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一、发病率及流行情况
在非H.pylori感染者中,每年消化性 感染者中, 在非 感染者中 溃疡的发病率很低, 溃疡的发病率很低,约0.1% ~0.3 %。 % 感染者中, 在 H.pylori感染者中,每年溃疡的 发病 感染者中 率约1%。比未感染者高6 率约 %。比未感染者高 ~10倍。在 %。比未感染者高 倍 H.pylori阳性的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发 阳性的人群中, 阳性的人群中 %,是 病率约 1% ~6 %,是 H.pylori阴性人群 % 阴性人群 发病率的 4~10倍。 ~ 倍
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
溃疡形成
H.Pylori感染导致溃疡的发病机制 感染导致溃疡的发病机制
1.H.pylori-胃泌素-胃酸学说 -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 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G细胞 细胞、 细 (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 细胞、D细 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位于有胃上皮 化生处。 化生处。
3. 节律性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 在两餐之间发生, 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 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 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胃溃疡疼痛的 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 小时内发生, 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 小时内发生 小时后逐渐缓解, 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 ~ 小时后逐渐缓解 后再出现上述节律。 后再出现上述节律。
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 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 , 直径常可超过 的后壁或小弯。易并发大出血,常难以控制。 的后壁或小弯。易并发大出血,常难以控制。 易误诊为胃癌。 易误诊为胃癌。 6.无症状型溃疡 15%无明显症状, 无症状型溃疡 无明显症状, 无明显症状 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作胃镜或 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以老年人多见。 以老年人多见。

关于胃溃疡研究进展分析

关于胃溃疡研究进展分析

遗传因素
胃溃疡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研究发现,如果家 族中有胃溃疡患者,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如幽门螺杆菌 感染、饮食、生活习惯等,从而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 过大等也可以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
胃溃疡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胃黏膜的缺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 的溃疡,可引起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出 血等症状。
胃溃疡的分类
1
根据发病机制,胃溃疡可分为急性溃疡和慢性 溃疡。
2
急性溃疡通常继发于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 大手术后等,常常症状较重,但愈合较快。
3
慢性溃疡则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愈合较慢 ,严重时可引起出血、穿孔、癌变等。
近年来,随着对胃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 解,治疗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包括药 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研究表明,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药物刺激 等因素也可能对胃溃疡的发生产生影响。
研究还发现,某些益生菌和维生素对胃溃疡的预 防和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提 供了新的方向。
VS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标志物,可以 辅助诊断胃溃疡,特别适用于无法进行胃 镜检查的患者。
新型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药 物,如抗幽门螺杆菌疫苗和抑制胃酸分泌的新型药物。
内镜治疗
对于严重的胃溃疡,可以考虑进行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切除、止血、注药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大便检查可发现是否存在 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胃溃疡的 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的细菌,自1983年被首次发现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以来,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H.pylori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H.pylori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的治疗方法、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及耐药性的应对策略等方面,以期为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本文将首先回顾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病理生理学关系,为后续治疗策略的探讨提供基础。

接着,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H.pylori根除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型抗生素的开发、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化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等。

本文还将关注H.pylori根除治疗后的消化性溃疡复发问题,以及针对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

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螺杆菌属,是人类胃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

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因之一。

H. pylori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够在酸性、高盐、低氧的胃环境中生存并持续感染宿主。

H. pylori的生命周期包括粘附、定植、生长和脱落等阶段。

其通过鞭毛结构运动,以粘附素等蛋白介导紧密粘附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进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

H. pylori还能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中和胃酸,为其在胃内生存创造有利环境。

H. pylori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但编码的蛋白种类丰富,其中包括多种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如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粘附素等。

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而且属于世界性、全世界性的常见病。

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具有自然减缓、反复发作的特点,人群患病率较高。

消化性溃疡之所以被临床重视,不仅是其发病率高,更重要的是其会发生出血、穿孔、肠阻塞等严重并发症[1]。

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诊疗技术的不断研究,消化性溃疡的医治效果显著提高,其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就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论文网/1/1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P,一般以为是由于胃粘膜的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失衡造成的,在胃粘膜损害因素大于防御因素时,就会发生溃疡病,加上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参与,组成了溃疡病发生的复杂致病机制[2]。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主导作用初期消化性溃疡被认为与饮食、应激因素有关。

随着不断的发展,提出无酸便无溃疡的观点,因此人们认为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胃酸。

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作用通常只在正常黏膜防御、修复功能障碍时才会发生,胃酸可对胃粘膜直接损伤,也可与蛋白酶结合发挥消化作用,使胃酸成为损伤黏膜的主要攻击因子,而胃蛋白酶在高酸状态下具有强力的消化黏膜作用[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患者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在给于抗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后,溃疡愈合,但只是短期的疗效。

若根除Hp,溃疡复发率较低。

Hp会使胃窦部的pH值升高,则其胃泌素反馈性释放会增加,促进了胃酸的分泌,进而形成溃疡[4]。

此外,Hp感染后会导致多重炎性介质的释放,炎性介质会在胃排空时进入十二指肠,进一步造成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黏膜屏障损害胃粘膜自身具有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损伤的功能[5]。

目前,多种药物会造成胃粘膜损伤,例如常见的镇痛药、抗癌药、部分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NSA IDs)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

消化性溃疡药的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药的研究进展
第 8第 1 4期 总第 9 4期
21 0 0年 O 7月 ・ 下半 月刊
哼 为现 远 教 厦 代程育
' C ̄NE EME K ̄ EM oD 附4D淞 D CA I O F S D E l CEE U ' T ON N CHI
消化性 溃 疡药 的研究进 展
郑 苏 江 苏省徐 州医)
3 1 制酸 药 .
与 胃内盐 酸作用形 成盐和水 ,使 胃酸 降低 。有
0 e r z l mp aoe
碳酸氢钠 、碳酸钙 、氧化镁 、氢氧化 铝、三硅 酸镁等 ,其治疗 作用在于 :结合和 中和 降低 H的浓度 ,降低 胃蛋 白酶的活 性。从而解除 胃酸对 胃、十二指肠黏膜 的侵蚀及对 溃疡面 的刺
消化性溃疡 ( e t cu c r p p i le )主 要指 发生于 胃和十二指肠 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 、常见病 “。溃疡 的形成有 各种 因素 ,
其 中 主 要 因 素 是 胃酸 和 胃蛋 白 酶 分 泌 过 多 、 幽 门螺 杆 菌 ( P H) 感染及胃黏膜保护作用下 降。
性 条 件 下 比奥 美 拉 唑 及 泮 托 拉 唑 均 稳 定 。
3 2 1 1 西 咪替 丁 ( ie i i e 甲氰 脒 胍 ) ... Cm tdn ,
32 2 2 兰 索 拉 唑 ( a s p a o e 兰 索 拉 唑 是 继 奥 美 拉 ... L nor z1 )
唑后 由武 田公 司开发 的世 界上第 2个质 子泵 抑制剂类 抗溃疡 药 。19 9 2年初 由武 田公 司和 H u e公司在法 国正式投放市场 。 od 19 年 5月获 F A批准后在美 国上市 。 95 D 3 2 2 3 泮托 拉唑 (a tp a o e 泮托拉 唑比奥美拉 唑有 ... P nor zl) 更 高的选 择性 ,在分子水平上 比奥美拉唑、兰索拉 唑作用 更 为准确 ,生物利用 率较奥美拉 唑提 高 7倍 ,为 7% 5 以上 ,在 酸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从 而防 止 溃 疡 的 产 生 和 复 发 , 可 能 是 其 促 进 溃 疡 愈 合 的 机 制 之 这

[1 1]

病率 甚 高 , 由于 溃 疡 的 形 成 与 胃酸 及 胃蛋 白 酶 的 消 化 作 用 有 关 , 称 之 故 为 消 化 性溃 疡 , 主要 指 发 生 在 胃和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的慢 性 溃 疡 , 其 以反 复 发 作 和 有规 律 的上 腹 部 疼 痛 为 主 要 特 征 。 中 医 学 可 将 之 归 属 于 “胃脘 痛 ” “ 杂 ”、痞 满 ”、 吞 酸 ” 、嘈 “ “ 的范 畴 。一 般 病 程 较 长 , 复 发 。 易
观察 [ ] 中 医 杂 志 ,04,( 7 . J. 20 4 1 )
[ 杨鲜丽 , 宏娣. 昧黄芪汤治疗 消化性溃疡 6 7] 陈 加 7例 [ ] 陕 西 中 J.
医 ,0 5,2 1 ) 20 2 (1 .
陈汝 润 应 用 桂枝 加 芍 药 汤 加 黄 芪 ( 芪 5 黄 0—10 , 枝 、 0g桂 白芍 、
光 明中医 21 0 0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C G M Ma h2 1 . o 2 . J MC r 00 V l 5 3 c
・5 1・ 4
中医药 治 疗 消 化 性 溃 疡 的研 究 进 展
王 海涛 河 南 中医 学院 2 0 0 7级研 究 生( 州 4 0 0 ) 郑 5 0 8
[ 李连贞 , 4] 陈先 海 . 医 药 防 治 P 中 U复 发 的 思路 与 方 法 [ ] 辽 宁 中 J.
医杂 志 , 0 0:7 20 2 .
过对 中医 药放 置 P U复 发 思 路 与 方 法 的 整 理 研 究 , 为 改 善 脾 胃功 能 是 认 抗溃 疡 复发 的关 键 , 助 正气 , 善脾 胃功 能是 治 病 之本 。指 出抗 溃 疡 复 扶 改 发应 该 重 视整 体 与 局部 相 结合 , 解期 与 发 作期 治 疗 相结 合 , 此基 础 上 缓 在 主 张采 用健 脾 益 胃 , 气 和 胃 , 热化 湿 , 血化 瘀 方法 。 调 清 活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进展,涵盖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创新治疗方法和患者的长期管理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兴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这些进步如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综述,本文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关于消化系统疾病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病、胆石症、胰腺癌等的最新临床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技术的改进、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

我们还将关注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探讨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干预和早期筛查等措施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文将全面概述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进展,以期提高医疗专业人士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消化系统疾病是涉及胃肠道、肝胆胰脾等器官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这些疾病常表现为胃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肝胆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免疫治疗的进步,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

胰腺炎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胰腺癌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消化性溃疡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

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旨在回顾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指导临床实践的最新证据和护理干预策略。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临床护理;护理进展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它通常由胃酸和消化酶的不正常分泌以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受损引起,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1]。

针对该疾病,临床护理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能够深入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内容,旨在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1消化性溃疡病概述1.1定义及分类消化性溃疡病是指胃和十二指黏膜发生的慢性非感染性疡。

根据溃疡发生的位置,可以将消化性溃疡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发生在胃黏膜的部位,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的部位[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消化性溃疡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约为1%—2%,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可高达10%—15%。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均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关。

1.2病因及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主要认为以下几个因素与其发病相关:胃酸和胃黏膜抵抗力失衡、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以及生活方式因素等。

胃酸和胃黏膜抵抗力失衡:胃黏膜的细胞和黏液层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蚀,但当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时,溃疡易于形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感染者,其感染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进而导致溃疡的形成[3。

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长期和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对胃黏膜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溃疡的风险。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20 0 6年 l 2月
石 家 庄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De 21 6 c. 10
第 1 8卷第 6期
Jun l f h i h agV ct nl e h o o y I s iu e o ra o S ia un oai a T c n lg n tt t jz o
壁细胞 上 H 受 体 , 制基 础 排 酸 量及 最 大 排 酸量 , 2 抑
发 性疾 病 , 亡率 虽小 却给 患者带 来很 大 的痛 苦 , 死 同 时也增 加 了家庭 的负 担 . 由此 , 化性 溃疡 疾病 的防 消
治 是 目前 医药学 研究 的一个 重点课 题 .
消 化 性溃 疡 的 发 病机 理 较 为复 杂 , 今 尚未 完 迄 全阐明. 概括 起来 , 由于 胃、 是 十二 指 肠 局 部 粘膜 损
数 的 1 %~2 %. 化性 溃疡 的 主要 症 状 为 慢性 或 0 0 消 周 期性 胃区疼痛 、 嗳气 、 腹胀 、 返酸 等 , 可引起 多种并
发 症 . 胃出血 、 如 胃穿孔 、 Leabharlann 癌等 . 它是 一种慢 性 和复
1 1 1 西 咪替 丁( i t ie .. Cmei n ) d
用, 同一 因素也 可能参 与不 同的发 病 环节 , 因素往 各
往是 互 相联 系或 综 合作 用 , 如 精 神 因 素 及 内分 泌 例 调节 紊 乱既可 引起 胃酸 分 泌 增 多 , 可 削 弱 粘膜 屏 又
障, 还有 患者 的个 体特 异性 . 可有不 同的起 主要作 用
的发病 因素 .

Vo . 8 No. 11 6

文 章 编 号 :094 7 {0 6 0 —060 10 .8 3 2 0 }603 —4

消化性溃疡饮食的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饮食的研究进展

复发率 为 4 5% , 而低纤维素组 ( 1 5 g / d ) 却高达 8 0% 。纤维
素能增 加食 物的黏稠度 , 减 少 胃酸分 泌 的同时直 接 中和 胃酸 ,
增加, 降低 胃黏膜 的抵抗力 , 使 胃黏膜容易破坏 而形成 溃疡。
2 改进饮食原 则 P U发作期应 少量多餐 , 缓解 期和恢 复期饮食 应定 时定 量 。 以前认为少量多餐使 胃中常保证有适量 的食物 中和 胃酸 , 可缓 减 症状 ; 而现在认为少 量多餐 使饮 食无 规 律 , 食物虽 能 中和部
人体所必需 的微量元 素 , 是重 要 的溃疡 愈合 因子 , 好转期 应多 吃丰富 的含锌食物 , 如瘦 肉 、 虾、 鱼、 苹果等 J 。P U患者应适量
吃辣 。以往 的共识是 P U患 者忌食 辛辣食 物。现在 研究 表 明, <1 0%的辣椒汁不仅能使 胃黏 膜血流量 增加 还能刺激 胃黏液 合成和释放前列腺 素 , 并 能有 效阻 止有 害物质 对 胃的损 伤 , 从 而起到屏障作 用。但 >3 0 % 辣椒 汁对 胃黏膜 有直接 损 害 1 0 ] 。 另外还发现 吃大蒜 者溃 疡发 生率低 。大蒜 能够有 效地 杀灭 胃 内幽 门螺杆菌 , 而幽 门螺杆 菌是 引起 P u的主要病 因之 一¨ 。
后 胃酸分泌增 加 3 0% …。P u患者 喝牛奶 后 暂觉舒 适 , 但 溃疡愈 合。因此 P U患者不 宜多 喝牛奶 , 喝牛 奶的量应 控制 在 < 2 5 0 mL / d 。P U恢 复期 应 多 吃含 纤 维 素 丰 富 的食 物 。
生 呈剂 量效应关 系 , 吸烟 时间越 长 , 吸 的数量 越多 , P U的 复发
率 就会越高 。P U患 者忌 喝浓 茶 、 咖啡 , 浓茶、 咖啡 都能 促进

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1 抑 制 胃酸治 疗 .
增 强 胃黏 膜 一黏 液 屏 障 、 加 碳 酸氢 盐 的分 泌 , 加 黏膜 血 流 和细 胞 更 增 增 新 , 进 前列 腺素 和表 皮生 长 因子 等细 胞 因子 的合 成 。 目前 已知 的具 有 促 胃黏膜 保护 作用 的 药 物 有 t 有 抗 酸 作 用 的 药 物 , 兼 如铝 碳 酸镁 、 氧 化 氢 铝 、 酸铝、 碳 磷酸 铝 等铝 制剂 ; 幽 门螺 杆 菌有一 定 杀 灭 作用 的铋 制 剂 , 对 如胶 体 次枸 橼酸 铋和 胶态 果胶 铋 ; 纯 黏膜保 护 作用 的 药 物 , 单 如麦 滋林 、 施 维舒 、 糖铝 、 索前列 醇 ( 克 溃 ) ; 除 氧 自由基 的 药物 , 硫 米 喜 等 清 如超 氧 化 物歧化 酶 、 胱 甘肽 等 。铋制 剂 在 p 谷 H< 5时 形 成 氢 氧化 铋 和 枸橼 酸 铋沉 淀 , 溃疡 面物 质结 合成 一层 保 护膜 , 盖 在溃 疡表 面 ; 可刺激 黏 与 覆 还 液 分泌 , 加 胃的 黏膜屏 障作 用 ; 有抗 蛋 白酶 活 性 , 进前 列 腺 素 E 增 还 促 2 及 抑制 幽 门螺杆 菌生 长甚 至杀 灭作 用 , 因此 临床保 护 胃黏膜 治 疗上 应用 较 多 。但 值得 一提 的 是对 于铋 制剂 的 可能神 经 毒性 , 临床 上 尚缺 乏 长期
挥 更 大的作 用 。 【 键词】消 化性 溃疡 ; 关 临床 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究进展 研
【 中图分 类号 ] 5 3 1 R 7 .
【 献标 识码 】 文 B
【 文章 编号] 0 6 9 9 2 1 ) 5 0 6 0 1 0 —1 5 ( 0 0 0 —0 1 - 1
消 化性 溃疡 ( e t l r , 发生 在 胃和 十 二 指肠 的 慢性 溃 疡 , p pi uc ) 是 c e 也 可 发生 于食 管下 段 、 胃空肠 吻合 手术 后 的吻 合 口, 空 肠 、 或 回肠 米 克耳 憩 室 , 大多 数 位 于 胃和 十 二 指肠 , 要 指 胃溃 疡 ( at l r G 和 十 绝 主 g si uc , U) c e 二指 肠 溃疡 ( u d n l l r D , d o ea c , U) 其发 病机 制较 为复 杂 , 括 为 胃、 ue 概 十二 指 肠粘 膜攻击 因 子和 粘膜 自身 防 御 一 修复 因子 之 间失 衡 所 致 。攻 击 因 子有: 胃酸、 胃蛋 白酶 、 门螺 旋 杆 菌 、 甾 体 消炎 药 、 精 , 种 应 激 因 幽 非 酒 各 素 等 。防御 因子有 胃黏膜 屏 障 、 液 、 膜 的 血流 、 胞更 新 、 黏 黏 细 内源 性 前 列腺 素 、 上皮 生 长 因子等 。其 中 与消 化性 溃疡 关系 最 大的 是 幽 门螺 旋 杆 菌 ( —l o a tr yo i Hp 感染 。此 外 。 He i b c lr, ) c ep 长期 精 神 过 度 紧 张 、 虑 不 焦 安 、 烟喝酒 等 不 良刺 激 使 大脑 皮 层兴 奋 和抑 制 过 程失 调 , 可促 使 溃 吸 亦 疡形 成 。但最 终 溃疡 的形 成 均 由 于 胃酸 和 胃蛋 白 酶 自身 消 化所 致L 。 1 j G 和 DU在 发病 机制 上 有所 不 同, u 前者 主要 是 自身 防 御 一修 复 因 素 的 减弱, 而后 者主 要是 攻击 因子 的 增 强 。 疗 溃疡 病 的 目的 : 除 症 状 、 治 解 促 进愈 合 、 防止复 发 。治疗 溃 疡病 药 物 甚 多 , 机 制 不外 是 加 强 防 御 因 素 其 或 是 削弱 侵袭 因素 或两 种 作 用 兼 而有 之 。现 将 消 化 性 溃疡 的 药 物 治疗 现状 与进 展作 如下 介绍 。 1 抗 溃疡药 的 临床应 用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进展
【6]杨香嫒,徐永忠,黄振伟.青黛散对实验动物的抗胃溃疡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1):37-39.
[7]余文新,邹丽霞,刘冼.速效胃宁片的抗胃溃疡作用.西安医科 大学学报,1996,17(4):495-497.
[8]TakemotoT,SasakiN,TadeM,et 81.JClinGastroen-terol,1991,13 (Suppll):125.
中药荔枝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几乎分布于全国各 地,资源丰富。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own的地上部分,别名有雪见草、蛤 蟆草、青蛙草、皱皮草等。该草性凉,性苦、辛,《四川中药志》 中记载“性平,味辛,无毒。”功能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 肿痛、出血¨二’3】。荔枝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80年 代,作为一种平喘、抗菌、抗病毒药物,人们对荔枝草的化学成 分做了基础研究。国外报道了荔枝草中的黄酮、木质素、二萜 类等成分,国内对黄酮、木质素、甾醇、挥发油亦有报告H]。 1.1荔枝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1黄酮类从荔枝草分离的黄酮类成分有高车前素、高 车前苷、泽兰黄酮等H]。其中高车前苷为荔枝草的主要成
作者单位:101200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药剂科
万方数据
分,含量较高。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 究报道,但并没有关于黄酮类成分抗氧化作用的报道。 1.1.2二萜类在各种文献报道中,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 了多种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鼠尾草属植物主要活性成 分之一,具有抗寄生虫、抗菌、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是目前 该属植物研究的热点。主要为松香烷型二萜及克罗烷型二萜 等,在荔枝草中已分到了多个二菇类化合物,如木香醌 酸‘51等。 1.1.3其他类在荔枝草中还含有酚性物质、挥发油、皂甙, 强心甙、不饱和甾醇及多萜类。种子含脂防油、硬脂酸、油酸、 亚油酸‘引。 1.2荔枝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1抗氧化作用荔枝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荔枝草 的各部分都有抗氧化作用。董新伟、曹国峰等人将荔枝草全 草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分别粉碎、真空干燥后,做OSI实 验,结果表明荔枝草中以花和叶两部分的抗氧化作用最强,根 和果实两部分的抗氧化性最弱,茎部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性,花 和叶两部分的抗氧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怕J。翁新楚、 谷利伟等人将荔枝草用乙酸乙酯提取,去溶剂,然后再分别用 石油醚、乙醚、丙酮和乙醇依次溶解。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依 次降低:乙醚溶解部分>原提物部分>石油醚部分>丙酮部 分≥乙醇部分p1。 1.乏2止咳平喘作用我国民间有用荔枝草煎汤饮、晒干研 末烙干饼治疗咽炎、气管炎等用法。《四川中药志》更有荔枝 草“清肺热,除风湿。治咳嗽,痢疾,牙痛及痒疹,疮毒。”的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2 0 1 1 年 6 月 第 2 3 卷 第 3 期
� � J OU RNAL O F J I ANG I UN I VE R S I T
. 23 N o. 3 OF TCM 2 01 1 V ol
中 医 药 治 疗 消 1
吴耀南2 *
(1.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3501 08 ; 2 . 厦门市中医院
厦门 36 1 0 01 )
摘要: 消化性溃疡( Pep i c Ul c e r, PU) 主要指发生在胃 和十二 指肠的慢 性溃疡 , 即 胃溃疡 和十二 指肠 溃疡, 因溃 疡的 形成与 胃 酸� 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近年来中医 药在治疗 消化性 溃疡病 方面取得 了很大 的进步 , 本 文从病 因病机� 辨证 分 型� 基本方加减� 验方效方� 单味药物治疗等 方面综述众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259. 7 文献标识码: B
� � � � � � � � R � � � � P T T C M P U
LI 1 .F 2. U H , U T T C C M M , F , 350 1 0 8 ; 36 1 001
� � A � : Pe p i � c l � c� e r( G a r i c and � D od � e nal � � l c� e r ) m e an m ai nl c hroni c l c e r, oc c rre d i n he om ac h and d od e n m .i i e l l � � � � � k no� nf or he r el � a� i o n hi � p� of � l ce r f orm a i � on and g a ri c ac i d� pep i n di g e i e f nc i o n.I n re c e n e ar ,rad ii ona lChi ne e m e di ci ne � � � � (� TCM � � ) m ak e � g re a� � p rog re� i n he rea � me n o f p e p� i c l c e rdi e a e , hi ar i cl e re i e on m an p h i ci an ’c l i ni c al e p e ri e nce i n he � � � re a m � en� of � p e p� i c l cerf r om � � � e i o l � og and � p� a ho g e ne � i , nd rom e d i f f e re n i ai on , ba i c q are o a dd a nd b rac , p re c r i p i on e f f ec q are ,i ng l e f l a o rd r g he rap , e c. K : Pe p i c l c e r; TCM he ra p ; S mm r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年 第 2 卷 第 2 期 08 4・
奥 美 拉 唑 治 疗 消 化 性 溃 疡 的研 究 进 展
李 芳 梅 杰 杨 拯 张 晓
消化 性 溃 疡 为最 常见 的 消化 道 疾 病 ,可 由各 种 原 因引 起 , : 良的 生活 习惯 、 传 因素 等 , 季 节 性 , 如 不 遗 有 易反 复 , 可 致 消化道 出血 穿孔 、癌 变等严 重后果 。直到 2 纪 8 O世 0年代
良反 应 少 的 理 想 治 疗 效 果
展. 而作 为质 子 泵抑制 剂代 表 药物 的奥 美拉 唑也 因其抑 酸 能 力 强 、 作 用小 、 副 价格 相 对低 廉 等 优 点成 为 治 疗 消化 性 溃 疡
的 首 选 药物
时 三联 疗法 治疗 1周 与治
疗 2周 同样 有 效 . 能达 到根 除率 高 ( 过 9 %) 疗程 短且 不 超 0 、
目前 , 除 根 治 疗 的最 优 方案 有 : 1 O C 0 ( 关拉 ( )A 50 奥
1 奥 美拉唑 的发展情 况 奥 美拉唑 (merzl) o paoe 又名洛 赛克 . 为第 一个 上 市的质子
泵 抑 制 剂 , 瑞 典 AS R 由 T A公 司研 究 开 发 ,9 2年 用 于 临 床 治 18
32 奥 关 拉 唑 对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 S I S 相 关 性 胃溃 疡 的 治 . N AD ) 疗 作 用 N AD S I S是 至 今 临 床 上 广 泛 运 用 于 抗 炎 镇 痛 和 治 疗 风 湿 性 疾 病 的 药 物 . 要 的 作 用机 制 为 抑 制 环 氧 化 酶 的 活 性 主
疗 消化性 溃疡 ,9 8年正 式上 市 .至 1 9 18 9 2年 已有 6 5个 国家 批 准使 用[ 目前 已在 全世 界广 泛使 用。 。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概况

1 5 6 8・
中国 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9月 第 2 2卷 第 9期
J E T C M. S e p . 2 0 1 3 . V o i . 2 2. N o . 9


述 ・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的临床研究 概况 米
陈建 芝 于文 涛 z 杨 牧祥 2 聂金 涛 2 张 文天 2
确切 , 药物组 成稳定 , 易 于掌握 , 为I 临床广泛 使用 。 房 亚
洲[ 6 将3 8 0例 消化 性溃 疡 患者 分 为中药 治疗 组 1 9 0例 和对 照组 1 9 0 . 治 疗组 使用 半夏 泻心 汤加 减 治疗 , 可 明 显改 善临床 症状 。 促进 疾病 的早期康 复 . 防止消 化性 溃 疡 的复 发 , 其 中痊 愈 1 2 5例 , 好转 5 6例 , 无 效 9例 , 临 床 总有效 率 9 6 %, 明显 优于对 照组 。 刘增科 治疗 消化 性溃 疡患 者 6 6例 , 其 中胃阴不 足证 用麦 门冬 汤 加减 , 脾 胃虚寒证 用 黄芪建 中汤加 味 ,肝 胃不 和证用 柴胡 疏 肝散加味 , 痊愈 1 1例 , 显效 4 6例 , 有 效 8例 , 无效 1 例, 临 床 总有效 率 9 2 . 4 2 %。刘 淦新 运 用柴 胡 疏肝 散
【 关 键 词 】 消化 性 溃 疡
中药
临 床研 究
综 述
消化 性溃 疡是最 常见 的消化 系统 疾病 之一 ,本病 不 但给 患者带 来极 大痛苦 ,且 可诱发 胃和十二 指肠 出 血、 穿孔 、 幽 门梗 阻等外科 并发 症 , 严重 威 胁患者 健康 。 本 病属 于 中医学 “ 胃脘痛 ” 、 “ 脘痞” 、 “ 嘈杂 ” 等范 畴 。近 年 来研 究显 示 中药 在治疗 消化 性溃 疡方 面具有 复 发率 低、 副作 用小 等优 势 , 本 文就近 年来 中医 药治疗 消化 性 溃 疡 的临床研 究进 展综述 如下 。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个疗 程 。结果 : 治愈 4 5例 , 好转 1 2例 , 无效 1 例, 总有 效率 9 8 . 2 8 %。杨从 容 采 用 自拟方 治疗 消化性 溃疡并 与西药 组对 照 。 中医治疗组 : 没药 、 白及 、 炙 甘草 、 延 胡
索、 香附、 枳实、 白芍 、 黄芪 、 白术 。肝 胃不和 者加 柴胡 、 枳壳、 炒建 曲 , 以疏肝 和 胃 , 行滞镇 痛 。 脾 胃虚弱 者加 海 螵蛸、 党参 、 甘松 , 健脾 益气 , 活血 止痛 。 胃阴不 足者 加
沙参 、 石斛、 川牛膝 , 滋养 胃阴 , 平肝 补 中 。每 日 l 剂, 1
个 疗程 为 2周 。对 照组予 奥美拉 唑 、甲硝 唑或 阿莫 西 林 。结 果 治疗组 效果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2 . 2 辨 证 治疗 薛英 H 叫 将 本 病分 为 4个 证 型 : 肝 胃不 和证 治 以疏 肝解 郁 , 理 气 止痛 , 方用 柴 胡疏 肝 散加 减 ; 脾虚湿 盛证 治 以健脾 化湿 , 方用 陈平 汤加减 ; 胃阴亏 耗 证治 以养 阴和 胃 , 生津 润燥 , 方 用沙 参 麦 门冬 汤 加减 。 临床体 会早 期实 证居 多 , 以祛邪 为 主 : 活动 期多 以脾 虚 为主, 湿 热 为标 , 治 以健脾 为 主 兼 消湿 热 ; 病 久耗 伤 气 阴, 瘀 阻 胃络 , 治 以濡 养 胃阴 、 化瘀 通 络 、 疗 效满 意 。崔 桂娟 [ “ 将P U分为 5个证 型论 治 。肝 胃不和证 , 治 以疏 肝 理气 和 胃 , 方 用 柴 胡 疏 肝 汤 加减 : 陈皮 、 川楝 子 、 柴 胡、 香附、 白芍 、 枳壳 、 延 胡索 、 木香 、 甘草 , 嗳 气频 繁 加
陈皮。 对 照组 口服 雷 贝拉唑 。 对 于各组 患者 而言 , 若 出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K e r s:Pe i c r TCM he a y; Re i ws y wo d ptc ule ; t rp ve
[ 中图分类 号] 5 . 3 [ R2 9 7 l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0 7 4 (0 2 0 一o 0 —0 10 —5 7 2 0 】 3 l 2 2 消化 性溃疡 ( U) P 是一种 慢性 疾病 , 有 自然缓 解 具
和 反 复 发 作 的 特 点 , 有 1 的人 在 其 一 生 中 患 过 此 约 0 期 治 疗 相 结 合 、 整 生 活 习 惯 与 药 物 治 疗 相 结 合 , 此 调 在 基 础 上 主 张 采 用 健 脾 益 胃 、 气 和 胃 、 热 化 湿 、 血 调 清 活 化 癣 方洼 牛 氏_ 认 为 益 气 健 脾 能 提 高 机 体 免 疫 力 、 F 一
Cln cpr g e so nt— ea s o e i c r wih TCM r g i i o r s n a i —r l p e f r p ptc ule t d us
张 炜 宁 孕 1军 , 、 指 旱 : 家邦 李 ( . 南 大 学 湘 雅 医 院 中 西 医 结 台 研 究 所 湖 南 长 沙 1中 4 0 0 ; . 南 省 看 守 所 医 务 室 湖 南 10 8 2 湖 长 沙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3期
V 0 . No 】8 3
湖南中 医药 导报
H u a iigJ u n l fTCM I n nGud n o r a o
2t 0 2年 月 }
M a' 2 0 I 0 2 C
中医药 抗 消 化 性 溃疡 复发 的 临床 研 究进 展
关 键 词 : 化 性 溃 疡 ; 药 疗 法 : 述 消 中 综

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进展

结构的修复和重建I 4 。因此近年来强化黏膜防御又被作为消 2 3 自然防卫机制变化 所谓黏膜防御 ( c sld fn e _ . mu o a ee s )
化性溃疡治疗的新途径 。例如 ,前列腺素 ( G , P E )已被认为 是指允许 胃或十二指肠黏膜长期暴露于胃腔 内酸性环境 、渗
了“ 无HP 无溃疡” 便 的论点, 认为溃疡是HP 感染 的结果 。依 未改变 。但应激性溃疡 除了中枢神经病变的患者外并无高酸 照这两种理论采用 H, 受体拮抗 药、质子泵抑制药 、抑酸药与 分泌 , 因此 高 酸 分 泌 并 非 主 要 因 素 。

抗 HP药联合应用,确实使 溃疡的复 发率降低,但 T ma k 2 2 应激和心理 因素 应激可 引起急性溃疡 已是共识 临床 a wsi . 在溃疡病 的实验研 究中发现使用上述 药物溃疡虽然愈合 ,但 观察发现长期精神 紧张 、焦虑和情 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 进一步组织学检查 ,发现黏膜下血管的结构 和腺体处于紊乱 疡 ,十二指肠溃疡愈 合后在遭受精神刺激时 , 溃疡容易复发 ; 状态 ,黏膜的厚度 尚未恢复正常 ,结缔组织处在 过度增生状 所 以心理 因素对急性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 的发 态,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细胞 的氧合作用 、营养供 应和黏膜 的 生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应激状态时, 胃黏液分泌 明显减少, 黏
防御功能,是溃疡复发的病理基础 ,临床确实也发现 溃疡多 液层变薄 , 再加上胃黏膜血流量减少, 以致黏膜缺血缺氧, 能
在原来的部位或其附近复发。19年T ra k提出了溃疡愈 量代谢障碍 ,营养缺乏 ,产生大量 自由基 ,引起脂质过氧化 9 0 an wsi 合质量 (u l y o l rh aig,QO q ai fuc el t e n UH)的概念,认 为 反应 , 使细胞膜流动性和通透性增高, 胃黏膜抵抗力下降 , 不 溃疡的愈合不仅需要黏 膜上皮层的修复还需要黏膜以下组织 能清除反弥散 的 H ,导致糜烂 或溃疡形成。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PU 的临床表现是反复性、节律性疼痛,西药治疗效果明显,但 单纯的西药治疗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为寻求更佳的治疗效 果,降低复发率,减少临床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很好的选 择,而且在临床中也表明其有疗效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 [19]。 冯雪瑾 [20] 等用温中愈疡汤与三联疗法分别治疗,结果也表明中药 治疗优于西药。孟凡冰 [21] 等则用三联疗法结合自拟和胃消疡汤 经验方内服治疗,中药亦比西药效果较好。乔鹏 [22] 采用三联疗法 与连朴饮合六君子汤,中药治疗组有效率和 Hp 根除率均比西药 组明显更高,复发率显著低于西医组。 2.5 中成药治疗
0 引言
消化性溃疡(PU)是指消化道黏膜在各种因素刺激下由于自 身的消化作用而造成黏膜损害的溃疡性疾病 [1]。临床特点为反复 性、规律性上腹疼痛不适。消化性溃疡常出现在胃液能够接触的 部位,其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多见。消化性溃疡多指发病率 最 高 的 胃 溃 疡(GU)和 十 二 指 肠 溃 疡(DU)。 消 化 性 溃 疡 是 临 床 常见疾病,PU 的发病率为 4%~17.2%,其中 DU 比 GU 多见,均多 发于男性,与男性患者生活不良嗜好、作息不规律及社会压力密切 相关 [2]。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标本兼治,扶正祛邪,采用对症方药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疗效 可靠。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消化性溃疡”病名,依据 PU 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 于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 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脘痛的发病原因有外感以及内伤, 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3]。PU 发病部位在胃, 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 1.1 不荣则痛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的重要特点,精准处方遣药,提高临床疗 效。临床医家辨证分型,临证加减治之。高军 [13] 等根据溃疡的形 态不同,将 PU 分为脾胃虚寒证、气滞中焦证、湿热阻滞证、瘀血内 停证、正虚邪衰证。李力强 [14] 则认为,PU 的病机是气机不畅,临 床以肝脾脉滑等 早期 PU 辨为湿热郁滞证,将胃脘隐痛、恶寒凉、平素乏力、纳差、 便溏辨为脾胃虚弱证,对于 PU 复发辨为瘀阻胃络证。综上所述, 各医家辨证从八纲辨证开始,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其他辨证方法 吸取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为 PU 的诊治提供全面准确的疾病资料。 2.3 专方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并且属于世界性、全球性的常见疾病。

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具有自然缓解、反复发作的特点,人群患病率较高。

消化性溃疡之所以被临床重视,不仅是其发病率高,更重要的是其会发生出血、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1]。

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诊疗技术的不断研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就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關,一般认为是由于胃粘膜的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失衡造成的,在胃粘膜损害因素大于防御因素时,就会发生溃疡病,加之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参与,构成了溃疡病发生的复杂致病机制[2]。

1.1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主导作用初期消化性溃疡被认为与饮食、应激因素有关。

随着不断的发展,提出无酸便无溃疡的观点,因此人们认为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胃酸。

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作用通常只在正常黏膜防御、修复功能障碍时才会发生,胃酸可对胃粘膜直接损伤,也可与蛋白酶结合发挥消化作用,使胃酸成为损伤黏膜的主要攻击因子,而胃蛋白酶在高酸状态下具有强力的消化黏膜作用[3]。

1.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患者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在给于抗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后,溃疡愈合,但只是短期的疗效。

若根除Hp,溃疡复发率较低。

Hp 会使胃窦部的pH值升高,则其胃泌素反馈性释放会增加,促进了胃酸的分泌,进而形成溃疡[4]。

此外,Hp感染后会导致多重炎性介质的释放,炎性介质会在胃排空时进入十二指肠,进一步造成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1.3黏膜屏障损害胃粘膜自身具有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损伤的功能[5]。

目前,多种药物会造成胃粘膜损伤,例如常见的镇痛药、抗癌药、部分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NSA IDs)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

机体内源性前列腺素缺乏是由于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合酶,因此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还会干扰生理性血栓A2合成而产生胃肠损害作用[7]。

同时NSAIDs还会直接穿透胃粘膜屏障导致H+反弥散,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弱黏膜的保护作用,造成胃粘膜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会引起微血管紊乱,特别是黏膜的折叠部位,促进了炎症反应过程。

1.4遗传因素相关研究显示,溃疡病患者家族的高发病率,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子女溃疡病发病率高于无溃疡子女。

同时消化性溃疡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 型血患者溃疡发病率高于其他血型[8]。

1.5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排空时间快于正常人,其肠腔内的pH值对胃反馈调节机制存在缺陷。

发生胃溃疡后,胃排空会延长,反流的胆汁酸、溶血卵磷脂会损伤胃粘膜,损伤的胃粘膜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会发生胃溃疡[9]。

1.6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会影响胰腺外分泌、胃排空、胃内分泌。

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前多处于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下,并且慢性紧张、兴奋也会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加溃疡的发生率。

2临床治疗的大变革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与原则是依据病因、发病机制来确定的。

例如胃酸、胃蛋白酶作用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临床应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治疗药物[10]。

H2受体拮抗剂的问世,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的改观。

随着各种药物的相继出现,使千百万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也使其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H2-RA会选择性竞争结合胃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11]。

同时H2受体拮抗剂对组胺刺激的酸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胃泌素、乙酰胆碱刺激的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的pH,有效缓解胃粘膜的损伤,进一步保护胃粘膜屏障功能,实现临床的治疗目的。

总之,H2受体拮抗剂阻断作用强,治疗溃疡效果显著,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主要作用是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以阻断胃酸分泌,实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与H2受体拮抗剂对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高[12]。

PPI类药物治疗安全有效,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胃内细菌过度生长,增加感染的风险。

胃内低pH 环境一直被认为是机体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之一。

随着胃酸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耐药病原体增加,故所用剂量、疗程不能超过达到预期转归的需要[13]。

PPI虽然可迅速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且在短期愈合。

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治疗,临床不主张单纯抑酸治疗,应给予常规Hp根治治疗。

临床对于Hp阳性的患者,不论是活动期,还是有无并发症史,均应给予Hp根除治疗[14]。

若细菌不能根除应及时调整药物,可以依据临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直到检查Hp 为阴性。

目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的敏感性与胃内pH、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等因素相关。

当前,治疗一般有单药、二联、三联、四联等方案,三联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最有效方案[15]。

标准的三联治疗方案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14d,治疗临床疗效较差时可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3消化性溃疡复发临床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以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

但是仍然要重视消化性溃疡复发问题。

3.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原因。

临床对146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予治疗后随访1年,Hp根除组溃疡复发率为0%,未根除组溃疡复发率为41.09%[16]。

3.2 NSA IDs 目前,临床对非甾体类药物广泛使用。

NSAIDs属于弱酸脂溶性药物,在胃酸环境中会溶解成非离子状态,药物通过胃粘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酸化,增加上皮黏膜细胞的通透性,进而会破坏黏膜屏障的稳定性,干扰细胞的修复和重建[17]。

3.3溃疡愈合质量溃疡的愈合质量直接关系到溃疡的复发,临床显示发现溃疡复发多在原来的位置或附近位置。

溃疡完全愈合是指修复、再生黏膜上皮组织具有完整的黏膜防御能力。

腺体结构、黏膜厚度未能完全恢复,将成为溃疡病复发的病理基础[18]。

3.4不良习惯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多数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是吸烟、喝酒、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

正常胃粘膜具有保护功能,在不良饮食习惯的刺激下,会阻止黏膜的修复和重建,减少胃粘膜血流,导致胃粘膜防御机制受损,进而造成溃疡的复发[19]。

3.5治疗不规范临床多数患者在用药溃疡症状缓解后,不继续治疗,不重视医嘱,不能完成疗程治疗。

从而胃粘膜修复不完善,溃疡未完全愈合,其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增加了临床溃疡复发的病理基础[20]。

4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预防影响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很多,如治疗不规范、不良习惯、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调、吸烟与酗酒等,因此去除和避免这些诱因对预防复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1抗Hp治疗临床对于Hp阳性的患者,均应给予根除Hp治疗,通过根除Hp治疗,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4.2健康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频繁复发患者,应重复胃镜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因素所致溃疡。

4.3药物治疗对于临床服用NSAIDs所导致的溃疡患者,可停用NSA IDs 药物,若原发病情不能停药患者,可更换环氧合酶抑制剂[21]。

4.4手术治疗尽管以往有大量报道手术能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但是临床仍然仅对维持治疗无效患者或者无法耐受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

5结语基于以上对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的综述,临床应高度重视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案,明确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并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提出预防复发措施,以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同时了解消化性溃疡研究动态,推动和促进消化性溃疡防治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1]阳帆.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0,21(2):251~252.[2]高清.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B):7~8.[3]杨志勇.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2):2295~2296.[4]赵大国,孙玉平,潘建军.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29(10):24~25.[5]张凤玉,黄晓曦.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c):3813~3814.[6]李毅,张小萍.张小萍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210~1211.[7]马红学.祛瘀通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23(2):193.[8]兰素华,李立功,陈秀春,等.浅论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J].光明中医,2011,22(7):3~5.[9]孙逊.消化性溃疡50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3(6):818.[10]阳建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1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1):5~6.[11]张玉荣,庄美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63~64.[12]施一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8(9).[13]Rostom A,Wel ls G,Tugwell P,et al.Prevention of NSAID-induced gast roduodenal ulcer[J].Cochrane Databas eSyst Rev,2012,4:2296.[14]饒应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 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21(1):53~54.[15]段伍生.中西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3(6):148~149.[16]要建超,杨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 8 例分析[J].中医中药,2009,41(1):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