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

合集下载

山西佛光寺

山西佛光寺

山西佛光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

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即公元 857年。

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历史沿革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

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1937年 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

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

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

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

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

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概况中国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

寺东南北三面环山。

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

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

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

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又称释迦牟尼大殿。

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北郊
十公里处的佛光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山原名紫金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早在北魏时
期就有“普天之下,惟寺是尊”的记载。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途径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在洛阳龙门山云门寺时,见此处“山高地险”、“诸山
皆隐”,便在此建寺,取佛经中的“法藏”、“般若”二字命名为“法光”。

此后历代均有修葺。

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改为大雄殿,以供奉释迦牟尼佛。

佛光寺东大殿依山而建,平面
呈长方形,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米,总高28.8米。

全殿以
木制结构为主,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

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
山顶),高28.8米。

殿内的主尊释迦牟尼佛为弥勒菩萨与韦驮菩
萨的化身。

佛身后是西方三圣像。

—— 1 —1 —。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翼角构造之新解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翼角构造之新解

■► 檐面头下昂 后 尾 ,做成 斜肩直榫, 安装在四层 柱头枋的下 方
向上向后延 伸的一层角 昂在三层柱 头枋相交处 与两侧头下 昂相交后继 续延伸
穿过鸳鸯交手 瓜子拱前伸的 —层角昂
二层角昂
> 二层角昂后尾 作成斜肩直榫 安装在草袱下 方
图 9 转角铺作从角柱往上檐面和山面多种构件相继显现
图 1 0 二层角昂同样完成头部前伸后尾支顶上承由昂
祁伟成’ 1 山西古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建 于 唐 大 中 十 一 年 (公 元 8 5 7 年 )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是 我 国 现 存 规 模 最 大 、保 存 最 为 完 善 的 唐 代 单 体 建 筑 。 通 过 多 次 现 场 调 查 ,结合模型 制 作 ,详 细 揭 示 了 翼 角 构 造 (包括斗拱、角 梁 )的特 征 和 做 法 ,尝试弥补已有研究与认知的不足。
同一侧削成斜面的三层柱头彷相交后.继续向上伸展.做成斜 肩 直 榫 .紧 贴 安 装 在 四 层 柱 头 彷 的 下 方 (图 9 ) 。
一 层 角 昂 ,从二跳角华拱头部相交的鸳鸯交手瓜子拱中间
了 模 型 ,结 合 角 梁 、推 山 ,整理提出我们新的理解。
穿过向前并下伸.直至与两侧头下昂伸出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 传 统 建 筑 营 造 技 术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翼角构造之新解
A New Explanation for Structure of Upturned Roof-ridge of the East Hall in Foguangsi Temple in Wutai
事 后 我 们 纵 观 柱 头 铺 作 的 头 下 昂 和 二 下 昂 ,其 后 尾 都 安 装 在 内 槽 的 构 件 上 ,起 着 支 撑 作 用 ,由此想到角上的昂绝不会 让 后 尾 不 起 任 何 作 用 。从 而 确 定 我 们 在 这 一 模 型 的 转 角 铺 作 制 作上与实体建筑有较大出入。于 是 在 模 型 制 作 笔 记 发 表 时 ,在 附 图 上 作 了 标 记 ,表明此处是我们在无法确知东大殿的实际结 构 的 情 况 下 ,采 用 的 常 规 做 法 (详 见 《五 台 佛 光 寺 东 大 殿 》一 书 之 外 檐 转 角 铺 作 一 节 )。为 此 ,我们再次对东大殿进行了勘 察 ,终于在暗黑的实体建筑中隐约观察到头下昂后尾之模糊阴 影 (图 4 ) 。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Fashion Color人文张玮Zhang Wei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 An Analysis of the Layout Rules of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摘 要: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殿中佛坛上的34尊唐代彩塑体型高大,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在历史上东大殿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大殿门板从内柱推移到了外柱,这就改变了大殿内的空间,也改变了彩塑原有的视觉效果。

还原东大殿彩塑原本的布局方式和视觉效果即可发现,这种布局思路中继承了许多石窟寺的空间布局经验,对石窟寺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东大殿空间布局所遵循的规律,深刻理解古人对于雕塑和展示空间这二者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布局方式;立柱;前廊;石窟Abstract: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 is the largest existing Tang Dynasty wooden building in China. The 34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on the Buddhist altar in the hall are tall, numerous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In history, the East Hall has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many times. The door panel of the hall has been moved from the inner column to the outer column, which has changed the space in the hall and the original visual effect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t can be found by restoring the original layout and visual effects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This layout idea inherits many experience i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ave temples.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cave temples, w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East Hall. The rules of the art,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s'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 and exhibition space. Keywords:layout;column;front porch;grotto一、佛光寺概况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三十公里的豆村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中国文物报/2016年/6月/24日/第006版研究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执笔人张荣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

相传燕之宕昌王巡游至此,来到山门前,忽见佛陀光明遍照山林,因赐额“佛光寺”,寺院名称由此而立。

后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法”,五台山寺院大部分荒废。

隋灭北周,五台山佛教寺院又逐渐复兴。

唐元和、长庆年间在高僧法兴的主持下,兴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弥勒大阁。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灭法,佛光寺僧人被遣散,寺内建筑被毁。

唐大中年间,佛光寺复兴,唐大中十一年(857)在东侧高台上兴建了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

由于东大殿内保存有唐代木构、唐代墨书题记、唐代塑像、唐代壁画,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誉为我国古建筑第一国宝。

受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委托,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进行数字化勘察。

该项目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200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第一期勘察研究工作(《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的延续。

在第一期针对东大殿建筑大木勘察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期勘察研究工作重点针对东大殿塑像、壁画、题记、附属文物等。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为主的数字化记录;基于碳14年代测定手段,结合文献、题记、特征分析的建筑考古研究;人工调查配合多种微损检测、取样分析判断以及文物残损量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木与塑像、壁画等文物的建置时代分析,推演东大殿历史沿革。

东大殿大部分木构件和部分塑像、壁画通常被认为是唐代原构,本次勘察碳14测定年代基本证实这一观点。

明确指向东大殿始建(857年)的构件包括:东大殿绝大部分木构件(包括板门、地栿),主佛坛塑像内部木骨泥胎,前内柱列弥陀说法图、卷草3幅壁画,主佛座束腰壁画等。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重建若干问题稽考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重建若干问题稽考

︵总第136期︶2018·3收稿日期:2018-06-22作者简介:崔元和,男,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彩塑壁画遗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

罗世平,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集唐代木构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等多种珍贵遗存为一体,自1937年6月被梁思成等人考察发现后,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迄今已有众多研究成果问世,但因重建年代久远、传承过程复杂等原因,仍有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厘廓。

本文将就此殿于唐大中年间重建过程所涉若干问题作必要稽考。

一、东大殿重建时间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于唐“会昌法难”中遭毁后重建时间,一般均据此殿当心间前檐阶前《佛顶尊胜陀罗尼》幢上所刻“大中十一年(857)十月一日建造”的建幢年代推定,认为此殿重建落成亦当在此幢之年[1]18。

此推论应当无误,但其中若干细节仍需再考:(一)东大殿重建启动时间《旧唐书》卷十八《本纪》第十八下《宣宗》:“大中元年(847)……闰三月,敕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致理之源。

中国之人,久行其道,厘革过当,事体未弘。

其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应会昌五年四月所废寺宇,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2]616-617。

这应是唐会昌五年(845)武宗“灭法”后,全国寺院重建之开端。

《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宣宗……二年(848)。

敕上都、东都、荆、扬、汴、益等州,建寺立方等戒坛。

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

五台山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

”[3]这应是“会昌法难”后,五台山开始重建寺院的确切记载,但此五寺中是否包括佛光寺重建,须作进一步考证。

《广清凉传》卷中:“宣宗践祚,重兴寺宇,敕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重建若干问题稽考崔元和罗世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摘要:现存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大中六年朝廷“许令修复”的“官营”名山胜地寺院建筑。

该殿重建主持僧人由官府选定,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工部尚书等一批高等级官员支持、参与了此项工程,大殿重建落成后还受到唐宣宗直接褒奖。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座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繁复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建筑勘察研究,以便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模型及基本信息佛光寺东大殿位于佛光寺的核心位置,是该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群采用传统的东亚廊桥式风格,由大殿及两侧的过厅组成。

大殿为木结构,七间进深,屋顶覆盖以琉璃瓦,外部装饰以雕刻为主。

大殿长30米,宽27米,高28米,建造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复后至今保存较完整。

建筑风格及特点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与东亚传统佛教建筑的特点。

大殿的屋顶造型独特,采用单檐歇山式,歇山屋顶上有丰富的雕刻,包括福寿双全的祥云图案、佛教经文和各种传统纹饰等。

大殿两侧的过厅则采用了单檐歇山式建筑,从大殿两侧延伸出来,形成了寺庙的主要门厅。

建筑勘测结果分析通过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勘测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材料:大殿的主要结构材料为木材,屋顶覆盖使用琉璃瓦,外部装饰使用青石和砖石等材料。

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

2. 建筑结构:大殿的整体结构稳固,采用古代木结构工艺,如榫卯结合和斗拱结构等。

大殿通过多根横梁和立柱承载整个屋顶的重量,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3. 装饰工艺:大殿的外部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浮雕和雕塑等。

这些装饰都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大殿的门窗等部分也进行了精细的彩绘装饰。

4. 砖雕技术:建筑内部的柱子和梁上的砖雕是该建筑的亮点之一。

这些砖雕造型各异,精细度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艺术水平。

保护建议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建议:1. 加强建筑结构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包括对屋顶瓦片的更换、木构件的修复和表面装饰的修复等。

219505390_浅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艺术特色

219505390_浅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艺术特色

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美史话
组关系人物均有主像,旁边有众多较小的塑像作陪衬, 从而突出主佛的形象,塑像整体布局有序且合理,主 次分明,大殿彩塑按尊大卑小、主大从小的等级关系 排列,每尊塑像都端庄慈祥、比例协调,成为合中有分、 分中有合的有机整体,是唐代佛寺殿堂中难得的展现 佛像布局的珍贵范例。[3]
(二)绘色之美 彩塑除了塑形以外,还着重对彩塑形体加以描绘, 绘色是对塑造好的塑像进行深入描绘,且根据塑像的 不同结构附上华美富丽之色,这种对塑像不断深入的 绘色,主要遵循了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绘制方法, 用到的颜料大多以矿物质颜料为主,颜料最大的优势 是不会变色,且具有防霉防潮的作用,颜色艳丽且保 存效果较好[4],中国古代的工匠完成的大部分塑像采 用塑绘结合的手法。例如东大殿三尊主佛通体鎏金, 彩塑多是大色块、大面积的平涂,与小色块的点缀做 对比,以表现衣服的层次感,着色则是冷暖搭配,使 衣服装饰凹凸有致。塑像和着色相互融合、相互借鉴, 人物衣服的装饰凹凸有致,颜色冷暖搭配,突出了塑 像的特点。塑像色彩绚丽,在幽暗的殿堂中,佛像的 金色以及菩萨鲜艳的红绿色,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 氛围。 (三)线条之美 从古至今,线条存在于不同的艺术形态之中,不 同的线条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直线条常带有一种 向两侧无限延伸的力量感,给人一种稳定、宁静的感 受,曲线常常给人一种愉悦、柔美、圆滑的感受。例如, 在绘画和雕塑之中,不同的线条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 效果。在形体塑造上,佛光寺胁侍菩萨身体健挺高挑, 体态线条以直线为主,整体呈修长、窈窕之征,服饰 局部的变化突破了生硬的直线,不同长度的流水般的 衣纹线条,随风飘逸,轻快又灵动,巧妙地将线条层 次化、动态化,进而凸显出女性的柔和之韵,曲线和 直线结合、交叉、重叠,实现了线与面的完美融合。[5] (见图 7) 三、传统彩塑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与传承 传统彩塑之所以传承至今,受人喜爱,很大一部 分原因是它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是当时人们 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且记录着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 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当代雕塑创作中融入了 艺术家的观念,加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 合。在当代雕塑创作中,既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 族精神,又要让雕塑不仅停留在形式之美上。要从全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857 年,建成时唐代已经持续了239 年相对稳定的社会大一统局面,并积淀下了制度化的建造体系。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战国-北宋)》一书中,陈明达先生将从隋到北宋的中国建筑木构形式总结为海会殿形式、佛光寺形式、奉国寺形式3 种。

他认为佛光寺形式结构的特征是:“1) 每座建筑的全部结构,虽然仍是按间椽原则构成的,但同时又可以按水平方向划分为层次,逐层制作安装。

单层建筑有3 个构造层,最下是柱网,中间是铺作,上层是屋架;2) 每一构造层都是一个整体;3) 每一构造层的中心可以做成空筒。

”他用纵架横架的解读方式对中国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变化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纵架横架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的铺作构造层,……外表看来成朵的铺作,不过是纵架和横架的结合点”[1]41。

对于陈明达先生总结的“佛光寺形式”结构,有几点可予以强调:第一,铺作层是由尺度较小的木料交错咬合拼搭起来的整体结构。

之所以要将此层在垂直方向独立,让它通过栌斗放置在柱顶,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让这层结构与大断面的柱有榫接关系。

要是小木料与柱有榫接点的话,交接节点受外力破坏时,小木料会首先被损坏,从而导致建筑结构整体性受到影响。

栿在铺作层中属于断面较大的木料。

为了控制栿的断面以保证结构整体性,此层主体部分中只能用进深不超过两椽的乳栿,使其被容纳进由小木料构成的铺作结构层。

第二,从平面上看这个结构形式由特殊柱网形式构成,以保证结构强度。

如上一点所述,由于铺作层主体部分进深不超过两椽,这种两椽的进深关系自然反映在平面上。

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平面中出现的是一个外围两椽进深的环通带,暂称它为加强带,也就是金箱斗底分槽方式中的外槽。

对于小型建筑来说,则要通过调整椽距及开间关系,以适应这个组合关系。

第三,这套结构的最大特征之一不是实现跨度,而是用来起楼。

传统上起楼是以平座的方式将平座及殿身结构层层垒起实现的。

从具有夯土内芯的北魏永宁寺土木结构塔及云冈石窟中表现出的塔的结构形态来看,在佛光寺大殿建成的300 多年前,这套体系不存在或不普及。

游山西木塔作文

游山西木塔作文

游山西木塔作文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到山西五台山游玩,欣赏了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木塔——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俗称东禅院,坐落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五爷庙前。

这座古老的建筑,是由五座并列的木塔组成的。

东禅院中最古老的木塔,建于公元557年。

由于它是佛光普照、菩萨保佑而建成的,所以称它为“佛光寺东大殿”。

这座木塔高38.45米,重约60吨。

塔身是用红松和杉木混合结构而成的,外层又用木结构建造了两层,塔内用砖砌成,层层叠架,因此又称为“七级浮屠”。

人们常说“不到塔中院,不算到山西”,所以这里也是佛教界公认的木塔鼻祖。

佛光寺东大殿四周有许多殿宇和房屋。

第一进院落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院内有两棵千年古槐和两株古柏。

院内还有一座不大的戏台和一座碑亭。

第二进院落是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斋堂、钟鼓楼等建筑。

第三进院落是南禅院和东禅院。

—— 1 —1 —。

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修复措施

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修复措施

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修复措施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的修复措施。

你可别小瞧了这事儿,这可是个技术活哩!佛光寺东大殿,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那木结构,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需要咱好好去呵护。

咱先说说这木材的选择吧。

那可得挑好的呀,就跟咱挑水果似的,得挑个又大又甜的。

要找那些坚固耐用、质地优良的木材,这才能保证修复后的质量杠杠的呀!不然,随便找些木材糊弄上去,那不是瞎搞嘛!再来看看这连接的工艺。

就好像咱系鞋带一样,得系得牢固,不能松松垮垮的。

木结构的连接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让各个部件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大殿的稳固呀。

还有啊,对于那些已经损坏的部分,咱可不能简单地一换了之。

得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似的,仔细诊断,精心处理。

该修补的修补,该加固的加固,不能随随便便就动大手术呀!修复的过程中,还得注意保持原来的风格和特色。

这就好比给一个人化妆,不能化得连他亲妈都不认识了呀!得让佛光寺东大殿还是那个有着独特韵味的佛光寺东大殿。

而且,修复人员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完的活儿,那得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弄。

就跟绣花似的,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

咱想想,如果没有这些精心的修复措施,佛光寺东大殿会变成啥样呢?那可能就会变得破破烂烂,失去了它原本的光彩。

那多可惜呀!所以说呀,这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的修复,那真的是太重要啦!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咱老祖宗智慧的尊重呀!咱们可得好好对待,不能让这么宝贵的东西在咱们手里给糟蹋了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五台山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四绝”
A 木构建筑堪称杰作 东大殿面宽7间,进深4间,八架橼,单檐五脊顶。
前檐五间设门板,两尽间砌砍墙安直棂窗。斗拱雄 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平缓,整体建筑风 格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 ×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10倍;殿檐探出达 3.96米,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同 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使用 时间之久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 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是 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一幅唐 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
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
佛光寺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向豁 然开朗。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寺内建筑 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院 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 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佛光寺的发现
时为一九三六年冬天,一个世界古建筑专家研讨会 在中国召开。当时有一名日本学者告诉梁思成,中 国尽管历史悠久,但要看保存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 筑,还是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梁思成闻此颇 为不忿,认为中国之大,必有唐代木结构建筑之留 存。
动之后可能仍得到保存。
于是二人
筹借了很多物资,雇
了很多脚夫,
骑毛驴,于一九
三七年六月抵达
了五台县的豆
村镇。来到此处,他
们发现果
然有个佛光寺,但当时
已经天
黑,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第二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佛光寺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佛 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以后除了宋代有 一点壁画,跟后来建的文殊殿以外就没 有任何记载,佛光寺大殿因此基本被外 界遗忘。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 十一年的主殿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名声,它的命运, 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及其夫人 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撰写的《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 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唐幢(chuang)
佛光寺唐代石幢2座,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 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 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 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 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另一幢在山门内庭院当心,唐乾 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 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两 幢相较,前者造型工艺尤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古代寺庙建筑
——佛光寺
佛光寺大殿
建筑名称:佛光寺大殿(又称:佛光寺东大殿)
建筑时期:晚唐时期,公元877年
建筑级别: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国家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建筑位置:山西五台县东北三十二公里,佛光寺中轴 线东高台上
大殿溯源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 是五台山名刹,“佛光寺”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 书记载。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发动 灭法运动,佛教界称为会昌法难,寺内除几座墓塔 外,其余全部被毁,偌大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 一片废墟,僧人也作鸟兽散。 公元857年,也就是唐代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 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 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东大殿(修建者:愿诚和尚)东大殿是现存的三座唐代木构殿堂型构架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现存唐代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东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

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

而外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东大殿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

东大殿由内外两圈柱组成平面柱网,内外柱等高,檐柱有侧脚及升起。

檐口曲线平缓,出檐深远。

斗栱尺度雄大,形式古朴。

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已发现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

殿内遗有释迦、弥勒、普贤、观音等唐代塑像,以及唐、宋壁画和题记。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

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

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佛光寺平面图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佛光寺东大殿观后感

佛光寺东大殿观后感

佛光寺东大殿观后感
在五台山三千怀抱,气势巍峨的山村边,屹立着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神秘建筑,它虽然没有绕梁的梵音和袅袅的香火,也没有门庭若市的香客来祭拜,却能够千年不倒,它是长久不老的传奇古刹。

五台山佛光寺是建筑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早在隋唐时代,它就已经是五台山名刹古寺了,这个佛光寺的大名经常在各部史书资料中有所提及。

而且,他也经历了很多次被毁和修葺,在晚唐时代,我们的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被重建,巨大的佛坛对面开间,正中间塑立三座主佛以及胁侍菩萨,在巨坛之上,还有散置着的菩萨,力神等等二十余尊,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塑像,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以及殿内的壁画更是唐代的标志建筑。

在晚唐时期,佛光寺经过了一番重新修葺之后,也因为当时统治者不允许佛教发展,伴随着佛教衰败,佛光寺也逐渐沉沦,除了宋朝时期的文殊殿一些小的修筑之外,渐渐被外界所遗忘,珠玉蒙尘。

直到后来,在我们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跟林徽因坚持不懈的寻找之下,它才重现于世,并且推翻了日本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要观赏唐代木结构建筑需要去日本东京和奈良的嚣张言论。

在东大殿的南边一侧有一座跟敦煌壁画里边描画的砖塔是一模一样的
砖塔深深地证明了佛光寺的建筑历史在唐代或者建筑在更早时期的定论,梁思成发现它时,赞它是“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里边建设设计的唐代专属题记,有唐代史实文化的专属壁画,有唐代特色风格的雕塑,唐代特色风格的建筑,这些被大家称为“四绝”,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最后,我真正认识到佛光寺的建筑历史,多么的宏伟壮观,它存在打真正的意义。

国内仅存的四座半唐代木建筑,四座在山西,半座在河北

国内仅存的四座半唐代木建筑,四座在山西,半座在河北

国内仅存的四座半唐代木建筑,四座在山西,半座在河北国内最先被发现证实是唐代木建筑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它在建成于公元857年。

整个佛光寺内的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等都有历史价值,被称为“四绝”。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来到五台山脚下的豆村考察,发现了这座建筑,并且证实了佛光寺建成于唐代。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寺的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

是所知存留到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木构遗物。

可以说,南禅寺大殿是我国古建的第一国宝。

广仁王庙位于在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

在五龙庙正殿墙上,嵌有唐碑两通。

一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所立的《广仁王龙泉记》,二为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所立的《龙泉记》。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如今,广仁王庙周边环境的改造由于过于“现代”,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

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

寺院中的藏经殿始建于唐代,是贮藏经文的场所,曾藏经五千多卷,可惜后世已全部佚失。

“半座”建筑是河北正定的开元寺钟楼。

这座钟楼建于唐,明清重修,是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实例。

上层梁架经后世多次重修已改为明清风格,柱叉在下层柱头斗栱上,但下层结构仍然属于唐代遗构,所以被称为“半座”。

由于木建筑不容易留存,一有火灾就成为了灰烬。

整个盛唐大气的建筑,如今只剩下这四座半,所以更值得人们的珍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Page
1
佛光寺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位于五台县城东北25 公里处豆村镇的佛光新村莲花山中,创建于北魏时期。 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南禅寺), 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 (857),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悠久, 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8
大殿的门板后面发现了唐人浏览佛光寺的留言。可 见这大门为唐代遗物,这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 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门了。
Page
9
佛光寺内享有圣明的唐代木构建筑泥塑壁画,唐人墨 迹合成为佛光寺四绝,
Page
10
东大殿内的唐代泥塑 也是十分珍贵的。店 内砖砌佛坛上共有释 迦摩尼佛,弥勒佛, 阿弥陀佛和普贤文书 以及各位服侍菩萨和 供养菩萨像,还有捐 资建殿的女施主宁公 寓和主持建殿的愿诚 和尚塑像共三十六尊, 都是唐代原物。
Page
14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 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 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 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 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Page
15
Page
16
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 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 么陡. 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④ 没有仙人走兽. 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 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 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 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 高.) ⑦ 斗拱肥硕. ⑧ 出檐深远.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Page
4
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开始了。1937 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 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 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 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 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 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 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 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 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 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19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 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 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 于正方形的空间. 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 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 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 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Page 11
此外,大殿的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 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 雨水冲蚀,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很可惜。
Page 12
Page
13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 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 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 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Page
20
Page
21
Page
22
Page
23
Page
24
Page
25
Page26Page Nhomakorabea27
Page
28
Page
29
Page
30
Page
31
Page
32
Page
17
建筑外观
Page
18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 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 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 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 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 平暗(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 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 (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暗, 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 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 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 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 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 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 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 有这个构件。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全寺可分三个院落, 一院低,三院高,二 院花香喷溢,争芳吐 艳。大殿位于佛光寺 东端山岩下高12米 多的台地上,面西, 为全寺主殿。(因佛 家以东,故东大殿是 该寺的主殿,位于最 上一层院落)佛寺不 大,但按地形布局, 错落有致。
Page 7
祖师塔佛光寺东大殿南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是 一座六角单层亭阁式砖塔,高约5米 。 下层是空心的, 两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既是寺僧们所说的 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 寺回事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古塔 之一,非常珍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