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_0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赛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赛课教学设计_0

区校际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个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2小时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张老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展示国旗。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了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长15cm,宽10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

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4、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5、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神舟”五号进入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饶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2252÷90)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比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引入比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比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对比的含义和比的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正确书写比。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书写和画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比如两家超市同样的商品,一家超市的商品价格是另一家的两倍,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比的意义和比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比,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比,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化简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比如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比的例子,比如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商品价格的比较等。

但是学生可能对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还不够清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读写方法。

2.比与除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如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商品价格的比较等,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PPT展示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PPT展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比价、比赛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6.小结(3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随课堂教学进行)板书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比的意义,能够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比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数值大小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协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2.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或错误。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比的定义、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2.教具:数学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等。

3.学生:提前布置适当的练习以及巩固题目,确保学生有一定的预备知识积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明身高是小红的3倍,小红身高是小亮的两倍,那么小明的身高和小亮的身高比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符号,比的一般形式为“A:B”.2.比的表示方法:a与b比,可表示为a:b或者a/b等形式。

3. 练习与讨论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答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

4. 拓展应用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对比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老师可提供一些拓展练习或者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六、布置作业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巩固本次课程所学内容。

七、课后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木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3.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比的大小关系比较。

三、教学难点1.比的意义的理解。

2.比的数量关系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粉笔。

2.数学教辅资料。

3.实物或图片用于举例说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篇文章,让学生在其中找出涉及到比的相关内容,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比的理解。

2. 讲解比的概念(15分钟)•定义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量大小相互关系的方法。

•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比。

3.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15分钟)•介绍比的表示方法:用“:”或“/”表示比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4. 比的大小关系比较(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比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快速比较方法。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比的大小关系的掌握。

5. 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讲解如何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带领学生一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六、课堂练习1.比一比,看一看:5:8和3:5哪个更大?2.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5,如果男生有24人,请问班级中一共有多少学生?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比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比的大小关系比较方法,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比的概念解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更多有关比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列出两个数或两个量相除的式子。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例、百分比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除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比的概念时,可能会将比与除法混淆,对比的意义理解不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比的意义,明确比与除法的区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列出两个数或两个量相除的式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难点:明确比与除法的区别,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比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物体或两个量的比较,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甲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

引导学生关注比较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概念。

如:展示两本书,一本厚200页,一本厚300页,引导学生列出两本书厚度的比。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比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比的概念来解决。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一、提出问题1、导语:神话总是在人们期待中变成现实,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请同学们把书轻翻到第43页看书中的插图。

此时画面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这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生自由汇报:①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②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③15-10 表示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优质课教案_0

《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2.掌握“比例”这一基本概念,是学习比例基本性质的前提。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其特征,将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理解其算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3.通过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难点: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本班学生照片:准备:原图及按比例放大缩小的两张和不按比例放大缩小的两张。

师:孩子们,喜欢吗?(原图)老师想把这张照片放大或缩小,结果出现了下面的几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汇报。

师:你更喜欢哪张?为什么?预设:喜欢第3.4张,没有变形。

师: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它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书上情境图:(1)比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画。

仔细观察图中分别是什么场景?(2)它们都有什么?(国旗)师:五星红旗是我国的标志,我们每人都要尊敬和爱护它。

每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心中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你们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宽吗?(3)出示国旗长宽:谁来说说三个图都是什么场景,并大声读出长和宽。

板书课题。

二、讲授师:看到这些画面和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疑问吗?预设:国旗有大有小;是否可以随便想做多大就做多大?长和宽会不会有什么关系?教师聚焦第三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的意义》。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2. 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的现象,如身高比、速度比等,引导学生关注比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比的意义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的意义。

3. 比的性质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性质,如倒数、等比、比例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

4. 比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倒数、等比、比例。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课本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比的现象,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应用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比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比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一、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比是什么,以及比的表示方法。

比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4 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表示方法。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比,并能用比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能够用比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正确理解比的意义,避免混淆。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讲解及示例。

2.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比。

3.练习题卡片或投影练习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课件和实物,讲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解题思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比,如国旗的长宽比、地图的比例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比的意义。

•提问学生对比的理解,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除法、分数等概念,为学习比的概念做铺垫。

2. 知识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除号“/”表示。

例如,3:2或3/2都表示一个数(3)是另一个数(2)的1.5倍。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比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冒号“:”连接两个数,如3:2;另一种是用除号“/”连接两个数,如3/2。

在表示比时,要注意比的前项和后项的顺序不能颠倒。

•通过示例说明比的意义:例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这意味着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

3. 巩固练习•提供多道练习题,包括判断两个数是否成比、写出比的两种表示方法、根据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比的概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比的概念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比的性质和比的书写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书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书写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书写比。

2.难点:比的性质的运用和比的大小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比的性质和书写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例子和比的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如图片、卡片等,用于展示和比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比赛、比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境中是否存在比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比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比的书写方法和比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性质,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比的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比与除法以及分数都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本班有10名同学,男生6人,女生4人。

其中1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学习上比较积极,布置的任务都能按时完成。

但是其余6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比较吃力,有3名同学连低年级的简单的算数都有问题。

因此在上课时都是采取分层学习,学得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求比的方法,会求比值。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知道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的概念的建立难点:比与除法、分数间关系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课始,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红旗为例,引出了比的概念,接着又用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为引子,让学生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最后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总结出比的意义,使学生把比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

然后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读写;又用自学的形势让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又用分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对比与除法和分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对比,促使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各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异的。

比得概念较抽象,中下生难理解,上课时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让学生同桌、分组讨论、阅读教材等形式,使大家都能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如一面红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课件出示)现在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大家可以提出一些什么问题?怎样解答?2、引入: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案:比(比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经历认识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得分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比?2. 认识比(1)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两支同样长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两支尺子上的刻度。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的刻度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比。

3. 书写比(1)教师引导学生知道比是由两个数组成的,写在比号的两边,比号相当于除号。

(2)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书写比。

4. 比的大小比较(1)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比的大小。

5. 化简比(1)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化简比,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比: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书写比:比号两边的数比的大小比较:大于号、小于号化简比:比的基本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各比的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意义》公开课教案_0

比的意义一、基本观点《比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

教材以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比是两种量进行比较的一种数学方法。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的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

比分为同类量相比与不同类量相比两种情况同类量相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比)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不同类量相比—产生一种新的量,具有新的意义对比的意义的理解除了知道什么叫比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化比的意义。

如: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1∶20(1)在具体数量中感受,能抽象到份。

假如糖有5千克,水有多少?假如水有40千克,糖有多少?(2)看到比能说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包括分数关系和倍数关系。

2.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虽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的意义”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原教材是将“比和比例”放在一起的,新的教材将“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教材分别放在六年级的两个学期中,比例的知识生长点就是比,梳理教材发现这样一条线索,学生首先理解除法的意义,然后学习分数,包括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比,研究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
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

(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
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
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如15:10也可以写成
,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

(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