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荔枝图序》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荔枝图》序的内容和结构。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荔枝图》序的原文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0分钟)1. 介绍作者苏轼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荔枝图》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如形容词、比喻等。
四、文本分析(15分钟)1.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如顺序描写、对比描写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如赞美、讽刺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2. 提出与荔枝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深入分析《荔枝图》序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荔枝图》序中的描绘和表达方式,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进行分析。
3.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
七、文学鉴赏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荔枝图》序,如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1、《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自读重点l.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自读程序1.初读。
通过查阅工具书、看解释,解决字词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速读。
结合解释快速阅读课文,用白话文讲述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3.赛读。
比赛看谁读得最流利、把握文章内容最准确。
4.精读。
读《荔枝图序》第1段,了解是如何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荔枝的。
读《山市》“无何”至“遂不可见”,了解是怎样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从整体到局部生动地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
5.讲述。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荔枝的特色和山市蜃景。
(解说:这样安排自读程序,旨在体现读思练结合的阅读原则。
程序1意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和课文内容,培养而读习惯。
程序2.3意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能力。
程序4、5意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学习把握文章重点,理解文章特色,培养表达能力。
)自读点拨1.《荔枝图序》。
作品简析。
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荔枝图序》公开课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案概述•《荔枝图序》是长春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的一篇咏物小品文。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幅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自主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能够了解序的写作特点;•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的实词(实如丹)、虚词(而、之、者),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进行翻译;•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归纳总结实(实)、虚词(而、之、者)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天祝县祁连初中八年级(2)班的学生。
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死板,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女生的思维要比男生活跃。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不仔细,所以在写作训练中,常常无话可写,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的事物观察兴趣,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在知识向能力迁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一些学生会对所描绘的事物观察不够,而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教学内容不太难,通过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本班学生的整体特征,采用激趣法、启发式教学,利用媒体展示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荔枝图》序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作者介绍(5分钟)1. 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苏轼,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强调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文本阅读(15分钟)1. 教师朗读《荔枝图》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四、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描绘,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中比喻和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的效果和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对《荔枝图》序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3. 学习并运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荔枝的热爱;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荔枝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和背景;2. 引导学生关注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荔枝图》序,理解文意;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3. 学生分享对荔枝形象的感受和体会。
三、文本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的欣赏;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文学鉴赏(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2. 学生运用选定的修辞手法进行荔枝的描绘;3. 各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荔枝图》序,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文中所描绘的荔枝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认为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它们有何效果?”;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问题进行探讨;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荔枝图序》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荔枝图序》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可知道荔枝的产地吗?
2.荔枝有什么缺点。
四、参考资料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
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
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因杨贵妃喜食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
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2024年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荔枝图》序。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形容荔枝的外貌和口感,“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描述荔枝的保鲜期。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强调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荔枝图》序,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理解。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表现,评价他们的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荔枝图序说课稿
《荔 枝 图 序》说 课
设计理念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说设计理念:
崔峦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
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
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
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因此,“简简
(四)学以致用,总结全文。 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 习的方法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了解 《荔枝图序》这篇文章的精妙所在以及 文人雅士对这篇文章的高度评价。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简简单单教语文,既是一种境界 也是一种标准,要完美地达到这个标 准和境界,并非易事,我想,作为一 个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向着这个 标准和境界而努力。
2、以读促悟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领略荔枝之鲜美。
以杜牧的《过华清宫》和苏轼的《惠州一绝》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让学生初步 领略荔枝之鲜美。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 由读文,疏通文意,并了解作者及作序的目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荔枝的特点,了解说明方 法。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首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 了荔枝的哪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设计可 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荔枝的介绍形成清晰的表象。 通过对荔枝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 能够将荔枝的色香味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 而引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 本文的朗读及背诵便水到渠成。 力图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的掌握本课的说明 顺序,并且运用这种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介绍自己 熟悉的一种水果。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3、荔枝图序 ▎ 长春版 (2)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目标一:了解序,认识荔枝目标二:掌握生字词和浅易文言文字词的意义目标三:回顾作者目标四: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了解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资源和媒体利用网上资源和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荔枝图序白居易产地——巴峡间形状——树形团团如帷盖树叶——叶如桂,冬青华———华如橘,春荣果实——实如丹,夏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荔枝图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能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
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在音乐的陪同下去欣赏一种我们似乎很熟悉的水果荔枝。
(多媒体播放音乐和图片)二、众说纷纭请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荔枝,引入本文三、回顾作者(出示多媒体)《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四、研习文本(一)解说题目(出示多媒体)序是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二)、生字词(出示多媒体)峡(xiá)绡(xiāo)帷盖(wéi gài) 瓤(ráng)枇杷(pí pá)醴酪(lǐlào)壳(ké) 华(huā)(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方法:学生共读,分角色朗读目的: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出示多媒体)1图解 2、说明顺序产地——巴峡间形状——树形团团如帷盖 树叶——叶如桂,冬青 从整体到局部 华———华如橘,春荣 果实——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 从外到内 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保鲜——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2023年《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2023年《荔枝图序》教学设计2023年《荔枝图序》教学设计1《荔枝图序》是自读课文,只有128个字,内容无甚难解。
这样的课文应当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拟这样安排:一、制造气氛,培养兴趣。
北方学生多未吃过荔枝,更没见过荔枝树。
于是编一个故事导入: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
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
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
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
”“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接着提供荔枝的图片:荔枝,荔枝的果、肉、核、膜,荔枝的“朵”,荔枝树。
作者几乎不用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但提供几幅图片:白居易塑像,白居易画像。
二、用“师生倒置法”预习所谓“师生倒置”,就是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
先启发: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权——别的权没有,有作业权。
你能摊上一个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运……今天就请每个同学来当一当老师,看谁当得好。
当得好的,这一课的作业就免做了。
(说明:我经常用“作业免检”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当老师首先要备课……下面请你“备课”(预习)。
三、用“师生倒置法”学习研讨课“备”的差不多时,以“学生”的身份请教“老师”:__老师,请问__句该怎样读?__老师,请您为我翻译__。
__老师,请您为我解答一下__问题。
大致是下列问题:(1)字词方面:荔枝、帷盖、华、荣、丹、朵、枇杷、缯、绡、醴酪、如彼、守、图、盖。
(2)句子方面:树形团团如帷盖。
华如橘,春荣。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3 荔枝图序长春版
导意在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四、探究 学习,研讨内容
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上网或到 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设计
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 体感知
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投影仪显示)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
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用投影打出图片。
1.树形团团如帷盖
2.朵如葡萄
3.实如丹,壳如红缯
4.核如枇杷
5.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6.浆液甘酸如醴酪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 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拓展延伸
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你能说说这 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
作
业
设
计
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课
后
反
思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作者简介1.1 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翻译2.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重点字词解析3.1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
3.2 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第四章:句式结构分析4.1 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
4.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第五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2 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和段落进行分析。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和注释。
2. 作者简介和相关资料。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
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1课时4. 第四章:1课时5. 第五章:1课时教学进程:1. 第一章: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2. 第二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进行课文翻译。
3. 第三章: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 第四章: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5. 第五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六章:课文内容分析6.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结构。
荔枝图序(部级优课)
荔枝图序(部级优课)
作者: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第15期
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版本:长春2001课标版(五年级上册)
主讲教师:李淼学校:吉林市吉化第三小学校
教学分析: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对古詩文的学习方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册书第二板块又学习了简单的文言文,因此,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读懂说明性文章,理解文章要点,可采用诵读法和引导点拨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品读,感悟语言风格及表达特点。
重点难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3、荔枝图序 ▎ 长春版 (2)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思维导图、前置性学案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讨论交流法、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一、观看微视频了解文言文,激发学习兴趣看了视频你对文言文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荔枝图序》共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评析:借助优芽动画导入新课,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了解在预习中都解决了哪些?本节课想探讨哪些?预设问题:(1)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2) 这篇序介绍荔枝的哪些方面?(3)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三、预习反馈,解文说法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用什么方法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1.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重点理解:图:名词做动词用,画。
书:名词做动词写的意思。
(2)总结学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百度结合语境揣摩。
(3)画断句并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方法试着背诵。
2.现在知道了这么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己用这些方法,把课前预习没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吧!3.出示自学提示:a.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荔枝的?b.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c.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4.学生学习结束后用看图猜句子的游戏方式进入汇报学习环节,教师相机点拨,对个别有难度问题,配课件讲解。
汇报的内容包括:看图猜句子、说重点词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读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和写作顺序。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反思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南宋文化;2.分析文章结构,能够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3.能在情感表达方面较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
二、教学重点1.《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手法;2.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3.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2.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南宋时期,介绍荔枝图和传世之作《荔枝图序》的来源和作者,并让学生思考南宋文化的特点。
2. 学习1.第一遍阅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2.第二遍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如何适当使用标点符号;3.第三遍阅读: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练习1.发挥想象力,写下你对荔枝图的感受;2.分析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在使用标点符号方面有所提高;3.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
4. 总结回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分享。
五、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整体较好,但还需加强表达情感的能力。
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南宋文化,可以加入相关课件或短片,更好的展示荔枝图和南宋文明。
另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可在学前预习相关知识,建立初步的构思和语感。
六、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荔枝图序》教学。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南宋文化,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
其中,学生的情感表达是难点和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南宋文化的特点,寻找和理解《荔枝图序》中的深层含义和提高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练习环节加入思维发散性练习,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提高表达水平。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中华情怀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最后,感谢您的聆听!。
教学设计2: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
2.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荔枝吗?说说你们见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荔枝图片)荔枝由于其色香味俱佳而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
例如:苏轼的《惠州一绝》,(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啖“是什么意思?(吃)“不辞”呢?(不推辞)意思是:为了每天能吃到荔枝,情愿永远作岭南人。
岭南可是诗人被贬的地方啊,为了每天吃到荔枝,他情愿永远呆在被贬的地方,可见荔枝多么诱人啊。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讽刺的就是这一现象。
(课件出示古诗,生齐读)这里“骑”是什么词?(名词,骑马的人)一骑快马从山下跑上山来,山上行宫的大门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大家以为紧急军事情报到了,结果呢?(送荔枝的到了)充满了讽刺意味。
二、这节课我们学习《荔枝图序》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序?作者是?字?号?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资料?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汇报预习)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三、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愿意读课文1.他读得怎么样?(评价)2.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讲解生字)3.你们还遇到难读的句子了吗?(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4.解决了难读的词句,同学们再来练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5.谁愿意读?(指读课文)读文言文讲究节奏停顿,连而不断。
同学们一起读。
6.下面同学们借助书中注释,也可以同桌之间讨论,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读懂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四、再看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美?(课件出示句子,指读)如果我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句子背下来,有什么窍门吗?(指导背诵,积累优美词句)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把荔枝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序、认识荔枝。
2、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然后跟着教师一起走进课文中理解课文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学的方式,教师在旁边加以指正,深入的引导,使学生理解更深,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扫清了阅读障碍,大姐都能流利的读下来本篇课文,并且已经心中有树——荔枝树的概念,接下来
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短文写作上的正些妙处。
2、新课学习
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文章第一部分各句的说明对象?
全文共两段第二段介绍写作目的。
第一段具体介绍荔枝,刚才划横线的重点词句就是作者的说明对象,都有哪些方面呢?
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说明的顺序。
在对荔枝进行介绍的时候,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摄影技巧,首先是一个远镜头群山起做一片葱茏,这就是荔枝的产地。
接着镜头推进,枝叶繁茂的荔枝树开花结果。
先从整体上介绍树形,再从细处介绍树叶、花朵、果实。
同时又按照冬春秋的时间顺序。
然后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果实上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层层剥开荔枝依次介绍了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最后来一个花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荔枝离开本枝以后的变化。
后面加点的是作者所作的比喻,闭上书填出来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文章主要采用哪种方法来说明荔枝的?有什么作用?(体会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
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设喻。
用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感知的美好的东西使人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个比喻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使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
同时这些比喻已远远地超出了画面荔枝的生长,味道,离开树枝后的变化再加上“--如--
”的句式反复出现,使文章语言简洁,但极富表现力,给我们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这篇具有说明性质的小品,作者通过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仅用百余字就展现了荔枝特有的风姿,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3、结论总结
老师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完整学习了荔枝图序,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仅用百余字就展现了荔枝特有的风姿,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4、课堂练习
朗诵课文。
5、作业布置
用所学的方法介绍自己所熟悉的一种植物或水果。
6、板书设计
荔枝图序
产地:巴陵
树形:树形团团如帷盖
荔枝叶:叶如桂,冬青
从整体
图序花:华如橘
到局部
果实:朵、核、壳、膜(详)——由外到内
不易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