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枝的发育和再生
附肢的发育和再生
利用实验检测组织分化潜能
• 2009年, Kragl等进行了一系列精细的移 植实验实验,将GFP标记的不同肢组织移植 到受体肢中并诱导再生,仔细跟踪了这些 细胞的分化过程。
再生作用的调节
• 调节再生附肢形成的因素可能有 三个: 表皮, 激素和残留附肢中的 神经。
表皮的作用
• 在截肢后不久, 皮肤表皮迅速覆盖创面, 并增生形成多层细胞的顶外胚层帽。将顶 外胚层帽移植到再生芽基的基部, 可诱导 超额附肢的再生。其它的表皮移植物没有 这样的作用,因此,顶外胚层帽可能对附肢 得以再生是必须的。
• L因o缺ss-失of会-fu导nc前致tio上肢n资肢和料和也心后表脏肢明的?,异人常类,T但B下X5肢基
基本不受影响。
TBX4 和TBX5在肢型特化中的作用
TBX4和TBX5在FGF10诱导形成的肢芽中的表达
附肢发育时期轴的建立
脊椎动物完全形成的附肢包含三个轴 的发育,分别是
• 近-远(proximal-distal, P-D)轴 • 背-腹(dorsal-ventral,D-V)轴 • 前-后(anterior -posterior,A-P)
• AER切除时期越晚, 则有越来越远的附肢成分在残 肢上形成
实验IIb
Early bud PZ to late bud
Late bud PZ to early bud
老幼肢体间PZ细胞 的互换改变P-D 发育。
AER与PZ相互作 用的分子信号:
FGF2
Hox基因在决定肢体P-D轴线中的 作用
干细胞或祖细胞的激活增殖 分化细胞去分化
蝾螈肢体的再生
芽基细胞的来源和作用
形成芽基的细胞来自截肢 位点附近的一个狭窄的区域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绪论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
〔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
〔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别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
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似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
〔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
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节肢动物与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节肢动物与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结构特征节肢动物是一大类动物门的生物,包括了昆虫、蜘蛛、螃蟹、蜈蚣等。
它们拥有一系列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构特征,使它们能够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下面将详细介绍节肢动物的适应特征。
首先是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特征。
变态发育后的节肢动物都拥有外骨骼,即硬壳或甲壳。
这个外骨骼能够提供身体保护,并限制身体的扩张。
它的功能类似于我们人类的骨骼系统,为节肢动物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虽然外骨骼的硬度较高,但是也限制了节肢动物的体积增长和活动范围。
为了适应生长过程中的不断变大的需要,一些节肢动物会脱去旧外骨骼并再生一个新的。
第二个特征是节肢动物的分节体和附肢。
节肢动物的身体由多个相似的片段组成,每个片段都有一对附肢,这些附肢具有各种功能,如步行、感知、攻击、捕食等。
这样的分节体结构使得节肢动物能够更加灵活地行动和适应环境。
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进行复杂的活动,如呼吸、飞行、游泳等。
第三个特征是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昆虫通常具有气管呼吸系统,通过细小的气管将氧气直接输送到身体组织。
蜘蛛和螃蟹则采用了书肺呼吸系统,通过内部的一系列书鳃来进行呼吸。
这些不同的呼吸系统使节肢动物能够在陆地、水中和空气中进行生活。
第四个特征是节肢动物的感知器官。
节肢动物的感知器官非常发达,可以帮助它们感知和适应环境。
大多数节肢动物具有复眼和触角。
复眼由许多简单的眼睛组成,能够形成多个像素点,提供广角视觉。
触角则可以感知到周围的物体、温度和化学物质。
这些感知器官使节肢动物能够快速反应和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最后一个特征是节肢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能力。
节肢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既有有性生殖也有无性生殖。
有些昆虫和蜘蛛进行复杂的交配行为,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
而一些节肢动物也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大量后代,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综上所述,节肢动物适应广泛分布的特征包括外骨骼、分节体和附肢、多样的呼吸系统、发达的感知器官以及丰富的生殖方式。
发育生物学
二、发育的细胞共性事件
动植物的发育从细胞水平,共性事件主要包括有: 动植物的发育从细胞水平,共性事件主要包括有: (1) 细胞分裂:满足了细胞的快速增殖和发育进程; 细胞分裂:满足了细胞的快速增殖和发育进程; (2) 细胞分化:为机体细胞的多样性提供了保证; 细胞分化:为机体细胞的多样性提供了保证; (3) 模式形成:使细胞分化按一定的时、空顺序发生 模式形成:使细胞分化按一定的时、 体的统一性; 体的统一性; (4) 细胞迁移:为器官发生提供了细胞来源; 细胞迁移:为器官发生提供了细胞来源; (5) 细胞凋亡:抑制癌变细胞或受损细胞的增殖并及 细胞凋亡: 时清除。 时清除。
6. 发育生物学的学科基础 胚胎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发育生物免疫学
进化生物学
解剖学
7.发育生物学的应用前景 发育生物学的应用前景 人类学:人口质量、人类健康;如人类基因组 计划。 农业:农作物品种改良、家畜新品种培育;如 水稻基因组计划、家畜胚胎切割技术。 医学:肿瘤、艾滋病、畸形发生机制。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任务 研究对象、 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 发育的概念 发育的概念(development ) :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 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 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 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 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2.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 是应用现代生物学 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本质的科学。 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本质的科学。主要研究多细胞生 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 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 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ontogeny)中生命过程 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 中生命过程 发展的机制。同时, 发展的机制。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 (systematics development)的机制。 的机制。 的机制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发育生物学英文名称:Developmental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3.0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06级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本课程是在植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
二、课程简介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发育过程及其本质的科学。
发育(development)是有机体生命现象的变化发展,是有机体不断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发育生物学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进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进展及其与胚胎学的相互渗透而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之一。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t its mechanism.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dynamic variation, and self-constru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of organism.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Molecular Biology, Cell Biology, Genetics, Biochemistry and their penetration with embry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now developing into a novel discipli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其一,研究个体发育的机制,即生命个体的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其二,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理。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
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的生殖、生长和细胞分化等发育本质的科学。
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
个体发育:从受精卵 (合子)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产生有机体的所有细胞过程。
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出生之间有机体的发育。
分化: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肌肉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等所有的细胞表型,这些细胞差异性产生的过程称为分化形态发生: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生长 :则指生物个体大小的增加。
有机体通过生长发育成为成熟个体,再经过衰老,最后死亡。
卵裂: 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
囊胚: 到卵裂后期,这些分裂球聚集构成圆球形囊泡状的胚胎。
原肠胚形成:囊胚后期,胚胎产生一系列广泛的、戏剧性的细胞运动,细胞之间的位置信息发生改变。
图式形成: 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定型::细胞在分化之前,将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定型。
分化: 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特化: 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命运已经特化了。
决定: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命运已经决定了。
自主特化: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胚中,分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分化方向,也就是发育命运调整型发育:对细胞呈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那么剩余的胚胎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所留下的空缺。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发育生物学教学组)(发育生物学教学组)目录:第一章 章节知识点与重点 .............................................. 1第一章第二章 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 ............................................ 6第二章第三章 试题参考答案 (14)第三章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绪论1.发育和发育生物学发育和发育生物学2.发育的功能发育的功能3.发育生物学的基础发育生物学的基础4.动物发育的主要特点动物发育的主要特点5.胚胎发育的类型(嵌合型、调整型)胚胎发育的类型(嵌合型、调整型)6.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方法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方法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2.细胞定型及其时相(特化、决定)细胞定型及其时相(特化、决定)3.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自主特化、有条件特化)4.胚胎发育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镶嵌型发育依赖型发育)5.形态决定子形态决定子6.胞质定域(海胆、软体动物、线虫)胞质定域(海胆、软体动物、线虫)7.形态决定子的性质形态决定子的性质8.细胞命运渐进特化的系列实验细胞命运渐进特化的系列实验9.双梯度模型双梯度模型10.诱导诱导11.胚胎诱导胚胎诱导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1.细胞表型分类细胞表型分类2.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3.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第三章转录后的调控1.RNA加工水平调控加工水平调控2.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调控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调控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1.信号传导信号传导2.了解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外信号传导途径第五章受精的机制1.受精受精2.受精的主要过程及相关知识受精的主要过程及相关知识3.向化性向化性4.顶体反应顶体反应5.皮质反应皮质反应第六章卵裂1.卵裂特点(课堂作业)卵裂特点(课堂作业)2.卵裂方式卵裂方式3.两栖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的卵裂过程及特点4.(果蝇)卵裂的调控机制(果蝇)卵裂的调控机制第七章原肠作用1.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2.海胆、文昌鱼、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原肠作用基本过程与特点第八章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1.三个胚层的发育命运三个胚层的发育命运第九章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诱导1.胚胎诱导和自动神经化、自动中胚层化2.胚胎诱导、异源诱导者胚胎诱导、异源诱导者3.初级诱导和次级诱导、三(多)级诱导4.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5.间质与上皮(腺上皮)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第十章胚轴形成1.体形模式体形模式2.图式形成图式形成3.果蝇形体模式建立过程中沿前后轴不同层次基因的表达4.果蝇前后轴建立的分子机制果蝇前后轴建立的分子机制5.果蝇背腹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背腹轴形成的分子机制第十一章脊椎动物胚轴的形成1.什么是胚轴什么是胚轴2.两栖类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两栖类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3.了解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第十二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1.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后轴形成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后轴形成2.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背腹轴形成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背腹轴形成3.脊椎动物体节分化特征脊椎动物体节分化特征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神经系统的组成来源(神经管、神经嵴、外胚层板)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脊髓、大脑、小脑、核团)神经系统发生过程中的组织与调控(位置、数目)2.神经系统的功能建立神经系统的功能建立3.神经突起(树突和轴突)神经突起(树突和轴突)4.局部有序投射局部有序投射5.突触突触第十四章附肢的发育和再生1.附肢的起源附肢的起源2.附肢的早期发育附肢的早期发育附肢发育中外胚层与中胚层的相互作用附肢发育中轴性建立附肢发育中轴性建立3.附肢再生(再生过程、再生调节) 第十五章眼的发育1.视泡发育、分化视泡发育、分化2.晶状体发育、分化晶状体发育、分化3.晶状体再生晶状体再生4.角膜发育角膜发育第十六章变态1.变态变态2.昆虫变态的激素调控昆虫变态的激素调控3.两栖类变态的激素调控两栖类变态的激素调控第十七章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1.哺乳动物的性腺发育哺乳动物的性腺发育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3.果蝇的性别决定果蝇的性别决定4.雌雄同体、环境性别决定雌雄同体、环境性别决定 第十八章生殖细胞的发生1.精子发生:特点 ,过程,过程精子发生 :特点2.卵子发生:特点 ,过程,过程卵子发生 :特点第十九章干细胞1.干细胞干细胞2.干细胞分类干细胞分类3.了解干细胞的应用了解干细胞的应用第二十章动物发育的环境调控1.发育与环境关系发育与环境关系2.环境对正常发育的调控环境对正常发育的调控3.环境对正常发育的干扰环境对正常发育的干扰4.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 发育生物学试题样题总汇一、填空题(每空1分)分)1. 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和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体发育的体发育的 及其及其 机制。
发育生物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与其他学科学关系;2.掌握动物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3.了解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4.熟悉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及研究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与其他学科学关系发育(development)包括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育(phylogeny)。
个体发育是自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熟个体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系统发育是同一起源的生物群的形成历史。
发育生物学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基因如何控制胚胎细胞的行为、如何决定发育的模式以及胚胎的形态变化等重要问题,是生物学的核心学科。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发育生物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发育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不同生物的发育既具有差异,又具有相似性,因此,对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的发育过程进行比较和综合,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在发育上的共同规律和特殊性,有助于把握和理解发育的生物学本质。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动物的发育研究比较充分和深入,而对植物等其他生物的研究则不够,因此,本课程中动物发育的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第二节动物发育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动物的胚胎发育比较复杂,不同类的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是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却是相同的。
高等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几个主要阶段,胚胎发育包括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主要阶段,而低等动物因进化地位不同,其胚胎发育则缺少相应的后期几个阶段。
第三节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一、胚胎发生的后成论(epigenesis)和先成论(prefomation)二、细胞学说促进了胚胎学理论的发展三、镶嵌式发育与调整式发育四、诱导现象的发现五、遗传学与发育学的结合第四节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一、脊椎动物模式生物1.两栖类: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2.鱼类:斑马鱼(Danio rerio)3.鸟类:鸡4.哺乳动物:小鼠二、无脊椎动物模式生物1.果蝇2.线虫:秀丽陷杆线虫第五节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一、常用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1.显微镜技术2.组织切片技术3.分子生物学技术4.原位杂交技术5.显微注射6.报道基因技术7.细胞标记技术二、发育遗传学技术1.正向遗传学技术2.反向遗传学技术第二章细胞命运的决定(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胞命运的决定机制;2.掌握细胞命运决定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3.了解常见模式生物的细胞命运决定。
发育生物学
附肢发育时期轴的建立
脊椎动物完全形成的附肢包括三个轴的发育, 分别是近-远(P/D)轴,背-腹(D/V)轴和前 -后(A/P)轴. 附肢发育中三个轴的建立具有各自的时间性, 其顺序可能是:A/P axes-D/V axes-P/D axes.
近远轴(P-D)的发育
附肢沿近远轴的分化是由AER和附肢中胚 层诱导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附肢芽的逐渐 向外生长是由于位于AER下面间质细胞的 增殖,而AER释放的分子维持间质细胞不 断进行分裂. 由AER合成,释放到其下的间质中的成纤 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能是鸡胚中维持间质 细胞增殖的分子.
渐进带(PZ)细胞控制近-远端分化
A.将早期翅芽的PZ移植到已经形成尺骨和挠骨的晚期翅芽中,形成额外的尺 骨和挠骨.B.将晚期翅芽的PZ移植到早期翅芽中,中间结构缺失.
附肢发育中至少要求三种类型的外胚层和 中胚层间的相互作用:第一,中胚层起始 附肢芽向外生长和形成AER;第二,AER 进一步刺激肢芽的向外生长以及肢芽中胚 层的增殖和分化;第三,附肢芽中胚层提 供保持AER所必须的刺激.
早期定位与扩散模式
Early allocation and progenitor expansion model认为肢芽在很早就已经分化了,后来的 细胞分裂只是扩张已经分化的区域,见下图 (B). 当早期将AER移除的时候,这些特化的区域 还没扩张,所以大部分的间质细胞(在AER 200m之内)都死亡了,但当在较后期的胚胎 阶段,肢芽生长且区域扩张了,200m的范 围只会删除掉autopod的部分.
生长因子可以替代顶外胚层嵴. 生长因子可以替代顶外胚层嵴.将AER切除后,移植能 释放生长因子FGF-8的玻璃珠,可使肢几乎正常发育.
Specifying the limb mesoderm: Determining the P/D polarity of the limb
2014-9第十二章附肢的发育和再生
背腹外胚层界线的建立明显有来看Notch受体信号的参与。
含有homeobox的基因Engrailed-1在AER形成之前就已经在 附肢腹部的外胚层特异地表达,有可能特化为将来的腹部 区域。
DEVELOPMENTAL BIOLOGY
外胚层控制发育中肢的背腹轴图式的形成。Wnt-7a在背部外胚层中表达, 而Engrailed基因在腹部外胚层中表达。lmx-1基因在背中胚层中被Wnt-7a 诱导表达,并且参与背部结构的确定。
DEVELOPMENTAL BIOLOGY
由AER合成、释放到其下的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可能是鸡胚中维持间质细胞增殖的分子。生长因子可 以替代顶外胚层嵴。将AER切除后,移植能释放生长因子 FGF-8的玻璃珠,可使肢几乎正常发育。
DEVELOPMENTAL BIOLOGY
(2)背腹轴的分化
AER维持间质细胞的分裂能力、防止其形成软骨:去除
AER中将分化为脚趾间组织的细胞,将形成额外的脚趾。
DEVELOPMENTAL BIOLOGY
用鹌鹑的AER取代无肢体鸡的AER 可以导致正常的肢体发育
DEVELOPMENTAL BIOLOGY
早期Saunders的实验证明,附肢中的骨骼成分是以近-远
B.当一个额外的 A. 正常附肢的ZPA ZPA 中产生一种可扩散成分,其梯度由后向前降低,当降低到一定阈 置于附肢芽的前部,假定的形态发生因子的浓度发生变化,建 值水平时,它组织细胞形成特定的指。后指是Ⅳ,前指是Ⅱ 立一种形态发生因于对称的分布,阈值的状况仍然适用,结果形成对称的加倍指
说明:①中胚 层细胞一旦离 开渐进带和脱 离AER的影响, 它们的命运就 不可逆地被固 定了;②一个 细胞的位臵信 息是由它在 AER影响下的 时间长短决定 的。
《虾蟹类增养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222214)一、选择题1、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CA、产尾时B、精卵成熟时C、排卵时D、卵巢成熟时2、对虾口器附肢的作用?()AA、抱持和咀嚼食物B、捕食及爬行器官C、游泳D、攻击和自卫3、对虾育苗用水可采用()来消毒。
CA、煮沸消毒B、微孔过滤C、紫外线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4、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BA、3月B、5月C、8月D、10月5、虾类育苗中藻类培养用水余氯如何处理?()BA、暴晒B、大苏打充气中和C、增氧充气D、臭氧消毒6、下列不属于健康的虾幼体的特征的是()AA、趋光性弱B、附肢干净C、游泳有力D、触底反弹7、三疣梭子蟹蚤状幼体一般经()次蜕皮发育成大眼幼体。
BA、3B、4C、5D、68、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一般经()次蜕皮发育成大眼幼体。
CA、3B、4C、5D、69、三疣梭子蟹抱卵后,需要时刻观察受精卵的发育状况,当发现卵团颜色为()表示幼体即将出膜。
DA、浅黄色B、橙色C、茶褐色D、灰黑色10、三疣梭子蟹是我国沿海传统的捕捞蟹类,其旺讯期为()AA、12-1月B、7-8月C、9-10月D、3-4月11、三疣梭子蟹一生要多次脱皮发育才能成熟,大约要经过()蜕壳。
CA、11次B、15次C、18次D、21次12、虾蟹类的呼吸器官是()AA、鳃B、肠C、肺D、口腔13、下列哪个是消毒药品()。
CA、EDTAB、土霉素C、福尔马林D、呋喃西林14、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AA、能得到质量好的受精卵B、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C、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D、提高亲虾的存活率15、下列哪种情况下对虾投喂需要加料()DA、溶氧低时B、严重处理水质时C、水温温差大时D、料台无残饵时16、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对虾养殖中后期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的原因()AA、天气沉闷B、投饵过多C、藻种老化D、抓虾过后的泛底17、下列不是池塘养殖底质恶化的表现的是()AA、水体表面出现泡沫B、底泥变黑且发臭C、底泥产生气泡D、饵料台有黑臭有机物18、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
四肢的发生
三、肢体远近轴图式的形成依赖于渐进区的发育 肢体的发育是通过AER与其下方的肢芽间充质 肢体的发育是通过AER与其下方的肢芽间充质 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AER移植实验 AER移植实验 表面切除,远端部分丢失 移植到正常的肢芽移植到正常的肢芽-额外的肢体沿远近轴方向生长 AER只有肢芽延长信息,没有决定肢体类型的信 AER只有肢芽延长信息,没有决定肢体类型的信 息(间充质细胞移植实验)
第五节 肢芽发育过程中的形 态发生
一、肢体远端结构的形态发生 在肢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对于肢体骨骼结构在 3个轴向的最终形态起决定作用,细胞凋亡在形态发 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通过细胞凋亡通过细胞凋亡-塑造了骨骼和在骨骼间形成关节 细胞凋亡信号来源于BMP蛋白家族(2 细胞凋亡信号来源于BMP蛋白家族(2、4、7),阻 断BMP蛋白的活性可以阻断指间区的细胞发生凋亡 BMP蛋白的活性可以阻断指间区的细胞发生凋亡 Noggin、chordin和follistatin可抑制BMP活性的表达, Noggin、chordin和follistatin可抑制BMP活性的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器官发生
四肢的发生
概述
脊椎动物四肢发育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器官 发生的一个经典图式系统 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3 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3个轴 在远近轴上形成近、中、远3 在远近轴上形成近、中、远3段 前后轴结构容易区分,实验结果容易观察 发育的自我维持系统,剧烈的实验影响,对 胚胎其他部分的影响较小,不会危及胚胎的 生存 其他器官的图示发育规律在肢体发育过程中 同样发挥作用
肢体前后轴和远近轴的图式形成是通过确定肢体骨骼 的差异来体现的,肢体背腹轴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肌 肉和表皮的不同 肢芽的背部外胚层是肢体背腹轴图式形成的组织者 外胚层旋转外胚层旋转-背腹轴旋转 Radical fringe和engiailed分别在背侧和腹侧外胚层中 fringe和engiailed分别在背侧和腹侧外胚层中 表达 Engiailed可抑制wnt7a的表达,WNT7A通过激活肢芽 Engiailed可抑制wnt7a的表达,WNT7A通过激活肢芽 背侧间充质细胞产生转录因子LMX1来实现肢体背腹 背侧间充质细胞产生转录因子LMX1来实现肢体背腹 轴模式形成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下)
线虫的P颗粒
线虫第4次卵裂结束时,便产生了生殖细胞 谱系,所有的生殖细胞都来自P4分裂球。线 虫未受精卵中均匀分布的生殖质—P 颗粒 (posterior granules) ,在受精后迅速地集中 到预定胚胎的后部。生殖细胞形成和P颗粒 分布的关系说明,P颗粒可能对于生殖细胞 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十六章 变态
• 变态:在多种动物中,个体发育要经历一个幼虫期,幼虫
具有与成体非常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形态和构造经历了
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一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得到改
造,有些新生出来,从而结束幼虫期,建成成体的结构。
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
• 变态机制——激素调节发育和细胞分化。
(一)与昆虫变态有关的激素及其作用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
后脑是CNS中唯一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分节现象的部分。 神经管闭合后,后脑沿前-后轴被划为8节,成为菱脑节。 每一菱脑节的发育命运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菱脑节形成 时已确定。
Biblioteka hox基因在后脑沿前后轴的分化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
脊髓的背腹轴分化
• BMP:在脊髓最背部的顶板及其上方的外胚层组织中表达,
雄性的生殖能力是必须的。Y 染色体只在发育晚期精子形成
期间是有活性的。
第十八章 生殖细胞发生
生殖质与生殖细胞分化
在胚胎发育初期生殖细胞就已经决定的动物, 其生殖细胞来源于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原生殖细胞经过迁移, 进入发育中的生殖腺原基—生殖嵴(genital ridge)分化成为生殖细胞。而原生殖细胞的 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胚胎发育阶段。
• Nieuwkoop中心:初级胚胎诱导作用第一阶段即受精
简述蝾螈附肢再生的过程
简述蝾螈附肢再生的过程蝾螈是一类具有再生能力的动物,它们可以通过再生附肢来修复受伤或失去的身体部分。
这一再生能力让科学家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也为人类治疗损伤提供了一些启示。
本文将以简述蝾螈附肢再生的过程为主题,介绍蝾螈附肢再生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蝾螈的附肢再生能力。
蝾螈的附肢再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伤口愈合、再生芽形成和再生芽发育。
当蝾螈的附肢受伤或失去时,伤口会很快愈合,形成一个临时的伤口上皮。
然后,在伤口上皮下面,再生芽开始形成。
再生芽是一种类似于胚芽的组织,它包含了各种再生所需的细胞类型。
最后,再生芽开始发育,形成新的附肢。
蝾螈附肢再生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细胞因素。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在蝾螈附肢再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Wnt信号通路和FGF信号通路被认为是促进再生芽形成和发育的关键因子。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也能影响蝾螈附肢再生的效果。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再生芽的发育速度更快,附肢的再生能力也更强。
此外,蝾螈的细胞能够重编程,将一些成熟细胞转化为再生所需的干细胞。
在蝾螈附肢再生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分化是至关重要的。
再生芽中的干细胞会通过不断增殖来提供足够的细胞数量。
同时,这些干细胞还会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骨细胞等。
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附肢能够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除了细胞增殖和分化,再生过程中的组织重塑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蝾螈附肢再生过程中,再生芽会逐渐发育,形成一个新的附肢。
这个过程中,组织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重塑过程,包括细胞迁移、血管生成、神经再生等。
这些重塑过程的协调和正常进行对于附肢的正常再生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蝾螈附肢再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协调。
通过研究蝾螈附肢再生的机制,科学家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再生的原理,还可以为人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初中生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功能特点
PART SIX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保护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 利用建议:合理开发利用节肢动物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推广节肢动物养殖业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节肢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
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破坏节肢动物的栖息地,保持生态平衡 科学研究和教育:加强节肢动物的基础研究,提高公众对节肢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有序开发利用:合理安排节肢动物的捕捞或采集,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造成影响 生态养殖和利用:探索节肢动物的生态养殖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Hale Waihona Puke CONTENTSPART ONE
PART TWO
节肢动物是一类多细胞动物,具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分为四大类: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和多足纲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
节肢动物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因此保护节肢动物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 要意义。
PART FIVE
节肢动物对人类 的影响:节肢动 物在生态系统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对人类的生 活和健康也有一
定的影响。
节肢动物的利 用价值:节肢 动物在农业、 工业、医药等 方面具有广泛 的利用价值。
节肢动物具有灵活 的关节和强壮的肌 肉,能够快速移动 和适应各种环境。
节肢动物的捕食方式 多种多样,包括刺杀、 毒杀、麻痹等,能够 有效地捕获猎物并迅 速消化吸收。
节肢动物的运动方式也 十分独特,如蜘蛛能够 通过喷射粘液来辅助捕 食,蜈蚣则能够通过喷 射毒液来防御敌害。
河蟹的肢体为什么会“自割”和“再生”
河蟹的肢体为什么会“自割”和“再生”
天然的或养殖的河蟹群中,常常见到一些螫足大小不等和步足特别细小的蟹,这是它们迷惑敌人、防御敌害的一种手段,是河蟹自我保命的一种生物保护适应性。
河蟹好斗是它的天性。
它的一对灵巧高级的眼睛,能及时传递外界信息做好御敌或退却的准备;它身体和附肢上长的许多刚毛,能正确判断触及的物体的利害而采取不同的反映,它的穴居生活的习性是保护自身的一个独特的方法。
当它们在为争食、抢穴或遇强大敌害被咬住肢体时,能自动地把受伤或强烈刺激的螯足或一二只步足切断,迅速逃命。
丢肢保体,以御敌害,这种生物学上称作“自割”或“自切”的现象,是河蟹一种十分巧妙的逃逸本领。
河蟹肢体自割,不会影响生命,因为它有“再生”的能力。
当它螫足、步足自割后几天,断肢处会长出一个半球形的疣状物,逐步在其老节上新生出座节、长节、腕节和指节,老节先由一层皮膜包被,经几次蜕壳,不久皮膜蜕落,各节就向前延伸,形成新生的肢体,虽然小于原来的肢体,但它们有觅食、运动和防御的功能。
河蟹肢体自切有固定的部位,即在附肢基节和座节之间断裂,这样有利于从基节上进行再生。
生长前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附肢再生系统解析及阶段划分
生长前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附肢再生系统解析及阶段划分付媛媛;刘磊;母昌考;朱芳;任志明;李荣华;宋微微;王春琳【摘要】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第Ⅰ、Ⅱ、Ⅲ、Ⅳ、Ⅴ期幼蟹为材料,采用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其大螯断肢后再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第Ⅰ、Ⅱ、Ⅲ、Ⅳ、Ⅴ期幼蟹大螯一次蜕壳再生率分别为59.9%,75.3%,74.2%,80.4%,69.5%;断肢组存活率分别为89.4%,84.9%,85.2%,89.4%和74.2%,均低于对照组的98.2%,90.3%,95.1%,90.2%和80.3%,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Ⅰ、Ⅱ、Ⅲ期断肢组在去大螯后平均蜕壳周期分别为3.33d、4.47d和6.27d,显著长于正常组的2.13d、3.89d和5.63d) (P<0.05),而第Ⅳ、Ⅴ期断肢组平均蜕壳周期分别为7.12d和10.86d,极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11d和8.09d (P<0.01),且断肢个体的生长期越往后,断肢再生所需时间越长.本研究依据再生附肢发育特点将三疣梭子蟹大螯断肢再生划分为6个标志性发育阶段:再生芽基期、肢芽趾缝期、肢芽分化期、肢芽斑点期、肢芽成熟期、肢体出膜期;第1、Ⅱ、Ⅲ、Ⅳ、Ⅴ期蟹再生肢芽横纵比平均值分别达到0.32、0.318、0.398、0.518、0.538时,断肢幼蟹可以达到附肢出膜的临界点.综上所述,三疣梭子蟹断肢后能在1个蜕壳周期内完成大螯再生,第Ⅰ、Ⅱ、Ⅲ、Ⅳ、Ⅴ期断肢幼蟹蜕壳周期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幼蟹;断肢组成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第Ⅳ期幼蟹的再生率和存活率均最高;各期幼蟹断肢再生附肢均经过6个具有标志性事件的发育阶段;各期再生肢芽横纵比值具有一定临界值(0.32,0.318,0.398,0.518,0.538).本研究首次对三疣梭子蟹断肢再生过程及再生能力进行了探究,结果将有助于甲壳类断肢再生机理的阐明.%Limb 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P ortunus trituberculatu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Ⅰ to Ⅴ)was studied with histological sec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mb regeneration rate after the first molt for stages Ⅰ to Ⅴ was59.9%,75.3%,74.2%,80.4%,69.5%,respectively.The survival rate of limb (89.4%,84.9%,85.2%,89.4%,and 74.2%,respectivel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8.2%,90.3%,95.1%,90.2%,and80.3%,respectively),insignificantly.The average molting days of limb regeneration group for stages Ⅰ,to Ⅲ was 3.33,4.47,and6.27d,respectively,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 <0.05).However,the average molting days of stages Ⅳ and Ⅴ was7.12 and 10.86d,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0.01).For crabs in stage Ⅳ,six landmark developme ntal stages can be divided,i.e.,regeneration of bud base,limb bud toe seam,limb bud differentiation stage,limb bud spots,limb bud maturity,and molt regeneration.The regeneration could succeed when average ratio of spine buds for these five stages reached 0.32,0.38,0.39,0.518,and0.538.Totally,large chelating regeneration could be completed in a molting cycle.The molting cycle of the larvae in stages Ⅰ to Ⅴ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rabs.Both the regeneration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first-stage crab were the highest.The regeneration could be completed after all the six landmark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the average ratio of spine buds must reach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Therefore,the limb 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 P.trituberculatus may enrich our knowledge for crustacean aquaculture industries.【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7(048)005【总页数】8页(P1084-1091)【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断肢再生;蜕壳周期;发育;再生肢芽比值【作者】付媛媛;刘磊;母昌考;朱芳;任志明;李荣华;宋微微;王春琳【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315211;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Q344断肢再生是动物肢体损坏、自然脱落或者自残之后全部或部分重新生成的现象,是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Mattoni et al,2015),多种动物均存在断肢再生的现象(Wilkie,2001;Konstantinides et al,2014;Shibata et al,2016)。
为什么一些动物可以恢复断裂的身体部分
为什么一些动物可以恢复断裂的身体部分?
一些动物,如章鱼和壁虎,可以恢复断裂的身体部分,这主要归功于它们的特殊生理和生物化学特征。
1. 再生能力:一些动物具有再生能力,可以在受伤后恢复失去的身体部分。
例如,章鱼的触须可以在切断后重新生长,而壁虎的脚趾可以在断裂后再生。
2. 生物化学特征:一些动物体内含有特殊的生物化学物质,如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细胞和组织结构:具有再生能力的动物通常具有特殊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例如,章鱼的触须具有丰富的细胞类型和细胞外基质,这有助于触须的再生。
4. 免疫系统:一些具有再生能力的动物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受损组织,为再生创造条件。
总之,一些动物可以恢复断裂的身体部分,这主要归功
于它们的特殊生理和生物化学特征,如再生能力、生物化学特征、细胞和组织结构以及免疫系统等。
这些特征使得这些动物能够在受伤后迅速恢复,提高生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类胚胎中附肢由中胚层起源的图解
覆盖在间质细胞团表面的表皮变得稍微增 厚,同时被包裹在内部的间质细胞团向外 突出,形成肢芽(limb bud)。 肢芽形成的信号是由形成预定附肢间质细 胞的侧板中胚层细胞提供的,这些细胞分 泌的FGF10能够启动上皮和中胚层细胞之间 的相互作用。含有FGF10的磁珠(bead)异 位放臵于上皮下方,会诱导出额外的肢芽。
脊椎动物的附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 每一块骨和肌肉的位臵都被精密地组织在 一起。附肢在三个基本轴上是不对称的, 但左前肢总是和右前肢呈镜面对称。 脊椎动物的附肢都是由体壁中胚层和外部 的表皮共同组成的。
鸡翅内骨的排列模式及其不对称性
孵化10天的完整鸡翅标本示三个发育轴:近侧-远 侧轴、前后轴及背腹轴。
近远轴的发育
附肢沿近远轴的分化是由AER和附肢中胚 层诱导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附肢芽的逐渐 向外生长是由于位于AER下面间质细胞的 增殖,而AER释放的分子维持间质细胞不 断进行分裂。 由AER合成、释放到其下的间质中的成纤 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能是鸡胚中维持间质 细胞增殖的分子。
AER和附肢 芽中胚层的 相互作用
美西螈(Ambystoma maculatum)的预定前肢场
Hyla regila的早期 后肢场被许多寄 生的线虫卵分隔 开,形成多附肢 的蝌蚪,示附肢 场的调整能力。
视黄酸RA对于肢芽的向外生长具有重要的 意义。用药物阻断RA的合成,将抑制肢芽 最初的形成。 Hensen’s结可能是产生RA的源泉。沿身体 前后轴呈梯度分布的RA可以激活某些同源 框基因,促使这些细胞形成肢场。RA还可 以引起再生尾中的同源转化现象(homeotic transformation) 。
FGF10的表达及其在鸡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三、前肢和后肢的特化
Gain-of-function实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 TBX4和TBX5分别与后肢和前肢的特化有 关。 Loss-of-function资料也表明,人类TBX5基 因缺失会导致上肢和心脏的异常,但下肢 基本不受影响。
TBX4 和TBX5在肢型特化中的作用
附肢的向外生长涉及AER和中胚层间持续的 相互作用。 一旦中胚层诱导其上方的外胚层形成AER, AER与中胚层的相互作用对附肢的向外生 长是最重要的。 中胚层在附肢发育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AER起初的形成和继续存在依赖于位于其 下方的中胚层。
AER与位 于其下的 中胚层的 相互作用
许多脊椎动物胚胎中的预定附肢区 (prospective limb area)已被定位。能形成 一个附肢的所有细胞,称为附肢场(limb field),包括位于中央的、产生附肢本身的 中胚层细胞(附肢盘,limb disc)以及形成 周围的躯干组织和肩带/腰带的细胞。 附肢场起初具有调节失去或增加部分附肢 的能力,附肢场中的每个细胞都能被指令 形成附肢的任意一部分。
BMP蛋白可能参与了软骨的稳定和关节的形成过程。 鸡肢形成晚期,BMP7(A)和BMP2(B)的表达。
Noggin蛋白的作用。C,16.5天正常小鼠前肢中GDF5 在关节形成处表达; D,Noggin缺陷型突变体小鼠中 不表达GDF5,也不形成关节。
从体节发出的信号参与背部外胚层的确定。 在鸡翅芽中,背腹外胚层界线的建立明显 有来看Notch受体信号的参与。 含有homeobox的基因Engrailed-1在AER形 成之前就已经在附肢腹部的外胚层特异地 表达,有可能特化为将来的腹部区域。
外胚层控制发育中肢的背腹轴图式的形成。Wnt-7a在背部外 胚层中表达,而Engrailed基因在腹部外胚层中表达。lmx-1基 因在背中胚层中被Wnt-7a诱导表达,并且参与背部结构的确 定。
鸡胚趾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信号可能由BMP发出,封 阻BMP的受体将会阻止这些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在附肢的正常发育过程中,BMP既可以诱 导间质细胞发生凋亡,也可以刺激它们分 化为软骨形成细胞,这要取决于它们所处 的发育阶段。 在关节形成过程中,BMP7可以促进软骨的 形成,而BMP2和GDF5在骨之间的位臵表 达,促进关节的形成。
前后轴的特化
附肢芽前后轴的极性是在肢芽能识别之前 就已特化。 有两种主要模型用来解释前后轴的特化。 一种是极化活动区(zone of polarizing activity,ZPA)可扩散形态发生子模型 (ZPA diffusible morphogen model)。另一 种是极性坐标模型(the polar coordinate model)。
外胚层嵴顶端对于肢芽近远轴图式的发育是必须的。 从正在发育的肢芽中去除AER,将导致肢芽生长的停 止;在发育后期将AER去除,可得到较为完整的肢。
生长因子可以替代顶外胚层嵴。将AER切除后,移植能 释放生长因子FGF-8的玻璃珠,可使肢几乎正常发育。
背腹轴的分化
在鸡翅中,沿背腹轴有一很清晰的图式。 背腹轴的组成部分是由早期鸡胚胎预定肢 芽区域的外胚层决定,并在背腹轴之间发 育形成顶外胚层嵴。 在突变小鼠中控制着脊椎动物肢的背腹轴 的基因已经被确定。 Wnt-7a基因在肢背部 中胚层图示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间质细胞分泌的因子可能是FGF10,其他的 FGF因子如FGF2、FGF4和FGF8虽然也可以 诱导AER的形成,但FGF10合成的时间和位 臵都是适当的。 FGF10能够诱导鸡胚背腹交界处的外胚层形 成AER。在背部化的肢芽突变体中,由于 没有背腹交界,便不能形成AER。
扫描电镜观察孵 化4.5 天的鸡胚肢 芽,显示顶外胚 层嵴AER。
脊椎动物附肢中特定细胞的死亡是可遗传 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是进化过程中经自然 选择形成的。 细胞死亡在指/趾的成形过程中,特别是关 节形成和手指的分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鸭胚和鸡胚后肢原基中细胞死亡模式的比较。
noggin expression
dominant negative BMP receptor
第十三章 附肢的发育和再生
附肢发育的研究是发育生物学的一个重要 课题。脊椎动物,特别是鸟类和两栖类附 肢(limb)的发育包含了大量的、各种各样 的诱导作用。 有尾类的蝾螈和美西螈附肢具有明显的再 生能力,是研究再生的极好模型。
第十三章 附肢的发育和再生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脊椎动物附肢的发育
TBX4和TBX5在FGF10诱导形成的肢芽中的表达
异位表达 TBX4,可 以使FGF10 诱导形成的 前肢转变为 后肢
四、顶外胚层嵴的形成
随着鸟类和哺乳类的中胚层间质细胞进入 肢区,它们分泌的因子诱导肢芽顶端前、 后边缘的外胚层细胞伸长,形成一个增厚 的特殊结构,称为顶外胚层嵴(apical ectoderm ridge,AER)。AER是一个临时 的结构,对于附肢的继续向外生长是至关 重要的。
由同源基因决定前后轴和指的特性 HoxD基因家族(Hoxd-9到Hoxd13)的表达 模式在小鼠附肢芽的后部边缘是重叠的。 这意味着在后部边缘产生小指的细胞表达 所有这些基因,而在前部边缘形成拇指的 细胞只表达Hoxd-9。显然,在不同Hox-D基 因的表达中存在一个编码特化前后指的模 式。
七、细胞死亡与指和关节的形成
A,RA处理蝌蚪的尾巴引起肢的再生; C,RA处理 促进肢芽的形成(箭头所指部位)。
二、附肢的早期发育
1 附肢发育中外胚层和中胚层间的相互作用
附肢发育起始于肢场侧板中胚层(四肢骨 的前体)和体节中胚层(四肢肌肉的前体) 间质细胞的增殖。
体节中胚层细胞沿胚胎长轴的增殖,逐渐 在表皮的下面形成厚的间质细胞团,可能 与两对附肢形成的位臵有关。
六、同源基因在附肢发育中的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附肢是通过特异基因在特定细 胞中的表达决定的,同源基因可用于解释 附肢发育中的所有主要现象。
同源基因决定附肢场 附肢场的边界与诱导能力有关,而此边界 是由同源基因的表达模式决定的。
渐进带的相互作用是由msx-1和msx-2基因调 节的 AER和位于其下的间质的相互作用是由msx1和msx-2基因产物调节的。 msx-1基因起初 在整个早期的附肢芽中表达,但此后变得 局限于直接位于AER下方的渐进带间质中 表达。msx-2基因起初是在AER和前部的间 质中的表达。
附肢场的形成:Hox基因和视黄酸RA
脊椎动物的附肢在起源上是由胚胎体壁向 外生长形成的,主要是由来自中胚层的疏 松间质形成的中央核,以及来自外胚层的 表皮两大部分组成。 附肢的原基称为附肢芽(limb bud)。附肢 芽形成的位臵在每一物种是恒定的,由Hox 基因沿身体前后轴表达的水平决定。
鸡胚胎的肢芽。孵 化后第三天胚胎的 侧面出现肢芽
附肢发育中至少要求三种类型的外胚层和 中胚层间的相互作用:第一,中胚层起始 附肢芽向外生长和形成AER;第二,AER 进一步刺激肢芽的向外生长以及肢芽中胚 层的增殖和分化;第三,附肢芽中胚层提 供保持AER所必须的刺激。
五、附肢发育时期轴的建立
脊椎动物完全形成的附肢包含三个轴的发 育:近远轴(proximal-distal, P-D)、背腹 轴(dorsal-ventral,D-V)和前后轴 (anterior-posterior, A-P)。 附肢发育中三个轴的建立具有各自的时间 性,它们好像是按下列顺序决定的:前后 轴、背腹轴和近远轴。
在所有的四足动物中,附肢发育的基本形 态发生原则(basic morphogenetic rules)是 相同的。 构建一个附肢所需要的位臵信息要在一个 三维(或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的、相互 协调的系统中发挥作用。现在已鉴定了一 系列蛋白,在附肢近远轴、前后轴和背腹 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