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义4
高二政治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必修4
第十六页,共26页。
1.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 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 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 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hépíng)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页,共26页。
【例】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 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 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 中取得的重大技术( jìshù)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 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 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zuòyòng)和 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 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 和服从于整体。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 意识。
第三页,共26页。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bù yǐ)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 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否定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观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高三政治(第七课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在探究活动中,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 在探究活动中 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 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 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 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3)①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3)①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 客观的,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网络便 捷的功能。 捷的功能。 从发展观点看, ②从发展观点看,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的过程,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 的过程,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 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 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和 核心、 核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 问题。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 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 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 个个孤立的事物; 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 来联系起来考察; 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 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 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 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 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 部矛盾(内因) 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 因)。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关系 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说,人 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两种说法 并不是矛盾的。 我们理解任何哲学观点,都应当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 辩证法,把二者恰当结合起来。看待联系问题,也应当如此。
我们必须承认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
特别提醒:普遍联系≠乱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 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
固有 的,不以人的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 ________
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 的联系与__________ 人为事物 的联系。 2.分类:__________ 固有的联系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3 .要求:要从事物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必将受到惩罚。
(2)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尊重 自然的客观性,同时也承认联系具有多样性,它要求我们注意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自然界不仅为人类
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而且还是人类得以生存和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宝
对点训练2 某家电连锁企业创新管理模式,以专业分工为基础,以 总部垂直管理为主体,实现了经营管理的高度统一化和标准 化,最大限度享用规模经济的益处,不断增强赢利能力。该 企业获得成功是因为其 导学号 24110361 ( 事物场所的变更为事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间的差异能促使事物的相互贯通 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 ②利用 ③消除了事物之
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义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提示错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辩证联系。
( )提示错误。
不能把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提示错误。
尽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2.思考: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各有何侧重?提示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探究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探究导引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⑴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新
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逻辑脉络:围绕着辩证法的内容,明确世界是普遍联系——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矛盾)——树立创新意识和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结构:把握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掌握联系的各个特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论,掌握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把握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结合矛盾的各个特性,梳理矛盾分析法的内容;把握创新的相关知识,明确创新的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和社会作用。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党的领导、决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普遍联系、不断发展、充满矛盾的世界,合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法治意识:不断学法用法守法,积极投身国家的法治建设。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创新等社会活动,明确担当自身责任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了解联系的含义。
2.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3.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
4.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自觉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建立新联系。
2.培养科学精神,坚持唯物辩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一、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表现(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判一判]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提示:错误。
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1)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24: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思辨: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分析】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的辩证法是正确的,但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考点25: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思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正确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是错误的。
②、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对点训练1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是 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客观性 ★★ 1.含义 联系是 事物本身固有的 ,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2.分类 分为 自在事物 的联系和 人为事物 的联系。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1)从事物 固有的联系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 ,调整 原有的联系 ,建 立 新的联系 。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引起的一
系列现象,表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及客观性,①④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是
普遍的、客观的,但也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
说法错误;任何联系都是客观的,③错误。故选B。
巩固练习2 (2015·全国Ⅱ卷,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 《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 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 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 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 析 :B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这首诗讲述了一个道理:美妙的琴声 既不在琴上,也不在手指上,而在手指与琴之间的配合上,体现了事物之
巩固练习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这表明 ( )
高中政治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必修4
结语
谢谢大家!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1234
1.2016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雾霾天气,使得医院因呼吸 道疾病就诊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抵抗力差,受 雾霾天气影响格外明显。儿童呼吸道娇嫩,吸入过多的灰尘、颗粒、 微生物等,容易引发咳嗽、鼻炎等;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呼 吸系统功能也有所减弱,也容易遭到雾霾的侵袭。上述事实表明
A.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新的联系 C.世界上任意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A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 系 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其并没有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 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 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 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2.在英国的许多地方,看村子里喂的猫是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 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 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提示:(1)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多种多样的,这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高三政治《第0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的特征 ②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 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等于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 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方法论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式来认识事物。
(江苏政治—30题)2009年京沪高铁投 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 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 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 分的功能甚至决定整体的功能。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极其变 化会影响到部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的含义及特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 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理由: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必然联系,又有偶然联系;联系 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3.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2013· 全国卷Ⅰ· T23①)(×)
理由: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不能说哪 一类联系更能激发创新意识。
4.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010· 海南卷· T20①)(√ )
[深化理解]
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的哲学依据 ┄┄┄┄┄┄┄┄┄┄┄┄┄┄┄┄┄┄┄┄┄┄┄┄┄┄┄┄ (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
[解析]
一位中国女孩受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的启发,打造出
富有中国特色的“沙画瓶”, 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建立新的人为事 物的联系,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③正确;人 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错误;④与材料主旨不符,不选。
[答案]
C
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选择题常考点
[典例]做好本题要明确喜旱莲子草 (2014· 安徽高考)20 世纪 30 年代,喜旱莲子草 (革命草) (革命草 )被引入我国后带来的问
题。这一物种被引入我国后导致本土植物种类减少等问题, 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 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违背;同时说明了联系 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 立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系的客观性,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多样化了。当然,人们建立新
的具体联系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以事物的固有联系为前提。
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
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客观性理解为
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已有的联系创造新
的联系。
第十九页,共27页。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__互__依__赖__、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和 相互作用 。 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 其他事物有
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 内部 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 的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表明了 联系的普遍性,是正确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 联系”则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和客观性,是错误的。
第七页,共27页。
【例 1】 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
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
们更刻地认识到
第二页,共27页。
三、联系的多样性 1.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根据不同的角度,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 间接 联 系、内部 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 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 联系和 偶然 联系等。 (2)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三页,共27页。
2.联系的条件性。 (1)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 事物 存在 和 发展 的各种条件。
【正确解答】 D 题干材料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 性,①④说法正确,均可选。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辩证法联系观课件人教版必修四
整个社会滥用添加剂、食品安 全制度落后、法制不健全
制造“毒”奶粉
添加三聚氰胺,迟 早要出事
首先在三鹿爆发
你在认识事物时容易注意到哪些联系,忽视哪些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多样性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 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能力: 能在奶粉事件中归纳出联系的含义,在多 种原因中分析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的客观性学习树立唯 物主义世界观,反对迷信思想。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难点:联系的客观性
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 “8”与吉祥、“4”与不祥之间有联系吗? 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着联系。 ”这种说法对吗?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说: 三鹿“毒”奶粉事件对国 家、企业、个人有什么启 示?
(3)方法论要求: 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 臆造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 系无能为力呢?
B.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多样性的表现: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联系的多样性
进口奶粉旺销 奶 粉 里 添 加 三 聚 氰 胺 婴儿肾结石 企业内部管理不严, 内部检测不力
2019届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义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广泛联系的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 |世界是广泛联系的[ 考试要求 ]联系的广泛性、客观性、多样性(b)目题 ( 一 )联系的广泛性1.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的互相依靠、互相影响、互相限制和互相作用。
2.联系的广泛性有哪些表现?其方法论是什么?(1)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四周其余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
[ 思想纠偏 ](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联系是广泛的和无条件的。
(F)点拨:联系是广泛的,旨在重申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F)点拨: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正确理解联系的广泛性(1)事物是广泛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但每一事物与其四周其余事物的联系又是详细的、有条件的。
不可以把联系的广泛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由于这类见解混杂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略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堕入唯物主义的泥潭。
(2) 世界的物质一致性与世界的广泛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一致性原理出发,必定要认可客观世界的广泛联系。
[ 典例应用 ]据《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地区对视觉阻碍起到要点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阻碍的新方法。
这表示()①思想与存在拥有同一性②世界是广泛联系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思想能够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分析] 德国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地区对视觉阻碍起到要点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阻碍的新方法,表示思想与存在拥有同一性,故①正确;大脑特定地区对视觉阻碍起到要点作用,表现了联系拥有广泛性,故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故清除;④说法错误,由于存在决定思想,故清除。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在人的细胞中,一般的代谢活动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都能造成DNA损伤,导致每个细胞每天多达五十万处的分子损害,这些损害给DNA分子造成结构上的破坏,由此可大大地改变细胞阅读信息和基因编码的方式。
因此,DNA修复必须经常运行,从而使基因组免受损伤和突变.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B )①人能够创造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②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NA修复必须经常运行,从而使基因组免受损伤和突变”,表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排除;②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排除。
故选B。
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提示错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辩证联系。
( )提示错误。
不能把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提示错误。
尽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2.思考: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各有何侧重?提示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探究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探究导引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
蜈蚣是一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
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却相安无事。
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
所以,它们相安无事。
(1)青蛙、毒蛇、蜈蚣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2)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呢?答案(1)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从生物学上讲是一种食物链,从哲学上讲,这就是联系。
(2)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告诉我们,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青蛙、毒蛇、蜈蚣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核心归纳1.准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虽然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就不存在具体的联系。
2.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典型例题例1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联系,①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了联系的条件性,③符合题意。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意味着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②④观点错误。
故答案选B。
探究点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探究导引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
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
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1)猫和苜蓿的故事主要体现了联系的哪些特点?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2)用联系多样性原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启示。
答案(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认识事物,做好各方面工作。
例如《蛇与庄稼》的故事等。
(2)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把握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地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核心归纳1.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1)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
联系的多样性实际上强调的是联系是多种多样、各有特点的。
(2)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多样的、多变的,所以,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
认识和把握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都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每个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些对它影响和制约的事物就是它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因此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同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反对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典型例题例2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材料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性,③符合题意;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国引进桉树是想要优质木材,结果桉树成了“废材”,④符合题意;稳定的联系存在,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说法错误;故应选D。
1.城市,是让人居住的。
今天,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气候、生活、环境等因素。
这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答案 A解析“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气候、生活、环境等因素”,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故A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C观点错误,联系不一定是必然的,也有偶然的;D观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2.科学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③观点错误,联系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故应选C。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的妙笔绝非子虚,瑞士的一位音乐家就能在交响乐中品尝到酸甜苦辣的味道,瑞士《自然》杂志也刊发了对此的研究。
这种被称为“联觉”的奇异现象,生动体现了( )A.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B.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C.事物之间的联系D.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了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完整;C项表述不具体;D项与材料无关。
4.“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
大数据技术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政策制定,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及质量改进等教育全过程。
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①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不选;③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不选;应选D。
5.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
如今,—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整体具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正是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C解析“一带一路”应当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而非自在事物的联系,舍去②;系统具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舍去③;①④符合题意,故应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