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之中国践行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它起源于意大利的医生和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研究和经验总结,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相应的教育材料,旨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自信心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儿童是自主学习者。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地探索、观察和学习,并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个性。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环境,并提供适宜的教育材料,引导和激发儿童的潜能。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强调的是个别差异和独立性。
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进程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并通过观察和了解他们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蒙台梭利还认为,幼儿阶段是人的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内形成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创造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实践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实践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
它强调的是让儿童参与到各种具体的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验来学习。
蒙台梭利提出的教育材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材料旨在激发儿童的感官感知和操作能力,例如,包括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拼图、串珠和益智玩具等。
这些材料可以让儿童自主地选择和使用,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还注重自我纠正和自我评价。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中,儿童被鼓励独立地选择和完成任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来评价自己的工作。
这种自我纠正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帮助儿童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三、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在现实中的应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是一种源于意大利的教育模式,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自主性,让儿童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发展自身潜能。
这种教育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被誉为儿童教育的一种革命性创新。
在中国,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各地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和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是,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如何在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下,更好地推广和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如何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需求,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
为了更好地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中国化实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在中国,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主要应用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蒙台梭利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培训等方面都秉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原则和理念,强调儿童的自主性、个性化、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但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理念和原则如何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如何在中国的现实教育环境下更好地落地和推广,如何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理念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理念和原则与中国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强调儿童的自主性、个性化、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人格独立、强调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价值观相符合。
因此,在推广和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理念和原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
三、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与中国现实教育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和实施,也需要考虑到中国现实教育环境的特点和需求。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探索世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强调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发现,而不是被老师强加知识。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在中国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的记忆和背诵,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
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则强调让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理解和学习知识。
通过感官教育,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感官刺激,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放置各种形状、颜色和质地的物体,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观察来学习。
我们还可以利用儿童画和手工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感官操作能力。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感官能力,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来进行亲子教育。
父母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发音等多种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官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教育理念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通过感官教育、手工活动和亲子教育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蒙台梭利作为近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本文从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论自由教育以及论感官教育等三方面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意义。
蒙台梭利毕生致力于探索幼儿教育,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给我国的学前教育以极大的启示,尤其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强调吸收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性,儿童通过外部世界的吸收而建构起自己最初的心理和精神胚胎,因而感官教育十分重要,蒙氏还强调儿童在其受教育的过程中拥有完全和充分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可以任意妄为。
蒙氏教育思想中的这三个观点对我国幼儿教育颇具影响,下面对其思想及启示意义简要分析:一、有吸收力的心理——转变我们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成人通过运用心理来获得知识,然而儿童吸收知识直接进人其心理生活。
我们接受印象并将其存储于大脑之中,但我们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然而婴儿却要经历一个转化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儿童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用于所发现的周围事物。
也就是说,儿童能够吸收文化,吸收语言,吸收知识。
儿童的心理、儿童的语言等并没有遗传的行为模式可以遵循,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吸收来实现的。
儿童通过吸收在周围发现的一切,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
吸收性心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母亲带来的只是婴儿的身体,是婴儿创造了人的心理,是儿童吸收了周围世界的材料并将其塑造为未来的人。
从“吸收”到“形成”,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3岁以前,幼儿的学习基本以无意识为主,儿童对一切外界刺激的吸收只能是无意识的,他们不具备接受能力,但这时期的他们具有吸收的能力而无须任何直接的教学。
他们面临的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形成的问题。
他通过活动完成其先前无意识吸收的心理,同时形成有意识的吸收心理。
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断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国外儿童混龄教育的模式和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探讨国外儿童混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其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适用性和潜在价值,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概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基础,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教育理念等。
接着,本文将深入分析国外混龄教育的实施模式,如家庭式混龄班、主题式混龄活动等,并探讨这些模式如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外混龄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这包括如何在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设计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如何通过混龄教育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及认知发展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融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实施混龄教育的可行性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这些讨论,本文期望能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国外儿童混龄教育的实践及其特点混龄教育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存在于学前教育机构,也延伸到了小学甚至更高年级的教育中。
瑞吉欧教育模式:在意大利的瑞吉欧地区,混龄教育被广泛应用。
孩子们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活动。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他们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中学习和成长。
丹麦森林幼儿园:丹麦的森林幼儿园是一种典型的混龄教育模式。
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游戏、学习和探索。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社会性,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多样性:混龄教育强调不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感官刺激和探索的教育理念。
它起源于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研究和实践,主张通过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经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而在我国,本土化教育注重的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强调的是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
在教室里,儿童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教具和材料,探索它们的不同特性。
他们能通过触摸、看、听、闻等感官的刺激来感知和理解事物。
这种自由探索的方式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本土化教育也注重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儿童提供类似的感官刺激和探索机会。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自动手去做,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儿童在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此外,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还注重环境的设计和创造。
教室里的教具和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准备的,以满足儿童的感官需求和发展需要。
这种注重环境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造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为儿童打造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材料,以及安全舒适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强调的是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注重感官刺激和环境的设计。
在我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经验和创造适合儿童学习的环境,我们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蒙氏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一、引言蒙台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医生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创立,自20世纪初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传播1. 早期传播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法开始传入我国。
当时,国内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研究和推广。
在此期间,国内出现了一些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基础的幼儿园。
2. 大规模推广21世纪初,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开始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作为其中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例如,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提到,要推广科学保教方法,鼓励幼儿园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等先进教育理念。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1. 教学模式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布置:蒙台梭利教室的环境布置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安全性,以及儿童自主选择和使用教具的自由度。
(2)教具使用:蒙台梭利教具种类丰富,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3)教师角色: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2. 教育成果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体现:(1)儿童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等。
简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简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蒙台梭利是一位意大利的教育家,她开创了一种新的学前教育方法,即蒙台梭利教育。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感官体验。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注重孩子的自主性,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这与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改革方向相符合,即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其次,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强调实践操作和感官体验。
这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方向也相符合,即强调实践操作和体验式学习,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这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为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较为严格,缺乏培养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环境。
而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则为我国学前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我国学前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培养未来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化的困境与对策读后感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化的困境与对策读后感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天性、注重感官发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推崇和实践。
但将之引入中国,却面临着一些文化差异和发展困境。
这些困境的存在,使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遭遇阻力,亟需寻求有效的应对之策。
困境一:教师观念根深蒂固蒙台梭利教育强调"导师"而非"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自由空间。
然而,中国传统教育里教师"autoritáriáment"权威地位难以扭转。
多数教师习惯于主导课堂,难以完全信任和放权于儿童。
困境二:家长期望值与培养目标不符蒙台梭利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力等综合素养,而中国家长对分数、考试成绩的执著,导致其对这种"慢节奏"教育方式难以全盘接受。
家长对"为学业牺牲兴趣"也情有可原。
困境三:课程内容与中国国情脱节蒙台梭利教材多由西方背景出发,难免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些隔阂。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更多中华元素,使孩子从小树立自信,是当务之急。
困境四:缺乏专业蒙台梭利师资培养目前国内蒙台梭利教师队伍培养滞后,真正通晓这一理念且具备多年实践经验的专家教师奇缺。
如何构建系统化的师资培养体系,是蒙台梭利教育在华落地生根的关键。
面对上述困境,我们需要因"时"制宜,在坚守蒙台梭利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推进其本土化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蒙台梭利理念的宣传和师资培养力度。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建立专业蒙台梭利教师梯队。
并持续加强在职教师这方面的培训,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念。
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要籍梭里教材。
适当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孩子们从小熏陶茹国蒙台温故知新,家长更易接受认同。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转变目光只聚焦于分数的局限视野,真正尊重儿童的天性个性差异。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最新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
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
但其在中国的传播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蒙氏教法,实践,问题,对策从20世纪出形成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风靡世界了。
在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蒙台梭利虔诚的追随者,这一方面是蒙台梭利的个人魅力使然,另一方面就在于蒙氏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幼儿的发展的确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1我国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沉寂再到复兴的过程。
当前, 一批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译著、专著和学术论文相继问世, 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迅速开展, 蒙台梭利幼儿园教师培训日益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 我们要促使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研究系统化, 进一步提高蒙台梭利教师培训的规格与质量, 扩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范围, 最终实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中国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即时间集中而短暂,主要是在20 世纪20 年代。
1913 年中国第一篇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论文发表, 此时距1907 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创建第一所“儿童之家”只有 6 年时间。
由此可见, 我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还是比较早的。
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形势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引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 封建教育思想受到了社会大众的猛烈批判和抨击, 各种西方教育思想被大量引入中国, 特别是大批美国著名教育家访华以及中国留美学生分批归国从事教育工作等, 几乎使中国教育界形成了以美国教育为样板的共识, 而此时正值蒙台梭1梁志燊.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利教育实践在美国迅速发展,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主张自由教育的思想又与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相适应, 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迅速传播。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 展历程
日期:X月X日
-
目录
CONTENTS
-
1
1914年-1940年:初步接触
2
1940年-1980年:逐渐兴起
3
1980年-1990年:深入研究和发展
4
1990年-2000年:普及和认可
5
2000年至今:全面发展与本土化
0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 国的发展历程可以 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PART 2
1940年-1980年: 逐渐兴起
2
1940年-1980年:逐渐兴起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民族独立运
1 动的兴起,中国开始重新审视其教育体 系
2 在这一时期,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和实 践在中国开始逐渐兴起
3 一些中国教育家和教师开始研究蒙台梭 利教育,并将其引入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4 他们建立了更多的蒙台梭利学校和幼儿 园,推广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里程碑和发展阶段
PART 1
1914年-1940年: 初步接触
1
1914年-1940年:初步接触
1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到蒙台梭利 教育理念
2 当时,一些西方传教士和社会改革者开 始将蒙台梭利教育引入中国
3 他们建立了蒙台梭利学校,推广这种教 育方法
4 然而,这一时期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因 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受到西方列强的 影响
PART 3
1980年-1990年: 深入研究和发展
3
1980年-1990年:深入研究和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 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 策为蒙台梭利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
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作者:刘英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年第02期玛丽亚·蒙台梭利是继福禄贝尔之后意大利的一位世界著名幼儿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学”,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论著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传播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中,混龄教育是蒙台梭利教学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式给儿童带来了许多益处,被各国竞相引入,我国也不例外。
一、混龄教育的内涵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在3~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有很多东西教师是不能传授给3岁儿童的,但5岁的儿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而且3岁儿童对5岁儿童所做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他自己的能力相差不远。
蒙特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
通常年龄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儿童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年龄较大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
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可贵,因为5岁孩子的心智比成年人更接近3岁幼儿的心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所以幼小的儿童很容易模仿那些我们班级传授的事物。
有一些父母担心自己孩子年龄偏大,和年龄小的幼儿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一些家长亦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偏小,和大孩子在一起会跟不上,产生自卑感……事实并非如此。
蒙台梭利指出:“年龄偏大的幼儿并非一直在教别人,教学比他小的幼儿,可以帮他更了解自己先前所学的一切。
”他必须分析、重组自己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别人。
他们还认为自己是较小幼儿的保护者,于是自律和责任感自然产生,所以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所获。
而较小的幼儿在大孩子的带动下发展能力获得提高,并且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许多成年人用“语言”无法传授给他们的东西。
浅谈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
浅谈如何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目录摘要---------------------------------------------------------------------------------------------3 引言---------------------------------------------------------------------------------------------3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及特点------------------------------------------------3二、我国幼教界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误区--------------------------------------5(一)幼教实践中只重形式而忽略其教育精髓---------------------------------------5(二)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存在的局限---------------------------------------6三、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方法--------------------------------------------------7(一)强调蒙氏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7(二)消除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化障碍------------------------------------------8(三)平民化的教育不需要贵族化的包装---------------------------------------------9 结论--------------------------------------------------------------------------------------------10浅谈如何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陈荟宇 2006级外语学院英语四班 200603101010摘要: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现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范本之一,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谈谈你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结合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结合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一、科学选择儿童玩具从总体上看,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具有系统性强、功能独立、材质多样、错误控制、重视智力培养等特点,对我国学前儿童玩具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或家长对于儿童玩具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根据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理论,我们认为,在儿童玩具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深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敏锐觉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敏感期,为他们准备适宜的玩具。
二是按照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玩具。
玩具既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不能忽视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对玩具的偏好各不相同。
选择满足儿童需要的玩具,才能真正触及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按照不同的形状、材质选择玩具。
学前儿童正处在感官敏感期,不同形状、材质的玩具有利于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让儿童触摸棉、亚麻、丝、皮革等材质,可以提升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又如,提供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不同形状的玩具,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生活周围的儿何形状,发展他们的实体感官。
四是要注意玩具的美感。
造型设计优美、色彩搭配协调的玩具,既能激发儿童操作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感受能力。
儿童的审美是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和家长在玩具的选择上也应注意玩具的质感与美感,让儿童在美的熏陶中“工作”和成长。
此外,选择玩具时还应注意安全问题,避免选择含有毒物质、边角尖锐、体积太小等有潜在危险的玩具。
二、正确运用感官训练法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法”以系统的感官教具为依托,通过对儿童视、听、触、味、嗅等感觉的训练,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感觉功能,增进他们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处在感官敏感期的儿童来说,感官训练非常重要。
前文提及的蒙台梭利运用“示范法”三阶段语言教学法“练习法游戏法”等方法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历程-教育文档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历程纵观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将它分为兴起、没落、复兴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兴起。
20世纪10―3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传入中国。
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情,最终受到了遗弃。
中国接受蒙台梭利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初。
中国1913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蒙台梭利女士之新教育法》、1914年10月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书。
这些中译本的出现初步向人们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原理。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当时国内幼教理念有极大的不同。
以对儿童的尊重、精准的教具,优雅的老师,有准备的环境为代表的新颖的蒙台梭利教育一经传入就征服了大批中国教育者。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高度地评价蒙台梭利,认为她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
1914-1915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商务印书馆把蒙台梭利的教具仿制发行。
1915年4月江苏省教育会召开蒙台梭利教具研究会。
1916年美国巴士弟夫人携带全副蒙台梭利教具来华表演介绍蒙台梭利教学法受到欢迎。
同年《中华教育界》连续发表顾树森、王维尹合译的《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介绍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十分顺利。
这个全新的理念在开始引入时在理论界受到追捧,但随后的实践运用却发现它无法在中国运行。
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再加上中国传统观念中认为只有家庭能为幼儿提供教育和保护,学前社会教育的观点没有深入人心。
幼稚园的教育不被重视且规模小。
另外,当时中国人认为幼儿学习的动力来源于食物和痛疼刺激;师道尊严,教师与学生间有严格的等级;离开了成人的教导幼儿无法自己获得知识等等。
这些旧观念与蒙台梭利理念差距甚远甚至格格不入。
幼稚园无法接受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反对意见也就出现了。
1916年江苏省经过实验,认为蒙台梭利教学法不合国情,难以推广。
并将此试验情况上报教育部。
1923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实行蒙台梭利教学法。
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让孩子们在自然、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那么,这种教育方法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理念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
2. 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她认为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3.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蒙台梭利教育法鼓励孩子们通过触摸、操作各种材料来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
4. 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我们应该将生活融入教育,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蒙台梭利教育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幼儿园都开始尝试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他们会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2. 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了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许多幼儿园开始注重环境的布置和改造。
他们会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学习空间。
3.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习材料的提供。
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4. 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生活融入教育。
蒙台梭利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纪初,由意大利医生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儿童的自主发展,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自由活动的环境,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信和创造力。
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基础1. 教育尊重儿童的天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潜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2. 教育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蒙台梭利教育强调儿童的身心发展,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教育应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3. 教育注重儿童的自主发展蒙台梭利教育主张儿童在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自主发展。
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鼓励他们探索、发现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 教育重视个体差异蒙台梭利教育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教育应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方法1. 准备环境蒙台梭利教育强调为儿童提供有序、整洁、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合理布置教室,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区域。
2. 教具的使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教具具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和目的,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各种能力。
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儿童进行自主操作。
3. 自主选择蒙台梭利教育鼓励儿童自主选择活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尊重儿童的选择,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观察与记录蒙台梭利教育强调教师对儿童的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为教育提供依据。
蒙氏教育法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蒙氏教育法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胡蘋吴倢等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3期摘要:蒙氏教育法因其先进的理念及良好的成效在世界教育发展及改革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指导我国的学前教育。
由于蒙氏教育有其特殊的起源背景及应用环境,在引进到我国的时候,会出现与我国实际情况不适用的情况。
本文分析了蒙氏教育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预示了蒙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蒙氏教育中国化问题对策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涵在世界各国探索幼儿教育模式发展及其改革的热潮中,蒙台梭利教育法作为一种优秀实用的教育思想,已经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指导的教育模式,旨在关注幼儿的素质教育及开发幼儿的潜能。
蒙氏教育的特点及主张在于:1.将儿童视为独立个体,以儿童为本位实施教育;2.主张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儿童能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发展完整的人格;3.把握好0-6岁的儿童的学习敏感期,抓住特定时期出现的喜好偏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4.蒙氏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并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作为导师为儿童提供适时的指导;5.通过营造环境、提供教具等,协助儿童正常发展,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6.蒙氏教师实施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尊重儿童的不同特点,按照儿童的发展进程进行教育;7.班级组成实行混龄结构,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相互学习;8.蒙氏教育需要非常丰富的教具,给儿童提供工作的材料,让儿童在工作的练习中,逐渐形成完善人格;9:充分尊重儿童,用多元化奖惩制度树立儿童的自尊感;10.接受蒙氏教育的儿童,被给予充分的自由,儿童能够适时地成长,所获成果会在某一时间爆发式地显示出来,显示出儿童更高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影响中国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1],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蒙氏教育法的理论研究,并且借鉴蒙氏教育法开展了许多的实践活动。
他国教育理念本土实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教育理念交流日益频繁。
许多国家开始借鉴他国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本土实践,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以我国为例,探讨如何将国外的教育理念本土化,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国外教育理念简介1.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该理念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具,让儿童在自由、有序的环境中探索、学习。
2. 道尔顿教育理念道尔顿教育理念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提出,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该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3. 非洲中心教育理念非洲中心教育理念强调本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将本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我国教育现状及问题1. 我国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然而,我国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
2. 我国教育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2)应试教育倾向严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创新能力不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国外教育理念本土实践策略1.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本土实践(1)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有序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需求。
(2)提供丰富的教具: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提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尊重儿童天性: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2. 道尔顿教育理念本土实践(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创立的一种幼儿教育方法,自其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引导,以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力。
她认为,儿童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敏感性,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信息和经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独特的兴趣爱好,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强制灌输知识,而是观察和引导,为孩子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中,教室被精心布置成一个充满丰富教具和学习材料的空间。
这些教具都是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设计的,旨在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感官教具可以帮助儿童锻炼感官知觉,数学教具则以直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数学概念。
蒙台梭利强调自由与纪律的平衡。
儿童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享有自由选择活动和学习内容的权利。
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建立在尊重他人和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教育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育者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育者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进行比较和评价,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成长。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中,混龄编班是一个常见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同时也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责任感和领导力;年龄小的孩子则可以从大孩子身上获得榜样和启发。
这种混龄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们会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穿衣、整理物品、准备食物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培养了独立性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技 经 济 导 刊
0
16
2期
蒙台梭 利 混 龄教 育 理念 之 中 国 践 行
惠卫 华
( 渭 南师范 学 院 教育科 学 学 院 陕 西 渭 南
1 4 099)
。
7
要 : 蒙 台 梭 利 混龄 教 育 理 念在 学前 儿 童教 育 改 革探 索 中 占有 一 席之 地 本 文 通 过 对 蒙 台 梭 利 混龄 教 育理 念 及 其 重 要 意 义 的 分 析 提 出 该 理 念在 我 国 幼 儿 教 育践 行 中 的 实施 困 难 并给 予 相 应 的 解 决 措 施 使混 龄教 育在 我 国 的 学前 教 育中发 挥 出 它 的 真 正 价 值 关 键 词 : 蒙 台 梭 利 混 龄教 育 ; 学前 教 育 ; 反 思 5 (2 0 1 6 )3 3 一 0 1 9 8 一。 中 图 分 类号 : B 一 4 文 献 标识 码 : C 文章编号 : 2 096一 199
“ ”
。
,
,
,
,
。
,
,
、
,
,
、
。
,
,
、
,
、。,ຫໍສະໝຸດ ,,,、
,
。
,
,
。
,
。
2
混 龄 教 育 在 我 国 学 龄 前 儿 童 教育 中 的重 要意
.
义
促进 学前 儿 童 的智 力 语 言 及 认 知 水平 的 发 展 蒙 台 梭 利 混 龄教 育 模 式下 不 同年 龄 不 同 发 展 水 平 的 孩子 在一 起 学 习生 活 彼此 之 间会 不 经意 模 仿 学 习 正 是 这 种 不 经意 间 的 教 与 学 往 往更 为 深刻 年 龄 较小 能力 较弱 的 儿童 在与 年 龄较 大 能 力 较 强 的 儿 童 的交 往 中 可 以通 过观 察模 仿他 人 获得 学 习 经 验 构 建 自 己 的知 识 结 构 在 课 堂学 习 或 游 戏 活 动 中 稍年 长 的 儿童 做 出 的 良好榜样 更 丰 富有 趣 的 玩法 更 高 水 平 的 技 能 更 简 单便 捷 的 解 题方 式 等等 都对 稍年 幼 儿童 的 认 知 水 平有 促进 作用 另 外年 长 的 儿童 在 与年 幼 儿童 的 互 动 中 帮 助年 幼 儿童 解 决 问 题 提 供对 策 也 是 对 他 们 已 有 知识 的一 个 复 习 与 巩 固 使 习 得 知识 更 加 深 刻 清晰 2 2 促进 学前 儿 童 的社 会 性 发展 蒙 台 梭 利 提 出 在 学 前 儿童 的 心 中有 一种 社 会 内聚 力 的集 体 意 识 这种 内聚力 是 儿童 社 会化 的 基 础 儿
摘
,
,
,
。
1
蒙 台 梭利 混龄 教育 的理 念
·
意 大 利教 育 学 家玛 利 亚 蒙 台 梭 利 创办 了世 界 上第 一 所 幼 儿教 育 机 构 儿童 之 家 通 过 对 幼 儿 长期 的观 察研 究 形 成 了著 名 的蒙 台 梭利 教 育 法 混 龄 教 育 就 是蒙 台梭 利 当时所 使 用的一 种 编 班方 式 是指 打 破 年 龄界 限 将 不 同 年 龄 段 的 学 前 儿童 组 织 到 一起 开展 游戏 生 活 以 及教 育教 学 活 动 的一种 教 育 模 式 蒙 台 梭 利 混 龄教 育 所提 倡 的教 育 理 念 是 让每 个 班 级如 同一 个 温 馨 的大 家庭 不 同 年 龄段 的 孩子 一 起 生 活 一 起 学 习 一 起 做 游戏 相 互 之 间像兄 弟 姐 妹一 样 彼此 关 心 照 顾 每 个 孩子 都 是 家庭 中的一 员 他 们 有 自 己 的个 性 及兴 趣 爱 好 幼儿 在 这 个 大环 境 中共 同 学 习 成 长 学 会包 容 学 会 理 解 在 混 龄班 中 每个 孩 子 的角 色 从 不 断变 化 到 最终 的 成 长 发 展 从 一 开 始 的弱 小被 照 顾 逐 渐成 长 发 展 到去 照 顾他 人 随 着年 龄 的 增长 身 体 的 发 育 他 们 的 心 理 与 社会 角 色 都在 不 断地 发展 变 化 着 混 龄教 育 模 式 为 儿童 的 成 长发 展 提供 了有 利 的 条件 促进 了 学前 儿童 的 社 会化 进程 使 得 儿童 的 身与 心 同 步 健 康 发展 也在 一 定程 度 上 避免 了 独生 子 女 身 上 一 些 容易 出 现的 问 题 缺点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童 需 要 友 谊 他 们 需 要 有 朋友 的 陪伴 不 同年 龄 的 学 前 儿童 在 相处 中 因 各 自的 价值 倾 向不 同 而 产 生 一种 互 补 的 情 感 他 们会 互帮 互 助 互 相学 习 互 相尊 重 在 活 动 中 他 们 学 会 了 分 享 懂 得 了 谦 让 对 于 独 生 子女 易养 成 的 以 自 我 为 中 心 依赖 性 强 独立 性 差 等不 良行 为得 到 纠 正 让 他 们 学 会 如 何 更 好 的与他 人 交 往 促 进 学前 儿童 的 社 会化 进程 2 3 培 养 学前 儿 童 的 情 感 体验 在 实混 龄 教 育 过 程 中 学 前 儿 童 在 与异 龄 儿童 交 往 时所 扮 演 的角 色 情感 体 验会 产 生 变 化 他 们 可 能 从 弟 弟 妹 妹 变为 哥哥 姐 姐 他 们需 要 不 断 的调 整 来适 应新 的 环 境 新 的 角 色 这样 不 仅 扩 大 了 他 们 情 感体 验 的氛 围 也 增 强 了 他 们 对 积 极 情 感 的敏 锐 性 和 消 极 情 感 的 承 受 力 锻炼 了 学 前 儿 童对 情感 的 控 制能 力 3 蒙 台 梭 利 混 龄 教育 实 施 中 可 能存在 的 困 难 3 1 学前 教 育 机 构 实 施 混 龄 教 育 时 规 划 课 程 难 度 增 大 蒙 台 梭 利 混 龄教 育 理念 在 学 前教 育 段 践 行 的 研 究还 处于 探 索 阶 段 整 个体 系 还不 太完 善 教 育 机 构 对于 实 施传 统 的 同 龄 教 育 可 能 更 为 熟 悉 要 重 新 规 划一 种 新 的 教 育 模 式 并 且教 育对 象 年 龄 结 构发 生 改 变 课 程 的 难 易 程 度 和 内容很 难 把 握 因此 合理 分 班 制 定相 应 的教 学 目标 选 择对 应 的教 学 方 式 成 为 探索 实施 混 龄 教 育 的一 个重 要难 题 3 2 混 龄 教 育 理 念 下 的环 境创 设 构 想 很 难 达 到 完 美 蒙 台 梭 利 混 龄教 育 理念 下 的 学 前 教 育实 施 对 幼 儿环 境创 设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丰 富有 趣 的物 质 环 境 和 优 良 的 精 神 环 境 是 学 前 教 育 机 构开 展 幼儿 混 龄教 育 的一 个 较 大挑 战 教 师 通过 给 幼 儿 提供 丰 富有 趣 不 同 难 度 的 材 料 指 导 幼 儿 合理 运用 材 料 与 器 材 互 动 从 而 达 到 幼儿 发 展 有 效提 高 的 目的 而 大多 数学 前 教 育 机 构资 金 的 缺 乏 理 念 的落 后 使 配合 混 龄教 育 的环 境创 设很 难 达 到 要 求 3 3 开 展 混 龄 教 育 的 师资 水平 较 低 在 学前 教 育 阶 段 实 施混 龄 教 育 对 于 学前 教 师 的 教 学 理念 知识 理论 技 能 水 平 以及 观 察 技 能 等 都有 着更 高 的 要 求 教 师 对 于 混 龄 教 育理 念 的 理 解应 十 分透 彻 以 便混 龄 教 育 的的有 效性 达 到最 大 化 在 实 施 混 龄 教 育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