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优秀设计(7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设计[导入]: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有一天得了一个鸡蛋||,穷人说就开始对着老婆憧憬||,如果这个鸡蛋孵出一只鸡||,鸡再生蛋||,蛋再生鸡||,再用一群鸡去换一只羊||,大羊生小羊||,羊再换牛||,大牛生小牛||,卖了牛买田盖房||,再娶一个小老婆……他描述着未来的美好蓝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老婆越听越生气||,最后怒不可遏||,拿起鸡蛋往地下一摔||,这个穷人顿时嚎啕大哭:“我的美梦碎了……”[思考]: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这个穷人的美梦顿时稀烂?[回答]:他很爱钱;他很无耻;他的品行卑劣;[讲解]:因为这个穷人将自己的美梦完全寄托在一个鸡蛋之上||,所以||,鸡蛋烂了||,他的美梦也就烂了||。
[进一步导入]:所以||,看来||,我们每个人||,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都会对金钱充满向往||,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这样的语言充斥着我们的鼓膜甚至思想||,可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你如何去赚取这些钱财||。
其实||,这些||,早已在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圣人||,孔子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大家翻开课本28页||。
[教学环节]:在传统课程当中||,我是如下安排环节的:一、品味1、3两则1、请学生集体阅读选文第1、3两则||,强调重点字词用法||,串通文意: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重点字词:而:通“如”||,如果;所好: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所喜好的事物;饭:名词作动词||,吃饭;饮水:喝冷水||,在古代||,热水称之为汤;曲: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肱)弯曲;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语:之)为枕||。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深入解读孔子关于财富与道德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其次,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评价不同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再次,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最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有效传递思想,进行文化交流。这些目标与《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化的同时,实现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要求。
内容逻辑关系
①孔子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对话
-重点知识点:孔子、子贡、道德、财富、人生价值
-重点词:不义、富、贵、浮云
-重点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孔子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论述
-重点知识点:孔子的财富观、道德观、人生价值观
-重点词:道德、财富、人生、价值
-重点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③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重点知识点:儒家思想、现代社会、道德与财富
-重点词:儒家、现代社会、道德、财富
-重点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现代启示
板书设计:
一、孔子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对话
-孔子、子贡、道德、财富、人生价值
-不义、富、贵、浮云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孔子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论述
课堂观察也是重要的反思活动之一。在课堂上,我会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质量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我可以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不义而富且贵”的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义而富且贵”的含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不义而富且贵”的理解和看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开场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不义之财?为什么说‘不义而富且贵’如浮云?”1.4.2 讲解“不义而富且贵”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1.4.3 学生分享对“不义而富且贵”的看法,展开讨论。
第二章:理论阐述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不义而富且贵”的理论背景,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相关的道德伦理观念,分析“不义而富且贵”的不合理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相关的道德伦理观念。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道德伦理观念,如诚实、正义、公平等。
2.4.2 分析“不义而富且贵”的不合理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不道德行为的危害。
2.4.3 举例说明“不义而富且贵”的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主题。
2.4.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秉持道德伦理观念,避免“不义而富且贵”。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不义而富且贵”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不义而富且贵”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
3.4 教学步骤:3.4.1 分配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3.4.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不义而富且贵”现象,讨论其特点和危害。
3.4.3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展开全班讨论。
第四章:解决策略4.1 教学目的: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不义而富且贵”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策略。
4.2 教学内容:讨论解决“不义而富且贵”的途径和方法。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策略。
4.4 教学步骤:4.4.1 分配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义而富且贵”的策略。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课语录的基本含义,熟悉相关语句出现的文言现象2、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涵、理解孔子所阐释的义与富贵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疏通句义2、合作探究,深入拓展,解读孔子的“义利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弘扬“义”的价值取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语录的相关含义,井注意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2、理解孔子的“义利观”的相关内容(二)教学难点理解孔了“义利观”的相关内容,井能运用于实践进行分析三、教学方法:问题串联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解析文题,创设情境明确:1、义的含义:正义、应当、合理2、富:钱财、吃穿的丰裕:贵:地位的显赫、有权有势3、浮云:(1)浮云在天上,我在地下,这样子的富贵跟我没有什么关系(2)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富贵就像浮云一样来得快也去得快,云烟过眼,转眼成空补充:《红楼梦》开篇《好了歌》设计意图:本节课导入以文题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思考文题关键字的内涵和外延了,使学生对孔子的义利观有初步的认识,为下文的具体分析奠定基础,同时,补充《好了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功名利禄转眼成空的观点有一定了解。
(二)疏通文意,理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全文是围绕什么关键字来写的?明确:义与富贵,义与君子设计意图:本篇课文共收录孔子的十则语录,涉及“义与富贵”“义与君子”等,由于本节谋课时限制,只选取“义与利”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2、作为儒家学说的鼻祖,孔子自有他许多精彩的言论,深刻的思想,他的学说和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
众多大家所讨论的道德,其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对义利的态度和取舍是检验道德的最终标准,人的一生总是在义利取舍中艰难痛苦的选择。
今天的课堂的主题我们就将聚焦孔子的义利观,主要来学习孔子对义利的独到见解。
(1)请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勾面出语录中关于“义与利”的相关语句(2)以问促读,理清结构A、孔子是否提倡追求富贵?明确:孔了承认和肯定人们求利的合理性,并主张人们应当主动积极地去谋求利益。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文章中有一些重要的句子和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4.先秦诸子的思想:文章是选自《先秦诸子选读》,所以学生需要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诸子的不同观点和思想。
-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章的内容;
-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四)巩固练习(预用时:5分钟)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特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2. 教学难点
(1)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主题思想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
(2)文章结构特点的分析。学生可能对于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3.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优质教案(5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教学目标1、解读选文||,把握孔子张扬的“义”的价值取向||,思考其现实意义||。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提升道德修养||。
一、导入请大家根据我的描述||,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些词语||。
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大无畏的行动称为?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刚才大家猜到的词语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那就是“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
在圣人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他是怎么阐释“义”的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孔子||,去聆听他的教诲||。
二、学习目标有请语文科代表读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幕示学习目标||,师板书课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诵读现在请我们班的班长给大家诵读一下第2、3、4、7则选文||,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并用笔勾画出来||。
声音洪亮||,底气十足||,一如既往的自信||。
好||,请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相信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孔子思想的血液||,诵读他的文字||,领悟他的思想||,都会使我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现在请语文课代表起头||,让我们共同大声的朗读这四则选文||,再次熟悉再次感悟:语文课代表: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一二!四、自主研读好||,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参照课文注释和(自己的预习*学案)||,自己研读选文2347则||,梳理文意并掌握重要的文言现象:1、好||,时间到||。
有弄不懂的地方吗?请举手示意||,大家共同来帮你解决||。
好||,(实词活用句式)小结:五、合作探究学习论语||,我们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并且读懂它||,更重要的是感悟孔子的思想||,及其文字中所彰显出的强大人格魅力||。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一.导学目标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二.重点难点1.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2.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学习方法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学习本课,既要透彻了解孔夫子思想的本质,又要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古为今用,让孔子的思想与新时代碰撞,产生指导我们前行的火光四.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进行解释①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要”通“约”,贫困2.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饭疏食饮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安居,此处可理解为“接受”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④子路问成人成人:完美无缺的人⑤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即使⑥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的⑦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疑问代词,哪里,何(二)课文梳理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1.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评析】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优秀教案
——爱因斯坦
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四、作业补充:
(一)熟语释义
大义凛然:严肃或敬畏。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灭亲: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
义形于色:主持正义的心情表现在脸上
舍生取义:为正义牺牲生命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绝不回头,勇敢向前
微言大义:经书的要义,后泛指大道理。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能勇敢的去做
语句筛选:略
(二)、孔子对富是完全拒绝的吗?用文中的语句佐证并简析
要点明确:①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孔子对富贵并非完全拒绝,他希望对其有所向往,他认为希望得到富贵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三)、孔子心中轻视富贵的标准是什么?由此看出在孔子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义利观”,简要准确概况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没多人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材与学情分析:选修教材的文言文处理和必修教材应该有什么不同?必修教材,老师们逐字逐句,一般处理得极细,而受课时的限制和高考备考的压力,选修教材无疑此路不通。
其实,学生已经通过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所以选修教材不宜字字细读。
诸子选读,老师和学生更应该做的,大概是通过多读加强储备,开阔视野,深刻思想吧。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和课堂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字面含义。
2. 通过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评价孔子“安贫乐道”“富贵以义”的观点。
3.通过课堂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流程,和常规议论文写作的内在思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评价孔子“安贫乐道”“义而富贵”的观点。
教学思路:1.让学生课下做好预习,默读课文,标注注释,理解文本。
2.课堂上按照“认识——理解——联想——批判”的流程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课题:乾隆下江南,望见扬子江上舟楫繁密,樯橹如林,随口问道:“江上有多少条船?”身边随侍的圆空和尚答道:“回禀皇上,我只看见两条。
一条叫名,一条叫利。
”芸芸众生,追名逐利,贪求富贵,出家人四大皆空,冷眼看穿。
那么至圣先师孔子,对于富贵是怎么看的呢?二、认识——学生熟悉文本1.学生齐读前四节,教师强调重点词语。
1)富而可求也:而,表假设,如果。
2)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执鞭之士,代指低级的职务。
3)饭疏食饮水:饭,吃。
疏食即粗粮。
水,冷水。
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乎:宾语前置,于恶,在哪里5)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古今异义,古慌忙,仓促。
今,鲁莽轻率2.一学生翻译,其他学生读。
翻译一句,读一句。
三、理解——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孔子反对富贵吗?读出追求富贵是人的天性的句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读出讨厌贫贱是人的天性的句子: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孔子追求富贵吗?读出孔子追求富贵的句子: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案主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财富与道德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教案的兴趣和思考。
1.2 教学内容介绍教案主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
探讨财富与道德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财富与道德的关系。
使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考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观点。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财富与道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财富与道德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在财富追求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探讨财富与道德的关系,引用相关的理论或观点。
分析道德在财富追求中的重要性,引用相关的案例或故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财富与道德的关系。
使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考道德在财富追求中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评估他们对道德在财富追求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观对于财富的追求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的关系,引用相关的理论或观点。
分析人生的价值观对于财富的追求的影响,引用相关的案例或故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的关系。
使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对于财富的追求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人生的价值观关系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评估他们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对于财富的追求的影响的认识。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思考财富的追求与道德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对于财富的追求的影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设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道德和财富关系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财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财富观。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古代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出处、背景以及基本含义,为学生的理解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道德和财富问题,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财富和道德的图片或视频,如贪污腐败的案例、诚实守信获得成功的故事等,引发学生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财富重要还是道德重要?为什么?”2、知识讲解(1)介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观点。
(2)解释“义”的含义,即道义、正义、道德规范。
(3)详细阐述这句话的意思: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身边有没有看到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例子?这样获得的财富能长久吗?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如何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案例分析(1)呈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某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某些人为了获取财富而欺骗亲友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财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论语》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原文及翻译。
2. 孔子生平简介及儒家思想概述。
3. 道德与财富的关系探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内涵。
2. 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
3. 思考道德与财富的平衡。
四、教学难点: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深层含义。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3.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及翻译,阐述儒家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道德与财富的关系,分享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道德与财富的冲突案例。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六、孔子生平简介七、儒家思想概述八、道德与财富的关系探讨九、现实生活中道德与财富的冲突十、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一、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十二、案例分析:富人是否一定幸福十三、案例分析:道德困境下的抉择十四、课程总结与反思十五、拓展阅读与推荐书目六、孔子生平简介1. 出生背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3. 求知若渴:孔子先后拜师学习驾车、射箭、书算等技艺,不断提高自己。
4. 仕途不顺:孔子曾任鲁国官员,但因政治斗争而辞职。
5. 创办私学:孔子致力于教育,创办私学,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
6. 周游列国: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但未得到认可。
7. 晚年岁月:孔子返回鲁国,专心教育,编纂《春秋》,修订六经。
8. 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
七、儒家思想概述1.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关爱他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际关系。
2. 礼:儒家强调礼仪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3. 孝: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人教版
(3)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情感,理解孔子重视道德的思想内涵。
2.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导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扮演孔子和弟子们,进行对话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财富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2)把握人物形象:学生需要把握课文中所描绘的孔子和弟子们的形象,理解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情感。
(3)领悟道德与财富的关系: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领悟到道德与财富的关系,明白道德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1)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这是课文中的核心句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孔子游春》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孔子游春》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孔子游春》新课呈现结束后,源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孔子游春》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细化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4.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学生能够将《孔子游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他们能够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资源,如下: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文内容、孔子思想的相关知识点,以及道德伦理现象的案例。
视频:播放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电影片段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平台,如学习管理系统(LMS),发布课后作业、讨论话题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3.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就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以孔子为题材,创作一篇故事或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和评语,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个别辅导:对于在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文的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孔子思想的重点,强调道德伦理观念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孔子思想的道德伦理观念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社会参与与沟通。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使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把握其道德伦理观念,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搜索相关文章,自主阅读,思考孔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设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含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化的欣赏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孔子关于“义”与“富贵”关系的论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确的财富观。
2、难点(1)让学生深刻领会“义”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联系。
(2)帮助学生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树立以“义”为先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出处、背景和含义,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财富和道德相关的事例,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3、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如商业欺诈、贪污腐败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是非对错,加深对“义”与“富贵”关系的理解。
4、阅读拓展法推荐相关的经典著作和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展视野,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财富与道德抉择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即《论语》。
(2)讲解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人们对财富和道德的看法。
(3)详细解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强调“义”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富贵”若不合乎“义”则不被珍视。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现代社会,你认为哪些行为是“不义而富且贵”?(2)当面对巨大的财富诱惑但可能违背道德时,你会如何选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4、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某些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偷工减料、某些人为谋取高位而不择手段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5、总结升华(10 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财富。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a. 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理解;
b. 孔子关于道德、仁爱、财富和地位的关系的阐述;
c.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课堂讨论:
a.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如何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原则;
b. 分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后作业:
a. 撰写一篇关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感想;
b.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的道德与财富冲突的案例。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关于财富、地位和道德的关系的论述;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对难点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兴趣。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论语》其他章节关于道德、仁爱的论述;
- 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不公正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公开课教案
《不公正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公开课教案不公正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公开课教案1. 简介本课程旨在探讨财富与公正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不公正的财富分配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包括讲解概念、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目标- 了解财富分配不公正对社会的影响- 掌握公正的概念和标准- 培养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3.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3.1 财富与公正的关系(10分钟)- 简要介绍财富分配不公正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3.2 公正的概念和标准(20分钟)- 解释公正的概念和含义- 介绍公正的标准和衡量方式3.3 案例分析(30分钟)- 提供多个与财富不公正相关的案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每个案例的公正性,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3.4 个人观点表达(20分钟)- 学生就财富与公正的关系发表个人观点,并与同学们分享-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财富不公正问题,培养批判思维4. 教学评估4.1 小组讨论表现(30%)- 根据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分析深度进行评估4.2 观点表达(30%)- 考察学生对财富与公正的理解和个人观点表达能力4.3 课堂互动(20%)-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发言质量4.4 作业(20%)-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财富与公正的问题5.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案例分析和相关数据- 小组讨论指导题目- 作业题目和要求清单6. 参考资料7.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财富分配不公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提高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公正的社会做出贡献。
授课过程中,请保持独立思考,避免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完整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公开课教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课1、3、4则的含义,学习和掌握以下重点的实虚词:而、饭、水、曲、处、恶、去、造次、颠沛等的意义和用法;2。
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涵,理解他所讲的“义”与“富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课前自主学习,疏通句义,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及文言句式;2。
合作探究,深入拓展,解读孔子的义利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以致用,认识现代社会诸多弊端的原因所在;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掌握以下重点的实虚词:而、饭、水、曲、处、恶、去、造次、颠沛等的意义和用法;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启发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二、教学目标仁义和富贵的关系:“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外在行为。
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三、问题导学【原文】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1)富:指升官发财 (2)而:如果 (3)虽:即使(4)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5)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没多人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
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
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
”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义”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
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
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
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
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
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
”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
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
”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这应该是要求。
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三、总结。
本章谈论的是关于“义”的思考,“义之与比”“义以为上”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
“勇”,就是果敢,勇敢。
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四、学习第三部分
详见课件,不属于重点内容.教案上省略,课件可删减
四、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