓以原子吸收光谱的中心频率(或波长)和半宽度(△V)表征●中心频率对应的吸收系数为峰值吸收系数(Ko)●谱线的宽度及变宽1)自然宽度(△Vn)●激发态原子寿命越短,能级宽度越宽,谱线自然宽度越大2)多普勒变宽(△Vd)●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量的减小,多普勒宽度增加3)碰撞变宽●碰撞变宽随气体压力增大而增大4)谱线的变宽常会导致灵敏度的下降●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1)积分吸收测量法●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宽度很窄,要准确测积分吸收,一般光谱仪器很难满足2)峰值吸收测量法●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完全一致●△V发<△V吸,发射线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的1/5~1/10●温度一定时,△Vd为常数,l一定,N正比于c时,A=Kc(定量分析的依据)三、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又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锐线光源(作用:发射光谱宽度很窄的元素共振线,要求:辐射强度大,稳定性好,寿命长,简单)●空心阴极灯的构造1)低压气体放电管,钨棒做阳极,灯内充低压氖气或氩气●放电机理1)发射谱线波长取决于阴极材料2)理想的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较窄●灯温度低●灯内惰性气体压力小●原子密度低●灯结构使得气态基态原子停留时间长,激发效率高,发射谱线强度大●空心阴极灯的供电方式1)脉冲供电2.原子化系统(作用:将试样蒸发并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汽)●火焰原子化:简单,多数元素灵敏度高,应用广泛1)雾化器——将试液雾化2)雾化室3)燃烧器:将试样蒸发和原子化4)火焰——进行原子化的能源●火焰的种类和性质(原子化的能力取决于火焰温度及氧化还原性●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化学计量的火焰)●化学计量性火焰●~等于~●贫燃火焰●~小于~●火焰原子化过程5)特点●优点:操作简单,火焰稳定,测量精密度高,应用范围广●缺点:试样利用率低,检出限受到限制●非火焰原子化: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1)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结构●优点:试样用量少,原子化效率几乎达100%,灵敏度高,适用于低含量样品分析●缺点:价格贵设备复杂,重现性不如火焰原子化器2)石墨炉原子化器升温程序——斜坡程度升温●干燥--灰化--原子化--除残●低温原子化法1)汞低温原子化法2)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可形成易挥发氢化物的元素3.分光系统●位置:原子化器与检测器之间●光谱通带W=D*S1)D:倒线色散率2)S:狭缝宽度3)W:光谱通带---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4.检测系统●作用:把分光系统分出的待测元素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适当放大,处理后显示结果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四、原子吸收光谱发的干扰及抑制1.物理干扰及抑制●消除方法1)配制与待测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同等条件下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E2
共振发射线
E1
共振吸收线
E0
由此可知, 由此可知,原子吸收光谱是电子在原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 之间跃迁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蒸气, 之间跃迁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蒸气,且 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 等于原子中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 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 需能量的频率 频率时 原子就产生共振吸收。 需能量的频率时,原子就产生共振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就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就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 定波长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定波长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当光源发射的某一 特征波长的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 特征波长的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被原子中的外层电子选择 性地吸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辐射强度减弱, 性地吸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辐射强度减弱,其减弱程度 与蒸气相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与蒸气相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当T=2000K时:
Ni gi Ei = exp( − ) = 2e N0 g0 kT
当T=3000K时:
−(
2.107 8.618×10 − 5 × 2000
)
= 9.82 × 10
−6
≪ 1%
−( ) N i gi Ei −5 = exp(− ) = 2e 8.618×10 ×3000 = 5.78 ×10−4 = 0.05% N0 g0 kT
∆νD=7.16 ×10 ν0
-7
T Ar
③压力变宽:由于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 压力变宽:由于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 子和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 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 子和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统称为压力变 压力变宽通常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宽。压力变宽通常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分为劳伦兹变宽和赫鲁 兹马克变宽。 兹马克变宽。 a、劳伦兹(Lorentz)变宽:由异种粒子引起的变宽 、劳伦兹( )变宽: 异种粒子引起的变宽 b、赫鲁兹马克(Holtsmark)变宽:同种粒子碰撞引起的变 、赫鲁兹马克( )变宽:同种粒子碰撞引起的变 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忽略。 宽,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忽略。 ④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 自吸变宽: 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如 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
eg:计算2000K、3000K、5000K时Na589nm的激发态与基态 :计算 、 、 时 的激发态与基态 原子数之比各为多少?已知g 原子数之比各为多少?已知 i/g0=2。 。
4.136 ×10−15 eV × 3 ×1010 cm ⋅ s −1 解: Ei = = = 2.107eV −7 λ 589 ×10 cm hc
⑤场致变宽: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 场致变宽:外界电场、带电粒子、 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在一般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在一般的情况下,谱线的宽度可以认为主要由 多普勒和压力变宽两个因素引起的 两个因素引起的。 多普勒和压力变宽两个因素引起的。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析的 试验条件下,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受多普勒 劳伦兹变宽的影响 多普勒和 的影响。 试验条件下,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受多普勒和劳伦兹变宽的影响。 综合上述因素,实际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10-3 nm 数量级 综合上述因素,实际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
2. 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日本进口的著名 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 年 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 品牌- Ⅱ系列化妆品在广东检出禁用物质铬, 品牌-SKⅡ系列化妆品在广东检出禁用物质铬,铬 含量0.77mg/kg至2.0mg/kg。按照我国《化妆品卫生 含量 至 。按照我国《 标准》 标准》(GB7916)的有关规定,化妆品中不能含有 )的有关规定, 等禁用物质。 铬、钕等禁用物质。
并且: 并且:A = k · N · l, N∝C ∝ 所以: 所以:A=KC
定量分析依据
其中N为原子气化器中原子总数,C为被测元素含量(浓度)
2.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 线状光谱吸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 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 具有一定宽度)。也就是说原子吸收线具有一定的宽度 原子吸收线具有一定的宽度。 具有一定宽度 。也就是说原子吸收线具有一定的宽度。原子 群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的单色的几 何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谱线具有一定的轮廓。 何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谱线具有一定的轮廓。形状如 图所示: 图所示: 吸收线的轮廓:指谱线强度 指谱线强度I 吸收线的轮廓 指谱线强度 ν或 吸收系数K 与频率ν的吸收曲线 的吸收曲线。 吸收系数 ν与频率 的吸收曲线。 从该图可以看出, 从该图可以看出,透过光的强度随 着光的频率改变而变化;在频率v 着光的频率改变而变化;在频率 0 处透过光强度最小,即吸收最大。 处透过光强度最小,即吸收最大。
谱线的中心频率 吸收线宽度
(1)原子吸收线变宽的原因 )
E1 E1
吸 收
hν E0
发 射

吸 收
hν E0
发 射

不产生能级变宽
产生能级变宽
(2)吸收线变宽种类 )
①自然宽度∆ν N :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 自然宽度 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 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 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变宽∆ ②多普勒变宽 ν D :是由于原子在空间相对热运动而产生 的,所以又称为热变宽,一般可达10 -3 nm,是谱线变宽的主要 因素。
Ni gi Ei = exp(− ) N0 g0 kT
其中: 为玻耳兹曼常数 其中:k为玻耳兹曼常数 T为绝对温度 为绝对温度 Ei为激发态与基态能量差 gi和g0分别表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 由上式可以看出: 越高 越高, 比值越大;在相同的T下 由上式可以看出:T越高,其比值越大;在相同的 下,激发能 Ei越大的元素,其比值越小。 越大的元素 的元素, 比值越小。
二、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之间的关系
在试样原子化过程中,试样原子不可能全部处于基态, 在试样原子化过程中,试样原子不可能全部处于基态, 基态 总有部分原子成为激发态。 总有部分原子成为激发态。而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基态原子 蒸气对同种原子的特征辐射的吸收为基础,因此, 蒸气对同种原子的特征辐射的吸收为基础,因此,基态原子 化程度越高,其灵敏度也就越高。 化程度越高,其灵敏度也就越高。 在处于一定条件下的热平衡状态下,激发态原子数N 在处于一定条件下的热平衡状态下,激发态原子数 i与基 态原子数N 之间的关系可用玻耳兹曼方程来表示: 玻耳兹曼方程来表示 态原子数 0之间的关系可用玻耳兹曼方程来表示:
多普勒效应: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多普勒效应 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 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向离开观察者, 向离开观察者,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 率低;反之,如果原子向着观察者运动,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 率低;反之,如果原子向着观察者运动, 出的光的频率高。 出的光的频率高。 多普勒变宽与元素的原子量A 温度( ) 多普勒变宽与元素的原子量 r、温度(T)和谱线的频率ν 有关: 有关:
1.原子共振线的产生 原子共振线的产生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共振吸收线(吸收光谱 光谱) 共振吸收线(吸收光谱) 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所产生的发射谱线称为- 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所产生的发射谱线称为- 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所产生的发射谱线称为 共振发射线(发射光谱 光谱) 共振发射线(发射光谱)E 如图所示:
吸收线轮廓也可以用吸收系数 频率v变化作图 变化作图, 吸收线轮廓也可以用吸收系数KV随频率 变化作图,则: 吸收系数 最大吸收系数 吸收线的轮廓可用中心频率和半 宽度来表征。 中心频率由原子能 吸收线宽度( 级决定。吸收线宽度(半宽度) 吸收线宽度 半宽度) 是中心频率位置,吸收系数极大 值一半处,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 频率的距离。
6.2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
一、 原子吸收线 (一)原子吸收线的产生
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伴随着能量的发射和吸收。 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伴随着能量的发射和吸收。原 能级之间 伴随着能量的发射 子可能有多种能级状态,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 子可能有多种能级状态,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其最外 层电子可能跃迁到不同能级,因此可能有不同的激发态。当原 层电子可能跃迁到不同能级,因此可能有不同的激发态。 子获得一定的能量以后, 子获得一定的能量以后,原子中的价电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 级状态即激发态上, 级状态即激发态上,甚至获得更大的能量会使价电子脱离原子 核而电量检测来说,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相对于常量检测来说, 上面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金属含量均为微量, 上面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金属含量均为微量,大部分 的量级, 在mg/Kg的量级,那么这些微量的元素又是如何检 的量级 测的呢?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检测痕量金属元 测的呢?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检测痕量金属元 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素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简介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 年代中期问世的一种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 世纪50年代中期问世的一种 世纪 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简写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 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简写 ; 光度法。 光度法。是基于待测物质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 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 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定性或定量测定样品中痕 量和超痕量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 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 量和超痕量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的优点; 选择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的优点;AAS可以进 可以进 行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行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