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佛光寺_唐代建筑的翘楚

佛光寺_唐代建筑的翘楚

中国民族报/2011年/3月/29日/第007版宗教周刊・人文史地佛光寺:唐代建筑的翘楚王敏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佛光新村的佛光寺,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

寺院的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并称“四绝”。

正殿东大殿塑像、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点,至今保持原有风貌,梁思成形容其为“国内古建筑的第一瑰宝,也是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一件东西”。

发现与考证,改变昔日国际建筑界论断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30公里。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32米的弥勒大阁,寺院一时僧徒众多,声名大振。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

之后,宋、金、明、清历朝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

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120余间。

其中,东大殿7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7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说起佛光寺的缘起,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夫妇。

1937年6月26日的黄昏时分,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4人,来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在落满灰尘和蛛网的房梁上,林徽因发现了大梁上的墨迹,确知这座大殿的建造年代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这一发现打破了当时国际建筑界“关于中国境内没有唐代建筑遗存”的说法,这一重大发现使得佛光寺名声大振,一时中外专家学者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关于佛光寺的状况、历史和建筑艺术,梁思成曾撰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并登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

对于1937年那次特殊考察及古刹测绘探索,梁思成曾有详细的记载。

他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构建筑。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谢谢观看
保护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佛光寺,我们建议: 1、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主体,加 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惩处力度。
保护问题
2、提高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 认识和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
保护问题
3、落实修缮工作:对佛光寺内的建筑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缮,确保文物的安全 与完整。同时,加强文物档案建设,对寺内文物进行全面登记和数字化管理。
三、文物价值
3、建筑科学价值:佛光寺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和施工工艺体现了中国古 代建筑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结论
四、结论
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中国唐代建筑的瑰宝,无论是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还是 文物价值来看,都展现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艺术魅力。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而佛光寺东大殿则是这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缩影,为我们深 入研究中国唐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问题
4、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佛光寺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控 制游客流量,减少对寺内环境的影响。
保护问题
5、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保护 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佛光寺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 护研究
目录
01 佛光寺的建筑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保护问题
内容摘要
五台山佛光寺位于中国山西省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古建筑群中的一颗璀璨明 珠。本次演示将探讨佛光寺的建筑特点及其在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加强 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知与重视。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Fashion Color人文张玮Zhang Wei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 An Analysis of the Layout Rules of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摘 要: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殿中佛坛上的34尊唐代彩塑体型高大,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在历史上东大殿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大殿门板从内柱推移到了外柱,这就改变了大殿内的空间,也改变了彩塑原有的视觉效果。

还原东大殿彩塑原本的布局方式和视觉效果即可发现,这种布局思路中继承了许多石窟寺的空间布局经验,对石窟寺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东大殿空间布局所遵循的规律,深刻理解古人对于雕塑和展示空间这二者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布局方式;立柱;前廊;石窟Abstract: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 is the largest existing Tang Dynasty wooden building in China. The 34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on the Buddhist altar in the hall are tall, numerous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In history, the East Hall has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many times. The door panel of the hall has been moved from the inner column to the outer column, which has changed the space in the hall and the original visual effect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t can be found by restoring the original layout and visual effects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This layout idea inherits many experience i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ave temples.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cave temples, w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East Hall. The rules of the art,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s'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 and exhibition space. Keywords:layout;column;front porch;grotto一、佛光寺概况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三十公里的豆村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大殿简介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三面 环山,西向豁然开朗。寺区 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 朗,主从有致。最东的高地 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 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大殿外表朴素,柱、额、斗 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 涂刷,未施彩绘。
大殿结构
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 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的 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大 类,明栿在天花板以下,草 栿不用斧斤加工,在天花板 以上。天花板都作极小的方 格,与日本天平时代(约为 唐中叶)的遗构相同,这也 是大殿为唐建的例证。平梁 上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 两叉手相交的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托替木与脊搏,是唐时期建筑特征。 大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分为内外两槽。外槽檐柱与内柱当 中,深一间,好象一圈回廊;内槽深两间广五间的面积内别无立柱,内槽大 梁(即四椽栿),是前内柱间的联络材。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 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 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 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中建史佛光寺剖析

中建史佛光寺剖析

东大殿前陡峭的台阶
门额上书“佛光真容禅寺”,边上有“大明万历四十二年 奉旨重修”小字
存世一千一百多年,为我国最古的木门
东大殿前景
六角形祖师塔
建于北魏时期,是 唐代武宗会昌五年 灭法,佛光寺被毁 时留下的唯一建筑 物,是全国仅存的 两座古塔之一,弥 足珍贵。
——认知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模型
存世四大唐构之一,在古建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佛光寺东 大殿,“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 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 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三院高,二院花香四 溢
——游览认识佛光寺建筑构成
大佛光寺山门
一进山门,就能看见院子里的乾符四年幢。幢身 八面,刻陀罗尼经。落款时间为“乾符四年岁次 丁酉七月庚子十九日”。幢座为须弥座,束腰各 面刻乐伎
文殊殿
为金代建筑,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 菩萨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彩 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
琴面昂
(假昂)
耍头昂状
斗拱出跳演变
清式出跳和宋式一样,出 跳只有华栱和昂,不过清 称华栱为翘,斗拱一般描 述为几翘几昂几踩什么科, 翘即为出跳华栱数踩数为 2M+1,m为出跳数即为出 翘和出昂的数目和
清式 单翘五昂十三踩平身科
唐宋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 几铺作几抄几下昂。 算法: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 跳数+3.即n(铺作数)=m(出 跳数)+3(常数项)。常数项 可以理解为栌斗,耍头和衬方 头。 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 几踩几翘几昂。算法:清式 斗拱每拽架都有横拱,故每 攒斗拱里外拽架加正心上的 一道正心拱枋,即每攒的踩 数。

佛光寺大殿介绍

佛光寺大殿介绍

佛光寺大殿介绍嘿,大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那让人心生敬畏又倍感亲切的佛光寺大殿。

这地儿,简直就是古代建筑里的一朵奇葩,美得让人心醉,又庄重得让人不敢大声喘气。

一踏进佛光寺的门槛,你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古色古香的年代。

那大殿啊,就像是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华正茂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那儿,用它的每一砖每一瓦,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你瞅瞅那屋顶,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阳光一照,金光闪闪,耀眼得让人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那琉璃瓦,一块块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给大殿穿上了一件华丽的龙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地儿。

再瞅瞅那柱子,嘿,粗得跟大象腿似的,一根根直插云霄,稳稳当当地撑起了整个大殿。

这些柱子啊,就像是佛光寺的守护神,历经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净土。

走进大殿,一股子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连说话的声音都小了几分。

大殿里头,供奉着佛祖的塑像,那佛像啊,面带微笑,慈眉善目,就像是能洞察人心似的。

你站在佛像前,心里头那些个烦心事儿,好像都烟消云散了,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大殿的墙壁上,还画着各种精美的壁画,那些画啊,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就像是真的一样。

你仔细瞧瞧,还能看出画里的人儿在动呢。

这些壁画啊,不仅美化了大殿,还让人们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说到佛光寺大殿啊,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建筑艺术了。

这大殿啊,采用的是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方式,不用一颗钉子,全靠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

这种建筑方式啊,不仅坚固耐用,还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最让人称奇的是啊,这大殿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竟然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啊!每次想到这里啊,我都忍不住要对那些古代工匠们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你们真是太牛了!”总的来说啊,佛光寺大殿就是一处让人心生敬畏又倍感亲切的圣地。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那么简单啊,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的象征。

每次来到这里啊,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在激励着我前行。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座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繁复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建筑勘察研究,以便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模型及基本信息佛光寺东大殿位于佛光寺的核心位置,是该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群采用传统的东亚廊桥式风格,由大殿及两侧的过厅组成。

大殿为木结构,七间进深,屋顶覆盖以琉璃瓦,外部装饰以雕刻为主。

大殿长30米,宽27米,高28米,建造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复后至今保存较完整。

建筑风格及特点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与东亚传统佛教建筑的特点。

大殿的屋顶造型独特,采用单檐歇山式,歇山屋顶上有丰富的雕刻,包括福寿双全的祥云图案、佛教经文和各种传统纹饰等。

大殿两侧的过厅则采用了单檐歇山式建筑,从大殿两侧延伸出来,形成了寺庙的主要门厅。

建筑勘测结果分析通过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勘测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材料:大殿的主要结构材料为木材,屋顶覆盖使用琉璃瓦,外部装饰使用青石和砖石等材料。

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

2. 建筑结构:大殿的整体结构稳固,采用古代木结构工艺,如榫卯结合和斗拱结构等。

大殿通过多根横梁和立柱承载整个屋顶的重量,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3. 装饰工艺:大殿的外部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浮雕和雕塑等。

这些装饰都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大殿的门窗等部分也进行了精细的彩绘装饰。

4. 砖雕技术:建筑内部的柱子和梁上的砖雕是该建筑的亮点之一。

这些砖雕造型各异,精细度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艺术水平。

保护建议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建议:1. 加强建筑结构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包括对屋顶瓦片的更换、木构件的修复和表面装饰的修复等。

中外建筑史:佛光寺大殿

中外建筑史: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木结构艺术造型特色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殿堂之一。

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1937年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发现。

传佛光寺创建于北魏,9世纪初建有3层7间弥勒大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被毁,后在此阁旧址建此殿,现保存完好。

寺依地形布局,地势东高西低,大殿在寺址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是全寺主殿。

寺院不大,台地下院落北侧有金代建筑的文殊殿,其他建筑都是清代以后所建。

唐代是中国建筑的发展高峰,也是佛教建筑大兴盛的时代,但由于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最早的木构殿堂只有两座,都在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是其中一座,建于大中十一年(857)。

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东向西,大殿在寺的最后即最东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

大殿为中型殿堂,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四间,17.66米;殿内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扇面墙”,三面包围着佛坛,坛上有唐代雕塑。

屋顶为单檐庑殿,屋坡舒缓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体现出一种雍容庄重,气度不凡,健康爽朗的格调,展示了大唐建筑的艺术风采: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从五台县豆村镇向北行进5公里,向东远眺,就看到了三山环抱、松柏掩映、高低层叠的佛光寺。

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据唐著《古清凉传》记载,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期,寺内曾有3层7间高9丈5尺的弥勒大阁,当时寺况极为兴盛,香客不绝,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有“走马观山门”之说。

后来唐武宗灭法,殿宇遭到破坏。

唐宣宗大中以后,佛法再兴,857年(大中十一年),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修建了现存的正殿东大殿。

佛光寺高踞山腰,寺基为梯田式,东、南、北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豁朗。

五台山佛光寺赏析

五台山佛光寺赏析

五台山佛光寺赏析
五台山佛光寺是中国唐代建筑,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这座寺庙建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佛光寺进行赏析。

首先,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佛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唐代特色。

整个寺庙采用木结构形式,屋顶陡峭,出檐深远,斗拱粗大,整体建筑显得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这种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罕见,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其次,从文化内涵上来看,佛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寺庙内的佛像、壁画、经幢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

此外,佛光寺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周围山峦叠嶂,林木葱茏,溪水潺潺。

在寺庙内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和溪流的潺潺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最后,从历史价值上来看,佛光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这座寺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五台山佛光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风格、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历史价值的寺庙。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通过赏析佛光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建筑
的独特魅力。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保存有中国最重要的一座古建筑——唐代木结构建筑东大殿,佛光寺的地位在古建界众所周知,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我国第一国宝”(注: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台外,坐落在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后的山崖之前。

寺宇规模较大,但是和五台山台怀镇大寺相比的话,还是规模较小。

按照资料,佛光寺曾经为五台山“古十寺”之一(注:宋·延一《广清凉传·五台境界寺名圣迹六》),那么现存的规模显然不是佛光寺原状,在佛光寺鼎盛时期的盛况,我们已不得而知。

山门前的油松粗壮,枝丫似虬,与山门及照壁相映成趣,是游客到了佛光寺看到的第一幅画面。

进入山门,整个佛光寺尽收眼底,正面的东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山崖之上,绿树掩映,左侧的文殊殿宏大古朴,这两座建筑是佛光寺最重要的建筑,也是佛光寺最重要的看点。

庭院中间耸立着古老的唐代经幢,因为林徽因与之合影的照片网络上随处可见而名扬天下。

经幢(chuáng),中唐以后出现,盛行于两宋,因刻有经文而得名,经幢上一般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所以人们把它刻在经幢之上。

佛光寺两通唐代经幢都是刻的此经。

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经幢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庭院内的经幢雕刻于唐乾符四年,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乾符”唐僖(xī)宗李儇(xuān)的年号。

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李漼(cuǐ)的第五子,唐懿宗李漼是唐宣宗李忱(chén)长子,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宣宗李忱(chén)大中十一年。

而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昭宗李晔(yè)在天祐元年(904)被朱温所弑,唐朝实际已亡,虽然后面有唐哀帝李柷(zhù)在位三年,但唐哀帝李柷就和他的名字“柷”一样,实际就是个演戏的,形同虚设,只是朱温篡(cuàn)唐的一个跳板而已。

乾符四年,已是唐王朝的黄昏时分了!文殊殿,重修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

佛光寺

佛光寺

材料
用的最多是石头和木料,还有一些涂料
作用
佛光寺现常住比丘十五单,在方丈明临法师 的带领下,晨钟暮鼓、朝晚课诵、梵呗梵音, 传播人间。这里既是佛门讲经说法,净化心 灵,感化众生的道场。
剖 面 图
立 面 分 析 图
Loading

大殿结构
大殿立面竖向分为台基、屋身、屋 顶 3段。台基素平无华。屋身立柱有 侧脚和生起,使得体型稳定而富有韵 味。柱上斗拱雄大,高度占到柱高一 半。出檐深远,挑出达4米,约当檐口 到柱底高度的一半。补间斗拱只有一 朵,布局疏朗,呈现出刚健朴质的结 构美和本色美。屋顶坡度平缓,屋檐 从立面中心起即向两端以柔韧曲线微 微上翘,整座屋顶舒展从容。整条正 脊也是中低边高的弧线,两端以尺度 颇大而轮廓简洁的内卷鸱吻收束,其 位置恰与立柱相应,加强了整体造型 的有机性。
名称: 佛光寺大殿 分类: 佛寺 年代: 唐(857) 位置: 山西五台山 特点: 木结构 面积:600.44平方米 建筑尺寸:长34米,宽17.66米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 殿堂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山,建 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 筑的典型代表。1937年为建筑学 家梁思成所发现。传佛光寺创建 于北魏,9世纪初建有3层7间弥 勒大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 灭佛时被毁,后在此阁旧址建此 殿,现保存完好。寺依地形布局, 地势东高西低,大殿在寺址东端 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 是全寺主殿。寺院不大,台地下 院落北侧有金代建筑的文殊殿, 其他建筑都是清代以后所建。
大殿简介
大殿面阔7间,中间5间设板门,两端各1 间设直棂窗,通长34米余;进深4间,17.66 米;上覆单檐四阿屋顶。殿内有一圈内柱( 金柱),将内部空间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 分,沿内槽后部3面设墙,围着佛坛,坛上 有30多尊晚唐彩塑像,沿大殿后墙和左右 墙在阶状台座上有清代以后所塑500罗汉。 内槽空间较高,佛坛围墙又加强了它的地位 ,上面以木条组成方格状的平 和四周斜置 的峻脚椽组成长覆斗形的天花,天花下显露 的4条大梁及其上下的斗拱把空间划分为 5 个较小的部分。外槽空间较窄较低,是内 槽的衬托,它的天花和所显露的梁架、斗 拱则和内槽处理一致,全体有很强的秩序 感和整体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 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佛光寺大殿中国古典建筑分析PPT文档15页

佛光寺大殿中国古典建筑分析PPT文档15页
佛光寺大殿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6、要使整个人生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5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佛光寺大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具有以下造型特点:
1. 斗拱结构:佛光寺大殿的屋梁和屋椽之间采用斗拱结构,这是唐代木构架建筑常见的特点。

斗拱是指由两块弧形或斜向相交的木材组成的结构,用以承受主梁的压力,能够有效分散重力,并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2. 斗拱交叉排列:唐代木构架建筑中经常出现斗拱交叉排列的情况,佛光寺大殿也不例外。

斗拱之间的交叉排列形成了独特的几何图形,给建筑增添了一种美感。

3. 欧素花饰:唐代木构架建筑善于运用花饰,尤其是欧素花饰。

梁、椽上常常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如美丽的花朵、树叶等,细腻而生动,体现了唐代木构架建筑的艺术魅力。

4. 多层梁架:佛光寺大殿的梁架采用多层结构,即在一层梁架的基础上叠加第二层和第三层。

这样的设计既能增加建筑的高度,又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5. 屋椽曲线设计:唐代木构架建筑通常采用曲线设计,屋椽呈现出曲线状,增强了建筑的动感和流畅感。

佛光寺大殿的屋椽也是如此,屋檐上方呈现出一条优美的曲线。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唐代木构架建筑的独特风格,也体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技术水平。

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东大殿(修建者:愿诚和尚)东大殿是现存的三座唐代木构殿堂型构架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现存唐代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东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

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

而外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东大殿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

东大殿由内外两圈柱组成平面柱网,内外柱等高,檐柱有侧脚及升起。

檐口曲线平缓,出檐深远。

斗栱尺度雄大,形式古朴。

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已发现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

殿内遗有释迦、弥勒、普贤、观音等唐代塑像,以及唐、宋壁画和题记。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

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

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佛光寺平面图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

佛光寺东大殿赏析800字文章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857 年,建成时唐代已经持续了239 年相对稳定的社会大一统局面,并积淀下了制度化的建造体系。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战国-北宋)》一书中,陈明达先生将从隋到北宋的中国建筑木构形式总结为海会殿形式、佛光寺形式、奉国寺形式3 种。

他认为佛光寺形式结构的特征是:“1) 每座建筑的全部结构,虽然仍是按间椽原则构成的,但同时又可以按水平方向划分为层次,逐层制作安装。

单层建筑有3 个构造层,最下是柱网,中间是铺作,上层是屋架;2) 每一构造层都是一个整体;3) 每一构造层的中心可以做成空筒。

”他用纵架横架的解读方式对中国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变化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纵架横架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的铺作构造层,……外表看来成朵的铺作,不过是纵架和横架的结合点”[1]41。

对于陈明达先生总结的“佛光寺形式”结构,有几点可予以强调:第一,铺作层是由尺度较小的木料交错咬合拼搭起来的整体结构。

之所以要将此层在垂直方向独立,让它通过栌斗放置在柱顶,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让这层结构与大断面的柱有榫接关系。

要是小木料与柱有榫接点的话,交接节点受外力破坏时,小木料会首先被损坏,从而导致建筑结构整体性受到影响。

栿在铺作层中属于断面较大的木料。

为了控制栿的断面以保证结构整体性,此层主体部分中只能用进深不超过两椽的乳栿,使其被容纳进由小木料构成的铺作结构层。

第二,从平面上看这个结构形式由特殊柱网形式构成,以保证结构强度。

如上一点所述,由于铺作层主体部分进深不超过两椽,这种两椽的进深关系自然反映在平面上。

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平面中出现的是一个外围两椽进深的环通带,暂称它为加强带,也就是金箱斗底分槽方式中的外槽。

对于小型建筑来说,则要通过调整椽距及开间关系,以适应这个组合关系。

第三,这套结构的最大特征之一不是实现跨度,而是用来起楼。

传统上起楼是以平座的方式将平座及殿身结构层层垒起实现的。

从具有夯土内芯的北魏永宁寺土木结构塔及云冈石窟中表现出的塔的结构形态来看,在佛光寺大殿建成的300 多年前,这套体系不存在或不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 佛光寺大殿
唐代建筑概况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 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 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 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 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 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 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 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 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 特点。
大殿出檐深远,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3反映当时的佛教发展趋势
佛光寺唐塑的形象塑造,也与当时的佛教思想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禅宗是唐代 快速兴起的佛教宗派,此宗大胆摆脱经典教条和仪式束缚,甚至主张不读经、不 礼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方式,倡导“即心即佛”、“见性 成佛”、“顿悟成佛”等思想理论,对唐及唐以后的佛教乃至社会思想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禅宗将佛教世俗化的思想,带动了当时佛教艺术向世俗化转变,唐 道宣所谓“唐以佛像笔工皆端庄柔弱,似妓女儿,而宫娃乃以菩萨自夸也” 这 些佛塑像之上庄严与与弱、性与世俗、柔崇高与平凡、端重人性的微妙结合和和 谐统一难,在现存中国古代佛教彩塑中很见到的。
2.反应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
佛光寺唐塑创作的形成还与晚唐艺术流向的改变有紧密联系。这种改变,主要 以周昉为代表的仕女画创作和以“花间派”为代表的诗词创作为标志。在这两 个著名晚唐艺术流派中,所描写的对象,不再是初盛唐时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 将相和雄心勃勃的社会精英,甚至也不是在封建社会充当社会“脊梁”的男人, 而是那些平凡、世俗乃至慵懒、苦闷的贵妇、宫女,以及歌女、舞女等下层女 子。五台山佛光寺唐塑中的胁侍、供养菩萨像,是晚唐乃至五代彩塑中,与 “周家样”创作手法、风格最为接近的彩塑遗存,尤其在女身菩萨像造型方面 更是如此。
大殿简介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三面 环山,西向豁然开朗。寺区 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 朗,主从有致。最东的高地 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 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大殿外表朴素,柱、额、斗 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 涂刷,未施彩绘。
大殿结构
佛光寺唐彩的文化内涵
1.反映社会思想、文化以及风俗、时尚
东大殿菩萨像塑造,与唐代社会文化乃至风俗时尚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封建社 会中,唐朝少有的妇女解放时代,妇女地位大为提高,以及妇女们大胆追求美 和展示美,是那个时代最时尚风俗和最靓丽风景。这些均能反映当时的民族性 格和民族的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点。这些传统艺术 深受民精神的渗透,是经过历史积淀、流布深广的精神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 内在的精神气质。
佛光之殿
建筑名称:佛光寺大殿(又称“佛光寺东大殿”) 建筑时期:晚唐时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77
年) 。
建筑级别: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位置:山西五台县东北三十二公里,佛光寺
中轴线东高台上。
大殿溯源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 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发动 灭法运动,佛教界称为称会昌法难,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偌 大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了一片废墟,僧人也全作鸟兽散。 公元857年,也就是唐代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 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以后除了宋代 有一点壁画,跟后来建的文殊殿以外就没有任何记载,佛光寺大殿建因此基 本被外界遗忘。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的主殿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 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梁思成撰写的《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 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大殿唐彩
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 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 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 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 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 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 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 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 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 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 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 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 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 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 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顶的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 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地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结构通过榫卯紧紧地咬 合在一起,构建虽然很多但没有多余的、没用的。而外 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 风格。它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 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 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 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因此被建 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
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 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的 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大 类,明栿在天花板以下,草 栿不用斧斤加工,在天花板 以上。天花板都作极小的方 格,与日本天平时代(约为 唐中叶)的遗构相同,这也 是大殿为唐建的例证。平梁 上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 两叉手相交的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托替木与脊搏,是唐时期建筑特征。 大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分为内外两槽。外槽檐柱与内柱当 中,深一间,好象一圈回廊;内槽深两间广五间的面积内别无立柱,内槽大 梁(即四椽栿),是前内柱间的联络材。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 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 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 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