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解读PPT课件

非药物治疗
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选
择。
救治优先级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制定救治优先级顺序。
转诊与随访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转诊标准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医 院条件和患者需求,进行 转诊。
转诊流程
确保转诊过程中患者信息 准确无误传递,保障患者 安全。
随访机制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 者病情进行跟踪观察,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电解质紊乱监测及纠正方法
01
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包括钾、钠、钙、镁等
离子浓度。
02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旦发现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补充
电解质、调整药物剂量等。
03
预防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利尿、大量
剂量调整依据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长期治疗中的剂量调整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适 时调整药物剂量。
05
非药物治疗方案解读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机械通气原理
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等患者,但需排除气胸、大量胸 腔积液等禁忌症。
低感染风险。
07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计划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制定规范
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相关规范、标准和 流程。
组建团队
成立专门负责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医疗团队 。
培训与教育
对医疗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急性心力衰 竭的诊疗能力。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1]。

(三)病因及诱因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急性瓣膜功能障碍、高血压危象、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2]。

此外,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1%)是引起新发心衰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衰中有74.5%为新发心衰[3]。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45.9%),其次为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指情绪激动、饱食及外伤等原因)(26.0%)及心肌缺血(23.1%),有25.9%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心衰诱因。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感染(83.2%)而诱发心衰[3]。

二、病理生理机制[4]1.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2.血流动力学障碍(1)心排出量下降。

(2)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

3.神经内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兴奋。

4.心肾综合征三、诊断、病情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上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过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估(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及持续心电监测)和基本治疗、生命支持。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 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热点和趋势分析
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 展望:提高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研究方向: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展望: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感谢观看汇报人:小无名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 强心剂: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能力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死亡率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
非药物治疗
机械通气:通过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缓解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患者 可能出现呼吸急 促、气喘等症状
咳嗽:患者可能 出现咳嗽、咳痰
等症状
胸痛:患者可能 出现胸痛、胸闷
等症状
水肿:患者可能 出现下肢水肿等
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 可能出现心律失
常等症状
血压下降:患者 可能出现血压下
降等症状
03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
诊断标准
症状:呼吸 困难、胸痛、
心悸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与辅导
家属参与
家属的角色:家属在患者护理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家属的参与:家属如何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 家属的教育:如何对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家属的支持:如何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减轻家属的压力和负担
体征:心率 加快、血压 下降、肺部
啰音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 化检查、心
电图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
MRI等
心功能评估: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指南
❖评估心衰的预后:临床过程中这一标志物持续走高, 提示预后不良
诊断与鉴别诊断
7. 心肌坏死标志物 ❖ CTnT或CTnI: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
较高。UA及AMI时显著升高;慢性心衰低水平升 高;重症心衰存在心肌坏死、肌原纤维不断崩解 时可持续升高
❖ CK-MB:其动态升高可列为急性心梗确诊指标之 一,高峰出现时间与预后有关,较早者预后较好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指南
❖ 定义及分类 ❖ 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定义及分类
➢ 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 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 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 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 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 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 控制病因,消除诱因:控制高血压;控制感染; 积极治疗各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快速性或缓慢性 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纠正贫血等
❖ 缓解各种严重症状:⑴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采 用不同方式吸氧,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以 及无创或气管插管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⑵胸 痛和焦虑:应用吗啡;⑶呼吸道痉挛:应用支气 管解痉药物;⑷淤血症状:利尿剂有助于减轻肺 淤血和肺水肿,亦可缓解呼吸困难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心原性休克:主要表现为:(1)持续低血压,收 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 缩压降低≥60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2) 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 现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少尿或无 尿;④意识障碍。(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CI≤2.2 L/min.m2。(4)低氧血 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电解质紊乱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可能引起肌 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护理措施: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或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06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避免 过度劳累。
分类
急性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 急性右心衰竭,其中急性左心衰竭较 为常见。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急 性心脏瓣膜病等。
病理生理
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肺 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引发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生存率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 疾病等因素评估患者的生存率

再住院率评估
评估患者出院后再次住院的频 率和原因,以制定相应的预防
措施。
生活质量评估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日 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等,以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康复期护理
逐步恢复活动
根据患者情况逐步恢复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体力劳动。
心理支持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盐、脂肪摄入量, 保持营养均衡。
饮食指导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康复治疗。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评估患者康 复情况。
预防与健康教育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冠心 病等基础疾病,预防急
02
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 图,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或安装心脏 起搏器。

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急性心衰可分为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右心衰。

后者较少见,往往由急性右心室梗死或大面积肺梗死所致。

急性左心衰则较为常见,系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或表现为心室负荷加重或左心房排血受阻,导致左心室排血不足,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发生肺淤血的临床表现。

本节主要讨论急性左心衰。

【临床表现】主要为肺水肿,有突发的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哮鸣音,呈端坐呼吸、焦虑不安。

早期呈间质性肺水肿表现:呼吸频速、咳嗽而无泡沫样痰,呼吸音粗,有哮鸣音和肺底细湿啰音。

中晚期呈肺泡性肺水肿表现:极度气急、焦虑烦躁、有濒死感;吸气性肋间隙和锁骨上窝凹陷,呼吸音粗糙响亮;剧咳伴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哮鸣音和中粗湿啰音。

严重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伴大汗、皮肤湿冷、苍白、发紺,甚至有意识障碍。

【诊断】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的患者还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和表现,诊断--般不困难。

须与重度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相鉴别,此症患者多有反复发作史,肺部主要为哮鸣音,干啰音,很少表现为湿啰音,也无大量泡沫样血痰。

还需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鉴别,此种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体位关系不大,血痰呈稀血水样而非泡沫样,且无颈静脉怒张、奔马律等。

急性左心衰伴心源性休克时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休克相鉴别。

心源性休克常伴发肺淤血和肺水肿,其他原因的休克则不可能存在此种伴发现象。

【治疗方案和原则】1.一般治疗:①应置于监护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②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③高流量吸氧;④四肢轮换扎止血带。

2.一般药物治疗:①吗啡3〜5mg,静脉注射3分钟,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共2〜3次;或5〜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②吠塞米20〜40mg,铮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③氨茶碱0.25g葡萄糖水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10分钟),必要时4〜6小时后可重复;④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l()mg,静脉注射。

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①硝酸酯类: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始剂量5〜10昭/min,可递增至100〜200卩g/min;或硝酸异山梨酯1〜10mg/h静脉滴注;②硝普钠,起始剂量宜小,25Mg/min,根据血压调整至合适的维持量;③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多巴胺5〜15昭/(kg・min),多巴酚「胺3〜10M g/(kg.min),均静脉滴注;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先给予负荷量50昭/kg,继以0.375〜0.75昭/(kg•min)静脉滴注;⑤BNP:重组B型钠尿肽(rhBNP)先给予负荷量1.5〜2卩g/kg静脉推注,继以静脉滴注维持0.0075〜0.01pg/(kg•min)o 4.伴低血压倾向患者静脉用药的选择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来选择用药:①收缩压>100mmHg,有肺淤血:可应用咲塞米加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②收缩压85〜lOOmmHg,有肺淤血: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③收缩压V85mmHg,无肺淤血,也无颈静脉怒张:快速补充血容量;④收缩压V85mmHg,有肺淤血: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补充血容量(肺嵌压应<18mmHg),应用多巳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

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

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

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它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急性心衰是指发作突然的心衰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咳嗽和胸痛等症状。

中国心衰指南是一份权威的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心衰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南。

以下是急性心衰中国心衰指南的主要内容:定义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病情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加重,导致呼吸急促、胸闷、心慌、水肿等明显症状的心衰状态。

诊断1.心电图(ECG)急性心衰发作时,ECG 可以显示心脏的基本情况,如心跳是否异常、心脏是否缺氧或梗死等。

2.血液检查与心肌酶血液检查可以协助诊断急性心衰病情的严重程度。

心肌酶也会在突发的心肌梗塞或心脏缺血时释放到血液中。

3.胸部X线胸部X线可以检查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查看肺部是否有水肿等情况。

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心脏、动脉和瓣膜的详细信息。

治疗1.呼吸治疗针对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采用辅助呼吸和吸氧等治疗方式。

2.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双重抑制剂等,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

3.血液净化急性心衰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

在治疗急性心衰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按时服用等方式预防复发。

急性心衰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中国心衰指南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急性心衰的挑战。

秉承。

急性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愈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0天病死率 为9.6﹪,3年和5年病死率分别高达30﹪和60﹪。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急性心衰则病死率更高。急 性肺水肿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为12﹪,1年病死率达 30﹪ 。
急性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我国对42家医院1980、1990、2000年3个时 段住院病历所作回顾性分析表明,因心衰 住院约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17.9﹪。



初步诊断
BNP 异常
正常
考虑肺部疾病或 其他疾病
明确诊断,并作出心衰 分级,评估严重程度,
明确病因
图1 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流程
急性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2. 血流动力学障碍:
急性心衰主要的新流动力学紊乱有:
1)心排量下降,血压绝对或相对下降以及外 周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导致出现脏器功 能障碍和末梢循环障碍,发生心源性休克。
2)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升高,可发生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 急性肺水肿。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使体循环静脉压升高、 体循环和主要脏器淤血、水钠滞留和水肿 等。
急性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3. 神经内分泌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的过度兴奋原是机体 在急性心衰时的一种保护性代偿机制,但 长期的过度兴奋就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多 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与细胞因子激活,加 重心肌损伤、心功能下降和血流动力学紊 乱,这又过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RAAS的兴 奋,形成恶性循环。
分级 PCWP(mmHg) CI(ml/s.m2)
组织灌注状态
Ⅰ级
≦18
Ⅱ级
>18
>36.7 >36.7
无肺淤血,无组织灌注不良 有肺淤血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其中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右心衰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

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以及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其中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

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心肌损伤和坏死、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肾综合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上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过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估和基本治疗、生命支持。

对于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应尽早确立诊断并开始初步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并尽早转诊。

XXX和NT-proBNP是急性心衰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3)胸片:可以显示肺部水肿、肺淤血、肺炎、肺不张等情况,对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4)其他检查:如肌钙蛋白、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糖、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3.治疗:急性心衰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干预治疗等。

1)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等。

利尿剂是急性心衰治疗的基础,可以减轻肺水肿和体循环淤血,但应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

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但应注意避免低血压。

正性肌力药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应注意避免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但应注意避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2)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体位引流、静脉输液等。

氧疗可以改善组织缺氧,但应注意避免氧中毒。

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但应注意避免气压伤和感染。

体位引流可以减轻肺水肿和胸腔积液,但应注意避免感染。

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液体负荷和心力衰竭加重。

中国急性心衰急诊临床实践指南详解

中国急性心衰急诊临床实践指南详解
转氨酶、胆红素,D-二聚体,T3、T4、TSH等)与动脉血气分析 ,综合评估病情[I C]。
AHF的最初诊断(疑诊)大多是基于以呼吸困难为突出临床表现 而开始的。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现在是1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2.分型与分级 推荐意见: ➤AHF的“冷暖湿干”临床分型简洁,与血流动力学相对应,便于快 速应用[IC]。 ➤基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临床分型以评价病情和决定治 疗措施[IC]。
➤到达急诊科后采取进一步的综合措施紧急评估,必要时进行循环和
(或)呼吸支持[I C]。
➤迅速识别出致命性病因的心力衰竭及需要紧急处理的促使心功能恶
化的各种可逆性因素,并尽早处理[I C]。
现在是8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2.AHF的初始评估与处置
推荐意见: ➤从院前开始就应启动评估、诊断(如心电图、血利钠肽检测)与无
现在是9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对处于院前阶段的AHF患者,首要的紧急评估循环和呼吸状 态,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积极采取下列措施可能带来早期 获益:
1 2 完善心电图;
早期无创监测, 包括脉搏血氧饱 和度(SpO2)、 血压、呼吸频率及
连续心电监测等
3 若SpO2<90%,
应及时进行氧疗 ;
现在是2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3.氧疗与通气支持
推荐意见: 常规氧疗方法包括:①鼻导管吸氧:是常用的给氧方法,适用于轻中
度缺氧者,氧流量从1~2 L/min起始,根据动脉血气结果可增加到
4~6 L/min;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 呼吸频率>25 次/min,SpO2<9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尽早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NIPPV有两种方式包括 CPAP和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孰优孰劣,尚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对于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应首先考虑BiPAP模式。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1]。

(三)病因及诱因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急性瓣膜功能障碍、高血压危象、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2]。

此外,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1%)是引起新发心衰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衰中有74.5%为新发心衰[3]。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施展阐发,熏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首要诱因(45.9%),其次为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指情绪激动、餍饫及外伤等缘故原由)(26.0%)及心肌缺血(23.1%),有25.9%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心衰诱因。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熏染(83.2%)而诱发心衰[3]。

二、病理生理机制[4]1.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2.血流动力学障碍(1)心排出量下降。

(2)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

3.神经内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兴奋。

4.心肾综合征三、诊断、病情评估下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下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进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价(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及持续心电监测)和根本治疗、生命支持。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内容:
一、病情评估
1. 评估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咳嗽、气短、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水肿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率增快,出现心房颤动或心室早搏等心律失常。

3. 胸片检查:肺水肿表现。

4. 超声心动图:心功能下降,射血分数降低。

二、治疗措施
1. 吸氧: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

2. 抗心力衰竭药物:给予利尿剂(呋塞米)和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等以改善心功能。

3. 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4. 监测生命体征。

5. 根据病情评估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如NPPV通气支持、静脉注射利尿剂或血管活性药物、置管引流等。

6. 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三、护理注意事项
1.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保证充分的吸氧。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监测输入输出量。

5. 预防感染。

6. 进行心理护理。

7. 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急性心衰的急诊治疗要迅速评估病情,采取吸氧、抗心衰药物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密切监护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最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目录CONTENCT •指南背景与目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急诊治疗原则与措施•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01指南背景与目的急性心力衰竭现状及挑战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诊疗现状目前,AHF的诊疗存在诸多挑战,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规范、患者预后差等。

急需规范化管理为提高AHF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急需制定规范化的急诊管理指南。

80%80%100%指南制定目标与意义通过指南的制定和实施,规范AHF的急诊管理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在AHF 诊疗中的重要性,推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通过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提高AHF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规范急诊管理流程推动多学科协作改善患者预后适用范围和对象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诊科对AHF患者的接诊、评估、诊断和治疗。

适用对象指南主要针对急诊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等参与AHF诊疗的医护人员。

同时,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02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奔马律等。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分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包括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异常、胸部X线检查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等。

鉴别诊断需要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疾病进行鉴别。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什么是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向全身输送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受损或衰竭。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肺水肿、胸痛、浮肿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否有心肺手术或心脏瓣膜置换等手术史,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是否有家族史等。

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心率、血压、肺音、颈静脉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诊断急性心力衰竭。

常见的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气分析等。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常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心肌强心剂等。

利尿剂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身体水分和肿胀;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负荷;心肌强心剂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氧疗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缓解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以辅助呼吸,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常见的手术包括心肺转流手术、心肌支架植入术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的关键是要注意生活方式、管理慢性疾病、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和治疗等。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

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和身体重量。

管理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定期接受治疗和检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预防慢性疾病的进展。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要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以急性起病,心排出量减少和胸水潴留为特征的心血管系统紧急状况。

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降低急性心力衰竭风险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下面是《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的要点。

一、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对平卧位不耐受。

2.水肿:表现为双下肢浮肿、腹水或全身浮肿。

3.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

4.肺部体征:可呈现湿啰音和肺部充血。

5.脉搏细速:心功能减退时,患者出现低灌注情况,脉搏细速。

6.咳嗽:可见咳嗽伴有咳痰等症状。

二、分级分类:1.NYHA分期:分为Ⅰ级(无限制活动)、Ⅱ级(轻度活动受限)、Ⅲ级(中度活动受限)、Ⅳ级(休息时也有症状)。

2.ACC/AHA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后预后的改变进行分类,分为A级(无症状心力衰竭)、B级(无症状左室功能障碍)、C级(有过去或目前有症状心力衰竭)、D级(难治性心力衰竭)。

3.出院分级:0级(无症状心力衰竭)、A级(无心力衰竭心脏病)、B级(有受限的心力衰竭),根据患者的预后和死亡风险进行分级。

三、诊断: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就医史、药物使用史、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听诊心脏、肺部,观察水肿情况。

3.心电图(ECG):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室肥厚等改变。

4.血液检查: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

5.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部充血情况、心影扩大等。

四、治疗:1.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供血。

2.应用镇静剂:如吗啡,以缓解心肺症状和焦虑。

3.利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利尿药物以减少水肿。

4.控制心律失常: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

5.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荷。

6.心力衰竭特定治疗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4页
与年指南相比,新指南改变有以下6点: ①扩大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适应证;
②第一次公布了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 定新适应证;
③扩展了心脏再同时化治疗指征; ④提出了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对心 衰治疗作用;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5页
⑤心室辅助装置使用和经导管主动脉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26页
3 AHF治疗目标
3.1即刻目标(在急诊、CCU或ICU): 快速治疗症状,恢复氧:善血流动力学
和器官灌注,限制心脏和肾脏损害,预防 全塞,缩短ICU滞留时间。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27页
3.2中间目标(住院期间):
对病情已稳定患者进行优化治咯,开始
房室传导阻滞; ②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③ACS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破裂、二
尖瓣腱索断裂、右室心肌梗死(心梗);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18页
④急性肺栓塞; ⑤髙血压危象; ⑥心包填塞; ⑦主动脉夹层; ⑧手术时和围手术期问题; ⑨围生期心肌病。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19页
选择能够改进心衰患者预后药品治疗,对
适泽辅助装置患者应考虑机械装置治疗并
进行评定,同判别其病因和处理相关合并 症。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
第28页
3.3出院前和长久管理目标:
计划随访策略,纳人疾病管理,进行
患者教育并开启和调整适宜生活方式,对 心衰基础药品做出治疗方案和逐步调整至 耙剂量,对适宜装置治疗者实施进行再评 定,尽可能延长患者再次入院,并改进其症 状、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即使治疗即刻目标是改进心衰患者症 状并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情况,但长久管理 包含出院后治疗,对预防心衰复发并改进 预后一样是尤其主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一、定义(一)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三)病因及诱因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急性瓣膜功能障碍、高血压危象、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此外,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1%)是引起新发心衰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衰中有74.5%为新发心衰。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45.9%),其次为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指情绪激动、饱食及外伤等原因)(26.0%)及心肌缺血(23.1%),有25.9%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心衰诱因。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感染(83.2%)而诱发心衰。

二、病理生理机制1.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2.血流动力学障碍(1)心排出量下降。

(2)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

3.神经内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兴奋。

4.心肾综合征三、诊断、病情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上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过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估(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及持续心电监测)和基本治疗、生命支持。

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患者需要考虑到急性心衰可能,急性心衰危及生命,应尽量缩短确立诊断及开始初步治疗的时间,并尽早联系上级医院转诊。

通过询问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既往心血管病基础病史,检查包括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心率、心律、心音、双肺呼吸音、啰音、是否水肿、肢体末端温度等体征情况,初步进行包括指氧监测、心电图、胸片等检查,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为急性心衰诊断或排除诊断的敏感检查指标,如疑诊心衰应及时检查;通过上述信息综合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衰。

需强调检查的同时应给予初步治疗,包括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维持脏器灌注和功能等。

(一)诊断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片、BNP)作出急性心衰的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流程1.临床表现: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1)病史、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有各种心脏疾病史,存在引起急性心衰的各种病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等。

查体可发现心脏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两肺部干湿啰音、体循环淤血体征(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和骶部水肿、肝肿大、腹腔积液)。

(2)急性肺水肿: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min,咳嗽并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原性休克: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存在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伴有组织低灌注的表现[尿量<0.5 ml·kg-1·h-1、甚至无尿,皮肤苍白和发绀,四肢湿冷,意识障碍,血乳酸>2 mmol/L,代谢性酸中毒(pH<7.35)]。

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如有条件均需急查心电图、胸片、BNP水平、肌钙蛋白(cTn)、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糖、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

(1)心电图:通过心电图可了解患者基础心脏病的信息,可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信息,为急性心衰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BNP: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均推荐检测血浆BNP水平。

排除急性心衰诊断采用的界值: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存在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时,采用NT-proBNP<1200 ng/L。

诊断急性心衰时建议NT-proBNP根据年龄分层设定诊断界值:年龄<50岁患者nt-probnp水平应>450 ng/L,50~75岁患者应>900 ng/L,>75岁患者应>1 800 ng/L[5]。

(3)cTn检测: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病因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和预后评估。

(4)X线胸片:对疑似、急性、新发的心衰患者应行胸片检查,以识别/排除肺部疾病或其他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提供肺淤血/水肿和心脏增大的信息,但X线胸片正常并不能除外心衰。

(5)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尽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获取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的信息。

床旁胸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肺间质水肿的征象。

(6)动脉血气分析:视临床情况而定,需要明确酸碱状态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时可进行检测,尤其是伴有急性肺水肿或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

心原性休克患者应行动脉血气分析。

(7)其他:怀疑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疑诊肺栓塞患者行D-二聚体检查。

怀疑并存感染的患者,可检测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应评估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指征,必要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二)病情评估根据是否存在肺淤血或体循环淤血(分为'湿'和'干')和外周组织低灌注情况(分为'暖'和'冷')的临床表现,可将急性心衰患者分为4型:'干暖''干冷''湿暖'和'湿冷'(表1)[6]。

这种分类可能有助于指导早期治疗并指导预后。

低血压性急性心衰患者预后最差,尤其是同时存在低灌注时(湿冷型)。

(三)鉴别诊断1.急性心衰也可能同时合并肺部疾病。

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和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有助于急性肺水肿的诊断。

2.合并心原性休克时,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心原性休克多与肺淤血、肺水肿并存是主要特征,如无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征,心原性休克可能性极小。

3.心衰的病因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律失常等通过相应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实验室评估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

四、治疗(一)治疗流程及要点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见图1.控制基础病因和矫治引起心衰的诱因:应用静脉和/或口服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

糖尿病伴血糖升高者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又要防止低血糖。

2.缓解各种严重症状:(1)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2)胸痛和焦虑:应用吗啡。

(3)呼吸道痉挛: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

(4)淤血症状:利尿剂有助于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亦可缓解呼吸困难。

3.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持收缩压≥90 mmHg:纠正和防止低血压可应用各种正性肌力药物和/或血管收缩药物。

血压过高者的降压治疗可选择血管扩张药物。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静脉应用襻利尿剂应注意补钾和保钾治疗;血容量不足、外周循环障碍、少尿或伴肾功能减退患者要防止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者应适当补充钠盐,严重低钠血症(<110 mmol/L)者应根据计算所得的缺钠量,静脉给予高张钠盐如3%~6%氯化钠溶液。

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时,应及时纠正。

5.保护重要脏器如肺、肾、肝和大脑,防止功能损害。

6.降低死亡风险,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二)治疗方案与具体治疗方法心衰引起的下肢及踝部水肿1.一般处理:(1)调整体位:静息时呼吸困难明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

(2)吸氧:①鼻导管吸氧:低氧流量(1~2 L/min)开始,若无CO2潴留,可采用高流量给氧(6~8 L/min)。

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

(3)镇静: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缓解焦虑和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患者可谨慎使用。

用法为2.5~5.0 mg静脉缓慢注射,亦可皮下或肌肉注射。

应密切观察疗效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禁用。

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1)'干暖':无明显体肺循环淤血并且外周组织灌注尚可,调整口服药物即可。

(2)'干冷':无明显体肺循环淤血,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或容量正常、伴外周组织低灌注,首先适当扩容,如低灌注仍无法纠正可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3)'湿暖':分为血管型和心脏型两种,前者由液体血管内再分布引起,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首选血管扩张药,其次为利尿剂;后者由液体潴留引起,伴体肺循环淤血,首选利尿剂,其次为血管扩张药。

(4)'湿冷':最危重的状态,提示体肺循环淤血明显且外周组织灌注差,如收缩压≥90 mmHg,则给予血管扩张药、利尿剂,若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收缩压<90 mmHg,则首选正性肌力药物,若无效可考虑使用血管收缩药,当低灌注纠正后再使用利尿剂。

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行机械循环支持治疗。

3.容量管理:如果评估容量负荷重,每日尿量目标可为3 000~5 000 ml,直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

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体重下降0.5 kg,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1 000~2 000 ml/d,甚至可达3 000~5 000 ml/d。

3~5 d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明显者,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等)时,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 500 ml以内,不要超过2 000 ml。

同时限制钠摄入<2 g/d[8]。

4.药物治疗:(1)利尿剂: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

首选静脉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应及早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