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12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2019.5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时1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自主预习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①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②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1)区域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过渡的特性内在联系:表现出④相对一致的特性范围:⑤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指标,也可以是⑥综合性的。

2.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指⑦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⑧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 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合作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1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1

莫霍洛维契奇
古登堡面
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 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 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幔与地 核的分界面。人们将这个界面 称为古登堡面。
本诺·古登堡
探究二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内部物质形态 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推测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物质状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幔
大洋地壳部分较薄(5—10千米) 大陆地壳部分较厚(39—41千米),各处差异大
(二)地幔
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 地幔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10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
软流层
位于上地幔上部,内部 物质呈高温熔融状态,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三)地核 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为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
人类无法“钻”到地球内部去探索地球实际的结构特征,但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人们认识到地
会球发具有生圈弹层结性构,震并动以此,为并理论以基础波进的行各形种科式学向探索四的活周动传。 播,这种弹性波就叫 地震波 。
7
纵波
横波
8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02
地 球 的 外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一)大气圈
概念: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
边界:下部边界是地球海陆表层, 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000—3000 千 米 的 高 空 是 大 气 圈 的上部边界
(一)大气圈
作用: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 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 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 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 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
华中华南 亚热带湿
润地区
华南热带 湿润地区
三、比较两个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 其形成原因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青藏高寒区 旱区
农业活 动
交通
经济和 文化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对农业生产类型 和耕作方式的影 响
对居民建筑的影 响
界线范 围
400 毫 米 等 降 水 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以东、以南, 量线以西、以
3000米等高线以 北 , 昆 仑 山 —
东地区
阿尔金山—祁
连山以北地区
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 以 南 , 3000米 等高线以西地 区
包括地 形区
包括第二级阶梯 的黄土高原、四 川盆地、云贵高 原、横断山区, 以及第三级阶梯 的沿海平原和丘 陵地区
•位置 •区域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相对位置(相互 位置)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使 一个可度量的实体,一般包 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 多个要素。
2、区域划分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区域: 综合区域:
3、区域范围: 4、区域边界: 5、区域差异:
6、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高二地理学习要求
1、掌握方法,有兴趣地学习一门有用的 学科
2、三个目标合一:模块考试、会考、 高考基础; 3、为什么要记笔记?
4、时间安排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点一:说出区域的含义; 考点二:比较两个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 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考点三:比较两个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考点四:说明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 互关系;

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思路点拨
生态→属于自然环境范畴→生态大区是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划分的→属于 自然区域
针对训练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 特征是( B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 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 一致 C.区域具有层次性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半湿润区,这说明( C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 境影响着区域的( C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客观存在性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方法技巧 认识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特点的方法 区域的空间尺度有大有小,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尺度,大 尺度区域一般指全球或全大陆,中尺度区域一般指较大地区或较大面积国 家,小尺度区域一般指局部地区。 (1)厘清区域的层级高低。 一个大的区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区域,因此层级较高的区域往往空 间尺度较大,数量相对较少;而层级较低的区域,往往空间尺度较小,数量相 对较多。 (2)把握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发展特点。 ①不同尺度区域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②同一尺度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整体性
区域由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组成,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不同区域之间的 地理特征 是不同的。同一区域内部 地理特征通常只是相对一致,其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
开放

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区域发生 联系
动态性
一方面体现在有新的区域出现;另一方面体现在既有区域随 社会需要和 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含答案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点(1)有界性: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2)层次性: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3)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4)整体性:区域内的各要素之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

3.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研究(1)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主要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 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所谓的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2.主要依据(1)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2)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山东距海近,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气候湿润;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1)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3)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1)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2)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3.经济和文化(1)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2)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

地理ⅲ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地理ⅲ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地理ⅲ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区域的含义及区域的划分指标(自然、经济、社会或综合指标)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把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差不多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比较自然环境(地势、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人口、产业结构及进展变化、交通运输、地域文化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差异,体会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

2.通过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把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方法,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和谐进展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关怀我国的差不多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进展的现状与趋势。

(2)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3)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差不多方法,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4)教学建议: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和区域差异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第三课时: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教法建议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模拟旅行激趣导课(课前预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动身,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现沿途的所见所闻。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次有味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动身,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生: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现课前预备成果。

(让学生亲躯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那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 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如此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了学习爱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所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本教案主要分为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三个部分,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自转、公转等。

2.掌握地球上的环境变化与人口增长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3.熟悉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

4.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构造、自转与公转等基本概念,以及地图制作与使用的方法。

2.教学建议:在介绍地球构造时,可以使用影像与动画等形象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图制作与使用方面,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图的制作方法。

第二章生物圈的多样性与人类活动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教学建议:在教学生物多样性时,可以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如保护濒危物种的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与人类活动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地理现象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建议:在介绍地理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实例,如冰川消融的影响、rivers流域的人类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关联。

第四章人口与城市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等内容。

2.教学建议:在介绍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时,可以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演变和人口增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评估本节主要提供教学评估方案,以便教师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12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12

第2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2.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 3.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阅读教材P9~P12,完成下列问题: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多平原和高原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水文冬季河湖结冰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土壤棕壤淋溶作用强烈的红壤和砖红壤(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制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作方式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稻谷、茶叶、蚕丝主要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民居特点平顶屋居多屋顶坡度大原因分析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利于雨水排泄(3)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吃面食为主米食为主住注意保暖通风防潮行(古代) 马船体育运动滑冰、滑雪赛龙舟方言少繁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达正误判断:(1)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盛产亚热带水果。

( )(2)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 )(3)南北方房屋屋顶坡度不同,是因为气温差异。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第一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导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第一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导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水平1:结合资料,说明区域的含义。

水平2:结合地理资料,说明区域的边界特征和区域的类型。

水平3: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区域划分的方法;举例说明区域的特性。

水平4: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区域特性。

人地协调观:尊重地理规律,合理划分区域。

综合思维:区域划分的方法与区域特性的分析方法。

区域认知:中国的区域划分。

地理实践力:调查所在地区域划分。

一 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人们根据认知和□01实践的需要,按照一定的□02指标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范围。

2.划分区域的目的认识地球表面的□03复杂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3.区域的基本属性(1)具有某种自然或社会、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

(2)占据着一定的□04空间范围。

(3)有边界。

二 区域的划分1.区域划分的方法: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01一致性或□02相似性划分;根据区域内部关联特点划分。

2.区域尺度:大尺度区域一般指□03全球或全大陆,中尺度区域一般指较大地区或较大面积国家,小尺度区域一般指局部地区。

,1.判断正误。

(1)区域界线都是自然地理事物。

(×) (2)区域范围包括地球内部。

(×) (3)同一尺度的区域面积不一定相同。

(√) 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 A .文化区域 B .行政区 C .气候区域 D .商业区和住宅区 答案 B解析 文化区域、气候区域界线都有一定的过渡性,而商业区和住宅区间也无明显界线,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

3.区域边界都是人为划分的吗?提示 不都是,如各级行政区的边界是人为划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区的边界是自然形成的。

三 区域的特性□01层次性 一方面指一个大区域内包含着若干小区域;另一方面指区域内部彼此□02关联形成的层次关系整体性 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03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的□04地理特征是不同的。

地理ⅲ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地理ⅲ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地理ⅲ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一】区域内涵〔1〕图A是:图B是:〔2〕试比较上述两区域①划分依据:②范围大小:③边界虚实:〔3〕通过上述分析,你能总结出区域有哪几层内涵吗?【二】区域要素及其分析:〔读图A回答〕〔1〕区域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2〕我们学习一个区域又该遵循什么样的思路,从哪些方面入手?例如:黄土高原〔读教材第35页地图,按上述思路分析〕【三】区域差异及其比较〔你能熟练的说出以下哪些区域的地理特征,例如A、B〕〔2〕〔课堂练习:你真正掌握了吗?掌握了多少?〕〔1〕在上图中,画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并标出与其大致相吻合的地理事物名称。

〔2〕你能在上图中画出秦岭-淮河吗?秦岭-淮河在地理上有何重要意义?〔教材第10页〕〔3〕在上图中,用不同图例,画出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界线,并标出所属省区的简称。

【四】课后作业〔1〕拓展:查阅资料完成:①大兴安岭大致与我国哪些地理分界线相吻合:②长城大致与我国哪些地理分界线相吻合:〔2〕拓展:如果暑假你计划到B地旅游,(你能联系实际了吗?)①你将做好哪些准备:②你选择比较经济、合理的交通方式和线路是〔提示:可以查阅地理图册必修2第29页“中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依次写出从深圳——拉萨的铁路线和主要铁路枢纽。

③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日记,模拟一下你看到的地理景观或现象:《《神秘的西藏》【反思】高二〔5〕班:普通班课后反思研究人员:总课题组领导王主任及小组成员①优点:针对不同对象,适当调整教学标高,增加了学案,学案在发扬原有优点的基础上,新增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这样既培养思维,又充分让学生动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回归教材,提醒学生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注记,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了;并且能不断巡视课堂,保证课堂纪律,服务全体学生,让教学效度尽量发挥到最大,使基础差的学生也尽可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知识。

②不足: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还有所欠缺,在调整教学思路和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没有精简教学内容,对普通班的学生而言,教学容量大,以致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2.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 3.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阅读教材P 9~P 12,完成下列问题: 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4.(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3)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正误判断:(1)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盛产亚热带水果。

( )(2)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 )(3)南北方房屋屋顶坡度不同,是因为气温差异。

( )(4)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婉转;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直率。

( )【提示】(1)×北方地区处于我国的温带季风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棉花,盛产温带水果。

(2)√南方热量、水分较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3)×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屋顶坡度小;南方由于降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

(4)×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

教材整理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阅读教材P12~P14,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便捷,发展开放型经济条件优越。

(2)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东部与西部相比,具有深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

正误判断:(1)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 )(2)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 )(3)中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 )(4)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 )【提示】(1)×西部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2)×西部地带面积最大。

(3)×东部地带人口最稠密。

(4)√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合作探讨]“南船北马”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探讨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湖众多,利于行船;北方降水少,旱地多,多土路大道,且靠近西北牧区,方便用马。

探讨2:举例说明我国南北方的人类活动差异。

【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少;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多。

[核心点击]1.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的差异2.[体验评价]1.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2)秦岭—淮河是我国( )【导学号:73360007】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解析】第(1)题,作物熟制取决于气候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

第(2)题,冬、春小麦产区以长城为界,农、牧区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棉花在暖温带以至热带都有分布。

【答案】(1)A (2)D2.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北方的冷,冷的是皮;南方的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A.石油B.天然气C.电D.煤炭【解析】第(1)题,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最冷月气温小于0 ℃,南方大于0 ℃,区域气温、气压、阳光差异,直接影响的是表面皮肤,不会影响到“骨冷”的感觉;冬季北方湿度低,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差,南方湿度高,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强,身体热量散失快,感觉身体内外都冷,所以有“骨冷”的说法。

第(2)题,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北方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煤炭是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

【答案】(1)C (2)D[合作探讨]材料一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

材料二2015年10月24日以“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新布局”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华商高峰会在澳门开幕。

应邀出席大会的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瞄向中亚、中东和欧洲市场,也是中国西部省份在开放中加快发展的过程,希望包括台商在内的广大华商多到西部看看,寻找商机,借助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珍惜历史机遇,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打拼。

探讨1:图中反映三个经济地带差距变化情况怎么样?【提示】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看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在扩大。

探讨2:造成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历史因素和政策的影响。

[核心点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3)3.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C.①③②D.②③①(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导学号:73360008】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解析】第(1)题,东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较少,但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开发程度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弱,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程度低;中部经济地带介于二者之间。

第(2)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东部经济地带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

【答案】(1)D (2)D4.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甲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

读图,完成(1)~(2)题。

甲乙(1)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2)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解析】第(1)题,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2)题,由图乙读出比重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1)D (2)B[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读图,完成1~2题。

1.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导学号:73360009】A .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B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C .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D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南部沿海地区 2.图中②③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不同 B .热量不同 C .降水不同D .地形不同【解析】 第1题,依据四地农作物熟制及作物品种可知,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④①②③,从中即可找到答案。

第2题,②③两地农作物熟制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两地纬度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答案】 1.D 2.B对点训练2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3.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 、人均GDP 和人口总量。

材料二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73360010】(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三个地带GDP的人均差异比总量差异要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和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解析】材料一中,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均GDP反映了三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材料二中三地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三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速度代表了发展潜力。

【答案】(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3)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4)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