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偏瘫12法
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
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一、偏瘫患者一般来说,偏瘫指的是半身瘫痪。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任何一侧肢体失去自主正常的功能,即不能随意作出相关动作者,便可认定为偏瘫患者。
早在相关中医学古籍中,便有偏枯、偏废等与偏瘫相对应的称谓,不过,当前多称之为半身不遂。
古有“十中九瘫”的说法,意思是中风为导致偏瘫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除了少部分由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原因引发的偏瘫,绝大部分的偏瘫都是由中风造成。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患上“富贵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偏瘫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而偏瘫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不便,更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冲击,影响患者的生存欲望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
鉴于这些危害,为了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认为可以通过做好相关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来实现。
二、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临床上,中医疗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十分显著,常见的相关护理有精神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运动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等。
1、精神疗法临床上,偏瘫患者性格各异。
在得知自己病情后,绝大多数患者的情绪波动极大,但是表现方式不尽相同。
有的患者表现为急躁易怒,喜欢发脾气;有些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悲伤不已,甚至抑郁、产生结束生命的念头等。
而精神疗法是通过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心情愉悦、改善患者病情的方法。
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与患者良好沟通,用诚恳的态度与其促膝长谈,向患者讲解病情,解答其内心的疑问和忧虑,帮助患者建立偏瘫可治愈的信心。
此外,还可以在休闲时间分享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笑话等,让患者开怀大笑,通过收听、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愉悦心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2、针灸疗法临床上,针灸应用于偏瘫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且患者及家属对该治疗手段的接受度较高。
针灸治疗偏瘫患者,主要是对患者的肢体直接作用,通过经络系统对穴位进行刺激,实现治疗目的。
关于偏瘫的病例分析例题
关于偏瘫的病例分析例题胡xx今年73岁,是退休干部,有高血压史,经常头晕头痛。
12月9日突觉头晕恶心,突然仆倒,失语,昏迷。
即送医院急救。
经诊断为脑溢血,既中医里的中风偏瘫急症,因施以砭术及时,而转危为安。
胡xx躺在神砭养生砭石床垫上,治疗床垫有疏通经络、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胡xx中风偏瘫砭术调理方式如下:首先让胡xx躺在神砭养生砭石床垫上,治疗床垫有疏通经络、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后取手厥阴心包径循经刮法,百会、膻中守法,内关、外关点压法,后取大椎穴及周围擦法,合谷点刺,双颞部刮法。
每日2次,每次约30分钟,守法穴位每日约5小时。
2日后语言清楚,精神恢复。
5日后起床行动,肢体灵活,15日经脑部检查,恢复正常。
砭石者,针灸之母也!砭石形成于6500万年前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以及16种以上的稀有元素。
砭石具有14.5-16.5的远红外幅射、3698下的20-2000/Hz超声、类纳米微晶等物理特性。
砭石的特殊性质,集冷光远红外、纳米微晶磨面、超声波、富氧离子疗法于一身,属于中医整体理疗法。
据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委员王x介绍,砭术即以石治病之术,是中医针灸的起源。
后来砭术发展为中医五大医术之首,主要是以石头按摩某些部位,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用来治疗病人的石头也越来越讲究。
古人渐渐发现有一个地方出产的砭石治疗效果比其他地方更好,在治疗的时候就使用这样的石头。
砭石与经络及俞穴相结合,可促进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砭石保健结合了针灸方法,基本原理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但二者相比之下,砭石作为非侵入性疗法,更安全更容易被顾客所接受。
砭石保健就是通过石刺、石温灸经穴来调整经络气血,以协调脏腑,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风偏瘫中医辨治经验
中风偏瘫中医辨治经验
中风偏瘫是由于大脑中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面、手、脚肢体的瘫痪和运动、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中风偏瘫是由于脏腑气血失调,导致经络阻塞引起的,因此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虚实辨证治疗法
中风偏瘫的辨证要根据患者身体的虚实情况进行,一般有虚证者施以滋补、扶正之法,有实证者则以清热、通络之法进行治疗。
2. 调理脾肝肾
中风偏瘫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理脾肝肾三脏,统一编秘方可取。
秘方包括桂枝四物汤、当归四逆汤、六君子汤等,通过滋补肌肉、调理经脉,恢复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
3. 手法疗法
中风偏瘫治疗中推拿和针灸是常用的手法疗法。
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调理经络;针灸可以刺激神经和肌肉的活性,促进行动恢复。
4. 中药熏洗疗法
中风偏瘫较为严重的时候,常常伴有瘫痪肌肉萎缩、麻木等症状,此时可以采用中药熏洗疗法。
方剂以补肾脾、温经通络为主,如桂枝四逆汤、四神汤等。
总之,中风偏瘫中医经验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根据病情和病机有针对性的施治,如果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一、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作用机制1. 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够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功能,提高供氧供血能力,从而改善脑组织损伤。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3. 改善炎症反应:针灸可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减轻神经炎性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
4. 缓解痉挛:针灸能够调节肌肉张力,缓解因神经、肌肉和韧带短缩所致的肢体痉挛症状。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在针灸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以下列举了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几项临床效果:1. 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通过增强肌肉张力和肌肉协调性,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逐渐恢复。
2. 改善步态功能:中医针灸可通过调节脑神经系统,改善步态协调性,使患者行走更加稳健。
3. 缓解疼痛: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通过刺激穴位,缓解肢体痉挛等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渐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三、注意事项1. 适宜选用专业的中医针灸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2. 合理选择针灸穴位,针灸疗程周期不得过长,避免反复针灸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3.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4. 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防止因训练不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
四、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针灸治疗并非万能药,患者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风瘫痪秘传效验方
中风瘫痪秘传效验⽅半⾝不遂百治百效⽅:R:⾎竭50克、全蝎、地龙、⼟鳖⾍、⼈参、桂枝、藏红花各40克、乳⾹、没药各20克、川⽜膝80克,制川乌40克,共11味研磨成粉,⽤⽔泛丸、只需每天2次、每次2丸,⼿脚⿇⽊30天就能缓解,半⾝不遂百天即可痊愈!这是在洛阳龙门⽯窟发现的唐时古⽅。
经现代医学临床证实:该⽅内修神经,外壮筋⾻,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半⾝不遂,⼿脚⿇⽊,谁⽤谁好,百治百效治脑⾎栓独家绝秘⽅:脑⾎栓⼀号⽅:钩藤15g~30g ⽯决明30g ⽣⽯膏30g ⽠娄30g ⽣军10g 川芎15g 红花15g ⼟⾍10g 桃仁10g 脑⾎栓急性期,中风初起。
⾎压偏⾼(超过160/100毫⽶汞柱)。
半⾝不遂、⼝渴、⾆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便秘结、⾆红、苔黄厚、脉弦数有⼒。
随证加减: 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粉1.5~5g(冲)并服安宫⽜黄丸或⾄宝丹,每次⼀丸,⽇⼆次。
2.⾆红苔少⼲者,去⽯膏、⽠娄、⽣军,加⽣地20g⽞参15g⽩芍10g。
3.⼤便秘结⽤番泻叶10g泡⽔饮。
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10g⽵沥30g(冲)天竺黄10g。
脑⾎栓效⽅:当归、⾚芍各12克,⽣地,钩藤、云苓,桂枝各15克,⽜膝,葛根,牡蛎各20克,杜仲,桃仁,红花,川芎、⽢草各10克,每⽇⼀剂⽔煎分三次服。
三剂见效,效果不错。
五⾍四藤汤治疗偏瘫:蜈蚣3条,地龙,忍冬藤,钩藤各15克,乌梢蛇,地鳖⾍各9克,全蝎6克,鸡⾎藤25克,络⽯藤20克,黄芪90克,丹参30克。
加减:1:神智不清者加菖蒲,远志,2:偏头痛者加茺蔚⼦,3:⾎压偏⾼者加珍珠母,磁⽯,⽜膝,4:肢体⿇⽊者加姜黄,桑枝,5:语⾔不利者加菖蒲,⽣蒲黄, 6:痰盛者加天竺黄,南星,7:⼤便⼲燥者加积实,酒⼤黄,8:⼩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旱莲草,9:肝⽕盛者加龙胆草,栀⼦, 10:失眠者加⼥贞⼦,朱砂,11:腿软⽆⼒者桑寄⽣,狗脊。
每⽈⼀剂⽔煎2次分3次股。
中医医案——偏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扶正祛邪法治愈偏瘫病案:陈某,男,52岁。
初诊:1984年10月31日。
主诉及病史:1984年7月11日上半夜正在伏案工作,突然头痛如劈,颈项板滞,转侧困难,伴呕吐1次,继则昏迷不醒,由家属急送部队医院抢救,经腰穿发现均匀血性脑脊液,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经对症处理,转某医院进一步诊治,CT 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该院大力抢救,脱险后,遗下左侧头顶胀闷而痛,右侧半身瘫痪,不能张目,张目则眩晕欲仆,饮食二便尚调。
诊查:脉弦细而数,重按无力,舌质红,苔薄黄。
血压:150/114mmHg。
辨证:肝肾不足,瘀血阻塞清窍。
治法:益肝补肾,化瘀开窍,佐以潜阳。
处方:紫石英30g 赤芍药9g 金钗石斛15g 麦谷芽各30g 结茯苓10g 生晒参7g 制首乌12g 川续断12g 菟丝子12g 甘枸杞12g 三七粉4g(分冲) 2剂二诊:11月2日。
药后左侧头顶胀痛稍减,稍能睁眼视物,右侧半身偏瘫同前。
仍步前法,加虫类药以济通窜之力,上方加地龙9g,4剂。
三诊:11月6日。
症同上述,但血压明显下降(130/90mmHg)。
二诊方中三七粉改6g(分冲),4剂。
四诊:11月11日。
药后诸症见减,睁眼已不眩晕,偏瘫亦见好转,右侧手脚活动较前灵便。
昨因衣被不慎,感受风邪,症见喷嚏、流涕,咳嗽无痰,咽干喜饮,溲赤如茶,脉细数,舌红,苔薄黄。
证属风热上犯,治宜轻清疏解。
处方:冬桑叶9g 杭菊花9g 苦桔梗6g 香连翘9g 苏豆豉12g 北荆芥6g 川朴花6g 扁豆花6g 建神曲9g 苦杏仁6g 鸡苏散24g 2剂五诊:11月13日。
药后外感已愈,视物仍有轻度眩晕,舌脉同前,血压:130/95mmHg。
三诊方加菊花炭6g,4剂。
经上方增减治疗,至12月26日止,除阅览书报时久尚见眩晕之外,偏瘫已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要求返里。
69年验方治疗半身不遂
69年验方治疗半身不遂69年一本老书的验方:生黄芪三两全当归五钱桃仁泥五钱川红花三钱,地龙三钱川杜仲五钱小川穹二钱地黄七钱土鳖虫三钱怀牛膝五钱赤芍三钱生甘草二钱三七粉钱半(分3次冲服)用法:每次加水适量煮取150ML加入三七粉五分,作一次服下,每日早午晚各煎服一次。
一日一剂。
此方在69年献方运动中,在民间献出来的秘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组成: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木瓜30克、菟丝子60克、当归60克。
[/hf]除核桃仁、黑芝麻外,余药均晒干,研磨过筛备用。
将黑芝麻于碾槽内碾碎,再放入核桃仁一起碾,当用手摸无颗粒时,与经过筛的药面一起倒入盆中,以炼蜜250克分数次加入盆内搅拌,反复揉搓成团块,再取团块7克制成丸子。
丸子可放入冰箱内贮存。
每曰服2次,每次服一丸,黄酒20毫克送下。
连服100丸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腰突症15例。
年龄14-51岁,病程1-14年。
结果痊愈14例,显效1例。
随访5-10年,均未见复发。
笔者经验方:是在上方基础上加味,经我临床十年反复论证而成.主要功效是:补肾益肝健脾,活血化痰利水,舒筋通络止痛.汤剂方:川断狗脊木瓜羊藿叶熟地骨碎补各12克,杜仲当归菟丝子云苓泽泻元胡鸡血藤各15克,香附白芥子半夏各10克,田七粉5克,核桃肉黑芝麻各30克.加减法:单纯腰痛加桑寄生15克;伴下肢痛加怀牛膝15克;痛甚加蜈蚣2条;舌苔黄腻加萆薢15克黄柏8克 .加水煎服,一天一包,分两次服用(在煎好的汤药中加少量的白酒效果更好)。
散剂方:川断狗脊木瓜乌药威灵仙羊藿叶骨碎补桑寄生怀牛膝各15克杜仲当归云苓鹿含草泽泻伸筋草元胡各20克, 鸡血藤黄芪各30克,香附半夏胆星土鳖虫僵蚕地龙全虫乳香没药各10克,田七粉辽细辛各5克,;共研细粉,每次5克,每曰二次.黄酒送服.可单独服,也可与上方汤剂一起服.(汤剂起效快,散剂起效稍慢)。
以上药粉也可再加核桃肉黑芝麻各150克,用炼蜜做成蜜丸,每丸10克,一曰二次。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治疗偏瘫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方法。
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常用药物包括活血化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通络软筋药如葳蕤、川续断、水蛭等,以及扶正抗邪药物如人参、黄芪等。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偏瘫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状况。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针灸疗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神经的营养供应,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3. 中药外治疗法:中药外治主要是通过将中药煎煮后制成药浴,或者将中药煎煮后敷贴在患处进行治疗。
中药外治能够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治疗偏瘫还可辅助使用理疗、推拿、拔罐、艾灸等物理疗法和按摩疗法。
但是中医治疗偏瘫的疗效会因个体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疏理经筋法治疗中风偏瘫
NO.*
疏理经筋法治疗中风偏瘫
更新日期:2009-12-20 点击:
夏纪
中风后遗症之偏瘫,其病因多为气虚血瘀或肝阳上亢而致脉络痹阻。
后期多表现为关节拘挛强直或肢软无力、麻木不仁,即所谓的“硬瘫”。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经筋理论,采用针药结合走罐,疏理经筋,对硬瘫的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就临证所得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活血展筋膏配制处方:当归、川芎、松节、灵仙、麻黄、细辛、地龙、白附子等量,上药水煮制成浸膏,干燥粉碎后加二倍量的药用凡士林,高温高压制成药膏装瓶备用。
患处常规消毒后,沿十二经筋之走行用梅花针进行弹刺。
阿是穴重叩,以微出血为度;再
1N0.*。
以涌泉穴、劳宫穴为主治疗偏瘫30例
半身不遂 】 。总之,其基本病 机均 为正气虚,邪气盛,经脉瘀 阻。 涌泉穴 为足 少阴肾经“ 穴 , 井” 主治头痛 、 头晕 、 惊风 、 癫狂 、 昏厥等病证 , 穴名 选释》 : 《 谓 足底位在人体最 低处 , 低者 为地 ,
涌 泉 、 宫 穴 为 主 , 平 衡 阴 阳 、 和 气 血 、 通 经 脉 , 进 偏 劳 可 调 疏 促
日 1次。1d为 1 5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 d ,再行下一疗 6后
程。
14 疗效标准 … 基本痊愈 :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 % ~ 0 10 0 %。病残程度 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 % 一 6
脐周 , 喜温喜按 , 疼痛无明显规律 。 余无 明显不适 , 纳可 , 大便调 ,
舌淡 , 白, 苔 脉滑 。 诊为脐寒腹 痛, 治以健脾 和胃、 理气止痛 , 以 处 黄芪 t g 炒白芍 1g 桂枝 8 , 0, 5, g 苍术 1 g 厚朴 1 g 陈皮 1g 乌 0, 0, 0,
( 收稿 日期 2 0 —0 0 8 7—1 ) 8
1 中华 医学会 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 会议 .各类脑血 管疾病 诊断
要 点 [ ] 华 神 经科 杂 志 ,9 6 2 ( )3 9—3 0 s .中 19 , 9 6 : 7 8
得满意疗效 。
症 9例 ,脑血管痉挛 5 , 例 脑外伤引起 1 例;病残程度 5级 1 6
例, 8例, 4级 3级 6例 ; 病程 1 个月至 1年, 平均 3 个月 。 两组 一
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 P>0 5 。 .0 ) 1 2 诊 断标准 参照 1 8 . 9 6年中华医学会第 4届全 国脑血 管 病学术会议制定 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 。 13 治疗方 法 . 两组均根据病情及病程采用降颅压 、保护脑 细胞 、康复锻炼 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采用针刺涌泉 、劳官穴治 疗, 针刺平补平泻为主, 留针 2 3 m n 5—1m n 0~ 0 i, 0 i 行针 1 , 次 每
十二井穴麦粒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十二井穴麦粒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目的为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本科在以往头体针的基础上加用十二井穴麦粒灸,并与以往头体针疗法对比,观察其疗效。
方法将118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以十二井穴麦粒灸配合常规头体针法,对照组以常规头体针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4.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十二井穴麦粒灸法能明显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
标签:中风偏瘫;十二井穴麦粒灸中风又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以突然晕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它包括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栓塞,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常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后遗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如何及时有效地治疗是促进病体康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近年来笔者在常规头体针法的基础上加用十二井穴麦粒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18例,全部选自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缺血性中风84例,出血性中风34例。
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为56.8岁。
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为57.1岁。
两组患者的病情和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
1.3病例纳入标准(1)全部经头颅CT或-R证实的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2)生命体征平稳,没有明显的精神障碍和严重并发症;(3)均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
1.4治疗方法(1)治疗组:采用十二井穴麦粒灸配合常规头体针法治疗。
中风偏瘫中医辨治经验
中风偏瘫中医辨治经验
中风偏瘫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身体一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感觉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偏瘫是由“风”、“痰”、“湿”、“火”等因素引起的。
中风偏瘫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针对性的中药治疗和配合推拿按摩、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方法。
辨证论治:中风偏瘫的辨证分型方案如下:
1. 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肢体沉重不灵,肌肉拘挛,舌质紫暗,脉弦结实。
治疗方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桃仁,红花等。
辅以腰痛按摩、拔罐、艾灸等理疗方法,可以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身体不适。
2. 痰浊内阻型:主要症状为口吐沫涎,舌苔白腻,脉沉滑。
治疗方案:祛痰化饮,开窍理气。
常用的中药有半夏、枳壳、茯苓等。
辅以针刺扶阳、刺激耳穴等理疗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3. 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为肢体无力、乏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案:滋阴补肾,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川牛膝等。
辅以推拿按摩、艾灸、针灸等理疗方法,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组织修复。
总之,中风偏瘫的治疗应综合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方法,既可以缓解病情,也可以促进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日常饮食和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疾病康复。
张智龙教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经验
1 9 17
各 1 g 蜈蚣 3条 , 药 7 , 5, 服 剂 小发 作明显 减少 。二诊加
用蜈 蚣至 5条 , 服药 7剂 , 发作 已消失 , 小 仍有 大发作 。 连续 服用 汤药 , 蚣加 至 7条 , 药 2月 , 大发 作 。 蜈 服 无 蜈 蚣逐 渐减量 至 2 时 , 条 改用 宁痫丹 , 次 / , 丸 / , 3 d 3 次 并 逐渐 减小苯 妥英 纳药量 至完 全停药 , 随访 2年 , 只大发 作1 , 次 无小 发作 , 疗效稳 定 。
[ ] 刘 立 智 . 循 环 障碍 的 中 医病 因初 探 口] 陕西 中 医 , 2 微 .
2 1 3 ( ): 0 — 0 . 0 0, 1 1 1 7 1 8
患 者反应 能力 、 力均 有下 降 , 智 便秘 , 情绪 急躁 易怒 。 查
[ ] 南 京 中医 药 大 学 . 药 大 词 典 [ . 海 : 海 科 技 3 中 M] 上 上
见, 以飨 同 道 。
功 能减弱 、 失调 而变生 诸疾 。正 如《 问 ・ 素 生气 通天论 篇 》 云 : 阳气 者 , 则养 神 , 则养 筋 。 说 明人 之神 所 “ 精 柔 ” 得 到阳气 的温养 才能思 维敏捷 , 力充沛 ; 精 脑得 到 阳气
1 阳气虚 衰 , 阻血瘀 为 中风偏 瘫 状态 的基本病 湿 机 对 中风 痉挛 性偏 瘫 的病 因病 机 中医 学早 有认 识 。 如《 灵枢 ・ 邪客 》 出 :邪气 恶血 , 指 “ 固不得住 留, 留则 住 伤 筋络 骨节 , 机关 不得 屈 伸 , 拘挛 也 。 《 经 ・ 十 故 ”难 二 九难 》 “ 日: 阴跷为病 , 阳缓 而 阴急 ; 阳跷为病 , 阴缓 而 阳 急 。 等等 , 为脑卒 中后偏 瘫 痉 挛状 态 的 出现 或 为 阴 ” 认
拨筋、点穴法治疗偏瘫130例临床观察67
拨筋、点穴法治疗偏瘫130例临床观察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是由于一侧锥体束损害所致中医称之为偏枯半身不遂等。
导致偏瘫的病因以大脑和脑干血管性病变为多见,其次有脑外伤、脑肿瘤、脑脓肿、脑炎、脱髓鞘病、脑膜炎的合并症、脑结核等。
推拿临床以脑血管病后遗症多见,而脑血管性病变一般又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脑出血;后者主要是脑梗塞。
尽管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在早期处理上不同;但是所造成的后遗症——偏瘫在推拿治疗上是一致的。
我们根据中医康复理论运用传统推拿治疗手法,主要通过拨筋、点穴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特别是在早期偏瘫患者的被动功能锻炼、降低其肌张力、恢复患者上肢关节的屈曲、下肢关节的强直僵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对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偏瘫患者进行拨筋、点穴推拿治疗、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请同人多批评指正。
一、临床资料本组130例,男79例,女51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67.3岁;脑血栓6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外伤5例,脑栓塞8例。
病程短者3周,长者半年,迟缓性瘫痪28例,痉挛性瘫痪102例。
所有病例神志均较清楚,但有不同程度的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麻木、痉挛僵硬、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肢体废用性强直、挛缩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
二、治疗:1、患者仰卧,医者以中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侧击印堂,中指压弹百会,五指成鹰爪状,以指尖用较快频率点叩四神聪等头顶穴,重点点叩百会穴至耳廓上方发髻这一运动区。
双手中指点旋太阳,两拇指点划眉弓(攒竹、鱼腰、丝竹空),两拇指点压睛明、迎香,中指点旋听宫,拇指压翳风,食中指拨天容及颌下筋。
拇、食、中指捻拿颊车至四白(患侧)。
两中指点弹拨中府、胸三关(神藏、灵墟、神封)。
医者中指点弹腹三脘(上、中、下脘),双手中指点弹两侧天枢,中指点弹气海、关元。
摩腹揉脐5~7遍。
2、患者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患者腕部,使患肢尽量伸直,另一手自肩至腕部拨揉上肢5~7遍,重点弹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关节及其周围、肘关节及其周围,拇指拨肩井、臂臑、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中指拨极泉、青灵、少海以及前臂曲肌群;点揉腕部、手背、手掌各1分钟;理五指1~2分钟;捻五指1~2分钟,同时拔伸五指1分钟;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等被动活动;活动肩、肘、腕关节,摇肩、肘、腕关节个5~6遍;搓患侧上肢3~5遍。
偏瘫的中医治疗--精品中医课件
情志过激,气郁化火;
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
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
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
• 虚火责之阴亏
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 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
3. 痰
• 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脾、肾、 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 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聚湿生痰, 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风。
4. 瘀
• 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亦指流行 不畅而郁滞之血。
• 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化瘀” 方药的深入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确立了其 地位。
5. 虚
(六)热邪壅盛
•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颜面潮红,口 渴喜冷饮,或见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有力。
• 治法:泄热通络 • 方药:凉膈散
(七)气血两虚
• 辨证要点:肢体缓纵无力或苍白肿胀,面色淡白无 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爪甲枯槁无华,舌质淡 有齿痕,脉细弱。
• 治法:补益气血 • 方药:八珍汤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 导源于《黄帝内经》——偏枯: 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 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 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虚
• 风的含义——六淫外邪之一 (风、寒、暑、湿、燥、火) “善行而数变 、主动”
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 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 而喎僻不遂等为主要的病症,因发病急骤, 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里风性善行而数变相似, 古人类比风邪如矢石之中人,故曰中风。”
偏瘫的中医治疗
偏瘫的中医治疗偏瘫就是人们常说的半身不遂,通常是指上下肢、面部肌肉或唇舌下部的运动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
患有轻度偏瘫的患者虽然还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但走路时需要上肢弯曲下肢伸直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被称为偏瘫步态。
而偏瘫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久卧在床,丧失了独立行走的基本能力。
偏瘫主要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原发病引发的,大多数患者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人的大脑具体分工是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脑部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
内囊是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这里有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负责供应血液,当豆纹动脉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
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从而极易造成脑出血。
内囊区的神经纤维排列紧密,一旦上下行纤维任何部位受损都会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征。
中医治疗偏瘫以脏腑辩证为基础,对患者经络与脏腑进行整体疏通调理,常用的方法有推拿治疗法、针灸治疗法和饮食调理法。
1.推拿治疗中医的推拿治疗法适用于偏瘫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其中医辩证施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偏瘫进行辨证分型,偏瘫的主症是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或舌体伸缩不灵活等,患者患病初期会出现四肢无力、知觉迟钝和行动受限的表现,后期逐渐加重为肢体强直挛急,走路体态姿势发生改变甚至畸形。
第二部分是对患者进行舒筋通络,通气活血。
第三部分则为具体推拿操作部分,通常采用滚、按、搓、揉的方式对患者的天宗、肝俞、胆俞、环跳、委中、伏兔等穴位及部位进行推拿。
具体操作手法有:患者取俯卧位,推拿医师站在患者侧面对其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按压,重点对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穴位进行刺激。
再在脊柱两侧采用滚法向下推拿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重点对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进行刺激。
患者还可以取仰卧位,推拿医师站在患者侧面用滚法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髋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对伏兔、膝眼、解溪进行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世纪50年代随先父,亡兄初学中医时,常见其用续命汤取效,但亦有不效者。
及至1956年人北京中医学院学习。
并听了一些老师讲课和深研了《中风斟铨》《医学衷中参西录》后,始知其不效者,多因阴虚阳亢,虚风内动所致耳,然临床用之亦有有效和不效者。
及毕业实习时,方鸣谦老师,大倡补气乃本病治疗之要着,补阳还五汤乃本病之效方,但临床试用之,亦有有效和不效者。
1962年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得见李翰卿老师治一半身不遂患者,久治无功,诊其脉沉,予逍遥散加活血之品而取效。
后李翰卿老师突然患半身不遂,前医予熄风化痰之法无效,余诊其脉大而虚,舌质嫩红无苔,予大定风珠加减而取效,然用之临床亦有有效和无效者。
1977年一患者昏迷、偏瘫一个多月,医予中、西药治之不效,审其舌苔黄厚腻,脉虚大而滑,与十味温胆汤加减而痊愈,然亦有有效和无效者。
综合30余年之经历乃知辨证论治之准确无误是首要方法耳。
为了总结经验特将偏瘫总结为十二法。
一、疏散风寒法适应证:年高气衰,冬季感受风寒后(多在由暖处猝至冷处或汗出受风寒时发生),猝然偏瘫,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方药:续命汤加减:麻黄10克,石膏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人参(或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川芎5克,杏仁10克,千年健10克,威灵仙10克,老鹳草10克。
病例:刘×,男,65岁,农民。
雪夜披衣开门时,突然左侧偏瘫摔倒在地,前医以补阳还五汤治疗10日无效。
邀家兄前往。
审其脉浮紧,舌苔薄白,神识清楚。
诊为风寒客于半身之腧。
以续命汤加减1剂证减,10剂诸证消失而愈。
二、益气活络法适应证:气血俱虚,络脉瘀滞,偏瘫不用,脉患侧弦大,健侧弦缓或沉弦。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一6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
若头目眩晕,疲乏无力,脉迟弱者,加味补血汤。
黄芪30克,当归15克,龙眼肉15克,鹿角胶9克,丹参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甘松6克。
病例:赵××,女,68岁。
一个月前睡眠过程中突发偏瘫。
先在某院治疗效果不明显。
审其除左上下肢不能活动外,神志清楚,伸舌偏歪,苔薄白,脉左弦大,右缓。
诊为气血俱虚,络脉瘀滞。
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方。
4剂后好转,40剂后诸证消失。
三、理气疏肝法适应证:肝郁气滞,枢机不利,阳气不能外达,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心悸失眠,轻度偏瘫,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脉沉弦涩或结或弦紧者。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大黄3克,甘草6克,大枣5枚,龙骨15克,牡蛎15克。
病例:耿××,男,68岁。
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3年,脑血栓形成后遗症2年。
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细审前医所用诸方多为平肝熄风,养阴清热,益气活血之剂。
察其证见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心悸阵作,左侧偏瘫,活动不便,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结。
诊为肝郁气结,阳气不能外达一证。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剂,诸证俱减,60剂后诸证消失而愈。
四、理气活血法适应证:气滞血瘀,筋脉失养,瘫痪拘挛,疼痛难伸,胸胁苦满,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舌质暗,苔薄白,或有瘀斑,脉沉或沉涩。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丝瓜络10克,连翘10克,木瓜10克。
病例:高××,女,60岁。
右侧偏瘫3年多,前医以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及针灸、西药治疗,不但无效,反见日渐疼痛拘挛,难于伸展,头晕头痛,心烦失眠。
转邀李翰卿先生诊治。
云:两脉沉弦而涩,舌质稍暗,头晕头痛,心烦易怒,此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所致也,宜逍遥散加减治之。
一周后疼痛拘挛果见好转,继服一月疼痛、拘挛、瘫痪均消失大半,又服一月诸证俱失而愈。
五、平肝潜阳法适应证: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目胀耳鸣,头中热痛,偏瘫麻木,面赤如醉或仅印堂穴附近红赤,舌苔白舌质红,脉弦长有力或寸脉大,甚或上人鱼际。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甲15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棟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克,桑枝30克。
若脉弦数,舌红,头晕目眩,有时震颤等肝火化风者,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克,钩藤15克,石决明25克,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12克,桑寄牛24克,夜交藤15克,茯苓15克。
病例:赵××,男,成。
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头中热痛,烦躁失眠,左上下肢活动不便1年。
某院诊为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
中、西药治疗8个多月无效。
审其面色红赤,尤以额部为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大上人鱼际.诊为阴虚阳亢,予镇肝熄风汤加减,]O剂后诸证大减,30剂后走路基本恢复正常,头晕亦随之消失。
六、柔肝熄风法适应证:真阴亏损,虚风内动,瘛疭瘫痪,神疲乏力,或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舌绛少苔或光剥无苔,脉虚大无根或虚而无力。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白芍18克,阿胶9克(烊化),龟甲12克,生地18克,火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12克,麦冬18克,炙甘草12克,生鳖甲12克。
病例:李××,男,79岁。
在开会发言时,突然昏迷偏瘫.急住某院,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西药治疗2个多月无效。
审其意识朦胧,失语,右侧偏瘫,手足心热,并见时时瘛疯,舌质红绛无苔,脉虚大。
综其脉证,诊为阴液亏损,虚风内动,筋脉失养,予养阴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
一周后神志转清,右上下肢微能活动,又继服2月,上肢能上举至头,手指亦稍能活动,并能在他人搀扶下走30步左右。
七、益气散风法适应证:气血俱虚,寒湿内蕴,外受风寒,偏瘫身重,心中寒,气短乏力,手足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方药:侯氏黑散加减:菊花40克,白术10克,细辛3克,茯苓3克,牡蛎3克,桔梗8克,防风10克,人参4克,明矾3克,黄芩5克,当归3克,干姜3克,川芎3克,附子5克。
共为细末,一日3次,一次1一3克,黄酒少许,冷服。
病例:李翰卿先生治一男性患者,右侧轻度偏瘫1年,四肢沉重,行路困难,有时翻身亦感困难,畏寒怯冷,纳差神疲,舌质淡苔薄白,指厥脉微。
予侯氏黑散2月而愈。
八、苦寒泻火法适应证:肝胆实火,筋脉失养,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轻度偏瘫,恶热,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黄白,脉弦数者。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
若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者,去车前子、泽泻、木通,加酒军6—10克。
病例:胡××,男,成。
高血压、脑血栓形成3个月来,虽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有效,但仍左半身活动不便,头晕头痛,烦躁易怒。
询之,除上症外,并见目赤口苦,便干尿黄,舌苔黄,脉弦数。
予龙胆泻肝汤加减20剂而愈。
九、化痰通络法适应证:气滞痰郁,络脉不通,偏瘫挛急,难于屈伸,疼痛,痴呆,或无故悲哭,舌苔白或黄白,脉沉滑。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桃仁24克,柴胡9克,香附9克,木通9克,赤芍9克,半夏9克,大腹皮9克,青皮9克,陈皮9克,桑皮9克,川芎9克,苏子30克,甘草15克。
若仅轻微偏瘫,头晕,口干,脉弦滑者,熄风通络汤:钩藤30克,地龙10克,桑枝30克,木瓜10克,枳壳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连翘10克,丝瓜络10克。
病例:高××,女,60岁。
脑血栓形成4年多来,痴呆妄语,右侧偏瘫,翻身站立等均困难,饮食尚可,舌偏歪,舌质红苔黄,脉沉弦滑。
诊为气滞痰郁,脉络瘀滞,予癫狂梦醒汤加减10剂,偏瘫、妄语、痴呆等好转。
20剂后翻身自如.并能在他人搀扶下走路。
十、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法适应证:气血俱衰,痰浊阻滞,痰多或不多,昏迷或失语,或瘫痪缓纵不收,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舌苔白或黄白而膩,脉虚大弦滑。
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9克,丹参15克,麦冬9克,人参9克,五味子9克,竹茹9克,枳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川芎9克,知母6克。
病例:岳××,男,71岁。
脑血栓形成2个多月来昏迷、瘫痪不见改善,审其证除昏迷、瘫痪外,喉中痰声漉漉不止,发热,舌苔黄白厚腻,脉虚大弦滑。
诊为气阴俱衰,痰火郁结,络脉瘀滞,心窍被蒙。
予十味温胆汤加减10剂神志转清,偏瘫好转,继服1个月后上下肢活动明显改善,但行走仍略感不适,半年后诸症消失而愈。
十一、补气养阴法适应证:偏瘫数年久久不愈,气短乏力,汗多口干,舌质红,苔黄白,脉虚大。
方药: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O 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苍术10克,生地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
病例:徐××,男,69岁。
偏瘫9年,翻身困难,虽两人搀扶亦仅能走六七步,气短乏力,疲乏思睡,食欲正常,自汗盗汗,舌质红少苔,脉虚大。
诊为气阴两虚。
予芪脉地黄汤40剂后能自如的翻身,60剂后能在放下拐杖的情况下走路四五百米左右。
十二、培补肾气法适应证:肾气虚衰,筋骨失养,瘫痪久久不愈,脉沉细弦或虚大无根者.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30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0克,山萸肉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薄荷1.5克,生姜3片,大枣4个。
脉细数,舌质红或舌尖红赤,尿黄者,虎潜丸加减:酒黄柏6克,炙龟甲30克,知母3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锁阳10克,干姜1克。
病例:商××,男,50岁。
右侧偏瘫,语涩5年多。
审其脉微弱,指趾厥冷。
子地黄饮子加减2年,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