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分析
体育场馆运营方案代运营
体育场馆运营方案代运营一、前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赛事、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运营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而为了提高体育场馆的效益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选择将运营权交由专业的代运营公司来管理。
本文将对体育场馆代运营的相关方案进行讨论,包括代运营的定义、代运营的优势、代运营的模式、代运营公司的选择、代运营的管理方法等等。
二、代运营方案的定义与优势1. 代运营的定义代运营是指由专业的运营管理公司接管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包括场馆的活动策划、设备维护、人员管理、财务控制等各项工作。
代运营公司通常会根据场馆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方案,以提高场馆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2. 代运营的优势(1)专业化管理:代运营公司通常由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来负责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能够针对不同场馆的特点和需求,专业的运营方案,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益。
(2)资源优势:代运营公司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等,可以为场馆的运营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3)降低管理成本:将场馆的运营管理交由代运营公司来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场馆的管理成本,提高场馆的整体效益。
(4)提高服务质量:代运营公司通常会根据场馆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提高场馆的服务质量,使顾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代运营方案的模式与特点1. 代运营的模式代运营的模式通常包括两种:委托型代运营和合作型代运营。
委托型代运营是指委托方将场馆的全部运营管理工作交由代运营公司来处理,而合作型代运营是指委托方与代运营公司合作,共同管理场馆的运营工作。
2. 代运营的特点(1)灵活多样:代运营公司通常会根据不同场馆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运营管理方案,以提高场馆的效益。
(2)定制化服务:代运营公司会根据场馆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策划、人员管理、设备维护等各项工作。
(3)风险共担:代运营公司通常会与委托方共同承担运营管理风险,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
体育场馆运营
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场馆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观看比赛、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场馆运营进行探讨,分析体育场馆运营的关键因素、运营策略和发展趋势。
体育场馆运营的关键因素1.设施设备管理:体育场馆需要定期维护设施设备,确保场馆设施的正常运行。
2.人员管理:包括人员招聘培训、工作安排等,确保场馆内部管理的顺畅进行。
3.市场营销: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体育场馆的活动和服务,吸引更多用户。
4.运营成本: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确保体育场馆的可持续经营。
体育场馆运营策略1.多元化服务: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体育场馆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服务,例如篮球、羽毛球、游泳等。
2.定期活动: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培训课程、康体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体育场馆的活动。
3.会员制度:建立会员制度,设置不同会员级别,提供不同的优惠和服务,增加用户黏性。
4.与学校、社区合作:与学校、社区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体育场馆的受众群体,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体育场馆运营发展趋势1.智能化管理:运用先进技术如智能设备、信息化系统等实现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2.环保可持续:注重体育场馆的环保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运营理念,减少资源浪费。
3.体育+文化:将体育与文化、艺术等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活动和服务,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4.线上线下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更便捷的预订、支付等服务,拓展体育场馆的影响范围。
体育场馆作为重要的体育设施和公共场所,其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策略和不断创新发展,体育场馆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体育需求,推动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策略思考——以上海虹口足球场为例
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策略思考——以上海虹口足球场为例文/周盛[摘要] 本文在对上海虹口足球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设施服务、赛事文体经济、环圈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场馆管理输出为切入口,探索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策略上海虹口足球场作为我国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积累了丰富的场馆运营管理经验和文体赛事经济开发运营经验,本文在对上海虹口足球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设施服务、管理内容、环圈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场馆管理输出为切入口,探索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运营的策略。
一、上海虹口足球场运营管理基本情况(一)体制机制目前,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均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或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两者相较,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存在经营方式单一、市场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等缺陷,而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改良型的行业管理模式,把场馆当作一家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极大地增加了场馆运营的自主权,对于丰富经营内容、提升市场活力、推动资源市场交易可起到积极的制度保障作用,逐步成为更能经受市场考验的模式。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要大力倡导政企分离、事企分离,多地开始大力尝试体育场馆“事转企”改革。
上海虹口足球场的运营单位为上海虹口区区属国有企业上海长远文化集团,其较早采用了国有企业管理体育场馆这一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体育场馆管理输出奠定了制度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June 202035June 202036(二)足球场地设施及服务上海虹口足球场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一流大型专业足球场馆。
目前国内专业足球场数量极为有限,因为现有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多为政府全资修建,维护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政府出于场馆运营考虑,倾向于一馆多用,开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利用场馆设施承接省运会、全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等文艺汇演活动。
修建专业足球场大大限制了场馆经营的可利用范围,且职业足球本身存在不稳定性,因此无法保证专业足球场建造后业务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娱乐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情况。
从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来看,上海拥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不仅有大型的综合性体育馆,还有专门的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
此外,上海还拥有众多的健身俱乐部,提供各种健身项目和器械设施。
这些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出现,使得市民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
然而,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
很多健身俱乐部的设施和服务都十分相似,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其次,部分体育场馆设施老化,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一些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的价格较高,不够亲民化,限制了一部分市民的参与。
针对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首先,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民对体育健身娱乐的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其次,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高设施的质量和可用性。
同时,要鼓励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降低价格,提供更加亲民化的服务,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到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中。
上海还可以通过加强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举办,提高体育健身娱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吸引国内外的运动员和观众前来参与。
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展览、主题论坛等,提高市民对体育健身娱乐的认知和参与度。
要加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市场的秩序和健康发展。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的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安全和卫生标准,保障市民的安全和健康。
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提高设施质量、降低价格、举办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娱乐的目标的实现。
首发|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附海内外案例)|文投体育
首发|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附海内外案例)|文投体育导语:体育BANK联合文投体育将不定期推出体育相关研究报告。
其中可点击阅读第一份《中国冰球白皮书(2016年)》和第二份《2017滑雪产业研究报告》。
第三份报告为《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研究报告》。
本文摘自第三份报告,报告全文分为三部分,本部分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将陆续推出其他部分。
体银商学院首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高级研修班将于6月15-20日在深圳、广州举办。
课程咨询:135********(微信同号)。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一)场馆投资建设模式按建设主体来划分,体育场馆建设可以分为单位自行建设、企业代建和PPP模式。
图2- 1 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建设模式分类1.单位自行建设当前我国的存量场馆绝大部分为单位自行建设。
单位自行建设指单位通过政府划拨取得土地或利用自有土地,运用政府拨款、自筹款项、社会捐赠等资金建设体育场馆,首先以满足单位自身需求为目标,其次才是向社会开放。
2.企业代建企业代建指,政府相关部门以划拨方式取得用地使用权,之后委托企业代为建设,建成之后政府将双方约定的代建补偿金支付给开发企业,企业把场馆移交给政府。
3.PPP模式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
同此,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成为最受欢迎的方式。
当前PPP模式有多种细分模式,其中涉及到建设的主要有BT模式、BOT模式和BOO 模式。
BT(Build-Transfer)模式:指政府相关部门以划拨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发企业以招拍挂方式获得可经营性用地,再进行体育场馆建设。
建设完成之后,按事先约定的价格移交给政府。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是指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承担新建项目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职责, 合同期满后项目资产及相关权利等移交给政府的项目运作方式。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与运营管理模式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与运营管理模式建成后的东方体育中心不仅为展示上海体育文化提供最佳平台,而且将通过高水平、高级别赛事的举办,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未来的东方体育中心将成为展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世界了解上海的重要窗口以及体现上海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是为满足上海承办2011年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和举办国内外大赛的需要,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完善上海城市体育设施布局,推进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经上海市发改委批准新建的现代化公共体育场馆。
该项目于2009年初开工,2010年底竣工,2011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为明晰东方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在上海市发改委、市体育局领导的指示下,成立了课题组,就东方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与运营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其创新点在于:第一,课题研究与场馆建设同时起步;第二,提出了以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为主、不搞商业开发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全新理念;第三,构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全新模式与运营机制。
课题组希望通过研究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矛盾与困惑,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国有资产的运作效率,推动上海乃至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丰富充实完善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等。
功能定位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建设的超大型现代化体育场馆.建成后的东方体育中心不仅为展示上海体育文化提供最佳平台,而且将通过高水平、高级别赛事的举办,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未来的东方体育中心将成为展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世界了解上海的重要窗口以及体现上海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东方体育中心总的功能定位是:打造三个中心,即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体育赛事服务中心和城市体育公共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是指未来的东方体育中心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及最优质、较齐全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设置,从而成为最广大的上海市民、特别是普通百姓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第一选择。
上海市闵行区体育馆管理模式
3 3 3运 营模 式 的 优 点 .. 3 .. 公 益 性表 现 突 出 . 3】 3
依据 公共 财 政 理论 , 消 费者 信 赖 非盈 利 组 织 的 主要 因 素
是 在 于他 们 “ 分 配 盈 余 ”的 限 制 的 特 点 ,如 此 一 来 可 大 不 幅 降低 管 理 者为 了增 加 组织 本 身 利润 而 牺 牲 服 务质 量 的可 能
利组织 相关理论 对其进行 分析 。 3 3 2运 营 模 式 的 运 营 基 础 ..
■ ¨
一曲 一 ¨
Fi gur 1 Fr m ewo k f t S r s Fa i i i s i i e a r o he po t c l t e n M nha ng Di t i t s r c
33 I . : 海闵行体育馆运营模式分析
3 3 1组 织 性 质 界 定 ..
性 ,这是 能取得一般 消费者和捐 赠者信赖 的主要原 因。
从 实 践 情 况 来 看 , 闵 行 体 育 馆 由 于 没 有 经 济 指 标 的 压 力 ,作 为 场 馆 的 经 营 者 可 以将 工 作 重 心 放 在 如 何 提 高 服 务 、 做 好 场 馆 公 益 性 服 务 。 据 该 馆 工 作 人 员 介 绍 , 由于 没 有 经 营 压 力 , 他 们 可 以尽 可 能 的 满 足 附 近 锻 炼 者 的 要 求 ,做 好 服 务 人 众 的 工 作 。 比 如 ,附 近 的 居 民 白发 组 成 老 年 羽 毛 球 俱 乐部 ,和场 馆 沟 通 希 望在 非 繁 忙 时段 能 够 以较 为优 惠 的价 格 租 用 场 地 ,场 馆 方 面 则 同意 在 每 天 6 0 8 0这 一 :3 ~ :3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管理模式
1、规划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体育场馆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大型体
育场馆的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建筑物规划、场地规划、设施规划等。
规划是场馆建设的基础,必须以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为主要考虑因素。
2、设计管理模式:该模式涉及体育场馆的施工图设计,尤其是大型
体育场馆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保护环境、安全设施、便利条件、有效利用
空间等因素,进行有效的综合考虑,确保建设的质量。
3、运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主要涉及日常运营管理,包括人员管理、物质管理、客流管理、设施管理、安全管理、维护管理、设备管理等。
4、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模式是大型体育场馆规范运营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维护安全,提高安全设施,推行安全管理制度,实
行安全检查等。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方案范文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方案范文第一部分:引言大型体育场馆一直扮演着承载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和商业运营的重要角色。
然而,体育场馆的运营面临着种种挑战,例如管理和运营成本、赛事和活动策划、票务和销售、场馆维护等。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体育场馆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运营模式与组织结构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和组织结构:1. 直营模式:体育场馆由政府或相关机构直接运营。
这种模式适用于政府具备充足资源和经验,能够承担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责任的情况。
2. 特许经营模式:政府或相关机构将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权授权给第三方企业。
第三方企业负责场馆的运营和管理,并向政府支付租金或利润分成。
这种模式适用于政府希望将场馆的日常运营权交给专业机构的情况。
3. 合作模式:政府与第三方企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来管理和运营体育场馆。
这种模式适用于政府希望与专业机构共同承担责任,并分享运营利益的情况。
在组织结构方面,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通常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包括总经理、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赛事策划人员、维修人员等,以确保场馆的各项工作得到高效、协调的执行。
第三部分:赛事与活动策划1. 赛事策划:组织大型体育赛事是体育场馆运营的关键环节。
赛事策划人员应根据场馆的特点和可用资源,制定赛事日程、参赛规程、票务销售和合作伙伴筹备等方案。
此外,还需要与相关建筑和设施部门协调赛事筹备和场馆布局,确保参赛队伍和观众的安全和便利。
2. 活动策划:除了体育赛事,大型体育场馆还可用于举办各类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
活动策划人员应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制定活动日程、策划主题、招商合作等方案。
此外,还需要确定场馆的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以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需求。
第四部分:票务与营销1. 票务销售:大型体育场馆的票务销售是运营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票务销售效益,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
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
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
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
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体育场馆作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观赏比赛的场所,承载着人们对于健康、运动、娱乐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效益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运营管理效益的基础,优质的场馆设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
一些先进的科技设施也可以提升场馆的管理效率,比如智能化的预订系统、数字化的监控设备等。
2. 赛事活动丰富效益丰富多样的赛事活动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比如举办各类比赛、培训课程、健身活动等,这不仅可以丰富用户的体育娱乐选择,还能够为场馆的盈利带来一定的支撑。
3. 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效益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高体育场馆效益的关键,比如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和机制,以及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等,都可以提高场馆的经营效益。
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因此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设施设备的水平,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通过引入科技设备和智能化管理手段,来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结语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管理者积极面对,不断探索和创新。
只有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准,丰富赛事活动内容,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的体育场馆服务。
相信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深入,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一定会不断提升,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体育娱乐提供更好的场所和服务。
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分析
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分析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摘要为客观地认识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找到投融资模式与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契合点,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开发,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及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主要包括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总结现有投融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以及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运营模式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一、引言随着我国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多元开发,上海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建设不但使得上海体育场馆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科研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场馆项目设施达到国际水平,但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远未达到国际水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高额维护费用的解决、场馆使用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有馆难用”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二、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基本情况(一)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所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有2700余个,总面积432万m2,现有大型体育场馆80余个,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体育场地总数达1442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1]。
(二)目前上海市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目前,上海可承办国际性赛事的特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上海体育场(座位数60000个)、上海体育馆(座位数12000个)、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座位数18000个,在建),可承办全国性赛事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松江大学园体育馆(座位数8000个)、闵行上海交大体育馆(座位数7500个)和浦东源深体育馆(座位数6000个)。
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研究根据大型场馆的所有权与运营管理权关系的分离程度,按照由无分离到完全分离的顺序,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大体可以分为自主运营,合作(资)运营,委托运营,租赁运营等模式。
1、自主运营指体育场馆业主直接对本体育场地开展运营管理活动。
自主运营模式又包括事业单位运营和企业运营。
由于大型体育场馆多为公共设施,而且造价较高,维护费用巨大,因此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这类大型设施主要为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国有资产,其业主一般为行政部门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运营方式目前是我国大中型体育场馆普遍采取的运营管理模式,是指体育场馆在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体育场馆所属部门组织一个机构或由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负责其运营。
这种情况下,体育场馆业主是上级行政部门或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
而企业化运营模式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体育场馆或俱乐部等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来运营体育场馆,企业内部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对体育场馆进行运营管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种情况下,体育场馆的业主是企业本身。
2、合作(资)运营合作(资)运营模式以大型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合作(资)运营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
这种运营方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双方的合作来解决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
合作(资)的双方(或多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
3、委托运营委托运营模式主要是指大型体育场馆的所有机构通过公开招标,将其拥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权委托给专业化的运营机构,由该运营机构根据协议的约定负责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
政府作为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对于大型体育场馆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在委托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规定对体育场馆的运营活动进行监管。
委托运营不涉及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的转换,不改变体育场馆产权的性质和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实现了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离。
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异同点,研究不同模式 下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大型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类型和关键成功因素。本次演示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为读者提供有关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 启示和思考。
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风险应对
针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1、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分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降低自身的 损失。例如,大型体育场馆可以购买公众责任保险,以应对观众意外受伤导致 的法律责任。
2、风险控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设 施、实施消防演习等方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出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 处;其次,设计问卷,针对不同模式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对实地 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不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关键 成功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团队管理和品 牌影响力等。其中,政府支持对于企业主导型和混合型模式尤为重要;而市场 化运作则是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优势所在;专业化团队管理对于所有模式都至关 重要;品牌影响力则是提升大型体育场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风险识别
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风险因素:
1、安全风险:包括赛事安全、观众安全、设施安全等。例如,2017年德国足 球杯决赛中,务风险:由于资金筹措、票务收入、赞助商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 财务损失。
体育场馆运营
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体育场馆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提供场地租赁、场地维护、活动组织等服务,以满足广大市民和体育爱好者的需求。
体育场馆运营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从管理模式、运营策略、服务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体育场馆运营。
体育场馆运营的管理模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场馆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选择自主运营、特许经营或合作经营等模式。
自主运营即由政府或相关机构直接管理和运营场馆,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特许经营则是将场馆的经营权委托给专业的运营团队,以达到更高效和经济效益;合作经营则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投资运营。
不同的管理模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运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体育场馆运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策略,以提升运营效益。
首先是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的确定,运营者需要根据场馆的定位、面积、设施等因素,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如学生群体、专业运动员、企事业单位等。
其次是制定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并制定相应的推广和宣传策略,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还需合理定价和灵活的收费模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扩大用户群体。
体育场馆运营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吸引用户和提升用户体验。
首先是场馆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场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其次是完善的预定系统和场馆管理系统,提供便捷的预定方式和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另外,还需要提供专业的教练和培训团队,以满足用户的培训需求;此外,还可以提供场馆租赁、赛事组织、人才培养等附加服务,增加场馆的利用率和运营收入。
体育场馆运营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创新发展。
品牌建设可以通过场馆命名权出售、赞助合作等方式实现,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还需要推动创新发展,通过引入新的体育项目、组织特色活动等举措,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和体验。
创新发展不仅可以为场馆运营带来新的商机,也能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场馆运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全面的运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问题与对策
借助共享经济模式,推动场馆设施、教练资源等的共享利 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互联网平台应用
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场馆资源和服务信息,为用户提供便 捷、高效的预约和使用体验。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通过本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理论体系,包括场馆建设规划、运 营管理模式、市场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管理 效率。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团队。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规划场馆布局
01
根据地区分布和人口密度,科学规划体育场馆建设。
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
02
通过多元化经营、赛事活动举办等方式,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加强资源共享与整合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经验借鉴
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多元化资金 来源、专业化管理团队、市场化运作机制等,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有益 借鉴。
实证研究成果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依托先进的场馆设施和管理团队,成为国内外知名演唱会、体育赛 事、文化活动的首选之地。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了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成为 广州市民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国际先进经验介绍
美国NBA场馆
以职业体育联盟为主导,实行场馆的专业化、市场化管理 ,通过赛事营销、商业赞助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版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版首先,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应注重市场营销。
通过合理定价、精准定位和创新策划,将场馆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多功能的活动场所。
另外,与各类体育组织和赛事主办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注重资源整合。
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与周边商业、文化等产业进行资源共享,形成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活动场所。
例如,可以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套餐食品,与衣物、礼品等商家合作推出相关产品,增加场馆的收入。
再次,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注重服务创新。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比如,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供在线选座、在线购票、在线导览等功能,方便用户预订和参观。
同时,建立用户服务中心,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需求。
此外,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注重安全管理。
安全是体育场馆运营的基础,必须加强场馆的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确保观众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活动前,要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和试运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要制定应急预案,建立良好的应急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最后,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注重社会责任。
要积极履行公益责任,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以组织公益体育活动,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同时,要积极参与环保、节能减排等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市场营销、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益和用户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分析与风险评价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分析与风险评价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繁荣,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高,同时项目投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公私合作(PPP)模式成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重要选择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分析和风险评估,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投资,共同运营的一种新兴模式。
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财政压力大、项目资金需求大、运营管理繁琐等问题,具有很多优势。
1. 资金来源多样化。
传统模式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资,资源相对单一,而采用PPP模式,由于融合了私营部门的资金,使得项目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降低了政府单一承担风险的压力。
2. 专业化运营管理。
私营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对体育场馆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3. 风险分担精细化。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专业能力,在风险和收益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分担,使得项目各方面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促进城市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筑工程项目,更是承载着城市文化、体育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功能的综合项目。
PPP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
尽管PPP模式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与特定项目相关的风险。
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应用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风险评估。
1. 政策风险。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对PPP项目的支持和配套力度是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旦政策发生调整或者变化,可能对项目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2. 资金风险。
项目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PPP项目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可能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效果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3. 市场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分析
作者:郝莉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
摘要为客观地认识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找到投融资模式与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契合点,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开发,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及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主要包括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总结现有投融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以及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运营模式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多元开发,上海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建设不但使得上海体育场馆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科研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场馆项目设施达到国际水平,但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远未达到国际水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高额维护费用的解决、场馆使用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有馆难用”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二、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所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有2700余个,总面积432万m2,现有大型体育场馆80余个,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体育场地总数达1442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1]。
(二)目前上海市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可承办国际性赛事的特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上海体育场(座位数60000个)、上海体育馆(座位数12000个)、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座位数18000个,在建),可承办全国性赛事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松江大学园体育馆(座位数8000个)、闵行上海交大体育馆(座位数7500个)和浦东源深体育馆(座位数6000个)。
三、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分析
目前,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前期投资建设资金几乎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如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补贴、体育彩票公益金等,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为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笔者对上海市六个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以及在赛事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
上海作为近代体育的发祥地,政府财政拨款一直以来是上海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政府财政拨款占了绝大比例。
政府全额投资模式不仅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必然导致场馆赛后运营出现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办分离等矛盾,结果是每建成一项社会事业项目,政府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
体育场馆这类大型设施为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完全的国有资产,由政府部门完全自主经营合法合理,但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这种体育场馆靠政府拨款维持的局面函需改革。
(二)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
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半官方的商业融资模式,主要是依靠中央及地方各个政府部门的直属单位提供雄厚的资金以保证项目场馆的建设。
这种模式虽然采取了市场化融资模式,由市场主体参与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但上海市政府以及具有上海市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在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部分仍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
(三)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与企业及其他私营部门对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的创新,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该模式以上海虹口足球场为代表,即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
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同时在参与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有效实现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的融合,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体育场馆的后期运营水平,充分发挥其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引发的赛后运营现实问题
赛后运营是每一个体育场馆都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纵观上海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盈利成难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场馆普遍面临着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和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
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与赛后运营是密切相关的。
融资模式虽然不一一对应于运用模式,但两者之间确实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与场馆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首先,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商业性与公益性如何取得平衡;其次,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赛场功能单一、经营范围狭窄,巨大压力中行进;再次,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赛后运营成本过高,专业运营团队与人才缺乏,冗员过多。
五、关于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五点建议
客观地评价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选择,规避其对赛后运营的不利影响和对于未来上海其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
政府应当适度地给予业主单位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性的约束机制[2],使运营单位能在短时期内尽快地收回成本并实现利润。
反之,如果按照目前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具有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上海不成熟的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将直接影响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也需要对目前大型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的深入探索,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
上海大部分新建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运作体制。
基于此,上海市政府更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控制政府投入,实现场馆经营内容的多元化和运营模式的多元化。
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其面积较大,数以万计的看台使其拥有大面积的看台下空间和大量的附属空间及各种功能用房需要开发与利用。
这部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同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因受到空间形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开发利用一般以餐饮、酒吧、住宿、商业、健身等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这部分空间的开发利用既可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余裕空间的使用率,又可以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起到一定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三)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
大力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通过大型体育场馆的广告发布权开发获得与同类竞争实体相比更多元化的受众,冠名权开发,极大贴补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开支,冠名权转让挖掘潜力,提升场馆运营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大型体育场馆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
有关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建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业,上海市政府应当在有条件的高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开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或场馆市场开发方向的研究生专业,为上海市提供中高级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
在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培养掌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国际体育产业运作规则与规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
(五)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
随着人们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步意识到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不是赛后才予以考虑的,而应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予以考虑,通过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将赛后运营方案与思路融入规划设计,以便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运营。
六、结论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服务理论等理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典型分析与归纳,并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2012.
[2] 杜长亮,吴广亮,谢云.关于体育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界入问题的思辨[J].首都体育学院.2009.21(1):32-34.
[3] 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25-433.
[4] 李国庆.F1中国大奖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
[5] 王子朴,梁金辉,杨小燕.北京新建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创新与赛后运营探讨[J].体育科学.2012.32(3):7-8.
[6] 曹可强.上海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4):7-9.
[7] 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王健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