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相关读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大学》节选 课件 (共42张)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 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 “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 “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 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
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
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 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 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 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 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 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 《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 “四书”。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4.《大学》节选(共34张PPT)
研读第五段(1)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 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 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 所以使众也。…… 弟:悌(tì)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慈:指父母爱子女。
所谓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别人,不曾有 过。所以,君子不走出家门,就可以在全国推 广教化。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 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闲居:独处。 厌然:掩盖的样子。 掩:遮掩,掩盖。 著:显示。 中:内心。 外:外表。
第二段(2)译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独处时做坏事,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 来。一见到君子,便会掩盖,掩藏自己的 不善,而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看 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 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 诚,总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 定要谨慎对待独处。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 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修身需要“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四个步骤。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 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 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 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第一段(3)翻译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 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 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 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 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从 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 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 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疏远, 他所疏远的反而重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4.1《大学》节选课件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6.明句式 (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2)毋自欺也(宾语前置)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介词结构后置) (4)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判断句) (5)尧、舜帅天下以仁(介词结构后置) (6)桀、纣帅天下以暴(介词结构后置)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判断句)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参考答案:
修齐治平 内容体现 “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 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四者的 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 关系 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 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 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 达到身修 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 的步骤 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 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注字音 如恶恶 臭(wù è) .. 敖 惰(áo) . 偾 事(fèn) .
忿懥 (zhì ) . 桀纣 (jié zhòu) .. 絜 矩(xié) .
2.识通假 (1)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2)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4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了解知识领域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 家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更是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 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 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 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 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论 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递进过程,在论述中,阐释了“诚意”“慎独”“推己及人”等主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 《大学》节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相对“小学” 而言,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秦汉儒家学说的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 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 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 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 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 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 慎其独也”。
所谓“正心”,就是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人们的内心不可避 免地会出现愤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如果 不能发现并得到控制,它们就会战胜理智,就会影响道德修养, 影响人固有善性的发挥。所以诚实、不自欺后,还要端正内心, 防止“欲动情胜”的情况出现。
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 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 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朱熹认为“此三者, 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 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 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
4.古今异义
(1)大.学.之道
古义:_古__代__天__子__设___立__的__学__校__,__与__小__学__相__对__而___言__,____ 教__以__穷__理__、___正__心__、__修__身__、__治__人__之__道____________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
8.名句集锦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文本研读
【主旨归纳】 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 两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 脱外在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 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 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范文文稿
相关读物 《中庸》节选[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须臾.(yú) 不眩.(xuàn) 中.节(zhònɡ) 笃.行(dǔ)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中⎩⎪⎨⎪⎧ 发而皆中.节动词,符合、适合百发百中.《战国策》动词,射中 (2)归⎩⎪⎨⎪⎧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动词,归附视死如归.《韩非子》动词,回家(3)知⎩⎪⎨⎪⎧ 好学近乎知.名词,智慧知.耻近乎勇动词,知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动词,明白、了解(4)率⎩⎪⎨⎪⎧ 率.性之谓道动词,遵循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动词,率领、带领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副词,一概(5)微⎩⎪⎨⎪⎧ 莫显乎微.形容词,细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动词,没有,无动刀甚微.《庖丁解牛》形容词,轻微但微.颔之《卖油翁》副词,稍微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天地位.焉(名词作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的意思) (2)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形容词作名词,贤人,亲友) (3)子.庶民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女对待) (4)来.百工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5)柔.远人也(形容词作动词,安抚,怀柔) (6)君子而时.中(名词作状语,时常,常常)(7)道之不明.也(形容词作动词,弘扬)(8)人一.能之,己百.之(数词作动词,做一遍,做百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从容..中道古义:自然而然。
今义:临事沉着镇静,不改变常态。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古义:审慎地询问。
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3)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古义:坚守不渝。
今义:顽固坚持。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判断句)译文:诚是上天赋予人的道理,而努力达到“诚”则是人道。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4单元-《中庸》节选
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文章教育人们
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 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 德、至圣、合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重点突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性”“道”“教”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
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483年—前402年)之手,
《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 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 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 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 《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
超过了中庸的度,愚蠢的人智力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
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 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 够真正品尝出滋味。‛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孔子又说:‚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
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了解了好学、力行、知耻这三点, 也就了解了该如何修养自身;了解了如何修养自身,就了解了 如何治理民众;了解了如何治理民众,也就明白如何治理天下 国家了。‛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 点来看,大体上也是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 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4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1.认真研讨每一段落的内容,分析“三纲”“八目”的内在逻辑联系, 探究《大学》论述过程中的思想脉络,深入领会《大学》思想的严 密性。深入理解《<中庸>节选》每一段的具体内容,并探讨这些内 容的内在联系。
2.探讨《大学》的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批判继承,采用扬弃的方 法、古为今用的方法来分析古代有价值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中庸>节选》中的学习过程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开展学 习实践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对 五步学习过程,以及勤奋学习、多下功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 习精神进行分析论证,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迁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1-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在儒家思想体 系中,起支撑作用的就是“四书”。对于“四书”中的《论语》《孟 子》,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则集中学 习《大学》与《中庸》。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修身”是“八条目”之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 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 目”的中枢地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指的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 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与修身的内在联系 在于,如果不能修身,内心就有所偏颇,内心有了偏颇,就无法处理好 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儒家一贯提倡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子孝”“弟悌”“父慈”,倘若每家 都做到了“孝”“悌”“慈”,并且把“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 下”的各种关系上,也就能够实现国治,天下太平了。
2018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语文课件PPT
2.中和 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 的,所以叫作“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 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合乎法度,这就叫作“和”。二 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 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这样,天地 万物就能各得其宜,各得其所,运行不息,生生不已。“中”是 “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道”,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 循的行为准则。
2.背景资料 《中庸》和《大学》一样,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 读书,成为了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 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方 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许多语句成了尽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今义: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
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4.词类活用
天地位.焉( 名词作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 )
虽柔必强.( 形容词作名词,坚强的人、刚强的人 )
子.庶民也(
意动用法,以……为子
)
来.百工也(
使动用法,使……来
)
柔.远人也(
形容词作动词,善待
道 故君也.者 子慎(其独助也.词(,凑助音词节,表陈)述语气 )
也天 古之下人之不达余道欺也.( 也.(
助词,表判断 ) 助词,表感叹语气 )
谁 奚得 以而 知族 其灭 然也 也. .? ?( (
助词,表反问语气 助词,表疑问语气
) )
3.古今异义 (1)从.容.中道 古义:_自__然__而__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相关读物 (共86张PPT)
2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0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弱小者在受到侮辱时也会报复。得罪了别人,哪怕他非常弱小,都可能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7 、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9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若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19 、自我反省,做自己的老师。 20 、工作是一场赛跑,中途没有停歇,过程异常艰苦,需要毅力坚持,才能取得成绩,为了年终红包,望君努力工作。 18 、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8 、那些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到底、努力奋进的人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17 、人生需要时时提醒,责任需要时时敲打。 18 、不要装大,对于装大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捡块砖头,悄悄跟上去,一下子从背后放倒他。 17 、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3 、行动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4 、天底下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多大的苦你要吃,多大的罪你要受,只要你吃苦受罪,好日子就会来了。
14 、不管你干什么,都会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笑话,一种是神话。如果你半途而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但如果你成功了,你就变成她 们眼中的神话。社会就是现实!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13 、我心飞翔,路在脚下。 5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无怨无悔,青春一经典当,永远无法赎回;过去只可以用来 回忆,别沉迷在它的阴影中,否则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没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离合是人生的规律,无须伤春悲 秋。
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大》节选 经典公开课件
下
2014年上学期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穷则独善其身
★★★★ 格致诚正 物知意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达则兼善天下
★★★ ★
修齐治 平
身家国 天
制作 07
下
2014年上学期
凡 事都 是多 棱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看到 不同 的结 果。若 能把 一些 事看 淡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境, 若把 很多 事 看开了 ,就 会有 个好 心情。 让聚 散离 合犹 如月 缺月 圆那样 寻常 ,
凡 事都 是多棱 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凡 事都是 多棱 镜, 不同 的角度 会看 到不 同的 结果 。若 能把一 些事 看淡 了, 就会 有个好 心境 ,若 把很 多事 看开 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情。 让聚散 离合 犹如 月缺 月圆 那样 寻常, 让得 失利 弊犹 如花 开花谢 那样 自然 ,不 计较 ,也 不 刻意执 着; 让生 命中 各种的 喜怒 哀乐 ,就 像风 儿一 样,来 了, 不管 是清 风拂 面,还 是寒 风凛 冽, 都报 以自 然 的微笑 ,坦 然的 接受 命运的 馈赠 ,把 是非 曲折 ,都 当作是 人生 的
“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庭内部 的关系。
“治国”和“平天下”: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7
2014年上学期
八目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 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 中枢地位。
“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庭内部 的关系。
“治国”和“平天下”:
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 识。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 做到诚实、不自欺。
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大》节选 公开课件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然后再要 求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 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假如自己不能做到 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恶的 道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 前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读解】 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
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 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 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 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 杀予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 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 家”。
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 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曾国藩在遗嘱中第 一条说到的就是“慎 独”。他说:“慎独则 心安。自修之道,莫难 于养心,养心之难,又 在慎独。”
品格就是你在黑暗 中的为人。
• 人如果自欺,就会欺人,最终 被人欺;
• 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终才 能被人爱。
第六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没有永远的精彩 鲁先圣
苏东坡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惆怅。月就是有圆有缺的,每
月的十五是满月,每月的初一是新月,这早已经是千百年来人类 共同的定论,也由此不知产生了多少美丽凄婉的诗篇。
其实,月亮本身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它永远是圆的。我们之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须臾 ( yú ) . 不眩 (xuàn ) . 忌惮 ( dàn ) . 笃 行( dǔ ) . 不肖 (xiào ) .
2.一词多义 遵循 性之谓道( ) . 率 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 率领,带领 . 率 不能则兵弱( 通“帅”,主将 ) 将率 . 赂秦耶( 一律,都,全 六国互丧,率 .
3.文化常识
《礼记》和《中庸》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 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即后世通见的礼记)中的一篇,第五 十二卷中庸第三十一。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 道的文章不下百篇,但最早探索《中庸》的并非儒生,而是卒于 宋真宗乾兴元年的方外之士——释智圆。智圆之后,司马光则是 宋儒中论中庸较早的一个。后来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 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 《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 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
者( 助词,凑音节 ) 道也 . ( 助词,表陈述语气 ) 故君子慎其独也 . 天下之达道也( 助词,表判断 ) . 也 ( 助词,表感叹语气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谁得而族灭也?( 助词,表反问语气 ) . ?( 助词,表疑问语气 ) 奚以知其然也 .
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 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 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 “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
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 奋不懈精神。其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 )
细微 ( ) 莫显乎微 . 斯人,吾谁与归( 无,没有 ) 微 . 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偷偷地,悄悄地 ) . 微 颔之( 稍微,略微 ) 但微 . 其文约,其辞微( 微妙,深奥 ) . 衰败 ( )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 .
诚实 者,天之道也( ) . 诚 假如,果真 ) 诚 如是,则霸业可成( 诚 . 确实 知不如徐公美( ) 臣诚 . ( 真诚的心意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所以看到了它的圆缺,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地球有时候遮挡了它的 身影,才让它失去了自己本来的容颜。月亮并没有变,是我们让
它变了。人类早已经登上了月球,那里是一个没有水,没有植物, 没有生命的荒漠。但是,千百年来,在我们人类的世界里,月亮
上发生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一切美丽的故事,在月亮上都没有
发生过,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想象它发生了。 我们的人生一如我们对月亮的赋予,很多时候,世界本来没 有变,生活本来没有变,别人本来也没有变,可是我们自己却把 自己搞得惶恐不安。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分清醒,是我们自己
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
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 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 柔必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
今仍有借鉴意义。
2.背景资料 《中庸》和《大学》一样,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
读书,成为了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
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方 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许多语句成了尽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
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乎“中庸 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 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
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
《中庸》虽非孔子亲笔,但却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儒家“中 庸”思想。朱熹不仅强调它是“孔门传授心法”,而且强调它的
思想“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 有不能尽者矣”。他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难读懂的,认
为读“四书”,应先读《大学》,再读《论语》《孟子》,最后
才能读《中庸》。
的虚妄遮挡了我们的眼睛。
世界本来的面目于我们总是隔着一层纱,如果我们有一双明
亮的眼睛,就不会迷惘和困惑。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的过去,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追求,往往是 因为追求太多而束缚了手脚;不是我们没有期望,也往往是因为 欲望太多而迷失了方向。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1)《中庸》成书经过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现存的 《中庸》已经过秦代儒者修改,大致写定于
秦统一六国后不久。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
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 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
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
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中庸》思想倾向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 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 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 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