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二生物群落演替.docx
2024_2025学年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确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确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1)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2)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限制作用的物种。
地位:在群落中占据优势,确定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影响其他种群的生存和生长。
名师指导: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更,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慢慢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慢慢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逝。
二、种间关系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如海葵与借居蟹(互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得养分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如马蛔虫和马;噬菌体与细菌;菟丝子与大豆。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草原上的牛和羊;农田里农作物与杂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如羊吃草,狼吃羊。
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更;种间竞争数量上呈现“誓不两立”的同步性变更;捕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削减,后增加者后削减”的不同步性变更。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群落分层的缘由: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在陆生群落中,确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确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2)群落分层的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植物分层为动物供应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更、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一、引言群落演替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生态群落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群落中物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研究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原生演替(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群落演替的起始阶段,此时裸地上没有生物存在。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养分。
(2)先锋物种阶段:在初级阶段之后,一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物种开始侵入裸地,形成先锋物种。
先锋物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裸地,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灌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乔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位占据能力。
2.次生演替(1)破坏阶段: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导致原有群落受到破坏,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发生变化。
(2)恢复阶段:破坏后,群落开始逐渐恢复。
先锋物种侵入,逐渐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2.物种相互作用物种相互作用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生物体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的。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演替。
一、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群落的结构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结构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间的相对丰度。
物种的丰富度越高,群落越复杂。
纵向结构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层次关系。
群落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生境类型,例如森林的上层、中层和下层。
动物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种类。
二、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例如火山爆发后的岩浆表面。
这时,最先出现的植物是一些耐寒和耐旱的物种,例如青苔和地衣。
它们通过生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善环境条件,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基础。
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当原有群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级演替快,因为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存在。
原有植被的死亡和土壤中的种子会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再次发芽和生长。
然而,次生演替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与原有群落有所不同。
三、演替的影响演替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演替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的多样性在群落中逐渐增加。
初期物种往往是对极端环境条件适应的物种,而后期物种则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其次,演替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群落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体数量和种类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群落的演替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群落的演替一、单选题1.(2024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水葫芦曾在我国多地水城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A.Ⅰ时段,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B.Ⅰ时段沉水植物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光照C.水葫芦入侵不会影响当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D.若Ⅰ时段对水葫芦有效治理,群落物种丰富度会提高2.(2024北京大兴高二上期末)某森林群落演替的顺序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会伴随着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和生态位的改变B.地衣阶段时,该群落组成过于简单,不存在垂直结构C.森林阶段时,群落中找不到地衣、苔藓、草本类植物D.演替时,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从而占据有利地位3.(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科研工作者调查了我国东北某地区弃耕稻田的群落演替情况,获得下表所示调查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调查结果表明弃耕稻田群落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稻田群落C.若人为补充土壤水分和有机质能改变弃耕稻田的群落演替方向D.多年生植物取代一年生植物是因为在竞争阳光等资源中占据优势4.(2024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高大的针叶林树木更易受到卷叶蛾的攻击,造成持续落叶而死亡。
较少受到攻击的幼树从郁闭胁迫中解脱出来,快速成长为新的冠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针叶林在空间上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卷叶蛾选择性攻击使某些树种年龄结构改变C.卷叶蛾对针叶林数量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D.卷叶蛾虫害可能使针叶林区发生群落演替5.(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石鳖、帽贝、贻贝、藤壶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
在一个16m²的实验样地中,研究人员去除所有海星。
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B.捕食可改变种间竞争强度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藤壶在演替各阶段保持优势D.移除海星导致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6.(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从裸岩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群落的种间关系趋向于更加复杂B.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加大C.群落的空间结构趋向于更加复杂D.早期的种群一定在新群落中出现二、非选择题7.(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高考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1.P22问题探讨: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柄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
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
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共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P23旁栏思考:你能举例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常见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吗?3.P25思考·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资料1:红尾鸲(qu)和鹅(we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
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
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鹅,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
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讨论(1)红尾鸲和鹩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4.P26想象空间:你能想象一下某个森林群落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分层结构的大致过程吗?5.P28思考·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资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人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薦(biao)草带,宽度为400m 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一个群落区别于另一个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目很多,而且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这样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有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失去优势。
3.群落的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率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
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水平结构生物的垂直分层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差异、人与动物的相互影响等引起的,在水平上往往呈现镶嵌分布。
5.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调进化的结果。
7.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因此还需统计群落中物种的相对数量。
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群落知识点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群落及其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
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③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②衡量指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
(1)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生物种类的数目就越多,群落的结构也就越复杂。
③优势种和常见种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常见种: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不占优势,它们就影响不大。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3.生物间的关系3.生物间的关系——种间关系 种间 关系 概念实例 数量坐标图特点营养关系图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羊与草、狼与兔、翠鸟和鱼等①生物数量多的一般为被捕食者;②先增加先减少者为 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
种间 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水稻和稗草,非洲狮和斑鬣狗,牛和羊等①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至灭亡; ②相互抑制。
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资源、空间的重叠范围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与人,噬菌体与细菌,蛔虫与人,猪与绦虫,菟丝子与豆科植物等。
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
互利 共生两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高二生物 群落的演替
稳态与环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本节知识
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类型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概念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称作演替.
是群落内 外环境与植物之 间相互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 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的结果
群落演替的实例—从裸岩演替到森林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primary succession)
2.次生演替
(secondary succession)
பைடு நூலகம்
1.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 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例如:裸岩的演替)
1.次生演替
概念: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条件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的最初发生是外界因 素的作用所引起的,除耕地放 荒、森林采伐、草 原放牧和割 草以外,还有火烧、病虫害、 严寒、干旱、淹水、冰雹打击, 等等,但 是,最主要和最大规 模的,是人为的活动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砍伐森林
密 集 的 羊 群
植树造林
废水和白色 污染
人工群落
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退 耕 还 草
伸出你我的双手,共创 美好家园
课后练习
通过上网或其他渠道调查 我国水土流失的造成的严 重后果,以及政府实施“退 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 要政策
1、下列因素中哪一项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最大的 ( C ) A、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 B、气候的变化 C、人类活动 D、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共34张)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二、演替的类型: 1.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6)森林阶段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二、演替的类型: 1.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优
势;各种鸟类迁入;群落结构较稳定, 抵
(御6)环森境林变阶化段能:力高增大强的乔木在竞争中占优
势;群落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二、演替的类型:
1.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光照强度)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自学指导 ➢根据教材P82, 完成要点分析中的四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 水土流失,江 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 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 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后,调节气候 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强。
(1)裸岩阶段 : 无生物群落
(2)地衣阶段 : 地衣首先定居在裸岩;并 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3)苔藓阶段 : 苔藓与地衣竞争阳光处于 优势;进一步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土 壤微生物丰富度增加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1.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1) 概念: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植物群落的变化,首先是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都有其生长、发育、传播和死亡的过程。
植物之间相互关系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这个过程。
同时外界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也时时影响着群落变化的方向和进程。
生物群落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随着时间的进程处于不断变化中,它是一个运动着的动态体系。
如在原群落存在的地段,由于火灾、水灾、砍伐等不同原因而使群落遭受破坏,在火烧的迹地上,最先出现的是具地下茎的禾草群落,继而被杂草群落所代替,依次又被灌草丛所代替,直到最后形成森林群落。
这样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2) 类型:a.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旱生演替系列:①地衣植物阶段;②苔藓植物阶段;③草本植物阶段;④灌木植物阶段;⑤乔木植物阶段水生演替系列: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②沉水植物群落阶段;③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④挺水植物群落阶段;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⑥木本植物阶段b.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特点:其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2. 群落的形成和发育(1)群落的形成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
但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植物之间的竞争以及相对平衡的各种条件和作用。
群落演替的地点如果是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的裸土、裸岩、沙丘和湖底,这种演替被称为初生演替;如果由于火灾、洪水泛滥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把原有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被称为次生演替,如在森林火灾、人工弃田和林木砍伐后所发生的天然演替就是次生演替,所谓森林的天然更新就是指林木被砍光后的次生演替,所谓次生林就是原始森林被人类破坏后,在原有的基质上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新的森林。
高二生物群落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演替知识点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演变过程。
在高二生物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因以及演替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等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从最初的物种组成到最终稳定的群落结构经历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变化。
群落演替是动态的,涉及到多种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应和交互作用。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演替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群落演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继发演替。
1.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生态系统在没有受到明显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从裸地到逐渐形成永久性植被的演替过程。
这种演替通常发生在无人居住、没有植被存在的地区,例如新生的火山岛、河流冲积地等。
2. 继发演替继发演替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后,经历一系列的补偿性演替过程。
继发演替通常发生在被破坏的群落中,例如砍伐森林、火灾等。
三、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演替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竞争、合作和捕食关系等都会对群落演替产生影响。
例如,较早适应环境的植物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群落演替的发生。
2. 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要素,例如气候、土壤、水文条件等。
这些因素对植被生长和动物生存都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分状况会影响不同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群落演替的发生。
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环境污染都会导致群落演替加速或改变其方向。
人类的活动主要通过改变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来影响群落演替。
四、群落演替的关键要素群落演替发生时存在一些关键要素,其中包括先锋种、演替种和气候等。
1. 先锋种先锋种是指能够在环境条件恶劣、资源稀缺的区域最先繁殖并定居的种群。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及特点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内,不同种类的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物群体,在一个特定空间内以及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
2. 群落的特点(1)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群落内的物种是相互关联并相互依赖的。
(3)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二、群落的结构1. 物种多样性群落中包括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这些物种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
2.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能量流动关系。
3. 群落的竞争关系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会因为资源的竞争而发生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4. 群落的生境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的特定的生存空间及其所处的生活方式,在生态位中可以包括生物种的营养方式、生长发育的特性,甚至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群落的演替1. 群落的演替概念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物种和种群组成随时间发生相对连续的定向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演替形式(1)初演替:指的是在新形成、没有土壤的生态系统中,由于无土壤,很难找到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植物生长要依赖于落石沟、火山、湖泊等物理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土壤。
(2)次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之后,原有的群落被破坏,而在破坏后一段时间内,一些较简单的植物群落占据了主导地位。
(3)终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经过不同类型的先期性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之后,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植物群落。
3. 群落演替的影响(1)环境变化:群落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土壤营养物质的丰富度、水分的分布等。
(2)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生态位的变化:群落演替也会导致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位或出现物种生态位的重叠。
人教版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一、群落演替的定義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隨時間的推移,一定區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過程。
二、群落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佈和動物的活動性。
②群落內部環境變化③種內和種間關係的改變。
④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
⑤人類的活動。
三、群落演替的類型群落的演替按發生的基質狀況可分為兩類: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個從來沒有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發生於以前沒有植被覆蓋過的原生*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過程:①旱生演替:*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草本植物→灌叢、疏林植物→喬木。
(3)特點:演替緩慢。
2、次生演替(1)概念:在次生*地(原群落被破壞、有植物繁殖體)上發生的演替。
原來有過植被覆蓋,以後由於某種原因原有植被消滅了,這樣的*地叫做次生*地。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棄耕農田→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灌木→喬木(3)特點:演替快速。
特別提醒: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進行。
四、群落演替的特徵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總生產量增加,淨生產量逐漸減低,群落有機總量增加。
③結構:營養結構複雜,物種多樣性增高,穩定性增強。
④生活史:生物個體增大,生活週期變短,生態位變窄。
⑤物質迴圈:開放轉為封閉,交換速度變慢。
生物群落演替
生物群落演替
生物群落演替是指当一个生物群落中的物种逐渐被替换成其他物种的变化过程。
这种演替过程可能发生在一个地区的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中,其时间范围可以从数十年到数百年不等。
生物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过程,它主要是由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导致的。
初始阶段通常以初级物种为主,这些物种在环境条件下繁殖生息,并开始占据并占用生态系统中的可用资源。
这些初级物种的存在和繁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包括物种竞争、捕食、掠夺和寄生等生态相关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初级物种会引起其他物种的到来,这些物种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中涌现,并形成新的生物群落。
当生物体群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环境可承受范围时,群落将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态可以持续数年或数十年,直至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或其他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当这种稳定状态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此时,次级物种将开始逐渐替代初级物种的存在和占据生态
资源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物种可能会逐渐消失或被淘汰,而有些物种则逐渐变得更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这些变化可能包括物种数量的增减、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态关系的改变。
最终,新的物种会取代旧物种,形成一个新的生物群落结构。
这个新的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持续的时间更长,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关系和环境条件垂直时发生变化。
这种演替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可以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下去,直到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二生物教案群落演替
辅导教案
导学诱思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森林
(1)北方针叶林
优势种:①植物:红松、云杉和冷杉。
②动物:驼鹿、雪兔、松鼠、黑熊、雷鸟和榛鸡等。
(2)温带落叶阔叶林
优势种:①植物:槭、山毛榉、栎、椴和柳等。
②动物:田鼠、金花鼠、林猫、红狐、山雀、旋木雀和啄木鸟。
(3)热带雨林
优势种:①植物:10km2中有1500种开花植物和750种树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②动物:9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猴类、长臂猿、黑猩猩和大猩猩,鹦鹉科鸟类等。
2.草原
优势种:①植物: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
②动物:野驴、黄羊、黄鼠和鼠兔、鸵鸟。
3.荒漠(又称沙漠)
优势种:①植物: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植物和各种仙人掌。
②动物:在干旱季节不是进入夏眠就是进入冬眠。
4.苔原(又称冻原或冻土带)]
优势种:①植物:羊胡子草、苔草、矮石楠、矮柳、苔藓和地衣等。
②动物:旅鼠、雪兔、驯鹿、北极狐、狼和白熊,鸟类有雪巫鸟、贼鸥和各种水鸟等。
二、群落演替
1.群落的演替
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叫做演替。
2.类型
(1)原生演替: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这种演替叫原生演替。
湖泊演替的过程: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顶级)。
(2)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
3.顶级群落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不会无休止进行;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
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是顶级群落。
4.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
第一类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等。
第二类是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等。
第三类是人类活动。
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思考:河流、池塘污染已经不是课本上的专有名词,而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
惯的现象。
你经常会目睹到清澈的池塘、河流变得臭不可闻,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泛绿,你知道这时正在发生着什么吗?
提示:发生着群落的次生演替。
合作探索
探究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群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最后,群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例如,一块农田弃耕后,初期的一两年内会出现大量的一年生和两年生田间杂草,随后多年生植物开始侵入并逐渐定居下来,田间杂草的生长和繁殖开始受到抑制。
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多年生植物取得优势地位,一个具备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形成了,相应地,适应这个植物群落的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也逐渐确定下来。
整个生物群落仍在向前发展,当它达到与当地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应的时候,即成为稳定的群落。
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类型的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
若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草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开始的早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草原(不存在植物,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探究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群落内部因素
由于群落内部不同物种的竞争、抑制或生命活动,而改变环境条件引起的演替。
包括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等。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普遍而经常地发生着。
因此,任何一块地段,都有可能接受这些扩散来的繁殖体。
当植物繁殖体到达一个新环境时,植物的定居过程就开始了。
植物的定居包括植物的发芽、生长和繁殖三个方面。
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植物繁殖体虽到达了新的地点,但不能发芽;或是发芽了,但不能生长;或是生长到成熟,但不能繁殖后代。
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定居才算成功。
任何一块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
因此,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对于动物来说,植物群落成为它们取食、营巢、繁殖的场所。
当然,不同动物对这种场所的需求是不同的。
当植物群落环境变得不适宜它们生存的时候,它们便迁移出去另找新的合适生境;与此同时,又会有一些动物从别的群落迁来找新栖居地。
因此,每当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关系实际上也在作适当的调整,使得整个生物群落内部的动物和植物又以新的联系方式统一起来。
2.外界环境因素
指非生物因素变动而引起的演替,如海岸的升降、河流的冲积、沙丘的移动、大气候的变化、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等。
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都会成为演替的诱发因素。
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
生态因子重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
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冰川、地震、火山活动等)可使地球表面的生物部分完全毁灭,从而使演替从头开始。
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变化(如滑坡、洪水冲刷)也可以改造一个生物群落。
土壤的理化特性对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性质的改变势必导致群落内部物种关系的重新调整。
火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替的因子,火烧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演替可以从裸地上重新开始;火也是群落发育的一种刺激因素,它可使耐火的种类更旺盛地发育,而使不耐火的种类受到抑制。
当然,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几种。
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
3.人类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人们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乱猎滥捕,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人类活动有一定的意识和目的性,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就超过了其他所有因素造成的影响。
题例领悟
例题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解析:在原林地上有植物生存的土壤和留下的植物繁殖体,通过群落演替形
成了现在针叶林。
这种演替叫次生演替。
答案:C
领悟
原始裸岩、冰川泥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已经有植被分布的地方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例题22007山东卷,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顶级群落都是森林群落,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顶级群落不同。
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乔本植物难以生存,所以顶级群落不能为森林群落。
答案:A
领悟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不会无休止进行;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
这个平衡状态就是达到了顶级群落。
顶级群落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例题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可以使任何一个恶化了的生物群落迅速好转恢复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
解析:人类活动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群落演替的进程,但对退化严重的生物群落恢复就非常困难。
如荒漠的改造,就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改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