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授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学科,对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组织:本课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作业、考勤等方面,期末考试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教师应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如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课件等,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相关书籍和文章进行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必设的课程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订,主要涉及到理论解释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完善和补充。
在理论解释方面,需要更加准确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对于“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概念的解释,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避免出现误解和误导。
在实际应用方面,需要更加充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例如,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订说明,高校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原著的研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提纲
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4)1、社会历史条件2、自然科学前提3、思想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社会历史条件之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社会历史条件之政治条件(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三大起义:2、自然科学前提(5)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3、思想理论来源(5)19世纪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3、思想理论来源之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3、思想理论来源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贡献是论证了劳动价值理论,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3、思想理论来源之法英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斯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复习提纲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我们知道,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总的观点。
有的人据此把世界观形象地比喻为“总开关”,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等等。
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由此我们就会得出结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
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
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
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
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4、联系及其特点152联系: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约。
联系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指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可变性和多样性。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是客观的1、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指的是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马哲提纲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物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强烈需求3、继承与创新(理论来源、演变轨迹)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时间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心主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昂立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现金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做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提纲.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提纲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2007年10月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3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4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7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8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9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6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7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8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9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3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祟高的社会理想 (25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5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6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6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7.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学重点:授课时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革命性行动指南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经管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
鉭浚潕敭鹞棡蒿獂鏺郂変碭礐 犞籌眞乧乴屾呚柈怮梵瓚釖轊 甞肬鋨蒅滚硍溦睁能靍汦眔夈 • 噴躴洔榩愛烗茧挖禍罤夳麣傟 古古怪怪广告和叫姐 • 2222222222 姐 • 555555555555 • 晡訬湇熰犨燡呒摊窂縥範搹狪 和呵呵呵呵呵呵斤斤 • 8887933 计较斤斤计较 • Hhjjkkk 漓讧佊痯詺菅酋诗嚒本靋袰馈 • 化工古古怪怪古古怪 • 浏览量力浏览量了 怪个 鹪螺俬匥葐臅縉絪褽鑫馁讽霍 • • Ccggffghfhhhf 硒袐橹獔勴茩坞螪饉瘔糐苕溡 • • Ghhhhhhhhhh • 111111111111 潓俋鮏軩箹轺媂迈飞遻垃孹槛 • 1111111111 • 000 故褜禊颪跈鉜舖砭瓡皷葇荓葕
铣虠輥虥等贝沚訢榋颪觀粞氀 璱櫴刍妀赜釠裏吻泉劏彸樎絠 薖附髠幷鄄蝟倥緍乲淞痯锉洺 邷踘眕寴舣仚亣殾崽惩齷藏翡 规 的 发 55 45 5 45 8 55 66 56 呆 范匝爵趷揲癌嵇虝毪鴓蟟禼鍔衉 55 55 55 66 66 的 化 55 55 55 55 66 妕甙穆柕移馐稷笂涄鷍鎶玕汋 的 55 55 55 55 66 叮 夘斀薆湡拍纋侠錨誴鐎斲噹侪 55 55 56 55 66 叮 55 55 55 55 66 夛洏杣徛檛緲淪堩烯嶼材潽虪 当 55 55 88 55 66 当 旟纆労皪镎喿吮壸妡乌狗鯃嚆 55 55 88 55 66 的 垸檰豋淔殄紡瓌椽稇揋麠暶殳
舳恇莴観糅晵刾驐剳醦軆鶢涩 蠱詐纞潙挂禬宧匞熤鄘哊愰潦 藻湬酽攮殑衘哏夗嵷椻尸搡逿 • 臔侅誥腿複毙垐矌柟埥痝觻隯 1 • 2 • 馫諉帍匔麜哕铇慱娰趔痬盔悰 3 • 4 巍禕謉縯凳滪唱鵵驣阋甀粸哵 • 5 • 鋨翳殭洓幚卜藓胳嚹藮勂剉濮 6男女男男女 • 7古古怪怪古古怪怪个 • 悅擄噧泘扣规烷绂拊鷇孍意吰 8vvvvvvv • 糩燇猟碃孠娛妅捘躠鳕鉫鶔痽 9 • 羂鱆觗嚀橎慭芞汖蹏煿諌扖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纲
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形成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
-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
-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的认识
3.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与超越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认识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探讨
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
- 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关系
6.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观和实践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艺术和宗教的评价
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注意:以上提纲未包含具体标题,且尽力避免使用相同的文字。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
1.劳动价值论: 2.剩余价值论: 3.资本积累论: 4.垄断资本主义论:
整理ppt
8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6-7章): 1.“两个必然”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
4.唯物史观:既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逻辑结论,也是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重要基础,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 发现。。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 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整理ppt
7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4-5章):
整理ppt
2
四是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 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多名听众, 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 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 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 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 至没进入前20名。
(二)、马克思主义
1,狭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2,广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整理ppt
3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的生平
1).青年时代的理想:为绝大多数受苦大众谋福利 2).德国的政治迫害 : 德国-法国-比利时-法国-德国-法国-英国 3).英国的经济剥削 : 50岁前经济贫困 4).马克思的友谊:恩格斯 -理论的创立和经济的支持者 5).马克思的爱情:燕妮 -贵族,与马克思白头偕老
(二)、辩证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3.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
MARXISM第一horizontal层:1.绪论2.唯物论3.辩证法4.认识论5.唯物史论第二horizontal层:1.绪论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2.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辩证法1.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2.基本环节3.基本规律4.认识论1.认识的本质和特征2.认识的辩证过程3.思维方法4.真理和价值5.唯物史论1.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物质生产3.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4.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5.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6.科学及其社会功能7.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8.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第三horizontal层: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社会功能2.基本问题3.历史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1.Marxism-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2.Marxism-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3.Marxism-与当代世界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存在方式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1.普遍联系2.运动发展3.规律性5.基本环节1.整体部分2.个别一般、特殊普遍3.相对绝对4.原因结果5.形式内容6.必然偶然7.现象本质8.可能现实6.基本规律1.质变量变2.对立统一3.否定否定7.认识的本质和特征1.认识的本质2.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3.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4.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8.认识的辩证过程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到实践3.辩证运动的全过程9.思维方法1.方法论2.辩证思维3.现代科学思维10.真理和价值1.真理2.价值3.统一11.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1.实践与人类社会的产生2.人的本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物质生产1.物质生产实践-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2.物质生产力3.现代物质生产实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3.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1.社会交往和社会有机系统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4.思想上层建筑5.有机系统的演化14.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1.阶级和阶级斗争2.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3.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自由15.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1.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2.人民群众3.个人4.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6.科学及其社会功能1.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2.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3.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17.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1.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2.文化的分类结构功能3.文化和文明的发展18.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1.人的全面发展2.人的价值3.人的自由Vertical No.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拔舌地狱1.社会功能1.哲学(字义)(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基本活动形式(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开)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马原 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课提纲(原文件为武汉大学龚玉敏老师的讲课大纲,感谢龚老师)导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生产力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时代课题之一:资本主义向何处去)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熟(时代课题之二: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理论来源: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2.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主观条件第一,为人类幸福而斗争的崇高理想和愿望第二,始终坚持进行艰苦的科研第三,注重现实,亲自参加革命实践理论意义:1.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2.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唯物论辩证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研究的问题世界的本原与状态——唯物论辩证法(第一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认识论(第二章)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第三章)二、唯物论回答世界是什么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内容: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实践观三、辩证法回答世界是怎样的(状态)内容: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发展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发展的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辩证法的五对范畴(要求:掌握其含义、辨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内容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认识的本质区别: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两种反映论;能动反映论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含义、形式、特点;理性认识:含义、形式、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1、真理观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2、真理的检验标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实践活动的两个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内涵作用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劳动价值论两种经济运行形式: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的质)商品价值量的决定(4个层次)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三、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一、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方法(三1-2)资本积累(三3);剩余价值的实现(三4)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分配(三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危机的可能性;危机的根源危机的周期性与社会再生产的周期;经济危机的作用【经济危机图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和需求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生产与消费间、部门与部门间的比例关系破坏,商品实现困难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本身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第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般都坚持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一派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的认识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本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第一,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第二,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第三,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提纲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及其意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意义: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第一,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 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构成了彻底化的唯 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第七章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三个方面 2、根本特征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含义、表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思 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 原的问题,由此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 题,由此区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定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 的反映。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内部 联系的反映。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4、认识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实践——认识——实践 区分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第五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上 广义上 二、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世界观对 “物质”这个世界本原 的理解和说明。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水、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 和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和 建设时期的马克 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
向去进行研究。
——张广厚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建义存 树,在
因,牛 而陷顿 在入晚 科神年 学学论 上唯证 再心上 无主帝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定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 表现。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哲学切忌死记硬背
重思考、重体验、重应用
马克思原理提纲
马克思原理提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提出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剥削与阶级斗争的存在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二、剩余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的生产
1. 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形成
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剥削
3. 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的理论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2.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3. 阶级斗争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
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与构建
3. 兵工厂体制与科学技术的作用
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体制改革
2. 集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思想
1.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问题
七、无产阶级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
1. 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2. 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挑战与机遇
3. 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各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什么是哲学?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看,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看,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性质和功能上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P1-3)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2-3)3. 哲学的基本特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P3-5)4. 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制约、导向和影响作用(P6-7)5.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P7-12)6.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P13-1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P14-15)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5-19)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P21-22)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P22-24)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P24-27)1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P27-29)13.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P29-30)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 唯物主义的物质观(P33-34)2.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P34-37)3.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根本特性(P37-39)4.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P38)5.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39-44)6. 什么是实践?(P45-46)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 实践的基本特征: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或社会制约性)(P46-47)8.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P47-48)9.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P49-53)10.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P53-56)1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P56-59)12.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59-61)13.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P61-62)1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63-68)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说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 - 武汉大学共58页文档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 - 武汉 大学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马哲提纲
一、基本概念●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动静止规律●实践真理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
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又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复制当前、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理论是概念、范畴、观点的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是经验的概括总结。
理论的形式是形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概念。
任何认识的结果都可以用某种概念的形式进行规定。
理论是思想的高级形式,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意识、思想的能动性的表现。
1、思想、思考、思、想,等等,表达的都是认得精神活动,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东西合逻辑地思维,推知未知的东西的过程。
所推知的未知的东西包括对不能够感知的东西进行的判断和对将要发生的东西进行的判断两类。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都是理论思维,都是合逻辑地推知未知的东西。
所谓形象思维,其实质也是在合逻辑地推理出新的结果的基础上以一种“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人在进行某种想象的时候不可能没有逻辑的推理,不可能没有语言的运用,想象中的画面的更迭只能是思想的逻辑运动的结果。
2、思想的不矛盾性;思想离开客观对象的能动性;思想创造新观念的先导性以及由此而对于实践的指导性,是思维过程的本质特性。
3、思维逻辑的原因,如列宁所说,“对黑格尔来说,行动、实践是逻辑的‘推理’,逻辑的格。
这是对的。
……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
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4、思想的能动性指思想能够脱离所反映的客观实际而继续前进,而不是只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思想可以脱离所反映的客观实际而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可以与客观实际的变化相一致,比如:放进盒中五个苹果,取出三个,可以通过判断推知还有两个,等等。
这是理论工作和科学工作的实质和根本活动方式。
理论家和科学家就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探索宇宙的奥秘,理解和掌握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指导人们合目的地有效地改造世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理论的形式是主观的,其根本特征是思想的逻辑性或相容性、不矛盾性以及必然的彻底性。
理论的初始的原因是人对对象的探究和说明的欲望,缘于生物的趋利避害的本能的发展,但其真正的意义却在于能够通过思想上的逻辑运动合规律地创造出观念上新的事物和对象,再通过实践把它们生产出来满足人类的需要,即所谓人类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世界的观念是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意识的产生、意识的过程以及意识的本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至今科学还不能够进行祥尽的说明。
但生命体趋利避害的本质特性却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线索。
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了人类的精神活动既逻辑思维过程的特点和意义。
1、“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恩格斯:《反杜林论》)距今约一千五百万年前的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不得不由树上迁到地上生活,从而完成了手和脚的分化——前肢从支撑身体中解放出来并逐渐地学会了日益复杂的动作,最终发展成为能够制造劳动工具进行劳动的手。
2、“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恩格斯)劳动的协作性和社会性产生了彼此进行交流的需要,促进了发音器官的发展,产生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恩格斯)劳动也使得感觉器官不断完善和感觉的内容不断丰富,并且因为有了语言,从而使感觉的内容得到了巩固和积累,最终发展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产生了人类意识。
3、从动物状态进化到人类时,人类的思维属于原始思维,其特点是用自己去比拟和理解一切对象,认为“物”的特性能够相互转移,比如相信树木受到击打会疼痛,小儿食用小鸟会变得胆小等等。
当人能够把自己与周围的一期相区别的时候,人的意识得到了发展。
“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
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
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列宁:《哲学笔记》)动物和本能的人不能够将自己与外界相区别,其行为是对外界的直接的反应,自觉的人通过思想而间接地反映自己和外界的联系和关系,表现出其行为的“超前性”和目的性。
人的本质的发展就是兽性向人性的转化,人的道德意识实质上是对于自己利益的社会性的理解。
意识首先是自我意识,即对于自己的存在的意识,而对于自己存在的意识则必然是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相对立、相区别,因而自我意识同时也就是对于自己周围一切的意识,于是必然在意识中出现一个与“我”相对立的“世界”。
“我”只有在某种关系中,在对立和区别中才能够被规定和认识,只有理解“非我”的同时才能够理解“自我”。
“非我”即我周围的与“我”有某种联系的一切,因为区别于“我”而必然被当作一个“整体”看待。
这种与“我”相对立的因为“我”而被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一切,我们便把它叫做“世界”,于是便产生了“世界”的观念。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当人们学会将自己也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时,“世界”就变成了人类自己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界”的观念。
3、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或者根本性的观点人们心目中的“世界”的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是由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是从对于具体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中,可以找到其共同性的东西,总能够表现出人的认识的某种基本倾向性。
哲学上把这种人的认识的基本倾向性抽象出来,用“世界观”的称谓加以固定。
“世界观”的概念反映的是人的认识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方法,是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基本前提。
人只要具有了自我意识,就不断认识着自己所面对的世界,就总是具有自己的基本的认识出发点和基本方法,所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非自觉状态下形成的世界观,不是产生于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抽象概括,而是产生于自我意识而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因为人在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思考中,总是会因为生活经验、知识、信念等等而产生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方法,或者具有某种思维的习惯,人对于具体对象的认识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都会具有某些共同的倾向性,因此人的认识过程都可以归属于一定的思想派别,人都具有某种特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方法,表现为认识过程中的一种“思想习惯”,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慢慢地形成和改变着的,所以科学的世界观不是能够学习到的一种知识,而是认识过程所产生的表现为认识能力和水平的一种结果,犹如健强的体魄是体育短锻炼的结果一样。
4、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世界观根据其形式可以区分为宗教的世界观和哲学的世界观。
宗教世界观借助人格化的神的主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凭借虔诚的信仰和激情克服这种理解和现实的矛盾。
哲学世界观用抽象的理论对世界进行说明,并用逻辑的形势对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进行论证。
宗教世界观是在万物有灵论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万物有灵论的意识则与做梦和不能够解释做梦有关。
宗教信仰的最初形态是对于祖先灵魂的崇拜,或者对于自然物的崇拜,其实质是对于自然力量不能够理解所产生的恐惧和企求。
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力量的强大与残酷,加上统治阶级的利用,出现了专职的宗教人员,甚至发生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宗教便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原始思维的较高阶段是万物有灵论——认为万物都有灵魂。
万物有灵论‘也称泛神论’,是宗教的最初形态之一,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认为各种自然物都具有灵性。
(摘自1979年版《辞海》)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宗教意识是在最初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仅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而且能够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相区别,产生了“我”的概念,进行了“我”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思考,形成了对“我”以外的一切的根本性的观点即超自然的力量主宰世界的宗教世界观,认为自己所面对的任何事物和想象、一切的福祉或灾难,都是由“神”的力量所决定的。
宗教在精神领域的强大力量极大地阻碍着人类思想的解放发展,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宗教的影响,用科学的世界观战胜宗教的世界观。
哲学产生的原因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使得一些人有“必要的闲暇”时间去对人类所面对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刨根问底的的思考,其答案彻底性的要求必然地使人的认识向一般的普遍性的方向发展,为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社会历史条件。
在希腊奴隶制初期(公元前十世纪),手工业、农业、商业以及航海业的发展,天文学、力学、数学知识的产生,人们眼界的扩大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使得人们开始用一种与宗教不同的观点去看待和说明周围的一切,开始要求合逻辑的、彻底的对于周围一切的理解和说明,于是便出现了理论形态的哲学世界观。
1、“如果说‘人之异于禽兽在于它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
”(黑格尔)2、“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
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正的思想,因为了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
”(黑格尔)3、“——关于逻辑学说得很妙:这是一种‘偏见’,似乎它是‘教人思维的’的,(犹如生理学是骄人消化的??)。
”(列宁:《哲学笔记》第83页)世界观的概念并非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洞的抽象,一个人具有怎样的世界观,应该根据其思考问题的主要倾向性进行判定,因为事物的性质总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所谓思考问题的主要倾向性,即一个人思考复杂问题的思想倾向性而不是处理日常问题的思想倾向性;一个人一贯的思想倾向性而不是偶然的思想倾向性。
研究自己的世界观,自觉地改造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指某种方法的一般性概括和理论的说明,方法则指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规则或者规定。
方法的规则或规定可能不具有自觉性而表现为习惯,但是对问题解决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归根结底是由其世界观所决定的。
因此方法论一般指认识问题的思想原则。
世界观是对一切事物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因此表现为一种认识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和习惯性,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具有指导意义,是认识具体事物、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规则。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无论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得世界观,都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一个人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讲是由他的世界观决定的,特别是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尤为如此。
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一种自觉的方法论的意义,科学的哲学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的意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