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传承与保护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对策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教育研究摘要: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价值内涵,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多元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还有助于推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此外,还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谐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优秀品德和过硬政治素质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地处武陵山民族地区腹地的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
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已有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9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和谐价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这正是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1.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历史和时代价值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土家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了土家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了土家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对土家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例如,恩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肉连响”是流行于利川土家族群众中的一种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娱乐形式。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历程考察
掘 、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 自身的特点 ,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 了重要影响。
关键 词 : 土 家族 ; 非物质 文化遗 产 ; 文 献标识 码 :A 保护; 传承; 历 程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9 6 3 9( 2 0 1 4 ) 0 5 0 0 3 0 1 0 中图分 类号 :G1 2 7
施地 区土家族情 况调查报告 》 ( 1 9 5 8年 ) 等。 《 湘西 “ 土 家 ”语 言调查报 告》包括 土家语 的语法基 本结构 、土
第 5期
黄柏权 , 李学敏 : 土家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历程考察
3 l
专区 ( 现 在 的湖北省恩施 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 )在 5 0 年
代 也对 “ 土家 ”情况进 行过调 查 ,形成 了多个 调查报
永瑞 、 田德 凤 、龙奇元 、田学开 、顾 陶然 、胡文江 、
刘 黎 光 、杨 学友 等 。这 次调 查资料经 过整 理编 成 《 湘
家 问题 调 查 组在 谢 鹤 筹 的率 领 下又 深 入湘 西 北 的永
顺 、保靖 、龙 山等地调查 ,写 出了 《 关于土 家 问题 的 调查报告 》 。这 个报 告包括 “ 基本情况 ” 、“ 土家 自称 、
了对 “ 土家 ”进行调 查研 究。1 9 5 2年 ,著名语 言学家 严学窘 教授深入湘 西北永顺 、龙 山等 “ 土 家 ”聚居 区
第1 6 卷 第5 期 2 0 1 4年 9 月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I o f T o n g r e n U n i v e r s i  ̄
V o 1 . 1 6, NO . 5 S e p . 2 0 1 4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
No. o . 4 2V 12
No 2 2 o . 0 6
土 家 族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现 状及 保 护对 策
黄柏权
( 湖北 民族学 院 南 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湖北 恩 施 4 50 ) 4 0 0
摘要 : 文章通过 大量 的调查分 析后指 出: 土家族地 区非物 质文化遗产 可分 为消失、 濒危、 变异 、 衰退 几种状态 , 形 势十分严峻。面对这种局势 , 家族地 区也做 了大量的工作 , 土 如地 方党委和政府把 保护 民族 民间文化纳入重要 的议
维普资讯
因为没有 了生存的土壤 , 再无传人 , 土家族 民间一些 体育游艺活动在现代 主流文化的冲击下 , 处于消失 的边缘。特别是与信仰有关 的祭祀 活动和民间礼 仪, 因为人们生活方式 的改变而不复存在。如接婚 不用轿子 , 而改用车 , 抬轿报靠 、 甩筷等礼仪就没有 了; 如建房礼仪 , 因为土家族地区基本不再修木房 , 所 以砍伐梁木 、 上梁等仪式也就消失 了。消失 的文 化有些是受外文化 的影响 , 原有 的文化已不为 当地 民众所认同, 逐步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 如土家族传统 服饰 、 印染 就 是例证 。有 的是 因为社会 进 步 , 活方 生
土家族 自古 就 生 活 在 中 国 的腹 心 地 带 , 于 中 位 国东 、 、 、 的交 汇 点 上 。历史 上 就 是人 川和 进 西 南 北 人大 西南 的通 道 , 天是 东 中部 发 达地 区与 西 部 欠 今 发 达地 区的结合 部 和西 部大 开发 的最前 沿 。 由于独 特 的地 理 环境 和显 要 的地 理 位 置 , 这里 历 来 是 各 种 文化 的 汇 聚 地 , 今 仍 被 学 者 们 称 为 “ 化 沉 积 至 文 带”“ 、历史 文 化冰箱 ” “ 和 文化 聚宝 盆”, 文化 积 淀非 常丰厚 , 留了许 多文化 的原 生态 形式 。如 茅古 斯 、 保 傩 文化 、 尔 嗬 、 手舞 都是 土家先 民留下 的宝 贵文 撒 摆 化遗 产 , 我 们认 识早 期 人 类 的生 活 和社 会 面貌 具 对 有活 化石 般 的 价 值 。但 在 全球 化 和 现 代 化 的 冲 击 下, 土家族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在无声 无息 中消失 , 其形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综述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综述作者:彭有新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话语下,有关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
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着重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对传承中的问题的分析、传承方式的探讨、传承对策的探索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成果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综述随着宣传的广泛和深入,土家族这一民族早已不是藏在深山人未识了,土家族的研究学者也越来越多,并已呈现出硕果累累之状态,不仅研究内容广泛而且领域深入,笔者在此作一梳理,并择要阐述其中的研究情况,以期对今后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1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很多学者在研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都对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内含丰富,但保护传承现状不容乐观是普遍共识。
三峡大学武陵土家族研究中心主任黄柏权教授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其论文《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在分析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峻现实后,认为土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消失、濒危、变异、衰退几种状态,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遭遇了三次大的冲击,其中现代化的冲击破坏最大,使民族民间文化已处于式微的状态。
刘玉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立法探讨——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强调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田强、张天爽《追寻先民印迹守护精神家园——长阳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策》中对长阳土家族建筑艺术、婚嫁习俗、丧葬习俗、饮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后,认为形势严峻,“保护它们所蕴涵的土家文化底蕴是一件十分迫切的工程”。
湖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湖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它根植于湖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是湖北人的精神延续,具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价值。
然而伴随着经济建设,城市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上遇到重重困难,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总结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非遗;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引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其中强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积极措施,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部分文化缺乏一些针对性的措施等。
因此,本文在湖北省政府已有的保护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湖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湖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并获得了显著成效,在教育上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政策上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新的活力,社会方面也带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社会各行各业一起发力,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
在教育方面中,在2023年5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恩施幼儿园与恩施土家女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基地达成合作协议,他们凭借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得天独厚的巴土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让身处校园的学子也有机会感受到巴土文化的魅力。
在该活动中,学生可以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技艺,潜移默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为中华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也一定程度得增强自身的爱国意识。
土家族摆手舞在地方高校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2-05百花园地摘要:土家族多年的生活习俗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该民族特有的舞蹈风格和艺术特征,即摆手舞。
它作为土家族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民间艺术与土家族的民族形成、历史发展、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任职的高校有着地域上的优势和各方面的硬件条件,因此应该担负起传承的重要使命,把原生态民俗文化加以保留、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高校作者任职的高校距离黔东南较近,黔江、酉阳一带也是土家族生活居住较多的地方。
笔者在经过下到地方参加一些大型聚会活动,对民俗文化历史根源的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也学习了摆手舞的舞步和动作。
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以下就是对如何进行提出的观点和看法。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分析1.政府力度不够,群众基础薄弱政府拥有行政大权,对文化发展有决策权,它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摆手舞的发展与政府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
有关部门领导缺乏对摆手舞文化传承的意识,只是在本地区展开一些活动,对走出地域面向全国的现代价值认识还不够深刻。
因此,要由政府和高校双方共同搭建一个平台,让摆手舞能够走进大众文化。
从摆手舞的艺术特征来看,它动作幅度大,要求身体灵活,针对没有基础的一般群众推广起来会有难度。
而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均较好,有较好的体育运动基础,同时能够从文化内涵上更好地理解土家族风俗特征,对学习和发扬摆手舞有一定的根基。
但真正主动去了解和跳摆手舞的毕竟是少数,要想把摆手舞延续到高校,还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包括设置课程、建立团队、与当地政府联合办班扩展摆手舞的流传等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2.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才较少摆手舞的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需要有较深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土家族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自主经营项目几乎没有,对摆手舞的发展十分不利,推广显得步履维艰。
另外,土家族地区的现有收入也只是在旅游季节展开一些供人观赏的摆手舞团活动,缺少长远发展的规划,如通过商业的手段进行一些包装打造,成立一些较专业的团队,打造属于土家族的品牌,进而参加更为大型的活动或比赛,这样才能真正地带动群众和走向全国,为所有人所熟知。
湖北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与对策
时发 现 ,多数 是 关 于 “ 遗 ”保护 和传 承 的宏 观对 级 “ 遗 ”项 目 8 非 非 0项 ,县级 “ 遗 ”项 目 16项 。 非 9 策研 究 ,而 “ 遗 ”传播 常 常被一 笔 带过 ,研 究力 国家级 1 土家 族 “ 遗 ”项 目各 具特 色 , 表 了 非 4项 非 代 度 明显薄 弱 。 文 通过对 湖北 土家族 地 区实地 考察 , 土家传 统 文化 的精 华 。例如 土 家族撒 nJ嗬 、薅 草 本 tL  ̄ 总结 出该地 区 “ 非遗 ”传 播 的 主要 三 种形 式 ,同时 锣鼓 、土 家族 打溜 子 、土家 族摆 手舞 、灯戏 、都 镇 发现 其 存在 的 问题 ,最后 提 出相应 的对策 ,希 望研 湾故 事 、江河 号子 、肉连 响 、南 剧 、南 曲 、恩施 扬
产 保 护状 况进 行 了专 题报 道 ,号 召大 家 “ 护文 化 据来凤县文体局 《 09年年终总结报告 》统计 :中 保 20 遗 产 、守护 精神 家 园” 0 7年 1 ,中央 电视 台 央 电视 台新 闻频 道对 开幕式 直 播 6分钟 ,新 闻联播 。2 0 0月 《 视 听 》栏 目在长 阳县 清 江 画廊 推 出 “ 新 山歌好 比 发 稿 l ,中央 7台发 专题 2个 ,湖北 卫视 、恩施 条 清江 水 ”大 型歌 会 ,众多 歌 唱家 、歌 手 和长 阳县 当 电视台分别推 出 《 来凤印象 》 《 、 潮涌酉水金凤舞 》
湖北 土家族非物质 文化遗产 的传 播现状 与对策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作者:黄柏权信息来源:土家族研究土家族自古就生活在中国的腹心地带,位于中国东、西、南、北的交汇点上。
历史上就是入川和进入大西南的通道,今天是东中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结合部和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显要的地理位置,这里历来是各种文化的汇聚地,至今仍被学者们称为“文化沉积带”、“历史文化冰箱”和“文化聚宝盆”,文化积淀非常丰厚,保留了许多文化的原生态形式。
如茅古斯、傩文化、撒尔嗬、摆手舞都是土家先民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认识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社会面貌具有活化石般的价值。
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无声无息中消失,其形势极为严峻。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现状通过田野调查和对民间艺人的访谈,我们发现建国后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遭受到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第二次是1966—1976年的文革“破四旧”对传统文化的大批、大破坏;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的现代化冲击。
前两次都是政治运动使然,遭受的破坏是突如其来的,破坏性很大,而多是地面上的有形文化遗产,当运动一过,人们又本能地恢复了传统的生活和民俗。
而一直延续至今的变革,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是广大农村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条件下对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民众的主动选择和适应。
因此,第三次冲击波对传统文化的消解是最彻底、最全面的,以致使我们引起警觉的时候,民族民间文化已处于式微的状态。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消失、濒危、变异、衰退等几种情况。
消失是指一种技艺的完全失传或一种文化现象(物件)已不复存在。
消失的技艺往往是民间工艺中工艺水平极高,按习惯又不外传的绝技、绝活,例如:在湖北咸丰过去有一种桃核雕刻工艺就已经失传了;再如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银饰制作工艺、纺织工艺、印染工艺、木雕工艺等都基本失传。
论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得以世代相传、繁衍生息的象征。
但是,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并不乐观。
湖南作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因此,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财富也是湖南众多文化工作者,更是湖南各大地方高校的重大使命。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一、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理论研究方面,地方高校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近年来,有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并成立相关的研究中心,如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中山大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业,云南大学开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同时,湖南文理学院开展了常德市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活动,桃源刺绣艺术展、“武陵风韵”艺术展演等活动已经在省内乃至国内多次获奖。
吉首大学也开设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才培养基地等从事专业研究[1]。
湖南师范大学设立了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但仍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资金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正缺少这方面的专项资金,且获得社会捐赠的渠道也不畅。
一些与地方政府合作过的高校,也深感政府资金支持受政府当局政策影响较大,呈现短时性,功利性趋势,不利于专业研究性工作的开展。
而地方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几乎没有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如果没有政府可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和社会捐赠,那么,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师资力量匮乏正如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在我国启动的时间不长,且不健全,因此,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首要的是解决传承人的问题。
论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年 月总第 期20176163论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彭 甜(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非物质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成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代居于武陵山地区。
当前,中国政府较为重视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土家族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优秀的非物质体育文化,在今天,部分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濒临灭绝,需要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保护。
关键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保护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7)10-151-02投稿日期:2017-02-20作者简介:彭甜(1988—),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非物质体育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土家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阶段,部分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已处于濒危状态,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传承工作的断代将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为此,必须要调查了解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各类因素,对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1 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1.1 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与节日礼俗的关系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与民族的人生礼俗、节日庆祝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
牛王节、舍巴节、女儿会等都是土家族别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身影随处可见。
舍巴节是深受土家族同胞重视的传统节日,该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
在舍巴节庆祝活动中,土家族同胞会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一些比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族人的身体、又活跃了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来缅怀文学家屈原。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 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速,地方民族高校在传承与弘扬本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此地方民族高校在开展教学、研究以及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以地方民族高校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讨其在活态教学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和建议。
一、困境分析1.资源匮乏地方民族高校通常位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学校本身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经济投入有限,难以保障教学、研究和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尤其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资源匮乏给传承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人才缺乏活态教学传承需要一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传统技能的师资队伍,在地方民族高校,这样的人才并不多见。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涉及到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个领域,要想找到全面了解并精通这些技艺的教师并不容易。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也给地方民族高校的活态教学传承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出路与建议1.加大经济投入为了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地方民族高校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经济投入。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项目资助,提高学校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投入,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
2.引进外部专业教师针对人才缺乏的问题,地方民族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教师来弥补这一不足。
可以邀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老师前来执教,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或文化机构合作的方式来引进相关教学人才。
3.创新教学方式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地方民族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开设相关文化艺术课程或者成立相关的社团组织,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土家族碑刻文化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
引领作用,
进而达到知识服务育人过程中教化作用[3]。
土家族碑刻是土家传统文化表达的终端产品,
2017 年第 5 期
图书馆学刊
·信息组织·
TUSHUGUANXUEKAN NO.5,
2017
土家族碑刻文化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
——以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
王文兵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土家族碑刻以碑刻和摩崖石刻为主,石碑最多。开展土家族碑刻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
意义。通过田野调查、专题走访和文献查考等方式,全面收集土家族碑刻数据信息,构建碑刻资源
土家族碑刻是土家族人的智慧成果积淀之一,
要使命就是人才培养,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引领
是土家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实物见证,是
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土家族碑刻蕴含着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
厚的儒家文化内涵、民族思想精华,并承载着先贤
区高校图书馆是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集散地,
族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特色化服务必须要有特色化量上不占据优势,但其石刻影响力和 Nhomakorabea值性极强。
的文献资源。首先,学科服务需要特色化资源。民
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城郊七里坪旧城,南宋咸淳六年
族高校图书馆要提升自身的核心,必须加强特色文
(1270)秦伯玉撰文抄刻的《
“西瓜碑”石刻》,记述了
献信息资源建设。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在特色文
南宋咸淳年间淮南西瓜在恩施的种植情况、种植方
献资源建设方面虽具有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在
法和品种,证明了中国南方至迟在宋代已引种西
高校图书馆深层延伸服务中仍需要坚实的文献信
瓜。除《总目提要》已收入的土家族碑刻外,在土家
论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论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甘世梅;王朝军【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结果表明: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受自身传承方式的影响、传承人制度的缺陷、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
针对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保护传承策略:找准定位,充分挖掘其非物质性,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护好传承主体,充分发挥地方馆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范畴,加强法律保护力度等。
%Using of literature,interviews,field trips and other methods,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jia intangible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obtained mainly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eir own way of 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system,modernsports,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Propose the following transmission responses: Identify the location;fully tap its non-material;increase the support efforts for the government;protect the main body of heritage;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local museum;"The educa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 traditional sports disciplines;strengthen the legal protection,etc.【期刊名称】《体育研究与教育》【年(卷),期】2012(027)005【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影响因素;传承策略【作者】甘世梅;王朝军【作者单位】建始县第一中学,湖北恩施445300;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1 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状况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土家族“摆手舞”、“撒叶儿嗬”、“毛古斯”、“肉连响”等传统体育项目。
论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旅游管理12101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6年5月10日目录摘要 (1)1绪论 (2)2概念阐述 (3)2.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特征 (3)2.2地方高校概念及特征 (4)3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必要性 (5)3.1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地方高校的迫切使命 (5)3.2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经济与发展的优势5 3.2.1传承优势 (6)3.2.2学术优势 (6)4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7)4.1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作用 (7)4.2人才培养基地 (7)4.3创造遗产价值与品牌 (7)5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8)5.1资金投入不足 (8)5.2师资力量匮乏甚至断代 (8)5.3宣传力度与继承人兴趣较低 (9)5.4与市场脱节 (10)6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途径 (10)6.1构建专门的研究队伍和机构 (10)6.2地方高校加强研究主体的素质培育 (11)6.3开设专门课程和重视技术研究 (11)6.4多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12)7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5)论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传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我们民族的使命。
得益于地缘优势,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地方高校为研究主体,就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地方高校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Rol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non- materialcultural heritage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Hu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haracteristic, then,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ese analysis results, the article finall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unan area targeted view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 the heritage1绪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文化领域的传播也大幅度的加速中国的文化生态和文化主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挑战,那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现已濒临消亡的、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进行保护与传承。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
黄柏权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4)002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后指出:土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消失、濒危、变异、衰退几种状态,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种局势,土家族地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地方党委和政府把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始用法律的手
段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启动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村)的工作,民间文
化传人开始受到重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化等.文章进一步指出,要使土家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必须在全民族中形成共识,进一步利用好法律的手段,摸清家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民间艺人和文化人的地位,把申报各级保护单位、把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把历史文化名城(镇)、把旅游开发、把生态环境保护、把博物馆建设、把学校教育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总页数】9页(P44-51,55)
【作者】黄柏权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J], 宋智梁;于佳明;翁立超;杨利;张良祥;吴迪
2.“一带一路”背景下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探析[J], 黄远珍;杨阳
3.俄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J], 张毅;
4.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 [J], 赵巍郁
5.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 [J], 赵巍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土家族继承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习俗、语言、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人民珍视的文化资产,也是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淡化和人口迁移等现象使得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传承的危险;另一方面,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工业化和数字化威胁着其传承和保护。
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现代化进程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2.探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承的策略和途径,具体包括社区参与、科技手段和文化产业等方面;3.研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探讨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4.总结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保护和传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丰富做出积极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及现状分析;2.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承的策略和途径;3.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4.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高校课题申报: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湖北非遗文化为例
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湖北非遗文化为例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非遗文化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遗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非遗进入中国教育体系的开端。
非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目前,随着“非遗进校园”的呼声越来越高,若干地方高校积极投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来,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总体而言,却并未找到区域非遗文化真正联姻地方高校的最佳突破口。
与此同时,顺应新时期国家政策引导及时代发展新需求,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从实际中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若干地方高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文化主导,或者流于形式,精神文化培育相对欠缺。
因此,以何种文化来引领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许多地方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课题认为,依据地方高校自身的区域特性、教育特点、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文化强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对校园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建设与探索,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展本区域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从而营造区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真正扎根地方高校、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的双赢局面。
(2)课题界定本课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索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区域特色非遗文化的融合。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有关非遗保护及“非遗进校园”的主题,国外多有研究和实践。
20世纪 50 年代,日本修订《文化财保护法》,确立了“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法律。
90 年代,日本政府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之先河,一些校园内积极引进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及保护.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及保护根据相关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脱离劳动人民的生产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在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各个群体在运用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创新。
于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有了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加促进了文化的多元特性,使文化在发展中变得更加丰富。
目前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益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迫于生计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象征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民族瑰宝正一点点被经济社会吞噬,而同时现代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兴趣已不复从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空前的考验。
在探索“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人们渐渐将视角转向高校群体,高校在传承与保护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搜集、分类整理、修缮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完善相关的研究资料;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非遗”相关课程,培育具有高素质的教育团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校具有广大的学生群体,教师向学生传授“非遗”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非遗”知识,并对其加以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与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在保护与传承中,我们要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所以要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鼓励社会各行各业人士加入保护与传承“非遗”的行列之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教育相联系,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与创新型传承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身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 世代居住 在武 陵地 区 ,其 区域面积近 1 琴 、土家族 梯玛 神歌 等土 家族非 物质文 化遗产 被列 0
万平 方公里 ,现有人 口 8 2万 。勤劳 勇敢 的土家族 入 ;利川灯 歌 、长 阳山歌 、地盘 子 、巴东堂戏 、鹤 0 人创 造 了优 秀而 丰富 的土家族 文化 ,深厚 的土家 族 峰柳 子戏等进 入 了湖北 省第一 批非 物质 文化遗产 名 文化 为进行 民族文 化 的研 究提供 了优越 的条 件 。湖 录。这 些非物 质文 化遗产 特征 鲜 明 ,是 中华 民族 的 北 民族 学 院正 好地 处湘 、黔 、鄂 、渝 四省交 界 的恩 文化 瑰 宝 ,对 于增 强我 国的 民族凝 聚力 和民族 自信 施 土家族 苗族 自治州 ,这里 气候 宜人 ,山清水 秀 ,
《 恩施 土家 族苗 族 自治州 民族志 》 中 国少 数 民族 家 族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整理 和研 究工 作 。学校 坚持 、《 学 术 规范 ,从 田野 中来 ,到 田野 中去 ,在湘 、鄂 、 民俗 志 》( 家族卷 ) 。 土 等
2 第 二 ,承担 课题 。围绕 研究 土 家族 文化 ,湖北 渝 、黔 边 区相继建 立 了 l 个 长期 的 田野调查 基地 , 全 面抢 救 、 集 、 收 整理 土 家族非 物质 文化遗 产资料 , 民族学 院研 究人 员 共承 担多 项 国家 、省 部级 课 题 。
数 民族 人才 的重要 基地 ,成为保 护 、传承 、发展 与
二 、湖 北 民 族 学 院 传 承 与 保 护 土 家 族 非
创 新少 数 民族 优秀 文化 的重要基 地 ,逐 步 的形 成 了 物 质 文化 遗 产 工 作 的现 状 自身的特 色 ,为地方 经济 文化 的发展 做 出了贡献 。 1 .坚持理 论研 究 。 探讨传 承与保 护土 家族非物
地 方 高校传 承 与保 护 土家 族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工作 的对 策研 究
— —
以湖北 民族 学 院为例
周 燕 赵 霞
( 三峡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 3 0 ) 4 0 2 摘 要 :本 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梳理 ,对湖北民族 学院传承与保护土 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进行
了综 述 ,并 对后 续 传 承 与保 护 工 作提 出 了相 应 对 策 与建 议 ,以期 对 该校 及 其 他 地 方 高校 传 承 与保 护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工作 起 到 借鉴 和 参 考 作 用
关键词 :地 方高校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现状 ;对策
中图分 类 号 :G 0・ 5 4 s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3~13 2 1 0 —07 —0 32( 00) 5 0 2 4
事 、秀 山民歌 、酉 阳民歌 、酉水船工号 子 、恩施 扬 陵地 区非 物质 文化 遗产及 其 文献集 成 》 《 、 土家族 非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 0— 2 3
作者简介:周燕 ( 94 女 ,汉族 ,重庆人 ,_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 0 18 一) 二 0 7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文化传承和高等教 育研 究 。赵 霞 ( 96 女 ,汉 族 ,陕西 宝 鸡 人 ,三峡 大 学 高 等教 育 研 究 所 20 级 硕 士 研 究 生 ,主要 从 事 文化 18 一) 08
传 承 和 高 等 教育 研 究 。
7 2
地方高校传承与保护土家族 非物 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对策研究
物 质文 化遗产 》 《 、 土家族 文 化资 源保 护开发 研究 》 、
《 陵地 区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及其 文献 集 成 》等 。开 武
《 土家 族语 言使 用 现状 及其 传 承 》等 学 术专 著 以及 展 了n ) 嗬等 土 fL
心具 有 巨大作用 。因而 ,保 护 与传承 土家族非 物质
蕴 含着 丰富 的土家族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该 校历 来都 文化 遗产 ,弘扬 优 秀的 民族 民间文化传 统 ,具 有 十
把 土家族 文化研 究作 为重点 和特 色。湖北 民族学 院 分重要 的意 义。 发展迅 速 ,已成 为湖北 民族地 区 、武 陵地 区培养 少
一
、
土 家族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概 况
质 文化 遗产 的理论 支撑
第一 , 术专著 。 学 湖北 民族学 院率先推 出了《 土
土家族非 物质文化 遗产 内容十分 丰富 , 其诗 歌 、 家 族研 究丛书 》1 , 及土家 族哲学 、 6本 涉 伦理道 德 、
神话传 说 、音 乐 、舞蹈 、戏剧 、服饰 、仪式 、民间 文 化发 生学 、考古 、民间文学 以及跳 丧 、还 坛神 等 习俗 和民间手 工艺 等具有 浓郁 的民族特 色和原 生态 内容 。编 著系列 丛 书的初衷 和重 点就 是保护 非物质 性 。在第 一批 国家级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目录 中 ,湖南 文化 ,书中很 多文章 涉及对 非物 质文 化遗产 的 田野
省桑 植县 的桑植 民歌 、石柱 土家族 的哕儿 调 、德江 调查 和研究 ,对其 传 承与保 护具有 重要 意义 。之后
傩 堂戏 、湘西 土家族 打溜子 、摆手 舞 、毛古斯 舞 、
推 出了 《 武陵地 区 民族 教育 研究丛 书 》4 本 ,对武
织锦 技艺等 1 6项土 家族非物 质文化遗 产被列入 ; 在 陵地 区的教 育历史 及现状 做 了详细 的调查 与分 析 , 第二 批 国家 级非 物质文 化遗产 名录 中 ,有 都镇 湾故 还出版 了《 母语存 留区的土家族 社会文 化变迁 》《 、武
主要有 《 家族 民俗文 化 的历史 变迁 与未来 走 向 》 土 、
为系统 的研 究土 家族 文化储 备 了大量 的详实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