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合集下载

佛光寺_唐代建筑的翘楚

佛光寺_唐代建筑的翘楚

中国民族报/2011年/3月/29日/第007版宗教周刊・人文史地佛光寺:唐代建筑的翘楚王敏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佛光新村的佛光寺,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

寺院的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并称“四绝”。

正殿东大殿塑像、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点,至今保持原有风貌,梁思成形容其为“国内古建筑的第一瑰宝,也是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一件东西”。

发现与考证,改变昔日国际建筑界论断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30公里。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32米的弥勒大阁,寺院一时僧徒众多,声名大振。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

之后,宋、金、明、清历朝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

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120余间。

其中,东大殿7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7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说起佛光寺的缘起,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夫妇。

1937年6月26日的黄昏时分,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4人,来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在落满灰尘和蛛网的房梁上,林徽因发现了大梁上的墨迹,确知这座大殿的建造年代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这一发现打破了当时国际建筑界“关于中国境内没有唐代建筑遗存”的说法,这一重大发现使得佛光寺名声大振,一时中外专家学者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关于佛光寺的状况、历史和建筑艺术,梁思成曾撰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并登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

对于1937年那次特殊考察及古刹测绘探索,梁思成曾有详细的记载。

他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构建筑。

唐朝四大建筑

唐朝四大建筑

中国现存的四处唐代建筑唐代建筑规模宏大,朴实雄浑,豪放壮丽。

目前,全国仅山西省还保存着四座唐代木构建筑。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似正方形,单檐歇山顶。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屋顶坡度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平缓的。

虽然只是一座小型殿宇,但形制极美。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座落在寺后的山腰上,坐东向西,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四间,17.66米;在寺举折圆和舒缓,曲线优美,整个殿宇雍容庄重,雄伟古朴。

五台山是唐代华严宗基地,佛光寺则是当时五台山十大寺之一。

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建于唐太和五年(831),座落在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

五间四架,单檐歇山顶,殿身有檐柱十六根,全部筑入墙内,殿堂内无柱。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内奉水神广仁王,是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庙宇建筑。

庙内正殿。

该庙为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

平顺县天台庵正殿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座落在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县。

佛殿建在高高的石台基上,广深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斗拱形式简约、手法苍古。

是隋唐时代始创的天台宗寺庙。

殿前的这一对石狮子,屋沿之角上的小仙人,神兽已经在这座小山头守望了一千两百多年。

山西为唐王朝凝聚了最初的元气。

大唐三百年的盛世里,山西匠人以木取材、木构撑天,用一座座木构斗拱托起了盛唐的天空唐代建筑之一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五台县城南21公里处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35公里。

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

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

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

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Fashion Color人文张玮Zhang Wei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 An Analysis of the Layout Rules of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摘 要: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殿中佛坛上的34尊唐代彩塑体型高大,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在历史上东大殿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大殿门板从内柱推移到了外柱,这就改变了大殿内的空间,也改变了彩塑原有的视觉效果。

还原东大殿彩塑原本的布局方式和视觉效果即可发现,这种布局思路中继承了许多石窟寺的空间布局经验,对石窟寺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东大殿空间布局所遵循的规律,深刻理解古人对于雕塑和展示空间这二者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布局方式;立柱;前廊;石窟Abstract: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 is the largest existing Tang Dynasty wooden building in China. The 34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on the Buddhist altar in the hall are tall, numerous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In history, the East Hall has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many times. The door panel of the hall has been moved from the inner column to the outer column, which has changed the space in the hall and the original visual effect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t can be found by restoring the original layout and visual effects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This layout idea inherits many experience i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ave temples.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cave temples, w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East Hall. The rules of the art,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s'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 and exhibition space. Keywords:layout;column;front porch;grotto一、佛光寺概况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三十公里的豆村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剖面特点:
①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平暗(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暗,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

(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

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中国文物报/2016年/6月/24日/第006版研究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执笔人张荣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

相传燕之宕昌王巡游至此,来到山门前,忽见佛陀光明遍照山林,因赐额“佛光寺”,寺院名称由此而立。

后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法”,五台山寺院大部分荒废。

隋灭北周,五台山佛教寺院又逐渐复兴。

唐元和、长庆年间在高僧法兴的主持下,兴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弥勒大阁。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灭法,佛光寺僧人被遣散,寺内建筑被毁。

唐大中年间,佛光寺复兴,唐大中十一年(857)在东侧高台上兴建了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

由于东大殿内保存有唐代木构、唐代墨书题记、唐代塑像、唐代壁画,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誉为我国古建筑第一国宝。

受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委托,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进行数字化勘察。

该项目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200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第一期勘察研究工作(《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的延续。

在第一期针对东大殿建筑大木勘察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期勘察研究工作重点针对东大殿塑像、壁画、题记、附属文物等。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为主的数字化记录;基于碳14年代测定手段,结合文献、题记、特征分析的建筑考古研究;人工调查配合多种微损检测、取样分析判断以及文物残损量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木与塑像、壁画等文物的建置时代分析,推演东大殿历史沿革。

东大殿大部分木构件和部分塑像、壁画通常被认为是唐代原构,本次勘察碳14测定年代基本证实这一观点。

明确指向东大殿始建(857年)的构件包括:东大殿绝大部分木构件(包括板门、地栿),主佛坛塑像内部木骨泥胎,前内柱列弥陀说法图、卷草3幅壁画,主佛座束腰壁画等。

中建史佛光寺剖析

中建史佛光寺剖析

东大殿前陡峭的台阶
门额上书“佛光真容禅寺”,边上有“大明万历四十二年 奉旨重修”小字
存世一千一百多年,为我国最古的木门
东大殿前景
六角形祖师塔
建于北魏时期,是 唐代武宗会昌五年 灭法,佛光寺被毁 时留下的唯一建筑 物,是全国仅存的 两座古塔之一,弥 足珍贵。
——认知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模型
存世四大唐构之一,在古建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佛光寺东 大殿,“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 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 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三院高,二院花香四 溢
——游览认识佛光寺建筑构成
大佛光寺山门
一进山门,就能看见院子里的乾符四年幢。幢身 八面,刻陀罗尼经。落款时间为“乾符四年岁次 丁酉七月庚子十九日”。幢座为须弥座,束腰各 面刻乐伎
文殊殿
为金代建筑,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 菩萨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彩 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
琴面昂
(假昂)
耍头昂状
斗拱出跳演变
清式出跳和宋式一样,出 跳只有华栱和昂,不过清 称华栱为翘,斗拱一般描 述为几翘几昂几踩什么科, 翘即为出跳华栱数踩数为 2M+1,m为出跳数即为出 翘和出昂的数目和
清式 单翘五昂十三踩平身科
唐宋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 几铺作几抄几下昂。 算法: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 跳数+3.即n(铺作数)=m(出 跳数)+3(常数项)。常数项 可以理解为栌斗,耍头和衬方 头。 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 几踩几翘几昂。算法:清式 斗拱每拽架都有横拱,故每 攒斗拱里外拽架加正心上的 一道正心拱枋,即每攒的踩 数。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座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繁复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建筑勘察研究,以便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模型及基本信息佛光寺东大殿位于佛光寺的核心位置,是该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群采用传统的东亚廊桥式风格,由大殿及两侧的过厅组成。

大殿为木结构,七间进深,屋顶覆盖以琉璃瓦,外部装饰以雕刻为主。

大殿长30米,宽27米,高28米,建造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复后至今保存较完整。

建筑风格及特点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与东亚传统佛教建筑的特点。

大殿的屋顶造型独特,采用单檐歇山式,歇山屋顶上有丰富的雕刻,包括福寿双全的祥云图案、佛教经文和各种传统纹饰等。

大殿两侧的过厅则采用了单檐歇山式建筑,从大殿两侧延伸出来,形成了寺庙的主要门厅。

建筑勘测结果分析通过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勘测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材料:大殿的主要结构材料为木材,屋顶覆盖使用琉璃瓦,外部装饰使用青石和砖石等材料。

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

2. 建筑结构:大殿的整体结构稳固,采用古代木结构工艺,如榫卯结合和斗拱结构等。

大殿通过多根横梁和立柱承载整个屋顶的重量,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3. 装饰工艺:大殿的外部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浮雕和雕塑等。

这些装饰都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大殿的门窗等部分也进行了精细的彩绘装饰。

4. 砖雕技术:建筑内部的柱子和梁上的砖雕是该建筑的亮点之一。

这些砖雕造型各异,精细度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艺术水平。

保护建议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建议:1. 加强建筑结构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包括对屋顶瓦片的更换、木构件的修复和表面装饰的修复等。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857 年,建成时唐代已经持续了239 年相对稳定的社会大一统局面,并积淀下了制度化的建造体系。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战国-北宋)》一书中,陈明达先生将从隋到北宋的中国建筑木构形式总结为海会殿形式、佛光寺形式、奉国寺形式3 种。

他认为佛光寺形式结构的特征是:“1) 每座建筑的全部结构,虽然仍是按间椽原则构成的,但同时又可以按水平方向划分为层次,逐层制作安装。

单层建筑有3 个构造层,最下是柱网,中间是铺作,上层是屋架;2) 每一构造层都是一个整体;3) 每一构造层的中心可以做成空筒。

”他用纵架横架的解读方式对中国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变化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纵架横架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的铺作构造层,……外表看来成朵的铺作,不过是纵架和横架的结合点”[1]41。

对于陈明达先生总结的“佛光寺形式”结构,有几点可予以强调:第一,铺作层是由尺度较小的木料交错咬合拼搭起来的整体结构。

之所以要将此层在垂直方向独立,让它通过栌斗放置在柱顶,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让这层结构与大断面的柱有榫接关系。

要是小木料与柱有榫接点的话,交接节点受外力破坏时,小木料会首先被损坏,从而导致建筑结构整体性受到影响。

栿在铺作层中属于断面较大的木料。

为了控制栿的断面以保证结构整体性,此层主体部分中只能用进深不超过两椽的乳栿,使其被容纳进由小木料构成的铺作结构层。

第二,从平面上看这个结构形式由特殊柱网形式构成,以保证结构强度。

如上一点所述,由于铺作层主体部分进深不超过两椽,这种两椽的进深关系自然反映在平面上。

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平面中出现的是一个外围两椽进深的环通带,暂称它为加强带,也就是金箱斗底分槽方式中的外槽。

对于小型建筑来说,则要通过调整椽距及开间关系,以适应这个组合关系。

第三,这套结构的最大特征之一不是实现跨度,而是用来起楼。

传统上起楼是以平座的方式将平座及殿身结构层层垒起实现的。

从具有夯土内芯的北魏永宁寺土木结构塔及云冈石窟中表现出的塔的结构形态来看,在佛光寺大殿建成的300 多年前,这套体系不存在或不普及。

唐代木构建筑的“双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唐代木构建筑的“双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外层檐柱共有 2 , 2根 每根 直径 5e 粗壮结 实壮观 ; 4m, 柱头 律微微 向内倾斜 , 建筑 学称 这种做法 为“ 侧脚 ” 大殿 四角 的 ; 成了一条柔和 、 平缓 的檐 口曲线 , 筑学上称 之为“ 建 生起 ” 。正 是“ 侧脚” 生起” 和“ 的设计 , 大增 加 了佛殿 的稳 固性 , 大 同时又 将大殿转 角的屋檐高 高挑 起 , 形成 了视 觉上 “ 斯翼 如飞 ” 的效 果, 使庄重 、 伟岸的殿身增加了灵动之感 , 这便是唐代建筑特有 的轮廓线 。 檐柱与檐柱之间是依赖横材——阑额相连接的 , 阑额横 向 地插入柱 中 , 并不出头 ; 但 柱头之上 没有后代相 当普 遍 的普拍 枋, 而是直接承托斗拱。所有这些 细节都是唐代 建筑特有 的标 志和符号 。在阑额之上 、 间铺作之下 的各朵 斗拱之 间, 补 有六 段形状 接近长方形 的 白墙 , 与土红色 的檐 柱 、 门板形成 了唐代
这就是唐朝 !这就是 13 日本侵略 中国的炮声 已经 炸 97年
殿 内梁上装 有平 阴( 即天花板 )将梁架隔为明袱 和暗袱 两 , 部分。明袱 部分 制作得 十分华美 , 六道加工成弯月状的月梁沿 阑额方 向一字儿排 开 , 每道月梁下端均有左右两组 自上而下逐 级缩进 的斗拱加 以支撑 ,帷幕 ; 正是在月梁下 方有许多唐 代题字 , 中就有一 款让梁思成先 生大为激动 、 其 在
曾经的气魄和辉煌。 这间面阔七 间的大殿 , 背靠 陡 峭的 山崖 , 雄居在 1m宽 的 0 平 台上 , 通面 阔达 3 m之宽 , 深四间 ,76m, 4 进 1 .6 出檐深远 , 斗拱 硕大 , 面 8根朱红大柱 , 壮敦实 , 正 粗 给你 的瞬间感 觉不 是“ 高
耸 ”“ 、巍峨” 之类 , 而是雄浑 、 厚实 、 重 , 庄 仿佛 宽银幕 电影 的画 幅一般 , 横向宽阔地在你面前横铺开来。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

草架:天花板以上部分的梁架。只用人字形叉手承托脊槫而不用短 柱者,可能是唐代以前的构造特点,在唐代以后就不见了,现存的 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佛殿是仅存的孤例。
槫:
脊槫;位于屋脊顶部的檩子。 上平槫: 中平槫: 下平槫: 檐槫:
构件名称:栿
构件名称:铺作(斗栱)
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斗形的方木块称为斗,弓形的短木称为 栱,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一层层的小木块叠起来称为铺作。用于柱顶, 额枋、屋檐和构架间,将屋面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斗栱用于不同的位 置有不同的名称。,
如同盛开的花朵,所以元代以 前斗栱的计量单位是“朵”。
4、斗栱有显明的时代特色,是 鉴别时代特征的重要依据。也 是鉴别建筑等级的参照。
世博中国馆的斗栱造 型.rm 唐代的斗栱模型唐代木 亭模型—斗栱.rmvb
斗栱的组合:斗栱的组合
栌斗上置栱,栱上置斗,斗上置栱,栱上再置斗,重复交叠,千篇 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栱从北齐到金代栱的变化:

昂:宋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
杠杆作用。有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 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 拱里跳之上。 琴面昂: 批竹昂:
昂的作用
斗栱中纵向伸出并向上 悬挑的构件。是起前后悬挑 杠杆作用的构件。每出一层 为一跳,分为单昂、双昂、 三昂等不同的形式。明清时 期也转化为装饰性构件。
中国古代建筑史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 构特征
(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
佛光寺搭建(唐代).avi
立面的组成
(台基,屋身,屋顶)
立面的比例关系
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间的比例近似方形。
斗栱与柱高的比例,
出檐与檐高的比例 屋顶坡度
平面
双槽:由内外两圈柱网形成“金箱斗底槽”,分 内外两槽,内槽五间高佛像,外槽供僧人活动, 三面围墙,山墙后侧辟窗。

抬梁式木构框架的经典之作——佛光寺大殿

抬梁式木构框架的经典之作——佛光寺大殿

抬梁式木构框架的经典之作——佛光寺大殿作者:暂无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9年第10期中国科学技术馆李广进1937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际,为了避免中国古建筑消失于兵燹之灾,梁思成和林徽因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古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野考察。

哪怕只为后人留下一图一影,也要让这些华夏瑰宝载入史册,这是当时梁林夫妇的唯一信念。

他们骑着毛驴踏遍了华北137个县市,共考察了1800余座古建筑,为它们仔细地进行测绘、拍照、书写考察日记、考证年代等。

苦心人天不负,6月26日,当他们推开佛光寺山门的一刹那,时间仿佛开始倒流,让他们一下子穿越到了唐代,苦苦寻觅的唐代古建终于现身了——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又称大佛光之寺、佛光真容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县豆村镇,梁思成先生依据《敦煌石窟图录》所载壁画以及五台山《清凉山志》所载相关文字而确定其地理方位。

再经过木架结构、斗拱特点、碑文记载、梁栋题字、佛像特征等多方面综合考证,确认佛光寺大殿为唐晚期的建筑,具体的建造时间为唐大中十一年。

断定建筑的年代,鉴别其木制框架结构的特征是重要的一环。

佛光寺大殿的木制框架结构为抬梁式,此种木制框架结构可以使室内减少用柱而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在中国古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在立柱上面架梁,梁上架设瓜柱,在瓜柱上面再架梁,如此层层架起,梁的长度越来越短,架至顶端便形成三角型的屋架。

最上面的三角型木构架称为“大叉手”,在没有发现佛光寺大殿之前,梁思成先生只是在敦煌的壁画中见到过“大叉手”的形象,所以当他看到佛光寺大殿“大叉手”的实例时兴奋不已,因为这是鉴定佛光寺大殿为唐代建筑的最有利证据。

除此之外便是斗拱的特点,唐代的斗拱体积硕大,因为它在整个构架中不仅有装饰的效果,同时还起到分力的作用。

经测量,佛光寺大殿的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10倍。

如此一来,它便可以让屋檐外挑得更加深远,佛光寺大殿的屋檐探出建身约3.96米,使得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诠释唐代营建方式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诠释唐代营建方式

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5期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的佛光山中,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499年),在隋唐时代为五台名刹之一。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法”时,寺庙中大部分建筑被毁坏,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复法”后陆续重建。

寺庙坐落在朝西的山坡上,背负崇山,左右山峦环抱,寺院布局依山岩走向呈东西向轴线,自山门向东,随地势辟成三层台地,形成依次升高的三重院落,第一层台地院落开阔,中轴线上有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建造的陀罗尼经幢。

北侧有金天会十五年建造的文殊殿。

第二层台地中部有近代建的两庑,两庑之后建有南北两个跨院。

第三层台地就山崖削成,陡然高起8m 左右,中间有踏步通上,台上以坐东面西的东大殿为全寺主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佛光寺大殿。

殿前立有唐大中十一年建的经幢,殿之东南有祖师塔,大约建于北朝末。

大殿后部紧接山崖。

东大殿高踞山腰台地,可俯视全寺,在地形利用上颇为成功。

这组寺院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

1佛光寺大殿整体布局1.1平面大殿面阔7间,长34m ;进深八架椽(4间),深17.66m ,殿身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子组成,属宋《营造法式》的“金厢斗底槽”平面形式。

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两圈柱子之间形成一周外槽空间,内槽后半部设大佛坛。

佛坛背面和左右侧面由扇面墙和夹山墙围合,大殿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两端尽间和山面后间辟直棂窗,其余三面均围以厚墙。

1.2构架唐宋古建筑中,把使用斗栱的抬梁式建筑分为“殿堂作”和“厅堂作”,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上,一般使用“殿堂作”,即内外柱等高并且都使用斗栱与梁枋组合,并使用平闇作为屋内天花。

大殿为殿堂型构架,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

这组构架是现存唐宋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时间最早、尺度最大、形制最典型的一例。

佛光寺大殿的殿堂构架有以下特点。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佛光寺大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具有以下造型特点:
1. 斗拱结构:佛光寺大殿的屋梁和屋椽之间采用斗拱结构,这是唐代木构架建筑常见的特点。

斗拱是指由两块弧形或斜向相交的木材组成的结构,用以承受主梁的压力,能够有效分散重力,并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2. 斗拱交叉排列:唐代木构架建筑中经常出现斗拱交叉排列的情况,佛光寺大殿也不例外。

斗拱之间的交叉排列形成了独特的几何图形,给建筑增添了一种美感。

3. 欧素花饰:唐代木构架建筑善于运用花饰,尤其是欧素花饰。

梁、椽上常常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如美丽的花朵、树叶等,细腻而生动,体现了唐代木构架建筑的艺术魅力。

4. 多层梁架:佛光寺大殿的梁架采用多层结构,即在一层梁架的基础上叠加第二层和第三层。

这样的设计既能增加建筑的高度,又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5. 屋椽曲线设计:唐代木构架建筑通常采用曲线设计,屋椽呈现出曲线状,增强了建筑的动感和流畅感。

佛光寺大殿的屋椽也是如此,屋檐上方呈现出一条优美的曲线。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唐代木构架建筑的独特风格,也体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技术水平。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ppt课件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ppt课件

3反映当时的佛教发展趋势
佛光寺唐塑的形象塑造,也与当时的佛教思想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禅宗是唐代 快速兴起的佛教宗派,此宗大胆摆脱经典教条和仪式束缚,甚至主张不读经、不 礼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方式,倡导“即心即佛”、“见性成佛”、“ 顿悟成佛”等思想理论,对唐及唐以后的佛教乃至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将佛教世俗化的思想,带动了当时佛教艺术向世俗化转变,唐道宣所谓“唐以 佛像笔工皆端庄柔弱,似妓女儿,而宫娃乃以菩萨自夸也” 这些佛塑像之上庄严 与与弱、性与世俗、柔崇高与平凡、端重人性的微妙结合和和谐统一难,在现存 中国古代佛教彩塑中很见到的。
大殿唐彩
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 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 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 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 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 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 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 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 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 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 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 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 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 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 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顶的一 座艺术山峰
大殿出檐深远,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修复措施

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修复措施

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修复措施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的修复措施。

你可别小瞧了这事儿,这可是个技术活哩!佛光寺东大殿,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那木结构,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需要咱好好去呵护。

咱先说说这木材的选择吧。

那可得挑好的呀,就跟咱挑水果似的,得挑个又大又甜的。

要找那些坚固耐用、质地优良的木材,这才能保证修复后的质量杠杠的呀!不然,随便找些木材糊弄上去,那不是瞎搞嘛!再来看看这连接的工艺。

就好像咱系鞋带一样,得系得牢固,不能松松垮垮的。

木结构的连接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让各个部件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大殿的稳固呀。

还有啊,对于那些已经损坏的部分,咱可不能简单地一换了之。

得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似的,仔细诊断,精心处理。

该修补的修补,该加固的加固,不能随随便便就动大手术呀!修复的过程中,还得注意保持原来的风格和特色。

这就好比给一个人化妆,不能化得连他亲妈都不认识了呀!得让佛光寺东大殿还是那个有着独特韵味的佛光寺东大殿。

而且,修复人员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完的活儿,那得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弄。

就跟绣花似的,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

咱想想,如果没有这些精心的修复措施,佛光寺东大殿会变成啥样呢?那可能就会变得破破烂烂,失去了它原本的光彩。

那多可惜呀!所以说呀,这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的修复,那真的是太重要啦!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咱老祖宗智慧的尊重呀!咱们可得好好对待,不能让这么宝贵的东西在咱们手里给糟蹋了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中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有哪些?仅存四座,弥足珍贵

中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有哪些?仅存四座,弥足珍贵

中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有哪些?仅存四座,弥足珍贵古建知识解读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亦进入到一个成熟时期,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

这个时代的建筑往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仍有百十余座,砖石建筑在其中占绝大多数,而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则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第一处,南禅寺。

在山西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有一座“南禅寺正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

它是山区中的一座小型佛殿,平面、广深各3间,单檐歇山顶,主要构架及斗拱全部都是唐代原物,其余房屋不是唐代的。

大殿残破状况严重,国家文物局发现之后及时维修,按原料修缮,能不动的材料就不动,尽量保持原样、原材料,这座大殿规模还不算太大,但是木构梁架做得极为适宜,用料尺度、大小规模均为精巧构造,这是唐代原物。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梁架第二处,佛光寺东大殿。

此殿在山西五台山豆村镇,当年佛光寺规制更完整,至今还保持原来式样与面貌。

东大殿是唐代建筑,右侧的文殊殿是金代所建。

唐代佛光寺东大殿面阔7间,进深10架椽,单层歇山顶,没有廊檐,柱子宏伟,斗拱硕大,出檐深远,内部布局为金箱斗底槽式样,实际是用两圈柱子,上部梁架做得极其复杂,椽、木擦、异形拱、驼峰等都简练大方,这些都是唐代原物。

虽经数次整修,主体建筑均按原样未做改变,这是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作品,至今有1100多年历史,木料犹新,没有填补与修改,唐代原物能够这样完好,是非常宝贵的。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剖面图第三处,五龙庙。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中国四大唐代木构建筑为何都在山西?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中国四大唐代木构建筑为何都在山西?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中国四大唐代木构建筑为何都在山西?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言不虚。

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8处,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晋大地上就有271处,位居全国之首。

山西的文物拥有量亦居全国之首,高达全国文物量的70%之多。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以土木结构居多,而木结构古建筑保存不易,流传下来最为难得。

目前,较为公认的中国现存的唐代“全木构建筑”有四处,而这四处建筑全部位于山西境内。

一、佛光寺东大殿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

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却始终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

一个偶然的机缘,在敦煌117号洞窟中,梁思成发现有一张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上面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

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的建筑,让他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

按图索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骑着毛驴跋山涉水,开启了寻觅唐代木构古建的旅程,佛光寺也从此成为第一座被发现的唐代木构建筑“活化石”。

佛光寺创建于471年~499年间,即北魏孝文帝时期。

隋唐时期,佛光寺已经声名远播,中唐以后,寺内曾建有三层九间高达72米的弥勒大殿,更可谓盛极一时。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现存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年间(857年)所建晚唐建筑。

二、南禅寺大殿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唐代武宗灭法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还早七十五年。

其中佛像为唐塑,1999年不幸被毁被盗,被称为“南禅劫”。

南禅寺大殿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一处高岗上,属于五台山台外寺庙。

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大殿(修建者:愿诚和尚)
东大殿是现存的三座唐代木构殿堂型构架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现存唐代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东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

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

而外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东大殿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

东大殿由内外两圈柱组成平面柱网,内外柱等高,檐柱有侧脚及升起。

檐口曲线平缓,出檐深远。

斗栱尺度雄大,形式古朴。

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已发现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

殿内遗有释迦、弥勒、普贤、观音等唐代塑像,以及唐、宋壁画和题记。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

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

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佛光寺平面图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檐柱有侧脚及升起。

阑额上无普拍枋。

佛光寺简介:(1937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发现此殿)
唐大中十一年(857),佛光寺重新建成。

原创建于北魏,9世纪初存有3层7间弥勒大阁。

唐武宗时,大肆灭佛,会昌五年(845),佛寺遭毁。

后在旧址重建大殿,现保存完好。

1937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发现此殿。

大殿位于佛光寺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为全寺主殿。

佛寺不大,但按地形布局,错落有致。

配殿文殊殿在台地下院落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

其他建筑为清代以后建。

佛光寺大殿是现存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殿堂之一,造型精美,格调雄健昂扬,雍容大度,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建,大殿坐东面西,面宽7间,长34米,进深4间,宽17.66米。

正面开5门2窗,单檐无殿顶,殿阁型构架,由上中下3层叠加成。

是现存体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荟萃唐代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诸艺术精品于一堂的建筑。

佛光寺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向豁然开朗。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

全寺可分三个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佛光寺图片:
邮票上的东大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