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PPT课件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又称释迦牟尼大殿。
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北郊
十公里处的佛光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山原名紫金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早在北魏时
期就有“普天之下,惟寺是尊”的记载。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途径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在洛阳龙门山云门寺时,见此处“山高地险”、“诸山
皆隐”,便在此建寺,取佛经中的“法藏”、“般若”二字命名为“法光”。
此后历代均有修葺。
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改为大雄殿,以供奉释迦牟尼佛。
佛光寺东大殿依山而建,平面
呈长方形,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米,总高28.8米。
全殿以
木制结构为主,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
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
山顶),高28.8米。
殿内的主尊释迦牟尼佛为弥勒菩萨与韦驮菩
萨的化身。
佛身后是西方三圣像。
—— 1 —1 —。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中日唐代佛寺的比较..

内部就显得局促一些,但佛光寺东大殿现状无
廊,殿内空间颇显宽阔。佛光寺东大殿内佛
坛宽及五间,而金堂则仅三间,由于佛坛大
小不同,局促的感觉也相对削减了。
日本古建筑是我们了解哪些在中国已没有实物或实
物特别稀有的时代的建筑的一面镜子,日本本现存的 古代建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供给旁证、弥补缺 欠,足为他山之助,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图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不同之 处:
2、斗拱的组合,就斗拱本身来说,招提寺 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 虽然都是七铺作双抄,金堂单下昂,东大殿双 下昂。
但是由于它们组合方法和细部处理不同,而呈现出截然 不同的效果。
相像之 寺金堂前檐设廊柱一列夕板门五间装于檐
处:
柱
之上,尽间安窗;佛光寺东大殿现状虽无廊
柱,板门五间装在檐柱上,似为相异,实则
经实地考察,东大不殿然前。槽金柱,原为檐柱,样础
无覆盆,础盘与地面相平,素面无饰,柱身两侧有
安装过门槛和门额的卯洞,被后人用纸皮和油饰
掩盖,前檐柱础宝装莲瓣,雕造精细,现在被地袱
通过对唐招提寺与佛光寺的比较,我们可以比照
异同,进而了解唐代佛寺在形制、风格和构造上的变 化。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相像之 1,平面比较,招提寺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平
处:
面同是广七间,深四间。
2、柱网配置及屋顶外观,两殿平面柱
网布局,都属宋《营造法式》中规定的“金
箱斗底槽”,内部设金柱一周。屋顶为单檐
四注顶(四阿顶),外观外形极为相像。
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
檐
柱
头
形
式
为
七
铺
作
双
抄
双
下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四绝”
A 木构建筑堪称杰作 东大殿面宽7间,进深4间,八架橼,单檐五脊顶。
前檐五间设门板,两尽间砌砍墙安直棂窗。斗拱雄 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平缓,整体建筑风 格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 ×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10倍;殿檐探出达 3.96米,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同 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使用 时间之久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 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是 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一幅唐 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
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
佛光寺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向豁 然开朗。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寺内建筑 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院 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 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佛光寺的发现
时为一九三六年冬天,一个世界古建筑专家研讨会 在中国召开。当时有一名日本学者告诉梁思成,中 国尽管历史悠久,但要看保存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 筑,还是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梁思成闻此颇 为不忿,认为中国之大,必有唐代木结构建筑之留 存。
动之后可能仍得到保存。
于是二人
筹借了很多物资,雇
了很多脚夫,
骑毛驴,于一九
三七年六月抵达
了五台县的豆
村镇。来到此处,他
们发现果
然有个佛光寺,但当时
已经天
黑,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第二
唐代建筑ppt课件

• 大明宫在长安城禁苑中,位于
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 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 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听政。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 兵火。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 约3.2平方公里;宫城共11个城门, 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 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 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 宫殿建筑群。经考古发掘在大明宫 内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大 型遗址。
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它虽然比南禅寺正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
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21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 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22
•佛 光 寺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23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 唐塔一般都是四方形的。多层塔是在塔的表面上表现出木结构的柱梁斗拱等,
为六百七十七平方米。正殿外表朴素,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涂刷,未施
彩绘。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出檐深远,殿顶用板瓦铺设,脊
瓦条垒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制。
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
• 唐大明宫基址尚存。宫建于634年,位于长安城东北龙首原高地,形势爽皑,俯临 全城。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 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 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 为禁苑区。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 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3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26
五台山佛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
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
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
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
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
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
20
台基
21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22
色彩的装饰
23
雕塑
24
代表性寺庙建筑
25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5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ppt课件

3反映当时的佛教发展趋势
佛光寺唐塑的形象塑造,也与当时的佛教思想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禅宗是唐代 快速兴起的佛教宗派,此宗大胆摆脱经典教条和仪式束缚,甚至主张不读经、不 礼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方式,倡导“即心即佛”、“见性成佛”、“ 顿悟成佛”等思想理论,对唐及唐以后的佛教乃至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将佛教世俗化的思想,带动了当时佛教艺术向世俗化转变,唐道宣所谓“唐以 佛像笔工皆端庄柔弱,似妓女儿,而宫娃乃以菩萨自夸也” 这些佛塑像之上庄严 与与弱、性与世俗、柔崇高与平凡、端重人性的微妙结合和和谐统一难,在现存 中国古代佛教彩塑中很见到的。
大殿唐彩
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 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 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 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 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 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 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 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 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 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 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 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 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 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 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顶的一 座艺术山峰
大殿出檐深远,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佛光寺大殿中国古典建筑分析PPT文档15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26、要使整个人生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5
建筑遗产保护佛光寺大殿

平面布局 立面
佛光寺大殿外观
佛光寺大殿细节
相关建筑
佛光寺大殿表现了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具有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它 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 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比较著名的模仿佛光寺大殿的木结构建筑有:
香港志莲净苑大雄殿,正面比佛光 寺大殿少两个开间,为五开间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得了东大殿精确的测绘数据之后,可以获得在东大殿 建造中使用的营造尺的准确数据,使得重建或复原东大殿消除结构变形影 响的标准形态成为可能。
完整性
1.现状评估 保护区规划、内部空间与环境完整度、外部空间与环境完整度、非物质遗产保护 2.评估结论 (1)保护区规划过小 (2)新建建筑、原建筑的占用 (3)局部绿化的现代园林倾向(修旧如旧) 3.规划对策 (1)调整和完善保护区划 (2)整治空间 (3)绿环设计的整合 (4)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保护与利用措施 (5)非物质的文物建筑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研究与传承,建设文物建筑传统工艺和 传统材料传承基地(金堂 鸱尾)
结构剖析图
整体保护
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 整体保护遗产的文化价值是遗产保护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针对中 国古代木构建筑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如何实现其“整体 保护”是一项真正的挑战。
真实性 完整性 延续性
真实性
1.现状评估 重点对以往文物建筑修缮工作中所受到的人工干预状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位置 、形制、结构、工艺、材料5个方面 2.评估结论 (1)部分展室改造工程“改变文物原状”的现象突出,不符合遗产保护真实性要求 (2)自然力造成的损伤普遍存在,不开放地段尤为严重 3.规划对策 (1)确定文物保护必须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2)强调文物保护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文物保护工作程 序 (3)规定新材料、新技术在修缮工作中的使用要求 (4)定期检测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48页PPT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中外建筑史: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木结构艺术造型特色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殿堂之一。
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1937年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发现。
传佛光寺创建于北魏,9世纪初建有3层7间弥勒大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被毁,后在此阁旧址建此殿,现保存完好。
寺依地形布局,地势东高西低,大殿在寺址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是全寺主殿。
寺院不大,台地下院落北侧有金代建筑的文殊殿,其他建筑都是清代以后所建。
唐代是中国建筑的发展高峰,也是佛教建筑大兴盛的时代,但由于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最早的木构殿堂只有两座,都在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是其中一座,建于大中十一年(857)。
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东向西,大殿在寺的最后即最东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
大殿为中型殿堂,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四间,17.66米;殿内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扇面墙”,三面包围着佛坛,坛上有唐代雕塑。
屋顶为单檐庑殿,屋坡舒缓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体现出一种雍容庄重,气度不凡,健康爽朗的格调,展示了大唐建筑的艺术风采: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从五台县豆村镇向北行进5公里,向东远眺,就看到了三山环抱、松柏掩映、高低层叠的佛光寺。
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据唐著《古清凉传》记载,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期,寺内曾有3层7间高9丈5尺的弥勒大阁,当时寺况极为兴盛,香客不绝,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有“走马观山门”之说。
后来唐武宗灭法,殿宇遭到破坏。
唐宣宗大中以后,佛法再兴,857年(大中十一年),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修建了现存的正殿东大殿。
佛光寺高踞山腰,寺基为梯田式,东、南、北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豁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光寺内享有圣明的唐代木构建筑泥塑壁画,唐人墨 迹合成为佛光寺四绝,
Page 10
Page 11
东大殿内的唐代泥塑 也是十分珍贵的。店 内砖砌佛坛上共有释 迦摩尼佛,弥勒佛, 阿弥陀佛和普贤文书 以及各位服侍菩萨和 供养菩萨像,还有捐 资建殿的女施主宁公 寓和主持建殿的愿诚 和尚塑像共三十六尊, 都是唐代原物。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4
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开始了。1937 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 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 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 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 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 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 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 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 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 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Page 14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 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 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 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 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Page 15
Page 16
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 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 么陡. 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④ 没有仙人走兽. 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 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 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 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 高.) ⑦ 斗拱肥硕. ⑧ 出檐深远.
祖师塔佛光寺东大殿南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是 一座六角单层亭阁式砖塔,高约5米 。 下层是空心的, 两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既是寺僧们所说的 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 寺回事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古塔 之一,非常珍惜。
Page 8
大殿的门板后面发现了唐人浏览佛光寺的留言。可 见这大门为唐代遗物,这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 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门了。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Pa日ge 本6 等国。
Page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寺可分三个院落, 一院低,三院高,二 院花香喷溢,争芳吐 艳。大殿位于佛光寺 东端山岩下高12米 多的台地上,面西, 为全寺主殿。(因佛 家以东,故东大殿是 该寺的主殿,位于最 上一层院落)佛寺不 大,但按地形布局, 错落有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Page 1
佛光寺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位于五台县城东北25 公里处豆村镇的佛光新村莲花山中,创建于北魏时期。 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南禅寺), 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 (857),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悠久, 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17
建筑外观 Page 18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 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 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 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 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 平暗(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 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 (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暗, 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 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 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 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 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 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 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 有这个构件。
此外,大殿的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 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 雨水冲蚀,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很可惜。
Page 12
Page 13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 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 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 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