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培养基与灭菌
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学习微生物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了解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制备流程及各环节的操作技术与应用。
(3)学习并掌握培养基的高压蒸气灭菌原理、操作关键技术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分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
把一定的培养基放入一定的器皿中,就提供了人工繁殖微生物的环境和场所。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上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在组成原料上也各有差异。
但是,不同种类和不同组成的培养基中,均应含有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以及某些特需的微量元素等。
此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及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合适的渗透压。
根据制备培养基对所选用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三类。
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使用目的,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及鉴别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类型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目的进行选择配制,本实验分别配制常用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等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凝固剂制成的,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酸钠,其中以琼脂最为常用,其主要成份为多糖类物质,性质较稳定,一般微生物不能分解,故用凝固剂而不致引起化学成份变化。
琼脂在95℃的热水中才开始融化,融化后的琼脂冷却到45℃才重新凝固。
因此用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温度范围内(25℃-37℃)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高压蒸气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培养基和灭菌
1、无机氮源(快速利用N源):铵盐(如氯化铵、
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硝酸盐(如硝酸钠、硝 酸钾)和氨水等。
特点:(1)分解快,能被微生物迅速利用;
(2)引起pH变化。
(NH4)2S04 →2NH3+H2S04
生理酸性物质
NaNO3+4H2→NH3+2H20+NaOH 生理碱性物质
2、有机氮源(慢速利用氮源,多为天然有机 物) :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 白粉,蛋白胨,酵母膏。
2、原理:高温时微生物各种与温度有关的氧化 过程速率增快。
3、特点:时间长、耗热量大,应用不广。一般 用于灭菌后要求保持干燥状态的物料。
(三)湿热灭菌
1、方法: 直接用加压湿蒸汽进行物料或设备容器 的灭菌。用蒸汽将物料升温到115-140℃保持一 定时间,可杀死各种微生物。常用的灭菌条件是 120℃,20-30min。
P、S(可构成细胞物质) Mg、Fe(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活性) K、Na(调节细胞渗透压) Cu、Zn、Mn(作为酶的辅基和激活剂)
四、 水:
(1)构成生物体的成分; (2)培养基的组成部分; (3)参与代谢反应; (4)作为代谢反应介质; (5)作为物质传递介质; (6)良好的热导体。
染菌对抗生素生产过程的危害: (1)消耗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2)使培养条件如溶氧、粘度发生变化; (3)有的杂菌会分泌一些对抗生素产生菌有毒或
能使抗生素降解失活的物质,从而造成抗生素产量 大幅度下降; (4)影响后道工序的正常生产、影响产品外观及 内在质量; (5)如果污染了噬菌体,不仅引起产生菌自溶, 而且还会迅速大面积蔓延,严重威胁抗生素的生产。
培养基的灭菌
焦碳酸二乙酯 0.01%-0.1%
煤酚皂(来苏 1%-5% 尔)
2. 辐射灭菌
原理:利用高能量的电磁辐射与菌体核酸 的光化学反应造成菌体死亡。 常用: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使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及器皿表面灭菌。
3.干热灭菌法
原理:利用高温对微生物有氧化、蛋白质变 性和电解质浓缩作用而杀灭微生物。 常用方法:灼烧和电热箱加热,140-180℃ 1-2小时。 使用范围:玻璃及金属用具及沙土管灭菌
二. 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
选择即能达到灭菌要求, 又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温度。
三 .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种类:不同的微生物k值不同。 初始菌量:在保持N值不变的前提下,t 与初 始菌量N0的对数成正比。 培养基成份:油脂、蛋白质增加微生物的耐热 性。 传热与混合状况:影响受热均匀度。 培养基中固体颗粒的存在影响热穿透。 蒸汽中空气的存在降低蒸汽分压和灭菌温度。 pH:酸性pH下可加快微生物热死速率 。
四、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止
消除高温有害影响的措施
(1)采用特殊加热灭菌法(连续灭菌方法) (2)对易破坏的含糖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先 将糖液与其他成分分别灭菌后再合并; (3)对含Ca2+或Fe3+的培养基与磷酸盐先作 分别灭菌,然后再混合,就不易形成磷酸盐沉 淀; (4)对含有在高温下易破坏成分的培养基(如 含糖组合培养基)可进行低压灭菌。
6.火焰灭菌法
原理:利用火焰直接杀死微生物。
使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
二. 湿热灭菌原理
1.微生物热死动力学(对数残存定律) - dN / dt =K N N:菌体个数(个) t : 灭菌时间(S) k:反应速度常数(S-1) dN / dt: 菌体受热死亡速率
3第三章-灭菌
第一节 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一、常用的灭菌方法 1 化学物质灭菌 内容:苯酚、高锰酸钾、新洁尔灭、过氧乙酸、
漂白粉等化学药剂易于微生物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发生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变性、酶类失活、细胞 膜透性发生改变等,导致微生物死亡。 特点:化学物质灭菌法比较适于生产环境或小型 器具的灭菌,可采用浸泡、添加、擦拭、喷洒、 气态熏蒸等方式进行。可用于无法用加热方法灭 菌的物品。 注意:由于培养基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容易与 上述化学药剂发生反应,且药物加入培养基后很 难去除,因此化学物质不适于培养基的灭菌。
待灭菌的培养基原料介待灭菌的培养基原料介质用泵打入喷射加热器质用泵打入喷射加热器加热蒸汽以较高的速度加热蒸汽以较高的速度从喷嘴喷出借高速流体从喷嘴喷出借高速流体的抽吸作用与培养基的抽吸作用与培养基直接混合加热升温至预定灭直接混合加热升温至预定灭菌温度菌温度140140后进后进入管式维持器保温一段时间入管式维持器保温一段时间23min23min进行灭菌
相对热阻 1.0
3 000 000 2~10 1~5
如上图示,细菌芽孢较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对湿热的 热阻大得多。因此,在设计灭菌操作时常以能否杀 死热阻大的细菌芽孢为指标,只有杀死了芽孢,才 可认为是彻底灭菌。
UV指紫外线灭菌
2 微生物的热死规律
热死:微生物的热死是指微生物受热失 活。
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的热死 遵循分子反应速度理论。在微生物受热 失活的过程中,微生物不断地被杀死, 活菌数不断减少,其死亡速率与任何瞬 间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这就是“对数 残留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4①--B热空气灭菌
内容:利用干热空气在一定设备内对各种 用具、物品进行杀菌。160~170℃ 1~1.5h (电热干燥箱)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的应用。
一、培养基的制备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而定。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成分。
1.2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主要包括称量、溶解、调pH、加热消毒和装瓶。
首先,按照配方称取所需成分,并逐一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随后,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调节溶液的pH值。
最后,将溶液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并加热消毒。
二、灭菌技术的应用2.1 灭菌的目的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高温灭菌是指将培养基或器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烘箱灭菌和压力灭菌。
化学灭菌则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醛等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
2.3 实验中的灭菌操作在实验中,常用的灭菌操作包括培养基灭菌、器具灭菌和工作台灭菌。
培养基灭菌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加热消毒,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器具灭菌则是通过高温、化学物质或紫外线对实验器具进行消毒。
工作台灭菌则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实验台面进行灭菌处理。
结论: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灭菌技术,为今后的微生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晓玲, 赵莉, 邱晓红, 等.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2] 郭燕妮, 张晓红.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葡萄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葡萄糖 10g 水1000mL 1.6%溴甲酚 紫水 pH 7.4-7.6 将蛋白胨、NaCl、葡萄糖加入水中,加热调pH至7.4-7.6, 加入1.6%溴甲酚紫水溶液。分装试管内倒置一杜氏小管, 塞上硅胶塞,灭菌。 2、乳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 20g 乳糖 10g 水1000mL 1.6%溴甲酚紫水溶液 1mL pH 7.4-7.6 将 蛋 白 胨 、 乳 糖 加 入 水 中 , 加 热 调 pH 至 7.4-7.6 , 加 入 1.6%溴甲酚紫水溶液。分装试管内倒置一杜氏小管,塞上 硅胶塞,灭菌。 3、M.R.与V.P.试验培养基 蛋白胨 5g 葡萄糖 5g K2HPO4 5g 水1000mL 分装试管,塞上硅胶塞,灭菌。
6.到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压力下降至常压后, 慢慢打开排汽口,然后打开锅盖,• 出灭菌物。注意 取 在压力未降至0时,切勿打开锅盖,否则突然降压, 会招致玻璃器皿破损或培养基沸腾,沾湿棉塞冲出管 外 7.取出灭菌物后,若试管应在琼脂未凝固之时将 试管摆成斜面。应用此法灭菌是否彻底的一个关键是 在压力上升之前必须将锅内的冷空气完全驱尽,否则 压力表指针所指的压力不能代表锅中的真正温度。
2.摆入上述包装好的待灭菌培养基,但不 能摆得太挤,以免影响蒸汽通过和灭菌效果。 3.加盖旋紧螺旋,使蒸汽锅密闭不漏气(若 为手提式应对角螺旋均匀旋紧)。
4.打开排气阀,通入热源,自开始产生蒸汽至 蒸汽猛烈的喷出而无空气时关紧放气阀。 5.升温升压:继续加热,至压力计读数达 0.1Mpa(121.5°)后保持30分钟。
4、明胶培养基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pH 7.0-7.2 分装试管,塞上硅胶塞,灭菌。 5、硝酸盐培养基 明胶 150g 水1000mL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3.3 培养基及设备的灭菌
3.3.1常见灭菌方法: • 加热灭菌 • 过滤灭菌 • 辐射灭菌 • 化学灭菌 • 熏蒸灭菌
1、高温灭菌
• 1)干热灭菌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 160℃,2小时
干)煮沸消毒
3)丁达尔灭菌 4)常规高压灭菌 121℃,15分钟; 115℃,30分钟;
类胡萝卜素高产菌Y11的培养基的优化
郭秒,食品与工业发酵,2004
类胡萝卜素的作用:色素、营养保健
原培养基:
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考虑到成本:乙酸钠是较为合适的碳源 进一步:乙酸钠的浓度2%比较好
结果: 碳源:乙酸钠 0. 2% 氮源:氯化铵 0.2% 酵母膏0.03%
3.1.1.6 前体物质、抑制剂和促进剂
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 较大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 长不利 • 苯乙酸,一般基础料中仅仅添加 0.07%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质 变性的物质; 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去除;
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 的某一终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产物积 累起来;
3.1.2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 • • • • • •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营养丰富,浓度恰当; 资源丰富,容易收集; 易于储藏; 理化性质稳定,成分间无反应; 不影响通气、搅拌、产物分离,废物处理方便 不含毒副作用的物质 价格低廉
第三章 培养基的灭菌
ln (
K2 K `2 ) ln > ( ) K1 K `1
ln (
K `2 ) ∆E ` K `1
即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要大于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 率的增加倍数。也就是说, 结论1:当灭菌温度上升时, 结论 :当灭菌温度上升时,微生物死亡速率的提高要超过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 的增加。 的增加。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热灭菌过程中,同时会发生微生物死亡和培养基破坏这 两种过程,且这两种过程的进行速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但微生物的死亡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更为显著。据测定,每升高10℃时一般化学反应的反应
5、过滤除菌法 、
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
6、火焰灭菌法 、
火焰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 酒精灯
二、湿热灭菌原理
湿热灭菌原理
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 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潜热),很容易使蛋白质 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
速率的增加倍数是1.5-2.0,而杀死芽孢为5-10,杀死微生物细 胞为35左右。 。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分) 400 36 15 4 0.5 0.08 0.01
营养成分破坏量% 99.3 67.0 50.0 27.0 8.0 2.0 1.0
再看表3-21灭菌温度、 时间与营养成分破坏量的 关系(N/No=0.001) 同样的灭菌效果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 容器、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 外的病源微生物。 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 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 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啤酒和酿酒原汗等的巴氏消毒 是将物料加热至60℃维持30min,以杀死不耐高温的 法,是将物料加热至 ℃维持 , 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 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 目的。 目的。
第三章培养基
生长调节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生长素类
种类:IAA;NAA;IBA;2,4-D 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和根分化,促进 细胞分裂和伸长。 浓度:0.05-5mg/L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规定量 (mg)
扩大倍数
称取量(mg)
母液体积 (ml)
配1L培养 基吸取量
1900
10
1650
10
370
10
170
10
440
10
22.3
100
8.6
100
6.2
100
0.83
100
0.25
100
0.025
100
0.025
100
37.3
100
27.8
100
2.0
3.1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经常需在配制培养基时,为减少工作量,减少称量的误差,一般配 成比所需浓度高10~100倍的母液,用时可按比例稀释。
配好的母液需要贮存于2-4℃的冰箱中,定期检查有无沉淀和微生物 污染,如果出现沉淀或微生物污染,则不能使用。
母液制备流程图
确定培养基
计算
分装
定容
贴标签
保存
称量 溶解
遇热较稳定,大多在培养困难时使用,有时有效。
2.3.3 氨基酸(amino acid)
主要有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水解酪蛋白(CH)、水解 乳蛋白(LH)等,是重要的有机氮源。
甘氨酸:能促进离体根的生长,对组织培养的生长也有良好的促进作 用,通常用量为2-3mg/L;
第三章__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设备
3dG1C A T2dT
0
W2C A1T 1 Tt1
冷却降温时间:
3G1C AlnT1t1
W2CA1 T2t1
式中: T1—培养基冷却前的温度,℃ T2—培养基冷却后的温度,℃
.
2、加热和冷却介质用量
加热蒸汽用量:
S1 GC1(T2 T1)
I
式中:I—加热蒸汽的焓,kJ/kg
λ—冷凝水的焓,kJ/kg
(三)加热灭菌方式
培养基→加热升温→维持保温→冷却降温→发酵
分批灭菌:三个过程在一个设备内完成 连续灭菌:三个过程分别在不同的设备内完成
(四)灭菌要求
❖ 达到无菌程度 ❖ 尽量减少营养成分损失 ❖ 降低能量消耗
.
(五)理论灭菌时间
微生物的受热死灭过程属于一级反应
dN kN
d
式中: τ——受热时间 N——活菌个数 k——反应速率常数,随反应温度变化
营养成分破坏较少 蒸汽负荷均衡,操作方便 降低了劳动强度,适宜自动
控制
缺点:需要专门设备,投资较大 设备较多,染菌机会也相.应较多
2、要求
①.加热设备:加热均匀, 1 4 4 ℃ 2 0 s 2 - 3 m i n 2 0 s 快速升温到灭菌温度
(温度一致)
②.维持设备:使培养基按
温 度
顺序流动,维持灭菌
N0 40106 2107 81014(个) NS 0.001(个) k 0.25(s1) t 1 ln N0 2.7(min)
k NS
.
二、分批灭菌过程与计算
(一)分批灭菌操作过程
(实罐灭菌或实消)
❖ 升温:将培养基置于 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
❖ 保温:达到预定灭菌 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的注意事项培养基配制:1.选择合适的成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分,常见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等。
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需要根据菌株的特点进行选择。
2.称量成分:准备好所需的成分,并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称量合适的量,注意遵循慎重、准确的原则。
称量时要注意卫生和避免污染,避免手直接接触培养基成分。
3.溶解和调节pH:将所需的成分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溶解。
根据菌株的要求,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常用的调节剂有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
4.加入琼脂糖: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加热至沸腾并搅拌,然后加入适量的琼脂糖,再次搅拌直至琼脂糖完全溶解。
5.分装和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然后灭菌。
灭菌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灭菌、滤液灭菌和热灭菌等。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应基于培养基的成分和需求。
2.准备好实验室器具:在灭菌前,要确保实验室器具和操作台面都是清洁的,并准备好所需的灭菌设备和物品,如高压锅、培养皿、试管和酒精灯等。
3.严格操作:灭菌前要对培养基容器进行必要的清洁,如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然后将培养基装入容器中,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密封,如用铝箔纸包裹或用锡纸密封。
4.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选择的灭菌方法和设备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灭菌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不同的培养基和设备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检查培养基质量:灭菌后,打开培养基试管或培养皿的盖子,观察培养基是否有异常变化,如出现颜色变化、气泡或异味等。
若有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
总结: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确的配制和灭菌可以保证培养基的纯度和质量,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成分,准确称量,并注意卫生和避免污染。
灭菌时,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并控制温度和时间,同时注意实验室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1. 前言在微生物学和生物实验中,培养基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础和载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质量和制备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2.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和配方的准确性和环境卫生的保证。
2.1 材料与仪器•试剂、培养基成分•纯净水•称量器具(称量皿、电子天平)•烧杯、棒子等常规实验仪器•玻璃仪器(试管、培养皿等)•分液漏斗、滤纸、滤膜•火源(酒精灯、燃气炬等)2.2 制备流程1.准备培养基的配方首先,需根据培养菌的要求和实验目的精准配制培养基。
要使用高纯度的试剂,避免杂质的干扰。
2.称量、倒量利用称量皿和电子天平精准的称量各种试剂,比如:氨基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按照一定的顺序,向烧杯中慢慢地加入每一种试剂,倒入固定量的纯净水,搅拌,使溶液均匀。
3.混合、调PH值得到每种成分的溶液后,冷却并混合每种成分的溶液,盂内笛声触目激动 (pH Meter Calibration by Fattyd58, 免费使用).调整pH 值,使其达到正确的值。
4.灭菌将混合好的培养基倒入试管、培养皿中,使用微量注射器,将培养基填充至需要的培养皿内。
然后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
灭菌时间和温度以及一些细节部分操作灵活处理即可。
5.保存灭菌后离火并放置冰箱内,保持冷藏状态。
开封后,最好在 1-2周内使用完成。
3. 培养基的灭菌在实验中,灭菌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去除细菌、霉菌等污染物,保证培养基的纯度和实验的成功。
3.1 灭菌方法常见的灭菌方法有:高温高压法、滤过法和辐射法。
其中高温高压法是最普遍也是最常用的灭菌方式。
3.2 操作步骤1.洗涤器皿将试管、培养皿等器皿用清洁刷和流动水清洗干净,在滤器芯中装入过滤棉花。
2.分配培养基用微量注射器等方法将分配好的培养基填充到需要的器皿中。
3.高温高压灭菌将器皿密闭,放入高压锅或者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微生物培养提供基础支持。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生长因子。
按照微生物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配方进行制备。
2.灭菌技术。
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皿和其他实验用具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以保证实验过程的纯净和结果的可靠性。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三、实验材料。
1.所需培养基原料,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等;2.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灭菌仪等;3.实验用具,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1)称取适量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原料,按照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中;(2)搅拌均匀,加热至溶解;(3)加入适量琼脂,再次搅拌均匀;(4)分装至培养皿或试管中,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2.灭菌实验。
(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将培养器皿等实验用具放入紫外线灭菌仪中,进行紫外线灭菌;(3)取出灭菌后的培养基和实验用具,进行后续的微生物培养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实验后,观察到培养基无明显异物和霉菌生长,实验用具无细菌污染。
说明培养基制备和灭菌实验取得了成功。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微生物培养实验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要注意原料的准确称取和比例的精确控制;2.灭菌实验中要严格按照灭菌方法和时间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用具的无菌状态;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八、参考文献。
1. 《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
2. 《生物实验技术指南》。
以上就是本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原料称量 溶解 定容 调节pH (加琼脂熔化) (过滤澄清)
分装 塞棉塞、包装 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注意事项
1. 配制培养基前先算好需要量,杜绝浪费; 2. 原料称量中,快接近终点时,用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手
腕,将少量药品振落,以免过量; 3. 牛肉膏用玻璃棒称取; 4. 成分中如含有磷酸盐和钙盐应分开溶解,否则会产生
生胨培养基:(%)
➢ 牛肉膏 0.5
➢ 蛋白胨 1.0
➢ NaCl
0.5
➢ pH 7.2-7.4
每组: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100mL
肉汤固体斜面(琼脂 1.3%)—— 3支 1-4号
肉汤固体三角瓶(琼脂1.0%)——1瓶 80mL/250ml瓶
沙保固体三角瓶(琼脂1.8%)——1瓶
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湿热灭菌的效果 好于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后,为什么排气不能过猛? 为什么须待降到零磅才能打开锅盖取出物 件?
为什么配制好的培养基须立即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培养基配方与实验安排
沙保培养基:(%) ➢ 葡萄糖 4.0 ➢ 蛋白胨 1.0 ➢ pH 5.4-5.8(自然)
干热灭菌 火焰灼烧:适用于接种环等金属用具 热空气灭菌 :160℃~170℃灭菌2h 射线灭菌:一般用于无菌室灭菌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步骤之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条件:一般温度为121℃(压力1kg/cm2 )
下,维持15~30 min。 高压蒸汽灭菌原理是水的沸点随着压力的增加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注意事项
1. 灭菌完毕后,用排气阀排气不能太猛, 否则,压力骤降,导致锅内液体剧烈沸 腾,打湿棉塞,容易造成染菌;
3 培养基与设备的灭菌
D=
1
(3)温度对微生物死亡速率常数的影响 微生物的受热死亡属于单分子反应
∆E K = A exp − RT
4.0 3.0 2.0 1.0 0.8 0.6 0.4 0.2 0.1 2.54 2.56 2.58 2.60 2.62 2.64 斜率= -ΔE/R
d ln K = −
第三章 液体培养基与设备的灭菌
一、概述 二、分批灭菌 三、连续灭菌 四、设备灭菌
一、概述
1、常用的灭菌方法 化学灭菌、 化学灭菌、射线灭菌、 射线灭菌、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 过滤灭菌、 过滤灭菌、火焰灭菌。 火焰灭菌。 在发酵工业中, 在发酵工业中,广泛使用湿热灭菌法。 广泛使用湿热灭菌法。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微藻培养基的灭菌与微 生物不同
培养基达到完全灭菌时, 培养基达到完全灭菌时,灭菌温度和 时间对营养成分的破坏( (以VB1为准 时间对营养成分的破坏 VB1为准) 为准)
灭菌温度/ 灭菌温度/℃ 110 110 115 120 130 145 150 灭菌时间/min 灭菌时间/min 400 36 15 4 0.5 0.08 0.01 营养成分破坏率/ 营养成分破坏率/% 99.3 67 50 27 8 2 <1
进汽
2
(1)灭菌前先将各排气阀打开, 灭菌前先将各排气阀打开,将蒸汽引入夹 套或蛇管进行预热, 套或蛇管进行预热,待罐温升至75 待罐温升至7590℃,将排 75-90℃ 气阀逐渐关小。 气阀逐渐关小。 (2)接着将蒸汽从进气口、 接着将蒸汽从进气口、排料口、 排料口、取样口直 接通入罐中, 接通入罐中,使罐温上升到118 使罐温上升到118118-120℃ 120℃,罐压维 持在0.09 持在0.090.09-0.1Mpa 0.1Mpa( Mpa(表),保持 ),保持20 保持2020-25min左右 25min左右。 左右。 (3)保温结束后, 保温结束后,关闭进汽阀门, 关闭进汽阀门,待罐内压力 接近空气压力时, 接近空气压力时,向罐内通入无菌空气, 向罐内通入无菌空气,在夹套 或蛇管中通冷却水降温, 或蛇管中通冷却水降温,使培养基的温度降到所 需的温度。 需的温度。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和操作流程。
3、熟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培养目的和微生物的特点来选择和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调节pH 值、分装、包扎。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的过程。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过滤灭菌等。
本实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 溶液1mol/L HCl 溶液蒸馏水2、实验设备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炉移液管锥形瓶培养皿玻璃棒pH 试纸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计算:根据配方计算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各种成分。
溶解:将称量好的成分依次加入到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在电炉上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调节 pH 值:用 1mol/L NaOH 溶液或 1mol/L HCl 溶液调节培养基的 pH 值至所需值(本实验中为 72-74)。
分装: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到锥形瓶和培养皿中。
锥形瓶的装量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 2/3,培养皿的装量一般为 15-20ml。
包扎:在锥形瓶口和培养皿盖上包上牛皮纸或报纸,用绳子扎紧。
2、灭菌检查灭菌锅的水位和安全阀,确保正常。
将包扎好的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注意不要摆放过于紧密。
关闭灭菌锅的盖子,拧紧螺丝。
设定灭菌条件:一般为 121℃,15-20min。
启动灭菌锅,开始灭菌。
灭菌结束后,待压力降至零,打开灭菌锅的盖子,取出培养基。
3、无菌检查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置在 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48h,检查有无杂菌生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培养基的制备成功按照配方配制出了所需的培养基,外观呈均匀的液体状态,无沉淀和浑浊现象。
培养基及消毒灭菌
各种表面消毒剂杀菌能力的比较标准:石炭酸系数(P.C.)
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和达 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10 分钟,而供试菌定为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氏菌)。
如:甲,1:300,10分钟杀死供试菌;石炭酸,1:100,10分 钟杀死供试菌,则P.C.= 300/100 = 3
5 超声波
破碎细胞
6 微波
加热均匀,热能利用度高,穿透力强, 加热时间短等。
盒饭微波加热杀菌设备
工业微波炉
一.控制M生长的化学物质
消毒剂
非选择性
(对所有细胞均有毒性)
防腐剂
抗代谢药物
抗微生物剂 有选择性
(对病原微生物毒性更强)
抗生素
化学治疗剂
1 表面消毒剂
杀死或抑制M生长的化学物质,天然化合物 或人工合成,通常用来杀死非生物材料上的 微生物。一般对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 活细胞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低温
使微生物代谢活动降低,生长繁殖停滞,但仍能存活
用于菌种、食品保藏
4 ℃ ,-20 ℃ ,-80 ℃冰箱 用于细胞破碎
2. 辐射作用 (1)紫外线(260-280nm)
直接作用:使DNA分子中相邻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 抑制DNA复制与转录等功能,杀死微生物; 间接作用: O3(空气辐射), H2O2 (水辐射) 穿透力差,一般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 诱变时液体层必须很薄;避光
细菌种类 白喉棒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葡萄球菌 干热(90oC) 24h 3h 3h 8h 湿热(90oC) 20% 80% 2h 2h 2h 3h 2min 2min 2min 2min
培养基灭菌与空气净化
灭菌条件
121℃,30min。
灭菌不利方面
同时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甚 至产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
(一)间歇灭菌 (常用)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同时放在发酵罐 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 用设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也称 实罐灭菌。
过程包括:
升温、保温和冷却 三阶段。
各阶段对灭菌的 贡献:
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或雾滴上。
•灰尘粒子的平均大小约0.6μm左右,空气
除菌主要去除空气中的微粒(0.6~1μm)。
一、空气除菌的方法
(一) 辐射杀菌 (二) 热杀菌 (三) 静电除菌 (四) 过滤除菌
二、空气过滤除菌的原理与介质
1.过滤除菌的种类
绝对过滤:过滤介质的滤孔小于细胞和孢子。
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PVF)制成的0.3 m的微孔滤膜。
20%、75%、5%。
150 温度
100
50
升温
保温
冷却
0
80 120 160
240
时间(min)
培养基间歇灭菌过程 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连续灭菌(又称连消)
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通过连续灭菌装置进行 加热、保温和冷却而进行灭菌。
问题 连续灭菌的基本设备有哪些 ?
蒸汽
蒸汽
冷却水
无菌培养基 发酵罐
配料罐 泵 加热塔 维持罐
• 进入空气压缩机(120150°C) • 冷却(2025°C),除去油、水,再加热至30
35°C。
• 最后通过总过滤器和分过滤器,获得洁净度、 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要求的无菌空气。
3. 空气过滤除菌介质
(1)纤维状或颗粒状过滤介质
• 棉花:常用,有弹性,纤维长度适中。 • 玻璃纤维:直径小,不易折断,过滤效果好。 • 活性炭:要求质地坚硬,颗粒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剂与抑制剂 抑制剂: 加入后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途径活跃,从而获 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 物积累。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能提高产量
的添加剂,如酶生产中的诱导物或表面活性剂等。 诱导剂:能增加细胞的产酶速度,提高产酶量。但不能从根 本上改变细胞原有的蛋白质模板,包括酶的底物,底物类似 物,及被转化为诱导物的前体物质。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吐温等),可以增加酶的产量,机理 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因为: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杀菌波长为253.7nm,对各 种微生物有较强杀灭作用, 但其穿透作用极差,难以保 证对结构较复杂物品的灭菌, 故多用于对空气、水和光滑 表面的消毒。
作用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杀菌温度不高(80~120),
第三阶段
三羧酸循环
2H
氧化磷酸化
ATP
ADP+Pi
CO2
乙酰CoA(2C)
E1 草酰乙酸(4C)
CoA
柠 檬 酸(6C) 异柠檬酸(6C)
E2
2H (NADH) CO2
2H (NADH)
苹果酸
H2O
延胡索酸
2H (FADH)
-酮戊二酸(5C)
E3
琥 珀 酸(4C)
CoA
GTP (ATP)
琥珀酰CoA(4C)
第二节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 (Sterilization)
一、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 内外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 微生物。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湿热 干热
煮沸消毒 巴氏消毒 间歇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作用
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死细菌所有 繁殖体和芽胞的灭菌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 物品置于阿诺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加热 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繁殖体,然后将物 品置于37℃温箱中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 日再通过流通蒸 汽加热,如此连续三次,可将 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死。
作用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湿热 干热
煮沸消毒 巴氏消毒 间歇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作用
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 般细菌繁殖体煮沸5分钟即被杀死。细菌 芽胞常 需煮沸1~2小时,才被杀死。 水中加入 2%碳酸钠,既可提高沸点达 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又 可防 止金属器皿生锈。
1 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2 同时增强了氧的传递速度,改变了菌体对氧的有效利用。
促进剂的作用(举例) 1 可能起生长因素的作用,如某些植物刺激剂可促进某些放线 菌的生长发育。 2 链霉素发酵时,加入巴比妥药物,可提高菌丝抗自溶能力, 推迟菌体自溶。 3 抑制某些合成其他产物的途径,如四环素发酵中加入NaBr 抑制金霉素的生成。 4 有的降低了产生菌的呼吸,使之有利于抗生素的合成。如四 环素发酵中加入硫氰化苄。 5 有的可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改善通气效果。 6 有的与抗生素形成复盐,从而降低发酵液中抗生素的浓度, 促进抗生素的合成。
功能:提供能量、构成菌体、代谢产物的物质基础;
Ⅲ.氮源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 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气态氮
功能:构成菌体、含氮代谢物;
三、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糖 原 第一阶段 葡萄糖 第二阶段 甘油 脂肪酸 氨基酸 脂 肪 蛋 白 质
乙酰CoA
CoA O2 H2O
GDP + Pi
2H (NADH) CO2 E1 柠檬酸合成酶 E2 异柠檬酸脱氢酶 E3 -酮戊二酸脱氢酶
磷酸盐、钾盐、钙盐等矿物盐
Ⅳ.无机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功能:构成菌体,参与酶的组成,维持酶活性,调节渗 透压,调节pH值,维持氧化还原电位; Ⅴ.特殊生长因子: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 醇等 功能:酶的辅助部分,维持生命活动; Ⅵ.水分 功能:生化反应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三.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
确定合适的碳氮比
控制pH条件 控制氧化还原电位
根据原料特点确定配比
(1)根据原料成份变动培养基配比 几种常用培养基原料的主要成分(%)
原料 水分 粗淀粉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灰分
玉米粉
麸皮 黄豆饼粉
12.0
12.1 12.5
73.0
③鉴别培养基 ④选择培养基
4.根据生产工艺来分
①孢子培养基 ②种子培养基 ③发酵培养基
三、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发酵培养基的用途与要求、成分、配比经实验 确定,配制时兼顾原料来源、成本及工艺管理;
四、原料转换及意义
发酵培养基中所用原材料,大部分属于粮食、 油脂、蛋白质和农用肥料,其中山芋粉、玉米 粉、淀粉、糊精、麦芽糖等都是可供人畜食用 的粮食、油料或以粮食为原料的产品;我国人 口众多,发酵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与日俱增,每 年都要消耗大量粮食、油料和蛋白质原料。 随着原料的转换,不仅要选育与原料转换相 适应的菌种,同时发酵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湿热 干热 煮沸消毒 巴氏消毒 间歇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作用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作用
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 同时又不影响消毒物品的营 养成分 及香味的消毒方法。加热61.1~ 62.8℃半小时即可,常用于牛奶和 酒类等的消毒。
(3)调节酸碱度
前体物质
某些化合物被加入培养基后,能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 产物分子中,而自身结构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量的, 这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前体物质。
是指当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基本上不改变其分
子结构而直接进入产物中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在一定条件下控 制产物的合成方向和提高产量。
灰分
5.44 6.31
(2)根据原料的物理特性变动培养基配比 (3)根据原料来源、储运、取材、价格等变动 培养基配比 (4)根据生产设备要求变动培养基配比
3.培养基的制备(液体培养基) 制备:原料预处理、原料混溶、调节pH和灭菌。
(1)原料预处理 淀粉糖的制备、 糖蜜的预处理 (2)原料混溶
缓冲物质 主要元素原料 微量元素 生长素 ↓ ↓ ↓ ↓ 加底水→搅拌→搅拌均匀→搅拌均匀 → 搅拌 →搅拌均匀
培养基与灭菌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营养 一、营养组成与功能
微生物营养类型 光 光能自养 氢、硫、氨 化能自养 亚硝酸盐、亚铁盐 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
自养菌
Ⅰ.能源
异养菌
功能:生长、繁殖需要;
Ⅱ.碳源
碳酸气:CO2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干热 (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 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 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作用
作用
1atm=0.101325MPa=14.696psi=1.0333kg/ cm2=1.0133bar
温度℃ 水蒸气压力 mpa 温度℃ 水蒸气压力 mpa
作用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干热 湿热
作用
作用
过滤
通风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湿热
在同一温度下, 湿热效力比干热 大,这是因为:
作用
对物品损害轻微,灭菌所需
时间短(5~20min)。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过滤 通风 电离的气体云,常用的气体 有过氧化氢、氧、氮、氩。 处理时温度低(约30度), 对物品损害轻微,但穿透性 较差。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的 消毒。
55.4 27.5
8.5
13.5 43.0
4.3
3.8 11.5
1.3
10.4 7.8
1.7
4.8 5.8
花生饼粉
10.7
24.3
46.8
7.9
8.7
4.9
两种豆饼的主要成分含量(%)
成分
种类
冷榨豆饼 热榨豆饼
水分
12.12 3.38
碳水化 粗蛋白 粗脂肪 合物
46.45 47.94 6.12 3.74 26.64 22.84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热 杀菌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微波 等离子体 脉动强光 除菌 机械清除 滤过 通风 干热 湿热 电热
烧灼
红外线
作用
作用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