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单侧植树问题、双侧植树问题以及环形植树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逻辑推理,对于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侧植树问题、双侧植树问题以及环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
3.教学素材:植树问题的实例、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单侧植树问题、双侧植树问题以及环形植树问题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植树问题进行解决,并总结解决方法。
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解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具体包括教材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做一做”,以及第110页的第1题和第2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封闭线路上植树的问题,理解栽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封闭线路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并应用规律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树木贴纸。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在学校的操场周围种树,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PPT展示教材第107页的例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在一条长为2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为5米,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
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栽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
然后,我会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学生解答完例1后,我会让学生尝试解答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并选取几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4. 实际问题解决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作业:教材第110页的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栽树的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七、作业设计作业1:教材第110页的第1题题目:如果在一条长为3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为10米,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答案: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段数=300÷10段数=30棵数=30+1棵数=31作业2:教材第110页的第2题题目:如果在一条长为4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为20米,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答案: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段数=400÷20段数=20棵数=20+1棵数=2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我们将通过探究植树问题来理解“间隔”和“棵数”的关系,并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间隔”和“棵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3.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间隔”和“棵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运用“间隔”和“棵数”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植树的故事,让他们初步理解植树问题。
2. 讲解概念:我会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间隔”和“棵数”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它们。
3.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植树问题的例题,并引导孩子们一起解决,让他们能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孩子们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植树问题的作业,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作业设计(1)如果要在一条长为100米的路上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种几棵树?答案:20棵树(2)如果要在一个长为20米的花园里种花,每隔3米种一棵,需要种几棵树?答案:7棵树小明家有一条长为80米的围墙,他想在围墙上每隔10米种一棵桃树,请问小明需要准备多少棵桃树?答案:8棵桃树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我还会尝试将植树问题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拓展延伸:孩子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有关植树问题的题目,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和解决,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数学广角——植树的问题(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的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如何计算面积、体积等。
2. 教师通过引入植树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植树的数量、间距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植树的数量,如:通过计算树木的间距和植树的总长度。
3.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植树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区域的植树数量。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师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植树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植树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2.能够掌握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植树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2.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好课件、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复习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
–准备好课本、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给学生一个引导性问题引出植树问题的主题。
2. 学习
2.1 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思考。
2.2 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通过示例或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如制表、绘制图表等。
2.3 练习与讨论
•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理解。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一个植树问题,并向其他同学提出挑战。
4. 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新的植树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学生表现和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具体章节为第107页至第108页,主要讲述了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解决方法,以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两端都栽的情况下的植树棵数和间隔数。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两端都栽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出植树问题,例如:“某城市计划在一条500米长的道路两端都栽树,如果每隔100米栽一棵树,那么需要栽多少棵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知识讲解:接着,我利用PPT展示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棵数、间隔数、道路长度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一个典型的两端都栽的例题,如:“在一条600米长的道路两端都栽树,如果每隔150米栽一棵树,那么需要栽多少棵树?”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解释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课堂讨论: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树问题棵数 = 间隔数 + 1间隔数 = 道路长度÷ 间隔距离两端都栽棵数 = 间隔数 + 1间隔数 = 道路长度÷ 间隔距离七、作业设计(1)在一条300米长的道路两端都栽树,如果每隔50米栽一棵树,那么需要栽多少棵树?答案:需要栽7棵树。
(2)在一条400米长的道路两端都栽树,如果每隔200米栽一棵树,那么需要栽多少棵树?答案:需要栽6棵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
学广角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植树问题中的各种条件。
2.能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用引导性问题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第二步:示例讲解
1.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如何理清问题的关键点。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自行解决几道植树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梳理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梳理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第五步: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复习巩固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有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
解释。
2.需要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广角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数学广角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数学广角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学广角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重点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典型例题的解题示范。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集合的思想,能够使用列举法、画图法和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中的不确定现象。
掌握可能性的概念,包括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描述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概念,体验集合的合并、分割等运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探索不确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细致思考和不断努力的学科。
1. 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掌握:学生应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数学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如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概率的初步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制作与解读等。
技能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排列组合的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组合数量、排列顺序等;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分析生活中概率事件的可能性;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思维方式培养: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通过探究、发现、归纳和类比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通过排列组合解决比赛场次问题、概率游戏问题,通过统计图表分析生活中的数据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植树问题”新增了一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例3探讨在一条封闭曲线上植树的问题。另外,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增加了“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马拉松比赛设置饮水点”、“项链上的水晶”等实际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多角度、有效地体会和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强调画图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课程标准(2022)》把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之一,并且指出:在日常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植树问题,如“公共汽车站”、“架设电线杆”、“敲钟问题”、“设置饮水点”、“锯木头”、“项链上的水晶”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或线段图进行分析,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解答。
二、动手操作,建构数学模型思想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单元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锯木头、架设电线杆等,这些问题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问题是研究在一定的线段上如何合理地植树的问题。它是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如何在100米的街道两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运用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节课后,我认真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学生在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普遍感到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在讲解这个概念时,需要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教具、实物或动画来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让我意识到,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直线上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b. 提问:植树时,如何确定植树的棵数和位置?2. 探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直线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直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
3. 探究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个封闭曲线(如圆形、椭圆形)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4. 实际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植树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与拓展a. 让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明确在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b. 提问:植树问题还有哪些变式?如何解决?c.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其他应用,如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练习题,完成植树问题的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树问题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植树问题,总结出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应用: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植树问题的PPT课件。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尺子等。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植树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植树问题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植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关于植树问题的数学知识。
•能够合理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植树问题相关图片或实物•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鼓励学生谈论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引入植树问题的话题。
2. 学习植树问题解决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求树的总数、树的种类及数量等。
3. 植树问题的实际运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应用植树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校园植树规划、街道绿化计划等。
4. 数学游戏•利用数学游戏巩固植树问题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植树大作战等。
五、课堂小结•回顾植树问题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相应练习题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巩固植树问题相关知识。
以上即为本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大纲,希本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欢迎家长和同学们在家对植树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doc 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2 过程与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2 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2 教学手段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2 教学内容的展开4.3 巩固练习4.4 小结与拓展五、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5.2 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能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掌握运用数学广角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广角,并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广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内容的展开4.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4 小结与拓展五、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广角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5.2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6.2 课后评价七、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7.2 网络资源八、教学时间与安排8.1 课时安排8.2 教学进度计划九、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9.1 教学实践9.2 案例分析十、教学改进与措施10.1 教学改进10.2 措施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学广角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5)-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5)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课——数学广角,植树问题(5),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围绕着植树问题进行的。
我们将学习如何在一条长度已知的直线上植树,以达到一定的绿化效果。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学习如何计算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植多少棵树,以及如何安排这些树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计算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植多少棵树,如何安排这些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解决实际的植树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在不同的条件下,植树的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彩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在一个长度为100米的道路上植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植树问题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出一个具体的例题,比如在一条长度为200米的道路上,每隔50米植一棵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计算出一共需要植多少棵树。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加深他们对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应用拓展:我会让学生们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比如在一个学校的校园里植树,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我会通过清晰的板书,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看到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类似的植树问题的计算题目,以及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的应用题目。
我会尽量让作业题目覆盖我们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们通过做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1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1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掌握在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3. 植树问题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植树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有什么好处吗?我们国家在植树方面有哪些规定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封闭线路和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封闭线路上植树有什么特点吗?三、探究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并总结出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封闭线路上植树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封闭线路上植树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1.生活情境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校园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举行一次班级联欢会,我们需要安排座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排列组合概念:讲解排列与组合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如穿衣服的顺序与选择零食的种类等。
2.解题方法:介绍图表法、树状图法等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3.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讲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判断事件的类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2.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判断事件的发生是确定还是不确定。
3.熟练运用图表、树状图等工具,整理和分析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对应的练习题,包括排列组合的基础题和实际问题。
-选择两道与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选做题:
-提供一组稍微有难度的排列组合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以及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判断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养鱼问题》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养鱼问题》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如何建立鱼缸和养殖鱼类的方法。
2. 认识有机会在生活中研究到数学知识。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能够合理规划管理鱼缸,培养耐心、细心、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知道如何建立鱼缸和养殖鱼类的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能够合理规划管理鱼缸,培养耐心、细心、观察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
通过展示鱼的现场,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加实际感受和体验。
2. 合作研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形成感受、发现、探究的过程,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3. 归纳演绎法。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讨论、推理过程,进一步整合研究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观察鱼缸,引导学生思考鱼的养殖方法,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观察发现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前面老师导入的知识,认真观察鱼缸的构造和鱼的数量,统计数据。
3. 探究过程小组合作,学生展开探究过程,分析不同的鱼缸大小和不同鱼类数量的营养需求。
4. 分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数学知识和日常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融入到生活中的实用工具。
5.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们的提问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中、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发现数学知识对日常实践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观察学生的互动、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通过激发学生热情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5-人教版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总距离、间隔、植树棵数等。
2. 植树问题的分类:线性植树、环形植树、方形植树等。
3.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画图法、公式法、列举法等。
4. 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校园绿化、道路绿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导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意义。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发现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归纳总结: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和列举法。
5.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植树问题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植树问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对植树问题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五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一、学习新知: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五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广角(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新知学习: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
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
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
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
五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生举例…..2、抛硬币试验(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德?摩根409220482044蒲丰404020481992费勒1000049795021皮尔逊240001201211988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1、P.99.做一做2、练习二十第1---3题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教学过程:一、复习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二、新授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画图……..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3、小结4、巩固练习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
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与可能性(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小强剪子布石头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平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
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P.103.做一做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与可能性(第四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姓名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成绩米36.8、34.7、25.8、24.7、24.6、24.1、23.2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