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电子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运动的描述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运动的描述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运动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对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但仅局限于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的运动物体,如正在奔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对运动的相对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能借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节内容由“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两部分内容组成。

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其中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

机械运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进一步学习“速度”“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必备知识。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多媒体课件、课本、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根据什么?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并回答:1.某某颜色的车是运动的、某某颜色的车是静止的。

2.根据它们在照片上的位置是否改变。

3.不是,因为整个地球都是转动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教师活动2展示照片,提出问题: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学生活动2思考,并回答:物体运动,他们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高中物理_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课程必修1模块中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内容为:理解速度,结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运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的实验。

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的重要物理概念,速度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体现出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质点在各时刻的运动快慢一般不同,物理学中用瞬时速度描述各时刻的运动快慢,体现了极限方法的应用。

学好本节课对之后学习加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

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概念的理解及区别。

2、由纸带计算瞬时速度。

难点:1、由平均速度引出描述瞬时速度的极限思想。

2、由纸带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游戏:两位同学抢苹果引出本节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由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比赛时一般都会经历,起跑、加速、匀速、冲刺等状态。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和体育运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速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主题一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主题一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运动描述的必要性、运动描述的参照系选择以及运动描述的分类。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运动是相对的,并能够根据不同参照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运动。

此外,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运动的定义及其参照系的选择原则。

让学生明确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运动状态会随参照物的变化而改变。

同时强调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运动类型的识别。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这一部分需要通过举例、讨论以及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并逐步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辅资料准备:准备《中职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学课件。

2. 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室,包含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小球、滑轨等用于模拟实验。

3. 预习与导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所了解;通过生活中与运动相关的实例引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基于,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继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重点。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推进课程内容:首先,详细解释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程的基本理解。

可以通过图示、动画或互动教学工具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课程内容。

其次,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运动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物理学的力学原理时,可以引入足球比赛中的射门动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球员的射门更具有威力。

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运动中的科学原理。

例如,在体育课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果,从而加深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运动观,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描述具体的运动情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尺子、秒表等,用于测量和计算。

3. 准备相关运动实例,如跑步、电梯上升下降等,用于课堂讨论。

4.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并让学生思考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

2. 运动学基础知识:介绍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参考系和坐标系。

3. 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性。

4. 实验教学: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并让学生自己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动描述的相关问题。

6.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实际的运动描述问题,让学生分析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描述和解决。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运动描述的理解和掌握。

8.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动描述的相关问题。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主题: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并能用语言、图形、符号等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对运动描述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方法3. 相对运动的概念及描述方法4. 运动描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新课讲解:介绍运动的概念,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方法,以及相对运动的概念。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描述的方法解决。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拓展:讲解运动描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材中的实践性问题。

4. 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考察学生运用运动描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描述相关章节的内容。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素材。

3. 练习题: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教师补充的练习题。

4. 实际问题:生活中相关的运动现象和问题。

新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

新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

202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课题:§1.2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参照物的概念●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力目标: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方法:观察商量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学打算: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刻了解体育,还能深刻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商量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商量一般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商量,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依据什么?引导学生从商量和答复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商量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局部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商量,初步明确乘客推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进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021通用类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021通用类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实际运动中,正确选择参考系。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PPT,录制成视频或实景教学;准备常见运动器材(如秒表、卷尺、滑板车等);布置预习作业,收集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描述运动。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3.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

4. 匀速直线运动: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演示实验:利用物理实验设备,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6.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抢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建议,以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案。

8.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描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体育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拓宽视野,增加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分类;2. 掌握描述运动的量的基本知识;3. 能够使用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分类;2.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运动的数学描述;2. 运动的多样性及其实例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摆钟、小车等)学生: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有关运动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运动的理解。

二、概念讲解与分类(10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3.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有直观的了解。

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5分钟)1. 位移:物体位置变化的量度,是矢量量。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4. 引导学生分别理解上述物理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

5. 指导学生通过示例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四、运动的数学描述(20分钟)1. 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位移、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3. 利用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如计算时间、速度、位移等。

4. 设计简单示例让学生进行运动学公式的计算实践。

五、运动的实例分析(30分钟)1. 分析日常生活或实验中的具体运动实例,进行运动描述和数据分析。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解释实际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3.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的应用价值,如在交通运输、机械运动等方面的应用。

六、实验活动(20分钟)1.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小车匀速直线运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主题一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主题一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2.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机械运动。

3. 了解位移和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2. 难点:理解位移和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PPT,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

此外,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卷尺、秒表等)以进行速度测量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运动的概念是什么?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并介绍相关的物理概念。

(二)新课教学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1)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s/t(3)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小时。

(4)举例:汽车、行人、自行车等的速度。

(5)学生动手计算一些物体的速度。

2.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的定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

(2)平均速度的概念: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并在这段路程内通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公式:v=s/t'(4)举例:从静止开始通过一段距离的物体,计算这段距离的平均速度。

(5)变速运动中的“瞬间速度”和“最大速度”的概念。

3.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加速度的定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单位:米/秒平方。

(3)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4)加速度的计算方法:a=(Δv/Δt)(5)举例: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度为2米/秒平方,求3秒后的速度。

4. 实验探究:如何测量瞬时速度?(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测量运动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

(2)实验器材:频闪仪、尺子、小车、小球等。

(3)实验步骤和方法:根据频闪仪的闪光周期,确定小车或小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用尺子测量出该位置的距离,即可求出该时刻的速度。

初中物理_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00字【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初中物理学生课堂环境:普通教室,学生个数30-40人。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大多数还不太成熟,对物理知识掌握程度较浅,缺乏物理直观理解和数学基础知识。

其中,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需要有一定的引导。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运动的描述部分。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各种物理量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以及运动的描述方法(如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此外,教材还涉及一些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熟悉运动的各种物理量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2. 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3. 了解实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1. 引入课程:通过提问,让学生对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5分钟)2. 提出并讲解运动中常用的物理量,并介绍测量方法(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实际展示和比较,让学生感性理解各种物理量的定义。

(15分钟)3. 通过示例动画、视频等,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如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引入相应的公式。

需要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数学辅导。

(25分钟)4. 分组进行实例分析操作。

将学生分组,每组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个运动过程,通过给出的运动描述表格,完成对该运动过程的描述,并计算相应物理量。

(30分钟)5. 总结课堂内容,巩固知识点。

(5分钟)【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

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需要有一定的引导;2. 示例分析的操作时间较长,有压缩时间的需求;3. 运动的描述方法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实例分析帮助理解。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在教学中将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在讲解运动中物理量的定义时,注重旁征博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2. 示例分析的操作时间缩短,增加实例练习的数量;3. 多使用生活实例,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创设情景,观看视频──引出新知;互动讨论──探究运动;想想议议──引出参照物;说练结合──判定运动;学科渗透──快乐学习物理;全面发展──课堂小结;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流程图:教学目标:1.知道运动的概念,会用参照物的知识解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感知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器材:课件、铅笔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了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整个宇宙都处于运动中!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引出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如何描述运【总结】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机械运动1.现象【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

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

初中物理_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通过生活实例来说明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会用速度概念去描述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4、会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沟通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用参照物确定物体的运动2、利用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2、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机械运动小游戏:让学生仔细观察讲台上的教师。

闭上眼睛(这时教师移动位置),再睁开眼睛,观察教师有什么变化?同位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位置的变化”。

通过举例说明,知道物体运动的特点。

)二、参照物学生活动:将钢笔放在书上,用手缓慢推动书本,沿桌面缓慢向前移动。

思考:钢笔运动了吗?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物体有静有动。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反馈练习:1、小明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2、“亚洲一号”是地球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太阳来说,它是的。

3、我们一般认为行驶的车是运动的,而路边的树是静止的,这时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什么?三、速度概念的建立同位交流:你是怎样比较两个人跑得快慢的?创设情境:如果路程和时间不相同,如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例:甲乙骑自行车比赛,甲在2秒内骑行10 米,乙在3秒内骑行12米,谁骑行得快?(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引导:计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你能否给速度下个定义?(然后给出字母符号,总结公式)(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备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备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备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教案:初中物理教学备课——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运动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2. 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术语和量词;3. 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特征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a. 运动的定义;b.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

2.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a. 速度与位移:—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量词;—位移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量词。

b.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量词;—速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c.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图象的绘制和分析;—运动规律的总结与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一个小球从斜面滚落,引出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

2. 知识点讲解(30分钟):分别介绍运动的分类、速度与位移、加速度与速度变化、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

3. 实验探究(30分钟):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利用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定小车在不同斜度斜面上滑行的时间和距离,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练习与讨论(3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速度和位移、分析图象、推导运动规律等,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要求学生归纳出描述和分析运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展示并讨论学生的总结。

四、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2. 实验所需的小车、斜面等实验器材;3. 练习题和课堂展示所需的教辅材料。

五、教学评估1. 活动练习成绩;2. 学生课堂参与和互动表现;3. 学生总结和展示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兴趣,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或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如用视频分析软件对运动图象进行进一步分析等。

七、教学反思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一、引言这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并通过分析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揭示运动背后的规律。

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描述运动的工具和图表来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目标1.理解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特点。

2.学会使用距离-时间图表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3.掌握计算物体速度的基本方法和公式。

4.学会使用速度-时间图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

5.掌握计算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特点•定义匀速直线运动,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使用实例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

2. 距离-时间图表与物体位移•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制作距离-时间图表,包括绘制坐标轴和标注单位。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练习制作距离-时间图表,并计算物体的位移。

3. 物体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特点•定义变速直线运动,介绍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使用实例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

4. 速度-时间图表与物体加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制作速度-时间图表,包括绘制坐标轴和标注单位。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练习制作速度-时间图表,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5. 总结和小结•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物体运动描述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兴趣、检查理解和引导思考。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图表绘制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3.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或虚拟案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评估方式1.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一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展示他们对运动描述与分析的理解。

2.完成作业:布置一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六、教学资源1.课堂展示用的投影仪及幻灯片。

2.物体运动实例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3.学生练习用的工作纸和图表绘制工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并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实验探究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实验探究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实验探究设计一、引言本篇教案旨在探究运动的描述与分析,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物体运动描述与分析的方法;3. 培养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运动是物质由静止状态变换为变化状态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来描述运动,进而分析其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本实验将通过利用直线自由落体模拟器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从而得到一些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特性的结论。

四、实验材料直线自由落体模拟器、计时器、直尺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直线自由落体模拟器垂直固定在桌面上;b) 使用直尺将垂直的下落路径分为等距离的刻度;c) 准备计时器。

2. 实验操作:a) 将自由落体模拟器从初始位置放置到第一个刻度上;b) 开始计时,并记录物体在不同刻度上的消耗时间;c) 重复多次实验,得到一组数据。

3. 数据处理:a) 统计不同位置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b) 根据数据计算每个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呈现: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展示不同位置物体下落所需时间、位移和平均速度等指标。

2. 结果分析:根据读数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物体从较高位置往下运动时,逐渐加速,并且下降距离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b) 物体由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在每个等间隔距离上都有相等的时间间隔。

七、结论与课堂延伸1. 整理出关键问题并提问学生,以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知识。

a) 什么是运动?b) 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c)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不同位置所需时间是否相等?d) 自由落体的速度有何特点?2. 开展讨论与思考:a) 让学生思考其他不同条件下的物体运动,如斜抛、水平抛射等。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电子试卷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电子试卷分析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

(2)、掌握物体能够看作质点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凌云戏月游银河,转瞬翔天过天空”——这是诗人对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物体的运动,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刚才我们就阐述了诗人的描述。

同样,画家的画笔也能够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那么,科学家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二)实行新课:1、质点:实例讨论:大家都看过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景象,提问,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1、要准确描述鸟儿身上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件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呢?指出:主要因为它的身体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翅膀还在上下运动,也就是鸟儿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古城飞到新城,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所以,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例如:“神舟”5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

科学家在研究“神舟”5号在太空中的运动位置、高度、速度等问题时就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神舟”5号在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小结:1、质点定义: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特点:(1)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

2、物体成为质点的条件:思考提问:(1)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质点呢?(2)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3)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4)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呢?通过以上问题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3)物理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大的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际物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运动的描述教学分析(新版)新人教版(1)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运动的描述教学分析(新版)新人教版(1)

《运动的描述》一、教学内容分析运动关于学生而言并非陌生,学生对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但仅局限于相关于地面位置改变的运动物体,如正在奔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对运动的相对性缺乏必要的熟悉。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能借助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节内容由“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两部份内容组成。

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处于永久的运动当中。

其中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大体的运动形式,是人们超级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

机械运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各类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进一步学习“速度”“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必备知识。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讲义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关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取得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熟悉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重难点冲破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熟悉,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能够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浅薄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熟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多提供多媒体等丰硕的感性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看、分析,总结的进程,完成理性熟悉的升华。

1.机械运动冲破建议:在生活中,学生对运动已有丰硕的感性熟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会,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得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知识,并培育学生的观看、试探和归纳能力。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课题的引入比较容易,引入的方式也很多,能够通过剪辑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视频资料,用多媒体播放。

如猛烈的足球竞赛,优美的冰上芭蕾,火箭拔地而起,瀑布飞流直下,辽阔的草原上万马奔腾,湛蓝的天空中飞机编队拖着彩色烟雾在做特技飞行,子弹击碎鸡蛋的慢镜头特写,花朵盛开的慢镜头播放……运动使咱们的世界转变多姿。

接着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一起特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吗?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从而引出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掌握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凌云戏月游银河,转瞬翔天过天空”——这是诗人对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物体的运动,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刚才我们就阐述了诗人的描述。

同样,画家的画笔也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那么,科学家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二)进行新课:
1、质点:实例讨论:
大家都看过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景象,提问,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
1、要准确描述鸟儿身上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件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呢?
指出:主要由于它的身体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翅膀还在上下运动,也就是鸟儿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古城飞到新城,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
区别吗?
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
因此,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例如:“神舟”5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

科学家在研究“神舟”5号在太空中的运动位置、高度、速度等问题时就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神舟”5号在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小结:
1、质点定义: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特点:(1)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

2、物体成为质点的条件:
思考提问:
(1)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质点呢?(2)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3)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
(4)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呢?
通过以上问题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
(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
(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3)物理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大的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际物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物体上的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它上面某“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代表它的整体运动情况了,即平动时物体也可当质点处理。

(3)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有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运动的快慢,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

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2、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3、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无关。

大的物体,也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在某些时候却不能看成质点。

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属于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3、质点与数学上点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都无大小、形状和体积,只有一个抽象的位置概念
不同点:是数学的点仅仅表示位置,该点无质量;而质点除了表示位置,还要表示质量。

(三)、质点知识应用
[例1]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C )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解析:物体可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应属于无关或次要的因素。

一般说来,物体平动时或所研究的距离远大于物体自身的某些几何尺寸时,便可简化为质点。

[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解析: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体积的绝对大小、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无关,主要决定于这个物体的尺寸和它与周围物体间距离相比是否能忽略,同时还跟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

例如,地球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其直径约1.28×107m,质量达6×1024kg,,在太空中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达几百米每秒。

但由于其直径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5×1011m)相比甚小,因此在研究地球公转运动时,完全可忽略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自身的运动,把它看成一个质点。

而同样的这个地球,在研究其昼夜交替及一年四季的成因时,就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本题的答案选C。

五、课堂练习: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C、研究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作质点
D、欣赏芭蕾舞表演者精彩的表演时,可以把芭蕾舞表演者看作质点
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 )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比赛的体操运动员
3、在下列情形中,可以将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C )
A、地上放一只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力推它,在研究它是先滑动还是先滚动时
B、在08北京奥运会上给跳水运动员郭晶晶打分时
C、研究“嫦娥一号”卫星在绕地球飞行及绕月飞行的轨迹时
D、研究“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上飞行的姿态时
4、在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可以将对象当作质点的是(B、C )
A、研究花样溜冰运动员的动作是否完美
B、确定远洋航行中的巨轮的位置
C、研究运行中的人造卫星的公转轨迹时
D、比较转动的砂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C、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6、在研究下列物体或人的运动时,可以把他们看作质点是(BCD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奥运会冠军邢彗娜在万米长跑中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
D、我国科学考察在南极途中
7、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求运行时间的时候,列车的长度__可以_______忽略;若求列车经过一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列车的长度_不可以_____忽略。

(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