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文言文复习总结_81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常用文言文常识总结字: 1.古今字2.通假字3.异体字词: 1.实词2.虚词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3.古今异义词(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4.一词多义5.固定搭配所以…者、所+动词(…的原因)动词+者(…的人)6.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作状语(2)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意动(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意动(4)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基数词临时可活用为动词)eg:六王毕, 四海一;统礼仪, 一制度;句: 1.判断句: “…者, …也”、“…, …也”、“…者, …”、“…, …”、2.否定句: “非”3.省略句:4.被动句: “为…所…”、“为…”、“所…”、“见…于…”、“见…”、“于…”、“被”5、倒装句:(1)主谓倒装(2)状语后置“于”(3)定语后置eg: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4)宾语前置A: 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 宾语要前置;eg:大王来何操。
B: 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 宾语要前置;eg:未之有也。
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 宾语要前置6、固定句式“如……何?“不亦……乎”“何其……””“孰与”“以……为”“是故”、“是以”“不亦……乎”“得无……乎”“与其……孰若……”“宁……无”。
一、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
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1.古字通假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
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 意义也相通的词, 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如: “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B:假借。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是汉语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研究文言文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下面将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
一、句子结构古文句子通常由主谓宾构成,但有时会省略主语或宾语。
主谓宾的顺序比较固定,常为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例如:夫子曰。
古文中的主谓宾还经常用“以”字结构来表示目的、手段、原因等关系。
例如: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之志。
二、动词古文动词的变化较多,主要有体、STAT和动等形式。
其中体分为主动体和被动体,主动体表示主动的动作,被动体则表示被动的动作。
动词的时态变化主要有三种:完成时、进行时和未完成时。
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未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尚未完成。
古文中还常用倒装来表示强调或修辞的目的。
例如:吾心与汝心同也。
三、名词古文名词词义丰富多样,常用来表示人、事、物等概念。
名词分为数词和量词两类,数词用来表示数量,量词用来表示度量单位。
名词还可以通过加词缀来表示一种关系。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杨万里)四、代词古文中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反身代词等。
它们的用法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为一、二、三三种,分别对应现代汉语的“我/我们”、“你/你们”和“他/她/它/他们”。
指示代词有“此”、“彼”等,用来指示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文中的事物。
疑问代词有“谁”、“何”等,用来表示疑问或不确定的事物。
反身代词用来指示行为的主体与受体是同一个人或物。
五、连词古文的连词用法比较丰富,主要有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和因果连词等。
这些连词可以连接句子、短语和词组,使文句更加流畅和连贯。
六、副词古文中的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增强句子的修辞和表达效果。
常见的副词有“大”、“极”、“甚”等。
七、虚词古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助词、介词、连词、叹词等。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高效的记忆文言文词语,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的归纳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1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b)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
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优秀16篇)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优秀1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优秀16篇)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薄弱点,及时进行弥补和提高。
文言文知识复习要点总结
文言文知识复习要点总结《论语》十则【全文背诵】要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但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的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我赞成这种观点,因为它能处身设地替别人考虑,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不赞成这种观点。
因为你自己不喜欢不等于别人不喜欢,只从自己出发就臆断别人的想法,这是不科学的,也是错误的。
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童趣》主题: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示联想和想象,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表现了“物外之趣”,反映了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浪漫的童趣。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观蚊作青云白鹤;观察花台草木作丛林野兽;观虫驱蛤蟆拥有“物外之趣”的三个条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力。
问题:《童趣》的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答: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象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山市》成因:山市的形成是由大气中的光线折射形成的。
《咏雪》主题:《咏雪》赞美了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咏雪,赞扬了她的聪敏和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善辩,懂得为人的道理。
友人能知错就改。
《孙权劝学》启示:(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点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句子一般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主语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一般放在句中,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2. 蔽:文言文中常用字“蔽”代替现代汉语中的“隐”,表示隐藏、遮掩的意思。
3. 眷:文言文中常用字“眷”代替现代汉语中的“爱”,表示喜爱、眷恋的意思。
4. 奈:文言文中常用字“奈”表示对付、应付的意思。
5. 及:文言文中常用字“及”代替现代汉语中的“对照、比较”,表示与…相比较、与…比较。
6. 合:文言文中常用字“合”表示既、又的意思。
7. 使:文言文中常用字“使”表示让、使得的意思。
8. 望:文言文中的“望”表示希望、期望的意思。
9. 尽:文言文中的“尽”表示毕竟、总归的意思。
10. 若:文言文中的“若”表示如果的意思。
11. 慎:文言文中的“慎”表示谨慎、小心的意思。
二、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1. 修辞格: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夸张、比喻、象征、对偶、排比等。
2. 对仗:文言文中常见的对仗有平仄对仗、音韵对仗、形式对仗等。
3. 比兴:文言文中常见的比兴手法有直喻、比喻、象征等。
4. 排比:文言文中常见的排比手法有正序排比、倒序排比、五韵排比等。
5. 迭用托物:文言文中常见的手法有迭托、托物、夹托等。
三、文言文的常见句型1. 并列句: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有递进、转折、选择等。
2. 状语从句:文言文中常见的状语从句有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
3.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主谓宾结构有普通主谓宾结构、倒装主谓宾结构。
4. 假设虚拟句:文言文中常见的假设虚拟句有“假设句+假设分句”结构。
5. 双宾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双宾结构有“把宾语放在主谓之间,再加一个间接宾语”结构。
四、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借代、拟人等。
比喻是指借用某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常用于生动地描绘景物、人物等;夸张是指夸大或减小事物的形容程度,常用于增强修辞效果;借代是指用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常用于简洁表达;拟人是指将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形态等。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5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东面而视(面对)履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道芷阳间行(取道)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必庙礼之(在庙堂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顺流而东行(向东)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一)《论语十则》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⒈《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⒊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⒋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⒌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⒍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⒎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⒏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⒐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二)桃花源记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是中文的一种古老的文学语言,被广泛用于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
以下是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文言文基本语法: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常见的语法知识点包括:动词的使用、句子成分的排序、词语的虚实用法等。
2. 固定搭配与成语:文言文中有许多常见的固定搭配和成语,如“纸上谈兵”、“时移世易”等。
熟悉这些固定词组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以及写作文言文作品非常重要。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象征、比喻、夸张、排比等。
4.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文言文的关键是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用法。
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词语的意义,以及推测句子的意思都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5. 古代文化知识:文言文作品通常反映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
对于古代政治、礼仪、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6. 文史常识:文言文作品中常涉及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理名词,了解相关文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7. 句读章句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长
句和倒装句等形式。
句读章句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句法。
8.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文言文中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叙述一些神秘奇怪的事情为主。
了解志怪小说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中的志怪故事。
以上是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和写作文言文作品。
常见文言文归纳总结(2篇)
常见文言文归纳总结【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形式,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是归纳的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的特点1.文言文字多词少,表达精准。
2.文言文注重对称与排比,讲究平仄节律。
3.文言文的语法规则比现代汉语严格,尤其是动宾关系的语序及词尾变化,要注意。
4.文言文的词汇往往比现代汉语抽象或生僻,需要额外的专门学习。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主谓结构:主语后面跟谓语。
2.主谓宾结构:主语和动词之间加上宾语。
3.主谓补结构:补语是形容词或名词,来补充主语或宾语的句式。
4.并列句结构:句子中的两个或更多的分句以并列连词连接起来。
5.复句结构:一个句子中包含一个以上的主语、动词和宾语。
6.省略句式:省略了一些可以推断出来或已经提过的语素。
三、文言文的常用连词1.而:连接相近的并列句或递进关系的句子。
2.乃:连词,连接主语和主语的补语。
3.为:表示目的或原因,通常与以及、且、而等连用。
4.由:表示由谁、由什么、因为什么原因等。
5.然后:表示待某个动作或事情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另外一个动作或事情。
6.虽然:表示让步或转折,引出一个不同于主句的观点或情况。
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1.典:指古代文献。
2.仁:指人情世故、和善、慷慨等美德。
3.礼:指行为合乎道德规范、习惯、风俗等规则。
4.经:指经书、经典等经典学问。
5.琴:指古代五弦琴,代表高雅的品位和文化。
6.士:古代中国有学问有义气的人。
7.宫:指古代帝王的住所,也是指一种音乐调式。
8.仙:指神秘的世界和神仙。
五、文言文的写作技巧1.用字精准:文言文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注意用字不要模棱两可。
2.准确运用词义:文言文的词汇意义往往比现代汉语更加丰富,要注意词义的准确运用。
3.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文言文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精彩,注意运用。
文言文复习总结知识点.doc
文言文翻译要点文言文翻译步骤: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在前和在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其说的方向和范围。
2•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 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原则: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从这几方面去做。
1・字字要落实,不可能遗漏。
3.活用应译清, 不可无对应。
4.句式要细辨, 不可无交代。
2•代词要置换,不可有含糊。
二、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三、对于词的基本意义(不是特定语境的)只要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组合方法疏通即可。
四、对于词的特定含义,要对照语境落实关键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明白对实词是作合情合理的引申,所以推敲要反复仔细考虑语境。
要注意瞻前顾后,联系前后文作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五、要重视语意的合理搭配和对应关系。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某些难以确定的词的含义。
六、表述要连贯完整,省略成分要补充。
文言文翻译歌决: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1•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王, 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十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
齐王大说苏子。
2.庄宗好田猎。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15篇)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15篇)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1《寓言四则》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的掌握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对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词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在文言文中,名词的用法较为灵活,有时会活用为动词。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为名词,意为“军队”,在此处活用为动词,意为“驻军”。
2、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本为不及物动词,意为“活着”,这里用作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来”。
3、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
比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本为形容词,分别意为“坚固的”“锐利的”,在此处活用为名词,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4、数词和量词数词表示数目,量词表示单位。
文言文中,数词有时直接修饰名词,不使用量词。
如“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其中“桌”“椅”“扇”“抚尺”前均未用量词。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起辅助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1、介词介词常用来介绍时间、地点、原因、方式、对象等。
如“以”,可表示“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2、连词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或句子。
“而”“则”“然”等都是常见的连词。
3、助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
“之”“者”“也”等较为常见。
4、叹词叹词常用来表达感叹、呼唤、应答等语气。
“嗟乎”“呜呼”等。
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2、词义缩小“臭”在古代指气味,包括香气和臭气,现在只指不好的气味。
3、词义转移“走”在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实词实词是有实际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字词在含义上与现代常用义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指“跑”,现在则指“行走”;“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仅指“配偶”。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意思是“僵硬”。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本为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用法。
(3)作动词,意为“去、到、往”。
2、而(1)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
(3)表转折,意为“却、但是”。
(4)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3、以(1)作介词,有“用、把、因为、凭借”等意思。
(2)作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4、于(1)表处所,译为“在、到”。
(2)表对象,译为“向、对”。
(3)表比较,译为“比”。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了谓语“鼓”。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1句读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和划分节奏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句读方面要下足功夫。
读准句读就是指读准文言文句子的节奏。
读准句读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破句,以便让别人听清并听懂句子的意思。
要读准句读还有一些规律可循。
命题规律探寻读准句读,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二是句中短暂停顿。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为后者,即句中停顿。
解题技巧与方法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句读题。
那么,给文言文划分节奏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文言文中的节奏划分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
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文划分节奏带来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试试: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大家灵活应用。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②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练习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为天下唱C.固以怪之矣D.被坚执锐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今义: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今义:C.卒中往往语。
古义:今义:D.等死,死国可乎古义:今义:E.比至陈古义:今义: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 ;今义: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C.忿恚尉。
( )D.陈胜王()E.置人所罾鱼腹中()F.夜篝火()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将项燕为楚将:次皆次当行:与皆来会计事:上使外将兵:之次所旁丛祠中:书乃丹书帛:乃陈胜、吴广乃谋曰:应佣者笑而应曰:得鱼腹中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杀之以应陈涉:故广故数言欲王: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数以数谏故:扶苏以数谏故:陈守令皆不在:卒数万人:道道不通:为为屯长:伐无道:为天下唱:之辍耕之垄上:为坛而盟:怅恨久之:项燕为楚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士卒多为佣者: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二.《桃花源记》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渔人甚异之:⑵欲穷其林:⑶仿佛若有光:⑷才通人:⑸俨然:⑹桑竹之属:⑺悉如外人:⑻便要还家:⑼咸来问讯: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⑾皆叹惋: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⒀此中人语云:⒁诣太守:⒂寻向所志:⒃欣然规往:⒄寻病终:⒅后遂无问津者:3.下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交通妻子绝境无论4.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6.翻译下面的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与朱元思书》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 ) 欲穷其林。
( )②猿则百叫无绝(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果如鹤唳云端。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天下独绝 (2)猛浪若奔 (3)皆生寒树 (4)争高直指四.《捕蛇者说》1.解释加点部分字词。
①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②安敢毒耶()孰知赋敛之毒()③哀而生之乎()叫嚣乎东西()④则已后矣()可以已大风()⑤呼嘘毒疠()号呼而转徙()⑥触草木,尽死()以尽吾齿()⑦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⑧君将哀而生之乎()乡邻之生日蹙()2.指出加点词用法。
①哀而生之乎()殚其地之出()②向吾不为斯役()其印为子群从所得()③汪然出涕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吾父死于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指出加点词在文中词性的变化。
①乡邻之生日蹙( ) ②竭其庐之入()③殚其地之出( )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⑤岁赋其二()⑥腊之以为饵()4.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吾恂恂而起()⑤而吾蛇尚存()⑥而吾以捕蛇独存()⑦人不知而不愠()⑧面山而居()5.写出下列“于”字的意义或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余将告于莅事者()④吾祖死于是()6.写出“以”字的意义。
①可以已大风()②今以蒋氏观之()③以捕蛇独存()④以啮人无御之者()⑤太医以王命聚之()⑥以尽吾齿()7.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①当其租入()②视其缶()③今其室()④其真不知马也()⑤专其利()⑥竭其庐之入()8.写出“焉”字意义和用法。
①时而献焉()②虽鸡狗不得宁焉()③争奔走焉()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9.译句。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④苛政猛于虎也。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五.《岳阳楼记》2.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⑴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言和而色夷()⑵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空:浊浪排空()长烟一空()⑸一:一碧万顷()长烟一空()⑹极: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此乐何极()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⑼开: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3.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⑵属予作文以记之()4.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古义:今义:⑵ 微斯人古义:今义:6.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⑷吾谁与归?()⑸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7.流传至今的成语:、、、8.重点词语解释增其旧制()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山岳潜形()薄暮冥冥()春和景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把酒临风()9.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10.理解性默写(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3)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6)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
六.《醉翁亭记》㈡根据注释,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翼然临于泉上者()() 4.名之者谁()5.饮少辄醉() 6.醉翁之意不在酒()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云归而岩穴暝()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0.吾谁与归()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休于树()13.宴酣之乐()14.非丝非竹()() 15.弈者胜()16.觥筹交错()() 17.颓然乎其间者()()18.树林阴翳() 19.太守谓谁()㈢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㈣流传至今的成语:、、、㈤文章的名句是:,①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②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③写春景的句子是:④写夏景的句子是:⑤写秋景的句子是:⑥写冬景的句子是:⑦“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⑧“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⑨对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016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练习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B.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C.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D.被坚执锐“被”通“披”,穿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
今义:空隙或中间。
C.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D.等死,死国可乎古义:同样今义:等待E.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商量;今义: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用眼睛注视。
)C.忿恚尉。
(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D.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适逢将项燕为楚将:将领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上使外将兵:率领次皆次当行:编次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乃丹书帛:写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得鱼腹中书:字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数以数谏故:屡次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卒数万人:几道道不通:道路为为屯长:担任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天下唱:向、充当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去为坛而盟:筑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项燕为楚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士卒多为佣者:替、给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桃花源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huò)⑵俨然(yǎn )⑶垂髫(tiáo )⑷阡陌(qiān mò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⑵欲穷其林:尽⑶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⑷才通人:仅⑸俨然:整齐的样子⑹桑竹之属:类⑺悉如外人:都⑻便要还家:通“邀”,邀请⑼咸来问讯:都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⑾皆叹惋:感叹、惋惜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⒀此中人语云:告诉⒁诣太守:拜见⒂寻向所志:标记⒃欣然规往:计划,打算⒄寻病终:不久⒅后遂无问津者: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3.下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词古义今义交通交错相通指运输业等妻子妻子和儿女指妻子一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关联词,“不管”的意思4.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津5.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①(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所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