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17.天平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量程)和感量(所能称量的最小质量);(2)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3)称量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4)称量中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直接接触砝码,取放砝码应用镊子;(5)潮湿药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6)加减砝码应从大到小,轻拿轻放。

(7)读数时,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游码读左边)。

(8)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18. 时间的测量(任何周期性的运动的事物都可用来记录时间。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科学探索1. 科学探索的方法科学探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不断积累和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观察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索中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改变某些条件,并观察结果的变化,从而验证或推翻假设。

推理法推理法是科学探索中重要的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方式,从已知事实出发,得出新的结论。

2. 科学家与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家是指在科研领域中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制定新理论或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员。

他们致力于发现和揭示自然界存在的规律,并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指在各个领域应用科技知识与技能进行工作的人员。

他们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科学研究中的道德与伦理科学研究中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与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遵守知识产权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不得盗用他人成果或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

保护实验对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尊重实验对象的权益,确保其安全和福利。

不得对实验对象进行虐待或侵犯其权益。

数据处理与结果公正在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过程中,需要遵守科学严谨性原则。

不得篡改数据或故意歪曲结果,以欺骗他人或获得不当利益。

第二章生物界的多样性1. 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界进行归类和命名的系统。

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种(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种是指一组能够自由繁殖并产生后代的个体。

属(Genus)属是种的集合,具有相似的特征和进化关系。

属是种之上的分类单位。

科(Family)科是属的集合,具有更大范围的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

科是属之上的分类单位。

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知识点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科学知识是他们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1.万有引力(1)概念:万有引力是一种力,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2)公式:F=G·M1·M2/d²,式中,F为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值为6.67×10-11 N·m²/kg²;M1和M2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质量;d为两个物体重心之间的距离。

(3) 例子:地球和月球的万有引力补偿了地球的引力,让月球围绕地球绕行。

2. 天体运动(1)公转:天体围绕恒星运行的运动,如地球绕太阳公转。

(2)自转:天体围绕自身中心运动的运动,如地球的自转。

(3)季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使得受阳光照射的地区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4)日食月食: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现象。

第二章:运动1. 运动概念(1)概念: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分类: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 速度(1)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公式:速度=位移/时间(3)单位:m/s(米/秒)3. 加速度(1)概念:速度改变的率,即速度每秒改变的值。

(2)公式:加速度=(终速度-初速度)/时间(3)单位:m/s²(米/秒²)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1)概念:按照物质的不同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

(2)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形状、密度等表面特征。

(2)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如燃烧、腐烂。

3.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

浙教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在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赤道略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可以通过许多现象进行证明,例如地平线、月食、登高望远、帆船、天涯海角、时差和北极星等。

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国际上规定,通过___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90°就是南极。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

二、地图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地图的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异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爱好,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探讨各种自然现象,并找寻相应答案的学科。

视察、试验、思索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变更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对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学问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效劳。

二、试验和视察视察和试验是学习科学的根底,试验又是进展科学探讨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展试验,就要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处和试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响容器,可以加热,用处非常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间隔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匀称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裂开。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运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视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视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更。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试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运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响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外表皿:可短暂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翻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相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视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视察看法,不能为了视察而视察,要明确视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视察试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绘、记录试验现象。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_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考虑,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妙的生活。

1.2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假如没有讲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响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 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 不规则间接测量法 (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 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 )、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长度 刻度尺 米(m )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 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 3)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 天平 千克(kg )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 钟、表 秒(s )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摄氏度(℃)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课程包括诸多常见科学知识点,涉及到生命科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知识点。

1.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关于生物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领域。

在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课程中,涉及到了以下生命科学的知识点:①动植物的组成:在上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动物和植物的组成结构,包括器官、细胞和分子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每个器官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细胞和分子的区别。

②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

在本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③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如何传递的学科。

在上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基因和遗传因素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简单遗传分析。

2. 物理学物理学是关于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等领域。

在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课程中,涉及到了以下物理学的知识点:①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力学讨论的主要内容,它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重力和摩擦力等各种力的作用。

②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等物理量的学科。

在上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以及热传导和热对流等相关知识。

③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属性的学科。

在本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等基本原理,以及如何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等光学器件进行实验。

3.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历史和构造等方面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课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地球科学的知识点:①地球的构造:在本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基本知识。

②大气层和水圈:大气层和水圈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上册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大气层和水圈的组成和作用,以及全球气候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③矿物资源:矿物资源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矿物资源的种类、产地和开采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摘要:一、前言二、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1.生命科学1.1 细胞1.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1.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2.物质科学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2 元素与化合物2.3 力与运动3.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构造与变化3.2 地球的自然资源与利用3.3 宇宙的奥秘4.科学实验与方法4.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4.2 科学观察与测量4.3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结论正文:一、前言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对七上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1.生命科学1.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学生们需要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了解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

1.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教材中讲述了生物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各种组织的特点和功能,掌握器官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内容,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生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器官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

学生们需要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掌握生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2.物质科学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物质科学的基础内容,教材中讲述了物质的组成、性质、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学生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掌握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反应。

2.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与化合物是物质科学的核心内容,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元素的分类、原子结构以及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学生们需要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2.3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质科学的重要部分,教材中讲述了力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生们需要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力的作用和物体运动规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本文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元:物质的三态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概念和实例
-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
-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 酸和碱的概念及区分方法
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
- 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及区分方法
- 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空气组成及其物理性质
- 溶液的概念、用途和制备方法
第四单元:机械运动和力学
-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杠杆定律、浮力和牛顿三定律
第五单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本质和产生方式
- 声音的传播特性和速度
- 仪器的噪声控制
第六单元: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
- 光的本质、光线和光线传播的特性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镜面成像和球面成像
- 光的颜色和光的三原色理论
以上为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概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22页word

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22页word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一、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概述浙教版七上科学教材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观念和素养。

以下对各学科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物理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测量工具及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刻度尺、量筒、天平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如何进行误差分析。

2.力学基本概念:了解质量、重量、力、速度、动能等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运动的描述与分类: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4.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理解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学会判断平衡力的条件,并能应用平衡力解决实际问题。

5.简单机械:学习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提高机械效率。

三、化学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学会分类物质。

2.原子与分子概念:掌握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溶液与浓度:学会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了解溶液的性质。

5.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四、生物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了解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观察和绘制细胞图。

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掌握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和DNA。

3.生物分类与进化:学会生物分类方法,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五、实践与应用建议1.知识点巩固方法:通过课堂笔记、习题练习、实验操作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

2.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关注科学伦理与道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关注科学伦理和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科学作为一门理性的学科,其知识点丰富而复杂。

在七年级上学期,浙教版的科学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分析。

一、生物1.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是指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并具备生命活动的物种。

生物的特征包括有机体构成、能量代谢、细胞结构、生长繁殖等方面,这些特征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物质的明显区别。

2.细胞和组织器官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等。

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水和有机物质。

在细胞功能方面,包括新陈代谢、分裂、分化等。

组织器官是由许多细胞形成的特定结构,它们在生物活动中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淋巴系统对身体排毒、免疫系统对于身体疾病的抵抗力等。

3.植物与细胞构造、新陈代谢以及组织器官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相同,植物还具有自养性和细胞壁的显著特点。

另外,植物的生物进化与太阳光合作用密切相关,这是植物利用日光能的最主要方式。

4.动物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都在水中或者土壤中生活,而脊椎动物例如人、猴子、鸟等在地面上生活。

与植物相比,动物的运动能力更为灵活。

二、物理1.粒子的本质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它们的共性是均带有电荷。

在描述粒子的本质时,物理学家们涵盖了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基于居里温度、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塞因-伯拉赫定律等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力和运动力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对方的作用。

运动则是在力的作用下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方面的特征。

3.能量和热量能量是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能量表现为物理系统所具有的能干某些事的能力。

热量则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其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不断运动导致的。

4.声学与光学声学涉及声波、声压等物理现象,光学则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方面的内容。

这两个学科在实验研究方面均有较为成功的实践和研究成果。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长度 刻度尺 米(m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 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 天平 千克(kg )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 钟、表 秒(s )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 摄氏度(℃)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 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不规则 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 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 )、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1.5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4、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国际千克原器。

1.6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

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 1秒=1000毫秒2、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7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

2.2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

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

(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体温不恒定。

除此以外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牛蛙等)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

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

卵生,体温不恒定。

(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

翔卵生,体温恒定。

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

(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最高等的动物。

(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水生→陆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卵生→胎生;体温不恒定→体温恒定;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4-8皆为脊椎动物]-------------------------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

(如涡虫、血吸虫等)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

(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

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

(如海胆、海参等)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

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

(昆虫占100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

(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

(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

(如蛔虫、蠕虫等)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9-16皆为无脊椎动物]-----------------------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为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

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如苹果、豌豆、郁金香、樟、玉兰、青菜等,它们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它们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如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3、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分为以上两种,区别为是否被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4、蕨类植物:它们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

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5、苔藓植物: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6、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更为简单,压根就没有根、茎、叶。

7、对生物的分类有7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4 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6、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长——→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7、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8、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