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8-2019学年最新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课件:3.3记念刘和珍君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4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4

♦5 景泰蓝的制作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

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

歹温馨晨读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思品悟只要你不拒绝段正山冬天用严酷拒绝怯懦的犹豫,却用热情迎接勇敢的拥抱,躲进温暖的小屋祈盼春天的温情,一定无法品味到冬之深韵。

拒绝了冬天的严酷,也就拒绝了铸就坚强的良机。

夏日用烦躁拒绝急切的奢望,却用茂盛回报辛劳的投入,躺在明月清风中梦想金秋的丰硕,极有可能被夜半忽来的风雨惊个不知所措。

拒绝了夏日的烦躁,也就拒绝了支撑生长的土壤。

更多的时候不是季节拒绝了我们的热情,而是我们误解了季节的沉默。

命运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肯轻易鉴定你的历程,然而,你却不能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冷漠,圣洁的山中雪莲就不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远方不可测的风雨,地平线就不会拒绝你的痴迷追求。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质朴的恋情。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窝的平凡,诱人的辉煌就不拒绝你放飞的渴望。

不是幸运之神不肯垂青于你,而是在不幸降临到你面前时,你拒绝了重新开始的准备。

不是理智的灵光离你太遥远,而是当脆弱的感情在缠绕你时,你拒绝了用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真实。

生活经常是平静如水般流逝,你不能拒绝自己不安分的神往;生活有时突如其来逼人作答,你不能拒绝难得的心灵历险。

对于未来的邀请,只要你不拒绝,即使现在平淡无奇,但迟早你会步入非凡的殿堂。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感悟:①敢于直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高中语文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周颖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高中语文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周颖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不一味的肯定,而是总结教训,提醒
青年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斗争方式。
词语理解
中国人
庸人
有恶意的闲人 无恶意的闲人
苟活者
真的猛士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不全在写刘和珍,文 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三•一八惨案中及惨案后他们各自 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有怎样的评价与情感?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 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四至 九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严正指出:“这不是 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 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 更大的利息!”
3月24日,鲁迅去女师大瞻仰在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 杨德群烈士的遗容;3月25日又参加了追悼会。4月1日 写了《记念刘和珍君》。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
记 念 刘 和 珍 鲁君

聚焦主要人物
①作者与刘和珍交往数年,却只选择了哪些材 料来介绍刘和珍?
②从这些描述中可看出刘和珍的哪些性格特点? 说说作者对材料的选择与本文的表达意图之间 的关系。
③作者在描写刘和珍等人的遇害的过程时用了 类似电影慢镜头的手法。试想像刘和珍等人遇 害的情景,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鲁迅(1881-1936)中国
现代文学奠基人,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 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名 篇《阿Q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散文诗集:《野草》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刘 1、“毅然预定”《莽原》全年 追求进步,追求真理

(江苏专用)高中语文3.3记念刘和珍君课件苏教版必修5

(江苏专用)高中语文3.3记念刘和珍君课件苏教版必修5

诧 异(chà) 殒身不恤 (xù) . . (2)多音字 创伤(chuānɡ) 攒射(cuán) ①创 ②攒 创造(chuànɡ) 积攒(zǎn) 菲薄(fěi) 销行(xínɡ) ③菲 ④行 芳菲(fēi) 行列(hánɡ)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字形辨认 翼(羽翼) (1) 冀(希冀) 绯(绯红) (4) 诽(诽谤)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926 年,我国的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 阀皖系头子段祺瑞。当时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 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 开出面,在 3 月 12 日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 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3 月 16 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等 八国公使,借口维护 1901 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 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起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3 月 18 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后又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下 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群众死 47 人,伤 150 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刘 和珍烈士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触目惊心· 惊心动魄 同:二者都可形容使人十分震惊的事。 异:“触目惊心”仅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惊心动魄”适用范围广,不 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都可用。 判断正误: ①经过长达 12 小时的救援,被困人员全部获救。昨天,这些居民又 回到了救援现场,讲述了那段触目惊心 的经历。(× ) .... ②这些频频见诸报端的字眼触动着 A 股的神经,也让 9 月成为 2012 年最值得用“惊心动魄 ”来形容的一个交易月。(√)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03-记念刘和珍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03-记念刘和珍君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连日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广西贺州市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 强降雨,从而____________(爆发/暴发)了有记录以来的冬季最大洪水。 (2)11 月 18 日,法国警方发动追捕巴黎恐袭事件嫌犯行动,并在巴黎北部郊 区同恐怖袭击的嫌犯______(爆发/暴发)枪战。
2.徘徊· 踌躇 两者都有表示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的意思。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踌躇”除有“犹豫不决”之意以外, 也形容志得意满的样子。 在表达“犹 豫不决”意思时, “徘徊”侧重于外在行为;而“踌躇”侧重于内心情感。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日前,IHS 首席经济学家 Nariman Behravesh 表示,就当前油市基本面来 说,油价________(徘徊/踌躇)在 50 美元附近的局面还将至少延续一年。 (2)政治老师写在讲义上的拿破仑的名言始终激励着我: “我成功是因为我志 在成功,未尝__________(徘徊/踌躇)。”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 《而已集》 《三闲集》 《华盖集》 《且介亭杂文》 《坟》 《南腔北调集》等。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 主将” , “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是“最正确、最勇敢、最 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司马迁 ——周恩来 ——邓小平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 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 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 何况是徒手 。 “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 指流血斗争。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来了社 会的一点进步,而请愿何能推动历史的进步呢?可见作者 是否定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的。
总结全文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 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
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 。
第一句中的“这”指代“三个女子的从容”;第二句中的 “这几缕血痕”指的是“三一八”大屠杀。“文明”“伟 绩”“武功”部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赞颂三 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 径,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三·一八”惨案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 院学医,后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 遂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神 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 文集《坟》、《南腔北调集》等。
板书:教训、意义
劝诫徒手情愿 否定 逻 辑 激励愤然前行 肯定
表达技巧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各有侧重。 第一层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第二层次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 第三层次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 且无论记叙或议论都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叙述、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是杂文的写作特点之一。一篇 杂文往往是用叙述的方式,反映激烈的社会斗争;用议论的方 式,表现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对敌人的彻底揭露,对人民的热 烈支持;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从而感染 读者,激励读者。如此把三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杂文的特殊 形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理清思路
一、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揭露敌人 记念烈士
二、进一步说明写作的目的: 唤醒庸人
三、追叙认识经过,赞扬斗争精神。(刘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四、遇害概况
烈士的遇难 政府的诬蔑 文人的中伤 历史的反思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遇难细节:“从背部入,斜穿心肺”
五、遇难经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刘和珍——神情举止、品质、精神、性格、作者情感
预定《莽原》全年 ——“毅然”
坚定追求进步思想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反抗”;
斗争精神
“微笑”、“温和” 温和善良
“黯然”、“泣下” 虑及母校
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欣然”前往
爱国热忱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
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讽刺暴行:“伟大”“伟绩”“武功”(反语)
六、总结教训:煤陶的潜类的比诗————不青宜山用埋请总愿骨这,种有斗亲争人方友式人哀悼亦足矣
当局者竟这样凶残
出乎意料 流言家竟如此下劣
七、热情讴歌赞颂:
中国女性竟如此从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惨案意义:
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鼓舞人们前仆后继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
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
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
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 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 本文的总体思路。
二、人物形象:刘和珍君
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 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鲜花凋零了。 对国家、对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 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
共同探讨:
⑴府门喋血的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详写? ①喋血过程: 请愿――中弹――未死-→ 头胸
被猛击两棍――死掉
②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
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三、探究写作目的
1.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 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 要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字词:
• 销行 寥落 菲薄 长歌当哭
• 踌躇 • 噩耗
• 干练
桀骜 不惮
攒射
租赁 喋血
浸渍
黯然 尸骸
殒身不恤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 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 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 16 日,日帝借口国民 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 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 48 小时内既 18 日午前作出答复。 18 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 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 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 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 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 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 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 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 了种种谣言。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他怀着满腔的悲愤, 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6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 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5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5
文先 坛生 从已 此经 感作 彷古 徨, !痛 忆 旧 雨 ,
中译 国书 何尚 人未 领成 呐功 喊, ?惊 闻 陨 星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 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目 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弃 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 神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1918年,第一次用 诗集《野草》,杂文集 “鲁迅”这个笔名在 《坟》、《南腔北调集》等。 《新青年》发表了中国
“反抗”;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微笑”、“温和”
“黯然”、“泣下”
●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 ——“欣然”前往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 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 着,态度很温和”,“和蔼 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是为了突出敌人的凶残。突出 她的“始终微笑”,强调了“确是死掉 了,这是真的”,流露了一种他脑海中 永存刘和珍始终微笑的面容,不相信不 愿意她死、却真的死掉了的极度伤痛之 感。由这种极度的悲愤,爆发出作者对 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
泪洒崇陵噪暮鸦
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 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 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 《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 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 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 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 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 “三· 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 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 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 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 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 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1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1

文本3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重点】1 •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描写荔枝的诗句。

2•读:把握该文的说明顺序;了解科学小品这一文体特点,领会本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重点把握引用古诗文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写:科学小品文的写作。

4•练:学会从说明顺序入手把握科普文的写作思路。

课前,阅读识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诵记名言警句描写荔枝的诗句1.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一一张籍《成都曲》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一一苏轼《惠州一绝》3.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4.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成团。

一一陈辉《荔枝》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璋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2.文体知识科学小品就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

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常运用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对于我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促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综合素质都很有意义。

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方便、灵活,适用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精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红缯(z e r)g ②紫绡(xi a)o ③粗糙(c④渣滓(zh az J ⑤蜜渍(z)i ⑥莆田(P⑪⑦果脐(q )i ⑧萌蘖(ri )e ⑨啖食(d dr)⑩醴酪(l t o) ?贮藏(zh i)(2)多音字记载(z町下载(z d)龟甲{屮i)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绚丽:灿烂美丽。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件

科学之光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来自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 焕明/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123页 0184页 0234页 0236页 0268页 0322页 0352页 0354页 0356页 0410页 0473页 0504页 0506页 0553页 0555页 0592页
科学之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 斑纹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清楚楚 此情可待成追忆 项脊轩至/归有光/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英]莎士比亚/ 箭与歌/[美]朗费罗/ 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直面人生 渔父/《楚辞》/ 论厄运/[英]培根/ 写作指导学会分析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兰亭集序/王羲之/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公开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公开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深入研读
(一)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并找出关于珍君神情举止的词语? 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品质、精神、性 格)? 2、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 3、这样优秀的一位革命青年,无端的死在了反动者的枪下,怎不叫人 鲁迅先生出离愤怒、义愤填膺呢?我们在探究作者悲愤之情时,先看 看作者笔下涉及了对哪几类人的悲与愤?
走近作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 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 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 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走近作者
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
深入研读
(一)分析人物形象 2、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的尸骸为 证。” 明确:为了表现刘和珍温和善良的性格,二是反衬敌人的凶残和恶毒。
④长歌当哭:用文章来代替哭泣。
⑤微薄:依稀、淡薄。 ⑥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整体感知 (
1)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将课文内容合并归纳。
(3)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
整体感知 (1)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深入研读
(一)分析人物形象
3、这样优秀的一位革命青年,无端的死在了反动者的枪下,
怎不叫人鲁迅先生出离愤怒、义愤填膺呢?我们在探究作者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2【教学课件】《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2【教学课件】《记念刘和珍君》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五
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可是在这篇文章中有几句,却重复了好几次,
请大家快速浏览把它们找出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些话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五
问题探讨
第一处: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
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东西撕碎给人看。鲁迅先生说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称赞她是“真的猛士”。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五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除了写刘和珍,他的?
真的猛士,庸人,有恶意的闲人
悲——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 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愤——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鲁迅一向讲究用语简练,但此处为何如此罗嗦 ?
三次“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五
• 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
• 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 • 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 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①悲痛 的悼念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五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 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 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 《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 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 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 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 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 时年22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PPT课件
6
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 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 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 一个转折点。 随后骏马征服 《动 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 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 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7
⑵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
⑷辨析选择(理解信息间的关系),在第4段中,作者 以啄木鸟、槲寄生植物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 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 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
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5
⒊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 论。
⑴关于作者:查理·罗伯特·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 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 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 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 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 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 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
苏教版高中一年级 (高一)语文必修五
全套PPT课件
1
《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
2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3
一、导入新课
1895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 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 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 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 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 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 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三专题 记念刘和珍君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三专题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把握文意,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2.通过文本重点内容的问题探讨,学生能够理解部分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1.文本研习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文句,进而把握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问题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刘和珍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勇敢果决的精神。

2.感受鲁迅直面忍受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分析,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部分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部分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二、背景介绍:1、见课文注释2、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

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

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学生刘和珍以及在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三、自学导案1、积累词语长歌当(dàng)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

当,当作。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桀骜(jiéào)锋利:倔强而又锋芒毕露。

桀骜,性情暴烈不肯屈从。

攒(cuán)射:用箭或枪炮集中射击。

(zǎn——积攒)殒(yǔn)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殒,死亡。

恤,顾虑。

2、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那么课文的七节中有哪几个自然段集中叙述了有关刘和珍其人及其遇害的事?(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公开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公开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述评“三一八”惨案
反动势力
当局者、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 (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愤怒控诉严词痛斥
进步青年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
沉痛悼念热情歌颂
真诚告诫
“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请愿的群众
数百死伤者
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 善意批评
总结: 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
发言。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的写作缘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①写作缘由。
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
④请愿经过
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文章主体)
⑤遇难现场。
⑥总结教训。 ⑦死难意义。 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 “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烈士的姓名和籍贯。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
dí) 洗涤(dí
n) 攒射(cuá
尸骸( háBiblioteka i)n) 不惮( dà喋血( dié)
杀戮( lù )
ng ) 长歌当哭(dà
殒身不恤( yǔn)( xù)
理清思路
请结合本文写作背景,快速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七个小节各写了 什么内容,抓住作者悲愤的感情线索,总结哪几个小节写记念的目的? 哪几个小节写记念的内容?哪几个小节写记念的意义,组内讨论,然后
死者生存在活人的记忆上!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鲁迅
三·一八烈士墓在海淀区圆明园遗址西南角。 1929年,为纪念1926年"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 名烈士而建。 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矗立 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 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等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5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5

文本5景泰蓝的制作【学习重点】1 •记:熟记文中的重要字音和词语,背诵有关“人类的智慧”的名言。

2•读:学习本文能抓住特点进行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感受作者对传统工艺审美、创造内涵的赞美之情。

3•写:小手工制品说明短文的写作。

4.练:说明方法的运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课前,阅读识记、诵记名言警句人类的智慧1.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

——薄迦丘2.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一一爱默生3.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

一一考留达克4.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深思。

一一斯宾诺莎5.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

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6.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

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

阿布尔法拉治7.缺乏智慧的幻想会产生怪物,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一一戈雅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

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 了三五斗》、《夜》。

本文写于1955年,叶圣陶先生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

另外一篇是《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 。

作者深入工厂车间,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往下看,一边听工人讲解,一边记录,在必要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说明,于是就写成了今天的《景泰蓝的制作》。

2.景泰蓝介绍景泰蓝是国粹,是一种非常漂亮而名贵的工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等。 题解: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刘和珍”是本文叙述的主体, 而“君”是对人的尊称。作者写此文绝不是只纪念刘和珍一个人,而 是为了赞颂像刘和珍一样的爱国青年,揭露敌人的罪行,激励人们 继续前进。因此,《记念刘和珍君》不是一般的纪念性文章。
-12-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3)惊心动魄· 触目惊心 辨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触目惊心”,看 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前者侧重于对象既可以是看 得见的也可以是看不见的,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 例:①这部作品用纪实文学的手法,重现了人类的海盗史,故事情 节惊心动魄,悬念重重。 ②福州市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某小巷外卖黑作坊进行突击检查。 现场脏乱的制餐环境令人触目惊心。
-10-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4.辨近义 (1)爆发· 暴发 辨析:“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 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 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 例:①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产业 链成为资金热捧的领域。 ②3起事件均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广州市报告2起, 事件级别为一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音 dàng dāng mǒ mā cuán zǎn
-8-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2.写汉字
词语 pái 徊 fěi 薄 fēi 红 liáo 落 绸 móu chà 异 chà 傺
易错字 徘 菲
词语 悲 liáng liàng 晒
易错字 凉 晾 谅 辑 缉 揖
-6-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1.注字音
加点字 踌躇 .. 桀骜 .. 赁 . 噩 耗 . 不惮 . 读音 chóu chú jié ào lì n è dàn 加点字 尸骸 . 呻吟 . 转辗 . 屠戮 . 浸渍 . 读音 hái yí n zhǎn lù zì
真的猛士
-1-
记念刘和珍君
-2-
记念刘和珍君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赏析]本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诗人 被免官之后于成都所作。诗从衰病起笔, 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 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诗人 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 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 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 前途仍然充满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 中的一盏明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 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 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 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7-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加点字 相干 . 干 练 干 . 立仆 . 仆 人 仆 . 惩创 . 创 造 创 .
读音 gān gàn pū pú chuānɡ chuànɡ
加点字 哭 长歌当 . 当 充当 . 杀 抹 . 抹 布 抹 . 射 攒 . 攒 积攒 .
-11-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2)干练· 熟练 辨析:“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形容人。“熟练”,工作、动作等 因常做而有经验。 例:①这是一位干练的女强人,工作能力极强,一点都不亚于男性, 生活中她也可以很小资,很细心。 ②同一工种的劳动者,在经验、手艺上存在着差别,各人的熟练 程度不同,其生产效率就不一样。
-9-
绯 liàng 解 寥 编 jí 缪 jī 拿 诧 侘 作 yī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3.解词语 ①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 情。 ②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③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④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 折不挠。 ⑤阴谋秘计: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 ⑥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⑦出离愤怒:超过一般的愤怒。
-3-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 祥的国民军,日本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 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本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 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最后通牒, 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 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祺瑞执 政府前请愿。当游行队伍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政府卫队突然 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 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 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 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鲁迅对 此怒不可遏,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写下了此文,揭露、控诉反动派的 这一暴行。
-4-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鲁迅(1881—1936),浙江省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号豫山,后改名为 周树人,改字樟寿,号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无 产阶级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5-
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首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