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知识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智慧和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结晶。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五行和四象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相互关系。
五行具有生克制化的特点,在中医、易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四象则是五行的进一步衍生,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五行和四象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历史悠久,礼仪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
中国古代的礼仪包括祭祀、婚礼、葬礼、官场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三、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故等的感悟和思考。
唐代被誉为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唐诗流传至今,仍然是世人推崇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诗词具有深入浅出、意境优美、语言优雅的特点,通过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维。
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神兼备的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绘画重视表达与观者的感受,追求意境的升华和灵韵的流露。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类型,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
五、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空间的和谐和形式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严格遵循传统的建筑法则和比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盛唐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北宋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南宋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南宋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南宋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茅盾《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鲁迅《呐喊》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类别
内容
基本常识
-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岁寒三友:松、竹、梅-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味:酸、辛、甘、苦、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广绣-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
借代词语
-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妇女- 须眉:男子- 手足:兄弟- 伉俪:夫妻- 白丁、布衣:百姓- 伛偻、黄发:老人- 垂髫:小孩- 膝下:父母-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庙堂:朝廷
作者与作品
-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屈原:创造“楚辞”诗体,开创浪漫主义风格- 孔子、孟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并称“孔孟”- 杜甫:被称为“诗圣”,《潼关吏》等“三吏”,《新婚别》等“三别”-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共130篇-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儒家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大全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大全中华传统文化,当然是从中国人生活的各方面表现出来,包括其语言、饮食、服饰、艺术及文学,等等等等。
重温中华传统,尤其是上下5000年文化的经典知识,非常值得一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神佛传给人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7.【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中华传统节日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微信搜索新正述传统文化公众号看更多好文)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1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18.【北宋四大家】包括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值得学习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值得学习收藏)1、三教:儒、道、佛(释)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五行:金、木、水、火、土6、五金:金、银、铜、铁、锡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1、岁寒三友:松、竹、梅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1、九族: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2、五谷:稻、黍、稷、麦、豆23、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28、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29、四大美人图:西施浣沙、昭君出塞、貂婵拜月、贵妃醉酒30、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31、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32、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33、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34、五大名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甘肃祁连玉、辽宁岫岩玉35、十大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贵州董酒、剑南春36、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37、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8、五音:宫、商、角、徵、羽39、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40、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41、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42、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43、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4、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45、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46、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47、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48、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49、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50、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51、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52、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53、五脏:心、肝、脾、肺、肾54、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55、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56、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7、五常:仁、义、礼、智、信58、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59、三姑:尼姑、道姑、卦姑60、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61、五毒: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62、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63、十大姓氏: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搜集整理:关中刀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完整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经部主要是儒家经典.史部指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认可的“正史”、“野史笔记”及其他史书.子部是指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
集部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为主。
1、经:四书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合称为“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和《中庸》本来是《礼记》中两篇。
到宋朝时有“十三经"的说法,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2、史:“二十四史”是指自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直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这些史书通常被视为“正史”.在正史之外,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唐代刘知几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等也有很大影响。
3、子:囊括了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类别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4、集:收录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收录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萧统编的《文选》。
《全唐文》、《全唐诗》也是比较著名的总集。
5、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由于《乐经》不传,于是又变为《五经》.6、《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8、《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大一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大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古代人物与历史事件古代中国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孔子、孟子、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繁荣、唐朝的开放与辉煌等。
这些人物和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和和谐。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塑造个人品格和维护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3. 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庆祝习俗和传统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闻名,包括中国画、书法、剪纸、京剧、曲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风格、技巧和表现手法上都独具特色,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拥有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
这些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 传统医药与养生中国传统医药是世界上独特的医学体系之一,它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疗法。
传统医药注重调理身体的平衡,强调预防与治疗的综合性,广泛应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7. 传统饮食与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以其多样性和营养均衡而闻名。
中国饮食注重谷物、蔬菜、肉类和海鲜的搭配,追求五味调和。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养生饮食,例如煲汤、中药材烹饪等,以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
8. 中国传统礼仪与社交习惯中国传统礼仪习俗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严格遵守的规范。
中国文化知识点
中国文化知识点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
本文将介绍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文化符号等。
一、传统价值观1. 和谐: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和谐是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
2. 尊老敬老: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敬重老年人,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应该受到尊重和照顾。
3. 孝道: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顾。
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道德义务。
二、传统节日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还有丰盛的家庭聚餐和亲友团聚。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灯等,寓意团圆和祈求丰收。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三、传统艺术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华丽的戏服而闻名。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艺术。
2. 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表现。
国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常常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
3.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泡茶、品茶和赏茶等。
中国茶艺强调茶的品质、冲泡技巧和茶文化的传承。
四、文化符号1. 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祥瑞和权力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用于装饰、绘画和传统节庆活动中。
2. 凤凰: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美丽和荣耀。
凤凰常常被用于装饰、绘画和传统婚礼等场合。
3. 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常常与春节、婚礼等重要场合相关联。
红色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学 书单 知识点
国学书单知识点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学书单中的知识点。
通过逐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学的内涵。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国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国学书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众多方面,包括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礼仪制度、音乐舞蹈等。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二、经典著作国学书单中收录了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代表,通过学习这些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古代哲学思想国学书单中还包含了一些古代哲学思想的著作,如《道德经》、《庄子》、《老子》等。
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史书与传记国学书单中也收录了一些史书和传记,如《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传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五、文化传统与艺术欣赏国学书单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著作,如《笠翁对韵》、《文心雕龙》、《红楼梦鉴赏辞典》等。
通过学习这些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魅力。
六、修身养性与道德伦理国学书单中也涵盖了一些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伦理的著作,如《周易参同契》、《大学心得》、《吕氏春秋》等。
通过学习这些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的思考。
通过以上对国学书单中的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国学的内涵和学习国学的重要性。
国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总之,学习国学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国学书单中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清单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清单1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2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另:汉长乐宫又称东宫,太后所居也借指太后【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经典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经典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形成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有标准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渊源的一部分。
古老音乐、古灵精怪的图案、英文篇章、以及言辞礼数中都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
首先,古代把自然缘由恩惠制度联系到一起,重视权利和义务的时代则由此产生,传统的道德义务的体现就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规范。
此外,中国传统教育也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古典诗歌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典型的中国古内容,如“谦虚谨慎”、“强
调审慎对待礼仪义务”、“尊重节义”等,都是传统文化
的内在要求。
此外,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自我调节能力。
整个文化有着独立的体系,可以辨识和调查,能够自我完善和维护。
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如实证主义、道家、儒家等,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体系,指导着中国人独有的文化传统。
中国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而传
统价值观仍然存在于现代文明中,它们在历史、语言、文学活动、宗教信仰等都渗透入了中国社会。
总之,中国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具有以上特点,是中国文化中独特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无形宝藏,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古今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汇总1.《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通过“卦”的理论,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儒家思想:由孔子及其后继者提出,倡导“仁者爱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和谐。
3.道家思想:由老子及其弟子提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顺应自然、虚无缥缈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4.佛教:源自印度,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强调生死轮回、慈悲心和追求解脱。
5.中国传统礼仪:重视礼节,崇尚和谐与规范,包括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等。
6.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中国民乐和各种戏曲音乐等,注重音调的和谐、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变化。
7.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为主要形式,追求拟写实、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方式。
8.中国传统诗词:以唐诗、宋词等为代表,注重意境的表达,崇尚自然、感情和社会关怀。
9.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注重角色形象、音乐艺术和舞台表演。
10.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11.中国传统医学:以中草药和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强调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理论。
12.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等,注重山水、对称和空间布局。
13.中国传统饮食:以米、面、菜为主要食材,注重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
14.传统节庆活动:如舞龙、舞狮、灯笼、花灯等,承载着祈福、庆祝和吉利的寓意。
15.中国传统服饰:如旗袍、汉服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和礼仪意识。
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涉及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涉及的知识点整理
1.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包括尊长、敬师、友爱、乐群、敬事等各种礼仪规范和风尚。
2.中国古代的音乐舞蹈:了解古代音乐形式如雅乐、宫廷音乐等,及其特点;了解古代舞蹈形式如舞龙、舞狮等,及其意义。
3.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4.中国传统绘画: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流派和特点,以及重要的绘画家和作品。
5.中国古代的书法: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字及其演变过程,了解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法形式。
6.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如宫殿、寺庙、园林等,了解其特点和设计原则。
7.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形式如汉服、唐装、旗袍等,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服饰特点。
8.中国传统的食品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特产,了解中国传统餐桌礼仪及其意义。
9.中国传统的医药文化:了解中国古代医药的起源、流派和特点,了解中草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10.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武术形式如太极拳、武术表演等,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技术特点。
11.中国传统的节气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每个节气的来历、习俗和影响。
12.中国传统的礼乐观念:了解古代礼乐观念对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的培养作用,了解古代礼乐制度的特点。
以上是初中阶段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的整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知识清单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知识清单清单一《<论语>选读》知识要点一、思想纲要1.政治主张及实践《为政以德》:德政主张、为政以德思想、“均”的含义。
《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2.修身《仁者爱人》:人生价值观、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义利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3.学习与教育《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4.哲学思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
二、要点梳理(一)为政以德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
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在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1 / 12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将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是通过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一点来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
2.民生与教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
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他更倾向于精神。
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作出“去食”的选择,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大学生中华文化精粹知识点
中华文化是一个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许多精粹知识点。
下面列出几个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点:
1 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
2 中国哲学: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流派的思想。
3 中国文学: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
剧等类型。
4 中国艺术: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雕塑、音乐、
舞蹈等。
5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
习惯、传统体育运动、传统医学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必须掌握的一点知识(合集五篇)
国学经典必须掌握的一点知识(合集五篇)第一篇:国学经典必须掌握的一点知识1:什么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有哪些?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2、什么是经史子集?代表作有哪些?“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泛指我国古代典籍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
分经、史、子、集四部经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四书五经!史部,《左转》就是编年类,《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子部,《孙子兵法》《司马法》就属于兵家类,《说难》就属于法家类。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楚辞》为代表3、弟子规是谁写的,由论语中哪段来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yu)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4、读国学经典做什么?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00字中庸:“中”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永恒不变。
“中庸”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4000字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5000字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约16000字读《大学》擅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5、《大学》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最后一段: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知识常识全套汇编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这份文档将总结
一些中国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其
核心思想包括仁爱、忠诚、孝道和礼仪等。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
的价值观和行为惯。
2.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各自的独特俗和庆
祝活动,是中国人民团结、庆祝和祈福的时刻。
3. 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中国
书法强调笔法的力度和情感的表达,而绘画注重意境和色彩的运用。
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传承和欣赏。
4. 中医和中药:中医和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
中医包括
针灸、草药疗法和按摩等治疗方法,而中药是以天然草药为主要成
分的药物。
中医和中药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和研究。
5. 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丰富的茶文化。
茶叶被认为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品茶也成为中国人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方式。
中国茶文化强调茶艺的细致和品味的体验。
以上是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孔子和老子则分别是儒、道两派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孟轲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
《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
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
因此,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重要道家学者,他的思想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往往兼有这两种思想。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
)实际上,“仁”就是为人类生活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
“仁”是有一系列配套主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礼”。
“礼”有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
为了实现礼,首先必须“正名”。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偿;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还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
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
孔子认为只要每个人都安分守己,不做违礼之事,同时有“仁”的胸怀,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孔子以“仁”为核心所建立的伦理道德学说,成为儒家学说的主体内容,对于后来中国传统文化浓重的伦理道德色彩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
什么是“道”?简单的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所以,老子将“道”称之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
如同《论语》讲“仁”辅之以“礼”,《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而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主张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他认为“大道”的废弃,是“仁义”产生的原因,同样“大伪”“孝慈”“忠臣”的产生,也分别是因为智慧、“六亲不和”和“国家昏乱”的存在。
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需要“圣智”“仁义”“巧利”,就是由于存在它们的对立面。
如果将这三者都抛弃掉,它们的对立面自然也就消失了,再加上人人清心寡欲,社会就太平了。
所以,他主张回复到“小国寡民”、结绳记事的淳朴社会。
儒道互补:儒道思想虽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
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
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
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
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检、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来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
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
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时代文化的补充。
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
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规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一面。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它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春秋》中对“郑伯克段于鄢”一事的记载和《左传》中的《晋灵公不君》都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特点。
董狐笔:坚持原则,秉笔直书。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
《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思想理论基础,它所宣扬的一种不偏不倚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具有普遍意义。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大体上指的是通过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探究,开启智慧。
在《大学》中,“格物致知”也指体认绝对真理的道德修养过程。
格物致知在现代被赋予了新的解释。
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文中就引用“格物致知”说明通过探究物体而得到知识。
丁肇中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是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还是被赋予了全新理解的“格物致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真知的获得,必须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分析。
修、齐、治、平: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其中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条件,后一个阶段则是前一个阶段的目的。
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的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在修、齐、治、平中,修身可以说是一个基础,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就不可能完成他对家庭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关于怎样修身,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如“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也就是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一种对人生严肃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强调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此外,《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方面,也都是循环渐进的修身内容。
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说在儒家思想上影响深远,但历来的解释却莫衷一是。
在通常的理解中,慎独指的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也就是要求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遵守道德规范。
《大学》指出“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见到君子才试图掩盖自己的恶行。
但是能欺骗了别人,却不能欺骗自己,因为“人之见己,如见其肺肝然”,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大学》强调,要“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做人必须表里如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否做到“慎独”是一个很普遍的道德问题。
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能讲究卫生,但独自一人时,也许有的人就会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擅闯红灯者就不在少数。
其实,“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
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更要做到不论有人无人在,都自觉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有可能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该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这不仅有助于心理健康,也有助于确立现代生活理念。
有人认为如果独处时也那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那就活得太累了。
因此,独处时是可以放松、随便一些的。
其实,独处并不一定与别人无关。
比如在网络时代,面对网络上错综复杂的虚拟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特点。
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在网上参与聊天或发帖子等时,也应注意网络道德。
网络世界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
能否永远做光明磊落的人,关键也许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那一刻。
中庸之道:孔子将中庸当成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关于“中庸”历来有很多解释,简单地说,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
孔子本人就是“中庸”的楷模。
《论语·述而》中说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就是这样一种中正平和的样子。
孔子还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在文和质之间,如果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出现问题,或粗野,或虚浮,只有两者相宜,才是最理想的。
但是,“中庸”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或折中,它本身就是一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